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南对针刀治疗的部分观点
312针刀医学阴阳观在逆腹式呼吸

神经系统为阳、为气、主功能;血液 循环系统为阴、为血、主物质。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 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上以神 经系统与血液系统为例,神经系统为阳, 血液循环系统为阴,神经系统与血液循环 系统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 的体现。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常是以循环系 统的濡养为基础。
组织结构分阴阳
人体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 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夫 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 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 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 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 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阴阳
阴 患者 物质 静 刀 慢性 缺血 原因
3在正常情况下,中枢接受的传入活动有些 具有兴奋效应,有些具有抑制效应,这两者 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并接受中 枢的调控.当这种关系失调时,则有可能使 正常的感觉系统迅速转化为致痛模式,表现 为应该成为正常的感觉而出现剧烈的痛感. 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即时性效应.
阴阳转化
中枢 路径 周围
典型病例
一\腰椎压缩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臀痛活动受限--------恶心呕吐---肠梗阻 1后腰臀----前盆腔 2腰椎管内----腰椎管外
二\部分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 疗思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1) 疾病的自限性.有限病程的可能性. 2) 人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神经蠕变抗压的适 应性. 3)针刀外围减压的直接作用--开窗术. 4)远盘区治疗对近盘区矛盾的良性促动作用. 5)全程严格护理,对症施法,健康教育,功能锻炼. 6)积极处理盘外因素--影响,调节或等待盘内环境 良性的回归变化. 7)积极等待本身即是一种治疗---(毛泽东战术围 而不打或围城打援),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疗效.以最 小的解剖损伤和生理干扰恢复人体健康平衡。 8)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加信心、决心、耐心等于成功
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针刀治疗的安全性针刀医学治疗的安全性,准确性第一节针刀医学治疗的准确性一.有人对影像介导下穿刺与依据解剖标志进行穿剌的结果是否存在质的差异。
“《镇痛注射技术图解》傅志俭.宋文阁主译P22”有几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足底跖腱膜炎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效果与单纯触诊注射并无差异。
慢性肩周疼痛患者在CT引导下肩锁关节注射效果并不优于按解剖标志注射。
二.针刀剌入病变部位,与注射针穿剌很相似。
即使是在没有影像介导较难穿剌的关节等部位,按解剖标志即可穿剌成功者达80%。
所以,在能充分证明影像引导下针刀穿剌的临床效果和费用二方面均优于盲法之前,针刀仍是最佳选择。
第二节针刀医学治疗的安全性一.针刀治疗的无菌操作:包括手术室的建设置标准,针刀手术的无菌操作规程。
二.保障针刀治疗安全的措施:1.针刀医学对解剖学的特别要求:(1).强调精细解剖学:针刀是闭合性手术,所以掌握精细入微的解剖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要求针刀精确地对准病变组织施术,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尤其是不能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开放性手术可逐层切开组织,可直视下手术,可不必要求解剖结构那么精细。
(2).强调立体解剖学:开放性手术也重视立体解剖学,但要求不必那么系统化,可边切开,边看到立体的组织。
而闭合性手术就不同了,针刀手术者必须要有很强的立体组织的概念,这样才能确保针刀治疗的准确安全。
(3).强调动态解剖学:开放性手术对非标准体位的动态解剖的知识要求不需那么高,而针刀治疗需要较高的立体解剖知识。
因为立体解剖知识掌握的越好,针刀的安全性就越高。
通过临床实践及运动解剖学图谱的学习,能逐渐掌握好动态解剖学。
(4).强调体表定位学:通过体表定位,预先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
(5).针刀治疗的四步操作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
加压分离不易理解。
可以这样去理解,针刀的刃不是分锋利,所以在进针点给刀刃加一适当压力,不使剌破皮肤,使体表形成一长形凹陷,这时刃下的神经.血管都被推挤在刀刃的两侧,继续加压,剌入皮下,凭皮肤肌肉的弹性,皮肤肌肉隆起到原有的部位,神经血管也被挤至针体的两侧,并同时往上隆起至原来的部位。
