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课件 PPT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基本原则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1)对建筑施工场地的表面形状和尺寸按一定比例测绘成地形图。

(2)将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并用各种标志表示在现场。

(3)按设计的屋面标高、逐层引测。

距离测量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距离测量有普通量距和精密量距两种方法。

精密量距时所量长度一般都要加尺长、温度和高差三项改正数,有时必须考虑垂曲改正。

丈量两已知点间的距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钢卷尺,精度要求较低的量距工作,也可使用皮尺或测绳。

普通量距1.测距方法先用经纬仪或以目估进行定线。

如地面平坦,可按整尺长度逐步丈量,直至最后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若地面起伏不平,可将尺子悬空并目估使其水平。

以垂球或测钎对准地面点或向地面投点,测出其距离。

地面坡度较大时,则可把一整尺段的距离分成几段丈量;也可沿斜坡丈量斜距,再用水准仪测出尺端间的高差,然后按式(C-2)求出高差改正数,将倾斜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

如使用经检定的钢尺丈量距离,当其尺长改正数小于尺长的1/10000,可不考虑尺长改正。

量距时的温度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一般规定为20℃)相差不大时,也可不进行温度改正。

2.精度要求为了校核并提高精度,一般要求进行往返丈量。

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以往测与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

在平坦地区应达到1/3000,在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1/2000,在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

精密量距1.测距方法先用经纬仪进行直线方向,清除视线上的障碍,然后沿视线方向按每整尺段(即钢尺检定时的整长)设置传距桩。

最好在桩顶面钉上白铁片,并画出十字线的标记。

所使用之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使与空气接触,经10min后方可进行量距。

前尺以弹簧秤施加与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后尺则以厘米分划线对准桩顶标志,当钢尺达到稳定时,前尺对好桩顶标志,随即读数;随后后尺移动1~2cm分划线重新对准桩顶标志,再次读数;一般要求读出三组读数。

施工测量的 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的 基本工作

第二节 测设的基本工作
高程等于底层室内地坪高的水准点,称为±0.000水准点。在底层 室内地坪以上,设计标高为正;在底层室内地坪以下,设计标高为负, 如基础、地下室等的设计标高均为负值。
在地下坑道施工中,高程点位通常设置在坑道顶部。通常规定当高 程点位于坑道顶部时,在进行水准测量时,水准尺均应倒立在高程点上。 如图9-5所示,A为已知高程HA的水准点,B是待测设高程为HB的位置, 由于HB=HA+a+b,故在B点应有的标尺读数b=HB-(HA+a)。因此, 将水准尺倒立并紧靠B点木桩上、下移动,直到尺上读数为b时,在尺底 画出设计高程HB的位置。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测设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把图纸上设计的建(构)筑物的一些特征点 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因此,施工测量的根本任务 是点位的测设。测设点位的基本工作是已知水平距离,已知水平角和已 知高程的测设。
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根据给定的直线起点和水平长度,沿已知方向确定出直线另一端点 的测量工作,称为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1.测设的一般方法 按一般方法进行测设时,在地面上可由已知给定的起点A开始,沿 给定方向,直接用钢尺量出已知水平距离D,定出B点。为了校核与提高 测设精度,在起点A处改变读数,按同法量已知距离D,定出B′点进行 往返丈量。由于量距有误差,B与B′两点一般不重合,其相对丈量误差 在允许范围内时,则取两点的中点平均值作为最终位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测设的基本工作
2.精确方法 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如图9-3所示。 (1)先按一般方法测设出B′点。 (2)用测回法对∠AOB观测若干个测回(测回数根据要求的精度而 定),求出其平均值β′,并计算出Δβ=β-β′。 (3)计算改正距离。

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工程测量)

