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10年国民经济--甘肃发展年鉴2010

甘肃2010年国民经济--甘肃发展年鉴2010
甘肃2010年国民经济--甘肃发展年鉴2010

农业

【综述】2009年,全省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广关键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全年粮食总产突破900万吨,达到906万吨,增加18万吨,连续6年保持在800万吨以上;畜牧业生产总体向好,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134万吨,比上年增长5.8%;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2.6%;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全年农机总动力达17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

【强农惠农政策】全省“四项”补贴资金达22.09亿元,比上年增加4.73亿

元。其中,粮食直补2.55亿元,与上

年基本持平;良种补贴2.41亿元,增

加1.6亿元,对小麦、玉米、水稻、棉

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农资综合补贴

14.83亿元,增加1.93亿元;农机具购

置补贴2.3亿元,增加1.2亿元;马铃

薯良种补贴4000万元,增加3500万元。

中央和省财政安排1.6亿元,在20个

县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

政奖补试点。落实农业基本建设资金

10亿元,农业重点产业扶持资金5.14

亿元,支持农村沼气、动物防疫、农产

品质量安全等基本建设和重点产业开

发,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基本条件,促进

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重大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全膜双

垄沟播技术,旱作农业取得重大进展,

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692

万亩,新增403万亩。加上一膜两年用

的66万亩,全省总规模达到758万亩,

增产粮食超过12亿斤。推广农业关键

技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783万亩、

灌区农田节水78万亩;完成黄牛冻配

改良78万头、绵羊人工授精杂交改良

350万只;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

1000个,新建、改建节能日光温室20

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85万亩,

完成苹果套袋和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

示范推广50万亩;加大秸秆开发利用

力度,牛羊大县秸秆利用率比上年提高

10个百分点。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省特色优

势作物面积达到2582万亩,比上年增

加82万亩。新建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

基地5000亩,新增种薯贮藏能力11.6国民经济

- 96 -

万吨,完成脱毒种薯示范推广250万亩,全省马铃薯面积达到963万亩。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向优生区和适生区集中,建设道地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240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近2万亩、百亩标准化生产示范点100个,全省中药材面积达到246万亩。制定苹果产业扶持办法,积极推进蔬菜规模化种植,加强瓜果、花卉、酿造原料等特色产品市场开拓,提升了整体效益。

【草食畜牧业发展】突出加强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重点支持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青贮设施,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健康养殖,牛羊大县建设初见成效。16个肉牛产业大县肉牛出栏比上年增长11.1%,27个肉羊产业大县肉羊出栏增长12.5%,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力地带动了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308个,比上年增长6.7%。筛选认定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6家,累计达到263家。加强农

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重点支持

200个合作社开展技术信息、仓储、运

销、培训等服务,全省依法注册登记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21个,比上

年增加1125个,增速在全国居第5位。

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了特色优势

农产品出口。

【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重大动物

疫病防控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减少粮

食损失近4亿公斤。组织开展农资打假

专项治理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

传周”活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暨执法年活动,组织完成4次例行监

测,蔬菜产品平均合格率为98.5%,畜

禽产品合格率为100%,水产品合格率

为97.3%。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2个,

累计达到399个。

【农村民生工程】实施粮食增产工

程,完成高产创建50.5万亩。实施农

村沼气工程,新建农村户用沼气40.2

万户,乡村服务网点3491个,大中型

沼气工程29个。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在50个村组织开展了乡村清洁工程试

点。实施农村信息网络工程,推进

“12316三农”服务热线运行,累计接听

电话8.5万个。实施农产品促销工程,

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举

办了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大会,加大

市场运作力度,促进了大宗农产品销

售。实施“阳光工程”,完成引导性和职

业技能培训50万人,提高了农民的转

移就业能力。实施农民创业工程,完成

创业性培训1万人,支持10多万返乡

农民工开展了创业活动。同时,加大对

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培育科技示范户

15万户,培训农民科技明白人15万人。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禁牧、休牧草

场945万亩,项目区草原植被和生态逐

步修复。

【农村经营管理】省政府办公厅出

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工作的通知,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

的指导和服务。组织开展土地仲裁宣传

- 97 -

月活动,确定10个土地纠纷仲裁试点县,妥善解决了一些土地承包纠纷。完成草原承包260万亩,累计达到1.83亿亩。进一步加强了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积极稳妥化解了一批村级债务。

(王勤)

林业

【概况】全省现有林业用地981.21万公顷(1.47亿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1.82%。其中有林地232.5万公顷(3487.50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3.69%;疏林地7.16万公顷(257.40万亩),占1.75%;灌木林地351.85万公顷(5277.75万亩),占35.86%;未成林地67.64万公顷(1014.60万亩),占6.89%;苗圃地0.86万公顷(12.90万亩),占0.09%;其它林地311.2万公顷(4668.00万亩),占31.72%。活立木总蓄积2.17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0.47%(含其它灌木林地和四旁树森林覆盖率为13.42%)。天然林资源主

要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太子

山、大夏河、岷江、康南、关山、子午

岭、祁连山等10个林区。

甘肃地域狭长,气候类型多,生态

区位重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全省

共有野生植物7大类4000多种,属国

家重点保护的46种;陆栖脊椎动物834

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105种,其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种,二级保护动

物75种。还有79种被列入《濒危野生

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特别是白水

江林区的大熊猫、金丝猴和祁连山林区

的雪豹、白唇鹿等为闻名世界的珍稀动

物。甘肃省还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

一,现有中药材9500多个品种(包括

野生),居全国第2位。

全省共有293个国有林场、站和

128个国有苗圃,76处森林公园(其中

国家级21处、省级55处),49处自然

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6处、

县级1处),总面积达1.44亿亩,占全

省国土总面积的21%,居全国前列。

省、市、县、乡四级均设有专门的林业

管理和服务机构,2009年末全省在册

林业职工41987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成

绩明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改工

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

批示,对林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分管

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深入林

改试点县调研、指导和督查,有力推动

林改工作。省上确定的合水、泾川等7

个试点县(区)林改工作规范有序,进

展顺利,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

定。截止目前,7个试点县(区)完成

勘界确权601.55万亩,占应改面积的

99.2%。10月14日,省委、省政府召

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林改工

作,明确提出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明晰

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全省

各市州都成立林改工作组织领导机构,

并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目前正积极按照

省上《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林改工作。

- 98 -

【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省政府把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确定为今年为民办的12件、27项实事之一,甘肃省是全国9个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省份之一。省林业厅高度重视,列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实行厅领导分片包点,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和监督检查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到单位、到人,促进了工作的顺利进行。白龙江林管局迭部、洮河两个林业局棚户区试点实施方案经国家批复,已到位资金5563.4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342万元,完成建筑面积5.09万平方米,2010年九月底前可实现入住。及时编制项目计划,落实省直单位灾后重建资金5.59亿元。目前,项目计划已经全部批复,拨付到位资金3.6亿元,大部分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审批等前期工作,已开工建设项目106项,完成投资1.39亿元,竣工项目28个,完成投资0.14亿元。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全

