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地下水取水工程综述
取水工程讲稿-地下水

2019/12/16 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取水工程
5
STEP2:物探测井
井孔打成后,还需了解掌握地层结构,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深度、厚度, 地下水的矿化度(总合盐量)和咸、淡水分界面,为井管安装、填砾和粘土 封闭提供可靠资料。
取水工程通常采用电法勘探测井,其基本原理是:不同地层的导电性 能差异很大,利用电测仪器测得反映各地层导电性能的物理参数,就可以 反推各地层的性质。
2019/12/16 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取水工程
6
STEP3:冲孔灌浆
井孔打成后,在井孔中仍充满着泥浆,泥浆调度较大,含有大量泥质, 无法安装井管、填砾和粘土封闭,也会给洗井带来困难。在下管前必须将 井孔中的泥浆换成清水。
将不带钻头的钻杆放入井底,用泥浆泵吸取清水打入井中,将泥浆换 出,至井孔中全为清水力止。
方法:水泵洗井法、活塞洗井法、压缩空气洗井法、联合洗井法。 要求:中、细砂地层出水含砂量在1/200000以下,粗砂地层出水含砂量在
1/500000以下。 水泵洗井 安装实际使用的水泵抽水,使水位降深达到水泵所能达到的
最大值,从而达到洗井的目的。 优点:简便,洗井和生产相结合,可不另设置洗井没备; 缺点:水位降深有一定限度,地下水水力坡度较小,冲洗力较小,洗井
砾料填完后、一定要计算所填砾料的总体积,一般情况下,围填砾料 的总体积应等于或大于井管与孔壁之间环形空间的体积。
粘土封闭一般采用球直径为25mm的粘土球,围填过程同样要求均匀、 连续,填至井口时,应进行夯实。
2019/12/16 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取水工程
9
STEP6:洗井
目的:消除井孔及周围含水层中的泥浆和井壁上的泥浆壁,冲洗出含水 层中部分细小颗粒,形成天然反滤层。
取水工程

1. 不能控制制河道水位和流量,因此,枯水期引水保比率低。
2. 在多泥沙河流,还可能引人大量的泥沙,使渠道发生淤积现 象, 影响渠道正常工作
3.对于灌溉取水来说,往往距灌区较还,需要修建很长的干渠和较多的 渠系建筑物.土石方工程量较大。
案例:
常青都江堰:令多少现代水利工程汗颜
都江堰的水沙控制原理
有坝取水枢纽工程平面布置图
蓄水工程
河流的天然流量及水位年际或年内均有丰、枯变化,而从供水,特别 是城市、工业及人畜用水均有永续性和连续性要求.为了调节河源来水和 用水在时间上的矛盾,常需要在河道上修建拦河坝以形成水库并拾高库内 水位,利用水库的库容调节来水流量,以满足用户要求。
蓄水工程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和放(引)水建筑物组成。若多目 标运行时,还可建有水电站或船闸等专门建筑物。
1.管井: 一般指用凿井机械开凿至含水层
中,用井壁管保护并壁,垂直地 面的直井
主要由并室、并壁管、过滤 器、沉淀管等部分组成
井室
2 枢纽组成: 抽水设备(水泵、动力机、管道、闸阀等) 水工建筑物(引水渠、进水池、泵房、出水池等) 辅助设施(供电设施、泵房内供排水设施、安装检修设施)
按取水口工程构筑物构造型式,分为固定、移 动取水构筑物两类
固定式取水建筑物
习惯上把不经过筑坝拦蓄河水,而在岸边直接修建的固定的 取水设施称之为固定式。意即集水井池和泵房都是固定的,但为 避免河水位变化较大的缺点,建筑物高度需相应增加,其投资大, 水下工程量大,施工期长。但由于取水安全,维修管理方便,适 用范围广,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地下水取水建筑物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是给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任务是从地下水 水源中取合格的地下水,并送至水厂或用户。
取水工程

A:弯曲河段的凸岸,
B 呈环状弯曲的河段的河内环
C 分岔河道的分岔和汇合段
D 河流出峡谷的三角洲附近
E 河道出海口区域
F 游荡性河段
G 易于崩塌和滑动的河段以及其下游附近河段
H 可能收到漂木,流冰冲击的地点
I 汇入水库或湖泊的河流或支段的汇入段
欢迎使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件!