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工程测量)
1.建筑方格网的布置 2.主轴线的测设 3.方格网点的测设
7.2 建设工程控制网布设
7.32.4 施工控制点坐标转换
将P点的施工坐标换算成测图坐 标,其公式为
7.2 建设工程控制网布设
7.32.4 施工控制点坐标转换
若将P点的测图坐标换成施工 坐标,其公式为
7.2 建设工程控制网布设
7.32.5 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已知水平角度、已知水平距离、已知高程、已知点位 的测设方法。
掌握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 熟悉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点坐标转换。
7.1 测设的基本工作
7.31.1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1.一般放样法 1)钢尺放样距离 2)电磁波测距仪测设距离
7.1 测设的基本工作
7.31.1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7.31.4 测设已知点位
1.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在控制
点上测设一个角度和一 段距离来确定点的平面 位置。
7.1 测设的基本工作
7.31.4 测设已知点位
2.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
直角坐标原理进行点位 的测设。
7.1 测设的基本工作
7. 方向线交会法是根据两条互
思考练习
计算分析题
1.设A、B为已知平面控制点,其坐标分别为A(156.356, 576.482)、B(208.056,485.432),欲根据A、B两点测设P点的 位置,P点设计坐标为P(185.021,500.150),试说明其测设方 法。
计算分析题
思考练习
2.某建筑场地上有一水准点A,其高程为HA=140.000 m, 欲测设高程为139.450 m的室内±0.000 m标高,设水准仪在 水准点A所立水准尺的读数为1.034 m,试说明其测设方法。

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y1
y
X12 =D12 cos 12 Y12=D12 sin 12
2023/11/5
24
(2)计算待求点坐标
X
y12
2
x1
X12
12
D12
1
0
y1
y
X2=X1+X12 =X1+D12 cos 12
y2=y1+Y12 =y1+D12 sin 12
2023/11/5
25
已知:A、B两点坐标(XA,YA),(XB,YB) 计算:距离DAB;方位角αAB
➢ 为了能正确区分某点所处投影带的位置, 规定在横坐标值前面标以两位数的投影带 带号。
2023/11/5
47
例:国家高斯平面点P(2433586.693,38514366.157) 所表示的意义:
(1)表示点P在高斯平面上至赤道的距离;
X=2433586.693m
(2)其投影带的带号为38 、P点离38带的纵轴X轴的实际坐标
➢ 施工阶段——建(构)筑物定位和细部放样测量
– 把建(构)筑物外轮廓各轴线的交点,其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 定出来,然后根据这些点进行细部放样。
➢ 工程竣工阶段——竣工测量
– 通过实地测量检查施工质量并进行验收,同时根据检测验收的记录 整理竣工资料和编绘竣工图。
➢ 变形观测
– 对设计与施工指定的工程部位,按拟定的周期进行沉降、位移与倾 斜等变形观测,作为验证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的依据。
水准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水准面
铅 垂 线
铅 垂 线
铅 垂 线
➢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
2023/11/5

建筑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建筑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测设三个基本量: 水平距离 D 水平夹角 b 高 差 h 1通过测设D、b来放样点的平面位置X、Y; 1通过测设h来放样点的高程H。
一.设计长度的测设
已有:起点A、和AB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DAB(设计已知) 定:终点B 1.钢尺法测设:经纬仪定线; 钢尺测设DAB; 用大木桩标定B。 注: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考虑距离的 改正数,实际测设的距离为: D=D-DDk-DDt-DDh
(四)距离交会法
1.计算DAP、DBP 2.在测站A用钢尺测设D1; 在测站B用钢尺测设D2, 相交得P点,定P点标志 P
(XP,YP)设计
(四).距离 交会法
DBP
DAP
(XB,YB)
通常待定点P离已知点 A、B不超过一尺段,地 面平坦,便于钢尺作业。
B
A
(XA,YA)
五.设计坡度的测设
五.设计坡度的 测设
2.高程的传递放样
1待测设高差大,用钢尺代替水准尺。
钢 尺
2. 高程的传 递放样
b1

a1
A
∵ hAB=HB-HA =(a1-b1)+(a2-b2) \ b2=(a1-b1)+a2-hAB
hAB
a2 ②
b2 B
HB
HA
同样方法也可向高处传递高程。
四.设计平面点位的测设
——将设计的平面点位测设到实地上。
B
(二).极 坐标法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放样数据(P303公式): -1 YB-YA aAB=tg X -X aAB aAP B A b A -1 YP-YA aAP=tg X -X (XA,YA) D P A

