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合集下载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引言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风险控制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市场需求1.1 老龄化程度加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增长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1.2 医疗保健需求增加:老年人在健康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1.3 家庭养老压力增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二、政策支持2.1 国家政策倾斜:国家对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赋予了政策上的倾斜,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经济支持,为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地方政府支持: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提供土地、减免税收等方式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建设和运营。

2.3 专项基金设立: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养老院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经济效益3.1 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以提供多种收费项目,包括住院费用、护理费用、康复费用等,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可以增加养老院的经济效益。

3.2 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规模大、设备齐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3 潜在的市场增长空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市场潜力巨大,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社会效益4.1 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以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2 缓解家庭养老压力: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以为家庭提供一种有效的养老解决方案,减轻了家庭的养老压力,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4.3 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以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引言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运营管理五个方面,对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1.1 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1.2 医疗服务需求老年人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高,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

1.3 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群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养老院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二、政策支持2.1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2.2 地方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医养结合型养老院。

2.3 医疗保险政策支持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为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增强了老年人的养老信心。

三、经济效益3.1 投资回报率高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因为它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吸引了更多的老年人入住。

3.2 多元化收入来源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不仅可以通过老年人的居住费用获取收入,还可以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增值服务获取额外收入。

3.3 长期稳定收益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长期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社会效益4.1 综合利用医疗资源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能够综合利用医疗资源,提供医疗服务,减轻医疗机构的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4.2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4.3 缓解家庭养老压力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出现,可以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让子女更加放心、安心地工作和生活。

五、运营管理5.1 专业团队建设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需要建设专业的医疗、护理和管理团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逐渐受到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可行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实施的可行性和优势。

二、背景介绍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分为常规养老院和医疗机构两大类,常规养老院提供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但在医护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医疗机构则主要注重医护服务,但缺乏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是将医疗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照护,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三、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市场需求巨大。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3亿,并且仍在不断增长。

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以满足其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竞争分析:目前养老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常规养老院和医疗机构均有自己的优势。

在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领域,虽然市场上已出现一些养老院进行医养结合,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3.技术设备: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需要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人员,包括体检设备、病床、急救设备等。

这需要一定的投资,并需要专业人员的运作和管理,确保养老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4.成本运营: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成本相对较高,包括设备采购、人员编制和运营管理等。

但由于老年人的市场需求大,可收取较高的服务费用,能够较好地覆盖运营成本。

5.政策支持:政府对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这将为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风险与挑战1.人员培训: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2.老年人偏好:老年人对于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一些老年人更习惯传统养老方式,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高。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引言概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养老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一、市场需求分析1.1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服务需求增加。

1.2 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管理成为重要问题。

1.3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受到老年人和家属的青睐。

二、政策支持分析2.1 国家政策鼓励医养结合,提供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

2.2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建设,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

2.3 政策环境有利于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运营模式分析3.1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以整合医疗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3.2 养老院可以引入专业医疗团队,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3 运营模式灵便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经营效益。

四、人材队伍建设分析4.1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养老服务人员。

4.2 人材队伍建设是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发展的关键,需要加强培训和引进。

4.3 人材队伍建设是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需要重视和加强。

五、风险及挑战分析5.1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和运营,存在资金压力。

5.2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5.3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需要面对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和应对。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运营模式灵便多样,人材队伍建设是关键,但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建议在政策支持下,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运营模式,加强人材队伍建设,合理应对风险和挑战,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养老院模式在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和养老需求方面逐渐显现出不足。

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作为一种创新的养老模式,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本文将对实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

二、市场需求分析(一)老年人口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几十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这意味着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二)老年人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他们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更为频繁和迫切。

(三)传统养老模式的不足传统养老院往往侧重于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相对薄弱。

老年人在患病时需要频繁往返于医院和养老院之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三、政策环境分析(一)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为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地方政策落实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推动医养结合项目的落地。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一)医疗技术发展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远程医疗、智能医疗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手段。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养老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经济可行性分析(一)投资成本估算建设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包括场地租赁或购置、建筑装修、医疗设备采购、人员招聘和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二)收入来源分析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床位费、护理费、餐饮费、医疗服务费等。

