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上市分析

合集下载

华谊兄弟IPO案例梳理及分析思路

华谊兄弟IPO案例梳理及分析思路

华谊兄弟IPO案情树立及分析思路从传媒公司业务成长需求、资本运作管理、治理结构规范、产权制度完善的角度,分析公司上市的动因、约束、程序、结果,并透过公司上市融资的现象,分析公司发展进程中业务成长需求拉动、资本运作管理外部和内部约束等驱动因素促使公司上市决策,上市准备和上市后持续的与资本市场互动中对公司规范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创新业务运作流程、完善产权制度、提升战略和风险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

案例分析思路应当是开放性的和可辩论的,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要求一致的结论。

(一)公司上市动机分析(1)筹资需求。

寻求上市的公司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以支持公司制订的各项战略规划,满足公司的长期发展需求,华谊兄弟也不例外。

从一个注册资本仅为100万的广告公司发展到如今拥有6家全资或控股公司和1家参股公司,股本为1.68亿元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华谊兄弟对于资本的纯熟运用可谓功不可没。

王忠军自1998年投资英达的情景喜剧《心理诊所》初涉影视圈,经历了投资《荆轲刺秦王》和《鬼子来了》的失利,终于在1999年作为联合投资方与冯小刚开展了第一次合作:投资后者2000年的贺岁电影《没完没了》,该部电影大获成功之后,华谊兄弟逐渐开始走上比较成熟的商业化、产业化道路。

2001年的电影《大腕》促成了华谊兄弟和美国八大电影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简称“哥伦比亚”)的合作,而正是通过这次合作,华谊兄弟逐渐形成了大投入、大产出的投资策略,正如华谊兄弟的招股书中明确提到的:“以国产商业大片为主的高端定位是华谊的方向”。

正是王忠军的大制作思路,在为华谊兄弟赢得票房的同时还赢得了口碑,对华谊兄弟的电影业务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冯小刚工作室出品的两部大制作《集结号》和《非诚勿扰》,在财务报告期内累计实现票房分帐收入18896.5万元,约占期内华谊传媒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

但同时,大制作意味着高投入,需要密集的资本去推动。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华谊兄弟为例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华谊兄弟为例

华谊兄弟融资战略管理分析(一)公司背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为HUAYI BROTHERS MEDIA CORPORATION。

1996年5月15日创建于北京,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公开发行4200万人民币普通股,发行价格为28.58元/股。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300027。

华谊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王中军为其法人代表。

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为电影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艺人经纪服务及相关服务业务。

作为国内首家境内上市的民营传媒企业,在业界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发展到如今庞大的娱乐帝国,华谊兄弟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崛起之路。

它的成长路径和运营模式[1]反映出了影视传媒企业从小到大, 不断做强的发展轨迹。

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娴熟的人才运用、完整的产业链构成使得华谊兄弟在国内影视传媒业纵横捭阖、名震四方,在公司业绩上赚得盆满钵满,成为娱乐圈的焦点、业界的宠儿、民营影视娱乐公司中的典范和领跑者。

(二)案例内容1996年5月15日创建于北京,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公开发行4200万人民币普通股,发行价格为28.58元/股。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300027。

华谊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王中军为其法人代表。

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为电影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艺人经纪服务及相关服务业务。

时隔不久,华谊兄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广告公司,摇身变为拥有众多大牌明星的上市公司。

公司规模迅速地扩大主要是通过股权融资和股权回购的扩张型资本运营方式实现的。

(三)背景知识企业融资战略(Corporate Finance Strategic)融资战略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支持投资所采取的融资企业融资战略组合,融资战略选择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且还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因此,研究企业所处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影响企业融资战略的因素,对于正确选择融资战略以提高企业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 融资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企业的融资战略,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企业的理财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分析融资环境,选择企业的融资方式,衡量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实现融资结构的最优化,已经成为企业融资战略研究的重点。

