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论文
关于秦腔的作文

关于秦腔的作文
秦腔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起源于陕西省,具有悠久的
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秦腔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而
闻名,被誉为“中国戏曲之魂”,深受人们喜爱。
秦腔的音乐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陕北民歌为基础,融合了陕西地方音乐的特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秦腔的音
乐旋律优美动人,既有悠扬的抒情曲调,又有激昂的战斗曲调,使
人们在欣赏秦腔时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除了音乐外,秦腔的唱腔也是其独特之处。
秦腔的唱腔以其独
特的发声技巧和表现形式而著称,演员在唱腔中能够通过声音的高低、长短、轻重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使角色形象更加丰富生动,让
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内心世界。
此外,秦腔的表演形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秦腔的表演注重形体
语言和动作表情的结合,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秦腔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具有独特的音乐、
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秦腔,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希望秦腔能够继续传承发扬,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论贾平凹小说《秦腔》的地域色彩 论 文

论贾平凹小说《秦腔》的地域色彩论文《秦腔》是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陕北秦腔艺人巨晓枫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对巨晓枫的塑造和他与家人、朋友、情人、业余足球队员等人物的互动,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地上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心灵面貌。
正因为是以秦腔艺人和陕北广大农民为主要人物和背景,小说中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本篇论文将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和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对贾平凹小说《秦腔》的地域色彩进行分析。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巨晓枫是一个陕北秦腔艺人,他来自于一个叫做夏家村的小山村,他的身世、思想、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他的父亲是一个扁担秤卖豆腐的老头,家境贫寒,巨晓枫从小没有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他在地下室看书、听曲,自学成才,成为了一名略具规模的秦腔艺人。
在他的家庭中,母亲是家里的主心骨,对家庭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
姐姐和妹妹都是一份工作挣钱养家的打工族。
巨晓枫的小伙伴有暴发户刘大爷,艺人宝玉,煤老板以及一些像他一样的业余足球队员、村民等人。
他们在文化水平、言谈举止、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陕北人特色,如再造翻译口误成为“翻熬”、“翻我一脚”、上街开豆腐车的老头、草地上纸钱飞舞的村里人等。
可以说,小说的人物形象是通过地域特色的刻画而使得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语言表达在小说的语言表达方面,贾平凹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陕北人特征的对话和描写,如巨晓枫给一家广告公司打电话时,用名家细雨的唱腔吆呼广告词的一幕,祖孙三代“口胡”秦腔讲述家族史的场景等等。
这些有着浓郁陕北方言的语言表达,更增加了小说的地域气息。
环境描写小说通过对陕北农村的环境描写,使小说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气息。
小说中的夏家村,是一个山村,村民大部分是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的农民。
村子里没有什么好看的建筑,房屋都比较老旧,不少建筑已经坍塌。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秦腔文化传承广场,作为陕北秦腔的发源地,这个广场自然夺人眼球,让每一个游客感受到浓浓的地域气息。
浅谈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浅谈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之第四篇摘要:众所周知,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根据秦腔的发展历程来看,该戏曲艺术来源于民间,它生动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愿景与爱恨情仇,因此秦腔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
秦腔从古至今发展十分坎坷,经历了几百年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瑰宝,在我国艺术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内容研究了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希望能为我国秦腔戏曲艺术的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秦腔,戏曲,创新在当前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传统艺术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艺术要不要创新,紧跟时代的发展,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
