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合集下载

国家电磁辐射检测标准

国家电磁辐射检测标准

国家电磁辐射检测标准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场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中向周围空间或物质传递能量的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电磁辐射已经无处不在,无论是家用电器、移动通讯设备还是工业生产设备,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辐射。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国家制定了电磁辐射检测标准,以规范电磁辐射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首先,国家电磁辐射检测标准明确了电磁辐射的监测范围和方法。

监测范围涵
盖了家庭、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等不同场景下的电磁辐射情况,以及各类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工业设备等的辐射情况。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测量、远场测量、近场测量等多种手段,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其次,国家电磁辐射检测标准规定了电磁辐射的评估标准和限值。

根据不同场
景和设备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限值,以确保人们在电磁辐射环境下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还规定了电磁辐射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国家电磁辐射检测标准还强调了电磁辐射监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要求
监测机构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监测工作时必须符合标准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规定了监测机构的管理要求,包括设备校准、人员培训、监测记录保存等方面,以提高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可信度。

总的来说,国家电磁辐射检测标准是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对电磁辐射的监测和评估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监测工作,才能有效保障人们在电磁辐射环境下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监测机构能够严格遵守标准要求,做好电磁辐射监测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电磁环境。

电磁辐射安全值范围

电磁辐射安全值范围

1.国家电磁波辐射行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国家电磁辐射行业标准如下:在30-3000mhz的频率范围内,自然环境中一天24小时内电磁辐射场的主要参数不超过0.4w / m2,也称为电子设备的烟雾。

它由在室内空间中相互传递的电动势和磁动能组成,动能是由正电荷运动引起的。

例如,来自已经发送信号的RF 天线的正电荷移动会引起电磁感应动能。

电磁感应“频带”包含从极低频电磁波辐射到极高频电磁波辐射的各种电磁波辐射。

彼此之间还存在电磁波,微波加热,红外感应,可见光和紫外光。

电磁感应频带中的发射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范围为3 kHz至300 GHz的辐射源。

某些电磁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2.什么是电磁辐射检测标准
为了合理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避免起火,爆炸和对电子产品的冲击,避免环境污染,制定了不同场所电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允许限值。

它包括电磁辐射检测标准,电磁辐射自然环境检测标准,电磁感应泄漏控制标准和电磁辐射冲击标准。

3.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标准值
电磁辐射分为两个级别:企业的工频段为μT,检测低于50 Hz频率的DC无线电波。

如果辐射源高于0.4μT,则它属于强辐射源。

辐射源在0.3μT和0.4μT之间,属于警告值。

对于0.3μT,它远低于0.1μT,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但是,辐射无线电波的企业为μw / cm 2(例如,微波炉加热,移动电话和电视广播的通信基站通常测量的
频率范围为几百到超过kHz),并且超过10 μw / cm 2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F——地面的衰减系数;
X—数量距离;
λ——波长, m;
ε——介电常数;
δ——导电系数, 1/Ω ?m。
2. 短波 ( 水平极化波 ) 场强计算公式:
短波 ( 水平级化波 ) 场强计算公式同式( A1)、( A2),但其中 X 按式( A4)
计算:
…………………………………………… (A4)
3. 电视、调频超短波场强计算公式
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
(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在此区
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但在许建造居民住宅、学较、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
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
农作物,但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机关、工
厂、商店和影剧院等;如在此区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
射时间。
卫生要求
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
波长 长、中、短
波 超短波
单位 V/ m V/ m
一级 ( 安全区 ) 容许场强 〈 10 〈5
二级 ( 中间区 ) 容许场强 〈 25 〈 12
1.
长、中波(垂直极化波)场强计算公式:
……………………………………………… (A1)
F=?(2+) / (2+X+) .......................
(A2)
………………………………………… (A3)
式中: P——发射机功率, KW;
r ——被测点与发射天线的距离, Km;
G——相对于接地基本振子的天线增益, DB;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引言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辐射类型。

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潜在危害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人们免受这些辐射的危害,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一、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电磁辐射是指由电磁场引起的能量传播,常见的电磁辐射源包括电视、方式、微波炉等。

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主要包括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类。

热效应是指电磁辐射产生的热量对人体组织产生的影响,而非热效应则指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1. 国际电磁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标准国际上最为广泛应用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是由国际电磁辐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

ICNIRP标准主要关注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其基本原理为限制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吸收量。

该标准将辐射强度、频率、暴露时间等因素考虑在内,以确保人体暴露在电磁辐射下不会对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2. 国家标准各国也都制定了自己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标准》GB 87022014 将电磁辐射分为10个频段,对于每个频段制定了相应的辐射限值。

该标准主要参考了ICNIRP标准,旨在保护公众和职业人员免受电磁辐射的危害。

二、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电离辐射是指能够电离物质、产生带电粒子的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

电离辐射具有高能量、穿透力强等特点,在医疗、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下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包括遗传性效应和肿瘤等疾病。

为了保护职业人员和公众健康,各国也都制定了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1. 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标准国际上最重要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准是由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