华谊兄弟盈利模式分析

华谊兄弟盈利模式分析

华谊兄弟盈利模式分析
中国传媒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积极推动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七大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如此利好的政策驱动下,文化传媒产业在规模、结构上都发生着迅速变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

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精神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传媒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传媒产业在规模和实力方面仍比较弱,盈利模式还有待完善。

纵观中国传媒行业,华谊兄弟作为民营上市公司无疑是这一行业的翘楚。

它成立时间不是最早的,却是发展最快、具有影响力和主导力的企业,华谊兄弟总是走在行业前端。

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曾说过要把华谊兄弟打造成中国的迪士尼。

然而,目前看来两家企业差距较大,迪士尼的盈利模式更为成熟,盈利来源更加丰富。

良好的盈利模式有助于企业有效配置资源,获得持续不断的利润,满足客户需求,创造企业价值,形成竞争优势。

因此,华谊兄弟的盈利模式还需不断进行进优。

经查阅大量文献,笔者发现学者们还未对华谊兄弟的盈利模式进行过系统分析。

盈利模式的分析方法有多种,经综合对比,笔者认为冯春健提出的“一个核心,四个基本点”的要素分析法更能全面涵盖企业的盈利模式体系。

因此,本文采用上述要素分析法对华谊兄弟现有的盈利模式做了系统的分析,并与国内外标杆企业的盈利模式做对比,找出优势与不足,提出优化建议,以期对华谊兄弟完善其现有盈利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并对其他类似企业给予借鉴意义。

华谊兄弟投资现状分析的研究

华谊兄弟投资现状分析的研究

华谊兄弟投资现状分析的研究目录一、研究背景 (3)二、融资环境 (3)三、主要融资方式 (4)四、存在的问题 (6)五、相关建议 (7)一、研究背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创始人:王中军、王中磊。

1998年,其投资冯小刚和姜文导演影片,至此进入电影行业,在文化传媒中如鱼得水,于2005年正式成立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后,短短三年间便并购经纪公司中乾龙德与传媒公司金泽太和,一步步扩大其势力范围。

华谊兄弟于2009年上市,股票代码为:300027。

其上市之初拟发行4200万股A股,总股本约16800万股;发行前的每股净资产为2.22元。

华谊兄弟在和华策影视、橙天娱乐、光线传媒这些文化传媒公司的竞争中不断成长。

时至今日,华谊兄弟的投资与运营已涵盖了电影和电视剧拍摄、广告、娱乐营销、建筑等板块,并且各自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二、融资环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提升,对于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加大,文化传媒产业也迎来了春天,文化传媒产业蓬勃发展,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增长迅猛,呈现喷井式增长。

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并未能满足市场所需。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传媒产业存在着投资不均衡,加上单一的融资模式和传统的经营方式极大地制约了其发展,再加上创新力度和资金的不足,尤其是中小型文化传媒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融资,这些都加大了其发展的难度。

如今,我国文化传媒企业融资偏向于债权融资,而且银行贷款比重较大。

银行信贷作为文化传媒产业融资的核心融资来源,却因为文化传媒产业资产“轻”、规模“小”、支持“弱”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制约了信贷资源对其支持效果的进一步发挥,尚未构建起完善的资本体系。

其次,相关法律法规对文化传媒产业的支持也相对匮乏。

针对这个困扰,各大文化传媒业都不得不扩大融资视野,其中广播影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作为重要方案,不时在新闻报道中出现。

其他一些新兴融资方式也在渐渐植入行业发展的轨迹,如版权质押贷款融资、私募基金、股权融资等等。

华谊兄弟融资案例分析与启示

华谊兄弟融资案例分析与启示

华谊兄弟融资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华谊兄弟融资案例分析
华谊兄弟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影视娱乐公司,拥有著名的电影《英雄本色》(Infernal Affairs)等多部热门影片,是中国最大的影视公司之一、2024年9月,华谊兄弟以其热门影片《功夫熊猫3》(Kung Fu Panda 3)的票房成功为其融资;而2024年1月,华谊兄弟再次融资,以其《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Avengers: Infinity War)的票房成功为其融资。

