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生命的律动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教学课件(诗歌部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诗歌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时天狗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剥.削盘剥.剥.皮生吞活剥.B.咬啮.始龀.韶龄.龇.牙咧嘴C.血.脉血.汗流血.血.口喷人D.爆.发暴.动曝.光一曝.十寒解析:A项,“剥皮”的“剥”读“bāo”,其他均读“bō”;B项,依次读niè、chèn、líng、zī;C项,“流血”的“血”读“xiě”,其他均读“xuè”;D 项,“一曝十寒”的“曝”读“pù”,其他均读“bào”。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宇宙/寅时沫水/摸仿燃烧/荏苒B.狂飙/彪悍脊髓/隋唐脑筋/帮助C.废品/荒费裨益/婢女良辰/星晨D.品相/像貌撕拼/厮守熔铸/融汇解析:A项,“摸”应为“模”;C项,“费”应为“废”,“晨”应为“辰”;D项,“像”应为“相”,“撕”应为“厮”。
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热巴”是民间艺人卖艺求生的一种技巧和难度很大的舞蹈。
热巴队的组成一般以家族为核心,或几家人合作组队,多则二十人,少则四五人,队员都是能歌善舞又各怀绝技之人,其表演有弦子(二胡)、鼓、铃铛等乐器伴奏。
“热巴”整场演出完整严谨,其中戏剧及体育内容丰富且寓意长远,是颇具健身作用的一种民族民间体育舞蹈。
它流传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一带和云南、四川、青海玉树藏区,()。
铃鼓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九种鼓点,表演者根据鼓点节奏的不同来表演舞蹈。
在表演中,男持铜铃,女执手鼓,绕圈走动,________。
铃鼓声节奏鲜明,随着曲调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热巴舞的队形变化多而且十分复杂,除圆圈外,还有“龙摆尾”“双插花”,舞姿优美,节奏鲜明,手和脚为顺脚,重在腿部动作的变化。
时而如同走“八卦阵”,时而像数条青龙在飞舞、交缠、并肩盘圆圈。
《我看》诗歌仿写一年四季

《我看》诗歌仿写一年四季我看一年四季,色彩斑斓,
春夏秋冬,轮回变换,
如同生命的起伏,不断更迭。
我看春天,万物复苏,
桃花红红,微笑着对蝴蝶说:
“我是春天,生机勃勃。
”
柳枝飘飘,小鸟欢歌,
春天的气息,唤醒了沉睡的生命。
我看夏天,热情如火,
向日葵高傲地向太阳说:
“我是夏天,热烈奔放。
”
萤火虫闪烁,夜空中的小灯笼,
夏天的热烈,燃烧了整个季节。
我看秋天,丰收的季节,
红薯甜甜,对大地温馨地说:
“我是秋天,金黄的收获。
”
枫叶红红,游人如织,
秋天的静美,让人心旷神怡。
我看冬天,银装素裹,
腊梅骄傲地对雪花说:
“我是冬天,坚韧不屈。
”
寒号鸟哆嗦,盼望春天的到来,
冬天的寒冷,让人更加珍惜生命的温暖。
我看四季,生命的律动,
春夏秋冬,不断更迭,
如同生命的起伏,色彩斑斓。
一年四季,生命的盛宴,
让我们欣赏生命的美丽。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天狗(郭沫若)720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天狗(郭沫若)测试题 2019.9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地政府要求学校组织一次“地方资源”调查活动,假如你被指定为这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为这次调查活动作一个策划方案,请把你的设想写在下面。
(活动策划中如出现地名,一律用“A、B、C、D……”代替:涉及人名,一律用“XX”代替。
)(1)你打算从哪几方面进行调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设计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案。
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调查,你发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受到了破坏,请写一条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珍惜我们拥有的资源。
(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毕业在即,你一定想带着老师、同学的微笑和祝福走向远方。
下面是同学送给你的“心语”,阅读后请完成问题。
心语一:通过灿烂的理想,使我们年轻的心胸如宇宙般辽阔,让五色斑斓的星星在心中闪烁。
仿照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第二三节诗歌写一节诗

第一节:神秘的黑暗1. 夜幕降临,大地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繁星点点,闪烁着时不时的光芒,犹如闪烁的眼睛在注视着这片神秘的黑暗。
2. 黑暗之中,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和未知。
这片黑暗,是万物沉沦的深渊,也是一切生命诞生的摇篮。
3. 沉静的黑暗中,散发着一股深邃的力量,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探寻其中蕴藏的奥秘。
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仿佛黑暗中有一双无形的手,轻轻地拂过人的心灵。
4. 身处黑暗之中,仿佛可以窥见未来的脉络。
在这片黑暗中,隐藏着种种可能,等待着人们用智慧和勇气去开拓。
5. 黑暗如水,包容着一切。
在黑暗中,一切都变得平等,没有分别,没有偏见,只有静静地守望着。
6. 黑暗,是大自然最质朴的表达。
即便在黑暗中,依然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在绽放,只是那种光芒不甚眩目;也有勇敢的探险家在黑暗中寻找着未知的世界。
第二节:丰饶的土地1. 望着神秘的黑暗,仿佛看到了充满活力的土地。
在土地上,生机盎然,万物繁茂,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丰厚的财富。
2. 沃土孕育着一片绿色的海洋,是农民辛勤耕种的果实;沃土是万般宠爱的馈赠,它孕育了生灵的温暖与生机勃勃的生命。
3. 在丰饶的土地上,农夫们辛勤劳作,播种与收获的过程是一曲曲关于奋进与收获的赞歌。
4. 丰饶的土地是一座无形的坚城,它孕育了我们这个民族,也滋养了中华大地上无数的子民。
5. 丰饶的土地,是大自然最伟大的赐予。
它以无尽的厚爱,滋养着每一个孩子,包括了那些迷失的孩子;在土地上生长根须,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才能真正地浸润灵魂。
6. 种一棵树培育一片樱;人生如古树,无论风吹雨打,也不住地生长。
人们需要像树一样,筑树一样的品质,茁壮成长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接上文续写:第三节:生命的律动1. 生命的律动,就像土地上生长的一颗颗植物,它们在风雨中顽强地生长,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和韧性。
正如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所遭遇的挑战和艰辛,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坚定。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天狗

第一节最后诗人写道“我便是我了”, 这两个“我”意思是否相同?
