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讨论一些适合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学习。
1. 水的净化实验材料:脏水、漏斗、滤纸、玻璃瓶、砂子、碳粉步骤:1)将脏水倒入玻璃瓶中;2)在瓶口放置漏斗,并在漏斗内放入滤纸;3)在滤纸上层铺一层砂子,再加一层碳粉;4)观察脏水从漏斗慢慢渗出时的变化;5)倒出滤过后的水,对比原脏水的颜色和清澈度。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砂子和碳粉的层可以过滤掉脏水中的杂质,使其变得清澈。
通过对比滤过后的水和原脏水的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净化原理。
2. 雪花的形成实验材料:冷冻器、蒸馏水步骤:1)将蒸馏水装入冷冻器中;2)将冷冻器放入冷冻室,并等待一段时间;3)取出冷冻器,观察冷冻水中的晶体结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雪花形成的过程。
蒸馏水在冷冻器中冷却时,水分子会结晶并形成雪花的形状。
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形状和结构的雪花片,增加对雪花形成过程的理解。
3. 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实验材料:食物样本(如苹果、香蕉、鸡蛋等)、试纸盒(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试纸)步骤:1)将不同食物样本切碎;2)将试纸盒中不同项目的试纸分别蘸取食物样本的汁液;3)根据试纸颜色变化,判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可以观察试纸在食物汁液中的变化,从而确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营养成分。
4. 植物生长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步骤:1)将土壤放入花盆中;2)在土壤中插入种子;3)给予足够的阳光和水,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成长,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吸收阳光和水分的过程。
总结: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实验一: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了解物体的浮力原理。
实验材料:一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小石子、塑料球、塑料瓶等)。
实验步骤:1. 将水装满透明容器,确保水面平整。
2. 先将小石子放入水中,观察石子的浮力现象。
3. 将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球的浮力现象。
4. 将塑料瓶放入水中,观察瓶的浮力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小石子虽然受到水的浮力,但无法浮起来,而塑料球和塑料瓶却可以浮在水面上。
实验分析:根据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部分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浮力与其体积有关,体积越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从而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水的气化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气化现象,了解水的气化过程和原理。
实验材料:一个装满水的容器、盐。
实验步骤:1. 在室温环境下,将水倒入容器中,注意水面要平整。
2. 将盐加入容器中的水中,并进行搅拌,直到盐完全溶解。
3. 观察容器内的水面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加入盐后,容器内的水面开始出现气泡并逐渐上升,最终水面从中间消失,水全被转化为气体。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盐的加入促使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弱,水分子能够克服空气对它们的压力,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这个过程称之为气化。
实验三:电路的通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路的通断现象,了解电流的传导和中断原理。
实验材料:一个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两极分别与导线的两端相连。
2. 将小灯泡的两端分别与导线的两端相连。
3. 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当电池与小灯泡的电路连接好时,小灯泡亮起来;当电池与小灯泡的电路中断时,小灯泡熄灭。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电路是通的时候,电流可以正常传导,灯泡亮起来;而当电路中断时,电流无法传输,灯泡熄灭。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科学实验在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其中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每个实验都让我们深入理解了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科学的认识。
接下来,我将分享几个我最喜欢的实验。
实验一:压力的作用本实验用气球来演示压力的概念。
你需要在气球中放一些塑料珠子,然后充满气体。
接下来,将气球压缩成较小的体积并固定。
随着你将气球从压缩状态中释放,气球将恢复原始的形态并将珠子击飞。
这是因为当气球被压缩时,气体分子被挤压在一起,导致内部压力增加。
当气球从压缩状态中释放时,这些气体分子会迅速扩散并撞击珠子,从而将其击飞。
实验二:反应速率本实验使用饼干和牛奶来演示反应速率。
你需要将两种材料放在两个不同的碗中,并在碗中放置一块相同大小的饼干。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牛奶中的饼干比空气中的饼干更快变软。
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酶,它可以加速饼干分解的速度。
这是一个很好的演示反应速率的实验。
实验三:霉菌的生长本实验需要你在两块面包中喷上水,然后将一块面包放在暗处,另一块面包放在阳光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阳光下的面包上长出了霉菌,而暗处的面包上则没有。
这是因为霉菌需要光来生长。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重要性以及霉菌如何通过营养来生长和繁殖。
这些实验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的一部分,但它们可以让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领域的基本概念。