B
(XB,YB)
P

施工测量(土方、放线、仪器使用)PPT课件

施工测量(土方、放线、仪器使用)PPT课件
•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
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放线工具:经纬 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小工程可能没有测 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
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 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图,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的位置、 形状、大小及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
• 施工测量工具有: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GPS、 测距仪、垂直仪 等
-
2
1、土方测量
• 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工程施工
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 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 因土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经常遇到的。如 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 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 然后求出方格各个角点的自然标高、设计标高以及施工高程。
-
6
计算零点位置,在每相邻的填方点和挖方点之间总存在一个零点, 零点的确定方法如下:
说明:
Xt:零点据填方角顶的距离;Xw:零点据挖方角顶的距离 ht:填方高度;hw:挖方高度;a:方格边长
连接每个方格上的相邻两个零点,根据零线将方格划分的情 况,采用相应公式来计算,如下图
-
11
⑴、开挖前测量放线的依据: 必须有甲方提供的设计院绘制的平面布置图及经规
划局批准的规划许可证。测绘院提供的钉桩坐标成 果通知书。以上资料必须齐全、无误后,施工方和 监理方才能进行放线和验线工作。
⑵、施工方必须上报给监理的资料: 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及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测量放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开始,沿给定的方向和长度,用钢尺量距,定出水平距 离的终点。为了校核,可将钢尺移动10~20 cm再测设 一次。
下一页 返回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若两次测设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它们的平均位置作为 终点最后位置。
(2)精确测设方法。在实地测设已知距离与在地面上丈量 两点间距离的过程正好相反。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 应先根据给定的水平距离D,结合尺长改正数、温度变化 和地面高低,经改正计算出地面上应测设的距离五。其 计算公式为:
1.一般测设方法:当测设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盘左、 盘右取中的方法,得到欲测设的角度。
2.精确测设方法: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需采 用精确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一般测设的基础上进行垂 线改正,从而提高测设精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 2. 3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侧设
上一页 下一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由于光电测距仪的普及,目前水平距离的测设,尤其是 长距离的测设多采用光电测距仪。另外,有些光电测距 仪(或全站仪)本身具有距离放样功能,给距离测设带来 方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2 测设的基本工作
9. 2. 2测设已知水平角
测设水平角是根据一个已知方向和角顶位置,按给定的 水平角值,把该角的另一方向在实地上标定出来。根据 精度要求不同,测设方法有如下两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1 施工测量概述
(2)由于现代建筑工程规模大,进度要求快,因此,施工 测量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现场情况、施工方案和进 度安排,制定可行的施测计划,健全测量人员组织,认 真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3)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所以施工 测量应建立健全检查制度。例如,在熟悉图纸的同时, 应核对图上分尺寸与总尺寸的一致性等,如发现问题应 立即提出,放样之前检查放样数据的正确性,放样之后 复查成果的可靠性,当查证内、外业成果都无差错时, 方能将成果交付施工。