省完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三北四

期工程建设任务24.56万公顷(368.41

万亩),占国家下达计划的100%。深入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完成义务植树

7447.3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58个。

继续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

动,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步

伐。不断加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

保护区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

数量有了较大发展。

【重点林区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

破】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高度

关注和大力支持下,5月8日,省政府

决定将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所属4个林

业局和20个林场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

位,每年增加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经费补

助基数1400万元,有效解决了林区职

工生活困难问题,为下一步国有林场改

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成效明显】

截止目前,已落实中央和省林业建设投

资32.1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8.30亿

元,省级投资2.20亿元,引用外资0.16

亿元,落实林业贴息贷款1.53亿元。

积极推进敦煌生态环境保护和甘南州

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区项目建设,开

展了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祁连山水

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等

重点规划编报工作。顺利实施重点生态

公益林补偿工作,争取国家今年新增甘

肃省补偿面积93.76万公顷(1406.47

万亩),使补偿总面积达337.34万公顷

(5060.1万亩),年补偿资金2.53亿元。

对外合作交流有了新进展,15个正在

执行的林业外资项目进展良好。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甘肃

省林地保护条例》已经省人大审议通

过,林地林权管理更加规范。积极争取

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

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通

知》,全省二类调查工作有序展开。认

真开展“绿盾三号行动”等专项整治行

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

- 99 -

动。继续加大林区禁种铲毒工作力度,实现省直重点林区禁种铲毒工作“零种植”的目标。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今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

【林业产业经济不断壮大】认真组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成果巩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加大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新发展文冠果试验示范基地0.67万公顷(10.1万亩)。圆满完成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各项工作,获奖数量和排名均居全国前列,名列西部十二个省区之首,是甘肃省参加历届花博会获奖数量最多、取得成绩最好的一次。各地充分发挥地方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基地,截止目前,全省经济林果种植总面积达到113.33万公顷(1700万亩),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提高林业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制定和完

善《甘肃省林业厅行政议事规则》等

13项制度,加强了机关规范管理。进

一步充实和强化省政府政务大厅林业

窗口工作,林业业务办结率100%。办

理提(议)案95件,组织召开两次现场办

案会,提(议)案代表和委员对办理结果

表示满意。林业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不断健全规范,各项规定得到全面执

行。举办“喜迎国庆、强身健体、绿化

陇原”为主题的第五届职工运动会,增

进了团结,促进了工作。

水利

【综述】2009年,完成各类水利

建设投资42.58亿元,其中水利基本建

设项目38.4亿元(包括农村水电项目

1.38亿元),小型水利水保项目4.18亿

元。全省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累计达到

143.26亿m3,当年向全社会供水123.16

亿m3,解决了153.8万人饮水安全问

题,净增灌溉面积17.13千公顷,发展

节水灌溉面积59.23千公顷,完成集雨

补灌面积4.77千公顷,治理水土流失

面积0.21万平方公里,新修梯田79.34

千公顷,建成堤防177.18公里,新增

中小水电装机45.6万千瓦,其中小水

电装机27.9万千瓦。全面和超额完成

省委省政府分解下达的各项任务。

【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

成】2009年全省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

547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3790处,

小电井2451处,解决了153.8万农村

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省委省

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的任务,全省农

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8%。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快推进】

全年累计改建干支渠337公里,配套节

水灌溉面积58万亩,关闭机井660眼,

压减农田灌溉面积16万亩,西营专用

输水渠主体工程建成,民勤蔡旗断面总

过水量达1.74亿立方米,石羊河下游

民勤盆地局地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恢复

和改善。

- 100 -

【引洮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9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完成隧洞掘进及一次支护19公里,隧洞砼衬砌17公里,暗渠钢筋砼浇筑5.8公里,总干渠18座隧洞有9座贯通,占总干渠隧洞长度的53.3%。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干支渠和城乡供水工程开工建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快】纳入全国规划的131座病险水库的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有97座完成了除险加固任务,其余水库正在抓紧建设。经除险加固,一批险情突出、隐患严重的病险水库得到有效治理,共恢复有效库容1.64亿立方米,水库灌溉、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得到有效发挥。

【引大供水结构调整和疏勒河项目扫尾加快实施】以引大入秦为水源工程的白银城市供水项目和皋兰、永登城乡供水项目开工建设,供水结构调整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期调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工程扫尾和竣工验收抓紧进行,灌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东乡南

阳渠灌溉工程田间配套步伐加快,工程

效益逐步发挥。

【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启动实

施】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协

调下,2009年全省整合发改、扶贫、

国土、农发、水利等部门资金4.32亿

元,在中东部38个梯田建设重点县新

修梯田110万亩,梯田建设规模、实施

进度、工程质量有了新的突破。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

进】组织实施2008年度景电一期等13

处大型、2处中型和16处小型灌区节

水改造、8个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28

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和2009

年度10处大型、2处中型、9处小型、

11个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和22个中央

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刘家峡库区一

期治理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

程、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黄土高原淤

地坝建设进展顺利。肃北等22个“十一

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3个小水电代

燃料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水利灾后重

建步伐加快,震损水文设施、山洪灾害

防治预警、乡村供水设施、灌溉渠道和

河道堤防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抗旱防汛减灾取得显著成效】牢

固树立“抗大旱、防大汛、减大灾”的思

想,全力开展抗旱防汛减灾,实现大旱

之年不减产、群众饮水有保障的抗旱目

标和水库不垮坝、重要城市不进水、重

点堤防不决口的安全度汛目标。汛期,

全省累计疏散转移受灾群众2.1万多人

(次),解救洪水围困群众2061人,避

免可能造成群伤群死等重大山洪灾害

25起,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群众生命财

产安全。

【节水型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张

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敦

煌、武威两市新一批国家级节水型社会

试点建设取得新进展,43个省级节水

型社会试点建设步伐加快,水价改革、

计量安装、示范区建设、用水者协会组

建等不断深化和持续扩大。

- 101 -

【一批新的水利项目开工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黑河近期治理22个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为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榆中三电、皋兰西电、庆阳巴家咀和白银工农渠4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和兰州市城关区等3个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试点项目启动实施。

【水利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注重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管理,完成春灌489万亩,夏灌1564万亩,秋灌857万亩,冬灌1267万亩,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加强河道管理,及时协调查处水事纠纷。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积极开展重要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圆满完成黑河年度水量调度任务。水文基础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

【水利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已通过中咨公司评估,进入上报审批阶段。《靖远双永供水工程可行

性研究报告》通过了水利部审查。黑河

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引洮一期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

编制完成甘肃黄河、长江流域规划修编

报告并通过水利部审查。还按时完成多

个专项规划可研编制。

【水利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合作

取得新成绩】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和工

程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际,钻研业务,

深入研究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技术问题,

并在工作中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的推广应用与研究,有1项科研成果

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二等奖,

3项获三等奖。成功举办两期国际雨水

集蓄利用技术培训班,对外合作交流进

一步有序推进。

【水利系统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

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级水

利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推动水利科学发

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认真落实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

