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水景植物配置
常见园林植物配置方式(二)

常见园林植物配置方式(二)引言概述:常见园林植物配置方式(二)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对于营造美丽的景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选择和安排适合的植物来打造独特而宜人的园林环境。
正文:1. 花坛配置方式- 根据植物的高度和颜色进行搭配,营造丰富多彩的花坛景观。
- 选择耐旱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种类,减少花坛的维护工作。
- 采用不同的花季植物,使花坛在不同的季节都能保持花开不断的效果。
- 使用石块、木栅栏等装饰品,增加花坛的立体感和艺术感。
2. 林荫道配置方式- 选择适合种植的乔木和灌木,打造绿树成荫的林荫道景观。
- 根据林荫道的长度和宽度,合理计算植物的间距和排列方式,以保证整体的美观和舒适性。
- 搭配适量的花卉和地被植物,增加景观层次感,提升林荫道的视觉效果。
- 使用石头或人工景观石来修饰林荫道的边缘,使其更加自然与和谐。
3. 草坪配置方式- 选择适合生长的草坪草种,如早春型、夏季型和秋季型草坪草。
- 在草坪中设置不同形状的花圃或雕塑等装饰品,增加草坪的观赏性。
- 根据不同地形和用途要求,选择草坪的种植密度和管理方式,确保草坪的整洁和健康生长。
- 配置足够的浇水设施和排水系统,以保证草坪的正常生长。
4. 花墙配置方式- 挑选适合种植在垂直表面的蔓性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等。
- 使用适量的支架和垂直绿化技术,确保植物能够稳定地生长在花墙上。
- 根据花墙的周围环境和需求,选择不同颜色和植物种类,打造独特的花墙景观。
- 定期修剪和保养花墙上的植物,以保持其美观和健康状态。
5. 水景配置方式- 选择适合生长在水中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营造优雅的水景效果。
- 根据水池或喷泉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布局水生植物的位置和数量。
- 增加适量的鱼类和水生动物,增添水景的生机和趣味性。
- 定期清理水池中的杂草和水藻,保持水景的清澈和良好的卫生环境。
总结: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式,我们可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水景的构成要素与植物的配置

赏 园林池 沼中的游鱼之 乐了 。作 为现 代人 ,看 着略显单调 的 门 口,l I 的前庭 ,甚至荒凉 的后院 ,你 有没有想过 , J 植物 ,就 能获得 同样
等。 浮叶植 物 有 “ 中女神 ”之称 的睡莲属 ,有 “ 水 莲花
之 王”之称的 王莲属 即属此 类 。它们扎 根于池底 ,叶浮于 水面 。优雅绚 丽的花朵 创造 迷人的景致 ,其大大的 叶子提 供遮荫 。
的 美观 ,而 且 会 因对 水质 产 生 影 响 进 而 影 响 生 态 平 衡 。通 常 需 栽植 多 种 不 同类 型 的 水 生 植 物 ,深 水 与 浅 水 相 互搭
配 ,防止 单一种群 的生物侵 害。 关键词 :水景 园;景观 ;构成要 素 ;植物 配置 水 作为 园林 的五要素之 一 ,可上 溯到春秋 战国时期 。 “ 王在 灵沼,於 仞鱼跃 ” ,说明3 0 年前 的帝 王 ,已在欣 00 河 道因富养分而 导致其大 面积爆 发,渐成侵害性物 种 ,引 种 单位 需 注意 。其 它 常用 的浮 水 植物 还有 满 江红 、浮 萍
O E E H R UT R B T A T Hl S O TI L U E A S R C S N C
水景 的构成要素与植物的配置
王又 H 玎
( 上海市 园林工程设计有限, 司 ,上海 2 0 9 ) 厶 \ 00 2
摘 要:水景 园景观建设 的成 败,关键之一在于各种水生植物的选择 - b配植 。植物 的配置合理 - ,不仅影响景致 5否
的意境 美 。 丰富 的水 景 要求植 物 的 配置 不仅 在 水边 和水
面 ,更需 要 伸入 到水 中、水 底 ,给 人 以一 种 自然 、文雅
又 叫生氧植 物 ,其 基本作用是 消耗水 中多余的养分 ,抑制 藻类生 长 ,保持池水 清洁 ,部分 沉水植物 属 自由漂浮 型如 金鱼藻 ,其它耐寒 的则需先栽植在容器 中如依乐藻属。 浮生植 物 该植物 自由浮于 水面生长 ,可通过竞 争营 养 ,荫蔽水 面 ,从而 降低水温 ,减少光 照投射量而抑制 藻
水体植物配置策略

水体植物配置策略如下:
1.水生植物与水边的距离要有远有近、疏密有致,留出透景线,
切忌沿边线等距离种植,失去意境。
2.水体绿化时,要做到即兼顾景观效果又有效净化水质作用。
3.要综合考虑水边与驳岸植物配置,岸上的乔灌木应对水面空间
的景观起到主导作用。
4.水面植物配置,浮水植物不宜超过水面的三分之一,以免影响
水面的倒影效果和水体本身的美学效果。
5.植物配置构图上,按照植物高矮、叶形、质感及周边色彩环境
搭配、构成景观空间层次。
6.保证物种多样性,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
成生态水景,形成植物群落。
7.根据季节变化,选择符合烘托主题的特色植物、注意不同植物
之间生长周期、花期衔接。
水生植物的配置(修改稿)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转载▼标签:水生湿地植物杂谈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生态自然型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
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
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
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
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
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
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
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中文名园林植物配置外文名LandscapePlantingArrangement类型材料作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材料配置分类植物间配置;园林其他要素间配置园林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园林植物、建筑、水的搭配: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
