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狗效应

合集下载

公务员面试20个原理效应

公务员面试20个原理效应

公务员面试20个原理效应一、原理效应简介原理效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特定原理或规律对于个体或群体的影响和作用。

在公务员面试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原理效应,可以帮助面试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做出合理的回答,提高面试的成功率。

二、原理效应列表下面是20个常见的原理效应,以及在公务员面试中的应用和解释。

1. 鲁棒性效应鲁棒性效应是指某个系统或者决策对于输入数据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容忍度。

在面试中,鲁棒性效应的应用是指面试者在面对突发情况或者未知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灵活应对,不受外界干扰。

2. 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现象。

在面试中,马太效应的应用是指面试者应该注重个人能力的积累和提升,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期望对行为产生影响的现象。

在面试中,罗森塔尔效应的应用是指面试者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

4. 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是指工作会膨胀到填满可用的时间。

在面试中,帕金森定律的应用是指面试者应该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完成工作,不浪费时间。

5. 多数效应多数效应是指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情况时,倾向于采取多数人的观点和决策。

在面试中,多数效应的应用是指面试者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尊重他人意见,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6. 偏见效应偏见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受到自身偏见的影响。

在面试中,偏见效应的应用是指面试者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不受个人偏见的干扰。

7. 归因效应归因效应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归因于个人特质而不是环境因素。

在面试中,归因效应的应用是指面试者应该全面考虑问题背后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因素。

8. 达克效应达克效应是指人们在面对重要决策时,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面试中,达克效应的应用是指面试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性,不受情绪的干扰,做出明智的决策。

9.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情况时,倾向于跟随他人的决策。

彼得·德鲁克:养了6条猎狗,总结3点管理经验

彼得·德鲁克:养了6条猎狗,总结3点管理经验

彼得·德鲁克:养了6条猎狗,总结3点管理经验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管理学的鼻祖德鲁克老爷子写的《怎样给猎狗分骨头》,看德鲁克老爷子是如何有效解决团队的活力与效率问题。

这本书很薄,有兴趣你可以看一看。

我们看这本书里边,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德鲁克晚年化身为一名猎人,牵了匹猎犬回到家乡。

在路上德鲁克看见一只兔子,然后就对猎狗说:老伙计去把兔子给抓住。

然后猎狗一溜烟就跑了出去,过了半天,这条猎狗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德鲁克说:老伙计,兔子呢?猎狗说:没抓住。

德鲁克说:你这么大个子连一只兔子都抓不住?猎狗说:主人,我是为了一根骨头,它可是为了一条命。

►启示一:你看在企业经营不好的时候,往往是老板跳楼,员工跳槽。

压力不一样,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

德鲁克一听有道理,然后他想,怎么能够激发猎狗的动力呢?第二天他到市场里面,又买来五条猎狗,组成了一支猎狗队。

然后对猎狗实行一个政策说:抓得多的骨头多,抓的少的骨头少,开始引入了竞争机制。

果然抓兔子的数量增加了,可是一星期以后发现,抓回来的兔子基本都是老弱病残。

原来,奖励的时候只奖励了数量,没有考虑质量,也没有考虑到重量。

于是德鲁克进行了调整,这次三管齐发,既考虑数量、重量还考虑质量,然后综合来评定你吃骨头的数量。

进行这么一个改善之后,抓回兔子的数量质量均有提升,德鲁克就有点沾沾自喜,就到邻居家想进行炫耀一番。

结果到邻居家之后发现,人家同样是六条猎狗,抓的兔子是他们家的两倍。

德鲁克就很好奇,说我是一个管理学大师,怎么他家的兔子比我们家抓的还多?然后就去问邻居说:你家猎狗为什么抓了这么多兔子?邻居就说:您有所不知,我们家的猎狗队,我在里边做了两个动作。

1、我们的猎狗是有培训的,老猎狗培训新猎狗,让新猎狗减少摸索的代价,让老猎狗的经验得以传承,这就是知识的管理。

2、我们猎狗是有分工的,跑的快的负责追,牙齿利的负责咬,经验丰富的负责找兔洞。

德鲁克一听有道理,回家之后就要在猎狗队里面实施,结果猎狗队一听就不乐意了。

《猎狗的成功之路》案例分析

《猎狗的成功之路》案例分析

《猎狗的成功之路》案例分析一、猎狗是靠什么生存的,猎狗是怎样成功的?刚开始猎狗为了生存的基本目标而捉兔子,固定薪金,缺少激励机制。

当猎人以重量决定骨头多少时猎狗们有了动力,招募人才,引进竞争机制。

同时发现弊端,分配方式不合理,投机取巧。

之后猎人调整分配方式,取消计件,实行计量,但是再次发现弊端,发现缺乏长期保障影响积极性,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员工。