2024年,华谊兄弟采用了“自发行”模式,即由本公司负责电影的发行和投资。

其选择这种投资模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该公司对《功夫熊猫3》的初步研究表明,外国资本对此影片的认可度较高,能够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

而2024年,《功夫熊猫3》的票房大约为39.2亿元,使华谊兄弟得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2024年,华谊兄弟采用的投资方式更加复杂,同时采用国内外的投资模式,即联合发行模式和合资投资模式。

华谊兄弟论文分析

华谊兄弟论文分析

摘要华谊兄弟由王中磊,王中军兄弟在1994年创立,于2009年10月30日上市。

主要经营电影,电视剧等制作,是电影界的龙头。

随着每年几部制作大片上映,每年利润也呈增长模式。

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去多个票房奇迹。

而且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奖项上获奖。

本文从影视行业背景入手,通过华谊兄弟近三年的年度财务报表,具体分析近年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获利能力分析。

将华谊兄弟与华策影视的财务数据比较,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最后总结华谊兄弟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并且分析影视行业的发展前景,研究华谊兄弟行业地位和其发展空间。

关键字:华谊兄弟电影证券财务分析一、公司简介(一)华谊兄弟简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英文:Huayi Bros. Media Group),创业板股票代码:N 华谊300027,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开始时是由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公司全称: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华谊兄弟;证券代码:300027;交易市场:创业板;总股本:16800万股;发行总量:4200万股;所属行业:广播电影电视业;上市时间:2009年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上市股票)。

(二)华谊兄弟经营范围制作、复制、发行:专题、专栏、综艺、动画片、广播剧、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3年1月1日止);企业形象策划影视文化信息咨询服务;影视广告制作、代理、发行;国产影片发行(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3年1月23日);企业形象策划;影视文化信息咨询服务,影视广告制作、代理、发行;影视项目的投资管理, 经营进出口业务.(法律法规禁止的除外、法律法规限制的登记后凭有效证件经营.) 。

华谊兄弟上市与融资 财务分析 案例

华谊兄弟上市与融资 财务分析 案例
步步惊心 步步为营
——华谊兄弟上市与融资 案例分析
主讲: 合作成员:
目录:
• • • • • • • •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华谊上市前财务指标分析 华谊上市背景分析 华谊上市概况 华谊上市后财务状况 华谊兄弟上市影响 华谊兄弟成功原因 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华谊兄弟传媒是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军团之一,由王中军、 王中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 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华 谊兄弟全面投入传媒领域,投资及运营领域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 经纪、唱片、娱乐营销、时尚产业,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华谊 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电视节目事业有限公司、华谊兄弟 音乐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发行有限公司、 华谊兄弟时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 • 2008年华谊兄弟并购经纪公司中乾龙德和影视公司金泽太和后, 实力进一步增强。 • 2009年9月27日晚,证监会宣布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 第七批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审核,拟发行4200万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 约为16800万股;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2.22元。
• •
(二)增长能力分析
• 1 权益报酬率ROE: • 09年12.60%,08年27.44%,07年37.53%,06年50.18%,而该指标 的当时最近一期行业平均值为-1.41%;可见,华谊兄弟的盈利能力远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行业龙头优势明显,但是,从06到09年的ROE 的下降说明了公司盈利能力有所减弱,反映企业净资产(股权资金)的 收益水平正遇到瓶颈。 • 2 净利润增长率 : • 09年1052.06%, 08年16.86%%, 07年147.17%, 而该指标的最 近一期行业平均值:110.87%。可见,公司增长能力和经营效益好于 行业,尤其是在09年多部电影名噪一时地推动下,净利润暴增,但也 凸显了华谊业绩不稳定,波动大的风险。 • 3 股东权益报酬率ROA : • 09年28.37 %, 08年 25.41 %, 07年 24.89%。 • 每股收益增长率稳步上升,表明业务发展良好,有投资价值总体利润 率在回升,盈利能力在恢复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尤其是股东权益报酬 率稳步上升,说明有增长潜质。

