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要点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

浅谈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摘要:水景观设计在园林设计绿化中的重要性就如同水一样,它对于园林设计绿化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如果能够全面性地掌握并理解水景设计的特性,这样一来就使设计者更轻松地把握好水景设计和整个景观设计的关系。
笔者根据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设计原则和布局,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究,并结合了一些实际,对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做了相关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用性建议。
关键字:园林设计;绿化;水景设计园林设计中的绿化对于现代城市来说,是衡量文明与价值的标准之一。
单单对于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来说,它的运用更是一种自然和设计的完美结合,使园林设计绿化更具有可观性和实用性,让人类的生活回归自然,形成一种生活理念,这种理念对于人类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一、水景设计的意义对于风景设计来说,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它同时具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声等多种特性,这些对于园林设计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这也是水可以单独作为艺术品主体的原因。
综上所述,水景设计在园林设计绿化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二、水景设计的价值(生态方面)水景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由于本文讨论的是园林设计绿化中的水景设计,因此笔者主要阐述的是水景设计生态方面的价值。
我们可以从众多园林设计的优秀方案中看出,因为水景独特的观赏特性以及美学的表达方式,在园林设计规划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水生植物是具有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的,使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大大增加,也因此大大抑制了有害藻类,对于水体的生态平衡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
在近几年,人工湿地系统兴起,特别是在净化城市水体这一方面,这也是水景设计在生态方面价值的最好体现。
水景设计依据科学的配置,建立了时间结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三方面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这样一来,就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水景设计的特征及其要点水景设计是园林设计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根据水的特殊性来决定水景设计的多样性。
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中的常用规范

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中的常用规范园林景观水体设计是指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对水体进行艺术化、功能化的设计和布置的过程。
合理规范的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品质,还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和健康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中的常用规范。
一、水体布局规范1. 选择合适的位置:水体应考虑到整体规划,与周围的植物、建筑物相协调,避免与交通干道、高架桥等噪音源靠近。
2. 确定水体形状和面积:根据空间大小和功能需求,确定水体的形状和面积,通常可选择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形状。
3. 合理设置水景元素:在水体中设置喷泉、瀑布、莲花等水景元素,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增加观赏性。
二、水体水质规范1. 水质净化处理: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水体的水质净化问题,可以通过植物过滤、人工湿地、曝气等方式改善水体的水质。
2. 控制水体深度: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合理控制水体的深度,以保证水体生态平衡和安全性。
3. 防止水体污染:在水体附近设置垃圾桶、排水系统等设施,减少周边环境对水体的污染。
三、水体设施规范1. 设置观景平台和休息区:在靠近水体的位置设置观景平台、休息区等设施,方便游客观赏水景、休息放松。
2. 设置护栏和警示标识:设置合适的护栏和警示标识,以防止游客误入危险区域,确保游玩的安全。
3. 选择适宜鱼类和植物:根据水体的水质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鱼类和植物进行配置,增加水体生态可持续性。
四、水体灯光设计规范1. 设计合理的照明布局: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使水体在夜晚展现出不同的景色,增加夜间景观的吸引力。
2. 照明设施的防水防尘:由于水体环境潮湿,应选择防水防尘等级合适的照明设施,以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寿命。
3. 节能和环保:在照明设计中应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选择低能耗、低污染的灯具,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水体维护管理规范1. 定期清洁水体:定期清理水体中的杂物、浮萍等,保持水面整洁干净。
2. 定期检修设施:定期检查维护水体周边设施,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园林造景的要点

园林造景的要点园林造景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创造,营造出具有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内涵的景观空间。
园林造景包括了建筑、园林、水景、石景、植物等多个方面,它们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场所。
下面将从设计原则、植物配置、水景设计、石景设计等方面介绍园林造景的要点。
一、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在园林设计中,要以人为本,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2. 环境适应性: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并根据环境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3. 统一性:在整个园林中要保持风格统一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能够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 层次分明: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层次分明,使之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
5. 空间流畅性: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空间流畅性,使之呈现出自然、舒适的感觉。
二、植物配置1. 植物选择:在园林造景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要根据不同季节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2. 植物组合: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之间的组合效果,如颜色、形态、高低等因素,使之呈现出美丽的视觉效果。
3. 植物养护:在园林造景后期,要对植物进行养护管理,保证其生长健康,并及时修剪和更换。
三、水景设计1. 设计原则:在水景设计中,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并考虑到水质、水流等因素。
2. 水景种类:常见的水景有喷泉、池塘、瀑布等,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场地特点进行选择。
3. 水质管理:在水景建成后需要对水质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清洁卫生。
四、石景设计1. 石材选择:在石景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合场地环境和风格的石材,如花岗岩、大理石等。
2. 石景造型:在石景设计中要注意造型的协调性和美观性,使之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3. 石景养护:在石景建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养护管理,如定期清洗、保养等。
五、其他要点1. 照明设计:在夜间园林造景中要注意照明设计,使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水生植物的配置(修改稿)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转载▼标签:水生湿地植物杂谈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1)生态自然型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
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
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
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
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
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
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
论园林的植物配置及水景的做法