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
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
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
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
1、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
水生植物的配置(修改稿)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园林水景和植物配置 暑期实践课题

系部:专业:年级:组员:暑期实践活动总结我们是园林中众多小组中得一员。
在这个暑期中,我们小组的实践主题为园林水景和植物配置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小组成员紧紧围绕着这主题进行了多番调查和走动,不仅加深了自己对本专业的认识程度,更让我们深层次地体会到我们将来的工作方向以及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提高了动手能力,接触到了更完整的社会,使自己在多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学校图书馆,搜集到有关园林水景的资料,通过研读这些资料,使我们知道了园林水景的源远流长的历史,也了解了由古至今地园林水景构造中的一些环节和流程,同时也注意到在水景构造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一份探索的心情,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旅。
首先,我们以小区为中心展开我们的调查,在这期间,我们走访了多个小区,包括高档小区,中低档的小区,全方面的去了解小区中的园林一景,同时也注意到水景相间的植物配置问题。
然后,我们又以湖坝方向展开了进一步调查,同时结合当地居民所提供的线索,紧紧围绕着我们的主题,考察了这些风景区周边的环境和沿边风景区一路的相关植物,最后,我们联系到园林局,算是对我们活动的汇报和最终总结,毕竟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思想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更多的宝贵意见,来完善我们的实践活动。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知道了园林水景的美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维护,它的起初总是美丽的化身,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孩子的顽劣,一些不文明的扔垃圾现象和一些工厂的污水排放,便使这些水景的美丽遭到了极致的破坏。
观望南湖公园,那一条一条漂浮着的死鱼真的触痛了我们的心,我们不忍,我想大家也是不忍的,所以,我们倡导每一个人热爱这片美丽,维护这片美丽,守护这一种精神家园,某种程度上,这些水景的美丽放松了我们疲倦的身心,已渐渐演变为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美丽是相通的,是相扶相持的,单一化植物配置,满眼满眼的绿,或许我们还可以打造更多的五彩缤纷,不是吗?在这一系列看似并不是复杂的文学中,已简述完我们的行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水景植物的配置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
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
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
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
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
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
“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
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
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
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
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
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
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
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
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
“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
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
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
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
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
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
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
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
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