股票筹资案例分析

股票筹资案例分析

股票筹资案例分析一、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筹资分析1、公司简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忠军、王忠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开始时是由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华谊兄弟采用的多种融资手段(1)引进其他影业公司合拍影片;《功夫》和《可可西里》均与美国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索尼/哥伦比亚合拍,《大腕》也是与哥伦比亚(亚洲)共同投资2500多万元所拍,《情癫大圣》是与香港英皇合作,与香港寰亚合拍的《天下无贼》、《夜宴》投资分别为4000万元、1.28亿元,《墨攻》则采取了亚洲四个主要发行地区的公司联合投资并负责各自区域电影发行的方法。

(2)股权筹资,私募股权投资此举除了引入资金,更重要引入了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引入了资金方对资金使用的有力监管,从而保证了严格的成本控制。

(3)运用版权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收编冯小刚、张纪中对于华谊兄弟版权融资意义重大。

由于有大牌导演、大牌明星加盟作为票房保证,中国信保帮助《夜宴》从深圳发展银行拿到了5000万元的单片贷款,冯小刚的《集结号》争取到5000万元无抵押贷款,张纪中的《鹿鼎记》也得到银行资金支持。

(4)拓展电影后衍生品市场;长达50年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使得电影后衍生产品可以异常丰富,版权交易是个尚待开发的巨大金矿。

《手机》铃声出售给摩托罗拉、《天下无贼》短信满天飞等创新,则是华谊兄弟成功运作电影后衍生品的结果。

(5)通过贴片广告与植入式广告获得收入。

由于受众数量巨大,电影及相关场所天生是个广告载体。

在植入式广告的运用上,华谊兄弟的电影也远远超过其他片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都大量植入了摩托罗拉、淘宝网等广告,由此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谊兄弟(一)公司状况: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谊兄弟,证券代码300027)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和艺人经纪服务及相关服务业务的传媒股份公司。

公司的创立人和法定代表人同为王忠军,注册地址为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C1-001,办公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8号丰联广场A座908室,公司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律师事务所为上海市瑛明律师事务所。

1996 年4 月22 日,刚从美国回来的王忠军创立了北京标实企划制作有限公司,之后该公司更名为北京标实企划广告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企业形象策划、标牌制作、举办展览展销等业务。

之后,该公司再次更名为北京华谊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谊投资”)。

1998年7 月10 日,北京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简称“华谊广告”)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

2000 年8 月,华谊广告与太合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太合公司”)共同设立了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谊太合”),注册资本2600 万元。

华谊太合在成立之后的2001年1月12日,即与有“内地第一经纪人”之称的王京花共同设立了北京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简称“文化经纪”),主要从事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业务。

2003年5月,西安电影制片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华谊太合收购了西影股份发行公司40%的股权,更名为陕西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简称“西影华谊”),主要从事影视作品的发行。

之后华谊太合继续增持,持股量上升至54%,完成了对西影华谊的绝对控股。

2004 年10 月11 日,华谊国际控股(BVI)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授权股本为5 万美元。

2004年底前后,华谊兄弟收购了太合公司手中的股权,华谊太合变更为华谊投资持有20%、华谊广告持有80%的股权结构,由于太合的退出,华谊太合更名为北京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谊影业”)。

2004年11月19日,华谊投资与王忠军的夫人刘晓梅共同投资设立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华谊)。

2006年8月14日,浙江华谊正式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简称华谊有限)。

2008年1月21日,华谊有限整体变更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10月30日在深交所国内首个创业板上市。

(二)公司上市概况1.发行方式:2009年10月30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09]1039号文核准,华谊兄弟获批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

此次发行采用网下向配售对象询价配售和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由保荐人(主承销商)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分别通过深交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和深交所交易系统实施。

