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肺结核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肺结核肺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主要由呼吸道传染,成人一般以慢性肺结核病最多见。
中医学称为“肺痛”,是由正气不足,熔虫侵入肺脏所引起。
其病理演变开始为肺阴亏耗,继而发展至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病及脾肾。
【诊断】1.成人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疲劳。
2 .早期轻症可无阳性体征,有时在呼气后轻咳再深吸气时可听到细啰音。
重者可有震颤增强,叩诊呈浊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或湿啰音,或伴见胸廓上部变形或凹陷。
3 .确诊主要依靠胸部X线检查及痰液检查找到结核杆菌,儿童患者可作结核菌素试验。
肺结核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可以增高。
4 .如病久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气喘、心慌,应注意并发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一、辨证论治病位在肺,病理重点主要在于阴虚,治疗应以扶正抗痛、补肺养阴为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辨肺、脾、肾三脏的见证,并掌握阴虚、气虚的主次进行处理。
1.肺阴不足干咳痰少,质黏色白,或偶夹血丝,或午后潮热,胸闷隐痛,疲劳倦怠乏力,食少,口干,苔薄,舌边尖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举例:月华丸加减。
沙参、麦冬、天冬、玉竹各IOg,百部12g,百合、白及各IOg o5 .阴虚火旺咳呛气急,痰少起沫,或吐黄痰,声音嘶哑,有时咳吐鲜血,潮热骨蒸,手足心热,盗汗,胸痛,心烦失眠,消瘦明显,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滋阴清火。
方药举例:百合固金汤加减。
沙参、麦冬、百合、白及各IOg,百部、生地黄各12g,玄参、黄苓各IOg,白毛夏枯草ISg03.气阴两虚咳嗽,气短,痰吐稀白或夹少量血液,骨蒸潮热,畏风,自汗,盗汗,腹胀食少,便清,面色眺白或有浮肿,舌质光剥少津,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举例:补肺汤加减。
党参、白术、黄黄、山药各IOg,五味子3g,冬虫夏草3g,麦冬IOg,玉竹10g,制百部IOg。
此外,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当针对本病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几个主要症状,进行配伍加减。
《肺结核病诊治指南课件》

通过进行耐药率监测 等方法,评估治疗效 果。
肺结核病患者的护理指导
住院护理
肺结核病患者住院护理要点 及注 及注意事项。
康复指导
肺结核病患者康复指导要点 及注意事项。
社区结核病防治工作
1
检测 & 隔离
2
加强对具有结核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的检测,及时发现活动性结核患者,
二线药物
对抗多药耐药结核菌有重要作用,如卡那 霉素、乙胺丁醇、替考拉宁等。
其他药物
如利福喹酮、乙化吡啶等。
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与监测
药物名称 伊红霉素 利福平 异烟肼
常见副作用 耳毒性、肝酶升高等 肝酶升高等 神经系统毒性等
监测方法 听力检查、血清酶学检测等 血清酶学检测等 临床观察、肝功能检测等
肺结核病的种类及其临床表现
肺结核病的种类
• 原发性肺结核病 • 继发性肺结核病 • 支气管周围结核病
临床表现
• 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 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 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
耐多药结核病的处理
1 诊断 & 鉴定
通过检测结核杆菌对 抗生素的敏感程度进 行鉴定。
2 治疗 & 药物选择 3 治疗 & 观察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 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 药物进行治疗。
肺结核病诊治指南课件
欢迎来到肺结核病诊治指南课件!本课件包含了肺结核病的全方面介绍,从 肺结核的基本概念开始,一直到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以及患者护理指导等 全方位的信息。希望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肺结核病,从容 应对肺结核的诊治工作。
什么是肺结核病
基础知识
肺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其主要表现为肺部结核病变和全身症状。
结核病的诊疗指南ppt课件

患者在接受指南规范的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 到提升,患者满意度相应提高。
结核病诊疗指南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更新诊疗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 核病诊疗指南需要不断更新和 完善,纳入新的诊断技术和治
疗方法。
强化多学科协作
结核病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 域,指南应强化多学科协作,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结核病的诊疗指南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3-11-21
contents
目录
• 结核病概述 • 结核病的诊断方法 • 结核病的治疗策略 • 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 结核病诊疗指南的实施与评估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结核病概述
结核病的定义
01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一种慢性传染病。
01
个体危害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可导致肺功能损害、劳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02
社会危害