败体系建设,开展民主评议基层水管单

位政风行风活动,开通政风行风热线。

及时研究制定了水利建设领域突出问

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开始启动。积极

推进水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景电管理

局等5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水利文明单

位称号。

工业

【工业运行概况】2009年,全省

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

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

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

击,有效遏制了工业经济下滑的不利局

面,取得较好成绩。工业经济快速止跌

回稳。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1897户

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8.87

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3月份完

成工业增加值73.36亿元,同比下降

2.9%,是自1998年以来降幅最大的月

- 102 -

份。5月份全省工业出现正增长,但累计仍下降1.1%。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59.77亿元,同比增长1.2%,是当年首次累计实现正增长。进入三季度,全省工业企稳回升态势增强。特别是进入四季度,工业生产高位运行。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36.7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12月份,完成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28.9%,是自1998年以来全省工业生产增速最高的一个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向好。全省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7.44,较上年提高7.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5.23亿元,增长1.13倍;利税总额为469.9亿元,增长86.19%。经济效益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和燃油税改革,以及国家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主要工业品价格快速回升。重工业成为工业经济回稳的主导力量。一季度,轻工业保持了6.8%的增长速度,但后劲不足。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9.62亿元,同比增长9%。重工业受

金融危机影响最大,一季度同比下降

2.9%,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4.7%。上

半年累计同比仅增长0.4%。三季度,

重工业开始发力,同比增长6.1%。全

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67.1亿元,增

长10.9%,超过轻工业1.9个百分点。

其中12月份同比增长31.7%。重点行

业运行形势良好。石化、有色、冶金、

电力、食品工业是我省的支柱行业,占

全省工业经济的76.43%,全年分别完

成工业增加值258.86亿元、200.55亿

元、143.24亿元、145.95亿元、120.02

亿元,分别增长13.51%、15.03%、

2.61%、8.29%、10.06%。主要产品产

量有较大增长。在统计的22种大宗产

品中,全年只有3种产品的产量比上年

下降,其余19种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

上涨。其中:完成原油加工量1436.59

万吨,增长3.58%;生产化肥81万吨,

增长16.65%;生产钢材644.54万吨,

增长10.44%;生产电解镍13.01万吨,

增长25.86%。市场和价格因素对工业

经济的影响。上半年,全省石化、有色、

冶金行业的主要产品,由于下游企业需

求不旺,出厂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

一定程度下降。原油价格从2008年的

140元/吨高位下降到57元/吨;铝产品

由20500元/下降到10200元/吨;铜产

品由6万多元每吨下降到2万多元每

吨。下半年,这些主导产品价格都有较

大回升。金川公司镍均价为13.55万元

/吨,较年初上涨60%以上;铜均价为

4.88万元/吨,较年初上涨近1倍。中

铝兰州分公司铝均价为1.49万元/吨,

较年初上长30%。酒钢公司钢材均价

3660元/吨,较年初上涨10%。

【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共争取到中

央各类专项资金14.67亿元,支持了一

批产业升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节

能减排、中小企业和国防科技等项目。

其中,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方面,有

55个项目列入国家支持范围,争取中

央投资3.48亿元。资源节约、综合利

- 103 -

用和节能改造方面,有88个项目列入中央财政奖励范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4.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有161个技术改造和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得到国家支持,争取中小企业专项1.76亿元。国防科技工业方面,有15个项目列入国家计划,争取中央专项资金4.93亿元。利用省级振兴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等专项资金,支持了526个重大项目。

【企业技术创新】新增4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10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行业技术中心。组织编制《2009年甘肃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筛选汇编了364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组织鉴定省级新产品、新技术112项,其中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20项,国内领先65项,国内先进25项。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认定符合鼓励类产品十八类。组织编制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甘肃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规划》。积极组织省级行业技术中心开展以行业共性、关键技

术为核心内容的产学研对接活动3次。

围绕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新产品开

发和重大产业技术升级,组织实施企业

技术创新项目55项。积极争取国家财

政补助资金的支持,其中技术中心创新

能力建设专项4项、国家重大技术开发

专项1项,实际争取国家补助资金1900

万元。

【装备制造业发展】把振兴装备制

造业作为突破口,从组织结构和产品结

构入手,努力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积极引进西班牙赛能公司在太阳能集

热发电产业等方面的全面合作,联合举

办中国兰州国际太阳能集热发电技术

研讨会,缔约成立了甘肃省太阳能集热

发电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支持一批装备

制造业整机成套设备研制和产业化项

目,共筛选61个装备制造业发展项目,

总投资40.4亿元。加强与国内外装备

制造行业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快重

组整合步伐,与湘电集团公司在风力发

电装备、城际轻轨建设、轻轨车辆制造

等方面达成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建立了

全省装备制造重点骨干企业行业统计

系统。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全年

完成工业增加值92.1亿元,增长

15.3%,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1%。

【循环经济发展】把节能降耗和循

环经济作为有力抓手,着力促进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

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2月24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

规划》,并把我省整体列为全国唯一一

个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省省级循环经济

产业园区达19个,试点企业和地区达

到38个,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取得新

进展。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循环经济促

进法实施办法》、《循环经济发展考核办

法》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

经济的决定》。组织实施资源节约、综

合利用、节能改造项目,有88个项目

列入中央财政奖励范围,争取中央专项

资金4.5亿元。在节能减排领域,重点

- 104 -

支持了95个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和污染减排项目。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信息化领域和信息产业全行业努力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起草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重点任务、政策和保障等方面对推进“两化”融合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功举办了动力100?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介会,全省14个市州主管部门和中小企业3000多人观摩了信息化演示,甘肃移动公司及各市州分公司与全省693家中小企业及有关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静态投资2.8亿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中小企业的好评。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内需中央投资支持,我省11个电子信息重点项目获得资金支持4680万元,带动项目投资13.3亿元。培育认定了18户软件服务业企业。引导电子企业加大与国内优势企业

的合作,天光半导体公司与陕西电子信

息产业集团合作取得较大进展。“两化”

融合工作起步良好,无线电管理保障有

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达到15%以

上。

【国防科技工业】2009年,全省

国防科技工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

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采取稳妥措施,扎实推动工作任务落

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军工经济继续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

11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亿元,

比上年增长11.05%;实现工业增加值

25亿元,增长15.2%;实现利润4.7亿

元,增长27%。直属核地质事业单位地

质勘探、矿业开发、多种经营发展加快,

成效明显,除完成地质事业单位本职任

务外,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亿元。认

真协调落实三线退税扶持政策,积极争

取政策延伸,2009年帮助企业落实退

税资金2亿余元。狠抓项目建设,增强

发展后劲。在建项目52项,总投资规

模78.8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2.28亿

元。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4亿元,

增长38.5%。竣工验收15项,交付固

定资产21亿元。新批立项14项,总投

资5.35亿元。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

快调整产业结构。404厂中试厂已建成

进入热试阶段。504厂重点项目土建工

程基本完成,805厂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一期基本完成、二期顺利实施,510所

