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9年统计年鉴

合集下载

2009金昌公报

2009金昌公报

2009年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坚持“强投入、抓接续、保增长、促和谐”的工作主线,积极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实现趋稳回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综合经统计,2009年全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4亿元,下降1.84%;第二产业增加值155.68亿元,增长16.09%;第三产业增加值28.83亿元,增长8.23%。

人.均GDP达到41060元(折合6011美元),比上年增长13.52%。

表1:分县、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全市永昌县金川区绝对数增速绝对数增速绝对数增速生产总值194.75 14.2 34.45 6.78 160.3 15.57 第一产业10.24 -1.84 8.1 -3.24 2.15 2.65 第二产业155.68 16.09 16.3 8.8 139.37 16.82 第三产业28.83 8.23 10.04 10.08 18.78 7.22 人均GDP(元)41060 13.52 13269 6.14 74664 14.92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7%,比上年上涨1.7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上涨5.7%,衣着价格指数下降2.2%,烟酒及用品价格指数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指数上涨0.6%,医疗保健价格指数下降0.8%,交通和通信价格指数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指数下降0.2%,居住价格指数上涨0.6%。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9%。

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上涨0.6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22.4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1.45%;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上涨4.1%;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0.4%。

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了调整;2001-2004年、2006-2009年数据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2005年数据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 2.总人口和按性别分人口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按城乡分人口中现役军人计入城镇人口。
按 城 乡 分 城 镇 比重 (%) 10.64 11.18 11.78 13.48 19.75 17.98 17.38 17.26 17.13 17.20 17.16 17.34 17.44 17.55 17.92 18.96 19.39 20.16 21.13 21.62 23.01 23.71 24.52 25.32 25.81 26.21 26.41 26.94 人口数 48402 49027 49668 53180 53134 59493 68568 70518 72242 73866 75264 76390 77376 78305 79014 79047 79565 79901 80174 80734 80340 80757 81141 81626 82365 83164 84138 84620 乡 村 比重 (%) 89.36 88.82 88.22 86.52 80.25 82.02 82.62 82.74 82.87 82.80 82.84 82.66 82.56 82.45 82.08 81.04 80.61 79.84 78.87 78.38 76.99 76.29 75.48 74.68 74.19 73.79 73.59 73.06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96259 97542 98705 100072 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甘肃省各市、县主要人口数据

甘肃省各市、县主要人口数据

2009年甘肃省各市、县主要人口数据
作者:佚名文档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934 更新时间:2010-3-4文字控制:[小][大]
甘统字〔2010〕25号
各市、州统计局,各县、区、市统计局:
根据2009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参考省公安厅、省人口委人口年报数据,省、市两级统计部门分别对各市、估与推算。

现通报如下:
全省2009年末常住人口为2635.46万人,其中:男性为1351.46万人,占51.28%;女性为1284.00万人,占48.72%;0—15—64岁的人口为1885.93万人,占71.5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01.09万人,占7.63%。

全年出生35.12万人,人口人口死亡率为6.71‰,自然增长率为6.61‰。

城镇人口860.48万人,城镇化率为32.65%。

各市、州和县、区、市2009年末常住人口及自然增长情况见附件。

各地对外使用人口数据均以此为准。

2009年全省各市、县主要人口数据。

甘肃省经济增长因素实证研究

甘肃省经济增长因素实证研究

甘肃省经济增长因素实证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甘肃经济实现了较高速增长,但与全国相比也存在差距。

本文基于1979至2008年的有关数据,利用cobb-dauglas生产函数,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考察了影响甘肃经济增长的因素,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经济增长;cobb-dauglas生产函数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427-02一、引言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分析影响经济增长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以获得加快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这种分析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丹尼森等人对美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国内经济增长进行了因素分析。

沈坤荣以1978~199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计量方法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就我国近20年制度变迁的增长效应进行计量检验①;黄永兴基于我国1982~2004年的数据资料,利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回归法对经济增长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消费、制度变迁、物质资本、国内居民消费及r&d资本等5个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②。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4.7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176亿元。

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有所增加,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仍大。

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35%。

现有的研究文献,多是从理论、定性的角度来研究甘肃经济增长。

如董西明等(2006)通过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来分析科技进步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刘敏等(2009)通过选取职工平均工资、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等指标计算人力资本存量,用函数揭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影响。

本文在借鉴了其他学者对其他省区的研究,运用计量方法、建立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分析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和制度三个因素研究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统计年鉴2009

中国统计年鉴2009

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年鉴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出版的一本重要统计资料参考书,旨在全面汇编和发布中国各领域的重要统计数据。

本文将围绕中国统计年鉴2009,从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1.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数据,2009年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33.54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7%。

这证明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依然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

在产业结构方面,服务业的增长势头持续迅猛。

根据统计数据,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1.1%,比上一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这体现了中国经济已经由传统的制造业主导的发展模式逐渐向服务业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

这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表现。

2. 人口与社会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人口的增长和结构变化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数据,截至2009年末,中国总人口达到了13.14亿人,比上一年增长了0.57%。