传染性强,易引发聚集性疫情,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威胁。
03
防控意义
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对于保护个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通过加强结核病防控,可以减少发病率、死亡率,提高人民健
康水平。
02
结核病的诊断方法
新药研发
研发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新药,提高治愈率,降低药物副作用。
生物标志物
寻找结核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的生物标志物,提高诊断敏感性和 特异性。
提高结核病诊疗水平的措施与建议
强化培训
加强医务人员结核病诊疗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 诊疗能力。
多学科协作
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实现结核病患者的个体化、综 合治疗。
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
结核病诊疗指南

结核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和方法1.病史和临床表现凡遇下列情况者应高度警惕结核病的可能性:①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咳嗽咳痰,或呼吸道感染经抗炎治疗3~4周仍无改善;②痰中带血或咯血;③长期低热或所谓“发热待查”;④体检肩胛间区有湿啰音或局限性哮鸣音;⑤有结核病诱因或好发因素尤其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疾病或接受糖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⑥关节疼痛和皮肤结节性红斑等变态反应性表现;⑦有渗出性胸膜炎、肛痿、长期淋巴结肿大既往史以及有家庭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
2.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法。
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快速简便,在我国非结核分枝杆菌尚属少数,抗酸杆菌阳性肺结核诊断即基本成立。
除非已经化疗的病例偶可出现涂片阳性培养阴性,在未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痰菌培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涂片检查,涂片阴性或诊断有疑问时培养尤其重要。
3.影像学检查X线影像取决于病变类型和性质。
原发型肺结核的典型表现为肺内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组成的哑铃状病灶。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散布于两肺野、分布较均匀、密度和大小相近的粟粒状阴影。
继发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复杂多变,或云絮片状,或斑点(片)结节状,干酪性病变密度偏高而不均匀,常有透亮区或空洞形成。
胸部CT有助于发现隐蔽区病灶和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X线影像对于诊断肠道结核、泌尿系统结核、生殖系统结核以及骨关节结核亦具重要价值。
4.特异性结核抗原多肽刺激后的全血或细胞IFN-了测定相较于结核分枝杆菌素试验,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更多的是以T 细胞为基础的十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 IGRAs),比结核菌素试验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其原理是被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而致敏的T细胞,再遇到同类抗原时能产生十干扰素,对分离的全血或单个核细胞在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干扰素进行检测,可以反映机体是否存在结核感染。
《结核病临床诊疗指南课件》

结核病临床诊疗指南课件将帮助您全面了解结核病的定义、流行状况和治疗 方案,通过引人入胜的布局和丰富的图文内容,让您轻松掌握相关知识。
什么是结核病?
通过讲解结核病的定义和流行状况,我们将帮助您了解这种传染性疾病的严重性和全球影响。
病原学特征
介绍结核病菌的特征和传播途 径,使您对其传染性和防控措 施有更深入的了解。
临床表现与诊断
展示结核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 要点,助您进行早期诊断和及 时治疗。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绍结核病的治疗原则和常用 药物选择,帮助患者和医生更 好地掌握治疗方案。
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和管理
讨论如何提供有效的护理和管理,以促进患者康复并预防结核病的传播。
营养支持
解释患者所需营养及提供饮食建议,以加快康复过程。
3 指南更新
介绍结核病诊疗指南的 定期更新和改进,以适 应新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3
健康教育
介绍结核病的预防知识和卫生习惯,以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结核病诊疗指南的实施和应用建议
探讨结核病诊疗指南的实施和应用建议,以鼓励医生和相关从业人员采用指南的最佳实践。
1 多学科团队
强调结核病诊疗需要多 学科团队的合作,以提 供全面的护理和管理。
2 持续教育
建议医生和护士定期参 加结核病相关培训,保 持最新知识并提高技能 水平。
药物管理
介绍药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合理用药的原则,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社会支持
讨论如何为患者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以减轻患者的压力。
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介绍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1
疫苗接种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全球广泛流行,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其中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结核病最主要的类型。