航天科技园建设进展顺利。

【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全省

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稳步推进。为加快中

小企业发展政策法规建设,省人大常委

会通过并颁布实施《甘肃省中小企业发

展条例》,为依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

供了法律保障。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建设,全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到

661个,其中省级以上服务机构31个,

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技术创新、

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服务;78家信

用担保机构累计为4500多家中小企业

- 105 -

提供担保贷款130亿元。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建设项目,全年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76亿元,安排省级扶持资金2996万元,开工建设项目2533个,建成项目1449个,项目总投资849.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1.4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团参加第六届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2008年全国乡企贸洽会签约的74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601个,项目履约率达80%,引进到位资金120.6亿元,到位率达30%。全省中小企业总数发展到8.8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865户,较2008年新增57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10.34亿元,增长9.88%。

【机构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16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省委发

[2009]9号)精神,组建甘肃省工业和信

息化委员会,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将原

省经济委员会、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

室、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的

职责整合,划入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

会;划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工

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职

责;划入全省无线电管理职责;划入省

商务厅承担的全省盐业行政管理和食

盐流通管理职责。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

会加挂省国防科技工业局、省中小企业

局牌子。根据“三定”规定,省工业和信

息化委员会内设26个内设机构,机关

行政编制165名。6月19日,省政府

召开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全体

干部职工大会,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关

于任命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领

导班子的决定,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正式挂牌运行。

金川公司

【综述】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

危机的严重冲击,金川公司在甘肃省委

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工业强

省战略,在困境中深化改革,在危机中

推动发展,依靠全体职工,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保增长、保效益、保发展,

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突

出贡献。

【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年实现

营业收入665亿元、利税33亿元,其

中利润21亿元;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

资产总额达510亿元。公司位列2009

年中国企业500强第74位,中国制造

业企业第38位,中国有色冶金及压延

加工第3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

69位。

有色金属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生产

镍产品13万吨、铜产品36.7万吨、钴

产品5800吨;铂族贵金属2500公斤;

黄金1800公斤、白银100吨、精硒45

- 106 -

吨;化工产品206万吨。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总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5.5%和41%。

【资源战略成效显著】全球资源战略全面推进,按照大澳区、美洲区、欧非区和中亚区四个资源开发区域的战略构想,初步形成了全球资源战略新布局,全年共完成国外资源项目投资1.37亿元,控制资源量含镍7万吨、含铜209万吨。自有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出矿能力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矿石回采率达96.5%,贫矿资源开采量327万吨,占总出矿量的45%。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金川公司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促发展的方针,全年共完成投资40.5亿元,进行了179项技术改造,其中重点项目24项。20万吨/年铜电解和铜合成炉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4万吨/日选矿扩能工程获甘肃省飞天金奖和国家工程质量鲁班奖;金川工程质量监督站被评为全国先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全年用于

技术创新的投入过10亿元,安排科研

课题100项,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取

得重大成果19项,其中“特大型坑采矿

山大面积连续开采工艺综合技术研究

及实践”等7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修制订

标准47项,其中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8项。共申请专利27件,其中发明专

利16件,获得授权22件。综合技术实

力进一步增强。公司技术中心居2009

年全国企业技术中心第43位、有色行

业第1位,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成就奖。

【节能减排成效凸显】充分发挥全

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带头作用,制定并

实施环境治理三年达标规划,坚持工程

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并举的原则,

环保、能耗、物耗指标不断优化。二氧

化硫回收利用率达95.99%,比上年提

高1.75%。实现全年节能4.89万吨标

煤、中水利用量1174万吨、工业水重

复利用率88%、尾砂利用量11万吨、

水淬渣利用量5万吨、粉煤灰利用量

13万吨的目标。公司被评为中国节能

减排20佳企业。

【资产运营构架不断完善】按照金

川股份、金川实业、金川科技、金川海

外四大产业板块分块运作的资本运营

战略,全面启动了金川科技的股改上

市。规范了对56个控股、参股公司的

监管;成功控股了澳大利亚阿比顿、金

柯和印尼金圣矿业等公司;与省政府合

作改造改制兰州饭店的工作有序推进。

【公司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按照业

务集中、重点突出的原则,确定金川为

经营决策管理生产中心、兰州为科技研

发中心、上海为营销中心、北京为资本

运营中心。制度建设、卓越绩效管理、

“7S”管理、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人

力资源开发等工作深入推进。深入开展

“无隐患、零违章、实现零伤害”活动,

着力提升安全文化,提高了安全管理水

- 107 -

平。公司被评为全国质量工作优秀单位,荣获全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称号。

【新产业领域稳步拓展】公司坚持走相关产业多元化道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进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能源领域和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二次电池领域。新型粉体材料、电池材料、高纯金属、镍基合金压延材料等新产品投放市场。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达5%。

【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公司应对危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成功举行了庆祝建厂50周年庆典活动,胜利召开了公司第八次党代会,明确了公司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公司党建工作。公司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并荣获全国希望工程20

年特殊贡献奖。

【积极履行大企业社会责任】面对

金融危机给改革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

金川公司克服困难,积极履行社会责

任。着力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业,努力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积极支持金昌市老

城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参与社会

公益事业,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做

好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对口援助工作,

为创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商务

【综述】2009年,全省商务发展

经受了新世纪以来最严峻考验,特别是

面对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国内市场需求

严重不足、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对进出

口贸易带来诸多挑战的形势下,全省商

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

坚强领导和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

“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

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省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以扩内需、稳

外需、促投资为主线,抢抓国家和省上

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

定增长的政策机遇,坚定信心,强化措

施,扎实工作,保持甘肃省商务事业稳

步发展。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1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比

全国平均增幅高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

外贸进出口38.21亿美元,下降37%。

引进省外资金实际到位468.64亿元,

增长58%,已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一番、

突破400亿元的目标。

【市场体系建设】2009年在国家

和省上扶持政策的带动下,全省围绕县

区马铃薯、高原夏菜、苹果、活畜等主

导产业和解决乡村占路为市难题,新建

改建6个区域性、综合性大型专业批发

市场,15个农贸市场,4000个标准农

家店,32个承办企业配送中心,40个

县乡集贸市场,3个大型区域性活畜交

易市场。截止年底,已在全省14个市

- 108 -

州的78个县区建成标准农家店1140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6个,县乡集贸市场128个,改造提升商贸流通基础设施58万平方米,果菜保鲜库9万吨,改建新建农产品配送、农产品交易大棚39万平方米,硬化农产品交易场地52万平方米。生态蚕桑基地7万亩,新农村信息服务点38个。这些商务惠民工程打造了农村消费品现代流通网络,降低了流通成本,保障了商品质量,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向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拉动了农村社会投资近15亿元和就业岗位5万个,使300多万农民受益,年带动消费增长20亿元。农民朋友称这些商务工程为他们消费系上了“安全带”,搭起了“方便桥”,编织了“实惠网”。

【城市社区网点建设】2009年,全省改建10个社区肉菜市场和一批便民社区超市网点。建成4个家政网络中心,开通短号服务专线,培训4779个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并全部签订了保就

