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条件下制取玉米淀粉的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将清理过的玉米浸泡在水中,使其含水量达到25-30%,并在浸泡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或硫酸,以促进淀粉的分离。

3)粗碎将浸泡过的玉米进行粗碎,使其成为较小的颗粒。

4)胚的分离通过筛选和洗涤,将玉米胚芽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淀粉提取。

5)磨碎将分离出胚芽的玉米进行磨碎,使其成为较为细小的颗粒。

6)分离纤维和蛋白质通过离心分离或筛选等方法,将玉米中的纤维和蛋白质分离出来,以便提取纯净的淀粉。

7)清洗将分离出的淀粉用水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残留物。

8)离心分离通过离心分离的方法,将淀粉和水分离开来。

9)干燥将分离出的淀粉进行干燥,使其水分含量达到所需标准。

10)淀粉最终得到的产品就是高质量的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原料,可以用于食品工业、造纸、纺织、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

制造玉米淀粉的方法有多种,但基本的工艺流程包括清理、浸泡、粗碎、胚的分离、磨碎、分离纤维和蛋白质、清洗、离心分离、干燥和淀粉。

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才能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分离槽来分离玉米胚。

分离槽是一个U 形的木制或铸铁制的长槽,内部装有刮板、溢流口和搅拌器。

将粗碎后的玉米碎粒与比重为1.06的波美9度淀粉乳混合,缓缓地从分离槽的一端引入,流向另一端。

由于胚的比重小,会飘浮在液面上,被移动的刮板从液面上刮向溢流口。

碎粒胚乳较重,会沉向槽底,经过转速较慢的横式搅拌器推向另一端的底部出口,最终排出槽外,从而实现胚的分离。

为了从分离胚后的玉米碎块和部分淀粉的混合物中提取淀粉,必须进行磨碎,破坏细胞组织,使淀粉颗粒游离出来。

磨碎作业的好坏对淀粉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采用两次磨碎的方法,第一次用锤碎机进行磨碎,第二次用砂盘淀粉磨进行磨碎。

现在逐渐以金刚砂磨代替石磨,因为金刚砂磨的硬度高,磨齿不易磨损,磨碎效率也高。

玉米糊中除了含有大量淀粉以外,还含有纤维和蛋白质等。

为了不影响淀粉的质量,通常需要先分离纤维,然后再分离蛋白质。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和制备设备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和制备设备

浸泡罐外观照片
浸泡罐外观照片
本节重点
• 玉米籽粒浸泡的目的 • 亚硫酸浸泡机理 • 玉米浸泡的方法 • 玉米浸泡时向浸泡液中转移的成分 • 每个浸泡罐完整的浸泡过程 • 影响浸泡玉米的因素
(4)浸泡时间
• 浸泡时间的长短对玉米籽粒的吸水 膨胀、可溶性物质的抽出量基本呈 正比关系。
• 浸泡时间一般控制在50h左右。
(5)浸泡液中乳酸的含量
• 乳酸的产生能使蛋白质溶出量增多, 并抑制其他微生物繁殖,防止浸泡 液中腐败物产生
• 一般要求乳酸含量应高于10%。
三、玉米的清理和浸泡设备
• 1、原料清理设备 • 玉米原料的清理要经过筛选、风选、
1.起 源
一般认为玉米的起源地是中美洲的墨西哥和秘 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栽培历史估计已有 4500~5000年。
Maize introduction into Europe:
ascertained by historical
2.传 播 records, considered as unique in social sciences,
浸泡工艺过程
➢ 对浸泡罐中的每个浸泡罐来说, 完整的浸泡过程包括:
a. 向浸泡罐投入浸泡液和玉米 b. 玉米的浸泡 c. 浸泡液的排放 d. 浸泡玉米的排放
5、影响浸泡玉米的因素
➢(1)玉米原料的影响 浸泡的玉 米应是无霉粒、无虫蛀、碎粒少和 末成熟粒、杂质少的玉米,水分适 宜 (12%~15%)。
2、玉米的化学成分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灰分 ➢纤维 ➢可溶性糖 ➢含水量一般为
70%~72%, 8%~11%, 4%~6%, 1.2%~1.6%, 5%~7%, 4.5%, 12%~16%