超微针刀疗法圆利针疗法反馈汇总

超微针刀疗法圆利针疗法反馈汇总超微针刀疗法特点1、刀口只有0.4mm,每个切割点最多切割3刀。
2、进针深度为1.0 cm左右。
3、不用激素、不用麻药。
4、以切割深浅筋膜为主。
5、疗效立竿见影。
6、刀法以切断为主,固有的筋膜韧带不能切这样看来,超微针刀没有刺到骨膜。
圆利针斜刺是有好效果,我用0.35的毫针代替,效果不错你应该看见他的长处,他的针刀可以不用麻药,可以什么都不用,我们这里都是这样做的,纯针刀,不过其实也就是韧针罢了,圆针是0.5的,是在厂家定的,针感是普通针的效果的百倍,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你去康复医院胡哪他是不会教的,还有个有材料,愿意教的你不去,怪谁。
多看看筋膜,多看看韧针,就够了,一辈子也许就够了。
东西是自己学的,你要是肯学,看够多的书了,就不用花钱学东西了,去看看就够了,还用问他吗?还是老老实实打好基础吧!在他哪学过,知道他扎针就是扎针,没手法吧!呵呵。
先学好书,学透书,以后就不用教学费了。
解剖书天天看就够了;我学针刀和园利针就是买书自学,跟本不用花钱去学,确实比传统毫针制效果好,针刀用的不太多,怕有风险,现在的病人很难对付,一有点事就要找我们的麻烦就像王治平老师的拨针一样,原理知道了,叫什么针都无所谓啦颜质灿的密刺法、卢鼎厚老师的斜刺法、圆满利针、还有点筋术。
其实都是一回事。
就是典型的阿是穴刺法而己。
摸着筋节刺开就可以了。
我在广安门医院进修看过长圆针操作,其实很简单,小针刀是剥离,长圆针向上斜挑作为过来人有必要提醒大家:针太细太短.扎的太浅可以当时见效,没有远期疗效。
因为慢性疼痛的原发病灶在骨膜 ..仔细研究了他的讲义,另外跟学习过的朋友交流,他是把超微针刀和圆利针结合在一起,超微针刀扎的比较浅,圆利针扎的比较深。
用超微针刀取得速效而用圆利针巩固疗效,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胡氏圆利针疗法是卢鼎厚斜刺的翻版看你是想取得近期还是远期疗效。
若要近期效果,你就刺透筋膜减张减压。
若要远期疗效,你就扎到骨面,什么针具无所谓。
针刀四大基础理论

针刀四大基础理论针刀医学的四大基本理论的雏形是从小针刀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开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小针刀疗法。
只有疗法是不能成为一门新的医学的,最多是一门学科,或仅仅是一种相对于其他疗法不同的疗法。
要发展为新的医学体系,就要求其必须有较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
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开始时不可能就认识的很清楚、很正确,而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甚至是漫长的过程。
最初只能提出假说(甚至是胡说),经过不断地论证及实践,然后提出学说;只有这个学说经过了反复的理论论证,以及反复的实践证明,才能上升为理论。
小针刀疗法经过20多年的大量的临床实践及临床研究,经过基础研究,以及理论研究,创立了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2004年经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科技部组织的70多位专家,以及多名院士联合评审。
鉴定结果是:针刀医学原理(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中国原创、世界首创;针刀器械中国原创、世界首创;针刀疗法中国原创、世界首创)。
因此我们可以说,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是针刀医学的活的灵魂,只有学好了这些理论,才能做一个合格的针刀工作者,才能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去创新与发展,才能成为一方名医。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朱汉章老师创立的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有些同学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懂,不如教针刀的临床治疗,这样更实用。
这个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
许多针刀学员主要学习了针刀疗法,回单位后确实治好了大量病人,若干年下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感到还有许多较疑难的疾病治疗效果上不去;或者治疗时不得法,须经反复地相对较长时间的治疗,才有效果,本来三至五次可以治愈,结果却需几十次治疗才能痊愈。
出现了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原因来,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共同的原因:针刀医学原理没有学好,有些是一知半解;有些只是学好了其中的一个理论,而没有全面系统地准确地学好四大基础理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
第一节四大基础理论的产生或发展过程针刀医学作为一个医学的新的理论体系己经形成,而且是一个创新体系,它将对世界医学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还不能盲目的去预料,但是它一定会产生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刀治疗定位新思路

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位诊断思路
