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

合集下载

视听语言的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的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的名词解释视听语言,即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是人类交流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包括口头语言、手语、肢体语言、视觉图像、音频等多种表达形式。

视听语言的作用极为广泛,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有效交流,还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分享知识和文化,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与理解。

视听语言的全貌非常庞杂,其中涉及了各种各样的名词。

让我们逐一来解释这些名词的含义:1. 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通过发出声音,利用语音和语义的组合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口头语言,如汉语、英语、法语等。

每种口头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和词汇体系,人们通过学习和使用口头语言,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2. 手语:手语是一种通过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交流的语言形式。

它通常被用于聋哑人群体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在其他情况下作为辅助交流手段。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手语有所不同,如美国手语、法国手语等。

手语的特点是依靠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信息,通过视觉感知和解读来进行交流。

3. 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和姿势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

它是一种非语言性的交流方式,包括姿态、手势、眼神、微笑、握手等。

肢体语言在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常用于补充、强调和解释口头语言的意思。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对肢体语言有不同的解读,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肢体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4. 视觉图像:视觉图像是通过视觉感知来传达信息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可以是静态的图片、图表、地图,也可以是动态的影像和视频。

视觉图像通过各种符号、颜色和形状等元素,以及排列和组合的方式,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和信息。

例如,在报纸、广告、宣传册等中常常使用视觉图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传递相应的信息。

5. 音频:音频是通过听觉感知来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

它包括语音、声音、音乐等。

通过声音的频率、音调、音量和音色等特征,人们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词解释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也叫强烈调。

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又叫柔和调、柔调。

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

中间调,又叫标准调。

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视听语言(包含各自的含义与作用)

视听语言(包含各自的含义与作用)

视听语言主要从光线、色彩、构图、蒙太奇、长镜头、声音、镜头的运动、景别、镜头的角度等方面记录景别(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远景含义: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表现广阔深远景象的电影画面。

功能:1.开篇时,展现宏大的空间环境,用来说明地形,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用来烘托整个影片的氛围,表现规模宏大的人物活动。

2.结尾时,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远离情节的视觉感受,给观众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3.显示人物的渺小,展示人物的处境。

常用于史诗电影中,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等。

全景(描述性、客观性)含义:拍摄人物全身形象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介绍场景。

中景(叙事性)含义:拍摄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者局部环境的电影镜头。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交流,交代角色之间的关系。

中景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者对话镜头。

近景含义:拍摄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人物上,通过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刻画角色的内心活动2.物体局部上,拉近了观众与表现主体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感染观众情绪特写含义:拍摄人物脸部或者放大物体某个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突出、强调2.展示人物的心灵景观(世界)3.象征意义特写展示事物关键部分或细节,特写镜头强化细节与特征的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形成某一段落的视觉重复力度;特写在表达复杂的整体行为动作时,常用局部的特写镜头表现动作的细节并结合全景画面表现整体行为。

角度(鸟瞰角度、俯角、平视角度、仰角、倾斜角度)鸟瞰角度含义: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作用:观众站在神的角度,镜头下的人物更显卑微与无助。

空中的俯拍镜头给人以辽阔的感受。

在战争片中会大量采用,鸟瞰整个战场,展现酷烈又壮观的场面。

俯角含义:自上而下拍摄主体,使被摄体显的渺小和赢弱作用:凸显环境,使环境看起来可以吞噬角色,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与卑微。

平视角度含义:摄影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拍摄。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1、叙事电影
幕——《教父》共分五幕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1、叙事电影
主观镜头 客观镜头
《辛德勒的名单》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2、非剧情片
非剧情片关心的是记录真实事件
纪录片《帝企鹅日记》 《点虫虫》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2、非剧情片实况影片家庭电影、医学影片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3、动画电影
人的试听语言感知特性:
1、视觉暂留原理 (电影的发明原理) 2、拟动现象 3、心理补偿机制
什么是视听语言?
重要性: 重要性:核心理论课 留给最后的问题
为什么要学视听语言?
第一讲、概论 第二讲、镜头 第三讲、画框与构图 第四讲、景别 第五讲、角度 第六讲、焦距 第七讲、运动 第八讲、不同的镜头
第九讲、光线 第十讲、色彩 第十一讲、语言 第十二讲、音响 第十三讲、音乐 第十四讲、蒙太奇 第十五讲、电影视听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
提问: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什么电影,为什么喜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一、电影的基本类别:
1、叙事电影 2、非剧情片 3、动画电影 4、前卫电影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4、前卫电影(不在讲述范围)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二、电影的特点
1、记录性(电影语言的基础) 2、幻觉性(声音幻觉、运动幻觉、立体幻觉)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三、视听语言和视听思维
第一讲、视听语言概论
什么是电影?
传统定义:视听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以影像和 传统定义 声音为载体传达人们意图和思想的语言。用画面 和声音来进行表意和叙事的语言形式。如画面语 言可以包含有镜头运动方式、景别、拍摄角度、 光线、色彩等,以上这些“语素”均可以参与叙事。 视听语言的语法是蒙太奇。 最新定义:视听语言被称为20世纪以来的主导性 最新定义 语言,是在以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等为主的试 听媒体在当代社会极度繁荣以及相关试听技术高 度发展的局面下生成、定型并体系化的。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导言索绪尔——二十世纪,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符号系统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能指(signifier)和所(singnified)。