业协议。兰州民生早餐列入商务部确定

的全国主食加工配送试点项目,在“以

奖代补”政策引导下,企业投入780万

元,按商务部“建设规范”的要求,建成

食品安全检测、信息管理、冷链与配送

三大系统,扩大了配送中心的规模,完

善了早餐经营网络和配套设施功能,健

全了管理制度,提升了管理水平。实施

11个家畜(禽)定点屠宰企业“放心肉”

项目。这些项目的推进和实施,不仅较

好地满足群众放心消费、便利消费的需

要,而且还为下岗职工、农民工从事家

政服务培训技能,增加了就业岗位。

【家电下乡】2009年2月,甘肃

省启动家电下乡工作,建立“甘肃省家

电下乡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印发《关

于认真做好家电下乡推广工作的通知》

等规范性文件,并结合甘肃实际,调整

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对象,将省属农垦、

林业系统和其他中央在甘、地方所属农

场、林场、牧场、养殖场等主要从事农

业生产的职工纳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

简化了补贴审领程序,增加了补贴产品

种类和限价标准。截止2009年底,甘

肃省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已基本覆盖市

区、县城、中心集镇和部分偏远乡镇,

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0万台,实现销售

金额6.2亿元,销售量和销售额居西北

五省区第二,补贴兑付率93%。同时对

省内500个销售网点、15个配送中心

进行了升级改造,农村家电销售网络体

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受

“家电下乡”政策刺激,农村消费潜力得

到释放,甘肃省平板电视、滚筒式洗衣

机、电磁炉和家用电冰箱零售数量增长

明显,带动农村消费增速首次超过城市

消费增速,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市场调控】2009年全省商务系

统进一步完善城乡信息监测服务体系,

增加市场监测样本数量,扩大监测范

围,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落实中

央储备猪肉2000吨、牛羊肉400吨、

活体生猪7000头、边销茶3.5万担。

- 109 -

针对上半年猪肉大幅降价,在财政的支持下,落实省级肉类储备2000吨。这些政策措施对于保障市场供应、调节供求、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甘肃省大宗农产品卖难问题,省商务厅连续两年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建立洋葱、土豆等大宗农副产品“旺吞淡吐”储备机制,拉动卖价走高,带动农民增收。2009年甘肃省土豆销价较上年普遍上涨18~32%。洋葱产地均价上升至950元/吨,尤其是酒泉的优质红葱,每吨突破1200元,价格创近三年新高。2009年90%的洋葱被经销大户收储,农民利益得到保护,再不为卖葱、存储发愁,实现了增产增收。深加工能力在激励政策下,也有了很大提高,农产品产业链逐步拉长。

【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一年来,重点围绕肉食品、酒类产品、成品油、奶制品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不法行为。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61万人(次),查处违法违规

商户3.9万户,查获违法违规物品4.2

万吨,罚款金额3421万元,追缴税款

1.3亿元,市场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9个市州、县(区)开展了市场监管

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各试点均建立

了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建立

酒类流通随附单质量追溯制度,坚持

“放心肉”进社区宣传和“放心豆制品”定

点生产规范力度,市场秩序得到改善。

【对外贸易】甘肃省地处内陆,虽

然经济外向度低,但由于大宗原材料产

品在甘肃省进出口中占比过高的特殊

结构(2006~2009年其进出口分别占

甘肃省进出口总值的79%、84%、81%

和76%),国际金融危机对甘肃省进出

口的冲击和影响却十分严重。由于国际

市场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尽管甘肃

省进出口的货物量有所增加,但进出口

总额却出现大幅下滑。面对外贸困难的

局面,甘肃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

企业保增长、保市场、保份额,对建立

农产品出口基地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实

施技改研发、参加境外展会、建立境外

营销网络、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开展保

单融资等项目给予扶持;搭建融资平台

缓解融资难,争取进出口银行累计发放

贷款56.71亿元,信保公司提供信用保

险1391万美元,开展保单融资192万

美元;通过对重点企业开展问卷调查、

召开专题座谈会、对金川公司等重点企

业开展调研等形式,了解企业运营困

难,听取企业呼声建议,采取一企一业

一策,提出帮扶措施;加大政策宣讲力

度,编印《国家、部门和省上出台的各

项外贸扶持政策措施》;利用广交会和

境外专业展会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开拓

国际市场等措施,千方百计遏制外贸持

续下滑趋势。2009年11月、12月已连

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尽管全年仍下降

37%,但较2009年5月份的最高降幅

已收窄19个百分点。在努力遏制外贸

下滑同时,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贯穿到

进出口工作中,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

- 110 -

构,2009年甘肃省资源型产品、农产品、机电产品占出口的比重由2008年的51%、17%和17%调整为23%、32%、16%,过度依赖资源型产品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为今后出口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招商引资】精心筹备重大招商活动,尤其是2009年第15届“兰洽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方鼎力相助下,呈现“百团到会、千位出展、万商云集”的盛况,95个团组参加,宾客1.5万人,展馆面积4万平方米,签约项目530个,签约额1061.1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围绕投资贸易洽谈、商品展销、论坛峰会、文化旅游博览,兄弟省市搭台开展了57项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8月底,甘肃省党政代表团为期4天的赴港访问考察,签约250亿元,并拜会了香港高层人士、重要行政机构、知名企业、社团组织。通过甘肃代表团的考察访问,将陇港两地的合作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扩大甘肃对外开放步伐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金昌、天水

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的论证报告顺利通过国家部委的

审核,已上报国务院待批。2007~2009

年甘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全省投资

额的比重不断提高,每年递增2个百分

点,较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国际经济合作】在积极争取政策

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给予扶持的同

时,甘肃省采取缩短审批时限、实行特

事特办,服务优势企业,抓好重点项目,

开展业务培训,加大政策引导等措施,

促使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

稳步增长,境外资源开发与合作步伐日

益加快。2009年全省完成对外承包工

程、劳务合作营业额2.8亿美元,境外

投资0.43亿美元。金川公司已先后投

资近3亿美元,可获得境外资源含镍储

量250万吨、含铜量100万吨、钴金属

量10万吨,金红石42万吨的规模。酒

钢集团在南非投资1.33亿美元,建设

选矿、球团烧结和冶炼车间,形成年产

24万吨铬铁生产规模。这些项目的实

施,对于自有资源供应远远不能满足生

产所需的省内大型有色冶金企业,获取

紧缺的生产原料,突破发展瓶颈,做大

做强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2009年

执行多双边无偿援助项目28项,完成

执行额570万美元。主要项目有:贫困

地区儿童发展行动项目、农村综合扶贫

项目、甘肃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

面向贫困人口农村水利改革项目、社会

保障合作项目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新

西兰等国家援助地震灾后重建项目。

旅游

【旅游总体情况】2009年,面对

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和“7?5”

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旅游企业经

营困难加剧、旅游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的

严峻形势,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

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的指导支持下,全省

旅游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

- 111 -

力实施旅游“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全面落实促进旅游发展的各项措施,全省旅游业呈现出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3393.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3%。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为19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0.2%。