园 林 景 观
I ■
论 园林 的植 物 配 置 及 水 景 的 做 法
(二 ) 衬 托 的 手 法 这种 方法主 要通 过大水 面包 围建筑 物的形 式 ,来构 成水景的 开 敞空 间。水 面上的变化 能激发观赏者的各种联想,深受人们的喜 爱。该 方法 的特 点是建筑 群环抱水面 、以大水 面包 围建筑 物、大水面中建筑 群 的 穿 插 。 目的 是 形 成 开 敞 空 间 , 将 水 面 衬 托 着 建 筑 空 间 向外 伸 展 ; 形 成 闭合 空 间 ,群 体 空 间 内 向 水 面 ; 空 间随 水 体 而 变 幻 。衬 托 的 手 法 所 产 生 的 效 果 是 空 间 感 漂 浮 、 亲 切 、 空 间 感 流 动 、 渗透 。 ( ) 光 影 手 法 三 光 影 有 三 种 变 化 : 利 用 室 内 池 水 中 天 棚 灯 光 的 倒 影 成 景 ; 水 面 本身的波光 ;波光 的反射 ,这些都是水面所独具 的特色 。此方法的 目
叶 莹
( 州 市普 邦 园 林 配 套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广 东 广 州 5l 6 0) 广 0 0
[ 摘 要] 植物 是园林 工程建设 中的重要 材料 ,园林 的植物 配置优劣直接 影响到 园林工程 的质 量及 园林功 能的发挥 。因此 ,应该根据 园林 植物配置 的具 体应用原 则来采用 不 同的配置方案 。园林 的植 物配置 在遵循科学 性的 同时,还要讲 究艺术 性,并 以创 造 出优 美的景观效果 为终 极 目标 。本 文将从植物 配 置的植物 种类选 择及 手法方 式等几个 方面来 分析园林 的植物 配置 和水景 的做法 问题 。 [ 关键词] 植物配置 绿地 水景 中图 分 类 号 :s 文 献 标 识码 :A 6 文 章 编 号 :1 0 — 1 x( O ) 8 0 3 - 1 9 9 2 1 2 - 2 6 0 0 4 O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就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重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造景设计一、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现代社会,园林植物绿化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园林植物中,高大的树木与灌木、花卉的巧妙搭配,既可以改善景观,又能满足人们对观赏、休闲娱乐、植物科普的需要。
另外,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气中的CO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环境。
(一)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各种植物进行配置,强调其生态特征和景观效果;提高园林绿化的绿色、环保性、艺术性和舒适性,达到防火、防震、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满足人们观赏需求园林的设计不但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而且可以使人在欣赏自然和艺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比如,在园林的规划中,植物的精心布置,可以使人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给人以足够的视觉乐趣。
在花园中,人们可以暂时抛开烦恼,远离都市的喧闹,陶冶情操,舒缓身心。
(三)弘扬传统文化园林设计是一种既能满足特定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又能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设计思想和文化符号,从而为人民营造出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传统文化,对植物、树木进行艺术化的修剪,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义,既可以深化园林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陶冶身心情操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搭配、造景,既可以让人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与植物的和谐,也可以让人忘记那些机械化、程序化的生活,给这座城市带来一种生机,让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逐步改善生活品质。
水生植物的配置(修改稿)

水生植物的配置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1.沉水植物苦草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3-4芽/ 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1-2头/平方米,萍蓬草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莼菜10-16株/平方米,菱3-5株/平方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
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
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
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
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
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
关系最密切。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
“一池三山”、
“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
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
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 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
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
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
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
智、勇、善、正的品德。
孑L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
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
“似意”。
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
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
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
“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
水声, 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
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
纵观
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 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
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1 .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
我国园林
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
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 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
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
用。
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 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
石岸线条生硬、枯燥, 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
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
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
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
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
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
环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
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愚以为营
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