它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在家中进行,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目录(最新)

33
13
3.2
斜面
平木板、小物品、钩码、测力计
✓
43
14
3.3
不简单的杠杆
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工具、带钉子的木采、羊角锤、大
石头、小垫石、撬框
✓
Hale Waihona Puke 46153.5灵活巧妙的剪刀
剪刀、卡纸
✓
52
16
4.3
电和磁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短导线、指南针、长导
线
✓
64
17
4.4
电能和磁能
铁丝、电器的图片
✓
67
✓
9
7
1.6
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显微镜、烧杯、镊子、款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
14
8
2.1
我们的地球模型
垃球仪、信封、四大洋板贴
✓
21
9
2.2
昼夜交磐坭募
昼夜交咎的图片、垃球仪.手电简
✓
24
10
2.4
谁先迎来黎明
垃球仪、时区图、转椅一把
✓
29
12
2.6
垃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坦球仪、手电倒、垃球公转轨道面、四季的图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目录(最新)
序号
节
实验名称
主要器材
分组
演示
教材页码
2
1.1
放大镜
放大镜、塑料窘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
2
3
1.3
观蔡身边微小的物体
显微镜、水、滴管、款玻片、羔玻片、脱脂棉
✓
6
4
1.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显微镜。水、滴管、敦玻片、盖玻片、脱丽棉、洋葱、小刀、谈子、碘酒、放大镜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1.1 实验目的(1)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2)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1.2 实验原理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1.3 实验材料澄清石灰水、盐、胡椒粉、玻璃棒、水。
1.4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板上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将盐和胡椒粉分别撒在澄清石灰水上;(3)观察胡椒粉和盐在石灰水中的运动现象。
1.5 实验现象胡椒粉和盐在澄清石灰水中不断运动,呈现出布朗运动的现象。
1.6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第二章:制作太阳能烧水器2.1 实验目的(1)了解太阳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太阳能烧水器。
2.2 实验原理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2.3 实验材料硬纸板、透明塑料袋、水、容器、吸管。
2.4 实验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圆形,中间挖空,制成集热器;(2)将透明塑料袋套在集热器上,确保密封;(3)在塑料袋内倒入适量水,放入容器;(4)用吸管将塑料袋吹满气体,排出空气;2.5 实验现象在阳光下,太阳能烧水器中的水温逐渐升高。
2.6 实验结论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第三章:制作风车3.1 实验目的(1)了解风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风车。
3.2 实验原理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3.3 实验材料纸板、木棒、塑料瓶、彩纸、剪刀、胶水。
3.4 实验步骤(1)将纸板剪成圆形,作为风车的底座;(2)在木棒一端粘贴塑料瓶,作为风车的叶片;(3)在纸板上剪出风车的轴孔,将木棒穿过轴孔,固定在纸板上;(4)将彩纸装饰风车叶片,增加美感;3.5 实验现象在风力作用下,风车转动。
3.6 实验结论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第四章:探索光的传播4.1 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传播原理;(2)学会使用激光笔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4.2 实验原理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3 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1、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
实验材料:豆子、八个杯子。
实验目的:用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来感受细菌的繁殖速度。
实验步骤:用豆子来模拟细菌,把豆子放入八个杯子中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的过程,用20秒来模拟每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
在1号杯子里放1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细菌一分为二进行繁殖,第二代细菌就有2个了,在2号杯子里放2粒豆子。
以此类推,计算第八代和第二十一代细菌的个数。
实验分析:第一代细菌有1个,第二代细菌有2个,第三代细菌有4个,第四代细菌有8个,第五代细菌有16个,第六代细菌有32个,第七代细菌有64个,第八代细菌有128个…到第二十一代时就繁殖出上百万个细菌了。
实验结论: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2、研究馒头发霉的条件猜测:影响霉菌生长快慢的因素有水分和温度。
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猜测: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容易发霉实验方法:为了研究霉菌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我们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如寒冷和干燥,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组合。
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设计两组不同的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四个烘干的馒头、塑料袋、清水、滴管、线绳、冰箱、牙签。
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二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在暖气片上。