玉米湿法实验室浸泡工艺的浸泡效果分析

玉米湿法实验室浸泡工艺的浸泡效果分析

玉米湿法实验室浸泡工艺的浸泡效果分析尚会建;允川;蒋梁鹤;王亮;杨立彦;郑学明;王丽梅【摘要】[目的]确定实验室玉米淀粉生产的最适宜条件,并对浸泡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正交试验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浸泡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适宜的浸泡条件为:浸泡时间48 h,浸泡温度55℃,SO2,浓度0.2%.显微分析结果为:在适宜的浸泡条件下,蛋白质基质分解充分.浸泡效果的好坏与蛋白质基质的分解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实验室玉米淀粉的浸泡工艺研究提供基础.%[ Objective ] The research aimed to find the optimal condition of com starch production in the laboratory and analyze the soaking effect. [Method] The orthogonal 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 By the light microscope and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soaking effect was analyzed. [ Result ] The suitable soaking condition was: soaking time 48 h, soaking temperature 55 ℃ and SO2 concentration 0.2%. The microscopic analysis result was that the protein matrix was sufficiently decomposed in the suitable soaking condition. The soaking effect ha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decomposed degree of protein matrix. [ Conclusion ]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soaking technics research of corn starch in the laboratory.【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9【总页数】3页(P5371-5373)【关键词】玉米;浸泡工艺;显微分析;蛋白质分解【作者】尚会建;允川;蒋梁鹤;王亮;杨立彦;郑学明;王丽梅【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4在现阶段的湿法玉米淀粉生产中,浸泡是一个关键环节,浸泡效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工段的生产及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淀粉检测方法

玉米淀粉检测方法
样品应进行充分混合。
根据对灰分量的估计值,迅速称取样品2~10g,精确至0.0001g,将样品均匀分布在坩埚内,不要压紧。
预灰化:小心加热坩埚,直至样品完全碳化。燃烧会产生挥发性物质,要避免自燃,自燃会使样品从坩埚中溅出而导致损失。
焚化:火焰一旦熄灭,即刻将坩埚放入炉内,将温度升高至900℃,并保持此温度直至剩余的碳全部消失为止,一般1h已足够。然后将盘和剩余物放入干燥器使之冷却至室温,并称重,精确至0.0001g。
X2----- 样品灰分(以干基计),%。
注意事项:分析人员同时或迅速连续进行二次测定,其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当灰分不大于1%时,应不超过平均结果的0.02%;当灰分大于1%时,应不超过平均结果的2%。
6 总脂肪测定方法
①仪器、用具:
抽提器:150ml或250ml;滤纸、吸耳球、漏斗、天平、恒温水浴锅
④计算:
残留物重
脂肪含量(干基)%=×100
试样重
注:延长干燥抽提物的时间,会导致由于脂肪的氧化而得到偏高的结果。
②试剂:乙醚
③操作方法:
先将抽提瓶(250ml或150ml)准确称重,再准确称取烘去水份的混匀试样25~50g,用两张滤纸包成圆筒形,放在抽提器内,倒入乙醚,使试样全部浸在乙醚中,在60℃水浴上回流4~6小时,然后取出纸包弃去,回收抽提瓶内乙醚,用吸耳球吹去抽提瓶内残留乙醚,在干燥箱中(100±1℃下烘1小时至恒重),再将抽提瓶放入干燥器内,使之冷却至室温,称重,精确至0.001g。
⑤计算方法:
若灰分以样品剩余物重量对样品原重量的重量百分比表示,为
m1
X1= ×100
m0
若灰分以样品剩余物重量对样品干基重量的重量百分比表示,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玉米植酸改性淀粉的工艺研究

玉米植酸改性淀粉的工艺研究

玉米植酸改性淀粉的工艺研究高红梅;张继武;郭元新;杨剑婷;丁志刚【摘要】为了研究植酸改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以植酸钠为改性剂,对玉米淀粉进行酯化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取代度为指标,探讨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植酸钠的用量和淀粉乳浓度等因素对植酸淀粉酯取代度大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对植酸淀粉酯取代度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植酸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植酸钠用量为2.1%,pH值7.2,淀粉乳质量分数为31.7%,50℃下反应5h,此条件下改性淀粉的取代度为0.005 8.对植酸淀粉酯进行理化性质检验,其冻融稳定性、透明度、黏度、溶解度及膨润力相较原淀粉均有明显的提高.【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6(031)009【总页数】7页(P57-63)【关键词】植酸淀粉酯;取代度;响应面优化;理化性质【作者】高红梅;张继武;郭元新;杨剑婷;丁志刚【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凤阳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35.1淀粉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由于原淀粉的结构特点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1]。

为了改善淀粉的某些天然性质,人们利用物理、化学或酶等方法,在原淀粉分子上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淀粉分子大小和颗粒性质[2],使其具有适合某种特殊用途的性质。

变性淀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然淀粉水溶性差、乳化能力和胶凝能力低、稳定性不足等缺点[3],从而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行业生产中。

植酸是肌醇六磷酸酯的一种,含有多个可酯化、络合、螯合的官能团,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和抗氧化作用,可作为螯合剂、抗氧化剂、保鲜剂、护色剂、水的软化剂、发酵促进剂等[4]。

植酸作为一种多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内外普遍用于油脂、果蔬、水产、肉制品、罐头等行业,可应用于多种罐藏食品中,也无其他不良反应[5],安全性高。

手工淀粉实验报告总结

手工淀粉实验报告总结

手工淀粉实验报告总结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手工淀粉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过程分析其成分特点和性质。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玉米淀粉作为材料,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制备。

首先,我们将玉米浸泡在水中,经过反复搅拌和静置后,去除杂质并获得玉米浆。

接下来,我们将玉米浆放入布袋中进行压榨,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经过多次压榨,我们得到了较为干燥的玉米浆渣。

