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规范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

主体与从属 也就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植物造景中,必须
有主体或主体部分,而把其余置于一般或从属地 位。一般地,乔木是主体,灌木、草本是从属的。 在园林中,突出主景的方法主要有轴心或重心位 置法和对比法。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它体现出
பைடு நூலகம்
事物存在的差异性,所不同的是,“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
具有向上感
比例与尺度
在大空间 里赏景会 有雄伟、 壮观之感
在习惯大小的空间里赏景会感到自然、舒适
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
雕塑体积与体育馆的规模相协调
小桥不足一米半,与小溪相称
五、均衡与稳定 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在平面上表示位置关系
适当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就是稳定。 一般地,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
中求“同”,“对比”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异”。“调和”
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
中求得一致;“对比”则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富于层次美。在园林构图中,任何两种
景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程度明显的,各自特点就
会显得突出,对比鲜明;差异程度小的,显得平缓、和谐,具
一、变化与统一
⒈形式的统一 ⒉材料的统一 ⒊线条的统一 ⒋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⒌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一、多样统一性 亦称变化与统一。在园林植物配置时,树形、色
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 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这样,显 得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运用重复的手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
四、经济要求
在重要的景点和建筑物的迎面处,可配置一些名贵的树种。 其次还可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木,搞各种“果树上 街、进园、进小区”,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目标和环境要求,在园林空间中规划种植不同的植物,以营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色彩、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达到景观效果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综合。

1.合理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基于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念和目标,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数量和布局。

2.生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需求,尊重自然法则,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要尽量选择本地或适应性强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序列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变化规律,将植物按照个体和群落的大小、形状、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特征进行序列排列,营造出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4.色彩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原理,将植物的花朵、叶子、果实等色彩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化,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5.形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形态的协调和变化,将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园林造景风格相统一,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和谐与统一6.功能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场地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植物,如防风、遮阳、净化空气等。

7.经济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价格、生长维护成本和景观效益,选择适合园林预算的植物,以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

8.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选择容易繁育、生长迅速、抗病虫害、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植物的损耗和更新成本。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但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原则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权衡和选择,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的植物。

植物应
具备适应性强、生长力旺盛、耐寒抗旱、疾病抗虫等特点,以确保植物能
够生存并良好繁衍。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土壤水分及阳光照射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2.景观原则:根据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和要求,选择具有美观和艺术
性的植物。

植物的形状、色彩、花期、花香、叶色和果实等特点都应与整
体景观风格和色彩搭配协调,达到美化环境、增加景观特色的效果。

3.生态原则:根据生态环境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植。

植物的生长
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影响到空气的新鲜度、温度和湿度等,因此需要
根据场地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植物。

如可以选择具有大面积叶子的树木来降
低环境温度,选择具有抗尘和吸附有害气体的植物来净化空气等。

4.合理性原则:根据空间大小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植物。

根据空间
的大小和功能要求,选择合理的植物布局方式,避免过度密集或过于稀疏,不同层次的植物可以根据高度进行区分,如低矮的草本植物铺装在前景,
中等高度的灌木植物铺装在中景,高大的乔木植物用于背景等。

5.变化性原则:植物配置应具备一定的变化性,如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并合理安排其生长发展的速度和周期。

通过选择不同的植物和阶段性
的开花植物,可以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加园林的变化性和
趣味性。

6.经济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考虑经济、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

选择
易于管理、耐久性强的植物种类,如选择乡土植物而不是进口植物,以减
少植物抗病虫害的成本,避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要完成设计图的绿化配置,即如何选择植物、如何根据现有场地对不同用途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的搭配,就要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园林植物配置是在栽植地上对不同树木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种植,包括树种搭配、排列方式及间距的选择。

一、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1、满足植物对光的要求大部分园林植物喜欢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尤其是观花植物,如栀子花种植在荫蔽处可以生长且枝繁叶茂,但开花量减少,观赏效果差。

园林绿化中有些荫蔽处如建筑物背面、树荫下等,应选择对光线要求不严的耐阴植物。

耐阴植物中小乔木有竹柏、鸡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鹃、八仙花、白鹃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类、玉簪、兰花、秋海棠、沿阶草等。

