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手采样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一、范围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二、术语和定义1 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 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 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
7.1 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7.2 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8 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三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四、洗手与卫生手消毒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现状
尽管手卫生可以祛除手部的细菌,
然而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却不容 乐观。 根据34篇有关医院手卫生的研究, 平均医护人员对手卫生指南的依从 性为40%。
6、手卫生—国际国内关注的 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
USA率先制定了“手卫生指南”。
WHO已在2005年10月10日也正式颁布了
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 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 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 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五、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应遵循洗以下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
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 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洗手指征
直接接触每个顾客前后,从一个顾客身体的污染部
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顾客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顾客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接触顾客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
洁双手。 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 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 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 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七、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监测要求:
应每季度对手术室、检验科、换药室、口腔
科、治疗室、病房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 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爆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 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菌的 监测。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

4、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 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 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 的过程。( 99.9%)
5、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皮
肤角质层上皮细胞下面)分离出来的微生物, 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 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 、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图-1 六(七)步洗手法
掌心相对搓揉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搓揉
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搓揉
拇指在掌中搓揉 搓揉腕部
指尖在掌中搓揉
洗手七字诀 内、外、夹、弓、 大、立、腕(完)
注: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
(4)手消毒的方法
①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②涂抹手部所有皮肤,揉搓方法参照六(七 ) 步洗手法,至少揉搓15秒;见图1.
于工作人员取用的位置。 ②宜使用一次性包装。
③医务人员对手消毒剂有良好的接受性( 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9、外科手消毒设施
(1)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 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 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 消毒。
(2)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 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 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一、概 述
(一)为何要进行手卫生?
1、医务人员的手污染情况 29%综合性医院护士手上的金葡菌中位数 为3.8×103cfu。对直接接触病人、进行呼吸道 护理的工作人员的手指进行采样,G-(革兰氏 阴性)杆菌占15%,金葡菌占11%。
2、手部病原体传播的5要素
①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皮肤或周围物品上; ②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 ③微生物在医务人员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④医务人员洗手或手消毒措施无效(包括不 洗手、洗手方法不正确或手卫生产品不合格) ⑤污染的手和其他人员或物品直接接触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①2.快速手消 毒:分为3小步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第三步: 效果评价 与理论提 问。
外科手消毒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
无菌观念:触碰?水倒流? 顺序:揉搓顺序?冲洗顺序?
注意:考核过程中 失分最严重的一项
!!!
范围:双手、前臂、上臂下1/3全覆盖
力度:适宜?
时间:时间不够?
干燥问题:手部未达到干燥穿手术衣戴手套?溅湿衣裤?
配药等 为什么?保护患者,以免病原菌侵入她/他的身体,包括病
人自身的细菌。
5个关键时刻举例说明
3.体液暴露后/接触体液后:
何时?接触体液后,脱手套后立即清洁双手 实例:口腔护理、抽吸分泌物、抽血、清理尿液、粪便、
处理废物 为什么?保护您自己和医疗环境免受病原菌污染
4.接触患者后:
何时?接触病人和病人直接接触的环境后立即清洁双手 实例:握手、查体等 为什么?保护您自己和医疗环境免受病原菌污染
根 据 美 国 疾 病 控 制 中 心 ( CDC ) 的 统 计 , 每年有2~3百万的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直接导致 88000例病人死亡,需额外花费45亿美元用于 治疗医院感染。
我国根据全国院内感染控制中心的报道,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左右,按照我国每年住院 病人为5000万计算,那么每年将会有400万的 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达到 160~240亿元。这里尚未包括医院感染所导致 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因院内感染导致病人死亡所 产生的后果。
洗手的定义
洗手:是指用普通或者抗菌肥皂(皂液)和流动 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特点:暂居菌又称为污染或非种植菌落 不能在干燥的皮肤上繁殖
通过洗手(机械作用)可以很容易地移除 通常在皮肤上的生存时间不长 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
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1.评价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效果。
2.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二、监测时机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三、采集方法i.被检人洗手或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被检人将双手伸出,五指并拢。
3。
检查者取2支无菌棉拭子,并浸于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
4.取_支棉拭子在一只手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予;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予涂擦另一只手。
5.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2支棉拭子投入10ra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四、标本检测(一)带菌量检测(平皿倾注法)1.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震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左右。
2.将无菌吸管分别吸取lmJ待检样品接种于2个直径为90mm无菌平皿中。
3.再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4.将平皿置于(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5.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60(cm2)(二)细菌种类鉴定1.将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
2.若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浑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双S平板、麦康凯平板或各种商用快速筛选平板进行细菌接种。
3.接种后将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必要时做药敏。
六、注意事项1.结果判定:卫生手消毒后细菌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细菌总数应≤5cfu/cm2。
2.应根据所用方法,选择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3.倾注时温度必须控制在45—48℃,温度过高可致细菌死亡,过低则影响倾注效果。
4,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监测目的在于考察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虽然同样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但医务人员不一定进行了手卫生。
检验血标本采集制度与流程