猎人制定长期激励措施,增加劳动保险、养老保险,聘任终身雇员,骨头与肉兼而有之。

雇员们开始对工作价值进行思考,独立、跳槽翅膀硬的员工开始自立门户。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猎人们分析流失原因,制定类似股份、期权政策,长期激励员工,将干吃饭、不干活的老员工裁掉,招聘新员工,重新激发积极性。

被扫地出门的老猎狗们就成立股份制,企业发展壮大。

最后猎狗们出售公司及早收手,利润变薄的最佳做法。

出书上银幕,收版权费,创造更高的价值。

二、从人力资源管理学方面分析,我学到的:对于不同的目标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猎狗的目标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但是兔子的目标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

根据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目标对于员工的作用能够是激励,而激励的本质是员工去做某件事的意愿,这种意愿是以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为条件。

因此激励的核心在于对员工的内在需求把握与满足。

而需求意味着使特定的结构具有吸引力的一种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缺乏。

激励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薪酬体系设计、职业生涯管理与升迁异动制度、分权与授权系统。

而猎狗就相当于现代管理学中所论述的员工,员工对与目标的不同,也就是目标对于他们的激励程度的不同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所以说激励的核心在于对员工的内在需求把握与满足,猎狗的目标仅仅是为了一顿饭而跑,所以这个激励相对于它来说显得无关轻重,对它内在需求与满足不是特别重要。

作为猎人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把握的是企业不仅要有正向的牵引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推动员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而且还必须有反向的竞争淘汰机制,将不适合组织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员工释放于组织之外,同时将外部市场的压力传递到组织之中,从而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激活,防止人力资本的沉淀或者缩水。

管理学中猎狗的故事

管理学中猎狗的故事

德鲁克河南教学中心讲述管理学中猎狗的故事彼得•德鲁克大师是管理学的开山鼻祖,他青年时代曾来到伦敦,为银行家弗里德伯格先生打工。

当时,这家银行的很多职员都和德鲁克一样是贵族子弟,弗里德伯格惹不起他们,但这位银行家也不想白白花一大笔银子养一批不会赚钱的公子哥。

一天,伦敦降下了大雾,这样的天气银行客户就比较少了。

弗里德伯格先生把这些公子哥召集起来开了一次下午茶的讨论会,弗里德伯格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多年前,我养了一只奥地利短毛指示猎犬,这种猎犬相当于狗中贵族的后代,它血统纯正,服从性好,工作能力强。

这种猎犬的整体形象是华贵、完美,它的体形构造暗示了它的力量、耐力和敏捷性,它的形象显示出了它的智慧和性情。

一般而言,一头忠诚的奥地利指示猎犬无论在陆地还是在水里,它们天生就喜欢猎取目标,经常能够猎取到,鹤鹑、松鸡、山鹑、天鹅、野鸭、野兔、浣熊和袋鼠,等等。

为了养好这只猎犬,弗里德伯格先生每年花在饲养和训练上的费用就高达5000英镑,大约是今天的50万美元。

在当时的伦敦,上流绅士们经常带上自己的猎枪和爱犬到野外去捕猎飞禽、野兔和狐狸等动物。

他们除了相互炫耀猎物以外,也喜欢交流射击技巧,谈论彼此的忠实搭档——纯种奥地利指示猎犬。

训练有素的指示猎犬会帮助猎人发现、搜寻目标,驱赶猎物,并且在主人射中猎物后迅速地把猎物叼取回来。

这种猎犬是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

一次,弗里德伯格先生带着他的爱犬到郊外打猎。

很快,他的猎狗">猎狗将一只强壮的野兔赶出了窝,并紧追不舍,可是追了很久仍然没有追到。

这时有一个牧羊人就讥笑他的猎狗说:“这大的还不如小的。

”意思是,这么一只体型硕大的猎犬却跑不过一只小小的野兔。

奥地利短毛指示猎犬解释到:难道您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吗?我仅仅是为了陪伴我的主人玩而已,即使抓不到猎物我也不会受罚,而野兔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这话被猎狗的主人弗里德伯格先生听到了,他想:我的猎狗它说的对啊,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我得想个好法子。