(2)在第三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四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
(3)每天定时观察四个馒头的变化,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几天后,在温暖、潮湿环境下的馒头发霉了,而其他几个馒头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霉菌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衍。
干燥的馒头缺少水分,冷藏室的分温度较低,这两个条件都不适宜霉菌的繁殖。
3、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目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切片和人体表皮装片(可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科学》实验目录(六年级上册)1.杠杆的科学实验名称:杠杆的科学实验器材:杠杆尺、支架、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演示杠杆类工具的研究,通过使用杠杆尺、支架、钩码和测力计来研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竹筷、钩码、细绳、彩笔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小杆秤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竹筷、钩码、细绳和彩笔来建立一个小型的杠杆系统。
3.轮轴的秘密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器材:铁架台、钩码、木块、纸、螺丝帽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铁架台、钩码、木块、纸和螺丝帽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4.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一)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铁架台、钩码、滑轮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铁架台、钩码和滑轮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5.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二)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支架、滑轮、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支架、滑轮、钩码和测力计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6.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和测力计来测试滑轮组的性能。
7.斜面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器材:木块、斜面、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通过使用木块、斜面和测力计来测试斜面的性能。
8.抵抗弯曲实验名称: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器材:木板、纸、螺丝帽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纸的抗弯曲能力,通过使用木板、纸和螺丝帽来测试纸的性能。
9.拱形的力量实验名称:搭一个瓜皮拱实验器材:、水果刀、砖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拱形结构的力量,通过使用、水果刀和砖来建立一个拱形结构并测试其性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科学是一门学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对科学有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演示实验。
以下是六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一、太阳能加热水实验步骤:1. 准备用于加热水的太阳能板,用油灯罩把太阳能板上的小装置固定。
2. 用水瓶装满水,把水瓶放在室外的太阳能板之下。
3. 取水的温度,观察太阳能板在加热后水的温度是否上升,记录出来,然后将水瓶放置于太阳能板之外继续取温,以比较加热后与未加热前的差别。
4. 再观察太阳能板加热在阴天的效果,记录出温度的变化趋势。
二、气压受力的实验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封口的空气室和一个真空室,用压缩空气泵将一端中的气体压缩,另一端抽出空气,使其气压发生变化。
2.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气压下空气室的表面,阐明气压受力的作用原理。
3. 用它把一个小气球放在其中,观察各种气压对气球大小的影响,比较以前和现在受力情况;4. 再准备一个塑料杯,在上面钉上一个大星形钉,用它来说明气压受力的影响。
三、植物阳光试验实验步骤:1. 准备3束相同数量并株型相似的大豆苗,都放置在室外不同的环境下。
2. 将其中一束移至室内,另一束移至遮阴处不能直接受到阳光直射,最后一束保持原来的环境,且直射阳光。
3. 收集数据,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比较受阳光直射和不受阳光直射的植物的生长状况。
4. 同时记录受阳光直射的植物的株高、叶片面积以及光合作用等参数。
综上所述,这是六年级科学教材中出现的几种演示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学习相应的知识,并且获取实践经验,使自己有更多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学习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
实验材料:豆子、八个杯子。
实验目的:用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来感受细菌的繁殖速度。
实验步骤:用豆子来模拟细菌,把豆子放入八个杯子中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的过程,用20秒来模拟每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
在1号杯子里放1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细菌一分为二进行繁殖,第二代细菌就有2个了,在2号杯子里放2粒豆子。
以此类推,计算第八代和第二十一代细菌的个数。
实验分析:第一代细菌有1个,第二代细菌有2个,第三代细菌有4个,第四代细菌有8个,第五代细菌有16个,第六代细菌有32个,第七代细菌有64个,第八代细菌有128个…到第二十一代时就繁殖出上百万个细菌了。
实验结论: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2、研究馒头发霉的条件猜测:影响霉菌生长快慢的因素有水分和温度。