足太阳膀胱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膀胱经。循行 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 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 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 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 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 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 (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 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 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 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 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 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 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 (至阴穴),交于足少阳肾经。
它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 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另一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出 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位诊断思路
足少阴肾经脉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 之下,邪走(1)足心,出于然谷(2)之 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 出腘内廉,,上股骨内后廉,貫脊属肾,络膀 胱。
大、小腿的后外侧疼痛,小腿外侧或足背母趾麻木,偶可足下垂, 母趾背伸无力。
3、腰5~骶1椎间盘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腰背、骶髂部、髋部、 大腿和小腿后外侧痛;小腿后外侧及外侧三足趾的足背麻木,偶 有足跖屈及屈趾无力。
4、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马尾神经受累,腰背、 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疼痛,双侧大腿、小腿后侧、足底及会防区 麻木,膀胱及直肠及直肠括约肌无力或麻木,以至二便失常。
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位诊断思路
足阳明胃经脉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1) 旁约太阳之脉(2),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 环唇,下交承浆(3),却循颐(4)后下廉,出大迎 (5),循颊车(6),上耳前,过客主人(7),循发际, 至额颅(8)。
“知为针者信其左”对针刀临床的指导作用

“知为针者信其左”对针刀临床的指导作用标签:知为针者信其左;针刀;押手;左手“知为针者信其左”出自《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
”即知晓针术的人重视押手(即左手)的作用,不知晓针术的人只信赖刺手(即右手)的作用,强调了双手协作在针刺中的重要性。
《灵枢·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主持而御之”即强调了双手协作的针刺原则。
针刀医学是在针灸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而发展形成的一门学科。
针刀疗法在治疗器械、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来源于传统针灸学。
“知为针者信其左”这一针刺原则在针刀临床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刀医学的实质是非直视下的微创手术操作,器械为类似“针”的“刀”,这决定了押手在针刀操作中的重要性,在提高针刀疗法安全性和疗效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此,笔者在临床中深刻体会到押手是针刀疗法成败及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1 针刀操作中常用的押手法1.1 单指押手法该手法是用左手拇指定位后,用指尖按压,适用于一般部位的操作,并要避开神经、血管及重要脏器。
如肩胛骨喙突、腕管等处需用左手拇指推开神经血管;需在骨面上操作时,如松解背部菱形肌需在肋骨面上操作以避免刺入胸腔,左手拇指触诊确定肋骨骨面并用指甲切压,针刀刀口线与左手拇指指甲面平行缓缓刺入,待抵达骨面后行针刀松解操作。
1.2 双指押手法该手法是用左手拇指、食指夹持针刀,或双指提捏固定需针刀松解的肌肉或病理性反应物,如条索、硬结等,适用于长针刀操作,以及针刀松解危险部位的肌肉和病理性反应物,如条索、硬结等。
2 押手参与针刀操作过程针刀进针四步规程是针刀手术在刺入时必须遵守的4个步骤,即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1]。
在有关针刀教材描述中,定点是进针前用紫药水描记号,定向、加压分离和刺入三步均由右手持针刀完成[1]。
腰腿疼、颈肩疼,一根“针”来治疗

腰腿疼、颈肩疼,一根“针”来治疗本报讯(文/本报记者邢靓图/通讯员张雪)一支看起来像针灸用针,比针略粗、前端带扁平刀刃的小针刀,找准位置快速一扎,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疼痛科的小针刀治疗室,前来“扎针”的患者络绎不绝,有的已经来过好几次,说定期来扎这支针后,整个身体都变轻松了。