巴普洛夫效应简单解释

巴普洛夫效应简单解释

巴普洛夫效应简介巴普洛夫效应是指一种经典的条件反射现象,它揭示了刺激之间的关联是如何形成和改变动物行为的。

巴普洛夫效应是由俄罗斯科学家伊万·巴普洛夫在20世纪早期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中发现的。

这一效应对于理解学习和行为心理学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巴普洛夫效应的实验是通过对狗进行的。

实验中,巴普洛夫让狗闻到食物的同时,使用铃声进行条件刺激。

在实验的早期阶段,狗对于铃声没有任何反应,但对于食物则表现出明显的唾液分泌反应。

然而,当狗连续多次经历了铃声与食物的同时出现后,巴普洛夫发现狗在听到铃声时就开始分泌唾液,即使没有食物的存在。

这表明,狗通过学习形成了铃声与食物之间的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效应的关键在于刺激之间的关联。

在实验中,食物是一种无条件刺激,因为它能够引发狗自然产生的唾液分泌反应。

而铃声是一种条件刺激,因为它最初对狗来说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

然而,通过反复将铃声与食物同时出现,狗逐渐建立了这两个刺激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了铃声引发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动物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的方式改变。

这种学习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方式,通过建立刺激之间的关联,动物能够预测和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巴普洛夫效应不仅适用于动物,也适用于人类。

人类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的方式来改变。

巴普洛夫效应的实验结果对于行为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通过了解和应用巴普洛夫效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刺激控制的方式来改变和引导行为。

巴普洛夫效应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教育、训练、治疗等领域。

总结起来,巴普洛夫效应是一种经典的条件反射现象,它揭示了刺激之间的关联是如何形成和改变动物行为的。

通过实验,巴普洛夫发现了狗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效应的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学习和行为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认识和改变行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案例——猎人与猎狗!

管理学案例——猎人与猎狗!
:.于是,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
: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因为谁都不愿意
:看着别人有骨头吃,自已没的吃.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大兔子非常难捉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
:得到的奖赏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
管理学案例——猎人与猎狗!zz
:一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牧羊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
: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二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
:四
:猎人做了论功行赏的决定.分析与汇总了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规定如果
: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
:头.猎狗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努力去达到猎人规定的数量.一段时间过后,终于有一些
:猎狗达到了猎人规定的数量.这时,其中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几根骨
得赚,于是欣然同意。

虽然新猎狗在未来分兔权的刺激下拼命抓兔子,但是人们上对吃兔子的兴趣越来越小,
分兔权也变得一文不名。新猎狗由于把抓来的兔子都拿去换了未来分兔权,因此也就
同时一文不名了。饥饿难耐的新猎狗们只得又恢复了从“一”开始的职业生涯...
并且雇佣了年轻力壮的猎狗继续抓兔子。

马上猎狗帮大量后加入的猎狗开始不平了,作为捕兔主力的他们也希望拥有分兔权。

175个常用心理效应,建议收藏

175个常用心理效应,建议收藏

175个常用心理效应,建议收藏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具有普遍意义;认识、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效应,你就多了一双洞察人心的眼睛,减少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迷茫。

