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7篇
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七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七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我班有学生48名,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上进心强,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严格,总是放任自流,不按时完成作业,做家庭作业时投机取巧,书写混乱。
还有个别同学学习兴趣不浓,只想贪玩,因此造成学习成绩较差。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说、会说,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说清自己所表达的意思。
4、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上下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意。
5、能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图画,写出的__通顺,并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三、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学生写字训练,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从练习中揣摩、领会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整洁。
2、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学本册的课文,要十分重视词、句训练。
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
3、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4、加强写作指导、训练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为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努力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着重从学生生活的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
5、学困生转化。
对班里的学困生苗冉、姚佳明等人耐心辅导,面批他们的作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有进步就表扬、鼓励,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多与学困生的家长联系,共同抓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进步。
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

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都有哪些?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渎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_《高粱情》(精选7篇)

《高粱情》(精选7篇)《高粱情》(精选7篇)《高粱情》篇1一、教学内容:这篇略读课(江南博哥)文主要介绍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
(1课时)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学习它坚忍不拔的品格。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
难点:理解父亲和伯伯对我说的话语的意义;体会这两段话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这就是高粱。
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没见过,那么高粱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认识一下高粱。
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板书课题:高粱情。
学习高粱的"粱"与"梁"的区别。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02页看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高粱,从图上看,你觉得高粱有什么特点?说一说。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很好,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高粱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课文。
三、指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找出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2、指名朗读描写高粱特点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
然后概括一下高粱的特点。
(边讨论边板书:正直的秆子、硕而红的穗头、紧抓土地的根。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说高粱最具特点的是哪个部位?(在"根"下划"△")课文是怎么描写的?用重点号划出这些句子。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所划部分。
回答高粱根有什么特点?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7篇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7篇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7篇案例写作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从实践中选择合适的例子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的实践是成功的,有的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1】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的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的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
2、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3、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4、读课文时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二、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三、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2、图画3、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课文生字,和课文主旨。
五、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风这种抽象物质。
六、教学过程:1、通过猜谜语引入课题: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先猜出来。
看不见,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
云儿见它忙让路,柳树见它把手招。
谁猜出来了,把谜底写在黑板上。
2、让学生用风写词语,如:台风、春风、寒风、狂风、龙卷风、暴风雨等。
3、写下板书画风。
4、教会本课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
5、找学生分段读课文6、画出课文中三个小朋友怎么画风的。
7、出示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头像,鼓励学生也要学习他们画风的创意。
8、揭示主旨:本文通过写风赞扬了三个画风孩子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也教育我们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七、教学结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去画一幅有关风的画,找一些有关风的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研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兴趣。
2、能复述故事。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小说人物鉴赏意识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相信同学们听说过这种说法吧——不读《红楼》《三国》者枉为中国人!那你们知道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谈。
不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人白白做了一回中国人。
也许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第46回改写的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学完这篇课文后,也许你会同意这种说法的。
2、检查预习,使学生充分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同学们,我1个星期前就请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那一部分的内容了,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就发生的赤壁之战前夕,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吗?学生谈师相机补充之。
a、“孙刘在长江南岸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本来是去孙权那建议孙刘两家联合共同对付曹操的,孙刘两家结成同盟后,诸葛亮留在了东吴,协助周瑜。
b、周瑜发现诸葛亮才识在他之上,先派诸葛亮的哥哥劝说诸葛亮为东吴孙权效力,被诸葛亮拒绝。
周瑜认为诸葛亮一定会成为东吴将来的心腹大患,未来的强大敌人,所以决定要杀了诸葛亮。
c、周瑜曾用借刀杀人之计,借曹操之手杀掉诸葛亮,但被诸葛亮轻松化解。
d、周瑜借刀杀人不成,但想方设法杀诸葛亮之心更加坚定了,铁了心了要除掉诸葛亮,于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了……3、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12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斤斤计较、大失所望、熙熙攘攘、门可罗雀、无拘无束、邂逅、矜持”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性格的书的阅读方法。
3、了解书架上性格迥异的书,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二、重点和难点1、能准确理解“门可罗雀、熙熙攘攘、邂逅、矜持、蛰居”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优秀7篇)《慈母情深》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教学过程:一、诵读诗文,激发情感:课件出示母爱的小诗,学生朗读体会,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1.轮流读文,读准生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3.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1.带着这些感受,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用心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做好标注。
2.交流感受,反复品读辛劳的母亲(一)a. 从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体会母亲之劳苦,感受母亲之坚强。
b.带着这种感情读小诗,读课题。
(二)a.从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体会母亲之劳苦,感受母爱。
b.我们把这段文字,转换成诗的形式来读一读,体会感情。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c. 带着这种感情读小诗,读课题。
(三)a.从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体会母亲的忙碌,感受母爱。
b.立刻立刻立刻立刻让你感受到什么?体会读。
c. 带着这种感情读小诗,读课题。
贫困的母亲a.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五年级的教案(万能10篇)