通过合理定价和市场推广,可以实现稳定的收入增长。

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

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

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 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资料).doc一、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根据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医疗、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旨在提供综合的医疗、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家医养结合养老院,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以及康复驻院服务,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全、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二、市场调研与分析2.1 养老服务市场概况2.1.1 人口老龄化趋势2.1.2 养老服务需求分析2.1.3 竞争对手分析2.2 医养结合养老院市场前景分析2.2.1 可行性分析与市场需求2.2.2 服务类型与特点2.2.3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2.3 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2.3.1 目标客户群体2.3.2 建筑与装修设计2.3.3 服务品质与运营模式三、项目规划与组织架构3.1 养老院基本设置3.1.1 医疗设施3.1.2 养老设施3.1.3 康复设施3.2 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管理3.2.1 组织架构设计3.2.2 人力资源需求与招聘计划3.2.3 培训与绩效考核3.3 财务规划与资金筹措3.3.1 初始投资与项目预算3.3.2 资金筹措方式与计划3.3.3 财务预测与风险评估四、法律与政策分析4.1 法律法规概述4.1.1 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4.1.2 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4.1.3 建筑与环境相关法律法规4.2 常用法律名词及注释4.2.1 养老服务法律名词解释4.2.2 医疗卫生法律名词解释4.2.3 建筑与环境法律名词解释五、风险分析与控制5.1 宏观经济风险5.2 市场竞争风险5.3 政策执行风险5.4 内部管理风险六、项目实施计划6.1 项目时间计划6.2 项目进度控制6.3 项目资源配置七、项目评估与总结7.1 项目目标达成度评估7.2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7.3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附件:1.市场调研数据报告2.财务预测表格3.法律法规摘录4.组织架构图5.项目平面布局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养老服务法律名词及注释- 养老院:提供养老服务的服务机构。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

合作模式及资金来源
合作模式
该项目将采取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的模式。政府提供土地和政策支持,企业负责投资 和建设,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和运营。
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亿元,资金来源包括企业自筹、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投入等。其中 ,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30%,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各占20%,剩余部分由社会资本投入。
人文关怀: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创造一个温馨、和 谐、有归属感的生活氛围。
设计原则
健康至上: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专业的医疗保 健服务。
绿色环保:贯彻绿色环保理念,打造一个生态、可持续 的养老环境。
总体规划及布局
总体规划:根据项目 所在地的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和老年人的 需求,进行总体规划 设计。包括建筑布局 、景观设计、公共设 施等。
及时了解行业技术动态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 设备,提高医养结合养 老院项目的竞争力。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 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与相关领域的技术机构 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 、新设备,降低技术风 险。
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
人员管理难度大、服务质 量难保证
详细描述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 中心)项目可行性
2023-11-12
目 录
• 项目背景 • 项目建设必要性 • 项目建设可行性 • 项目技术方案 • 项目实施方案 • 项目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 项目效益预测及社会影响评估
01
项目背景
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加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数 量和比例均逐年上升。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1.1 背景和项目意义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旨在探讨在养老服务中融入医疗服务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照料,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所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包括医疗护理、营养膳食、康复治疗、社交活动等,旨在满足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市场分析2.1 养老院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院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养老院市场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资源不充分等。

医养结合养老院项目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 竞争分析在养老院市场中,竞争主要来自传统的养老院及其他医养结合养老院。

本项目将通过提供更全面的养老服务和优质的医疗资源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3.1 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根据市场调研和预测,医养结合养老院的建设规模预计为200个床位,总投资估算为5000万元。

3.2 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案本项目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和护理设施的配置;老年人健康管理系统的建设;康复治疗设施的建设等。

实施方案将根据技术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4.1 投资收益分析根据市场调研和投资估算,本项目的投资回报期预计为5年,内部收益率为10%。

投资收益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4.2 资金筹措和运营模式本项目的资金筹措主要依靠投资者的资金,同时可以借助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补充。

运营模式将采取收费服务的方式,同时可以考虑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相关医疗服务。

五、管理可行性分析5.1 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本项目的组织架构包括管理层、医疗服务团队、护理人员和后勤支持团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

西方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

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产业,产业链延伸甚广,包括老年人用品、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

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1)家庭照顾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也称家庭照顾)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2)机构养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下,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

各种营造类家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温暖与感觉。

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

机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社区养老社区照顾,是指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并联合正式服务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及措施,让有需要的人在家里得到照顾,从而能够过正常生活,达到与社区的融合。

