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案
语文 -《别了,我爱的中国》

语文-《别了,我爱的中国》导读:本文语文-《别了,我爱的中国》,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要求: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憎恨帝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一句三次出现,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会本课生字;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一句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同教学重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教学准备:幻灯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讲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简介时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叫郑振铎。
文章写于1927年,距离现在已经69年了。
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反而互相勾结,大肆屠杀革命者,我们的祖国处于苦难之中,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
这时的郑振铎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就在他离开祖国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别了,我爱的中国》。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学课文,要求:1.出声地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再出声读一遍课文。
2.想一想,刚才老师从题目中提出的问题,自己是否能通过读书解决。
三、细读课文,分出段落。
1.思考: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三部分内容?2.讨论明确。
板书:离岸告别沿途所见心中所想3.提问:在记叙这些内容当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是哪一句话?请把这句话画下来。
(画后明确这句话是:“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小结:“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共出现了三次,那么,每一次它表达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四、深入理解,体会重点。
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的方法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的方法本文向你介绍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教师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方法。
基本步骤:理解重点词→弄清句子本意→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基本方法:⑴抓语、关键部分理解含义[弄清词义,句义也就理解了]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人在画中游”是关键部分,意思是说人好像在图画中游玩一样,[我们还得想想: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说呢?→原来是作者觉得这山水太美了],句子的意思是--人们画着小船在漓江上游玩,就好像是进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⑵联系上下文、注意时代背景体会言外之意。
这类句子的表面意思好懂,但更深刻的意思就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以出来。
例“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荔枝》。
这句子表面看是说:到现在荔枝和以前一样年年都红、都成熟。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句子全文的结束呢?联系上下文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此时作者的母亲已经去世,在母亲生前作者时常买荔枝孝敬老人家,可是现在母亲已不在人世了,作者看到年年红润如前的荔枝自然忆起母亲],可见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上有很多山山水水,红军都不怕。
但句子所蕴含的意思是:红军把长征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只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蔑视困难的英雄主义气概。
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的练习,让学生理解了“体会句子含义就是要体会句子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感情和思想”。
这是克服困难的第一步。
二、让学生掌握体会的方法其实学生感到体会句子难的主要原因是不知怎样去体会,因此,教给学生体会的方法,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的有效途径。
1、抓住关健词的方法如:《伟大的友谊》中的“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的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激烈争论”这三个词想一想,它们指的是什么?在学生弄清词语意思的基础上2、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如:《金色的鱼钩》中“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媒体】1、硬件媒体:计算机、录音机。
2、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教学过程】一、边导入新课边板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的第一、二段,了解到当我得知父亲允许闰土来看管祭器后是多么高兴。
于是我就日日盼望着闰土的到来。
板书:少年闰土二、学习第三段1、小组学习:⑴ 自由读第二段,我盼来的这位少年到底是什么样子,请用笔把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用画出来。
⑵ 从闰土的样子中可以看出他的那些特点?2、讨论交流。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的写法。
三、学习第四段1、我最盼望的就是见到闰土后,他能赶快为我捕鸟,可是闰土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
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学习方法:⑴ 勾动词,做动作。
⑵ 查阅资料。
⑶ 有感情朗读。
⑷ 想象画面。
⑸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提出问题。
2、小组学习:⑴ 四件事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说出理由,再读一读。
⑵ 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可以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⑶ 你怎么理第14自然段。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意愿,可打乱四件事的叙述顺序。
(四件事的叙述有详有略,学习时注意体会。
)⑴ 动画演示润土捕鸟的经过,再读课文,说说闰土是怎么捕鸟的(找动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闰土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课件演示。
板书:扫、支、撒、拉⑵ 小结:闰土就这么轻易把鸟捕到了,从闰土捕鸟前的充分准备,捕到鸟娴熟的动作,我们看出了他的聪明能干,所以捕到的鸟(很多),什么都有,有什么?说明什么?(还有很多)这些你鸟都见过,都能叫得上它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⑶ 请你来当一回捕鸟能手,把有趣的捕鸟经过读一读,只读闰土讲的话,老师给你起头(师读提示语)练习朗读,用自豪的语气强调见识广。
语文教学论文: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阅读一篇文章,往往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分析句子的含义,就是要搞清楚这个句子包含着怎样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怎样去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呢?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例如《穷人》一课中,“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
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孩子没有了母亲抚养,十分可怜那两个孩子,没有多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善良的本性。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就是先指导学生理解了重点词语“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然后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桑娜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从而理解到后面的意思。
2、抓住话中的要点,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唯一的听众》中的那句话:“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作者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这样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联系上文我们知道从老人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对“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3、提几个问题,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一句话”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去了。
“为什么说她们俩是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呢?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这一句话其实是说,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死了才能摆脱这一切,死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行而已。
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就是天堂吧!可见小女孩活着时是多么的可怜与悲惨,可见那个社会是多么的黑暗与不公。
当学生回答出了这两个问题,这句话的含义学生也就理解了。
4、弄清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写了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就知道这句话其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对革命者的压迫,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恨。
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 借助句法句 子的间架结构勾勒出来,用缩句的方法去 理解;有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要分析修 饰成分,找出表达的重点;有的句子是复 句,要理清逻辑联系准确体会。
如:《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 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 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 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三 联系生活实际法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 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 息已经与文中的句子建立了对应联系。我 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些含义深 刻的句子。
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中 有这样一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 境界是耐人寻味的。
我们在理解这句话时就可以思考生活 中有没有做过或见过类似的事,有没有感 受过类似的方法来帮助来理解。
一 抓关键词语法
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 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 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 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
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 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仔细阅读这个句子,不难发现“不可估量”这个词 语在句子中出现了两次,充分表达了圆明园的毁灭是十分 惨重的:首先从范围上来讲,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而且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其次从程度上来讲,到了没有 办法来计算的程度。这说明损失实在是太重了,重到没有 办法来弥补了,我们任何人都无法补偿,决不能让这样的 历史重演。我们抓住了关键词语“不可估量”也就理解了 整个句子。
它的间架简单,“漓江的水静,漓江 的水清,漓江的水绿”,针对它的修饰成 分“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 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 无瑕的翡翠。”加以分析,就能明白这句 话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赞 叹不已的感情。
《别了,我爱的中国》 之一