【旅游行业规模】截止2009年年底,全省共有旅行社331家,其中出境旅游组团社9家;旅游星级饭店305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34家,三星级120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27197间,床位数53624张;A级旅游景区131家,其中5A级2家,4A级37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座;工农业旅游示范区10家。全省注册导游5977名,出境旅游领队254名。

【国内旅游市场】2009年,全省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按照“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在产品定位上确定了全省重点实施“221”品牌带动战略的指导思想,即全省重点对外推出甘肃丝绸之路全景游与南部藏回风情草原风光旅游

线2大品牌产品;积极培育兰州—平凉

—庆阳黄土风情红色之旅线、兰州—天

水—陇南丝路胜迹生态旅游线2条成

长型旅游产品;全力打造1个以兰州为

中心,辐射白银、定西、临夏、武威的

一小时系列休闲观光产品旅游圈。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一线一基地”,即

重点打造连接八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的丝绸之路旅游线;打造兰州—平凉—

天水三角区域消夏避暑文化休闲旅游

区。

2009年甘肃省促销团分别赴北京、

天津、广州、深圳、乌鲁木齐举办多场

“多彩甘肃任您游”旅游推介会,并参加

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宁夏文化艺术旅

游博览会、中国旅游产业节,推介221

品牌系列产品。2009年参与西北五省

区、川陕甘渝、甘青川五市州、川陕甘

三省等区域旅游协作,与邻省区精品资

源线路整合,编排多种跨区域产品,实

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形

成宣传推广的叠加优势。同时,对省内

西、中、东三大片区按照分类指导的原

则,整合资源线路和推广主题,加大区

域性联合宣传促销。2009年全省国内

旅游人数为3387.67万人次,比上年增

长36.47%;国内旅游收入为191.9亿

元,比上年增长40.7%。

【假日旅游】2009年春节、五一、

十一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705.88万

人次,比上年增加252.31万人次;旅

游收入20.7亿元,比上年增加7.6亿元,

顺利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

统一的假日旅游工作目标。

【入境旅游市场】2009年,甘肃

省旅游局先后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

2009年大阪国际旅游展、德国柏林国

际旅游交易会、香港国际旅交会、香港

服务贸易洽谈会、中国(昆明)国际旅

游交易会、第五届厦门海峡旅游博览

会、赴德意“欧洲大型中国旅游宣传推

广活动”,与国际旅游商进行旅游洽谈,

共同商讨旅游市场的开发合作事宜,并

- 112 -

针对日本、欧洲旅游市场重点推介丝绸之路等精品线路。2009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累计达60711人次,较上年下降27%;外汇收入为1253.84万美元,较上年下降21.8%。

【出境旅游管理】2009年甘肃省旅游局加强出境旅游管理,规范出境旅游操作,保证出境旅游质量和安全。4月,根据泰国政局动荡升级的局势,立即督促出境旅游组团社尽快撤回在泰旅游团队及游客,并认真做好赴泰旅游监管。墨西哥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迅速安排暂停赴墨西哥或途径墨西哥旅游,坚持赴重点疫情国家及地区团队台账制度,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切实保障游客健康和生命安全。2009年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12066人次,旅行社出境旅游营业收入3823万元,出境旅游业务毛利润271.6万元。

【旅游节庆活动】指导各地区成功举办第七届“兰州?什川之春”旅游节、第二届中国玫瑰之乡?永登苦水旅游节、

第十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

藏乡江南舟曲风情旅游艺术节、第七届

武威“天马”文化旅游节、刘家峡中秋红

枣节。

【信息化建设】2009年4月份,

甘肃旅游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完成,于

8月份进行验收、补充完善后,甘肃旅

游资讯网、甘肃旅游政务网、办公自动

化网正式上线运行。11月6日甘肃旅

游网和12301热线正式开通。

【旅游市场监督管理】2009年度,

全省认真贯彻“全国行业监管会议”精神

和“全省行业监管、行风建设工作会议”

精神,以宣传贯彻施行新的修订《旅行

社条例》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旅游服务

质量监管,加大旅游市场秩序的检查,

加强全省旅游质监执法队伍建设。

5月1日起全省统一启用“导游委

派单”、“旅游行程计划单”、“游客意见评价

表”带团文本。于10月1日在全省各级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质监执法机构统一

启用《甘肃省旅游行政处罚法律文书》,

规范旅游行政执法行为。

6~7月初,甘肃省旅游局分四个

检查组集中10天对省内12个市州的

25个县市区,52家旅行社,27家旅行

社服务网点,47家星级饭店,36家旅

游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进

行检查。对问题较多的3个市州旅游

局、11家旅游经营单位给予了通报批

评,对6家旅游经营单位给予了书面警

告、限期整顿处理。

8~10月,甘肃省旅游局联合兰州

市、临夏州、甘南州旅游局、兰州市城

运处开展兰州—九寨沟旅游汽车客运

安全专项治理检查。共检查载团旅游车

91辆,组团旅行社45家,检查带团导

游91名,对违规经营的9辆旅游车辆、

27家旅行社、违规服务的31名导游作

出行政处罚。

2009年全省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

构共接到旅游投诉108件,正式受理

80件,已结案79件,结案率99%,赔

- 113 -

偿31078元。

【旅游安全管理】认真落实甘肃省安委会及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精神,加强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管职能,开展旅游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强化旅游应急管理,加大旅游安全现场督察工作力度,确保旅游市场的安全平稳。2009年,全省没有发生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

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快速蔓延的严峻形势,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甲型H1N1流感工作防控体系,督促旅游企业落实防控主体责任,落实部门沟通协调、首见责任、旅游团队台账、零报告、24小时应急值班等5项制度,并妥善处理了2起旅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旅游行业管理】2009年,对340家旅行社进行了2008年度业务年检,对10家旅行社给予不予通过年检、注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处理。新批准设立旅行社28家;清理整顿旅行社

门市部195家,其中关闭旅行社门市部

10家;评选表彰2008年度全省国际五

强旅行社和国内十强旅行社。全省各级

共举办《旅行社条例》培训班115次,

培训5628人次。

2009年全省检查导游员1281人

次,新核发导游证1394个。对4293名

导游进行了年审,对连续两年未参加年

审的1216名导游,作出暂缓通过、限

期培训整改的处理,对连续三年未参加

年审的506名导游作出不予通过、注销

导游证的处理。

2009年度复核工作中,对服务质

量下降的14家饭店给予暂缓通过复

核,对停业或服务质量严重下降的9家

饭店给予取消星级的处理。2009年全

省新评定星级饭店32家,创建银叶级

绿色旅游饭店20家。

【旅游交通】2009年,甘肃省旅

游局联合省交通厅、省运管局,按照经

营专业化、车辆高档化、服务特色化、

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原则,协调组

建甘肃交运旅游汽车公司。

【旅游教育培训】2009年,甘肃

省旅游局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共计700

余人,先后开展全省红色旅游景区负责

人培训班、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培训

班、藏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全省县

级旅游局长培训班;组织市、州旅游局

长参加第十五期西部地区旅游局长培

训班、“新世纪西部旅游人才开发创新”