取水工程
—地表取水构筑物—
E:在有支流入口的河段上.易在交汇口产生大量的泥沙沉积。 因此,取水构筑物应离开支流出口处上下游有足够的距离
欢迎使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件!
取水工程
—地表水源地选择—
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
(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 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
(4)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4)河床地质情况
5)水土保持和水工建筑物
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泥沙运动来体现的,水流条件改变时,
挟沙能力也随着改变如果:
上游来沙量=本段水流挟沙能力,水流处于输沙平衡状态,
河床既不冲也不淤积。
上游来沙量>水流挟沙能力, 河床将发生淤积
上游来沙量<水流挟沙能力,
河床将发生冲刷
因此,水流输沙的不平衡是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
取水工程
—地表水源地选择—
地表水源地选择
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确定可开发量,做
好与其他部门用水的统一协调。
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应有90-97%的保证率,工
业用水水源根据工业企业性质和要求确定。
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
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机
地下水取水法

3. 管井(机井)
(1)管井的构成
管井直径一般在50~1000mm,深度一般在200米以内,通常 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砂管组成 井 室:保护井口、安装各种设备; 井壁管:加固井壁、隔离含水层(钢、铸铁、钢筋混凝土、 水泥、塑料、木制等)。 钻进方式:分段钻进(接头重叠3~5米,用水泥封填) 不分段钻进 过滤器:井管进水段,用以集水和保持填砾和含水层的稳定 构成:过滤骨架和过滤层 种类:钢筋骨架、圆(条)孔、缠丝包网、填砾石、水泥 沉砂管:沉积涌入井管内的细小砂粒,一般2~10米长
(完整渗渠)
(非完整渗渠)
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寻找地下水源的各项工作,通称水文地质勘察
(1)任务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选择供水水源地; 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
提出取水构筑物选择与布置的技术经济方案;
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或建议 (2)内容与程序
现场调研:
现场试验:测绘、物探、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 观测
5. 辐射井
(1)辐射井的构造
集水井 辐射管
(2)辐射井的类型
按辐射管的铺设方式:单层、多层 按集水形式:集取地下水、河流下渗水、岸边地下水及 河流下渗水、岸边及河床地下水
(3) 施工
顶进施工法、斜井施工法
( 4)
计算
图9-8
大口井构造示意图
集水井:用于汇水和辐射管施工,直径由抽水设备安装和辐 射管施工要求而定,一般不小于3m,结构与大口井 相似,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井筒,沉井法施工 辐射管:一般采用厚壁钢管,直接顶管施工;进水孔有圆孔 和条孔两种,孔眼在集水管上交错排列,孔隙率 15~20% 布 设:可多层布置,层间距1~3m,每层4~8根,最下层 距含水层底板不小于1m,高于集水井井底1.5m,以 便集水和顶管施工,直径75~150mm,长度小于30m
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述地下水取水工程是利用井、井泵及相关管道设备采集地下水资源的工程。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因其优质、稳定和不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对城市、农田和工业生产等有重要意义。
因此,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目标1. 提高地下水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地下水资源;2. 保障城市居民的饮用水供应;3. 支持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的用水需求;4. 保护地下水系统的生态环境。