2.股票种类:人民币普通股(A股)。

3.发行数量:发行4200万股,其中网下发行占华谊此次最终发行的4200万股的20%,即840万股;网上发行数量为本次最终发行数量减去网下最终发行数量。

4.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

5.发行后总股本:16800万股。

(三)公司上市动机分析(1)筹资需求。

寻求上市的公司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以支持公司制订的各项战略规划,满足公司的长期发展需求,华谊兄弟也不例外。

从一个注册资本仅为100万的广告公司发展到如今拥有6家全资或控股公司和1家参股公司,股本为1.68亿元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华谊兄弟对于资本的纯熟运用可谓功不可没。

王忠军自1998年投资英达的情景喜剧《心理诊所》初涉影视圈,经历了投资《荆轲刺秦王》和《鬼子来了》的失利,终于在1999年作为联合投资方与冯小刚开展了第一次合作:投资后者2000年的贺岁电影《没完没了》,该部电影大获成功之后,华谊兄弟逐渐开始走上比较成熟的商业化、产业化道路。

2001年的电影《大腕》促成了华谊兄弟和美国八大电影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简称“哥伦比亚”)的合作,而正是通过这次合作,华谊兄弟逐渐形成了大投入、大产出的投资策略,正如华谊兄弟的招股书中明确提到的:“以国产商业大片为主的高端定位是华谊的方向”。

正是王忠军的大制作思路,在为华谊兄弟赢得票房的同时还赢得了口碑,对华谊兄弟的电影业务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冯小刚工作室出品的两部大制作《集结号》和《非诚勿扰》,在财务报告期内累计实现票房分帐收入18896.5万元,约占期内华谊传媒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

但同时,大制作意味着高投入,需要密集的资本去推动。

虽然之前的几轮私募、风投和数次银行贷款解决了华谊兄弟的燃眉之急,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影视投资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前面所提到的那三种筹资方式资金需求已无法满足公司旺盛的资金需求,上市成为华谊兄弟的必然选择。

(2)品牌建立和管理规范需求。

公司上市后,定期公开披露公司信息成为一种义务。

虽然不免造成公司各项策略“透明化”,但上市对于公司知名度、品牌创立提升和管理规范化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家以影视剧为核心的文化制作公司,上市为华谊兄弟带来的资本市场效应远远不止资本本身,从品牌管理,到公司健康发展以致可能的兼并收购,上市公司的优势都非常明显。

(四)上市筹集资金用途华谊兄弟上市前的公布的招股说明书里注明,其预计募集资金数额为6.2亿元,将用于补充影视剧业务营运资金;超额募集部分将按照轻重缓急,依次投入影院投资项目和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其中,影院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3亿元,拟在国内建6家现代化电影院。

华谊传媒在招股书中强调,其中期目标是在5年内累计建设15家影院;长期目标是通过投资影院,打通电影的产业链。

华谊为何如此钟情于影院呢?这主要在于影院在电影产业链上有突出的地位:首先,影院是电影作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其次,影院是实现电影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盗版问题导致影片的音像版权等后续销售收入较少,国内电影作品的收入来源以票房分帐为主,电影发行公司、院线公司和影院通常按照40:10:50的比例对影片票房收入进行分配,影院是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有着较好的稳定投资回报;再次,投资影院贯穿整个电影产业链,有助华谊充分发挥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三大业务的协同效用,提升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华谊兄弟”品牌的强势地位;最后,影院所实现的收入与利润多为现金交易,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公司的现金流,有利于资金的回笼与周转。

(五)公司上市利益分析对华谊兄弟而言,既然选择了上市,就说明从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出发点考虑,上市给公司带来的利益是大于某些弊端的。

首先,公司挂牌上市后,公开成为了数量庞大的股民的直接投资对象,特别是对于像华谊兄弟这样的以电影制作和发行为营业收入主要来源的公司来说,上市大大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扩大了公司的融资规模。