(由于互联网的方便性,我仅提供线索,想了解某个效应,请利用引擎搜索)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光环效应4.刻板效应5.从众效应6.暗示效应7.名片效应8.角色效应9.奖惩效应10.皮格马利翁效应11.门槛效应12.拆屋效应13.链状效应14.花盆效应15.蝴蝶效应16.手表效应17.禁果效应18.超限效应19.旁观效应20.配套效应21.马太效应22.詹森效应23.鲶鱼效应24.瓶颈效应25月曜(yao)效应26.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27.外溢效应28.认知地图效应29.棘轮效应1.30.迁移效应31.典型效应32.酝酿效应33.阿伦森效应34.安泰效应35.增减效应36.安慰剂效应37巴纳姆效应38.巴霖效应39.半途效应40.贝尔效应41.贝尔纳效应42.贝勃规律43.彼得原理44.边际效应45.反馈效应46.递减效应47.色彩效应48.波纹效应49.布里丹毛驴效应50.不值得定律51.财富效应52.蔡格尼克效应53.长尾效应54.触摸心理效应55.成败效应56.重叠效应57.刺猬法则58.从众效应59.淬火效应60.达维多定律61.搭便车效应62.答布效应63.德西效应64.得寸进尺效应65.等待效应66.定势效应67.多看效应68.多米诺骨牌效应69.范畴效应70.凡勃伦效应71.非零和效应72.飞去来器效应73.改宗效应74.共生效应75.古烈治效应76.关系场效应77.乐队花车效应78.过度理由效应79.海潮效应80.海格力斯效应81.赫洛克效应82.黑暗效应83.华盛顿合作规律84.环境效应85.霍布森选择效应86.霍桑效应87.缄默效应88.结伴效应89.金鱼缸法则90.竞争优势效应91.酒与污水定律92.约翰逊效应93.空白效应94.库里肖夫效应95.冷热水效应96.连带效应97.邻近效应98.零和游戏原理99.留面子效应100.流言心理效应101.罗森塔尔的负效应102.蚂蚁效应103.毛毛虫效应104.美女效应105.免疫效应106.名人效应107.莫扎特效应108.墨菲定律109.摩西奶奶效应110.木桶法则111.南风效应112.鸟笼效应113.牛鞭效应114.拍球效应115.自己人效应116.泡菜效应117.培哥效应118.奋起效应119.破窗效应120.瀑布心理效应121.齐加尼克效应122.期望效应123.青蛙效应124.情绪效应125.权威效应126.热手效应127.热炉法则128.人耳遮蔽效应129.人际吸引律130.人际邻近律131.人际相似律132.人际互补律133.人际相悦律134.人际互动效应135.软化效应136.锐化效应137.社会惰化效应138.狮羊效应139.食盐效应140.视网膜效应141.收入效应142.邮票效应143.睡眠效应144.顺序效应145. 斯特鲁普效应146.态度效应147.替代效应148.停滞效应149.通感效应150.投射效应151.同体效应152.洼地效应153.瓦拉赫效应154.翁格玛丽效应155.武器效应156.系列位置效应157.心理定势158.心理摆效应159.迟延满足效应160.优势效应161.易感效应162.异性效应163.植物心理学和巴克斯特效应164.紫格尼克效应165.自我参照效应166.自我选择效应167.触摸心理效应168.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169.责任分散效应170.糖果效应171.蘑菇效应172.飞轮效应173.三明治效应174.暴光效应175.野马效应。

激励分析经典案例猎狗的故事

激励分析经典案例猎狗的故事

激励分析经典案例猎狗的故事激励分析经典案例:猎狗的故事猎狗是一种训练有素的犬类,以其出色的嗅觉和追踪能力而闻名。

但事实上,猎狗的优秀表现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成功的激励分析策略。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猎狗的故事来探讨如何运用激励分析来激发员工的潜力,并实现卓越业绩。

猎狗训练师朱斯汀·哈迪尔向我们介绍了他曾经训练的一只名叫巴克的猎狗的故事。

巴克刚开始训练时显得懒散无力,毫无注意力。

哈迪尔意识到要激发巴克的潜力,就需要运用恰当的激励分析策略。

首先,哈迪尔使用了正面激励的方法。

他将一块肉放在巴克的面前,并给予巴克物质奖励。

当巴克嗅到肉的味道并品尝到美味的时候,他的注意力立刻提高了,他开始对任务更加专注和投入。

接着,哈迪尔运用了负面激励的策略。

当巴克在训练中出现迟缓或错误时,哈迪尔会用训斥的声音表示不满,并给予一些惩罚性的手势。

这种负反馈让巴克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激励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此外,哈迪尔还采用了中性激励的方法。

他创建了一个定期饭点,并在准时给予巴克食物时发出钟声。

这种中性刺激与食物之间的联系使得钟声成为了一种激励,巴克学会了通过钟声来期待和预测食物的到来。

这种激励方式强化了巴克对每次任务完成后的奖励的期待。

通过运用不同类型的激励,哈迪尔成功地训练出了一只性情活泼、专注力强且能够稳定追踪目标的猎狗。

这个经典的案例告诉我们,激励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激发员工潜力并提高工作表现。