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内容1. 地下水调查:对所选取水点附近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取水点的位置和深度;2. 地下水井建设:根据地下水调查结果挖掘地下水井,并对井口进行加固和防渗处理;3. 井泵设备安装:选择适当的井泵设备,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装、调试;4. 水务管网建设:建设取水点至市区、农田或工业区的输水管网;5. 运维设施建设:建设相关的水质检测站点、水泵房和管道设备维护点;6. 监测系统建设:建设地下水位监测站点,定期对水位进行监测。
第四部分:工程实施方案1. 地下水调查:由地质勘察单位进行地下水调查,根据调查报告确定取水点位置和深度;2. 地下水井建设:采用挖掘机进行井口的挖掘,加固和防渗处理由专业公司进行;3. 井泵设备安装:选择品质可靠的井泵设备,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4. 水务管网建设: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管道敷设和连接,确保输水管网的连通性和安全性;5. 运维设施建设:建设水质检测站点、水泵房和管道设备维护点,确保取水设施的安全和稳定运行;6. 监测系统建设:建设地下水位监测站点,采用专业监测设备进行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
根据工程实施方案,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建设周期约为1年,包括前期地下水调查、井建设、设备安装、管网敷设、运维设施和监测系统建设等各个环节。
第六部分:工程投资估算地下水取水工程的投资主要包括地下水调查、井建设、设备安装、管网敷设、运维设施建设和监测系统建设等方面的费用。
浅层地下水取水工程综述

解缺水地区人 、 畜饮用水紧张状况 , 作为重要地下水 资源 的浅层 地 下水 的开发 利 用越来 越 得到人 们 的重 视。在浅层地下水取水工程 中, 除传统的管井取水 工 程外 , 近些 年来 , 对 浅层 地 下 水 埋 藏 浅 、 针 出水 量 小、 容易受到污染等特点 , 通过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 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 , 开发出了渗流井取水工程 、 大 口井 一 辐射井取水工程 、 水平井 、 庭院式分散农户 和小 型 集 中供水 取水 工程 等一 系列 适合 不 同水文 地 质条件的浅层地下水取水工程技术 。本文将收集资 料进行整理 , 介绍给读者 , 以期能够给予从事浅层地 下水开发的工作者一些借鉴。
渗流井 由集水竖井 、 输水平巷和渗流孔群组成。 集水竖井傍河 ( 、 江 水库 ) 岸修筑 , 一般竖井净径 3— 5m 。输水平巷在河床底部垂直河流方向开挖 , 平巷 断 面一般 2m×25m。渗 流孑 直径 10—10m . L 1 3 m。
为不 影 响滤床 的结 构 和 性 能 , 流 井 的 仰 角一 般 不 图 1 所示 。
Yn- a 1 C iaU i j n ( . hn — gu S mma i t no h l w Gru d ae tk rjc/ E C egmi , I io e , u r ai f a o o n w trI a eP oetY hn — n z o S l n g L a - X f i
B oigH bi 7 0 , hn ) adn ee 0 5 C ia 1 1 A src:M n e e oso sa o ru d ae t epoetdvlpf t nrcn er,ic dn epg e , b tat a ynw m t d f h lw gon w tr n k rjc ee s i eet as nl i seaew l h l ia o a y u g l
水工建筑物第七章

3.岸塔式及斜坡式进水口 3.岸塔式及斜坡式进水口 岸塔式就 是将控制塔 斜靠在洞口 岩坡上;易 岩坡上; 满足稳定要 求,对岸坡 也起一定的 支撑作用。 支撑作用。
7.3.2 洞身断面型式及构造 一、洞身断面形式和尺寸 1.无压隧洞的断面型式和尺寸 1.无压隧洞的断面型式和尺寸 圆拱直墙形适用 于地质条件较好、 于地质条件较好、 垂直山岩压力较小 而无侧向山岩压力 的情况。 的情况。 当地质条件较差、 当地质条件较差、 侧向山岩压力较大 时,宜采用马蹄形 或蛋形断面。 或构造 1.衬砌的分缝和止水 1.衬砌的分缝和止水 变形缝是为防止不均匀沉陷而设置。 变形缝是为防止不均匀沉陷而设置。 其位置 应设于荷载 大小、 大小、断面 尺寸和地质 条件发生变 化之处。 化之处。
施工缝有纵向与横向两种。 施工缝有纵向与横向两种。横向施工缝 间距一般为6 12m; 间距一般为6—12m;纵向施工缝的位置及数 目则应根据结构型式及施工条件确定。 目则应根据结构型式及施工条件确定。
当地质条件差或地下水压力很大时, 当地质条件差或地下水压力很大时,也可 采用圆形断面。 采用圆形断面。 无压隧洞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水力条件( 无压隧洞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水力条件(低 速水流或高速水流)确定。 速水流或高速水流)确定。考虑施工要求的最 小断面尺寸:高度≥1.8m,宽度≥1.5m; 小断面尺寸:高度≥1.8m,宽度≥1.5m;圆形 断面内径≥1.8m。 断面内径≥1.8m。 2.有压隧洞的断面型式和尺寸 2.有压隧洞的断面型式和尺寸 断面型式多为圆形, 断面型式多为圆形,当围岩坚硬且内水压 力不大时,也可采用更便于施工的非圆形断面。 力不大时,也可采用更便于施工的非圆形断面。 断面尺寸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 断面尺寸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