综上所述,机构养老模式能较好的适应中国目前的国情,人口结构等状况,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机构养老服务的开展。

随着机构养老模式在中国大围的成功推广,机构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中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正在积极摸索“医养结合”的方式。

北京市推出了“医养结合”试点的扶持政策及相关的行业规及标准、质量评价体系。

省推出了老年医养协作联盟,通过医院牵头,养老机构加盟,实现了区域的医养协作、双向转诊。

医养结合最大的特点便是为老人提供及时、便利、权威的医疗服务。

把医疗和养老结合在一起,有病及时治疗,无病康复养老,成为有病老人、高龄失能老人的最佳去处。

通过“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老人的养老及就医问题,不仅让老人“老有所依”,更让老人们“老有所医”二、项目建设容与规模项目拟投资 2.54亿元引进国外先进设施,配套相应的水、电、气及辅助设施,建成可安置800名老人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

项目占地面积30亩(约20001平方米),土建工程主要包括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医疗康复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老年旅行社以及办公区等。

项目拟引进的设备包括起居设备、厨卫设备、空调、锅炉与供暖管道、理疗健身设备、轮椅、轮式担架、电视机、闭路电视系统、通讯设备等日常设备以及骨科康复减重步态训练器、糖化血红蛋白仪、移动X线机、超声诊断扫描仪、心电图仪、肺功能机、脑电图机、脑血流机专业医疗设备。

项目计划从2013年11月开始实施,到2014年11月结束,建设期12个月。

项目的建设,将为XXX市及周边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为主、医疗为辅,医养结合的高端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让老年人既能享受到养老服务,又能得到专业医疗保障,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提升养老机构的利用率,同时分流老年慢性病患者,缓解医院床位紧的压力,可谓是三赢。

养老院的建设也将带动周边的居民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而言,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将对XXX市乃至XXX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规划项目市场定位:以XXX及周边地区为目标市场,以监护、助护和生活护理为主,为老人提供生活、休息、保健、娱乐、医疗为一体的服务中心。

服务宗旨:切实解决XXX市及周边地区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宗旨。

项目建成后,能够安置800名老人,为他们提供养颐养天年、医疗康复和生活休闲的场所。

养老院将设专门的医疗中心,专门治疗和护理各种老年病,成为养老院一大特色,集养老、治疗为一体。

一般的老年病护理中心无优秀治疗条件,一旦老人出现病情,便立即拨打120,送往其他养老院。

本中心集护理与治疗为一体,老人出现病情不用送往其他养老院,可保证最佳、最快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时间,让家人安心、放心。

包括老年人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骨科术后、截瘫康复、机能康复、老年痴呆、临终关怀等。

原文已完。

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本着“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期、科学管理”来进行编制的。

编制时,我公司技术发展部、质检科以及项目部经过精心研究、合理组织、充分利用先进工艺,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西夏建材城生活区27#、30#住宅楼位于市新市区,橡胶厂对面。

本工程由燕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

本工程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三级,地震防烈度为8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本工程建筑面积:27#楼3824.75m2;30#楼3824.75 m2。

室地坪±0.00以绝对标高1110.5 m为准,总长27#楼47.28m;30#楼47.28 m。

总宽27#楼14.26m;30#楼14.26 m。

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18.6 00m,呈长方形布置,东西向,三个单元。

本工程设计屋面为坡屋面防水采用防水涂料。

外墙水泥砂浆抹面,外刷浅灰色墙漆。

墙面除卫生间200×300瓷砖,高到顶外,其余均水泥砂桨罩面,刮二遍腻子;楼梯间墙采用50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

地面除卫生间200×200防滑地砖,楼梯间50厚细石砼1:1水泥砂浆压光外,其余均采用50厚豆石砼毛地面。

楼梯间单元门采用楼宇对讲门,卧室门、卫生间门采用木门,进户门采用保温防盗门。

本工程窗均采用塑钢单框双玻窗,开启窗均加纱扇。

本工程设计为节能型住宅,外墙均贴保温板。

本工程设计为砖混结构,共六层。

基础采用C30钢筋砼条形基础,上砌MU30毛石基础,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

一、二、三、四层墙体采用M10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五层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

本工程结构中使用主要材料:钢材:I级钢,II级钢;砼:基础垫层C10,基础底板、地圈梁、基础构造柱均采用C30,其余均C20。

本工程设计给水管采用PPR塑料管,热熔连接;排水管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管,粘接;给水管道安装除立管及安装IC卡水表的管段明设计外,其余均暗设。