这反映了中国人口增长的放缓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不断提高。

此外,中国统计年鉴2009还详细记录了中国的就业情况、教育水平、社会福利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为政府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数据,2009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了33.54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7%。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发现,2009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了17.96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7.7%。

农业增加值总量达到了3.89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3%。

2009年甘肃省部分地市GDP发展情况

2009年甘肃省部分地市GDP发展情况
地市甘肃省338235100002635461000010012834兰州都市圈141642418899809378711114191兰州市92598273833218126021727876白银市265337841757266711815100临夏州9317275196067440374752定西市131943902941311160354486金武经济圈3875411462394090812616188金昌市19475576475718031940940武威市192795701918372807810050张掖市192025681288148911614907酒嘉经济圈4811014221229746730539123酒泉市321059491018838724631513嘉峪关市16005473210908059175889天水经济圈2604077034307130205975902009年甘肃省部分地市gdp发展情况gdp亿元gdp占甘肃省比重a人口万人人口占甘肃省比重b经济对人口优势度ab人均gdp元天水市定西市兰州市白银市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7590448627876151001005040940149073151375889
地市 甘肃省 兰州都市圈 兰州市 白银市 临夏州 定西市 金武经济圈 金昌市 武威市 张掖市 酒嘉经济圈 酒泉市 嘉峪关市 天水经济圈
2009年甘肃省部分地市 GDP(亿元) GDP占甘肃省比重a(%) 人口(万人) 3382.35 100.00 2635.46 1416.42 41.88 998.09 925.98 27.38 332.18 265.33 7.84 175.72 93.17 2.75 196.06 131.94 3.90 294.13 387.54 11.46 239.40 194.75 5.76 47.57 192.79 5.70 191.83 192.02 5.68 128.81 481.10 14.22 122.97 321.05 9.49 101.88 160.05 4.73 21.09 260.40 7.70 343.07

2009年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日期:2010-10-14 11:17:352009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确定的重点抓风电,难点抓移民,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两抓整推”发展战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实现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96亿元,增长7.34%;第二产业增加值155.14亿元,增长14.69%;第三产业增加值118.95亿元,增长17.7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31599元,按2009年平均汇率折算达4628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7:47.8:36.5调整为14.6:48.3:37.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稳步回升。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6%;衣着价格上涨0.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8%;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居住价格下降2%。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2.74万人,比上年增加1.21万人。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2.9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29.83万人。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1296个,比上年增加528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3万人,比上年增长4.6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16人,比上年增长4.1%。

中国统计年鉴2009

中国统计年鉴2009
邵阳市 双清区 大祥区 北塔区 邵东县
Changsha City Furong District Tianxin District Yuelu District Kaifu District Yuhua District Changsha County Wangcheng County Ningxiang County Liuyang City
Zhuzhou City Hetang District Lusong District Shifeng District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ounty You County Chaling County Yanling County Liling City
Xiangtan City Yuhu District Yuetang District Xiangtan County Xiangxiang City Shaoshan City
龙山县
Jiahe County Linwu County Rucheng County Guidong County Anreng County Zixing City Yongzhou City Lingling District Lengshuitan District Qiyang County Dongan County Shuangpai County Dao County Jiangyong County Ningyuan County Lanshan County Xintian County Jianghua County Huaihua City Hecheng District Zhongfang County Yuanling County Chenxi County Xupu County Huitong County Mayang County Xinhuang County Zhijiang County Jinzhou County Tongdao County Hongjiang City Hongjiang District Loudi City Louxing District Shuangfeng County Xinhua County Lenshuijiang City Lianyuan City West Hunan A.P Jishou City Luxi County Fenghuang County Huayuan County Baojin County Guzhang County Yongshun Coun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2009年统计年鉴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5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510.98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73.87亿元,增长11.3%,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88.27亿元,增长20.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231.21亿元,增长15.3%,房地产业增加值101.37亿元,增长7.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2852元,比上年增长9.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5:46.33:39.12调整为14.71:44.67:40.6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66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16和1.50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为1488.6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2%。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413.84万人,增长4.05%。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比上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万人,下降6.84%。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2.2%。

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1.0%。

全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9.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9.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1.45%,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0.22%。

表2:2009年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二、农业全年粮食总产量906.2万吨,比上年增长2.0%。

其中,夏粮总产341.3万吨,下降2.8%;秋粮总产564.9万吨,增长5.2%。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274.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3%;棉花种植面积5.57万公顷,下降23.45%;油料种植面积35.19万公顷,增长6.08%;糖料种植面积0.45万公顷,下降2.62%;蔬菜种植面积37.16万公顷,增长1.05%。

年末大牲畜存栏623.22万头,比上年增长4.3%;羊存栏1726.7万只,增长4.8%。

年末牛、羊出栏分别为151.66万头和1036.6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6.1%。