能指(意符):符号的表示成分,在狭义语言中能指是由有声形象构成的,它具有一个物质的实体。

所指(意指):符号的被表示成分(名词解释)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也可以称为“电影语言”。

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狭义的视听语言,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

广义的视听语言,指电影或电视为了表达内容所采用的所有艺术手段,涵盖电影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摄影、录音、剧作、表演、美术、音乐、剪辑等等。

视听语言的构成——可视性系统(视觉)与可听性系统(听觉)视听语言的基本特性(影像的特点)——记录性、幻觉性东西方视听语言的差别1,西方重视听刺激 2,东方重情节寓意视听心理基础1,视觉暂留原理2,似动现象3,心理补偿机制(完整与闭合倾向)视觉暂留原理——视觉暂留原理指的是人眼在观察动态景物时,光信号使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影像,外界刺激停止后,视网膜上的物体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暂留一段时间,这一现象就被称为“视觉暂留”。

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它的产生依赖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

心理补偿机制——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作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观赏。

雨果·敏斯特伯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1916.视听思维1、形象化思维2、暗示镜头镜头的两层含义光学镜头.镜头画面镜头的定义: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又称镜头画面。

镜头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的职能:提供信息表现风格画框(名词解释)画框也叫景框,原是美术创作中使用的一个名词,是指用木条或线条包围的一个封闭的四边框,用来把绘画的空间与绘画作品以外的空间分割开,并且相互区别。

视听语言的概念

视听语言的概念

视听语言的概念视听语言的概念一、引言视听语言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传达信息的一种语言形式,它包括了口头语言、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是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视听语言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定义视听语言是一种通过感官传达信息的语言形式,它不仅仅是口头交流,还包括了音乐、舞蹈以及各种媒体形式。

视听语言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来传递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包括文字、图像以及音频等多种元素。

因此,视听语言是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特点1. 多元化:视听语言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了口头交流、音乐、舞蹈以及各种媒体形式。

2. 具有感染力:通过声音和图像来传递信息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和意义。

3. 具有可塑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表达相同的内容。

4. 具有广泛的应用:视听语言在娱乐、教育、广告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四、分类1. 口头语言:口头语言是指人们通过口头交流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包括了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

2. 音乐: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达情感和意义。

3. 舞蹈: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达情感和意义。

4. 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这些媒体形式通过声音和图像来传递信息,包括了电影、电视剧、广播节目等多种形式。

五、应用1. 娱乐:视听语言在娱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音乐会、演唱会、电影等。

2. 教育:视听语言在教育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

3. 广告:视听语言在广告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等。

六、总结视听语言是一种通过感官传达信息的语言形式,它包括了口头语言、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视听语言具有多元化、感染力、可塑性和广泛的应用特点,可以在娱乐、教育、广告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开题报告视听语言

开题报告视听语言

开题报告视听语言开题报告视听语言一、引言视听语言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方式传达信息的语言形式。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视听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视听语言的定义、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视听语言的定义视听语言是一种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传达信息的语言形式。

它不仅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还涵盖了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兴媒体形式。

视听语言以其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信息的传达效果。

三、视听语言的特点1. 多样性:视听语言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形式进行传达,如图像、声音、文字等,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

2. 直观性:视听语言以图像和声音为主要表达方式,能够直观地传达信息,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情感性:视听语言能够通过音乐、声音效果等方式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信息的感染力。

4. 互动性:视听语言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新媒体形式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能够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

四、视听语言的应用1. 广告营销:视听语言在广告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能够更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升广告的传达效果。

2. 教育培训:视听语言在教育培训领域广泛应用。

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介形式,能够生动直观地传达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新闻传播:视听语言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新闻信息,提升传播效果。

4. 影视娱乐:视听语言在影视娱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形式,能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增强娱乐效果。

五、视听语言的挑战与机遇视听语言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视听语言的制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制作成本较高。