2、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多层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种树木配置时考虑株行距,以减弱植物根系的竞争,为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植物间关系要协调三、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1、构成各种园林空间利用植物的叶从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利用落叶树随季节发叶和落叶的变化,形成空间的闭合和开敞效果;利用常绿树形成常年稳定的闭合效果。

2、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选择具有不同外形的植物,构成不同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

植物的形状极为丰富,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伞形、圆球形、垂枝形、匍匐形、藤本等。

利用植物不同外形,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或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或形成活跃的氛围。

3、丰富多彩的颜色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源泉,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点缀,不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生态性原则:在选择植物时,应充分考虑其生态适应性,确保所选植物能在公园的生态环境中健康生长。

同时,应尽量选择本地植物,以降低养护成本。

美观性原则:植物的配置应与公园的整体景观相协调,提升公园的美观度。

在配置时,应注重植物的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等因素,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实用性原则: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植物的实用性。

例如,选择具有良好滞尘、隔音、降温等功能的植物,以提高公园的使用舒适度。

序列性原则:在配置植物时,应注重空间序列的营造。

通过合理地运用对景、借景、障景等手法,使植物景观呈现出良好的空间层次感和立体感。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到其生长速度、是否易倒伏、是否有刺等因素,以确保公园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文化性原则: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与公园的文化主题相契合,通过植物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传达出文化内涵,提升公园的文化价值。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到其养护成本。

尽量选择耐粗放管理、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植物品种,以降低养护难度和成本。

可持续性原则:在配置植物时,应考虑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保证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公园植物选择配置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美
观、实用、安全、文化、经济和可持续性等多个因素。

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恰当选择和合理配置植物,不仅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

以下是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原则。

一、生态适应性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优先考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即根据场地的具体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品种。

例如,光照条件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植物,而阴暗潮湿的地方则适宜选择喜阴植物。

同时,还需考虑植物对土壤、水分、气候等方面的适应性。

二、景观效果原则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以景观效果为导向,以达到美化环境、增强景观的目的。

可以选择具有丰富层次感的植物,如高大乔木、中小灌木、地被植物等,它们的搭配可以形成独特的立体景观。

同时,还可以选用具有美丽花朵、丰富花色或者漂亮叶片的植物,增加景观的色彩和变化。

三、季节变化原则植物在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要考虑季节变化。

例如,选择一些具有四季景观效果的植物,保证四季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春季选择开花的植物,夏季选择树荫浓密的植物,秋季选择变色的植物,冬季选择具有枝干纹理的植物等。

四、生长速度与空间限制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以及场地的空间限制。

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不同,一些生长迅速的植物会导致场地过于拥挤,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整体景观效果。

因此,需要选择适度生长速度的植物,并合理安排植物之间的距离,以防止日后因空间不足而需要频繁修剪、调整植物的情况发生。

五、文化与环境融合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还需要考虑植物与场地文化特色和环境的融合。

选择一些与场地背景相得益彰的植物品种,可以增加景观的独特性和魅力。

例如,在古建筑附近选择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植物,可以增添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六、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选择那些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植物。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要点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要点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要点园林绿化是指利用植物、花草树木等自然要素来美化环境、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选择和合理配置植物,不仅可以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还能够达到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含量、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

下面将从植物选择和配置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一、植物选择要点1. 地区适应性:植物的选择应当以地区的气候、土质等环境条件为依据。

对于温带地区,应选择耐寒、耐旱的植物,而热带地区则应选择耐热、耐湿的植物。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耐盐碱、耐污染等特性,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品种。

2. 观赏价值: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装饰元素,观赏价值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植物的颜色、形态、花期、花香等特点都会影响整体景观的美感。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是否具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和花朵的吸引力,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效果。

3. 生长特性: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规模大小、根系特点等各不相同。

在选择时应根据园林的规划和设计要求来确定植物的生长特性。

例如,对于需要快速形成绿化景观的地方,可以选择生长迅速、枝繁叶茂的植物;而对于小型庭院或花坛,则需要选择生长较缓慢的小型植物,以保持整体的协调与平衡。

4. 生态适应性:园林绿化应该注重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生态适应性的品种,以提高绿化效果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此外,还可以选择具有草本植物或藤蔓植物等缠绕特性的植物,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生态丰富度。

