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农业的基本发展历程和现状;3.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和技术;4. 探讨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导学内容:一、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种植作物、饲养畜禽等方式生产食物、纺织原料和能源等生活必需品的经济活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直接干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种植、畜牧、渔业等生产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

二、农业的基本发展历程和现状1. 农业的起源:农业起源于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从狩猎采集过渡到种植和养殖;2. 农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走向规模化、机械化和摩登化,农业生产水平不息提高;3. 农业的现状:目前,举世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不息创新,但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和技术1. 农作物种植:主要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2. 畜牧业生产:主要包括牛、羊、猪等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3. 渔业生产:主要包括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和捕捞等渔业生产技术;4. 农业机械化:主要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技术。

四、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需要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钻研;2. 资源短缺:土地、水资源等农业生产因素短缺,需要加强资源勤俭和循环利用;3. 环境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农药、化肥等污染物,需要加强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4. 科技创新:未来农业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升级。

导学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2. 总结农业的基本发展历程和现状;3. 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和技术;4. 探讨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高三政治-高考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最新

高三政治-高考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最新

“三农”问题专题训练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产量第一大国。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但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20%—4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期盼的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的局面没有出现,却频繁传来出口农产品遭遇退货的消息。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设置了新的“门槛”,这些“门槛”正在削弱或部分抵消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

材料三: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温家宝总理多次重申这一原则,并要求坚决制止一些地方乱批滥占耕地行为,采取各种措施,重点放在保护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种粮食积极性上。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上述结论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警示?(3)为长期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国家制订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试述这一举措的经济政治意义。

答案:(1)材料一说明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产品出口所占份额偏少;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偏低,生产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2)①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道路;②实施科教兴国,提高农产品质量;③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产品优势,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⑤进一步学习,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利用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主动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把握世界市场动向,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3)①这一举措有利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维护农村乃至全国的社会稳定。

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注:其他收入为副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和个体、私营经济收入。

材料二:某地区所有制结构调整情况统计表(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 温家宝总理指出,从2018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公开课】《农业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公开课】《农业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农业专题复习——寻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作为复习课,囊括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差异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旨在通过内容整合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并提升答题技巧。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泉州质检结束,学生对于专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把握的基础上,需要的是对知识体系的升级整合。
1、展示土地利用类型及干湿地区
2、引导思考降水如何影响农业3、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气象灾害
思考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引导思考不利的因素
分析地形
1、明确同地形类型对农业的影响
2、完成习题
展示地形区及农业类型分布
分析社会经济条件
思考
分析不同情境下如何回答社会经济因素
总结
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四大地理分区自然环境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2.正确分析及表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大地理分区农业发展,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难点: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设计四种农作物产品电商平台推广页面。
2.说出(写出)四种农作物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思维导图
巩固提升
3、展示不同温度带气温曲线分析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以习题引导,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明确答题中的思路和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表述。
过渡铺垫
气候除了气温这个要素,还有降水。
分析
降水
——水源
光照、昼夜温差
1、完成学案表格一和表格二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

第四章经济的发展第一节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正面:导学案;背面:活动资料)【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其主要产品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4、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种。

5、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学习重点】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学习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学习过程】一、打开农业之门1、什么是农业?农业有哪些主要部门?(连线活动)2、举例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

(学生总结)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72页的正文部分和阅读材料“历史悠久的农业”,填空:(可以在课本上进行圈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还是世界上最早种养蚕的国家。

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解决了占世界人口的吃饭和穿衣问题。

现在,我国粮食、棉花、油菜籽、烟叶、、、、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二、农业分布地区差异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队:田园队、森林队、草原队、水乡队。

第一环节:全员笔试环节(每有一名得满分者为本队加1分)(要求所有同学参加、安静作答、不准交头接耳说话)1、我国主要地形区:A、高原,B、平原2、下列城市位于哪个温度带?哈尔滨( );北京();武汉( )3、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从向递减。

4、下列城市位于哪个干湿地区?哈尔滨();拉萨();武汉()第二环节:导游面试环节(每项满分5分)(1)导游内容;(2)语言表达;(3)综合印象每队推荐一名评审员(负责评分和点评),一名导游面试者。

(不得重复)评审组成员:负责评分和点评。

根据(1)导游内容;(2)语言表达;(3)综合印象三项进行评分和点评。

只需要告诉老师面试三项内容的总分;每轮到本队时,请该队评审员回避评分。

导游面试者由大家推选,介绍时间是1分钟。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了解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4. 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

二、导学内容:1. 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和气候条件,通过种植农作物、饲养畜生等活动,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食品和原料的经济活动。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产业,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农耕、农牧民族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农业的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不息改进,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应用广泛普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息提高,但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直接干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问题。

(2)社会:农业是农民的主要职业,直接干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宁社会稳定。

(3)环境:农业生产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环境都会产生影响,需要采取措施珍爱环境。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1)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措施:采用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水资源管理等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导学问题:1.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作用是什么?2. 农业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农业现状存在哪些问题?3. 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何影响?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四、拓展延伸:1. 请调查一下你所在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情况,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2. 请分析一下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的应用,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学案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学案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学案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孙佳乐复习目标1.掌握史实,夯实基础:了解和熟悉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史实,以扎实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2.比较分析,提高能力: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全面归纳中国历史上的“三农”举措。