秦腔戏曲艺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在当前我国新时代的背景下,秦腔戏曲艺术如何创新以便更好的发展,成为秦腔艺术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秦腔戏曲艺术的相关概述1. 秦腔戏曲艺术根据我国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该戏曲艺术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戏曲剧种之一,又被称为乱弹、梆子腔,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腔戏曲艺术最早起源于西周,在我国山西、宁夏、甘肃等地较为流行。
秦腔戏曲艺术包含了独特的唱腔、角色、伴奏、题材、唱词等内容。
常见的秦腔戏曲艺术曲目有《铡美案》《三滴血》《下河东》1。
2. 秦腔戏曲艺术的特点从古至今,秦腔戏曲艺术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例如在秦腔戏曲艺术中,角色有十三门二十八类的特点,由于秦腔戏曲艺术来源于民间,因此秦腔戏曲艺术曲目十分繁杂,题材十分广泛,各类型剧目数以万计。
此外,秦腔戏曲艺术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脸谱体系,与川剧脸谱、京剧脸谱并称为我国三大脸谱体系,在秦腔戏曲艺术脸谱体系发展过程中,对京剧脸谱体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秦腔戏曲艺术由自身完整的体系,脸谱风格较为独特,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 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在我国,诸多戏曲艺术都具有地域性的特点,秦腔最早起源于陕西地区,随着不断发展,逐渐分化为西秦腔,从古至今,秦腔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大、最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因此我们将秦腔戏曲艺术成为百戏之源2。
秦腔论文

秦腔——陕西传统文化的精粹摘要:通过对秦腔以及秦腔历史的介绍,让大家了解一种在大西北拥有广泛群众基础一门民间艺术,并且让大家意识到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慢慢消融。
旨在通过秦腔的过去与未来,表现它和京剧、昆曲等其他戏剧艺术都是我们博大精深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从我们出生起就在我们血管中流淌的我们从未意识到的信仰其他中华的精粹。
关键词:秦腔、秦腔历史、秦腔现状引文新疆等地,因用“梆子”击节,故也称“陕西梆子”,又因陕西地处古函谷关以西,古称“西秦”而有“西秦腔”之称。
当地也叫“梆子”、“桄桄”、“乱弹戏”、“中路秦腔”、“西安乱弹”、“大戏”等。
秦腔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它是最早起源的戏剧之一,在明末清初也曾达到鼎盛。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秦腔在戏曲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不如它昔日的竞争对手,如容易被广大听众接受的京剧、昆曲。
一、秦腔的起源关于秦腔的起源,众说不一,大体有形成于秦、形成于唐、形成于明的说法。
明万历年间(1573-1620)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十四出曾用“西秦腔二犯”唱调,是关于秦腔最早的记载。
该剧是江南无名氏之作,证明已经传到江南,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这证明秦腔明中叶当已形成。
另据调查,明代最早的秦腔班社是周至人所创办的华庆班,曾驰名陕、甘一带,后来秦腔在陕西发展成东、西、南、北、中五路,在甘肃又演变发展成东、南、中三路。
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
建国以来,陕西东、西、南三路秦腔、甘肃秦腔都不发达,陕西中路秦腔起而代之,在整个西北地区均占绝对优势。
二、秦腔的特点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
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的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
传统文化秦腔作文(通用11篇)

传统文化秦腔作文传统文化秦腔作文(通用11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秦腔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秦腔作文篇1关中大地上的人们啊!不管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心中都有一种力量。
那是秦腔所给予的力量。
自小耳畔上便回响着这样一支歌,从爷爷的收音机里传来,从汉子们耕作的田埂上传来,从关中婆娘们手中的针线传来……每到劳作的季节,天地便都是金黄的。
大地是金黄的,大地上的麦穗是金黄的,麦田里奔跑着的狗儿是金黄的,汉子们头上的汗珠是金黄的。
就在这金黄的世界里响彻着一首秦腔合唱。
我爱听秦腔,爱听那腔震撼人心的力量。
汉子们就在那田埂上吼唱着,如同万马奔腾而过,又如黄河汹涌流出。
那声音,那力量仿佛从人的胸膛中迸发出来,连带着劳作的激情和丰收的喜悦,一齐颤动着从无数张口中奔出,骨头仿佛都被震碎了,天地都被震撼了。
劳累一天的人们就坐在那田埂上歇息。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转眼间上上下下,汉子婆娘都唱起秦腔来。
我听不懂他们唱的词,却也被带动着跺起脚,拍起手,我常常疑惑他们歌声中的那股力量从何而来,足以撼天动地,让这黄金田埂上响彻着他们的合唱。
黄河水是他们的伴乐,锄头镰刀是他们的乐器,关中大地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就这样日夜合唱,响彻云霄……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秦腔,秦腔了那下里巴人的合唱……许多年过去了,我再没有听到过那样撼天动地的秦腔,也再没感受到过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几年后,我重回家乡。
