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试题(含解析)

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琵琶演员在演奏前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4、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一种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就可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C.探测仪可以发现幸存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从而作出反应5、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

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 (含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10m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C.在2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2.在真空环境中能传播的是()A.太阳光B.次声波C.超声波D.鸣笛声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和铁棒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男女同学说话时的音调都是相同的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音调与振幅的关系C.声波传播的快慢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6.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7.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C.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8.下列关于超声波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声呐B.雷达C.“B超”D.超声焊接器9.下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音调的高低与振幅有关C.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11.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下还会损伤听力,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听力的是()A.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B.在纺织厂车间工人带上隔音耳罩C.在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D.在家听着音乐进入梦乡1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广州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B.市区内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二、填空题13.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人们面对面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________能够传声;在水中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________也能传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答案】物体的振动响度振幅空气能量【解析】【详解】图甲:装置演示的是,当音叉发声时,小球会被弹开,所以能探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音叉响度越大,即振幅越大时,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所以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因为两音叉并没有接触,中间隔着空气,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是声波传递的能量对乒乓球做了功,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_.【答案】空气柱a c【解析】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奏竹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长,产生的笛声的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2)可以看出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因为空气柱越长(短)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高),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3.小红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同学,有一次,在她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想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她回答一下:⑴琴声、歌声是通过传播到小红耳朵的;⑵小红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提琴声、哪是小号声,原因是;⑶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高,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苏科版)物理学〔physics〕即万物皆有理,指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是研讨物质〔质量〕结构……接上去我们一同来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苏科版〕一、选择(每题3分,共36分)1.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依据声响的响度来判别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响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达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2.有一跟长15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窗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窗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 )A.一次响声B. 两次响声C. 三次响声D. 四次响声3.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纳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逐一鱼C.大地——水——鱼D.水——鱼4.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屡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求()A.声响能否在真空中传达B.声响发生的缘由C.音调能否与频率有关D.声响传达能否需求时间5. 以下做法用来改动音调的是A.教员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6. 男高音合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响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 )A.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D.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运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相似喇叭,能收回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逆耳。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增加声响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运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削弱噪声D.〝金嗓子〞收回的声波是次声波8.为了探求音调与什么要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图,你以为不可以完成探求目的的是 ( )9.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会逐渐降低B.响度想都会逐渐变小C.音色会逐渐变差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吹气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A. 28.33m/sB. 13.60m/sC. 14.78m/sD. 14.17m/s4.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C.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色B.响度C.音调D.声速6.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

分析原因的可能是()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

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7.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8.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的工人用手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s敲打铁轨一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只能在水中传播C.传播速度是3×108 m/s D.不能传递能量2.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这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固体传声效果好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宿迁文明二十条》中的第七条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A.频率B.响度C.音调D.音色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D.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了B.大声说话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关上窗户可以减小窗外噪声的影响,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慢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入班即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位置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的是()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的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8.小文和同学去电影院观看《长津湖》,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下决心一定要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祖国而刻苦学习.在影院里,他们还感受到许多物理知识,如“影院的墙面有很多小孔”,以下物体与“影院墙面的小孔”有相同作用的是()①天坛公园圜丘;②大会议室挂窗帘铺设地毯;③呼叫远处的人时,手在嘴上呈喇叭形;④居民区多植树种草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③D.只有③④9.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轻声细语”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回声现象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10.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一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走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回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大喊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算出距离了.如果一人对着高山呼喊,经过10 s后听到回声(声速为340 m/s),那么我们可以断定()A.高山距离我们1 700 mB.高山距离我们3 400 mC.高山距离我们170 mD.高山距离我们340 m11.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字母小明小华a 109.2 Hz 261.2 Hzo 115.4 Hz 279.0 Hze 120.5 Hz 282.8 HzA.小明声音音调低B.小明声音响度大C.小华声音音调低D.小华声音响度大12.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A.频率较低的B.音调较高的C.能量较小的D.响度较小的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3.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鼓掌声是由于空气________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________更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________(填“高”或“低”).14.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填“大”或“小”),某人看见闪电后经过6 s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________m.(常温下声速340 m/s)15.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6.中国——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______(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他们在越野拉练时能听到指战员下达的各种口令,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战士们的耳中.17.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我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8.为了探究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长短、粗细、松紧程度不同的四根橡皮筋固定在木盒上,制成“橡皮筋吉他”.用一把塑料直尺弹拨橡皮筋的中部,就可以听见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小红同学将实验数据以及相应的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橡皮筋序号长度(cm) 粗细(mm2) 松紧程度音调1 20 1 松最低2 20 1 紧较低3 15 0.8 紧较高4 10 0.8 紧最高(1)的关系.(2)分析比较序号为3与4的两条橡皮筋的数据可知: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橡皮筋粗细的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李想同学家住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李想打算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为耳罩的填充物.(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等.其中适合作为声源的是________.(2)李想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检测的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检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实验隐含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响度较响较响弱距离较长长短20.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①用另一手机拨通玻璃瓶内的手机时,能听到手机铃声.随着瓶内空气被不断抽出,听到的声音变________(填“小”或“大”);由此推理出:声音不能在________传播.②小明利用图乙装置抽气较长一段时间,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始终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该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玻璃瓶中导管不足够长(3)图丙中,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________(填“高”或“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填“高”或“低”).21.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把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钢尺来探究音调和声源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1)小华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小华纠正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的振动,同时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接着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小明看到钢尺的振动________(填“变快”“不变”或“变慢”),听到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填“变高”“不变”或“变低”).(3)小丽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过程中,还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是因为()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C.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22.王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小宇检查身体.请你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医用听诊器是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可以传递信息”)的道理.(2)医生运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运用听诊器可以增大()A.声源的响度B.声源的音调C.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D.人耳听到声音的音调(3)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什么途径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有两种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学认为,声音主要是通过橡胶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有的同学认为,声音主要是通过管内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声音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医生的耳朵的,说说你的见解.答案一、1.A2.C3.B 4.B5.C6.C7.B8.B9.B10.A 11.A12.A二、13.振动;响度;低14.大;2 04015.音色;响度16.声源;响度;空气17.空气;声源三、18.(1)松紧程度(2)粗细、松紧程度;橡皮筋长度越短,音调越高(3)不能;没有控制橡皮筋长度相同19.(1)机械闹钟(2)B(3)泡沫塑料;控制变量法、比较法20.(1)振动(2)①小;真空中②C(3)高;高21.(1)不能;听到的声音不是钢尺振动产生的,而是钢尺拍打桌面产生的(2)变快;变高(3)D22.(1)可以传递信息(2)C(3)声音主要是通过管内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理由:松软的橡胶管传声效果不好,使用橡胶管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提高到达人耳的声音的响度.。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羽绒服【解析】【分析】【详解】(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所以不选用音叉。