其次,视听语言的传达效果受到观众个体差异的影响,需要针对不同受众进行精准定位。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视听语言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视听语言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同时也为视听语言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最全视听语言

最全视听语言

.
5
演员调度
横向调度、正向或背向、调度斜向调度 向上或向下调度、斜向上或斜向下调度 环形调度、无定形调度
摄影调度
运动形式有推、拉、摇、跟、移、升、降 。
以镜头位置分有正拍、反拍、侧拍
以镜头角度分有平拍、仰拍、俯拍、升降 拍及旋转拍等形式。
.
6
影像
• 影视画面的基本元素 • 镜头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 • 造型元素:光线、线条、色彩、影调 • 实体元素:主体、陪体、环境
.
66
蒙太奇
• 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 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 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
67
蒙太奇的分类
• 功能上划分: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 奇;
• 修辞效果上划分:对比蒙太奇、象征 蒙太奇;
• 表现形式上划分:连接蒙太奇、转换 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闪回、长镜头
拍摄一个镜头时 摄影机的机位不动 只有机身做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
.
40
摇镜头的作用
• ①介绍环境 • ②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 • ③表现人物的运动 • ④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和内心感受
.
41
摄影机的远动方式
• 四、移镜头(移)
• 摄影机沿水平方向各方面做移动( 升降是垂直方向)
.
42
• (4)重复蒙太奇 又称“复现式蒙太奇”。它是指影片中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
或场面,乃至各种元素在关键时刻一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
艺术效果,深化观众的印象。这种手法容易产生节奏感,利于影片的结构完整

.
69
• 2、表现蒙太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镜头语言在宫崎骏的影片中,充满了现实主义风格的镜头语言。

在他的电影中长镜头的运用较为普遍。

所谓“长镜头”是相对短镜头而言的。

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

其特点是可以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展现出真实、客观的一面。

如在电影《龙猫》中,妹妹小米走失后,姐姐五月焦急寻找一场戏就是运用的长镜头。

导演用这样的表现方式将姐妹俩浓浓的亲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由于动画片中的镜头语言是通过前期策划出来的。

所有的景别、角度、光线等都是在形成镜头前就确定下来的。

所以,除《幽灵公主》、《红猪》等少数几部快节奏的影片外,很少采用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而大多采用静止镜头来表现其客观性。

且常常采用深焦距镜头来加强画面的纵深感。

二、音效——具有魔力的“久石让”说到宫崎骏电影的音效,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宫崎骏的“御用音乐人”久石让。

久石让(Joe Hisaishi)是日本最多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之一。

在长达二十年的傲人音乐生涯中,他几乎包揽了宫崎骏所有影片的音乐制作一职。

影片《天空之城》的音乐以电声,合成器为主,加上圆号,童声合唱,钢琴小品等等配合。

“其中由杉并儿童合唱团唱出的版本简直可说是天使之声,加上那浮在空中梦幻般的城市,紧张激烈的情节贯穿整部电影,蔚蓝的天空柔和凄美的旋律和浓浓的白云反而将尖锐的冲突淡化得更耐人寻味。

将《天空之城》的漂渺与悲哀表现得丝丝入扣。

”[1]特别是影片结尾部分,雷帕特城毁于一旦,但密布的树根又蕴含了无穷的生机,湛蓝的天空下,开始的一节悠扬的音乐用纯粹的钢琴声送出,干净而又耐人寻味。

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龙猫》。

其主题曲《风之甬道》,清新的像一首儿歌。

久石让运用敲击乐,谱写了一段幽默的配乐适度的重复了画面中龙猫的古怪表情、沉重的步伐、肥胖的身躯这一视觉形象,具象化了这位憨态可掬的“神仙”。

音乐在这里便成功的补充了画面的视觉形象,增强了动画的立体感。

在《幽灵公主》中,久石让的配乐从以往的电子合成乐转换为管弦乐,用古典的乐风奏出交响乐般宏大的效果,让你一听就感到苍凉广阔,瑕想无边,表现出这部影视作品低沉、壮观、凄美的主题。

此外,“九石让除了电影配乐外,他还写了不少现代作品,积极地以钢琴独奏家身份参与正统演奏会,包括独奏、室内乐、协奏曲等各类型演出,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赢得了很多奖项。

”[2]三、角色选择俄国形式主义艺术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提出了“七种角色特性”理论。

即1、坏人2、施恩者3、帮手4、公主或要找和保护的人和物5、派遣者或发出者6、英雄或受害者7、假英雄。

[3]纵观宫崎骏的电影,其角色特征基本符合这一理论。

(一)坏人。

有人说宫崎骏的电影缺乏善与恶的对立,把这个世界描述得过于美好。

的确,在他的电影中,没有绝对的恶,即使在反面人物身上,我们也总能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