不相同。 前一个“我” :抒情者本身,只是一个称谓。 后一个“我”:指张扬的自我精神。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X 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Energy 的总量!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 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 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 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 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 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 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 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 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 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 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从事新文 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 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 “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 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 作。
第五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试做一些练习题 检查一下预习效果
2 方法二[阶段预习法
阶段预习是对近期将要讲授的功课内容从整体上进行 粗线条式的浏览,以求得初步印象的一种预习方法。一 般来说,以章或单元为整体单位比较可行;而像史、地等 科目的预习则可以截取某个相对完整的时代或相对独 立的区域作为整体预习的单位。
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长 僧服和高齿木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 子、手持羽扇的奇怪家伙。通常居住在深山 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怪力和超能力,是 日本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
高中语文 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 教 版 语 文
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
“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 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 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
人 教 版 语 文
题》全篇渗透着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令人产生崇高感; 《川江号子》也包含了悲壮的意味,但更多的是悲慨与孤 寂。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中的一定的生命形态是与诗人人
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郭沫若就说过,“诗是人格创造的
表现”。恣肆、狂放的“天狗”形象既显示了个性解放的 时代精神,又是叛逆的诗人自我的真实写照;默默地承受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一、理解课文的生命内涵和思想情感,了解诗歌创作
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一定生命形态的诗歌作品 , “生命的律动”是这些诗作内涵的共同特征。不过,每篇
课文所表现的生命形态是各不相同的,要引导学生仔细辨
析。例如《井》所表现的是一种“静默”的生命形态,与 《天狗》里张扬、凌厉的“天狗”形象及其代表的生命意 识大相径庭:前者趋于内敛、收束,后者则显得外张、夸 饰。同时,不同生命形态蕴涵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如《无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
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
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 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
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
天狗——郭沫若 详细版

3.结合诗歌内容,领会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诗歌的思维方 式是十分奇特的,这是因为诗人往往采用隐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将自己的感觉进行变形或转移处理,使得显示出来的形象与其所要 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
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表达主
题。这种诗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
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哲理诗: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
中
国 现
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3.文体知识
诗歌
概念:新诗,亦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产生的新体诗歌。它采用现代口语写诗,不受传统格律的限制,生动活泼,押
韵与否听凭自由,形式大体整齐,适于表现现代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分类:从诗体分,新诗分为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等。从内容分,自由诗又
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朦胧诗、散文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
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
的六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著作和大量杂文、随
笔、诗歌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
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
中 国
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天狗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单元风向标生命是五线谱,有高有低,有起有落,有志者即使在黄昏中,也会弹奏出希望的晨曲。
