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第10课鸦片战争编制人:莫丁飞审核人:陈素秋【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如何认识战争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预习自学】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引导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形势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始。
②为开拓和掠夺,英国侵略中国。
(2)国内形势①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②政治:政治腐败,困难,废弛。
③外交:实行政策。
(3)直接原因:在虎门销毁英国走私的鸦片,英国借端发动战争。
2.经过(1)第一阶段:①1840年6月,英舰侵入挑衅,战争爆发。
②英军沿海经犯,最后到达,道光帝派同英军“议和”。
(2)第二阶段:①1841年初,英军强占,并扩大侵华。
②1842年8月,英舰驶抵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3.结果: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填空并连线)危害A、开放、、、、五处通商破坏贸易主权B、割给英国破坏领土主权C、赔款2100万银元破坏关税自主权D、协定关税局加剧了人民的负担②1843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和《》,即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攫取、和等特权。
③美法两国趁火打动,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和《》,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5.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中国开始沦为国家,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二、战火再燃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2)直接原因:英美法等提出、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1)1856年,英军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学案6: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0课鸦片战争【基础知识】一、鸦片战争1.时代背景。
(1)西方:英、、法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2)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自给自足的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打击了鸦片走私。
3.导火线:年6月的虎门销烟。
4.战争概况。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中国军民的抗争:海龄等爱国将领抗英;广州人民抗英。
5.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 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
(2)1843年附件内容: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6.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导思1】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问题导思2】有人把鸦片战争的失败归咎于道光帝撤办林则徐,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英、美、法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主要经过。
(1)1856年,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
(2)英法联军进逼天津,1858年逼签《》。
(3)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3.主要不平等条约。
(1)《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江沿海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赔偿英、法军费。
(2)《北京条约》:增开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
4.影响。
(1)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2)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温馨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侵略中国的主力和急先锋,法国是积极参与者,美国是“调停者”,而沙俄是中国领土的贪婪掠夺者。
【问题导思3】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布局上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达标测试1.下图中的情景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第一次鸦片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丹凤中学2020届历史学科 编写人:赵恒 审核人:秦川 丹凤中学2020届历史学科 编写人:赵恒 审核人:秦川第1页,共4页 第2页, 共4页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第10课 鸦片战争班级: 姓名: 组号:【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并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阅读教材能找出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3.能说出并记住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习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学法指导】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2.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问题导学】1.阅读课本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2. 说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并简单说出 鸦片战争的经过(两个阶段)?3.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并指出各自的危害?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合作探究】1.认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了什么现象?英国为了扭转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做法?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有人说: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行动,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你如何认识?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
社会制度腐败集中的反映为清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在它的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抗战到底的决心。
……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
” ——徐凤晨《中国近代史》材料2:“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丹凤中学2020届历史学科 编写人:赵恒 审核人:秦川 NO:2019Lsb2-014 丹凤中学2019届历史学科 编写人:赵恒 审核人:秦川 NO:2019Lsb2-014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
” ——高翔《近代的初曙》根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比平等条约,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又同其它国家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又攫取了哪些特权?【构建思维导图】【学习延伸】【达标检测】1A.闭关锁国B.C.平等往来D.出卖利权2.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ABCD .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3.有四位同学在一块儿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下 是他们的发言, 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同学甲认为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大量原料和市场B .同学乙认为鸦片战争是偶然的,因为战争是由中国人民禁烟而引起的C .同学丙认为鸦片战争是必然的,因为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落后D .同学丁认为鸦片战争是偶然的,因为中英双方在历史上并无恩怨4.A.扭转贸易逆差B.C.打开中国市场D.寻找战争借口5.ABCD .清王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6.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五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 A .领事裁判权 B .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协定关税7.某些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生正确的,认识到了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侵略进行辩护的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C.中国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专制君权受到空前的强冲击【学习反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史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为后续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4.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理解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你如何看待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从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培养独立思考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通过预习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鸦片战争已有初步了解,但在高中阶段需要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剖析鸦片战争的本质和影响。
2.学生在史料实证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挖掘和运用史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小论文,要求如下:
-论文主题自选,可以是对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影响的探讨,也可以是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
第10课 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学习目的】知道两次鸦片战争列强的原因、战争过程、条约内容等史实,可以概述中国军民对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简述战争的影响;【学习重点】两次鸦片的主要史实,理解清政府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在思想观念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学习难点】鸦片战争的启示【合作学习】任选一个角度,续写鸦片战争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自主学习环节】(一) 鸦片战争〔阅读教材P50—52页,完成〕1.背景〔1〕国际:英国开场并完成_ ,为了开拓海外和掠夺消费,把侵略锋芒指向中国。
〔2〕国内:经济:中国_ _ 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政治。
财政:困难。