猪存、出栏分别为600.59万头和638.93万头,分别增长3.8%和4.4%。

全年肉类总产量83.32万吨,比上年增长5.19%,其中牛肉、羊肉分别增长9.54%和6.05%。

牛奶产量37.69万吨,增长3.12%;绵羊毛产量2.64万吨,增长6.55%。

全年水产品产量1.19万吨,比上年增长2.51%。

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9.54万吨,比上年下降22.52%。

药材产量50.36万吨,比上年增长8.15%;甜菜产量20.42万吨,增长1.65%;油料产量58.54万吨,增长9.35%;烤烟产量1.02万吨,增长24.69%;蔬菜产量1145.35万吨,增长5.83%。

表3: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6.49%,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5万公顷,增长62.95%,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1万平方公里,增长1.69%。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全年全省完成工业增加值1191.25亿元,比上年增长9.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47.10亿元,增长9.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54%,比上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7.55亿元,比上年增长8.6%;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9.76亿元,增长12.9%;省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9.41亿元,增长14.5%。

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06亿元,增长27.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08亿元,增长4.2%;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36.62亿元,增长7.9%。

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9.62亿元,增长9.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67.09亿元,增长10.9%。

全年发电量696.6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51%;原煤3975.96万吨,增长0.60%;原油359.91万吨,下降1.50%;原油加工量1436.59万吨,增长3.58%;粗钢产量626.36万吨,增长21.44%;钢材644.54万吨,增长10.44%;水泥1816.10万吨,增长15.52%;十种有色金属172.64万吨,增长6.03%。

表4: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倍。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8.9亿元,增长2.50倍。

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47.69亿元,比上年下降68.72%。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39.14亿元,下降73.20%。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7.44%,比上年提高7.43个百分点。

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和机械等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4.10%。

其中,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25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1%;有色工业完成增加值200.55亿元,增长15.03%;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145.95亿元,增长8.29%;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143.24亿元,增长2.61%;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0.23亿元,增长10.06%;机械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7.09亿元,增长13.69%。

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6%;实现利润9.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1%。

表5:2009年重点支柱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建筑业:全省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2%。

全省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85亿元,增长13.47%。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9.60亿元,比上年增长42.85%。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76.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8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86.64亿元,增长41.89%。

全社会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53.24%;第二产业投资1206.31亿元,增长44.58%,其中工业投资993.59亿元,增长40.83%;第三产业投资1144.20亿元,增长40.02%。

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按行业分,采矿业投资100.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37%;制造业投资397.40亿元,增长32.4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07.80亿元,增长56.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45.04亿元,增长37.07%。

表6:2009年分行业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9%。

其中住宅投资137.32亿元,增长10.57%。

房屋施工面积2543.10万平方米,增长32.83%;房屋竣工面积545.16万平方米,增长56.17%;商品房销售面积696.26万平方米,增长47.73%。

商品房销售额174.59亿元,增长70.78%,其中期房销售额107.61亿元,增长97.7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13.64亿元,比上年增长0.8%。

交通运输: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477.0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4%;旅客周转量469.99亿人公里,增长6.49%。

表7:200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表8:200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至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65.7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0.02%。

其中,轿车26.26万辆,增长42.77%;本年新注册汽车15.64万辆,增长1.53倍。

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51.18万辆,增长42.42%;私人轿车保有量17.06万辆,增长63.78%。

邮电通讯: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93%。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55.51亿元,增长30.77%;邮政业务总量8.05亿元,增长1.14%。

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439.36万门,比上年末增长3.06%。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58.98万户,下降11.60%,其中城市285.94万户,下降14.56%;农村167.99万户,下降8.96%。

本年减少固定电话用户60.21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94.37万户,本年新增297.89万户。

电话普及率达62.73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8.72部。

年末互联网上网用户达到103.01万户,增长51.40%,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6.61万户,增长30.31%。

旅游: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387.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47%;国内旅游收入191.90亿元,增长40.69%。

全年境外入境6.0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6.87%。

其中,外国人4.51万人次,下降24.58%;港澳台同胞1.56万人次,下降33.33%。

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53.8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1.80%。

六、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8%。

其中,市的零售额762.95亿元,增长18.72%;县的零售额191.69亿元,增长20.14%;县以下零售额228.36亿元,增长18.38%。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2.92亿元,增长10.0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41.84亿元,增长20.5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4.76亿元,增长19.09%。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3%。

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30.09亿元,增长11.45%;汽车类零售额59.02亿元,增长64.51%;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30.94亿元,增长44.88%;服装类零售额15.23亿元,增长20.6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0.79亿元,增长27.42%;金银珠宝类零售额6.03亿元,增长33.42%;日用品类零售额5.40亿元,增长20.21%;化妆品类零售额2.77亿元,增长18.9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2.66亿元,下降7.36%。

七、对外经济对外贸易:全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2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7.30%。

其中,出口总值为7.35亿美元,下降54.10%;进口总值为30.86亿美元,下降31.30%。

一般贸易出口5.98亿美元,下降55.69%;加工贸易出口1.30亿美元,下降4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