小针刀治疗现场宋青山是疼痛科主攻针刀方向的副主任医师,他介绍说,小针刀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针刀因为多了“刀刃”,所以在发挥传统针刺治疗作用的同时,还增加了松解与剥离的功能。
小针刀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包括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关节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源性头痛及软组织肌肉损伤等之外还有其他内科杂病,如慢性妇科疾病、内分泌疾病、泌尿系统等均有很好的效果。
这些疾病中,许多疼痛都是因为病变区域的肌肉组织长期劳损,导致肌肉组织粘连,血液不通等原因导致。
医生通过观察,准确定位进针部位,用锋利的刀刃将粘连、僵硬和结痕的肌肉、韧带进行松解与剥离,对多数顽固性颈、肩、腰、腿等部位的酸麻胀痛有独特的疗效。
小针刀未必是哪疼扎哪,局部问题在局部扎针,改善局部微循环,切开粘连。
整体问题则从其他部位来调理,“比如膝关节疼痛,我们并不会在膝关节下刀,而是调整腰椎或腹部,使骨盆、脊椎的方向、姿态发生变化,改变我们说的‘力线’,纠正肌肉骨骼发力受力的轨迹,膝关节的问题自然随之得到改善。
”宋青山说,通过小针刀,把紧缩的肌肉松开,粘连的组织分开,使机体达到平衡和舒展。
小针刀治疗现场50岁的王女士是小针刀的老“用户”,她常年腰腿疼痛,所以隔段时间就来做一次小针刀治疗,松活肌肉,腰腿疼的问题就会明显改善。
宋青山在她的颈椎附近以碘伏消毒后,拆开一把小针刀,动作迅速地扎进去,可以听见轻微的“咔嚓”声,宋青山说,这就是切开粘连筋膜的声音。
针刀医学心得体会

针刀医学心得体会针刀医学是指通过手术和针灸疗法来治疗各种疾病的综合性医学技术。
以下是我在学习和实践针刀医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针刀医学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手术能够直观地观察病变部位,并通过切除、修复、重建等操作来治愈疾病。
而针灸则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自身的康复能力。
两者结合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某些疑难杂症中,针刀医学展现出突出的疗效。
其次,针刀医学对医生要求极高。
手术需要医生精细的操作技巧和深入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针灸则需要医生精湛的针刺技巧和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
医生在进行针刀医学治疗时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此外,针刀医学注重个体化治疗。
对于每个病人来说,疾病的原因、发展阶段、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
针刀医学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手段。
这也是针刀医学与传统西医治疗的一个重要区别,个体化的治疗更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针刀医学虽然有着显著的疗效和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是治疗风险。
手术和针灸治疗都可能伴随一定的风险,如手术中的术后感染、创伤等,针灸中的穴位感染、针头折断等。
因此,医生在进行手术和针灸治疗时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其次是技术挑战。
手术和针灸都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这对医生的学习和专业能力要求很高。
特别是针灸,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经络、穴位的位置和特点,还需要了解针刺的深度和方向等技术要求。
医生在精确插针时需要十分小心,以免损伤到身体的重要组织和器官。
此外,针刀医学也面临社会认可度不足的问题。
尽管针刀医学在一些疑难杂症中有着显著的疗效,但是部分人对手术和针灸抱有疑虑和恐惧。
这就需要医生在进行针刀医学治疗时积极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治疗的原理和效果,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总结来说,针刀医学作为一种综合性医学技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针刀治疗的部分观点
——许振南
针刀治疗不一定要解剖准确到位
针刀书籍上,大部分都是要求针刀临床医生治疗疾病时将针刀准确的到达解剖部位松解,甚至是非常危险的地方,如脊柱区域椎管内,而一旦操作失误,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究其原因是由于针刀医生过于自信(多发生于西医出身的医生),刻意追求松解黄韧带,环枕筋膜及椎管内的治疗,而忽视了针刀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小针刀是一种针灸针和手术刀融为一体的小型治疗器具,因此临床中既可以单独分别发挥针和刀的作用,也可以联合发挥针刀的综合效应。
一根绳子过于紧张,要想伸长一点减压,完全可以在这根绳子的任一部位剪一个小口(注意不能剪断)而达到目的,临床上针刀操作很类似,附着点的高应力完全可以通过松解该肌肉、韧带的任一部位而达到间接松解的作用,所以不要强求针针到骨面,甚至非常危险的部位。
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它存在着巨大的代偿能力,有病了,是因为其失代偿,如果我们给它一个机会,它就很快能够调整过来,对损伤的机体进行修复。