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
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
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
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
如何移植北方地区大规格针叶树移植大规格针叶树,首先应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和树形的完整性,经笔者多年实践经验总结,需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
移栽时机适合移植的季节,在不同区域略有差异。
但是,原则上都应该在苗木的休眠期进行,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春季移栽以3月初到5月之间为宜;雨季移栽最好在6月底到8月初进行;而秋季起苗,一般在10月下旬开始。
若在夏季移栽亦可以。
要注意的是,移栽时要稍微做大土球,同时尽量选择在凌晨、傍晚或夜间进行,要随起苗随栽苗随浇水。
做足移栽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苗地的踏查,踏查对象包括苗地的土质及含水量、交通环境和气候因子。
栽苗地的准备工作,包括整地、定点、挖坑,坑径应比土球直径大60厘米以上。
苗木的筛选和分级。
运输工具、人员配备、起苗及栽种工具的准备。
做好准备工作,拟定移栽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是移栽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苗木挖掘和包装起苗前用草绳或麻布包扎树干及主枝,方便起苗并减少枝桠在装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有明显树干的要用草绳缠到分枝点,防止装卸时机械损伤。
移植时对树木标明主要观赏面和树木阴阳面。
在起挖土球前应将苗木用架杆支撑,防止起苗过程中歪倒。
挖掘前还应该清除树下的腐殖质层和地表松软土,然后确定土球直径的大小。
按照教科书上规定,土球直径为苗木地径的8至10倍,而行业标准则普遍规定,苗木土球直径为苗木地径的6至8倍。
但笔者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土球直径。
一般来说,决定土球直径的因素包括:移栽季节、苗木种类、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以及苗木地径大小等。
当土壤含砂量较大或含水量较大时,应适当减小土球直径。
土球的深度为土球直径的0.8倍左右。
土球的底部越小越好。
土球包装应包紧、包密,以草绳不松,不露土为准。
包装材料用蒲包、草绳、麻布、无纺布等易腐材料,栽种时不必将其拆除。
装卸和运输由于苗木规格较大,大都采用机械装卸,所以在装卸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问题,杜绝人员受伤,尽量避免苗木机械损伤。
运输过程中,若长途运输,车速不宜过快,并给苗木用苫布、席子、塑料膜等加以覆盖,防止苗木失水风干。
运输期间应检查包内温度和湿度,如包内温度高,应将包打开适当通风。
苗木栽植栽植前可适当修剪苗木的干死枝、病虫枝和重叠枝,树头顶芽死亡的应换头。
苗木入坑前,在坑穴内施以基肥,基肥以腐熟后的牲畜粪便为佳。
苗木入穴之后,土球应该高于地面5厘米左右,后将苗木调直,填土,将土夯实,切忌夯土球。
夯实苗木后,搭设支架,做树盘,树盘直径应大于坑穴直径。
由于运输过程中,苗木经常会出现严重失水的情况,所以在栽种时,要随栽随浇水。
水要浇足,将土球泡透为止。
5至7天后扶植并浇第二遍水。
地干后锄地保墒,提高地温。
定植后苗木养护相比阔叶乔木,针叶树的养护较为简单,即使是规格较大的苗木,采取正常养护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针叶树的松蚜虫和松稍螟的防治要及时。
松蚜虫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松稍螟以人工机械防治效果为佳。
总体来讲,大规格针叶树和阔叶树的移栽区别在于六个方面。
1.针叶树移植相比阔叶树移植,其季节范围更广,阔叶树的移植应在发芽前和落叶后进行;2.大部分阔叶树移栽前需要进行修剪、疏枝,展叶后则需要做疏叶、喷防蒸腾剂等工作,而针叶树完全可以不修剪;3.部分阔叶树如杨树、柳树、法桐、国槐等,在移栽季节裸根即可成活,针叶树则必须带土球;4.栽种时,阔叶树宜栽深以抗旱,针叶树宜栽浅以抗涝;5.大多阔叶树对水肥要求较高,更讲求对树冠的修剪,而针叶树更耐贫瘠、耐旱,也不需要过多的修剪,所以在养护方面更简单,更节省成本;6.部分阔叶树如法桐、紫薇、马褂木等在移栽之后,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做越冬保护,针叶树除雪松之外普遍不需进行越冬保护。
街头小游园设计兰芳芳摘要:街头小游园是最便于城市居民使用、接近的城市公共绿地,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好坏,并反映城市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阐述了街头小游园的规划要点。
关键词:风景园林;街头小游园;设计近些年,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各个城市纷纷选择了大的城市广场、景观大道和城市中心公园为突破点,而接近居民生活的多样化街头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和漫步道的建设却相对乏力。
城市街头小游园作为城市中人与自然接触的媒介之一,是最便于城市居民使用、接近的园林绿地,成为久居混凝土森林中的城市居民满足休憩需求、放松身心、就近赏景、融于生活的最佳场所,同时也对场所小气候有所改善。
1 概念根据城市绿地的含义、各地各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情况以及城市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将城市绿地分类如下:(引自马锦义《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1 ] )可以看出,街头小游园属于城市公园绿地,它是介于市级和区级公园之间的和居住区小游园中的一种,也称微型公园。
街头小游园是独立的城市公共绿地,一般面积较小,布置灵活,不拘形式,设施简单,多以植物种植为主[4 ] ,可供居民短时休息、散步之用,面积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