在组织中,激励分析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例如,在设定员工目标时,经理可以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来选择适合的激励方式,以使员工更加关注任务、增强工作动力。

这可能包括个人奖励,团队表彰或晋升机会等。

此外,为了实现团队的长期目标,管理者可以设计出一套激励机制,以给予员工持续的激励。

这些机制可以包括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奖励,培训机会以及促进个人和团队职业发展的支持。

当然,激励分析并不是一种静态的方法。

随着员工工作动机和需求的变化,管理者需要灵活应对,不断调整激励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猎狗效应
你不知道,他是为了性命跑,而我仅仅是为了一顿饭而已。

动力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牧羊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瞧你们小的跑得反而比大的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他是为了性命跑,而我仅仅是为了一顿饭而已。


目标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心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

于是,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因为谁都不愿意看着别人有骨头吃,自已没的吃。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大兔子非常难捉到,小兔子好捉。

但捉到大兔子得到的奖赏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去捉小兔子。

慢慢的,大家都发现了这个窍门。

猎人对猎狗说:最近你们捉的兔子越来越小了,为什么猎狗们说:反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劲去捉那些大的呢
奖惩
猎人经过思考后,决定不将分得骨头的数量与是否捉到兔子挂钩,而是采用每过一段时间,就统计一次猎狗捉到兔子的总重量。

按照重量来评价猎狗的业绩,决定一段时间内的待遇。

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猎人很开心。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猎人发现,猎狗们捉兔子的数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兔子的数量下降的就越厉害。

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猎狗说“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主人, 但是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老,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鸡肋
猎人做了论功行赏的决定.分析与汇总了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规定如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

猎狗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努力去达到猎人规定的数量。

一段时间过后,终于有一些猎狗达到了猎人规定的数量。

这时,其中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几根骨头,而我们捉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趁早给自己捉兔子呢”它的活引起了众猎狗的深思......于是 ,一些猎狗陆陆续续离开了猎人,开始自己捉兔子去了......
反思
猎人看到自己身边的猎狗一天天减少,刚开始并未放在心上,照样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满以为那些出去自谋生路的猎狗过不了多久,就会一只只饿得皮包骨头回到自己身边摇尾乞食。

直到最后两只最忠实的猎狗中也有一只叨着粮食溜走,自己每日的生活都失去保障的时候,他才真正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待猎狗的
所作所为,渐渐领悟到:事实上不是猎狗离不开自己,而是自己离不开猎狗,如果只是简单地满足猎狗们一日三餐的温饱要求,不和它们建成“利益共同体”,解决它们的归属感问题,那最后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抓兔子了。

于是,他在新买回猎狗以后,就开始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一方面努力营造一种适合猎狗生活和娱乐的“文化氛围”,让狗们吃好、玩好;另一方面为每一只猎狗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让它们感到自己的一生并不只是抓兔、吃兔一样了无生趣,而应该有一种超越物质之上的精神追求,享受象“人”一样的尊严。

结果,那些新买回来的猎狗,每天一早不用他驱赶,使自动出去狩猎,并且常常是满载而归…
双赢
那些原来从猎人身边跑掉的猎狗听到和看到猎人带领的“团队”越来越大,狩猎的兔子越来越多,特别是每一只猎狗从它们身边走过都显示出象“人”一样的“尊严”,不管是单枪匹马的“个体户”,还是成群结队的“合伙人”,无不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觉得自己单干猎了吃、吃了睡、睡了猎好是好,就是感受不到一种“团队”的氛围,也感觉不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并且猎人毕竟有猎狗不可比拟的许多优势,因此,就想回归到猎人的旗下。

当猎人看到他们的眼神后,也在想怎样才能把这些游兵散勇重新召回到自己的门下,正在这时,最先率众离开猎人现为一方“霸主”的一只红狗,带着一群猎狗来到了猎人门前,猎人立即迎上前去欢迎他们归队,这时红狗掏出一份成立股份公司的协议说:我们现在回归不再是“打工”者,而应该是拥有股份的“股东”,如果你同意,我们就先签协议。

说完看了看站在自己身后排着长队的猎狗…
猎人同意了。

他知道:从此以后他们将在草原上所向无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