五年级的教案(万能10篇)五年级的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1、谈话:讲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都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花?”生:有秋天开的菊花。
生:有牡丹。
生:我还知道中国十大名花排第一位的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师:梅花确实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2、根据以前的学习,还有你对梅花的了解,能说说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生:梅花只有冬天才开放,说明它非常坚强。
师:是啊,“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多么坚强的梅花。
生:梅花还特别纯洁,它象征着高尚的节操。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我是从《墨梅》这首诗中知道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过渡: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写梅花,有多少画家画梅花,又有多少歌曲唱梅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梅花有关的小故事。
点评:课前导入亲切自然,激发同学们想了解梅花的兴趣,同时也为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铺垫。
4、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5、谈话: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点评:“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了解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发现。
生:梅花有灵魂吗?生:梅花的灵魂是什么?师: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
全班同学只有一个同学没有读完)师: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老师很欣赏你能够坚持着把课文读完。
点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在读的过程中,有学生出现错误。
)师:看来把课文读正确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细心地盯准每一个字。
希望同学再细心一些好吗?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1、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了,现在你都想说些什么?生:我感受到了华侨老人非常想回家,回到祖国去。
生:我感受到了外祖父的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生: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
师:老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被老华侨的那种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打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7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
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二、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1.打工挣钱乌塔周游欧洲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3.懂得自保、自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培养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20__年,在芬兰埃斯波市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授予49岁的蒂姆全球的技术类奖——千年技术奖。
这是一个迟到15年的奖赏,你想知道为什么吗?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句子读通顺,将字音读正确。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这些生字。
同时将你不懂的词作上记号。
1、抽读课文,学生评,师生共同正音。
2、小组交流,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决不懂的词语,老师相机指导。
3、教师出示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读词,检查学生理解情况。
同时让学生看着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4、教师指导记住字形,书写课后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出示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思考:许多人都觉得蒂姆获得”千年技术奖”是当之无愧的,你是怎么看的,他做出了什么贡献,能获此殊荣。
学生边读边作勾画,作批注。
1、汇报交流。
2、教师总结。
五、巩固提高抄写生字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生字词。
2、说说文章简述了什么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培养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精读课文,学习内容(1)在他之前,没有浏览器,网络世界一片空白。
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学生汇报,互联网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什么叫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教师小结,蒂姆发明的万维网为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在他将自己的发明公布于众之后,互联网立即风靡全球。
不久,网络公司便风起云涌。
一夜之间,一批富翁宣告诞生。
而”万维网之父”蒂姆却分文未取,依然进行着自己清贫的科研工作。
3、理解加点的重点词语,把蒂姆的行为与其他人作对比,体会他的高尚。
4、教师补充资料: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
蒂姆将自己的发明无私地奉献给了全世界,分文未取。
他给无数人创造了暴富的平台,自己却一直苦于无钱修厨房。
当十五年后蒂姆拿到100万欧元时,他这样说:”这的确是个惊喜,但金钱还不至于让我疯狂。
100万欧元的奖金我得妥善分配。
我家住郊区,子女上学不方便,另外,妻子总在抱怨,说我们该修修厨房了。
”有谁知道,当蒂姆给了无数人财富的时候,他自己的生活却有这么多的困难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蒂姆无私奉献的精神。
让学生反复读,认真体会。
5、有的人说蒂姆太傻,有的人说蒂姆是超凡脱俗,你是怎样想的呢找出蒂姆说的话,用笔勾画出来,写出你的体会。
汇报交流。
通过理解蒂姆说过的话,来理解”在蒂姆眼里,让人类共享知识和互相协作是理所应当的”,从而体会蒂姆身上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6、教师小结本文。
7、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认真体会。
四、拓展升华1、结合现实生活,学生讨论,你能感受到蒂姆精神品质的高尚吗2、学生讨论:如果你有一次可以给蒂姆写信的机会,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3[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三亚落日(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
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二、范读课文三、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美妙绝伦硕大无朋收敛涨溢赤朱丹彤热带风情悄然无声笑颜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朋:硕,大;无朋,没有什么可比得上。
形容无比的大,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第3~5自然段)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在三亚看落酬艮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学生划分段落。
四、精读训练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
讨论交流。
(板书:真右诗意)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有涛情画意,能止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3)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
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
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听写生字词:2、齐读第一段。
二、精讲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力?1、(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2、集体交流。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板书:热带风情)(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①“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②“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喜爱之情?① “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②“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③“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
(5)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投影映示: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的喜爱之情)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
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①投影映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
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b、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e、齐读第二句话。
(3)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为什么要写这些?(突出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再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