地下水取水工程

地下水取水工程1. 简介地下水取水工程是指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设备,将地下水从地下水层中获取到地表供人类使用的工程。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农业和生活用水等方面。
因此,地下水取水工程对于保障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在地下水取水工程中,主要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地下水的含水层状况、水层的深度、地下水的质量以及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地下水取水工程进行详细介绍。
2. 地下水的含水层状况地下水的含水层是指地下水分布和流动的区域。
根据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含水层可以是单一的含水层,也可以是多个含水层的组合体。
地下水含水层的特征直接影响地下水的取水方式和工程设计。
对于单一的含水层,取水工程一般较为简单,只需通过井或泵站将地下水抽取上来即可。
而对于多个含水层的情况,需根据含水层之间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取水深度和方式。
3. 取水工程的设计取水工程的设计旨在实现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地从地下水层中取水。
设计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3.1 取水井的选址取水井的选址直接影响工程的取水效果和运行成本。
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水质、含水层特点、地形地貌以及周边环境和用水需求等因素。
合理选址可以减少取水井的深度和长度,降低工程成本。
3.2 取水井的构造和井筒材料取水井的构造和井筒材料对工程的取水效果和设备运行寿命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取水井构造包括开放式井和封闭式井。
井筒材料通常选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具备耐腐蚀、抗压强度高等特点。
3.3 取水设备的选择取水设备的选择包括水泵、井口提升机、管道等。
根据地下水的含水层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和规格。
合理的设备配置可以提高取水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3.4 取水工程的运维和管理取水工程的运维和管理是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和保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包括定期检修、设备维护、监测水质和用水量等方面。
合理的运维和管理可以延长工程寿命,提高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地下水取水工程7.1 地表水取水工程概述7.1.1地下水水源地的选择水源地的选择,对于大中型集中供水,关键是确定取水地段的位置与范围;对于小型分散供水而言,则是确定水井的井位。
它不仅关系到水源地建设的投资,而且关系到是否能保证水源地长期经济、安全地运转和避免产生各种不良环境地质作用。
水源地选择是在地下水勘察基础上,由有关部门批准后确定的。
7.1.1.1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选择进行水源地选择,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满足需水量的要求,其次是它的地质环境与利用条件。
1.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取水地段含水层的富水性与补给条件,是地下水水源地的首选条件。
因此,应尽可能选择在含水层层数多、厚度大、渗透性强、分布广的地段上取水。
如选择冲洪积扇中、上游的砂砾石带和轴部、河流的冲积阶地和高漫滩、冲积平原的古河床、厚度较大的层状与似层状裂隙和岩溶含水层、规模较大的断裂及其他脉状基岩含水带。
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考虑其补给条件。
取水地段应有较好的汇水条件,应是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或接近补给水源和地下水的排泄区;应是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
