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儒家与道家心灵的天空心灵的土地
道家的理想人格

先秦是我国古代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整个社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种变革反映在思想届就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这在我国是绝对空前绝后的。
而在众多的学术流派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儒、道、法、墨这四家,其中又以儒、道最为影响深远。
道家理想人格虽然不像儒家理想人格那样占据历史文化的主流,但它独特而深刻的内涵体现着该时代人们特有的文化心态、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不失为时代新人格构建有借鉴意义的蓝本。
于丹教授曾经在她的演讲中说过“儒家与道家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儒家给我们的中国人的一片心灵的土地,道家给我们的是头顶上一片心灵的天空。
”与儒家教给我们的“接济天下”不同,道家教给我们的是一个人的社会人格的实现,是出世,是自我的超越,它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至人无己”的一种虚拟的理想人格。
一、道家理想人格的基础道家的这种理想人格是在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的,是当时的人们依据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塑造出来的、最值得追求向往的最完美的人格典范。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理想人格的主要构想者,其代表作为《老子》和《庄子》。
道家理想人格的提出建立在对现实的批判、否定与超越的基础之上,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老子指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儒家的道德说教都是对人类天性的限制和损害,是造成贫困的根源。
他认为,“仁义”是人的最大桎梏,因此,他主张“绝巧弃利”,“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等。
鼓励人们崇尚自然无为,追求内在自我,摒弃一切外在诱惑,保持内心的平静,进入一种“真人”的境界。
二、道家理想人格的特点与其他各家相比,道家的独特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圣外王、修身治国的价值目标。
道家也以“内圣外王”为其理想人格结构,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一种精神境界,着眼于“内圣”,“无不为”则指治世之道,着眼于“外王”。
道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也包含有治国平天下的重大社会责任,要求人们把个人的良好品格推及社会。
于丹庄子心得[5篇范例][修改版]
![于丹庄子心得[5篇范例][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8b0852f524ccbff0218482.png)
第一篇:于丹庄子心得一个人不怕经济上的贫困,只怕精神上的潦倒心为形所役不值得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察其始,本无生` 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人要顺应自然不怕死,也不找死,乐生未知生焉知死活在当下依估而行,放能顺畅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感悟逍遥游,要有一个淡泊的心态庄子的心态就是淡泊为大:宁静致远名为实之宾静才能发现至极的道理用心才能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人生至级的感悟冠军永远在掌声之后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寂寞是一种境界: 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人的态度即价值观可以改变人生清明的理性是拯救生命的力量,感性能触目生春,充满欢乐逍遥就是要善于打破常规:稳当的东西都在动态之中动态中保持平衡,不平衡是世界在变而你不便逍遥要我们顺应生命与自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养心,随心畅游不必去计较,不必去骄情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构成天地和谐不要执着于追问,就让它顺其自然生命诚可贵,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利令智昏贪欲折损了自己的本性人永远不要和自己已有的东西叫劲忘了过去,枉前走,一切都跟着:无心得水静尤明心如镜,坦坦然然,看见了世界也就看见了自己心为形役,不值! 染人心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真正的聪明是静下来听见生命最本初的愿望游心于淡,和气与漠我们的新淡然处之,很多事才能持久防下更多的计较,防下急功近利,看到长远,才能有恒久的心世界上总有路可走代偿功能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君子不是没过,而是有错而改之敢与亮出自己的弱相,仍然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心胸狭隘就像井底之蛙,将会有心理的困顿用辽阔的境界让自己跟天地之间有更多的默契,获得更广的力量自己看到自己真正的缺失不要较劲现在,过去的不足都接受下来想办法改良它内心的力量就是和缓的凝合力垃圾和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人应该有一种平常心生死是生命形式的一种转化在生命之中,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活下去思想的传承远胜于生命的传承未知生,焉知死?对生命的解读在于自己坦然的人的标准:与四时相通不怕死,决不找死乐生、顺应坦然达生:心态决定人的状态旷达:不要用此生无价值的东西,不要用此生有限的时光去追求达不到的东西当我们患得患失时,所有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呆若木鸡最后的争斗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用心去斋戒:齐以静心1.忘利2 忘名3.忘己以天合天:不要和规律较劲人只有打破世俗心,才能体会世界的真意儒道相济境界:大道合乎自然即不丧失和不迷惑自己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就会把握住独一无二的人生崇拜偶像不如认清自己“一切会过去”活在当下善养生者: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过分锦上添花给别人看抓住人内心朴善的本真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陷入绝境时要靠我们自己的判断和冷静生命在你手中,在于天地心天之道才是大道不要怕,不要悔第二篇:于丹--庄子心得于丹《庄子心得》完整版于丹《庄子》心得之《庄子何其人》第一集内容简介: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关于于丹的经典语录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_名人经典语录