又是那金黄的关中大地。
又是那熟悉的一曲秦腔。
我却突然哭了起来,不由得随着乡人们吼唱起秦腔,加入他们的合唱。
那一刹那间,我忽然明白那种力量从何而来,他从骨子里而来,从脚踩的关中大地而来。
这大合唱啊,是每一个独属于关中儿女的歌,寄托着对土地的无限热爱……之后,我常在梦里听秦腔,那是关中平原上一曲嘹亮的歌,那是下里巴人的合唱……传统文化秦腔作文篇2我听过各种各样的乐声。
秦腔何以震撼人心优秀作文

秦腔何以震撼人心优秀作文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有一种声音能穿透灵魂,有一种戏曲能让人为之疯狂,那就是秦腔。
这秦腔啊,就像咱老陕的性格一样,直愣愣地钻进你的心窝子,震撼得你不要不要的。
秦腔震撼人心,首先就得说说那唱腔。
你要是听秦腔,就像是被一阵龙卷风卷进了一个充满激情的世界。
那高音,就像有人站在黄土高原的峁梁上朝着黄河大喊,扯着嗓子,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一股脑儿地都宣泄出来。
什么“苦音腔”,那声调里就带着三秦大地的悲苦,仿佛能让你看到古老岁月里农民们在黄土地上辛苦劳作的身影,听着听着,心里就泛起一阵酸涩。
还有那“花音腔”,欢快得就像过年时村里耍社火,锣鼓喧天,满是喜庆。
演员们在台上吼着,声音在剧院里回荡,那股子劲儿就像是要把屋顶给掀翻喽,观众的心也随着这唱腔起起伏伏,像坐过山车似的。
再看看秦腔的表演,那可真是一绝。
演员们的动作大开大合,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秦人风范。
他们在台上一跺脚,感觉整个舞台都跟着颤三颤。
就拿那武将出场来说,穿着厚重的戏服,还能像一阵风似的冲到台前,那眼神,犀利得像能把敌人给看穿。
手里的长枪或者大刀一挥,在空中划出一道寒光,再配上那铿锵有力的锣鼓点,活脱脱就是一个从历史中走出来的英雄。
而旦角呢,虽然身姿婀娜,但又不失坚韧。
她们的兰花指轻轻一点,眉眼间都是戏,那种含蓄又深情的表演,把古代女子的温婉和刚强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啊,秦腔背后的那股子文化底蕴。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唱戏,那是三秦文化的集大成者。
从舞台上的布置,那大红大绿的颜色,透着咱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到演员们脸上的妆容,每一笔都有着讲究,红的代表忠诚,黑的象征刚正,白的表示奸诈,就像一幅幅会动的脸谱画。
这秦腔,就像是三秦大地的文化使者,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展示给全世界。
秦腔啊,就是这么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
它扎根在黄土地上,吸收着三秦大地的灵气,然后用那充满力量的唱腔、精彩绝伦的表演、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关于秦腔的作文800字

关于秦腔的作文800字英文回答:Qin opera, also known as "Qin Qiang" in Chines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form that originated in the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It is one of the oldest and most well-preserved forms of Chinese opera, dating back over 900 years. The name "Qin" comes from the ancient name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Qiang" means tune or melody.Qin opera is known for its unique singing styl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pitched, melodious vocals. The performers use a distinctive vocal technique called "lianhua laoqiang," which involves singing with a tight throat to produce a clear and resonant sound. The music is accompani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erhu, pipa, and suona.The performances of Qin opera often depict historical and legendary stories, as well as everyday life in ruralShaanxi. The actors wear elaborate costumes and makeup, and the performances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acrobatics and martial arts. The combination of music, singing, and acting makes Qin opera a vibrant and captivating art form.In recent year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Qin oper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The government has designated it 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various initiatives have been launched to train new performers and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this traditional art form.中文回答:秦腔,又称“秦腔”是中国陕西省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
论文—秦腔的前世今生

秦腔的前世今生白鹿原上老腔吼,大戏台上秦腔舞。
秦腔是西北地区最负盛名的戏曲种类,拥有悠久的历史。
不同于京剧的字正腔圆,黄梅戏的婉转清脆,越剧的缱绻绵长,秦腔粗犷朴实,即使是女声也泼辣豪爽,有着西北人特有的奔放与苍凉。
让人闻之豪气冲天又不禁热泪盈眶,仿佛置身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携着沙土的粗砺的风拂过面颊。