(2)[3]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会逐渐降低B.响度想都会逐渐变小C.音色会逐渐变差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2.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吹气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A. 28.33m/sB. 13.60m/sC. 14.78m/sD. 14.17m/s4.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C.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色B.响度C.音调D.声速6.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

分析原因的可能是()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

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7.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8.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的工人用手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s敲打铁轨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 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 1=20 cm ,s 2=80 cm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答案】为零 不变 A 320【解析】【分析】【详解】(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1212s s s s t v v v+=-= 因此s 1增大,△t 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1212s s s s t v v v +=-=,增加压力时△t 变小,由于s 2不变,根据s v t=知,速度v 变大.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21s s t v v =-,所以(8020)cm320m/s1.875msv-==.【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2.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课本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她完成探究报告.(1)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A.需要实验器材:铁脸盆、水、钢勺.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4)结论: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5)评估: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答案】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或音调高低与水多少有关吗?【解析】【分析】【详解】(2)本题所研究的问题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猜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高;(4)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 因为实验中可以看到水的跳动,故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声音怎样产生;另外在水盆中将入不同深度的水时,盆的振动频率会变化,所以还可以研究:音调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吗?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3)如图③所示,用手指轻叩课桌,使正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则能听到叩击声.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4)如图④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5)如图⑤所示,我们把水倒入瓶中时,通常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瓶中水的多少.【答案】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由高变低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真空不能传声音调变化【解析】【详解】(1)小纸片的跳动是由于扬声器振动造成的,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原因正是由于里边纸盆的振动;所以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敲击瓶子时,声音主要是瓶身和水柱振动发出的,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从左向右敲打瓶子,音调由高变低;(3)敲课桌的另一端的时候,耳朵贴在桌面上是靠固体传播声音;耳朵离开桌子的时候靠空气传播声音,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所以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则能听到叩击声.(4)当用抽气机不断抽气时,手机播放的音乐声逐渐减弱,经过科学推理可得:真空不能传声;(5)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你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④猜想假设⑤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B C A D F 80 1.02 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的频率,进行分析比较③④②①⑤控制变量法.【解析】(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故选A. B. C;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短,故选A. D. F;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不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G、H相同的数据,即80和1.02;(2)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3)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为:③④②①⑤(4) 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 (1)A、B. C;A、D. F(或H、J);80;1.02;(2)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3)控制变量法.点睛:本题需要用好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5.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ms.(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均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猜想“温度越高,声速越小”.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如果的确是“温度越高,声速越小”,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0;(2)不变;(3)变大【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乙距离相等,时间相等;(2)由于乙和甲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乙接收到的时间总是比甲晚一定的时间;(3)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在相同距离内,时间减少;解:(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小,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增加,故时间差也会变大;故答案为:(1)0;(2)不变;(3)变大.【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有关方面的内容,计算时要注意时间单位和路程单位的统一.6.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3)在图2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

(4)如图3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

这个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真空不能传声玻璃钟罩内还有空气【解析】【分析】【详解】(1)[1]据图可知,敲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共同振动产生的,水越多,瓶子质量越大,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