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人肺结核的致病菌90%为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菌阳性者,主要通过把含有结核菌的微粒排到空气中进行飞沫传播。
(一)定义肺结核是指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包含肺实质的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
(二)分类根据病变部位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的不同,肺结核分为以下类型[1]:1.原发性肺结核:指初次感染即发病的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多见于儿童,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内原发病灶及胸内淋巴结肿大,或单纯胸内淋巴结肿大。
儿童原发性肺结核也可表现为空洞、干酪性肺炎以及由支气管淋巴瘘导致的支气管结核。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均匀分布的大小、密度一致的粟粒结节;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弥漫病灶多分布于两肺的上中部,大小不一,密度不等,可有融合。
儿童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有时表现为磨玻璃样阴影,婴幼儿粟粒病灶周围渗出明显,边缘模糊,易于融合。
3.继发性肺结核:由于初次感染后体内潜伏病灶中的结核菌复燃增殖而发病,本型是成人肺结核的最常见类型。
继发性肺结核胸部影像表现多样,轻者主要表现为斑片、结节及索条影,或表现为结核瘤或孤立空洞;重者可表现为大叶性浸润、干酪性肺炎、多发空洞形成和支气管播散等;反复迁延进展者可出现肺毁损,毁损肺组织体积缩小,其内多发纤维厚壁空洞、继发性支气管扩张,或伴有多发钙化等,邻近肺门和纵隔结构牵拉移位,胸廓塌陷,胸膜增厚粘连,其他肺组织出现代偿性肺气肿和新旧不一的支气管播散病灶等。
《结核病临床诊疗指南》解读

3 . 2 . 1免 疫损害 者患肺结核 免疫 损害者是指原发免疫缺陷 性疾病及
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 患者。 由 于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 药物和因素的干扰或掩盖, 肺结核的 症状隐匿或轻微, 因此, 可缺乏呼吸 道症状, 也可由于免疫防御机制受损 而以突发高热起病, 病变进展迅速, 呈暴发性经 过。 免疫损害患 者的肺结
在诊断肺结核时可按上述分类名称书写诊断并应注明病变范围左侧右侧或双32特殊群和不典型肺结核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某些特殊人群患肺结核可在症状体征和胸部x现及临床经过等诸多方面与一般肺结核患者有许多不同特点即所谓不典型肺结核较易延误诊断
髯 。
B I R O Z H U N ’ F A N G A N ‘ “ ‘ ” “ / # - I S ・ ”・ ” ‘ 翼
剂的 优点是有利于保证患者 联合、 足 量的化疗, 并便干督导 管理。
素或不耐 链霉素 者: 3 T H O C S ( P ) Z S
( K M/ A K / C P M) / 1 8 T H O C S ( P ) , O s
耐异烟脐、 利福平者: 3 T H O E Z A K ( S M / K M / C P M) / 1 8 T H O E ( P ) ( 帕星腆,
2 HRZ / 4 HR; 2 HRZ / 4 H3 R: ; 2 H 3 R 3 Z 3 / 4 H3 R 3 ,
P S N Z ) 。 不同 的 抗结核药物对不同 菌
群有不同的抗菌活性, 异烟腆、 链霉 素、 利福平可迅速杀死A 群细菌; 利福 平对B 菌群的作用则优于异烟胁; 酸 性环境中 有活性的毗菊 胺对C 菌 群 则有最好的杀菌效果。 目 前, 已经有 抗结核固定复合剂, 如异烟腆利福平 毗 嗦酸 胺 ( 商 品名 卫非特 ,
2023年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疗指南

2023 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疗指南〔全文〕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主要由原发感染肺部的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流播散至脑和脊髓实质、脑脊膜及其邻近组织形成病灶所致,假设病灶裂开导致结核分枝杆菌释放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则引起脑脊髓膜炎,假设病灶逐步增大但并未破入蛛网膜下腔则形成结核瘤。
结核病患者中约 1%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1]。
由于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以及试验室检查的灵敏性不佳,早期识别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格外困难,而诊断不准时又会延迟抗结核治疗的时机,导致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
鉴于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断困难和预后不佳,国内不同地区的诊治现状差异又较大,加上近年来结核病诊断技术的进展及治疗治理证据的消灭,制订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疗指南,对标准和提高我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诊治水平至关重要。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性脑膜炎专业委员会基于当前的最正确证据,结合临床医师的阅历及国内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临床诊治现状的调研数据,制订《2023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疗指南》。
本次指南撰写委员会成员包括结核病学、感染病学、神经病学、临床微生物学、艾滋病学和儿科学的专家,撰写委员会围绕调研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的临床问题,审查已发表的证据,判定临床证据级别的凹凸,并结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诊治现状,制订具体的推举意见,其推举强度和证据质量的分级定义见表 1。