跟着我们小组成员探寻的脚步,去走近秦腔绚丽缤纷的世界。
一.前世——秦腔的起源与发展。
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
成熟于秦。
具有8000年文明史的天水,也是秦腔的发源地.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
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秦腔以关中方言语音为基础,特别是泾河、渭河流域诸县的语言发声为“正音”。
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之一。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
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
"1912年,李桐轩、孙仁玉、范紫东和高培支等人,受辛亥革命影响,办起“易俗社”,并编写出《一字狱》等剧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贾平凹《秦腔》中夏天义土地意识的悲剧性浅谈贾平凹《秦腔》中夏天义土地意识的悲剧性摘要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中的夏天义被塑造成是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他生长在农村的土地上,土地就是他的根、他的命。
他对土地的依恋和执着犹如是对自己生命的重视、命运的考验,他的命运就是土地的命运,他的结局就是土地的结局。
他的结局暗示着传统农耕文化日后发展的趋向,具有悲剧性,呈现出社会的转型,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思想观念在城镇化、现代化的浪潮下给人民生活和精神上带来的震动和变化。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性,也是传统农耕文化的悲剧性,在生活中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贾平凹秦腔夏天义土地意识悲剧性Introduction to jia pingwa Shaanxi opera in xia tianyi land of tragicconsciousnessAbstractXiaTianYi,a character in JiaPingWa ’S novel Shaanxi Opect, is a typical symble of traditional farming culture. He grew up in rural lang,the lang is his root and lif.His attachment to the land and dedication as to his own life ,the fate of the test,His fate is the fate of the lang,land is the outcome of his end.His result implies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and of traditional farming culture,has the tragedy,the novel show us that.,with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arming culture and the society was under bring to people’s life and the spirit of the motion and change This is the necessity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and is traditional farming culture tragic ,It is a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Keywords JiaPingWa; Shaanxi opera; conception of land; traged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引言 (1)1 夏天义的土地观念 (2)1.1执着的土地情怀 (2)1.2老辈们的热土之心 (2)1.3守旧的恋土情结 (3)2 形成夏天义土地意识的原因 (4)2.1作家的生活环境 (5)2.2夏天义的生活背景 (5)2.2.1政治背景 (5)2.2.2经济背景 (6)3 夏天义土地意识悲剧性的根源 (7)3.1导致悲剧的自身原因 (7)3.1.1信念的忧虑感 (7)3.1.2权威动摇 (8)3.1.3心力、体力的日渐衰弱 (8)3.2导致悲剧性的社会原因(社会呈现出转型期) (8)3.2.1思想观念在城镇化下转变 (8)3.2.2市场信息化下农村人民的无奈 (9)3.2.3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农村生活的无奈 (9)4 夏天义土地意识的现实意义 (10)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引言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完成。
他说:“当我雄心勃勃在2003年春天动笔之前,我祭奠了棣花街十年二十年的亡人,也为棣花街未亡的人把一杯酒洒在地上,从此我的书斋当庭摆放的那一个巨大的汉罐里,日日燃香,烟雾袅袅,我的写作充满了痛苦,我不知道该赞美现实还是诅咒现实,是为父老乡亲庆幸还是为他们悲哀。
”①终于,小说在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后在文坛上引起了关注,在2008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这说明小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获奖感言中贾平凹说:“在我的写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写的一本书,亦然是我最费心血的一本书。
当年在写这本书时,我不知道这本书将是什么样的命运,但我在家乡的山上和父亲的坟头发誓,我要用此书为家乡的过去立一块碑子。
现在,秦腔受到肯定,我很欣慰,也为故乡欣慰。
”②小说中的夏天义从始至终,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具有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从夏天义的悲剧性可以折射出农村人生活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就如作者所说:“他写这本书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
