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必练审题立意训练20题(含解释)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审题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请确立文章的立意:【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罗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题

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题⒈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
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
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
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
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对外表深沉不露而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
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内在的流动与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看其表,而应当看到内在的流动与深邃。
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
“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
(“镇静”“谦虚”属于擦边球,语言基本功好的,降一个档次处理。
)“流”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
“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素养”。
“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风范。
“静、流、深”三者是表里的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其一。
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
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
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立意: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乘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的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
这样做,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可当事人却认为值得!这种“较真“行动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共鸣。
他们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
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嘛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再说,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社会,宽容,才谈得上最真切最纯净的人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融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爱因斯坦曾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圈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接触面也就越大。
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选择性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选择性训练题一、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1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合适的两项是()A.论安全B.守规彰显孝心,责任铸就大爱C.法律需要多点人文关怀D.大义灭亲,为你点赞E.遵规守范,呵护生命2.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A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B风采非我愿,但愿贡献高C大国工匠,风采无限D激扬时代浪花,你们就是最美E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
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江苏南京、山东东南沿海等地也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加入了争抢“琅琊”地名的混战。
新教材高三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大全含解析

新高考总复习高三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大全含解析一.【原题呈现】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2019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将老人送医。
航班滞留三亚16小时,乘客因此耽误了一天的旅程,部分人心生不满,“本来备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
”后又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
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的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处理及时;有的网友指责旅客冷漠、缺乏包容心;也有的网友说:“16个小时都被困在机场,谁受得了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原题呈现】: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位00后说:“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
”空间,有大有小,各有特色。
成长需要空间,空间需要别人给予,更需要自己争取、创造。
请以“成长的空间”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原题呈现】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由材料引出作文范围)作文题,材料为社会新闻。
这类以新闻事实为材料的作文,作文立意的生发点在材料,因此,全面正确地解读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那么,这则材料应该怎么解读呢?首先要明确事件的相关主体,东方航空公司、滞留乘客、网友等,从不同角度看都可以成为涉事主体;然后,围绕这些不同主体梳理事件,获取不同角度的信息:东方航空公司航班为救生病老人备降三亚,航班在三亚滞留16个小时引乘客不满;部分滞留乘客因耽误一天行程对航空公司心生不满,觉得航空公司的赔偿方案不合理拒绝登机;众多网友关注此事,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
新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3#审题思路
本题可以采用“由果溯因法”来分析:材料中“当地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小羽“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归结如下: 1、工艺流程共享,制定地方行业标准——市场规范化,杜绝假冒伪劣 2、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摆脱模仿,推陈出新 3、合作团队——强大创新发展力量
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立意: ①、创新与发展的关系,②、共享合作;③、团队合作
独学练习三
①、创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②、诚信与 规则;③、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④、分 享与共赢;⑤、创新合作,分享共赢
end
审题思考
本题可用“抓关键词句法”。材料围绕“实现理想”展 开论述,关键词是“理想”,谈到了实现理想的基础—— “修身”,“矫思”;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关系——“立义”; 实现理想方法——“奠而后发”。因此,我们可以从实现 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等,理想与目标的关系为切 入点,选择一个角度或几个角度进行思考立意。
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你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 等,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
简单说,立意就是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 寓意揭示法、倾向揣摩法、多向发散法 舍主求次法
独学练习
阅读资料书P380-382,深入理解方法 1至方法3,完成第1、2、3道题目,把答 案(你的审题思考,立意角度,可仿照示 例)写在资料书相应的位置。
2#审题思路
本题可以采用“提炼中心法”来分析:材料分为三段,第一段讲疫情下
国家为疫情防控做出的行动;第二段讲疫情下个体和社会层面停业停课, 人们拉开了空间的“距离”。第三段讲疫情形势下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和 志愿者们为疫情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疫情之下,人们之间联系密切,多 了“温情与力量”,人们拉近感情的“距离”。
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题

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题一、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人工智能可以为教育带来许多好处,例如个性化教育、智能评价和教学辅助等。
个性化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智能评价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现,给出准确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辅助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然而,人工智能对教育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教育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也面临一些难题,例如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等。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可以提供个性化教育,但也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技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人工智能评价的准确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教育数据的保护和管理,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
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日益严重。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变得更加便捷,但也给个人隐私带来了威胁。
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分析个人的行为和偏好,推送个性化的广告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也可能被用于追踪和监控个人的行为,侵犯个人隐私权。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个人应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在不必要的场合提供个人信息。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大数据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同时,企业也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取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高中高考新精选材料精品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附立意提示

一、审题提示:“抵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获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抵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健壮、矫捷的翅膀;蜗牛能抵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填补天生的缺点(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假如你缺乏优胜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时机,只需你够勤劳并且有恒心;假如你拥有出众的天分,也不排斥仍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照标题: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二、蜗牛的惨剧原由是什么?一是发奋不确本质,眼高手低,一是不愿脚扎实地,从平庸的小事下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资料的要旨.蜗牛的惨剧对人来说应当汲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示?这就是确定目标要适合,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三、审题立意提示:我们能够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出缺点、有过失、对社会有必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种的犯人;也能够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髓与糟粕共存的现象特别是文化现象。
如何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做法。
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粹的论述,即存其精髓,去其糟粕。
依据新式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管其他”的原则,我们能够只对此中一点立意。
参照标题:1、远离毒品,当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3、回来吧,慈善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4、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5、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6、成功之道:化腐败为奇特(着眼于第四种人)7、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所有资料)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所有资料)四、只需认真阅读所给资料,抓住资猜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解析,就能化难为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必练审题立意训练20题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考标题: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2.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
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
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
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3.阅读下面一组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
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
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
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
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材料三: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
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
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提示:三位科学家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研究领域也各自不同,但他们有着相似点:那就是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
抓住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求同概括”,便会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了。
参考命题:《可贵的执著精神》《成功者的启示》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
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
你看到那儿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
然后太阳从云拮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
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提示】写作时要注间以下几点:第一,准确领会材料精神。
不仅要诠释“友善”的重要性,还要拿它与“愤怒”“暴力”作比较。
第二,可以小处着笔,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大处着眼,谈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善相待,不要战争,不要恐怖等等5.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
参考立意:①人们往往凭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判断或行动,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②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③任何事物都会有残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6.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
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①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②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结合语段中的问题,我们发现材料还是侧重第二层意思—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写作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应落到“面包”即“物质生活” ﹑“水仙花”即“精神生活”上。
7.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立意角度: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
8.阅读寓言《虹和桥》,然后按要求作文。
当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
”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要求:1、需以《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为题,写议论文。
2、运用总分结构,对比论证方法。
3、800字左右。
提示:虹和桥各有优点,它们优点是: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
这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根据要求,按照“总分结构”、“对比论证”,可以设以下几个论段:①谦虚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②骄傲的人往往躺在自己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③谦受益,满招损。
举例时注意有正有反。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父亲却老泪纵横。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
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1)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3)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4)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10.珍珠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及给你的启示,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认真读诗,我们了解到,“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作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不能正视磨难,而是整日痛苦不堪,以泪洗面,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沉沦下去,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的生命就会黯然无光。
可见,“珍珠”对应的本体是: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11.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首先明确关键字词:“最前”、“最后”、“痛苦”。
第一,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
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
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第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
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献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
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
丘吉尔学生时代功课在全校最后,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终成大器。
第三,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