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猜测: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容易发霉实验方法:为了研究霉菌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我们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如寒冷和干燥,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组合。
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设计两组不同的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四个烘干的馒头、塑料袋、清水、滴管、线绳、冰箱、牙签。
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二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在暖气片上。
(2)在第三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四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
(3)每天定时观察四个馒头的变化,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几天后,在温暖、潮湿环境下的馒头发霉了,而其他几个馒头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霉菌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衍。
干燥的馒头缺少水分,冷藏室的分温度较低,这两个条件都不适宜霉菌的繁殖。
3、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目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切片和人体表皮装片(可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步骤:(1)用镊子从洋葱切口处撕下一小片洋葱表皮,并将洋葱表皮平放在载玻片上.(2)用滴管在洋葱表皮上滴一小滴水,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让盖破片一侧接触到水滴边缘,再慢慢放下盖玻片。
注意不要有气泡。
(3)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进行观察。
(4)参照洋葱表皮切片的制作方法制作人体表皮装片。
可用红墨水染色. 实验记录:实验分析: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的,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而且细胞之间的界限很明显,人体表皮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但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实验结论:植物的细胞和动物的细胞稍有不同,显微镜下植物细胞可以看到的清晰界线叫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则没有这个结构。
4.模拟实验: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实验目的:观察“进港和出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小纸片、地球仪。
实验猜想:帆船在球体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椎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时看见的情况相反。
帆船在平面上航行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
(2)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小船在地球仪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船船进出港实验1进港和出港的情况。
(3)让小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
(4)比较并解释小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地球的形状。
实验分析:(1)通过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和出港",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小船沿着球体航行,小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火柴),然后才是船身,出港时看见的情况相反。
(2)把小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则一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火柴)和船身。
实验结论: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人们猜测地球是球形的假设的正确性。
5、制作地表模型并绘制地形轮廓图制作材料:托盘、沙子、泥土、小石块、小树枝、苔藓、画有网格的塑料片1张、彩色笔1支。
制作步骤: (1)确定要做的地表模型类型。
(2)用沙子、泥土、小石块、小树枝、苔藓等在托盘里制作地表模型沙盘。
(3)把画有网格的透明塑料片罩在地表模型沙盘上,用彩色笔在塑料片上画出地形轮廓。
(4)用彩色笔在活动记录的方格纸上画出按比例缩小的地形轮廓图。
6、根据图片绘制地表平面图。
制作材料:铝笔、网格记录纸、水彩笔、尺等.制作步骤:(1)仔细混察图片,确定地软特征。
(2)根据不同的地形,选择合适颜色的水彩笔。
(3)在记录纸上标明图例(即颜色表示的意义).(4)利用铅笔和尺在图片上打好网格。
(5)按照一定的比例在网格记录纸上画出地形。
制作须知:(1)图片上的地形地貌主要有平原、水域和山脉。
(2)绘制平面图时,用蓝色表示水域,用黄色表示山地,用绿色表示平原。
(3)画时也可用带网格的透明塑料纸直接覆盖在图片上来替代在图片上打网格。
制作原理:我们已经掌握了将自己制作的地表模型用平面图画出来的方法,学会了看围和地球仪,现在要把图片转化为平面地形图,实际上就是综合运用了上面两项活动的方原理,再次经历地图的产生过程。
7、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实验目的: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通过模型解释地球内部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刀实验步骤:(1)按照地球内部各个结构的数据等比例缩小,如果内核直径1厘米.算出外核、地幔和地壳的厚度。
(2)捏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黄色橡皮泥小球做内核。
(3)将一层厚度约为1.7厘米的红色橡皮泥包在黄色橡皮混外面做外核。
(4)将一层厚度约为2.2厘米的白色橡皮泥包在红色橡皮泥外面做地幔。
(5)用一层薄薄的灰色橡皮泥做地壳。