”③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矛盾和痛苦?他要为故乡树立一个怎样的碑子,这个碑子对农村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①贾平凹的《秦腔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第500页②贾平凹的感言[EB/OL]. 2008-11-02③贾平凹的《秦腔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第500页1 夏天义的土地观念1.1执着的土地情怀夏天义一生都在坚守着土地,固守着传统的农耕事业。
他大半辈子都是村里的书记,虽然现在已经退位,但是仍然关注着村里的大小事,坚守着“农民靠土”的信念,视土地如自己的生命。
他七十多岁了,不仅承包了外出打工的俊德荒了的田地,还看到想种地的地不够种,不种地的把地荒了,他写信提出重新细分土地的建议。
新主任夏君亭上任后,他仍然动员村民在七里沟继续淤地,坚信一定会为清风街村里多於出几百亩土地。
新主任反对在七里沟淤地,背着村民用七里沟兑换了乡上水库的鱼塘,夏天义知道后,找乡上的领导要回了七里沟,并且亲自带着自己的孙子哑巴和疯子引生在七里沟搬石淤地。
长期生长在这块土地上,就会产生依赖感,就像长期生活在妈妈的身边,舍不得离开,所以“农民养成对土地依赖的同时,自然也会增长对土地的留恋”。
①夏天义非常热爱土地,他把土地看成是生存的基础,生命之本。
农村就要以农业为主,发展农业就要保护耕地,土地是农民的根,农民务农才是正业。
正因为这样,夏天义对土地的热爱达到了痴迷。
半夜睡觉时他扣土炕上的泥土吃,被老婆知道后,他还说:“很好吃,你也吃点。
”走到儿子家吃饭,也扣炕边的泥土吃,年迈的他到了七里沟,说:“泥土是香的,越吃越香”。
②他对土地的痴迷犹如他的弟弟夏天智对秦腔戏曲的痴迷一样。
秦腔可以缓解疲劳、缓解疼痛,他在儿媳妇白雪生孩子疼痛难忍时,夏天智在院子里放秦腔,给予力量,孩子顺利产下。
他在自己死后,也要脸盖秦腔脸谱,头枕秦腔脸谱集,这是由生到死的爱,骨子里的爱。
1.2老辈们的热土之心夏天义爱土地,是老一辈农民的形象。
和他一样爱土地的人还有许多,像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是极其爱土地的,看重土地的价值,他深刻记住了“耕读”的祖①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浙江农民的社会心里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M].北京:三联书店,1998.43②贾平凹的《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第489训,相信土地能给人民带来财富,是生活的保障和生命的依托,从心底深处爱土地,在土地上劳作是种享受。
如白嘉轩喉咙痒痒手心也痒痒了,想握握犁杖的扶手把,想踩踏那片泥土,想放开喉咙呐喊牲口。
①他只顾瞅着犁头前进的地皮,黄褐色的泥土气息从犁铧底下泛漫潮溢起来,滋润着空乏焦灼的胸膛.....他悠闲地呐喊着简单的调遣牦牛的语言,倒像是一首舒心悦意的歌词。
②他们都根直于土地,对土地情有独钟。
可以看出,他们都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但现实残酷地撕裂着他们维系生存的信念。
夏天义担任了大半辈子的村书记最大的愿望就是於七里沟,为老百姓多於出几百亩好地,因为在他的观念里:“土农民,土农民,没土算什么农民”?③就这样固守着土地,但是这并没有给他们生活上带来富裕,也没有给清风街后辈们的思想观念中注入深情,反而使这些青年们嫌弃在土地上生活的苦日子,极力想逃避,向往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但是他们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所以很茫然、很迷惑。
老一辈的农民把在土地上劳作当作是种享受,虽然夏天义租种别人荒废的责任田,反对用鱼塘换七里沟,建议重新划分土地,但这种种的行动仍然唤不起来那些追求外来生活青年们的心。
他的孙子广利、翠翠要外出打工,在夏天义听来是极大的耻辱。
他认为:“天底下最不亏人的就是土地啊,土地却留不住他们。
”④你们出去能干些什么啊,“年轻人都不喜欢土地,都要离开清风街,而他们又不是政府干部,农民不种地,又不是工人,不乡不城的,生活每根底就像池塘里的浮萍吗?”⑤看到那些外出打工后回来的人,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用白布裹着,他就以这些失败事例来教训他们,城里的钱不容易挣,土农民就好好地在土地上种庄家,都跑到城里,还不是死的死、伤的伤。
说实话,这些要外出打工人的日子还真是极其艰难的,就如贾平凹《高兴》中的刘高兴起早贪黑的拾破烂,但月收入还抵不上房东的收入,房东每天喝酒、聊天、打牌,日子过得很潇洒。
而他们在城里被称为是拾破烂的,进宾馆还得脱鞋,连门卫都瞧不起他们,夏天义的担心是肺腑的。
1.3守旧的恋土情结①陈忠实的《白鹿原》[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8年5月版。
第241页②陈忠实的《白鹿原》[M]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8年5月版。
第242页③贾平凹的《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第84页④贾平凹的《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第337页⑤贾平凹的《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第337页夏天义如此热爱土地,对土地有种依恋之情,但是他只是简单地觉得农民离开土地,是不爱土地了,不能以现代思想来理解和处理爱土地和农村人口转变的关系,从生存方面来说:“农民在城里打工,这是消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仅成为现代化的趋势,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①对于生活在清风街上的年轻人的创业,他也是不理解并反对的。
新上任的村主任夏君亭是个不甘于在土地上踏踏实实劳作的人,他具有现代思想,与夏天义的传统农业思想不同,他主张在清风街的312国道的路口建个农贸市场,遭到夏天义以及村支书秦安等干部的反对。
因为建农贸市场要占好几十亩上好的耕地,最终与村委会商议无果而终止。
但是夏君亭不甘于就这样失败,于是采取暗中报案抓赌等手段来打击秦安等村干部,并且取代了秦安的村书记,获得了决策权,贷款建起了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为农民带来了一些收益,但是在短暂的红火之后,因为农副产品的滞销很快变的冷寂,摊主换了好几次,退让的已经知道那是个坑,跌进去就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