表 1推举意见的推举强度和证据质量的分级定义一、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诊断(一)临床特征推举意见1:对于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猎取病原学依据进展确诊(A,Ⅱ)。
推举意见 2:临床特征以及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脑膜炎,但对于无脑脊膜炎炎症表现的结核瘤或脊髓结核,其诊断价值有限(A,Ⅱ)。
结核性脑膜炎常以非特异病症起病,包括头痛、发热、畏寒、乏力、精神萎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等,起病急缓不一,以慢性及亚急性起病者居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诊疗指南【概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它危害人类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结核曾一度控制得很好,但目前全球结核病发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结核病仍是危害人类(包括儿童 )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儿童常见的结核病类型有:原发型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其中以原发型肺结核最多见,它也是成人期继发性肺结核的根源,而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的严重类型。
(一)原发型肺结核【概述】原发型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典型原发综合征包括肺部原发病灶、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和两者之间的淋巴管炎,在X线上形成哑铃状的双极阴影。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是肺内原发病灶较小或已吸收,而以支气管淋巴结肿大为主。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起病缓慢,轻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类似上呼吸道炎表现,稍重者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重者急性起病伴高热,肺部体征缺如,诊断常借助胸部X 线检查和 PPD 试验。
【病史要点】1.流行病学资料仔细询问结核接触史,特别是家族及密切接触者结核发病史、病情与治疗情况。
患儿年龄越小,接触史愈重要。
卡介苗接种史。
近期有无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史。
2.结核中毒症状有无不规则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盗汗、乏力、疲倦等及出现时间。
发热者注意热程、热型。
3.呼吸道症状有无咳嗽,干咳或有痰,有无声嘶、喘鸣、呼吸困难。
【体检要点】1.有无慢性病容、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
2.肺部体征较重者因病灶周围炎症可使呼吸音减低、叩浊或出现管状呼吸音。
支气管淋巴结明显肿大时,可压迫支气管引起百日咳样痉挛性咳嗽;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嘶;压迫静脉可致胸部一侧或双侧静脉怒张。
3.有无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双上臂有无卡介苗接种后的瘢痕。
【辅助检查】1.PPD 试验PPD 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
2.胸部 X 线检查原发综合征呈哑铃状的双极阴影。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可见肺门淋巴结呈浸润型或肿瘤型团块状阴影。
胸部 CT 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部病变。
3.痰或胃液涂片找抗酸杆菌及结核培养。
4.血沉增快。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资料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
2)临床表现有结核中毒症状,尤其是在患麻疹、百日咳之后出现结核中毒症状,更要考虑原发型肺结核的可能。
但多数患儿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靠临床表现诊断十分困难,还需借助辅助检查。
3)辅助检查PPD 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原发型肺结核最可靠的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诊断依据。
2.鉴别诊断1)纵隔恶性淋巴瘤多见于4岁以上儿童,病情进展快,进行性加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晚期一般情况差,发热、消瘦、贫血、恶病质;胸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侵犯骨髓者,骨髓穿刺可发现司-瑞氏细胞或白血病样骨髓象。
2)百日咳【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1.治疗后注意观察患儿体温、精神、食欲、咳嗽、盗汗、体重、淋巴结肿大情况;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的改变。
2.复查血沉、胸部X 线、病原学检查。
【治疗】1.一般治疗避免与患开放性肺结核的病人接触,卧床休息、室内保持通气良好,保证足够的营养补充。
2.抗结核治疗1)无明显症状的原发型肺结核方案:INH + RFP和(或 ) EMB,疗程:INH 1 年, RFP 6~ 9月, EMB 3 ~6月。
2)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方案:INH + RFP + PZA + SM,疗程: INH 1 ~ 1.5年,RFP 9月, PZA 6 月, SM 3 月。
【预防】1.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小儿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这类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
2.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3.对密切接触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者、 3 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或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化疗。