专题研讨班;积极与省外专局合作,协

调组织两期“引智项目”培训班。

【旅游招商引资】2009年甘肃省

旅游局加大旅游开发项目储备和论证、

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各市州旅游

局按要求推荐旅游招商项目,建立健全

全省的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从中审

核、筛选出182个项目,投资总额136.7

亿元,印制2009年甘肃旅游招商引资

项目目录册。争取世界银行贷款甘肃文

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总投资

44533.45万元。2009年各市州共引进

- 114 -

资金10.2亿元,达成意向资金13.4亿元。

【旅游区(点)与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采取分级复核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已评定的111家A级旅游景区进行质量等级复核。指导天水麦积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完成初评后推荐上报国家旅游局,对庆

阳周祖陵等11家申报4A的景区进行

初评并推荐上报国家旅游局,对17家

申报3A和2A的景区进行现场评定。

强化落实2009年旅游厕所建设任务。

全年共建成旅游景区和城市厕所209

座,超额完成本年度旅游厕所建设任

务,基本解决游客上厕难问题。

- 115 -

2017年统计年鉴7-5分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年)_.doc

7-5分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 年) 单位:亿元 地区地方合计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辽宁吉林黑龙江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地方一般公 税收收入 共预算收入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87239.3564691.6918762.6110168.8010135.584034.92 5081.26 4452.97 1214.34 584.41 1095.23 571.26 2723.50 1624.22 455.80 252.34 278.46 96.78 2849.87 1996.12 595.20 342.41 272.99 71.52 1557.00 1036.67 349.45 161.56 116.55 35.18 2016.43 1335.88 300.30 155.42 96.93 52.69 2200.49 1687.45 534.57 238.91 238.68 76.68 1263.78 872.97 267.88 111.44 134.01 41.72 1148.41 827.85 226.73 135.31 94.60 37.28 6406.13 5625.90 1614.48 845.96 1336.89 593.08 8121.23 6531.83 1974.58 1325.14 978.81 382.37 5301.98 4540.09 1472.21 678.78 704.86 317.10 2672.79 1857.53 530.34 309.99 233.24 59.28 2654.83 1962.72 545.68 298.27 350.02 123.50 2151.47 1471.10 378.81 282.88 166.26 49.79 5860.18 4212.59 1129.75 650.45 503.24 143.15 3153.47 2158.44 550.61 345.54 297.31 71.75 3102.06 2122.93 563.33 374.23 299.12 92.98 2697.88 1551.33 432.61 252.71 172.31 74.62 10390.35 8098.63 2579.49 1036.42 1492.07 638.11

甘肃省2009年统计年鉴

甘肃省2009年统计年鉴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5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510.98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73.87亿元,增长11.3%,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88.27亿元,增长20.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231.21亿元,增长15.3%,房地产业增加值101.37亿元,增长7.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2852元,比上年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5:46.33:39.12调整为14.71:44.67:40.6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66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16和1.50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为1488.6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2%。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413.84万人,增长4.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比上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万人,下降6.84%。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2.2%。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1.0%。

全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9.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9.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1.45%,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0.22%。 表2:2009年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906.2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夏粮总产341.3万吨,下降2.8%;秋粮总产564.9万吨,增长5.2%。

甘肃2010年国民经济--甘肃发展年鉴2010

农业 【综述】2009年,全省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广关键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全年粮食总产突破900万吨,达到906万吨,增加18万吨,连续6年保持在800万吨以上;畜牧业生产总体向好,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134万吨,比上年增长5.8%;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2.6%;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全年农机总动力达17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 【强农惠农政策】全省“四项”补贴资金达22.09亿元,比上年增加4.73亿 元。其中,粮食直补2.55亿元,与上 年基本持平;良种补贴2.41亿元,增 加1.6亿元,对小麦、玉米、水稻、棉 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农资综合补贴 14.83亿元,增加1.93亿元;农机具购 置补贴2.3亿元,增加1.2亿元;马铃 薯良种补贴4000万元,增加3500万元。 中央和省财政安排1.6亿元,在20个 县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 政奖补试点。落实农业基本建设资金 10亿元,农业重点产业扶持资金5.14 亿元,支持农村沼气、动物防疫、农产 品质量安全等基本建设和重点产业开 发,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基本条件,促进 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重大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全膜双 垄沟播技术,旱作农业取得重大进展, 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692 万亩,新增403万亩。加上一膜两年用 的66万亩,全省总规模达到758万亩, 增产粮食超过12亿斤。推广农业关键 技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783万亩、 灌区农田节水78万亩;完成黄牛冻配 改良78万头、绵羊人工授精杂交改良 350万只;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 1000个,新建、改建节能日光温室20 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85万亩, 完成苹果套袋和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 示范推广50万亩;加大秸秆开发利用 力度,牛羊大县秸秆利用率比上年提高 10个百分点。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省特色优 势作物面积达到2582万亩,比上年增 加82万亩。新建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 基地5000亩,新增种薯贮藏能力11.6国民经济 - 96 -

2016年统计年鉴14-8分地区建筑业总产值(2015年).doc

14-8分地区建筑业总产值(2015 年) 单位:万元 地区建筑业总产值 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其他 全国1807574736 1602679019 149917943 54977774 北京84367296 79920630 3690172 756494 天津44889031 38357837 4742226 1788968 河北52525685 43632917 5310420 3582348 山西29312627 25359465 3003554 949608 内蒙古11234710 9389935 1043927 800847 辽宁54137623 44179785 7691905 2265932 吉林22163142 18631469 2480740 1050934 黑龙江16803928 13189109 3127692 487127 上海56524682 47623605 7782729 1118349 江苏247858134 232782387 13215009 1860737 浙江239805916 217388715 17222310 5194891 安徽56959353 48827159 4354850 3777345 福建76058135 70111588 5053633 892913 江西46024920 39671083 3313600 3040237 山东93817165 79806928 11933047 2077190 河南80476477 70280138 7228680 2967660 湖北105928564 93635752 8896266 3396546

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5

甘肃概况 【行政区划】甘肃省共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武威、庆阳、平凉、张掖、酒泉、定西、陇南12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共有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8个市辖区。 【地理地貌】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虽然稀少,却能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气候情况】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