众所周知,做电影是个非常烧钱的行当,根据投资成本,中国电影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大制作影片(1亿元以上)、中等制作影片(1000-5000万)、中小制作影片(400-1000万)和小制作影片(100-300万)。

同时,电影产业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二八定律”,每年国内票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大制作大投入的电影所贡献,而投资规模较小的电影甚至都无法在院线上映,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华谊才确立了“大制作”的电影发展战略。

除了电影的投入,华谊还将在国内建设6座电影院,以完善自己的产业链,获得前向一体化的丰厚利润,这个规划同样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

目前,国内民营娱乐公司的规模与国外公司相比差距很大,谁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抢先一步,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谁就可以抢占先机,上市就是华谊抢占并巩固影视行业制高点的重要一步。

其次,以公司股票作为激励和留住公司员工的“金手铐”,防止人才的流失;同时对员工荣誉感和凝聚力的增强也有很大作用。

从华谊兄弟披露的股东名单中,可以看到许多星光熠熠的名字,这也成为华谊兄弟股票的一个话题点所在。

提到华谊兄弟,就不能不提冯小刚,而在华谊兄弟的招股说明书中,也似乎并没有回避冯小刚对华谊兄弟的贡献和意义,其中的《重大事项提示》第8条清楚地写到:“另外,由于公司目前业务规模有限,少数签约制片人及导演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占比相对较高。

……公司对冯小刚团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我们在公司的发起人中,可以看到冯小刚拥有288万股,占总股数的2.88%,位列发起人中公司签约导演、演员和经纪人的第一位;在公司成功首次公开发行后,华谊兄弟的许多大牌艺人也纷纷加入公司股东的行列。

而这些名导演和名演员,是华谊兄弟极为重要的资源,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较为优惠的价格吸引他们入股,是对公司利益的一种保障。

再次,上市能够提高公司的声誉,扩大影响力。

华谊兄弟是做娱乐产业的,娱乐产业的盈利关键就是要吸引到人们的眼球。

所以说,像华谊兄弟这样的娱乐传媒公司,比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更加需要曝光率和知名度。

正如华谊兄弟董事会秘书胡明女士提到的,上市对于公司的品牌影响非常大,为华谊兄弟的业务开展增添了很多便利。

最后,上市也增强了华谊兄弟的并购能力。

当今,并购已经成为公司超规模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企业不论是实行一体化战略还是多元化战略,都可以通过并购实现,既能够节约成本,也可以实现规模效应或范围效应。

并购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用现金购买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或股票等,但若并购公司是上市公司,就能够通过向被并购企业股东定向增发本公司股票来购买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或股票来完成并购,这样既可以避免并购企业的现金流出,又能够增加并购公司的股本数量,有很大的灵活性。

(六)公司(创业板)上市劣势1.业绩增长一般创业板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等特点。

2007年华谊兄弟营业收入2.34亿元,净利润5284万元;2008年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了74%,但净利润6806万元,同比增长仅为16%。

2.明星效应过强面临着极大的人才管理及流失的风险。

以华谊兄弟的电影业务为例,冯小刚工作室在报告期内出品了《集结号》和《非诚勿扰》两部影片,两部影片在报告期内累计实现票房分账收入18896.50万元,约占报告期内公司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

艺人流动性很高,华谊核心艺人又都是公司的持股大户,如果有人抛售股票跳槽,必然对公司未来的盈利造成影响。

而身兼艺人和公司股东两职于一身,艺人的一举一动也势必影响到股票的走势。

3.产业吸引力不明显与我国上市公司中其他行业主营业务平均利润率相比,电影产业应该属于产业吸引力不明显的行业。

因为电影产业的典型特征就是产品市场前景的不可预测性,包括影片的策划与拍摄,都带有许多电影企业自身无法预知并加以控制的因素。

4.新兴市场蕴含巨大不确定性。

市场本身能够健康发展是中小企业受益创业板的基本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