(二)结核性脑膜炎【概述】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是原发型肺结核恶化的结果。
常在原发结核感染后 1 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 个月最易发生结脑。
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
本病脑膜受累为主,尤其以颅底为著。
脑实质与脑血管也常受累。
故结脑的临床征候除结核中毒症状外,尚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包括脑膜刺激征,颅神经损害征,颅内高压征、脑实质破坏征、脊髓功能障碍等。
临床过程分为早中晚三期,每期1~ 2 周。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病儿是可以治愈的,若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
【病史要点】1.询问起病及进展情况。
2.仔细询问性格改变情况和结核中毒症状。
3.有无不明原因之头痛、呕吐、思睡,头痛程度及加重情况,年幼儿有无突然尖叫、啼哭、皱眉不安;呕吐次数、性质,与进食的关系。
有无惊厥及程度,惊厥与意识障碍的关系。
4.院外诊断、治疗情况。
【体检要点】1.神经系统体征:包括颅内高压征、意识障碍的程度、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征、颅神经损害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有无肢体活动障碍。
2.有无呼吸循环衰竭表现。
【辅助检查】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结脑的最主要的辅助检查和诊断依据,早期结脑即有改变,中期变化明显。
典型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状或似清非清,WBC 多为 (50~500)×106 /L ,分类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糖及氯化物降低而蛋白增高。
取脑脊液静置 12~ 24 小时后出现蛛网状薄膜进行抗酸染色,易找到抗酸杆菌。
2.PPD 试验多呈阳性,晚期可转阴。
3.胸部 X 线检查或胸部CT发现肺部结核有助于诊断。
4.头颅CT 扫描或磁共振 (MRI)结脑患儿CT 、MRI 的征象没有特异性,但有规律性。
可以表现为脑积水、钙化、结核瘤、脑池密度增高、脑室扩大等征象,这些征象对结脑的诊断有帮助。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资料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近期急性传染病史、既往结核病史。
2)多起病缓慢,逐渐进展。
3)临床表现早期:性格改变和结核中毒症状;中期:神经系统表现明显(如头痛、喷射状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表现,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麻痹等表现);晚期:极度衰竭、昏迷、顽固性惊厥、水、盐代谢紊乱。
4)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PPD试验,胸部X 线或胸部CT ,头颅 CT 扫描或磁共振 (MRI) 。
2.鉴别诊断1)化脓性脑膜炎①起病急、病程短、发展快;②有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③迅速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喷射状呕吐、抽搐、并迅速出现意识障碍;④其病变主要在脑顶部,颅神经损害少见;⑤常伴有皮肤或其他部位的化脓性感染灶:脓疱疮、中耳炎、肺炎、败血症等;⑥脑脊液检查:外观浑浊、细胞数> 1000×106 / L ,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涂片或培养可找到化脓性细菌。
2)隐球菌脑膜炎①起病较结脑更缓慢,病程更长;②有不规则的发烧,而全身中毒症状不重;③颅内高压症状明显:头痛剧烈,与脑膜炎其它表现不平行;④视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及视神经乳头水肿较常见;⑤多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或 )免疫抑制剂史;⑥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或真菌培养出隐球菌。
【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1.随访发育、营养状态及体重等全身情况。
是否出现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其纠正情况。
2.观察抗结核治疗效果。
重点记录治疗后体温、神志、惊厥、颅内高压征、脑膜刺激征等各项表现的改善。
注意前囟、颅缝变化。
3.重症患儿应密切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及深浅,脉搏强弱、节律,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4.随访各种后遗症及其治疗效果,包括意识障碍、失明、失语、颅神经麻痹或肢体瘫痪、脑积水等。
5.随时防治褥疮发生及继发感染。
6.观察有无抗结核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7.酌情复查脑脊液及其他辅助检查以确定疗效,指导治疗。
【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室内保持通气良好,保证足够的营养补充,昏迷病人可用鼻饲。
细心护理,防治眼、皮肤、肺部、泌尿道并发症。
2.抗结核治疗四联抗结核,分强化治疗阶段和巩固治疗阶段,总疗程: INH 18~24 月(1.5~ 2年 ),RFP 9月,PZA6月, SM 3月。
3.糖皮质激素有降低颅内压,减轻结核中毒症状,减少纤维素渗出及减少粘连、从而减轻或防止脑积水的发生。
在开始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常规使用。
地塞米松0.25~0.5mg/(kg 次·) 或强的松 1~ 2mg/(kg ·d),疗程: 2~ 3个月 (8~12周 )。
4.鞘内注射患儿有椎管阻塞时 (脑脊液蛋白量≥ 3.0g/L 以上 ),可以采用鞘内注射, INH25 ~50mg/ 次;地塞米松 0.5~1mg/次,每日一次, 1~ 2周为一疗程,或隔日一次,2~ 4周为一疗程。
5.降低颅内压脱水剂(20%甘露醇、甘油果糖);利尿剂(速尿 )。
6.对症治疗止惊、退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预防】见原发型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