检验血标本采集制度与流程规范的采血流程一、检验科采血人员上岗必须佩带好胸牌、帽子、口罩及手套、做好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及无菌操作准备。
二、热情接待每位患者,并掌握〝急诊优先〞的原则。
认真审对申请单,按照申请单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检验目的、检验项目。
根据检验项目准备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上标记病人信息。
准备采血1、用0.5‰消毒灵液浸泡手(戴手套的手)或用湿手帕擦手(戴手套的手),做到一针(一次性针头)、一管(一人一管)、一带(一人一根压脉带)、一张(一人一张纸)。
3、 使用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器之前检查包装是否完整,负压管是否破损。
患者取坐位,手臂伸直,平放在采血台上,暴露穿刺部位,距采血部位5厘米处绑上止血带,止血带要松紧适宜,约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同事嘱患者紧握拳头,若此时静脉扔不易见,可嘱患者反复握拳数次,使静脉易于怒张,止血带捆绑时间不易过长,否则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穿刺前须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有碘过敏史需用75%消毒。
打开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用左手固定患者前臂,拇指按住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使之固定。
右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先以约30度的角度穿刺静脉前2-3毫米处的皮肤,然后再穿刺静脉壁而进入静脉腔,待见有回血后,将针头顺势而进入少许,以防止采血时针头滑出静脉,但不可太深,以免刺穿静脉。
5、 将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带有病人信息的真空负压管内,待抽至所需血量后,先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拳头放松,再以无菌棉签按住伤口,拔出针头(抗凝血真空管须立即颠倒混匀6次)。
6、采血完毕后应嘱患者紧压伤口至止血5分钟(血液病患者应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每位患者采血前应换纸,换止血带。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19年版)

c)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d)使用干手用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
下1/3.
外科手消毒的注意事项
不得戴假指甲、装饰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 周围组织的清洁。
消毒效果监测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部(室)、产 房、导管室、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内镜 中心(室)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 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 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 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病原微生物的 检测,采样时机为工作中随机采样,采 样方法遵循GB 15982的要求进行。
常居菌特点 是皮肤上固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
械的摩擦清除 常见的常居菌:棒状杆菌、丙酸杆
菌、不动杆菌,一般条件下不致病。 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导管相关感染
和手术部位感染。
暂居菌 特点
寄居在皮肤表层。 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 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
得。 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医务人员常见的暂住菌包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中旋转揉搓
洗手的步骤(6步洗手法)
注意: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19版) 明确指出:步骤不分先后
洗手方法步骤(6步)
6步
A.3.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揉搓; A.3.2手心对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
进行; A.3.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互揉搓
更有利于细菌的滋长,且致病菌可能会经由手 套缝隙或在脱手套时污染双手
洗手误区2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方法(1)

编号:成绩:
程序
规范项目
分
值
评分标准
得分
操作前准备
(20分)
1、物品准备:一次性口罩帽子、快速手消毒剂、治疗盘、化验单、试管架、无菌玻璃试管2个、无菌拭子2个(或棉签)、无菌剪刀、酒精灯、火机、弯盘、医疗废物桶、器械回收盒。
5
物品准备缺一项扣1分
2、仪表:着装整洁、符合要求。
5
45
1.手指采样位置不正确扣10分
2.采样时涂擦次数不够扣10分
3.无中和剂扣10分
4.无菌操作不严格扣10分
4、熄灭酒精灯(盖盖2次)。整理用物,进行手卫生。
5
1处不合格扣1分
5、结果判定:卫生手消毒,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细菌菌落总数≤5cfu/ cm2。
10
结果判定不全扣5分,错误扣10分。
操作
时间
(5分)
5分钟
5
每超30s扣1分
监考人员:日期:
3、采样方法:点酒精灯,取无菌棉拭子,试管在酒精灯上转动烘烤后打开塞子,蘸取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手接触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粘贴检验标签,及时送检。
口罩、圆帽佩戴规范,一处不规范扣2分
3、说明目的:卫生手或外科手消毒后细菌总数检测。
5
未说明目的扣5分
4、采样时间:手消毒后在接பைடு நூலகம்患者或进行诊疗活动前。
5
未说明采样时间扣5分
操作
流程
(75分)
1、六步洗手法洗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手采样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医务人员手采样标准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手卫生监测。
3.采样时间
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3.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应遵守本程序。
4.采样方法
4.1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4.2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若采样时手上有消毒剂残留,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5.检测方法
5.1 把采样管充分震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
5.2 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6.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 cm2)= 平板每皿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30×2
7.结果判定
7.1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细菌总数应≤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消毒合格。
7.2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细菌总数应≤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消毒合格。
7.3 母婴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消毒合格。
5.注意事项
被检人洗手消毒后切勿擦干。
参考文献
WST_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