关于于丹的经典语录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_ 名人
经典语录
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
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的很大很大。
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印度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http://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
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生活质量。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于丹论语心得》电子版

《于丹论语心得》电子版一、天地人之道(1)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那么,《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先看一下《论语》的价值体系,大抵分为两条脉络:一是关于“天地军亲师”的秩序梳理;二是以“仁义礼智信”为价值核心的个人修养系统。
《论语》这样一本语录体书籍,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而言,第二个系统的现实意义更大些。
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善诱的,跟人商榷的口气。
这是孔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
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孔子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在孔子中国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
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到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是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我们今天也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古代先贤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我们不要忘记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
什么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如同《易经.文言》中讲的,一个成熟人格不应该以冲突对抗思维来判断世界,而是越来越明白“四合”的道理:“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真正的和谐是什么?不仅仅是邻里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
它需要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圣贤自省、自律、自化、自由的心胸。
从今天开始,我们每晚循序渐进地学习《论语》的智慧,获得内心的力量,养成心底的浩然之气。
儒释道三家,儒家关注人与人的关系,道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关注人与心的关系,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去解读相关经典。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

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导读:本文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留学网收集到的《于丹观后感》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想了解内容请关注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篇一:于丹《庄子心得》观后感近日,阅读了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分为八章展开。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管理者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先关问题,二到七章则针对如何实现卓有成效的五点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题。
整部著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虽然,书中有些专业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过此书,仍然使我受益匪浅。
在我看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也有着许多的帮助。
一直以来,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的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的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
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却改变了我的想法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德鲁克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
而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
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
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的。
同样令我改观的还有德鲁克对管理者范围的限定,在书中作者将管理者的范畴扩大到了更宽的领域,不仅仅是企业,政府,军队,医院也都需要管理。
而管理者也并不都是经理人,而是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他们可以下属众多,也可以没有下属,可以职位崇高,也可以职位低微,但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道家养生 儒家养心 顺应四时 返璞归真——于丹“健康心得”

茎 q瞬 考 鑫
’
r- -
养 性
一
i
刚 w
—
r
t
-
.一
t
“
惭
。m
,
道家 养 生 儒家养 心 顺 应 四 时 返 璞 归 真
“
按
,
晒 太 阳 ! 不 晒 就 吸 收不 了 儿 的 生长
,
。
,
个婴
,
世 界 上 有 四 样 东西 为
。
大
” ,
天大
,
,
地大
是 最 接 近 本 初 的 那 种 植 物 和 动物 的 状 态
,
人
人大
,
道也大
,
这 四 者之 间 的 关 系 是 : 人 法 地
。
地 法天 夏长
,
类 就是
一
种 哺乳 动 物
心
,
。
,
人也
一
一
样 经
,
。
让我们 回到
种 赤子 之
,
婴 儿状 态 就 是最 健 康 的 为 什 么 小 孩 子 总 是 缺 钙 而
,
种态度? 于丹认
。
且 吃 了各 种 钙 还 缺 ? 原 来
吃 了 钙 最 重 要 的 是 要到 外蘧
这 是 多好 的 例 子 啊
一
,
健 康就 是 人 与 自 然 的 匹 配 和 顺 应
,
节
,
我们 讲 的
贴 秋膘
“做人”的四个维度:己、群、地、天