如《天空之城》和《红猪》中的海盗。

(二)施恩者。

这一角色特征在宫崎骏的影片中表现最多的便是“母亲”这一形象。

“母亲”是宫崎骏电影中所着力表现的主题之一。

虽然他电影中的主人公几乎没有母亲或是母亲不再身边,但是他的影片中却深深的蕴涵着母性之爱这一深层次的含义。

这也与宫崎骏本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三)帮手。

这一角色特征主要有“男孩”、“猫”和“海盗”等。

虽然在宫崎骏的影片中,男孩不是作为主角出现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

几乎在每一个女孩出现的同时,总是对应着会出现一个男孩好的片子,有很多层次,令人越看越喜欢,欲罢不能。

看出环保,仅仅是最最外层,这个片子之好,使超过很多人的想象的,其层次非常深厚。

片子中,核心的人物及其寓意,粗略的说来,有桑(mono no ke)所代表的自然,女城主(黑帽子)所代表的人类社会,飞鸟(axidaka)所代表的旁观者或者说思考者。

此外旁边还有,动物界的激进派野猪神,人类社会的这种组织等等。

男主角是个近乎完美的人格表征,善良勇敢(为救亲人冒死射杀荒神),坚强冷静(最后关头在各个势力之间来回奔走),胸怀宽广博爱(在dadara城里的那一段)。

但就是这样,才更体现出悲剧的情怀,他对桑说“我们已经尽力而为啦”,拥着她,接受未知的结局,生存或者毁灭,都在那一片光辉中裁决般的到来。

是的,即使我们敞开胸怀,悲天悯人,竭尽全力,也不见得能够平衡这个世界的各种冲突,因为那已经不是所谓的欲望和矛盾,而是生命存活于世上的最基本的无奈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俎狗。

最喜欢的角色,其实是代表人类理性和欲望的女城主。

其实她决非贪欲或者工业文明的替身。

片子也绝对不是对工业文明的控诉。

她并非为了自己的贪欲去开山伐树,而是为了很基本的东西:生存。

快乐也罢、痛苦也罢,即使像鬼一样在病榻上苟延残喘的人,也希望能够活下去,而且活得更有尊严一点点。

这个女人身上,体现了很多人类的高贵品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有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只有坚决果断的、百折不挠的坚持。

没有错,人活着,就是对自然的索取。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的需求变成了无法填满的无底洞,但是这并不成为某个理由,让那些没有人关怀的人们就那样无声无息的死去。

如果活着就意味着要“轼神”,那么她也会坚定地去做。

最后面对惨痛的结局,她也没有像后现代的人那样崩溃,而是淡然的“从头开始”。

没有错,人,和那些野草一样,也是有顽强的生命力的。

桑,刻画的力度,其实不如前两者深刻。

但是因为她背后,有白狼,野猪,麒麟神等等,所以这一方面的力度也非常之强。

狼和野猪的差异也耐人寻味。

就好像人类对待自然有很多不同的态度一样,镜子的另一面也是类似的。

印象深刻的例如白狼和飞鸟的那段对话,伴随着苍凉悠远的音乐(久石让!),这样简单的场景,竟然恍惚间似有史诗般的感觉如果说感到迷惘不安甚至抑郁,看过《幽灵公主》,总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虽说也不是新片了,但大概因为心情低落,最近仍然前后看了两遍,觉得又活过来了,于是实在有话想要说。

如果非要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这应该是宫崎骏迄今为止最有深度的作品了。

大手笔中的大手笔,完全没有愧对那么多的票房。

深度体现在主题。

都说日本电影的永恒主题是爱与暴力——或许不错,但是探讨得太多,未免就太平凡了。

宫崎骏的特色就在于他的故事里的爱与暴力其实是为更加深刻的思想设置。

暴力是他一直反对的。

从《风之谷》里就可以看出,力量越大,造成的痛苦就越大,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敌人。

宫崎骏的思想往往太深刻以至于可能会超出儿童们的理解能力,他的观众大多是十几岁乃至更大年龄的。

他的思想一共有两个主要矛盾:人类与自然,生存与死亡。

早一点的作品,电影《天空之城》里,前一个矛盾就已经存在了。

在故事中,很久以前天空之城Laputa的居民因为在空中漂浮,无法接触辽阔的大地,这就注定了他们灭亡的命运,有点类似于我们俗话里的“不接地气”就会产生灾祸。

试图毁掉Laputa的军方因为无法战胜对于金钱的欲望,最终使自己遭到了毁灭。

最终本来应该随着女孩希达和男孩小杰念动的咒语毁灭的Laputa因为在岛上一棵大树根深蒂固抓紧了整个岛屿的土壤而没有灰飞烟灭,而是飞向了遥远的高空。

这三点都说明挑战自然的规律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的命运都是被自然所掌控的,自然可以惩罚我们,也可以宽恕我们。