2013各省市统计年鉴下载大全

2013 各省市行业统计年鉴 (请按ctrl+单击打开链接) 国家、地方统计年鉴 中国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摘要2013 北京市北京统计年鉴2013房山区统计年鉴2013 昌平区统计年鉴2013怀柔区统计年鉴2013北京教育年鉴201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3 天津市天津统计年鉴2013天津区县年鉴2013 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2013天津科技年鉴2013 河北省河北经济年鉴2013石家庄统计年鉴2013保定经济统计年鉴2013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3邯郸统计年鉴2013 山西省山西统计年鉴2013太原统计年鉴2013忻州统计年鉴2013长治统计年鉴2013晋中统计年鉴2013阳泉统计年鉴2013临汾统计年鉴2013晋城统计年鉴2013朔州统计年鉴2013大同统计年鉴2013 内蒙古内蒙古统计年鉴2013包头统计年鉴2013呼和浩特经济统计年鉴2013辽宁省辽宁统计年鉴2013沈阳统计年鉴2013大连统计年鉴2013 吉林省吉林统计年鉴2013 黑龙江黑龙江统计年鉴2013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2013 上海市上海统计年鉴2013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2013松江统计年鉴2013上海保险年鉴2013上海居民生活和价格年鉴2013 江苏省江苏统计年鉴2013无锡统计年鉴2013苏州统计年鉴2013南京统计年鉴2013扬州统计年鉴2013江阴统计年鉴2013徐州教育年鉴2013吴江年鉴2013南通统计年鉴2013淮安统计年鉴2011常州统计年鉴2013徐州统计年鉴2013丹阳统计年鉴2013盐城统计年鉴2013镇江统计年鉴2013 浙江省浙江统计年鉴2013宁波统计年鉴2013绍兴统计年鉴2013台州统计年鉴2013温州年鉴2013杭州统计年鉴2013杭州科技年鉴2013嘉兴统计年鉴2013 安徽省安徽统计年鉴2013合肥统计年鉴2013马鞍山统计年鉴2013安庆年鉴2013安徽年鉴2013 福建省福建统计年鉴2013南平统计年鉴2013宁德统计年鉴2013 福建调查资料2013厦门统计年鉴2013福州统计年鉴2013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3 江西省江西统计年鉴2013新余统计年鉴2013南昌统计年鉴2013 山东省山东统计年鉴2013青岛统计年鉴2013济宁统计年鉴2011 临沂统计年鉴2013东营统计年鉴2013济南统计年鉴2013威海统计年鉴2013潍坊统计年鉴2013山东广播电视年鉴2013 河南省河南统计年鉴2013河南文化文物年鉴2013卫东区年鉴安阳统计年鉴2013 河南教育年鉴2013郑州统计年鉴2013河南金融年鉴2013洛阳统计年鉴2013三门峡统计年鉴2013 湖北省湖北统计年鉴2013武汉统计年鉴2013咸宁统计年鉴2013宜昌统计年鉴2013荆门统计年鉴2013 湖南省湖南统计年鉴2013长沙统计年鉴2013邵阳统计年鉴2013 广东省广东统计年鉴2013番禺统计年鉴2013江门统计年鉴2013佛山统计年鉴2013中山统计年鉴2013深圳统计年鉴2013云浮统计年鉴2013 揭阳统计年鉴2013 广西广西统计年鉴2013南宁年鉴2013

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网址

中央、各省(市、自治区)、国外统计年鉴 安徽统计年鉴1999-2003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tjnj/njindex.htm 济南统计年鉴2002-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20050808/column/677.htm 江苏统计年鉴2000-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sjzl/tjnj/index.htm 国家统计局,可查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4年数据,2003年为PDF格式,可直接下载。还有大量的地方年度统计公报数据: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tjsj/ndsj/index.htm 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PDF格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tjsj/ndsj/yearbook2003_c.rar 中国及甘肃统计年鉴2001-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ziliao/shuju/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0-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gb/zwxx/node_5435.htm 宁波统计年鉴2003-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tjnj/2004njbg.htm 北京统计年鉴1996-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xxcx/ndxl/ndxl-204.htm 大量免费统计年鉴,只要注册就可以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htm 《安徽统计年鉴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2.htm 《安徽统计年鉴2003》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9.htm 《安徽统计年鉴2005》光盘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4.htm 《巴基斯坦经济概览2003~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3.htm 《北京统计年鉴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3.htm 《北京统计年鉴2002》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3.htm 《北京统计年鉴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8.htm 《重庆统计年鉴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2.htm 《重庆统计年鉴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1.htm 《福建统计年鉴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htm 《福建统计年鉴2002》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845352.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2.htm

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3

概 况

甘肃概况 【行政区划】 甘肃省共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武威、庆阳、平凉、张掖、酒泉10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陇南、定西2个地区;共有4个县级市、60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6个市辖区。 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 嘉峪关市:嘉峪关区。 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金塔县、安西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定西地区:定西县、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 县。 陇南地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武都县、文县、宕昌县。 【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

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

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精选文档】

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精选文档】200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目录一、卫生机构 1-1 卫生机构数 1-2 2002年各类卫生机构数 1-3 2002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 1-4 2002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非营利性) 1-5 2002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营利性) 1-6 2002年医院、妇幼保健院等级情况 1-7 2002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1-8 2002年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妇幼保健院(所、站)和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数 1-9 2002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数 1-10 2002年按床位数分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数 1-11 2002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乡镇卫生院数 1-12 村卫生室数 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二、卫生人员 2-1 卫生人员数 2-2 2002年卫生人员数(按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分) 2-3 2002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 2-4-1 2002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 2-4-2 2002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市) 2-4-3 2002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县) 2-5-1 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数 2-5-2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2-10 2002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2-7-1 2002年执业(助理)医师数 2-7-2 2002年各地区执业(助理)医师数 2-8-1 2002年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数2-8-2 2002年各地区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数 2-9 2002年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范围2-10 2002年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数(非营利性、营利性) 2-11 2002年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数(政府办) 2-12-1 2002年医院卫生人员数2-12-2 2002年各地区医院人员数 2-13-1 2002年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 2-13-2 2002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 2-14-1 200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数 2-14-2 2002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 2-15-1 2002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 2-15-2 2002年各地区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 2-16-1 2002年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卫生人员数 2-16-2 2002年各地区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人员数2-17-2 2002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人员数 2-18 2002年分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数 2-19 2002年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数2-17-1 2002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人员数 2-20 2002年卫生监督员数 2-21 乡村医生、卫生员与农村接生员数 2-22 2002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人员数 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卫生设施 3-1 卫生机构床位数 3-2 2002年各地区卫生机构床位数

2017年统计年鉴2-9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2016年)_

本表是2016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 0.837‰。 男女男 女 总计 1158019593087564932100.0051.2248.780-4684473670331744 5.91 3.17 2.745-9638313466629165 5.51 2.99 2.5210-14604203277327647 5.22 2.83 2.3915-19615623319928363 5.32 2.87 2.4520-24791024136637736 6.83 3.57 3.2625-2910666354225524399.21 4.68 4.5330-348757344070435037.56 3.81 3.7635-39804854099239492 6.95 3.54 3.4140-449473048342463888.18 4.17 4.0145-4910462353194514299.03 4.59 4.4450-549760849491481168.43 4.27 4.1655-59596383026429374 5.15 2.61 2.5460-64676963381033887 5.85 2.92 2.9365-69484542387824576 4.18 2.06 2.1270-74316771554516132 2.74 1.34 1.3975-79224491074411705 1.940.93 1.0180-841433164467884 1.240.560.6885-896416261338030.550.230.3390-94190263012710.160.050.1195+ 413 134 279 0.04 0.01 0.02 注:由于各地区数据采用加权汇总的方法,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合计与各分项或分组相加略有误差(以下表同 2-9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 (2016年) 年龄 占总人口比重 (%)人口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