军事: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长期实行_ 政策;〔3〕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中国的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地位,为改变贸易英国开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4〕导火线:1839年,英国以林那么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侵占,威胁广州。
〔3〕完毕: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 _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完毕。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 __?。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 _给英国;赔款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等。
4.影响:中国的大门被翻开;领土和主权早破坏;中国开场沦为半半国家。
5.关于?南京条约?附件〔阅读教材52页,历史纵横完成〕?南京条约?签订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获得了 __权、 _和在通商口岸 __ __等特权。
〔二〕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翻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_ _。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 _。
3.结果:〔1〕1858年签订?_ _?: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 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各口岸通航等。
第10课学案

序号:1401 班级 姓名第10课 《鸦片战争》【学习目标】◆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 【学习导航】 一、虎门销烟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英国: 英国中国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2、禁烟运动:①背景:在两国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 地位,英国处于 地位。
(1)鸦片走私 ②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③影响:掠走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2)虎门销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击帝国主义的士气。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 1、英军入侵路线:2、结果:1840年,签定第 个不平等条约 项目 内容影响和危害割地 赔款 开埠 议定关税3、中国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 (3)根本原因: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原因: 英国 清政府2、特点:3、结果:中国战败,签定 和 ;美俄趁火打劫;火烧矛盾 扩大侵略 提出修约 担心危及统治 拒绝修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4、影响:(1)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害,程度加深;(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四、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分类比较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战争性质扩大战争过程侵略力量侵略时间侵略范围战争危害和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主权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巩固练习】1.英国在18世纪中期的对华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 ()A.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C.英国商品价格比较低廉 D.中国对英国输出商品较多2.“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强逼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B.以战争为主要侵略手段C.洗劫并焚毁圆明园D.增开通商口岸,扩大商品的输出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一文钱,不出一兵而“坐收渔利”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5.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的目的是为了占据中国市场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D.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学习拓展】半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重点(二)教学难点(三)知识结构一.虎门销烟1.背景①欧美a.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b.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c.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向中国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从中国购买茶叶、生丝和药材。
受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②中国a.经济上: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官僚、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b.政治上: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驰。
c.对外关系上: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威胁,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3.过程①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请示禁烟。
②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③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影响: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易错点】贸易顺差和逆差: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比较的差额。
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叫贸易顺差,或称出超。
反之叫贸易逆差,或称入超。
即:贸易顺差=出超=赚钱;贸易逆差=入超=赔钱。
【易错点】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工业品有顽强的抵抗力,广大农民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对外来商品缺乏购买力和购买需求。
【易错点】18世纪中期,【易错点】在欧美列强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是因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
例题:右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
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年份一两白银兑换钱数1823~18241249文1828~18291337文1833~18341363文1838~18391638文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B。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思考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实施课堂问答,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课后跟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视频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氛课题,让学生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如《南京条约》的签订,提问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了解程度。
2.视频导入:播放鸦片战争的资料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鸦片战争的起因:讲解鸦片贸易的背景,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中英贸易失衡、鸦片问题等。
2.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描述战争的重要战役,如广州之战、南京之战等,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
3.鸦片战争的后果:讲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等,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严重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学习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知识框架】
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内容梳理】
一、鸦片战争
1、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总结:
2、经过:第一阶段:1840.6——1840.12 英军北上天津
广东→→→→退回广东(道光帝改派为钦差大臣)第二阶段:1841.初——1842.8 东南沿海战事
占→吴淞→(清军满族将领牺牲)→下关江面
这其中军民抗争的例子: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地:;赔款2100万;开埠通商;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和、中美以及中法构成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过程:(“两张卖身契,一把无名火”指的是什么?):
①1856年,英军进攻,战争爆发,国加入。
②联军攻陷,进逼,于1858年与清政府签订。
(“一开二赔三外”)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签订了。
(“天天赔九”)
④两国也趁火打劫,特别是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参考资料】
1、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2、鸦片战争中,人民的反抗以广州城北三元里抗英斗争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其告示曰:“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官孥,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戴逸.中国近代史稿3、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
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
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
──林则徐致友人信中语,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4、“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
社会制度腐败集中的反映为清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在它的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抗战到底的决心。
……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
”
──徐凤晨《中国近代史》5、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
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纲版人教《中国近代史》6、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是政治上,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一些开明的封建士大夫开始关注世界、思考现实。
如林则徐、魏源等。
为了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世界,魏源写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是我国系统地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著作。
──来自互联网。
【作业】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