ICRP标准将辐射量单位剂量当量作为评估电离辐射伤害的基础。

该标准规定了不同剂量当量下的安全限值,并提供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国家标准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电离辐射防护标准,以保障人体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和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 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分级的。

一级标准 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 妇和老弱病残者),均在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台、电视台和雷 达站等发射天线,在其居民覆盖区内,必须符合“一级标准”的要求。

二级标准 为中间区, 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 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 孕 妇和老弱病残者) 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 在此区内可建造工厂和机关, 但在许建 造居民住宅、学较、医院和疗养院等,已建造的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超过二级标准地区, 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 在此区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 但禁止 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 如机关、 工厂、商店和影剧院等; 如在此区 内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

卫生要求 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见下表: 波长 单位 一级 ( 安全区 ) 容许场强二级 ( 中间区 ) 容许场强 长、中、短V /m 〈10 〈25 波超短波V /m 〈 5 〈12 微波 μW /cm2 〈10 〈40混合V /m 按主要波段场强; 若各波段场分散, 则按复合场强加权确定 备注: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 100kHz ~ 30MHz ), 超短波( 30MHz ~ 300MHz ),及微波( 300MHz ~ 300GHz )。

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 A 。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 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 (补充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 100kHz ~ 30MHz ),超短波( 30MHz ~ 300MHz ),及微波( 300MHz ~ 300GHz )。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 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规范内容一.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5~20min定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50~100m定点测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二. 测量位置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建筑物内部测量,应以不同层次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点分别测定之。

三. 测量仪器辐射源周围的测量,应选用灵敏度≤1V/m,或≤1μW/cm2,精度≤│2DB│的场强仪;区域性背景场强测量,应选用宽频带天线、频谱分析仪和电子计算机配套的自动处理系统。

电磁辐射的国际标准

电磁辐射的国际标准

电磁辐射的国际标准如今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而就是由于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所以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各个国家,都有一定的标准,那么电磁辐射的国际标准是多少呢?科学实验表明,过量的电磁照射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因此目前有许多国际的、国家的文件都规定了电磁暴露的人体安全限值。

虽然这些文件在具体规定上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文件都使用相同的方法:即使用基本限值和导出限值来给出电磁辐射限值。

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确定了电磁辐射的国家标准是:在30-3000MHz 的频率范围内,公众照射在一天24小时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不超过0.4W/m2。

国际上电磁辐射标准的情况国际上,有两大主流标准,一个是ICNIRP标准,它是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ICNIRP)发布的标准,主要使用范围在欧洲、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以色列以及我国的香港特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欧洲,意大利、卢森堡、瑞士和比利时使用了比ICNIRP严格的标准;俄罗斯名义上使用的是前苏联的标准,比我们国家的国标还要严格,但是由于它使用的基站设备多来自欧洲,所以实际上它也是采用欧洲的体制,它自己的标准并没有认真执行。

目前,移动制造商论坛(MMF)正在中国积极进行宣传活动,希望中国也能够采用ICNIRP标准。

另一个标准是美国的IEEE标准。

主要使用范围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准备采用ICNIRP标准)等。

ICNIRP标准限值:在900MHz时,公众导出限值是450mW/ cm2((f(MHz)/200)(W/m2)),职业照射的导出限值是2250mW/cm2((f(MHz)/40)(W/m2))。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

国家最新电磁辐射安全限度标准规定备注: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A。

监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或各级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附录A环境电磁波测量规范(补充件)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放辐射源所产生的环境电磁波,其频率覆盖范围: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及微波(300MHz~300GHz)。

规范内容一. 测量方式根据不同需要与目的,应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对已建台和扩建台,为调查辐射源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分布规律,常以辐射源为中心,在不同方位取点的方式进行测量,简称点测;为全面调查某地区环境电磁波的背景值及按人口调查居民人群所受辐射强度的测量简称面测。

点测时以辐射源为中心,将待测区按5°~10°角度划线,呈扇形展开。

随此划线,近区场以每隔5~20min定----------------------------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点测量,远区场以每隔50~100m定点测量,或按特殊需要选点测量。

简易测量:一般用各向同性探头的宽频段场强仪测定之,如探头为非各向同性者,则分别测定各不同极化方向的场强值,取其矢量和。

面测量,将待测地区(城市)按人口统计划分若干小区,并标明各小区居民重心地理坐标,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监测点,测量仪器应用环境电磁波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各频段自动扫描、自动测量和实时处理。

然后根据各小区人口数量进行加权,求出该地区(城市)居民环境电磁波暴露强度累加百分数。

二. 测量位置旷野平坦地面环境测量一般以人的高度,即1.7m左右处测定,如为待建地段,则应在待建建筑物相应高度处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1、一级标准(安全标准,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

高频辐射小于10 μW/cm²;
低频辐射小于10 V/m。

2、二级标准(中间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

高频辐射小于40 μW/cm²;
低频辐射小于25 V/m。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宣传教育,使公众了解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有关情况和科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