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在水天之间,航行在茫茫人海之中,它会经历暴风雨的洗礼,会迎接朝阳的拥抱。
生命,根本就是一连串的战斗!没有战斗,就不会有胜利!生命如画,有浓墨挥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你可以静静地倾听,静静地品味,也可以胸怀激荡,合拍起舞!知识和能力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创作特色,理解诗歌创作与诗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诗歌蕴涵的生命内涵和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认真体会每首诗歌的节奏、韵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细读诗歌,体会我国现代诗歌独特的思维方式。
1.了解诗歌的作者,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对于作者,我们应该了解其人生经历、写作风格。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2.学习诗歌重在朗读,朗读能使人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要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
3.结合课文,领会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诗歌的思维方式是十分奇特的,这是因为诗人往往采用隐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将自己的感觉进行了变形或转移处理,使得显示出来的形象与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大相径庭”。
天狗“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象征着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
这是青春生命高峰状态的一种神奇的独特情感体验。
朗读文本,感受“天狗”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品味语言,感受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在本诗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
四川乐山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导读]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
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为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为船夫搏斗急流的坚韧勇敢。
在学习中,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体会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天狗》是极力张扬自我的一首奇诗,诗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宣泄了内心那激荡不已的感情。
《井》让我们领略了一种“静默”的生命形态,名义上写井,其实是写人。
《春》真诚地写出了他本人的,也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共同感觉的生命的压抑感。
《无题》把死亡放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唤起大家崇高的使命感。
《川江号子》对当时充满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诗坛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异类,有着悲壮的色彩和味道。
天狗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
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
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抗战开始后回国,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
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
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2.背景探寻《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
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
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
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已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
于是,《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
《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3.相关知识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验僧服和高齿木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子,手持羽扇、宝槌的奇怪家伙。
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的怪力和超能力,是日本传说的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
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它是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哮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名言警句郭沫若名言1.青年需要经受各种锻炼。
所谓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就是这个道理。
希望不经过困难、波折、轻而易举地成名,那是不长进的,没出息的幻想。
2.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
3.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5.人是活的,书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天狗》中动词的妙用《天狗》一诗中,动词的运用也是必须特别留心的。
《天狗》一诗一共二十九句,二十九句诗除了六句是“我是……”句之外,剩下的二十三句每句都以动词为其句子的主干。
这一特征独立看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我们若是将其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对照起来看,则不能不有些惊心动魄的意味了。
中国古典诗歌在本质上是诗人情感的静态的表达。
然而古典诗歌的这一静态特征却被郭沫若破坏了。
他的《天狗》一诗,充分体现出了他对动词的新鲜运用。
这种运用首先是量上的,全诗二十九句,二十三句以动词为其句子的主干。
这种高频率的动词运用,完全打破了古典诗歌所习惯的静态构句规范,在接连不断的“我怎么怎么……”的句式表达中,诗歌因此有了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动感。