3.关注时政,瞄准目标:理解当今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掌握这些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

复习思路一、“三农问题”相关的中考考点二、知识梳理汲取历史营养以参观“中国农业博物馆”六大展厅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梳理。

(一)展厅一:文明起源展区思考: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两种房屋各具有怎样的优点?考题回访:1.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玉巉(chán )岩遗址D.城头山遗址2.“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

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

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二)展厅二:农业人物展区考一考:如果你是这次农业人物展览的负责人,那么你会选取中国历史上哪些人物来展览?并简要说明该人物入选的理由。

考题回访:1.假如夏炎想要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建议她阅读()A.《本草纲目》B.《水经注》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2.判断题: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天工开物》。

()(三)展厅三:农业工具展区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上面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2.观察下面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请思考:从上面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3.根据下面这些文字资料,请你判断工具的名称、功能。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分析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理解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紧密关系。

4、探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和策略。

二、知识梳理(一)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1、耕地总量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_____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耕地质量(1)中低产田占比较高,高产田相对较少。

(2)耕地土壤肥力不足,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

3、耕地分布(1)耕地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耕地相对集中,西部地区耕地较少。

(2)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1、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

(2)生态退耕等政策的实施,也导致一定数量的耕地减少。

2、耕地质量下降(1)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酸化。

(2)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使耕地质量受损。

3、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可开垦的荒地数量有限,且开垦难度大、成本高。

(三)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充足的耕地面积和良好的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产量的关键。

2、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来生产粮食。

(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1、保护耕地数量(1)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划定耕地红线。

(2)加强土地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2、提高耕地质量(1)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改善土壤肥力。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抗灾能力。

3、依靠科技进步(1)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2)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稳定。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1、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二)难点1、如何理解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

2、如何在实际中有效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三农问题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三农问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三农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2.掌握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及结果;3.掌握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制度以及发展农业的一些基本措施。

4.结合地理知识归纳和概括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而人文因素包括政策、市场、交通运输、科技、劳动力、工业等。

高考预测:1.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古代经济史考查的一个热点;2.结合古代水利事业的建设及成就作为考查热点;3.古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与特点,联系现代农村土地制度与税费改革的热点进行考查;4.考试往往将各个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江南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考查;5.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建国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联系起来考查;学法指导:1.注意进行纵向比较;2.注意树立各个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新特点;3.要纵向地、系统地、简明扼要地梳理古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轨迹,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哲学观点加以剖析,深化认识。

并能联系当今时政热点,达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4.对中外农业发展的典型事例(农学著作、农业政策、生产工具、优良品种等等)要予以注意;5.注意中外历史上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总结当代中国农业发展快与慢的历史原因、历史教训与经验。

考题回放:(2005年全国文综卷Ⅱ·12-14)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回答1—3题。

1.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该水利工程位于 DA.成都平原B.河北地区C.渭河流域D.淮河流域2.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

这一段是 C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3.简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C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唐代D.南宋知识整合: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措 施 (重点)
中外历史上关于土地的 措施
我党出现的失误
教师活动及方法
学生活动及方法
结合教材知道,要求同学们掌握 参考《历史一本通》 P69 三农问题指的是:
引导学生结合参考《历史一本通》 P69 总结出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怎么解决三 农问题的措施和影响 几个时期: 措施什么: 产生影响: 参考《历史一本通》 P69
8、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9、 回顾曾经建设的失误,我们有何感受? 10、(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是什么? ( 2)最新开始实行的地方是哪里? (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是什么?
7、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什么时期的失误?这次失误属于左倾还是右倾错误?
现代史苏俄
学生看书回答 学生看书填空 学生看书填空 练习时间(根据提示写出)
参考《历史一本通
形成性评价
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件的名称(结合课件) ( 1)农民拔除地的界碑—— ( 2)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 3)小岗村—— ( 4) 1958 年——
结合课件学习 关于三大改造(农业改造的措施) 我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措施 经济建设的启示
知识点四: 世界史上的 农业和土地 的问题
知道世界史上的关于农业的史实
参考《历史一本通》 P69
古代史——日本大化改新(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代史上——俄国 1861 年改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史上——日本明治维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史上——苏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史上——美国罗斯福新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知识框架】 5分
建国初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三农问题
新中国 关 于三农 问题的措施和影响
三大改造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时期
古代日本
世界史上关于农业 问题
近代俄国
近代日本
本课练习 问答题 1、土地改革的原因: 2、土地改革的时间、颁布的文件、文件的内容
3、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4、我国是在何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5、 我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方式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6、 对农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课程目标】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四 三农问题
知识结构
复习课导学案
设计者 :姜艳
20XX 年 5 月
简述
知道
认识
学科养成: 历史史料的判别和整理; 史实填空; 历史感悟的能力
不同历史时期对待三 农措施(重点)
【教学过程】
时间
过程目标
导入 知识点一 分 何为三农问 题
分 知识点二:
在不同历史 时期我党是 怎么解决三 农问题的 知识点三: 涉及到的三 农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