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部编 第9课《辛亥革命》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其先后顺序是①创办轮船招商局②《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③建立中华民国④创办《青年杂志》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3.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如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

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A.旧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革命果实被窃取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5.《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6.下图所示内容是一本历史著作中某一章的小标题,这一章的大标题应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

这是为了庆祝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①成立兴中会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训练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训练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训练题一、选择题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发动武装起义,该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广西起义D.黄花岗起义2.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

”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下列适合填入空白处的是()A.刘道一B.蔡绍南C.徐锡麟D.宋教仁3.“壮哉! 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 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A.1898年B.1911年C.1919年D.1927年4.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为都督()A.孙中山B.黄兴C.黎元洪D.孙武5.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描绘的历史情景是“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

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此浮雕反映的是()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武昌起义D.义和团运动6.“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7.右侧漫画反映了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起义军从床下拉出来推到湖北省都督的位置,因此其又被称为“床下都督”。

这最能说明( )A.辛亥革命不彻底,旧官僚混入革命队伍B.武昌起义的发生具有偶然性C.武昌起义准备不充分D.武昌起义的队伍是乌合之众8.1906年爆发的萍浏醴起义()A.领导者为黄兴B.中心是萍乡、浏阳和醴陵C.取得胜利D.是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9.“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他(她)豪迈诗篇。

因歹徒告密,他(她)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他(她)指的是谁()A.刘道一B.秋瑾C.黄兴D.蒋翊武10.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

八上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八上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训练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攸关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2.辛亥革命使“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或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明确政治含义,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 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

这表明辛亥革命()A.提高了国人的国家认同感B.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C.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D.结束了清朝封建统治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攸关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D.《南京条约》和辛亥革命4.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一文中写道:“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也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起颠覆……”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A.借助美国的力量解决中国问题B.宣传维新变法,进行救亡图存C.学习西方,创办军事民用工业D.进行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5.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不彻底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缺乏社会基础D.辛亥革命意义重大6.学者杨天石曾说:“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成立,中间只有两个多月……辛亥革命的一个特点就是时间短,胜利快。

(人教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随堂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随堂练习,有答案)

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__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A.萍浏澧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9.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后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后练习题:

辛亥革命1.“大清朝,改中华,人人都把小辫割,”这首民谣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能让我们联想到()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秋收起义3.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A.兴中会、华兴会B.华兴会、文学社C.文学社、共进会D.共进会、兴中会4.武昌起义的主体力量是()A.各地的农民军B.参加革命的湖北新军C.由同盟会会员组成的革命骨于D.资产阶级革命派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政治上的大解放”指()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文的发腰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最大成果是()A.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B.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D.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7.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下列不属于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是()A.镇南关起义B.苹浏醴起义C.安庆起义D.秋收起义8.在绍兴秋瑾故居,可以看到1979年8月宋庆龄为秋瑾纪念馆所题的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在辛亥革命中,秋瑾与徐锡麟一起领导了哪次武装起义? ()A.苹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镇南关起义D.广州黄花岗起义9.郁慕明曾在黄花岗烈士墓向先烈敬献花圈,在致祭后说,新党要通过祭奠先烈,“寻找中国人的浩然之气”。

此“浩然之气”是指()A.为变革敢于开拓进取的精神B.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C.为革命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D.为振兴民族工业不畏艰难的精神10.黄花岗七十二烈土墓的墓顶是自由女神像。

这说明黄花岗起义()A.使民众广泛接受了《人权宣言》B.建立了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国C.从本质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1.1911年4月,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性。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后精练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后精练

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第一部分: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 兴中会B 光复会C 同盟会D 强学会2、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B、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C、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策略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它体现了()A 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B 地主阶级追求民主的愿望C 农民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 无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二、材料分析1、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1)这是哪一个革命团体的革命纲领?此团体是由哪个阶级哪个派别建立的?(2)此团体具有什么性质?(3)“鞑虏”是指什么?(4)“民国”后来是指哪个国家?建立的时间?(5)后来这一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6)此材料被称为什么?(7)孙中山在哪一刊物中又进行了阐发,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1.A 2.D 3.A 4.A二、(1)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派(2)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3)满族统治者,即清朝统治。

(4)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

(5)三民主义(6)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7)《民报》,民族、民权、民生。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一、填空题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

2、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3、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合称为“”,它是的指导思想。

4、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

地点是在。

二、简答题。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一、1、兴中会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3、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辛亥革命4、1912 南京二、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亥⾰命》同步习题(含答案)《⾟亥⾰命》同步练习1.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亥⾰命的不同之处在于()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主张学习西⽅政治制度C.建⽴资产阶级共和国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2.纪录⽚《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最⼤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中国()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亥⾰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A.⾟亥⾰命意义重⼤B.⼴⼤民众尚未觉悟C.⾰命时机不够成熟D.⾰命缺乏社会基础4.“它⽆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的巨变之⼀,它使古⽼的中国⼈从传统⾛向近代,从愚昧⾛向科学,从专制⾛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瞬间烧遍了这个古⽼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民的呼声。

”材料中说的这场⾰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上:建⽴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B.经济上:民族⼯业从此诞⽣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D.⽂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5.孙中⼭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共同纲领》D.《总统宣辞》6.2014年6⽉22⽇下午,美国旧⾦⼭举办纪念⾟亥⾰命元勋黄兴诞⾠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在中国城全美黄⽒宗亲总会⼤厅出席活动。

⾟亥⾰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起⼀座不朽的丰碑。

⾟亥⾰命的指导思想是()A.三民主义B.变法图强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7.1930年,何应钦曾经指出“⾟亥⾰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点⽽论,固然算是成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1.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2.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自中国()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4.“它无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大的巨变之一,它使古老的中国人从传统走向近代,从愚昧走向科学,从专制走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间烧遍了这个古老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呼声。

”材料中说的这场革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B.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D.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5.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共同纲领》D.《总统宣辞》6.2014年6月22日下午,美国旧金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在中国城全美黄氏宗亲总会大厅出席活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三民主义B.变法图强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7.1930年,何应钦曾经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辛亥革命
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庆阳)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这里的“它”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

“巨变”指的是
A.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 走向共和
B. 军阀割据
C. 君主立宪
D. 国家统一
4.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是因为它
A. 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B.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D. 颁布了《临时约法》,结束了中国被奴役的命运
5.下列事件与辛亥革命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安庆起义
C. 广西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6.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二、判断题
1.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胜利”主要指推翻了封建制度。

2.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3.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奋斗目标。

4. 武昌起义之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就如南昌起义打响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混合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

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1)材料中“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指出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这场“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

(不得摘抄原文)
第9课辛亥革命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 C
2. B
3. A
4. C
5.A
6. C
二、判断题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三、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1)事件:辛亥革命。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影响: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