(6)在地球表面用蓝色、黄色、绿色等颜色的橡皮泥来模拟海洋、山地和平原等地貌(7)用小刀切掉模型的四分之一,观察模型内部结构情况。
实验结论:地球像是一个煮熟的鸡蛋,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清,地球分为三层,地幔是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
8、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仔细观察给士豆泥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体会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或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
实验步骤:(1)在铁盒(或小瓷盘)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的一层土豆封住洞口,尽量摊得薄一些。
(3)把铁盒放到三脚架上,隔着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仔细观察番茄酱受热后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外溢前,先冒气,盖着的土豆泥慢慢隆起,一段时间过后洞口处涌出了被加热的番茄酱。
实验分析:加热士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土豆泥模拟地球的岩石圈层(地壳);番茄酱模拟地幔层的岩浆。
番茄酱穿过士豆混冒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前有预兆,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9、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器材做地震模拟试验,形象地感知地震的力量和地震形成的过程。
实验材料:3~4条颜色不同的毛巾、细竹片实验步骤:(1)把每条毛巾纵向叠成两折或三折,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
(2)双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把它们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两手握住细竹片的两端,同时用力将竹片逐渐压弯,直到断裂。
实验现象:毛巾挤压产生褶皱,竹片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分析:地层在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会像毛巾一样发生褶皱,岩层褶皱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像竹片一样断裂,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
实验结论: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断裂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这就是绝大多数地震产生的原因。
10、做纸箱地震器实验,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境,并能根据地表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判断。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等。
实验步骤:(1)在纸箱上面画出街道的图形。
(2)在每条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出楼房。
(3)请一个同学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现象:在街道模型上,敲击越重,“楼房”倒塌得越厉害,范围也越大;靠近敲击部位,“楼房”受损最严重。
实验分析:越是靠近敲击部位,相当于处在地震的中心,震动厉害,因此“楼房”倒塌得越厉害;轻轻敲击,震动就弱,“楼房”倒塌程度也就轻了。
实验结论:地震越强烈,破坏力就越强烈,地震中心破坏力最强烈。
11、认识风化作用实验目的:验证冷热变化会导致岩石被破坏。
实验猜想:岩石的变化可能跟冷暖变化有关.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石块、水槽、冷水。
实验步骤:(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用镊子夹住石块,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石块。
(2)将加热后的石块投入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夹取出石块再次加热、再冷却,反复几次后观察石块的变化。
(3)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反复加热、冷却后石块出现细小的裂缝,轻轻敲击即会开裂。
实验分析: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人冷水中,就是模拟了自然界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外部温度变化时,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在长期的作用下岩石会逐渐破碎。
实验结论:冷热变化会对坚硬的岩互产生影响,导致岩石被破坏。
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反复的变化下会逐渐破碎。
12.认识侵蚀的作用流水对碎石的商运作用。
实验目的:体验流水对碎石的搬运作用实验猜想:高山上破碎的岩石能被流水搬运到其他地方。
实验材料:莎土、长方形的塑料盒、小铲子、水杯、木条。
实验步骤:(1)用沙土在长方形塑料盒中堆成斜坡状,并用小铲子拍紧.(2)用木条在沙坡顶端搭一座"桥”,将底部扎过孔的水杯置于"桥"中央。
(3)向底部有孔的杯中注水,观察盒中的沙坡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水从小孔中流出来,沙土不断被流水搬到盒另一侧,在沙坡上留下了一条"沟容壑"实验分析:流水降落到沙坡会溅起沙子颗粒,水在沙坡流下来的时候会带走沙子颗粒,越向下水流汇聚越多,所以侵蚀越严重。
沙坡的高度越高,水流下的过程中带走的沙子颗粒越多。
实验结论:大自然中,流水的力量可以将岩石的碎屑带走,搬运到其他地方。
13.加热和冷却蜡块,探究物质的变化。
实验目的:认识有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实验猜想:蜡块在加热时和冷却后形态会发生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实验材料:蜡块、酒精灯、蒸发皿或金属片、三脚架、石棉网、火柴、汤题、坩埚钳。
实验步骤: (1)将蜡块放在蒸发皿里,然后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中间垫上石棉网。
(2)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观察蒸发皿里蜡块的变化(3)加热后用灯帽快速盖灭酒精灯,然后拔下灯帽再盖一次,熄灭酒精灯(4)用坩埚钳取下蒸发皿,放在桌面的石棉网上,继续观察蒸发皿里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