然后,我们将玉米浆渣置于容器中进行稀释并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持续搅拌以防止团聚。

随着温度的上升,玉米中的淀粉颗粒会破裂并散布在水中。

当体系温度达到适宜时,淀粉的粘度会逐渐增加,形成糊状物。

接着,我们将糊状物继续加热,以促使淀粉的糊化反应。

在糊化过程中,淀粉分子会发生部分断裂和交联作用,形成更稳定的结构。

通过观察发现,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糊化程度也逐渐提高,形成的糊状物逐渐变得更加浓稠。

最后,我们将糊状物冷却并过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经过过滤后,我们得到了较为纯净的手工淀粉。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手工制备淀粉的过程中,玉米中的淀粉颗粒在适宜的温度下破裂并膨胀,形成糊状物,经过加热进一步糊化,最后冷却并过滤得到手工淀粉。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手工制备淀粉的方法,还加深了对淀粉成分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点,如搅拌力度、温度控制等,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技巧。

总之,本次手工淀粉的制备实验为我们了解淀粉的制备方法和特点提供了实践基础,并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磁性交联高链玉米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磁性交联高链玉米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c m tr h I e ma n t e o trh p e a e y a s r t e c - rcp tt n C — rcp tt n a d e e t o , e i n o i e s o sac . n t g ei d c r s c r p r d b d o pi op e i i i , O p e i i i n mb d meh d t o xd swa h z n a v ao ao h r
(. a K y aoa r f u nd ae E g er g S u h a n e i o Tcn l yG agh u 16 0C ia 2 te e Lbro St t yo P l pa Ppr ni en ,o t i U i rt f ehoo , un zo 04 , h ) n i hC n v sy g 5 n
mo t u tb eme o r rp r t no ma ei s r h wi ih hg l o g n o ssz dd s i u o f ef r d ma n t a t ls s s i l t df e aai f g t t c , t whc i hy h mo e e u iea i r t no t me n tb i h o i i
现 代 食 品科 技
Mo enF o c n e n eh ooy d r o dS i c dT c n lg e a
2 1,7i 6 N . 0 01 . , o5 o2
磁性交联高链 玉米淀粉 的制备及-  ̄研究 I月 土-  ̄ 1 匕 5
邱礼 平 ’ ,温其标
(. 1广东食 品药品职 业学院食 品科 学 系,广 东广州 502 ) 15O
( . 南理工 大学制 浆造纸 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广东广州 5 0 4 ) 2华 1 6 0

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制备及性质

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的制备及性质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2-02-26 作者简介:薛军(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粮油与植物蛋白工程。
· 220 ·
食品科技
2012年 第 37卷 第 10期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添加剂与调味品
are verified by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and properties such as emulsification and emulsion stability, viscosity, clarity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preparation Key words: waxy corn starch; acetylation octenyl succinate waxy corn starch esters; degree of substitutio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cetylation octenyl succinate waxy corn starch esters
XUE Jun, ZHENG Wei-wan*, FENG Tao-lin, YANG Jing, GAO Yuan-yuan, LIU Fan, CHEN Qian-wen
添加剂与调味品
食品科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 第 37卷 第 10期
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 玉米淀粉酯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薛 军,郑为完*,冯韬霖,杨 婧,高媛媛,刘 凡,陈倩雯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47)
摘要: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选取乙酸酐和辛烯基琥珀酸酐对其进行双重酯化改性,以取代 度为衡量标准,确定了蜡质玉米双重酯化淀粉的制备顺序是先进行乙酸酐的乙酰化再进行辛烯 基琥珀酸酐的酯化,得到产物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按照确定好的酯化顺序, 以实验室自制取代度为0.0768的乙酰化淀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湿法工 艺制备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在辛烯基琥珀酸酐加入量 为3%的情况下,淀粉乳初始浓度30%,反应体系pH8.5,反应温度35 ℃,反应时间4 h。采用 最佳工艺条件所得产品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取代度为0.0197,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乙酰化 辛烯基琥珀酸蜡质 玉米淀粉酯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并对产品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透明 度、表观黏度等性质做了测定和分析。 关键词:蜡质玉米淀粉;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制备 中图分类号:TS 23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10-0220-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条件下制取玉米淀粉的工艺研究
玉米淀粉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它具有营养丰富、口感柔软、易消化等优点,是制作各种食品的重要原料。

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玉米淀粉,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将玉米粒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玉米粒破碎,形成玉米浆。

2. 然后,将玉米浆倒入筛子中,用滤纸过滤,将玉米浆中的悬浮物过滤掉,
得到纯净的玉米浆。

3. 接着,将玉米浆倒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玉米浆变成
稠状,形成玉米糊。

4. 最后,将玉米糊倒入烘干机中,烘干至合适的湿度,即可得到玉米淀粉。

以上就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玉米淀粉的工艺,它简单易行,而且可以得到高
品质的玉米淀粉,是制作食品的理想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