穴位的垃圾站作用与针刀镇痛的机理
针刀镇痛是源于针刺镇痛的神经科学基础,针刀镇痛与针刺镇痛有共同的科学基础,针灸可以激发人体的自然止痛物质释放,从而缓解疼痛,而小针刀因其针体比针灸针稍粗,故针刺刺激作用更强、更持久,临床上针刀一次治疗,就能激发脊髓内镇痛系统(闸门控制功能)和脑内抗癌系统功能,通过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而引起局部节段性和全身广泛性双重协同镇痛效应。
因此针刀镇痛比通用的毫针法镇痛迅速,而且镇痛持续时间也较长。
笔者认为穴位就相当于人体的垃圾站,正常人因为气血运行比较流畅,及时将一些废物通过人体的排泄系统排出,就相当于环卫部门清理垃圾比较及时,没有出现垃圾滞留现象,而一旦患者生病,局部产生的废物过多,单靠人体自身的气血运行来清运废物已经来不及,出现堵塞现象,根据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原理,患者就会表
现为局部疼痛不适,而此时我们通过针刀刺激,就是给人体提供了能量,加速局部废物的清除。
临床上曾遇到一例肺癌患者引起右颈肩部顽固性疼痛,只要针刀松解右肩井穴,疼痛就能缓解5天左右,这样治疗一直坚持到他去世,患者对针刀治疗表示很感激,让他少受了很多痛苦。
当然,针刀的镇痛效果不仅仅是针刀的机械刺激所产生的,其长时间的镇痛主要是针刀松解后达到力平衡所致。
也就是说针刀的快速镇痛是多方面的因素。
临床上应尽量充分发挥小针刀各方面的优势,提高小针刀的疗效。
患者的针感与针刀临床针刺作用
小针刀的刀刃可以像手术刀一样对病变组织进行不切开皮肤的手术治疗,如松解粘连组织;切开压力增高、组织水肿的关节囊;切断挛缩肌纤维或筋膜;切碎瘢痕、钙化组织块或痛性硬结;切削磨平刺激神经引起疼痛的骨刺等。
如肩周炎患者,临床上以粘连为主,针刀的手术刀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只要针刀准确松开粘连的部位,则临床疗效立竿见影。
小针刀是刀,也是针。
小针刀的应用,除了手术刀的效应,完全可以像针刺针一样,选取穴位治疗各种疾病,让小针刀的刀口线的方向和经络循行方向一致,按照小针刀的进针方法,避开神经、血管,达到适当深度,当得气时,可按小针刀施术方法纵横剥离几下,即可出针。
针刀刺激经络和穴位,可以行气活血通阻滞,使结者散,闭者通,达到瘀血消除、气机畅通、通则不痛的目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小针刀因其顶端刀刃锐利,故快速进皮时没有明显痛感。
因其针体坚韧又有针柄,故运针时间短,操作更容易,只是不宜行捻转手法。
多数病人在针刀治疗时酸胀剧烈,我们称为得气,临床观察到针感越是酸胀剧烈,其见效越快,拔针后,患者立即感到疼痛明显减轻,随之其功能也显著改善,有些病人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甚至一次治愈。
这说明针刀的针刺作用在治疗疾病时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研究经络理论,但经络理论博大精深,积累了先贤几千年的智慧,要完全弄通弄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掌握的,但是,在我们还不能完全认清楚它的实质之前,在临床上,我们完全可以依据这些理论总结出的一般规律,结合针刀的针刺作用好好的去应用。
颈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的类比性
如果将人看作成四肢行走动物,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引起的上肢放射疼痛完全可以类比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
天宗穴压痛反映颈神经根受压迫,天宗穴的疼痛改变与颈椎病平行。
秩边穴反映下腰神经根受压迫,秩边穴的疼痛改变与下腰神经根受压迫(如腰椎间盘突出征)平行。
针刀的综合效应与临床应用
如果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存在敏感穴位和病变组织,就需利用小针刀的针刺效应刺激穴位,并利用手术效应对病变组织施行手术治疗,使其两种效应综合发挥,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操作时,先在敏感穴位或辨证所取穴位上进针刀,行针刺手法使病人得气后留针;再行病变组织的针刀松解。
如颈椎病患者,颈部组织僵硬,活动受限,同时伴有上肢麻木,临床中,既要用针刀的手术的作用切开颈部僵硬的组织,还要寻找敏感压痛点和腧穴,如天宗穴进行刺激。
腰椎病患者,腰部组织僵硬,活动受限,同时伴有下肢麻木,临床中,既要用针刀的手术的作用切开腰部僵硬的组织,还要寻找敏感压痛点和腧穴,如环跳穴进行刺激,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针刀的针刺作用与术前麻醉
针刀治疗的针刺作用非常重要,就为针刀术前不打麻药疗效好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术前打麻药,小针刀就只剩下刀的作用了,病人没有针感的强烈刺激,就不会调动人体的积极性,去更好的修复损伤的机体。
而不打麻药,则可以在术中与患者进行很好的交流,根据针感判断针刀的部位是否准确,针感酸胀为好,麻疼就要调整刀锋和
深浅度,避开神经血管,这样临床中不但针感好,而且伤害神经血管的几率小。
临床打麻药无非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进针刀是针刀刺透皮肤达到病变组织的过程,针刀治疗时做到如下几点,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1、尽量选用快针刀。
2、对于皮肤松弛的地方,可用手绷紧皮肤再进针
3、准确: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直达病所,患者会只有酸胀感
4、迅速:左右双手密切配合,动作协调,进针时集中臂、腕、指力迅速进针,使得进针速度加快,刺激皮肤的时间缩短,对皮下组织及神经末梢刺激程度小,能够减轻疼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