例如在松散岩层分布区,水源地尽量靠近与地下水有密切联系的河流岸边;在基岩地区,应选择在集水条件最好的背斜倾没端、浅埋向斜的核部、区域性阻水界面迎水一侧;在岩溶地区,最好选择在区域地下径流的主要径流带的下游,或靠近排泄区附近。
2.水源地的地质环境在选择水源地时,要从区域水资源综合平衡观点出发,尽量避免出现新旧水源地之间、工业和农业用水之间、供水与矿山排水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说,新建水源地应远离原有的取水或排水点,减少互相干扰。
为保证地下水的水质,水源地应远离污染源,选择在远离城市或工矿排污区的上游;应远离已污染(或天然水质不良)的地表水体或含水层的地段;避开易于使水井淤塞、涌砂或水质长期混浊的流砂层或岩溶充填带;在滨海地区,应考虑海水入侵对水质的不良影响;为减少垂向污水渗入的可能性,最好选择在含水层上部有稳定隔水层分布的地段。
此外,水源地应选在不易引起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等有害工程地质作用地段上。
3.水源地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扩建前景在满足水量、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为节省建设投资,水源地应靠近供水区,少占耕地;为降低取水成本,应选择在地下水浅埋或自流地段;河谷水源地要考虑水井的淹没问题;人工开挖的大口径取水工程,则要考虑井壁的稳固性。
当有多个水源地方案可供比较时,未来扩大开采的前景条件,也常常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7.1.1.2小型分散式水源地的选择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选择原则,对于基岩山区裂隙水小型水源地的选择,也基本上是适合的。
但在基岩山区,由于地下水分布极不普遍和均匀,水井的布置将主要决定于强含水裂隙带的分布位置。
此外,布井地段的地下水位埋深,上游有无较大的补给面积,地下水的汇水条件及夺取开采补给量的条件也是确定基岩山区水井位置时必须考虑的条件。
7.1.2地下水的形式及取水构筑物的分类7.1.2.1地下水的形式地下水存在于土层和岩层中。
各种土层和岩层有不同的透水性。
卵石层、砂层和石灰岩等,组织松散,具有众多的相互连通的孔隙,透水性较好,水在其中的流动属渗透过程,故这些岩层叫透水层。
粘土和花岗岩等紧密岩层,透水性极差甚至不透水,叫不透水层。
如果透水层下面有一层不透水层,则在这一透水层中就会积聚地下水,故透水层又叫含水层。
不透水层则称隔水层。
地层构造往往就是由透水层和不透水层彼此相间构成,它们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各地不同。
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隔水层上的地下水叫潜水。
潜水有一个自由水面。
潜水主要靠雨水和河流等地表水下渗而补给。
多雨季节,潜水面上升,干旱季节,潜水面下降。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潜水埋藏较深,约达50~80m;南方潜水埋深较浅,一般在3~5m 以内。
地表水和潜水相互补给。
地表水位高于潜水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潜水,相反则潜水补给地表水。
两个下透水层间的水叫层间水。
在同一地区,可同时存在几个层间水或含水层。
如层间水存在自由水面,称无压含水层;如层间水有压力,称承压含水层。
打井时,若承压含水层中的水喷出地面,叫自流水。
在适当地形下,在某一出口处涌出的地下水叫泉水。
泉水分自流泉和潜水泉,前者由承压地下水补给。
这种泉水涌水量稳定,水质好。
地下水在松散岩层中流动称地下径流。
地下水的补给范围叫补给区。
抽取井水时,补给区内的地下水都向水井方向流动。
地下水流动需具备两个条件:岩层透水性和水位差。
前者以渗透系数表达,后者以水力坡度表达。
地下水流速决定于地层渗透系数和水力坡度,达西定律即表达了这种关系。
当地下水流向正在抽水的水井时,其流态也可分为稳定流和非稳定流、平面流和空间流、层流与紊流或混合流等几种情况。
7.1.2.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分类由于地下水类型、埋藏深度、含水层性质等各不相同,开采和取集地下水的方法和取水构筑物型式也各不相同。
取水构筑物有管井、大口井、辐射井、复合井及渗渠等,其中以管井和大口井最力常见。
大口井广泛应用于取集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埋深通常小于12m,含水层厚度在5~20m之内。
管井用于开采深层地下水。
管井深度一般在200m以内,但最大深度也可达1000m以上。
渗渠可用于取集含水层厚度在4~6m、地下水埋深小于2m的浅层地下水,也可取集河床地下水或地表渗透水。
渗渠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应用较多。
辐射井是由集水井和若干水平铺设的辐射形集水管组成。
辐射井一般用于取集含水层厚度较薄而不能采用大口井的地下水。
含水层厚度薄、埋深大、不能用渗渠开采的,也可采用辐射井取集地下水,故辐射井适应性较强,但施工较困难。
复合井是大口井与管井的组合,上部为大口井,下部为管井。
复合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厚度较大的含水层。
有时在已建大口井中再打入管井成为复合井以增加井的出水量和改善水质。