这就是宫崎骏早期的环保思想。

类似的还有电影《风之谷》:女孩娜乌西卡领悟到风与水建造森林改造沙漠的秘密,阻止人类对自然的杀戮,最终拯救了人类。

但这些作品都只是宫崎骏早期的环保主义思想,或者说是简单的,在商业电影大潮影响下的更能为普遍大众所接受的思想。

宫崎骏最终形成的人与自然的思想中开始怀疑环保的意义。

且不必说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不可能轻易满足——人的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欲望。

人为了生存,不可能不向自然索取物资。

人的队伍如此庞大,所求必然更为庞大,打破自然平衡,激怒自然也是必然的。

灾难平定后,人再次重建家园,再度庞大,再度激怒自然,如此循环,和平共处或许只是一个梦想。

多年以后完结的漫画《风之谷》彻底否定了娜乌西卡的努力,也彻底粉碎了和平共处的梦想。

这就引入了第二个矛盾:生存与死亡。

不管我们是如何向千疮百孔的自然报以同情,我们仍然是人类,仍然要为人类的生存的需要而奋斗。

死亡是一条路,但毕竟是死路,是结束。

人类的整体需要生存,作为个体,同样不愿意放弃生存。

在人与自然的无休无止的矛盾中,我们只有为生存而战。

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暴力和爱。

但是因为漫画《风之谷》故事整体太庞大,造成的影响也有限。

于是就有了《幽灵公主》(说了半天,终于说到了正题)。

《幽灵公主》对于这两个主题都有着透彻的揭示,但并没有给出解释。

幻姬占领了山,开采铁矿,只是为了给手下的人们谋求生存。

受到森林动物们的阻止,展开激烈的交战。

凶煞神用诅咒惩罚世人,麒麟神用死亡惩罚世人。

飞鸟想要找到世人与自然的共存之道,但是失败了,最终只能对幽灵公主珊说:我们还活着。

在结尾,宫崎骏仍然留了一线生机——麒麟神死了,大地回春,开始了新的萌芽。

看到这个悲欣交集的结尾,我还是不由得想:自然的惩罚使得人类的努力建设变成泡影,倒退了几十年上百年,但是森林的毁灭是自然倒退了几千年,人类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严酷的现实,这个惩罚仍然很严厉,而同时自然也遭受了更加惨重的损失。

留了这一线生机,人类还会强大还会反过来伤害自然。

所有一切战争一切暴力并没有给这个循环带来改变——或许这个循环,从现在遗留的不同民族对上古的洪水时代的记述看来,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对于人物,少年飞鸟应该可以说是宫崎骏塑造的最英俊的少年形象,从人格魅力上讲(这个词似乎用得有点大),虽然后来《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哈尔外表华美内心温柔,但毕竟童话色彩太浓,从而有点疏离。

飞鸟以他的乐于伸出援手,一诺千金,为了救援族人不惜使身体受到慢慢腐烂的诅咒,可谓有情有义,更加令人感到亲近。

少女珊则取自于“狼孩”的典故,深入地刻画了她的心魔与她无法成为人也无法成为狼的痛楚。

两个分别在肉体和心灵上忍耐着痛楚的人终于打破隔阂。

他们二人共同举起麒麟神的头恳求宽恕的高潮部分固然是壮丽的,而在结尾时候,两人站在返绿的山坡上,飞鸟对珊说的“我会来见你,骑着羚角马到来”更宛如牧歌般平和自然,抛开了少年带着少女重返故乡的陈腐旧套,回味更加悠远。

至于音乐,这次非常不同,久石让没有让他最喜欢用的钢琴作为主旋律,而是采用了阵容华丽的管弦乐团,音乐异常地荡气回肠。

至于主题歌曲,米良美一的假声非常嘹亮悠扬。

在结尾处万物复苏的时候,久石让的钢琴终于出现,流畅平和。

有时甚至没有任何背景音乐,也是很巧妙:在猪神变成凶煞神时加上躁动的伴奏音乐,这时麒麟神出现了,突然静下来,没有任何声音,如是随着画面切换而反复,这才是象征安息的麒麟神,以无声胜有声也。

看来无论在音乐还是内容上都是大突破。

据说宫崎骏本来打算在结束时就封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