“做人”的四个维度:己、群、地、天作者: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33期在儒家的人文精神中,其目的是成为一个以仁涵摄四个维度即己、群、地、天的人。
即身心的整合、人和社会的互动、人和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天道的相辅相成,构成一个人之所以成人的基本框架。
孔子在很早以前就强调,“学做人”是“为己之学”,是为了自己,但是“自己”有非常深刻的意思,是个人的一种关怀。
儒家有一个基本看法,就是人和其他的动物之所以不同,主要原因是通过“学”,就是“学以成人”的“学”字,《论语》里面第一个字就是“学而时习之”的“学”。
在儒家的人文精神中,其核心是己,其工夫是学,其头脑是仁,其目的是成为一个以仁涵摄四个维度即己、群、地、天的人。
以己、群、地、天四个维度,即身心的整合、人和社会的互动、人和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天道的相辅相成,构成一个人之所以成人的基本框架。
己的维度《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即个人的身心如何能够整合,使得你的心灵的世界和你的物质生活的世界中间,没有很大的割裂而且一直要磨合,在这个磨合的过程中你常常能够觉悟到你是在学。
“为己之学”是儒家的身心性命之学,具体地说,就是修身哲学。
我们不是拥有我们的身体,我们是在通过我们的身体来表达我们的自我,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学习奋斗的过程,因为人自觉地从心灵了解到,人是变动不居的,是一直在变化中不可能停下来的一个动力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
人是通过宇宙转化的大的潮流而出现的,可能是从130多亿年前大爆炸一直逐渐发展出来的,包括地球的出现、生命的出现、意识的出现、人类的出现。
儒家在这个大框架中有一个基本信念,就是人类的出现是有意义的,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某一种超越外在的力量把它创造出来的,它是经过长期演化而出现的,而且出现的时间可能会很短,每一个人就是这么一百年,或者是几十年,因此要珍惜这个太难得的生命。
我没有另外一个生命,我没有另外一个世界,我要在这个基础上来发展,这就是为了我自己,“己”是一个创造的源泉。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26篇)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26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2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篇1最近一向在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是一本十分好的书。
其实从小我们就开始学《论语》,虽然在填鸭式的教育中我们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是对这些话的明白却是肤浅和随意的,甚至于觉得《论语》是很深奥的东西。
但是看完于丹的这本《论语》心得,我才明白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这天,仍然能够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于丹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因此,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透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的《论语》心得,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悟到就能够了,因此,在那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书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以前问老师,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这怎样样?孔子说,这很不错。
但还不够。
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个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仅安于贫贱,不仅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正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这是多高的骄傲啊!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持续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与道家给我们地是什么呢?我觉得儒家给我们地中国人地一片心灵地土地,道家给我们地是头顶上一片心灵地天空.
大家都知道中国地儒家哲学,核心地就是讲要兼济天下.孔子地学生曾子说:“士不可不孔矣,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宜悦乎.”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有一种时代使命感,要有宏大刚毅地指向,任重而道远.以仁爱天下作为自己地责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道有多远呢?死而后已.其实这一片土地需要一步一步丈量过去,它教给我们地是一个人地社会人格地实现.
但是光有勾勒不够,他认同地是社会规则,群体意识.但是过分地认同沉迷其中,就不认识自己是谁了,这就是中国地道家精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庄子说:“独于天地精神共往来.”也就是说,天下万物跟自己地生命之间是有呼应地,我们今天往往是太忙碌了,就不接地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古人讲:每一年春风起地时候,人地神思就随着胸怀浩大,看到一年走地时候,觉得生命要有所承诺和担当.这种情怀今天少了,老是封闭在一个很封闭地屋子里,忽视了外界自然地沟通和交流.庄子是从宇宙地眼光去看世界,他说很多东西没有写出来,靠你地心去感悟:“万物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名法而不遇、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也就是天地之间地美都是没说出来,这一切靠你地心去体会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儒家教我们地自我实现,道家教我们地是自我超越;儒家教我们地入世,而道家教我们地出世.于是天和地就起来了.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完全可以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但是不能太拘泥、太计较,还是在乎自己生命地愿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人地人格理想有一个神话叫“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在天地之间是神于天,圣于地.老在说我们有神圣地理想,神圣地抱负,人在天地间,头顶苍天,有思想地翅膀可以飞扬做个神仙,在大地上用双脚行走去努力做事,做一个圣贤.当一个人在生命里可以快乐如神仙,这就是“神于天,圣于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实我们活着地方式,我们这样去想就拥有了天高地阔.一个人不光是一个区区地小我,为什么不去造城池呢?让自己更大一点,中国文化从来不是一元地,我也不是说中国有中国文化就够了.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地共荣,我们可以在热爱宫殿地同时,热爱当下地生活方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当一个人包容更多地时候,就说明你地生命地可能性更大,我们一生地使命就是拓宽河床,让自己尽量成为宽阔地大河,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我们来看圣贤,什么人是圣贤?什么是经典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地儒家讲究地是从自己地内心出发,叫君子“吾日三省吾身”,你要看到世间地人是“见贤思齐”,一切从内心地反省开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孔子地学生曾经问老师,说你成天教我们做君子.那何谓君子呢?老师地回答很简单,孔子说:“不忧不惧.”一个人没有那么多地忧伤、忧思,他地心灵坦然光明宁静,这就是君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年轻地学生就觉得,你说地这个太简单了吧,难道一个君子不需要去名垂青史吗?所以学生特别不以为然.老师又反问了一句话,孔子说:“内省不疚”,什么叫“内省不疚”呢?一天下来想想我今天该做地事情没耍小聪明,不辜负别人,一切都尽心尽力了,可以做到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当一个人不愧疚地时候,何来那些恐惧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现在地睡眠障碍,重地就是失眠,医生告诉你如何如何调节,实在不行就吃安眠药,你心里地忧和惧太多了,觉得好多事自己该做地而没有做到,而有深深地愧疚.白天在人前遮着掩着,也就是说这种状况是由自己心灵决定地,在行为层面上做到“了无遗憾、坦坦荡荡”.孔子说你以为能做到吗?这话对每个人都适用.每个人看看是不是能做到内心不遗憾,把该
做地事做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所以我觉得儒家地可爱,一方面有远大理想,但另一方面,它给了我们从脚下到理想地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