在规模较大的地下水取水工程中,常由很多取水井(管井或大口井)组成一个井群系统。
按取水方法和集水方式,井群系统可分自流井井群、虹吸式井群、卧式泵取水井群、深井泵取水井群。
自流井井群是当承压含水层的静水位高出地表时,可以用管道将水直接汇集至清水池、加压泵站或直接送入给水管网。
虹吸式井群是由虹吸管将各水井水汇入集水井,再由泵输送入清水池或管网。
当地下水位较高,井的最低动水位距地面不深时(6~8m),可采用卧式泵取水。
当井距不大时,可不用集水井,直接用吸水管或总连接管与各井相联吸水,这种井群系统称为卧式泵取水井群。
当井的动水位低于地面10~12m时,一般不能用虹吸管或卧式泵取水,需要用深井泵(包括深井潜水泵)取水,这种井群系统称为深井泵取水井群。
7.1.3地下水井群的合理布置1.井群的平面布置水井的平面布置视开采量的组成,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及含水层的均匀程度而定,在径流条件良好的地区,地下水的开采量以径流量为主要组成,水井布局以充分拦截地下径流为主,并视主径流带过水断面的宽窄和地下径流的多寡,垂直其径流方向布置一至数个井排。
若水源地靠近补给边界,应沿边界走向垂直地下水的补给方向布置井群。
在地下径流带滞缓的平原区,其开采量以含水层的调节资源或垂向入渗补给为主,故宜用网络状或梅花形、圆形的布置形式。
在导水性、贮水性极不均匀的基岩含水层中,水井的平面布局主要受控于含水层富水带的分布,不应拘泥于规则的布置形式。
2.井群的垂向布置水井的垂向布局是对平面布局的一种补充,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开发地下水资源。
对于厚度小于30m的疏松含水层和大多数基岩含水层,一般用完整井取水最合理,不存在垂向布局问题。
对于巨厚的多层含水层而言,若采用水井立体布局的分层取水方式,不仅有利于充分开采地下水资源,并在目前上层含水层普遍因污染水质恶化的情况下,可保护下层含水层的优质地下水免受污染,又有利于实行分层供水、量质而用。
对于厚度很大的单层含水层,由于水井抽水对含水层的影响深度有限,过滤器的有效长度一般仅30m,因此当岩石颗粒较粗(中砂以上),透水性强、补给条件好时,可谨慎地采用非完整井组的分段取水方式,井组一般由2~3口井组成,呈直线或三角形布置,井间水平距离5~10m,相邻过滤器垂向间距一般为10~20m,可视岩石颗粒粗细而定。
对于补给条件较差的水源地,采用分段取水需谨慎,否则会加大含水层的水位降落值,加剧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引发环境地质问题。
3.井群的井数和井距水井(或井组)的数量与井距,应满足需水量要求的前提下,本着技术、经济、安全三原则来确定。
井数主要取决于允许开采量(或设计总需水量)、井间距和单井出水量的大小。
井间距取决于井间干扰程度,一般要求井间水量减少系数不超过20~25%。
集中式和供水水井的数量和井间距的确定,一般首先根据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井群的平面布局形式、需水量大小及允许水位降落值等已给定条件,拟定数个不同开采方案;然后选用适宜的公式,计算每一个布局方案的水井总出水量及其水位降落值。
最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取出水量和水位降落值均满足设计要求,井数少、井间干扰强度符合要求,建设投资和开采成本最低的方案。
7.2 管井管井又称机井,指用凿井机械开凿至含水层中,用井管保护井壁,垂直地面的直井。
管井能用于各种岩性、埋深、含水层厚度和多层次含水层,管井是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管井按揭露含水层的类型划分,有潜水井和承压井;按揭露含水层的程度划分,有完整井和非完整井(如图7-1)。
管井直径一般为50~1000mm,井深可达1000m 以上。
管井常用直径大多小于500mm,井深不超过200m。
7.2.1.1管井的构造常见的管井构造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所组成(如图7-2(a))。
当有几个含水层、且各层水头相差不大时,可用如图7-2(b)所示的多层过滤器管井。
当抽取结构稳定的岩溶裂隙水时,管井也可不装井管和过滤器,仅在上部覆盖层和基岩风化带设护口井管。
此外在有坚硬覆盖层的砂质承压含水层中,也可采用无过滤器管井。
1.井室井室是用以安装各种设备(如水泵、电机、阀门及控制柜等)、保持井口免受污染和进行维护管理的场所。
为保证井室内设备正常运行,井室应有一定的采光、采暖、通风、防水和防潮设施;为防止井室积水流入井内,井口应高出井室地面0.3~0.5m。
为防止地下含水层被污染,井口一般用优质粘土或水泥等不透水材料封闭,密封高度一般不少于3m。
水泵的选择应满足供水时的流量和扬程要求,一般根据井的出水量、静水位、动水位和井深、井径等因素来决定。
管井常用的水泵有深井泵、潜水泵和卧式水泵等。
深井泵实际上是一种立式单吸分段式多级离心水泵,可获得较大的扬程,使用不受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潜水泵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重量轻、运转平稳和无噪声等优点,在小流量管井中得到广泛使用;卧式水泵受其吸水高度的限制,常用于地下水动水位较高的管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