建筑施工测量课件子单元7-3 测设平面点位的基本方法

建筑施工测量课件子单元7-3 测设平面点位的基本方法
单元7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子单元3 测设平面点 位的基本方法
一、极坐标法
二、直角坐标法
确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时,设计图上一 般是提供一些主要点的设计坐标(x,y),这 时应先根据设计坐标计算有关的水平距离和水 平角,然后综合应用水平距离测设和水平角测 设方法,在现场测设点位。具体有四种方法,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测设数据计算: A点相对M点: Δx=130-100=30m Δy=250-200=50m
X N
2.测设步骤
(1)在M点设站测设
(2)在A′点设站测设
A
(3)在B′点设站测设
M
(4)复核检查
O
Y
单元7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子单元3 测设平面点位的基本方法
三、角度交会法测设点位
角度交会法又称为方向交会法,是根据在两个以上测站测设角
度所定的方向线,交会出点的平面位置。在待定点离控制点较远
或量距较困难的地区,常用此法。
1.测设数据计算
X
M、N点的水平角
βM=αMA -αMN βN=αNM -αNA 式中,αMA等为直线的方位角, 根据两点的已知坐标计算得到。
N(已知点) A
2.测设步骤
用两台经纬仪,分别安置在M、
N点,以N、M点为后视方向测设 相应的水平角,两方向线交点即为
3. 经纬仪和钢尺按极坐标法测设点位
在A点安置电子经纬仪,将水平度盘读数配为AB方向的方位角 值后锁定,瞄准B点后解锁,旋转照准部,当水平度盘读数为AP 的方位角时,沿此方向用钢尺水平距离D即得P点。
B
A P
单元7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子单元3 测设平面点位的基本方法
二、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
建筑物附近已有互相垂直的建筑红线、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 网时,可采用直角坐标原理确定一点的平面位置,这种方法称为 直角坐标法,其特点是计算简便,设站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角,在此方向上量距dAP, 即定出P点。
β
AB
arctg
YB XB
YA XA
A(XA,YA)
AB AP
B(XB,YB)
AP
arctg
YP XP
YA XA
d AP ( X P X A )2 (YP YA )2
例:右图中J、K为已知导线点,P为
某设计点位。按图中数据计算 在J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放样
切曲差q (m) 7.68 3.75
JD 1
ZY 1
YZ
1
ZD
ZY 2
YZ 2
里程推算:
JD
2
ZD +(D1-T1)
DK125+0图325.58 2 888.14
主点里检程核推计算算:
ZY1
DK125+920.72
ZY1
DK125+920.72
+L1/2
140.77
+2T1
289.22
QZ1
DKI26+061.49
a A
HA
视线高:Hi=HA+a 各木桩顶尺上的读数均为:b应=Hi-H设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实际上是每隔一定距离 测设一个符合设计高程的位置桩,使之构成 已知坡度。
如下图:已知A点高程为HA,设计坡度为i '(上坡为 正,下坡为负),则B点的高程为:
HB=HA+i'•DAB
i
A
P1
P2
P3 P4 D
3、主要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依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构) 筑物的放样; (3)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通过测 量检查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随着施工的进展,对一些大 型、高层或特殊建(构)物进行 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与要求
1.施工测量虽与地形测量相反,但它 同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 后细部”的原则;
DK126+209.94
+L1/2
140.77
-q
7.68
YZ1
DK126+202.26
YZ1
DK126+202.26
+(D2-T1-T2)
467.09
ZY2
DK126+669.35
ZY2
DK126+669.35
+L2/2
111.28
+2T2
226.32
QZ2
DK126+780.63
DK126+895.67
例:已知AC1=85.00米,设计值=36°, 设测得1=35°59′42″, 计算修正值C1C 。
解:=-1=18″ C1C=85×18″/ρ″ =0.0074m =7.4mm
得:点位修正值为7.4mm(向外)
CC1
S
三、测设已知高程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A为已知水准点,高程为HA;B点的设计 高程为H设,则: 水准仪视线高:Hi=HA+a B点尺上的应读数为:b应=Hi-H设