其次是质上的。
这首诗的动词选用以“吞”起领,以“爆”字收尾,其间串联了“飞奔”“狂叫”“燃烧”“飞跑”“剥”“食”“吸”“啮”八个动词。
这八个动词体现的都是一些极具强度和力度的行为动作,是标准意义上的强力动词,诗人借此所进行的情感表达因此也便富有了气势和力度,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和震慑。
除此之外,动词运用上的重复特征也是需要阅读的人给其以特别关注的。
短短的二十几句诗,“吞”字用了四次,“狂叫”和“燃烧”各两次,而“飞跑”一词居然用了七次!依修辞学的理论解释,重复是一种加强。
本身是一种强力,且又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郭沫若在《天狗》一诗里对于力、动态的强调实在是不言而喻了。
多用,强力的突出,反复使用动词以及借此体现的对于动态的力的美感追求,使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具有了全新的质素。
对于这一变化,朱自清先生作评说:“他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
”郭沫若的诗因此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他给中国诗歌带来了一种极为新鲜的表达,使中国诗歌因此真正具有了一种新时代的新气象,显示出了迥异于传统的新的美学追求。
点击素材“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运用示例有些人面对挫折,退缩不前,悲观厌世;我坚信: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不愿做命运的奴隶,我要做命运的主宰。
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只有不屈服于命运,敢于凤凰涅槃、敢于浴火重生,才能亮丽自己精彩的人生。
山高我为峰,扼住命运的咽喉,向命运挑战。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让百世传颂神的逍遥,我辈只需独占世间潇洒。
——高考作文《挑战命运》井春无题川江号子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1)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
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成名于四十年代初期,写于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等诗作,得到了闻一多的赏识。
他与穆旦、袁可嘉、郑敏等9位在四十年代从事写作的诗人因合出《九叶集》而被评论界称为“九叶诗派”,在中国诗歌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2)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1945年9月,根据入缅作战的经历,创作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上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3)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
20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936年发表长诗《做棺材的人》《没有翅膀的人们》。
抗战开始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主要诗集有《在天门》《噩梦备忘录》等。
解放后,有《总攻击令》《走向北方》等诗集问世。
(4)蔡其矫(1918—2007),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福建晋江人。
1930年入培元中学,在学校壁报《激流》上首次发表文章。
1942年创作成名诗作《肉搏》,以后从事写作和教育工作。
他的诗吸收了我国古典诗词和西欧现代诗的营养,写得相当典雅,内涵很深,又大气。
特别是那些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海洋方面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人中独树一帜,如《福集》《波浪》。
另外,收在《七人集》中的诗最具有代表性。
他的爱情诗也写得很美,诗集《倾诉》是他晚年生命绽开的激情之花,读了不能不让人佩服。
2.背景探寻(1)《井》是富于哲理性的象征诗篇。
这首诗写的是井,是井的自白,是诗人依靠拟人化手法形成的一种戏剧性独白。
井又是诗人自己心灵的象征和灵魂的自白。
(2)穆旦写作《春》这首诗时,不足24岁,正是他所写的“紧闭的肉体”的年龄。
诗在震荡中完成,在紧张中展开青春的阵痛和生命个体在与自然相遇中的感怀。
那巨大的令人眩晕的内心深处的风暴,感染和撼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诗人的这首青年时期的诗作避开了一般诗人在青春期情感无限泛滥、空前膨胀的滥情易感的危险。
应该说,这是一首节制的、矛盾的、悖论的、知性与直觉相融合的诗。
同是“九叶诗派”的诗人唐祈曾这样评价穆旦的诗:“他不仅纯熟地运用现代派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且把艾略特的玄学思维和奥登的心理探索结合了起来。
”(3)邹荻帆写《无题》诗时,身在香港,而心却想着人民解放战争。
诗名“无题”,其实是一首英雄赞歌,是一首新颖别致的政治抒情诗。
从诗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它歌颂的是为人民的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
(4)《川江号子》写于1958年,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而举国的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着良心大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
当时诗人正挂职为长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作为一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诗人,却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所谓“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你碎裂人心的呼号,/来自万丈断崖下,/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3.相关知识关于“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主编均为胡风)、《诗垦地》(主编为邹荻帆、姚奔)、《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曾卓、孙钿、牛汉等。
他们的作品大多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两集共十八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的诗集中;1981年出版的《白色花》收录了“七月诗派”二十位诗人的作品。
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名言警句作者其他诗歌1.喜欢并走近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色之中。
——杜运燮《光和影》2.我们站在这个荒凉的世界上,我们是廿世纪的众生骚动在它的黑暗里,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我们有复杂的感情却无处归依,我们有很多的声音而没有真理,我们来自一个良心却各自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