本工程设计采暖为钢制高频焊翅片管散热器。

本工程设计照明电源采用BV-2.5铜芯线,插座电源等采用BV-4铜芯线;除客厅为吸顶灯外,其余均采用座灯。

二、施工部署及进度计划1、工期安排本工程合同计划开工日期:2004年8月21日,竣工日期:2005年7月10日,合同工期315天。

计划2004年9月15日前完成基础工程,2004年12月30日完成主体结构工程,2005年6月20日完成装修工种,安装工程穿插进行,于2005年7月1日前完成。

具体进度计划详见附图-1(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顺序⑴基础工程工程定位线(验线)→挖坑→钎探(验坑)→砂砾垫层的施工→基础砼垫层→刷环保沥青→基础放线(预检)→砼条形基础→刷环保沥青→毛石基础的砌筑→构造柱砼→地圈梁→地沟→回填工。

⑵结构工程结构定位放线(预检)→构造柱钢筋绑扎、定位(隐检)→砖墙砌筑(+50cm线找平、预检)→柱梁、顶板支模(预检)→梁板钢筋绑扎(隐检、开盘申请)→砼浇筑→下一层结构定位放线→重复上述施工工序直至顶。

⑶装修工程门窗框安装→室墙面抹灰→楼地面→门窗安装、油漆→五金安装、部清理→通水通电、竣工。

⑷外装修工程外装修工程遵循先上后下原则,屋面工程(包括烟道、透气孔、压顶、找平层)结束后,进行大面积装饰,塑钢门窗在装修中逐步插入。

三、施工准备1、现场道路本工程北靠北京西路,南临规划道路,交通较为方便。

场道路采用级配砂石铺垫,压路机压。

2、机械准备⑴设2台搅拌机,2台水泵。

⑵现场设钢筋切断机1台,调直机1台,电焊机2台,1台对焊机。

⑶现场设木工锯,木工刨各1台。

⑷回填期间设打夯机2台。

⑸现场设塔吊2台。

3、施工用电施工用电已由建设单位引入现场;根据工程特点,设总配电箱1个,塔吊、搅抖站、搅拌机、切断机、调直机、对焊机、木工棚、楼层用电、生活区各配置配电箱1个;电源均采用三相五线制;各分支均采用钢管埋地;各种机械均设置接零、接地保护。

具体配电箱位置详见总施工平面图。

3、施工用水施工用水采用深井水自来水,并砌筑一蓄水池进行蓄水。

楼层用水采用钢管焊接给水管,每层留一出水口;给水管不置蓄水池,由潜水泵进行送水。

4、生活用水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

5、劳动力安排⑴结构期间:瓦工40人;钢筋工15人;木工15人;放线工2人;材料1人;机工4人;电工2人;水暖工2人;架子工8人;电焊工2人;壮工20人。

⑵装修期间抹灰工60人;木工4人;油工8人;电工6人;水暖工10人。

四、主要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放线⑴施工测量基本要求A、西夏建材城生活区17#、30#住宅楼定位依据:西夏建材城生活区工程总体规划图,北京路、规划道路永久性定位B、根据工程特点及<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I01-21-95,4、3、2条,此工程设置精度等级为二级,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对误差1/15000。

C、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进度控制测量工作进度,明确对工程服务,对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⑵工程定位A、根据工程特点,平面布置和定位原则,设置一横一纵两条主控线即27#楼:(A)轴线和(1)轴线;30#楼:(A)轴线和(1)轴线。

根据主轴线设置两条次轴线即27#楼:(H)轴线和(27)轴线;30#楼:(H)轴线和(27)轴线。

B、主、次控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桩,引桩采用木桩,后砌一水泥砂浆砖墩;并将轴线标注在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构造物上,施测完成后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另以妥善保护。

C、控轴线沿结构逐层弹在墙上,用以控制楼层定位。

D、水准点:建设单位给定准点,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10.500m。

⑶基础测量A、在开挖前,基坑根据平面布置,轴线控制桩为基准定出基坑长、宽度,作为拉小线的依据;根据结构要求,条基外侧1100mm为砂砾垫层边,考虑放坡,撒上白灰线,进行开挖。

B、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直接投测各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