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无“智爱” 不“挚爱”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浩以青海省理科前5的成绩被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录取,但三年后,他毅然从北大退学,转而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数控机器操作。
周浩坦言入北大后对所学东西不感兴趣,感觉痛不欲生,转学后“毫不后悔,很庆幸”周浩的这段经历引起了人们热烈地讨论,有人说周浩有想法,有主见,有勇气,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人生值得敬佩;有人说只要适合自己,在哪个岗位上都会做出成绩;有人说他这是贬低自我,逃避责任,难以提升人生价值;…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能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的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最好的与最适合的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时,我们决不能被最好的那光鲜靓丽的外表所迷惑。
因为在其外表之下必定充满曲折与艰险,就算你看到了它,你也不见得有能力掌控它,可能会为其所累并失去更多。
而那最适合的即使看上去并不耀眼,却可以让你充分发挥智慧与才华,成就一番精彩。
“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就,但前提是能给自己一个精确的定位”,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反,若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
比如说兔子天生手短,却想要学习游泳,乌龟天生笨重,却想要学习赛跑,最后一个险些淹死,一个无论多么努力,却始终无法成功。
这就告诉我们,不适合自己做的事,无论多么努力,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公鸡的选择”这个故事,一只公鸡登上一个土堆,在上面刨了个不亦乐乎,它忙忙碌碌就是为了找到一些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
公鸡看到后失望地说道:“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还不如找到一颗麦粒,用来填饱肚子。
”说罢,公鸡把珍珠丢到了一边继续翻找它的麦粒。
珍珠对人类来说可能是无价之宝,但对一直饿着肚子的公鸡来说,它可能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粒麦粒,因为公鸡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学生来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学府,但周浩毅然选择从北大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数控机器操作。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不盲从才能保持独立的人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临近毕业,高三某班召开“普通人能为国家进步做些什么”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踊跃发言。
最后主持人通过归纳,整理出以下几点:①拒绝说谎,客观看世界。
②不从恶,不冷血,讲道理。
③正视、同情、声援弱势群体④独立思考,对听到的消息有所鉴别,保持质疑⑤凭借良知、依据常识说话,不信口开河。
⑥传播友善,启蒙民智。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其中两到三种观点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不盲从才能保持独立的人格地板角落里一片纸上,一群苍蝇在不停地舞蹈。
一只蝇子看到那么多的同伴在玩耍,也想飞过去参与其中。
殊不知那些同伴不是在开心地跳舞而是在做生命最后的挣扎!面对蜜蜂的善意提醒,它却不以为意,终于还是抵制不住诱惑,盲目地跟随它的同伴,结果可想而知。
它的“聪明”却让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此惨痛的代价,不禁让我心声忌惮。
环顾四周,名利、金钱、权势都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我们想有权有势,我们想腰缠万贯,我们想让别人仰视自己,我们想名利双收——这些我们想要的都成为了我们心生邪恶的源泉,都会减弱我们抵御外界诱惑的定力。
当我们想要放纵自己的私欲,请想想这样做你的明天会怎样,会不会一步步地迷失自我,会不会也象那只盲目从众的苍蝇一样把自己毁灭?一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在自己的作品享誉国内外时,却拒绝记者的采访,拒绝涌向他的鲜花和掌声。
对他来说,名和利不过是外来的附加物,是加在灵魂上的枷锁。
他只想在自己的书屋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专心地研究文学,潜心学术,保持自己心灵的安静。
面对名利的诱惑,他没有动摇,他本应名副其实地享受“学术泰斗”“文学大师”等称谓,但视名利如浮云的他却把它们统统拒之门外,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大众追求名利。
一位富翁想让儿子成为毕加索那样有名的画家,就想让儿子向毕加索学习他的画作。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忧与爱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忧与爱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
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微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
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兴致。
只是是被戏弄一下罢了,却如此舍弃自己的目标,如此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
豁然爽朗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微小而可卑。
人们面对着宇宙的戏弄、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再看小虫,突然有了一种同是天际沦落人的感受。
同样置身于茫茫天地间,竟有着同样的可悲之处,陡然心生怜爱之情,将它用笔尖挑起,轻轻放在栀子花叶上。
幽幽的香气看起来给它重注了活力,小家伙专门快藏到浓绿万枝中。
一阵微风吹过,将一朵栀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儿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
此刻,花、蝶、我融为一体,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怀之美!看起来是为了感谢我对虫子的爱,“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最大荣光。
人一辈子天地间,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过分相信个人与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难道慢慢倾斜。
人类只有学会对万事万物抱以爱的哲学,平等相待,才会对精神的藩篱成功突围,获得一种最真实的感动。
拔人于苦,谓之慈。
授人以乐,谓之悲。
“慈善”一词,便是人间至道。