二、植物配置要点1. 形状对比: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要注意形状的对比和搭配。

形状对比可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并持久引人注目,使整个园林绿化效果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可以将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灌木搭配,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同时,也可以通过搭配不同形态的植物,如翠绿的竹子与花朵绚丽的花卉相互衬托,增加园林的美观性。

2. 色彩搭配:园林绿化中的色彩搭配也是关键。

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式

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式

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式摘要:园林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更加优化的配置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居民群体提供更加优化的生活环境,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本文在明确园林植物选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全方位阐述园林植物配置方式,以此为相关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为城市绿化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配置;城市绿化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是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形式的搭配形式,不仅会对园林建设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城市周边环境和周边居民群体精神生活享受产生明显影响。

在进行园林植物选择时,必须要坚持对应的原则,全面做好配置方式选择,以此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工作水平,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园林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1.1 搭配多样化原则园林植物搭配方案设计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公众群体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景观享受,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景观特征,因此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在选择植物时,应当在遵循园林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搭配多样化原则,将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植物有机搭配在一起,确保所选用的搭配方案能够满足植物生长需求,能够方便后期修剪维护工作的开展,体现出风景园林应有的美感,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建设水平。

1.2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园林绿化建设本身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其投资主体主要是以城市市政部门为主,在建成后必然会产生对应的社会效益。

但是在投资建设过程中,不同建设方案所需要的投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确定具体设计方案时,还应当充分考虑整体建筑成本,在确保美化效果的同时,尽量选择一些经济适用的植物,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能够尽量采用较为成熟的施工方案和技术,实现园林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3 与环境相适配原则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不会的搭配方式会对园林植物生长和后期维护工作开展带来较大影响。

因此在设计工作开展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查询当地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的历史数据,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尽量提升植物成活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规范
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可以使景观更加美观、生态更加平衡。

本文将介绍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的一些规范。

一、景观分区与植物选择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区域,可以将整个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分区,如庭院、花坛、绿化带等。

每个分区根据其特点和功能需求,需选择相应的植物。

1. 庭院区域
庭院是园林空间中重要的休闲场所,宜选择观赏性强、造型美丽的植物,如花草、灌木等。

考虑到四季景致的变化,可以搭配选择具有不同季节花期的植物,确保整个庭院四季有花开不断。

2. 花坛区域
花坛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的区域,应根据花坛的位置、大小和周边环境,选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一般来说,花坛宜选择株型矮小、花期较长的植物,如草本植物、多年生花卉等。

3. 绿化带
绿化带是园林空间中绿化效果的主要体现,宜选择具有较强耐寒、耐旱、抗逆性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

同时,根据绿化带的功能,
如隔音、遮挡等,选择高度适中、树冠茂盛的植物,可起到良好的绿
化效果。

二、植物配置与景观组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组合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
景观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置与组合规范。

1. 色彩搭配
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中,要考虑不同植物的花色、叶色和整体装饰
效果。

可以选择主色调相近的植物进行组合,形成整体协调的色彩搭配。

2. 层次感与对比
合理的植物配置应该注重层次感和对比效果。

可以通过选择高矮错
落的植物,形成立体感和景深感。

同时,对比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3. 季节变化
根据不同季节的景致变化,选择具有不同花期和观赏特点的植物进
行组合,使景观在四季都具有吸引力。

4. 微气候调节
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还应考虑其对微气候的调节作用。

例如,在
南向立面选择攀援植物,可以降低夏季的气温,增加绿色空间的舒适度。

三、栽植与养护规范
正确的栽植与养护是确保植物生长良好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栽植与养护的规范。

1. 土壤调理
在栽植植物之前,要充分了解其适宜的土壤类型和养分需求。

根据植物的特点,对土壤进行调理,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适时浇水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气候条件,合理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引起植物死亡或疾病。

3. 定期修剪
庭院和花坛中的植物需要定期修剪,以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态和形态。

修剪过程中,注意保持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4. 病虫害防治
根据植物的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植物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护植物的生长。

总结:
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规范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和养护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配置,可以创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使人们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美好。

同时,栽植和养护过程中的规范操作也是保证植物
健康生长的关键。

希望本文提供的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规范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