《别了,我爱的中国》之一《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之一北京李明新教学要求: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憎恨帝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一句三次出现,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会本课生字;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一句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同教学重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教学准备:幻灯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讲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课文题目看,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简介时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叫郑振铎。
文章写于1927年,距离现在已经69年了。
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反而互相勾结,大肆屠杀革命者,我们的祖国处于苦难之中,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
这时的郑振铎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就在他离开祖国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别了,我爱的中国》。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学课文,要求:1.出声地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再出声读一遍课文。
2.想一想,刚才老师从题目中提出的问题,自己是否能通过读书解决。
三、细读课文,分出段落。
1.思考: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三部分内容?2.讨论明确。
板书:离岸告别沿途所见心中所想3.提问:在记叙这些内容当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是哪一句话?请把这句话画下来。
(画后明确这句话是:“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小结:“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共出现了三次,那么,每一次它表达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四、深入理解,体会重点。
1.思考:“我”想不想离开祖国呢?“我”在文中一句话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请默读课文,找出来。
阅读理解第二讲+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讲义)

二、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1、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些句子含义与上下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就应该联系上下文读读,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课文的内在联系入手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明确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3、内外联系,通过联想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围绕句子的关键点,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想联系,进行必要的思维补充,产生具体感觉,领悟句子的含义。
4、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含义。
通过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5、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理解句子含义。
闻到花开的味道在一座小镇的郊外,有一个别致的小木屋,屋子里住着一个孤独的老人,他有一个很大的花园。
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他在园子里忙忙碌碌,他给它们修剪枝叶,浇水施肥,把花园侍弄得非常好,一年四季,蜂飞蝶舞,姹紫嫣红,引得不少人在此驻步流连。
有一年,一位年轻的画家路过此地,他非常欣赏地看着这个美丽的花园和木屋。
他想,要是自己住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该有多好。
这时他看到了那位老园丁,信令他惊奇的是,老园丁是个盲人。
他走近老园丁,不解地问:“你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而你根本看不见这些美丽的花朵,为什么?”老园丁笑了:“第一,我年轻的时候是个园丁,这一生都是个园丁,第二,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我还有手,可以抚摸我的花朵,第三,我住在花园里,终日沐浴着芬芳,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你。
”“我?但是,你并不认识我呀?”画家更加惊奇。
老人接着说:“是的,我不认识你,但我知道花是人间仙子,所有人都认识花,都不会在此拒绝花的邀请。
不少像你这样热爱生活的人在此经过,都会因为花园的美丽而驻步,从而心情愉快。
我也因此有机会和你在这儿聊天,一起分享花的快乐。
”只要把花种在了心里,就一定能看到花的美丽,闻到花的味道,,听到花开的声音。
1、词语模仿秀。
忙忙碌碌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阅读指导)

• ⑥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 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 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 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 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 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 灵魂安宁。 • …… • ⑧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 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君不见,此月 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 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缕月,俱往矣!山 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 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 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答题方法步骤:】
• 1.标明问题出处。 •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 即可。
一、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 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 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 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 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 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 • 下面请看《父亲不写信》中的一道题:
•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 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 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 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 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 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 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 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 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 到处借学费去了。 •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 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 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 了。 •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 (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 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 “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 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 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课: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年级语文陈明慧
教学目的:
1、练习三种理解句子的常用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时代背景。
2、通过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从而读懂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灵活地运用这三种方法进行阅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些句子在理解的时候看似简单,但当我们去细细品读时,却能品出其中深刻的含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交流感悟习得方法
师:我们学过文章《詹天佑》其中有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1、从这句话中你能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詹天佑为什么能这样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呢?
3、你再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4、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修好?读读背景资料。
再次结合句子,体会
那份浓厚的爱国情怀。
5、总结出理解这句话的三种方法。
三、加强巩固学以致用
(一)、“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读这句话,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2、这深深的潭水一样的眼神中究竟包含着什么?你是怎样感悟到的?
(二)“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
2、请打开书第82页的3到13段,在文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这黑洞洞和碰壁究竟还指什么呢?(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三)“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1、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少年要干什么?
2、难道真是那词句华丽的诗句吗?还可以怎么理解?读文中的5到8小节
3、结合近年来祖国的成就说说什么是璀璨的诗篇?你是怎么理解到的?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时代背景,透过句子的表面,悟出了其中的深层含义,其实理解句子的方法还有许多,只要我们善于学习,灵活运用,我们一定会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板书设计: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
抓住关键词
联系上下文
结合背景资料
教学反思:本次练习课,意在对学生平时学过的理解句子方法进行总结和强化训练,从而更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和常用的读书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