同样,设身处地去担忧别人的生存状态,并毫不吝啬地施以平等之爱,获得的将是生命的尊重与仰慕;而不舍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则是将亲人对自己的忧心转化为对亲人的挚爱与回报。
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叹万千。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打破思维定势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农民曾经向一位教授这样问道:“先生,一个聋哑人曾到五金商店去买钉子。
他先把左手中的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用右手做钉锤的样子。
服务员拿出一把锤,他摇了摇头,并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柜台上的两个手指。
服务员拿给他钉子,他点了点头。
这时候,恰巧有个盲人近来。
先生,请你想象一下,他将如何买到一把剪子?”“噢,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样就可以了。
”教授从容地回答。
其实,盲人是会说话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打破思维定势现实生活中,一张有一黑点的白纸展现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注意的往往是黑点而不是白纸,这或许是我们的本能使然,也或许是习惯作崇。
但不管是本能还是习惯,最终反映出的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
这种思维定势使我们观察事物,只注意最耀眼的局势而忽视整体;使我们处理问题,只顾局部不看全局,这就犹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又如林中观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人的思维定势通常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和习惯,而人类就是有这样的缺点,凭借经验处理问题。
一位富翁的公司在一夕间破了产,也欠下了百万巨债;他为了还清债务,用仅剩的钱批发了一些零食并开了一间店,他认为只要用以前治理公司的办法来经营小店,顾客就会络绎不绝。
于是他又去批发了一大堆零食回来,他兴奋的想着:自己一定会赚到钱的!哪知几天过去了,由于各种因素,买零食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门庭冷落,而店里的零食也因难以保存而变质,发霉。
有经验固然是好事,但固于经验,就容易画地为牢;而习惯可以使人们不假思索跟着感觉走,但却更容易使人循规蹈矩,固步自封。
一个聪明的人,成功的人恰恰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在大家看到了黑点的时候,看到了白纸。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玩物,不可丧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玩物丧志,人们耳熟能详,用来告诫、提醒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的人,不要因此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作家刘墉说,玩物丧志,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因为许多人由玩物的嗜好,进而成为行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特别说明:1.不规范涂改一处扣2分。
2.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36分以下给分;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50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900字。
【试题来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玩物,不可丧志“玩物丧志”,用来提醒警告人们不要因玩物而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而刘墉认为正是因为玩物,很多人成了行家。
对此,人们莫哀一是,议论纷纷。
我认为,“玩物丧志”所能鞭策人们在研究或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九死不悔;亦能提醒人们玩物,不应丧志。
所以,我说,辨清方向,正确判断玩的是何“物”,玩物而不丧志,才是高手所为。
何为玩物丧志?就是醉心于声色犬马,纵情于主业外的“物”,为其迷惑,忘记初心,偏去享受。
从古至今“玩物丧志”者大有人在。
李存勖早期天下无双,继父遗命,携三只短箭横扫中原,真可谓一世英雄。
可国家安定后他却醉心歌舞,玩“物”丧志,抛弃治国正事,竟死于伶官之手,身死名裂。
欧阳修评价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而写入《伶官传序》以警后人。
如果贪图享乐,而忽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那所玩之“物”不仅丧命,甚至误国,痛哉!玩物不是丧志的必要分条件。
玩物确实导致很多人丧失志向,整天浑浑噩噩,变成人渣,危害社会,但不能绝对化。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李某某”案,当事人不是为所溺身陷圄囵吗?但现实中不分黑白、不明事理的人毕竟少数。
所以,玩物不是丧志的必要条件,那要看你玩的什么“物”,人有无修为。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精选4篇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精选4篇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一:忧与爱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
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
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儿擦着耳朵而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哈哈,慢点儿,脚下……”关切声。
八岁时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妈妈温柔的大手。
不高兴地撅着小嘴。
“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十三岁时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
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
这时,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
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
“吱呀”一声……十八岁时“妈,我紧张。
”你紧锁着眉头。
“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
像平时一样,放松。
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
“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三十岁时“你瞧你那样,还像个三十岁的大男人么?怎么,这么点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你瞧瞧你那样儿……”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吐着烟圈,为你干着急。