X=760.000m Y=650.000m

待建房屋
Δy
Δx
A X=700.000m C
Y=600.000m
建筑基线
B
X=900.000m Y=600.000m
2、实地放样点位 1) A点安置仪器,后视B,按距离放样方法放 样Δx得C点; 2) C点安置仪器,后视A并置零,盘左盘右 取中法拨角90°后,放样距离Δy定出房角
正拨: 平盘读数 = 偏角值 反拨: 平盘读数=360°- 偏角值。
3
c3
正拨
P
P
反拨
2
c2
δp,3
c1
1 δp,2
δp,1
(2)切线支距法
切线支距法即直角坐标法。
①坐标系的建立
JD α
原点:起点、终点 X轴:切线
l p1 l p2
QZ l p3
Y轴:过原点的半径 R
φ φ φ
三、角度交会法
1.计算AB、AP、BP 则: α=AB-AP
=BP-BA
2.在测站A放样角α,得AP方向; 在测站B放样角,得BP方向, 相交得P点,定P点标志。
测设时,通常先
沿AP、BP的方向
γ
线打“骑马桩”,
然后交出P点位置。
注意交会角:
30°120°
三、角度交会法
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量
a AA Hi
HA
大地水准面
b应 B B
h H设
a A A Hi
HA
大地水准面
b应 B
h H设
例: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 HA=24.376m,要放样某设计 地坪标高HB=25.000m。测放样过程如下:
在A、B间安置水准仪,在A竖水准尺,在B处设木桩; 对水准尺A读数,设为a=1.534m,则:
水平视线高 Hi=HA+a=24.376+1.534=25.910m B点应读数 b=Hi-HB=25.910-25.000=0.910m 调整B尺高度,至读数b=0.910时,沿尺底做标记即设计标高HB。
P5 P6
i B
适用范围:道路、管道、地下工程、场地平整 等工程施工中。
所用仪器:水准仪(或经纬仪)
测设步骤: 1、 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的
两端A、B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面上, 并打入木桩;
i
A
P1
P2
P3 P4 D
P5 P6
i B
2、将水准仪置于A并量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 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 致垂直于AB方向线;
点; 3)同理,放样出其余的房角点; 4)检查各房角之间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符。
一般规定:相对误差不应超1/2000~1/5000, 在高层和工业厂房放样中精度要求更高。
二、极坐标法
1、计算放样数据 : A、B为已知点,计算β、dAP 。
2、实地放样:
A点安置仪器,瞄准B点,
P(XP,YP)
水平度盘归零;逆时针转动
K
XK=746.202m YK=456.588m
极坐标测设算例
数据、D。
解: XJK=XK-XJ=+244.092
YJK=YK-YJ=- 39.637
XJP=XP-XJ=-52.110 YJP=YP-YJ=+63.775
J
XJ=502.110m YJ=496.225m
D 52.1102 63.7752 82.357m
④测设出内角平分线(180°-α)/2,自JD于内角平分上测 设外矢距E0,则可钉出QZ。
(五)圆曲线详细测设
(1)偏角法
3 c
δ2 δ1 δ1
2 c
c
1
p
偏角:弦切角
δP,1、δP,2、δP,3、… 弦长: c1、c2、c3 …
偏角法实质:角度与距离的交会法。
关键:偏角计算,测站点仪器定向
j
偏角计算
3、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调节脚螺旋,使视线在 B标尺上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 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
4、在A B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打桩,当各桩点上 水准尺读数都为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 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各桩处填挖高度的确定:
若各桩顶的标尺实际读数为bi,则该桩处的填 挖高度为:
2.施工测量精度取决于建筑物的用 途、大小、性质、材料、结构形式 和施工方法;
3.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4.施工测量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的质量,故施工测量应建立健全检
查制度;
5.施工现场交通频繁,地面震动大;各
种测量标志应埋设稳固,一旦被毁,
应及时恢复。
6.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干扰
i, j
li, j 2R
180
i δi,j
R
δi,j — 过i点的切线与i、j 两点弦线之偏角 li,j — i、j两点间的曲线长
R — 圆曲线半径
弦线长度
弧弦差:圆弧与相应的弦长之差。
c
l3 24 R2
圆曲线半径越大,其弧弦差越小。因此,当圆曲线半径较 大时,且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不超过20m 时,可用弧长代替相 应的弦长,其代替误差远小于测设误差。
弧弦差对比表
半径(m) 4000 3000 2000 1000 800 700 600 500 300 200
弧弦差
(mm)
0.02 0.04 0.08 0.33 0.52 0.68 0.93 1.33 3.70 8.33
放样方法
δ2 δ1 δ1
c p
c 1
注意:百米桩的测设
3 c
2
J D
正拨与反拨 若切线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填挖高度=i-bi i=b,不挖不填;i>b,挖;i<b,填。
i
A
P1
P2
P3 P4 D
P5 P6
i B
9.3 平面位置放样的方法
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距离交会
角度交会
一、直角坐标法 X
B
1
4 Δy O Δx a
2
3
y
b
A
1、计算放样数据;
◆现场有控制基线,且待放样的轴线与基线平行。
A
B
X=832.000m Y=698.000m
(一)圆曲线的主点测设(ZY 、 QZ 、YZ ) JD
α
T E0 QZ
L
ZY
YZ
R
α
O
(二)圆曲线的要素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