这算什么呢?四十五岁时“妈,我在这边儿好着呢,嗯,不用担心。
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啊,你和爸要想着吃。
还有那盒西洋人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
对,不能退,搁的时间长了会坏的……”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母亲安静地听着。
五十五岁时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你不要忙着接电话嘛,你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专注是一种品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又是一年毕业季。
高考在即,小刘、小李和小陈相约到班主任王老师那里,让王老师给每人写句留言,作为毕业留念。
王老师看看他们,思忖片刻,给言必称理想的小刘写下“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送给“拿起书本学习,放下练习吃饭”的小李一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而平时总爱在语文课堂偷偷做数学题的小陈得到一句“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罗曼·罗兰)。
请结合王老师送给他们各自留言的用意,选择其一写一篇文章,阐述一下你的观点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专注是一种品质经验丰富的王老师给了三个孩子不同的毕业留言,因为他看到了这些孩子身上的优点,也看到了他们的缺陷。
这些留言饱含深情和期望,相信定能指引孩子们的人生方向。
其中我尤其注意到了王老师给小陈的留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这是罗曼罗兰的名言。
这句名言指出了“专注”的重要性。
而对比小陈,他平时总爱在语文课堂偷偷做数学题。
或许他语文优秀,数学不好,因此他想抓紧时间多做几道数学题;也或许他自以为可以一心二用,互不耽误。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语文没听好,数学题也未必做得对。
对学习而言,专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注可以听懂难懂的问题,专注可以攻克一道道的难题,专注几分钟就可以背会一串英语单词,专注一小时就会学会一个章节的内容,专注一天扫除学习的障碍,专注两个月就能使落后的学科变为优势,专注一年每一科都能成功。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很难同时兼顾两件以上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要想做得完美,最好的方法就是“专注”。
古往今来,学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各行各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每个人的回答可能不一样,但是成功者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专注。
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忧与爱

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忧与爱
这篇关于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忧与爱,是我们特地为大家整理的,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禁想起从早晨起床到进考场的一系列“忧事”。
先是早上被屋子的斗香味熏醒,洗完脸刷完牙以后,刚准备换衣服,就听见妈妈嚷嚷:“等会,等会,穿我给你买的新衣服。
”等她
拿来,我一看,好家伙,金黑衬衫就着白色长裤,我妈还真准备让她
闺女慷慨“就义”去了。
“算命先生说你穿黑白衣服考运好。
”妈妈
冲我眨眨眼睛,我无奈地换上了。
自从进入六月,我妈一知识分子,竟也干起了迷信的事。
前两天
刚把准考证发下来校对信息,我妈就神神秘秘地把准考证号码抄走了。
我刚纳闷她抄准考证号干嘛,妈妈就“主动交待”了:“我给你找个
算命先生,人家要用你的准考证号做个福包,到时候你带去考场,保
佑你高中。
”末了,还不忘添一句:“听说前年的高考状元就是在人
家那算命的呢!”
所以,虽然我早有心理准备,却还是被今天早上的“特殊待遇”
吓了一跳。
吃早饭时,尽管妈妈一再叮嘱“先吃糕,再吃粽子”,我还是面
对她的“糕粽大拼盘”时,因为素来喜欢吃粽子,先夹了一块粽角。
我这一夹不要紧,妈妈急了,“别吃别吃,放下,重夹糕先吃。
”我
吓得赶紧从命。
吃完早饭,妈妈把一个红色的小香包揣进了我的口袋,一边放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无“智爱”不“挚爱”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热议:孩子摔倒了,外国夫妇认为:应该自己爬起来,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形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夫妇则认为:要及时扶起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世界的温暖。
无问西东,皆源于“爱”。
我认为,两者皆有可取之处,真正的爱,是建立在智慧的前提下。
如何做到“智爱”: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扶不扶不应该由家长来决定,而应该取决于孩子当时的状态。
在孩子摔倒时,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没有看到“的行为,值得商榷,但中国父母”马上扶起并轻言安慰“也不可取。
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摔倒“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也许在大人眼中稀松平常的事情,在孩子眼中也许是人生的关卡。
孩子此时的目光,会投向父母,他们不一定需要父母双手的援助,但一定需要父母目光的“援注”。
父母坚定的目光、鼓励的话语,会让孩子内心充满自信,感受到爱与包容,他也会将这种爱加以传递。
相反,一个靠自己能力爬起的人,他也许无法在幼小的心中建立与世界爱的互联。
如果孩子确实爬不起来,需要父母援手,扶一把也是人之常情。
但我们也不能“忙上前把孩子扶起”,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以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毕竟,他终将单枪匹马地面对世界的铁壁铜墙。
这种现象,就像一滴水珠,表面上是东西方育儿理念的冲突,实际上折射出深层文化因素的差异。
不禁让我们思考:父母和孩子之间,责任有哪些,界限又在哪里。
如果我是文中的中国父母,我的答案是:在位而不越位。
在位,是父母责任的体现。
西方的文化,孩子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优点是自由成长,不足是,当孩子在人生的关卡,需要助推的时候,父母是缺位的。
东方的文化,孩子是一棵棵树苗,缺点是有亲情的牵绊,优势是,他们有父母做成长的沃土,可以长得更枝繁叶茂。
不越位,是亲子界限的彰显。
父母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在回答“为什么要养孩子时“,知乎上点赞最多的回答是:我想陪伴孩子一起,看着世界的风景。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的“智爱“,更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挚爱”。
和而不同相融至美
——尊重、传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