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后山九子岩,华严禅寺法力无边
安徽九华山介绍及特点

总之,九华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道教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而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无论是追求自然美景还是探索文化遗迹,九华山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目的地。
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九华山市,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面是对九华山的简要介绍和特点:
九华山是中国的名山之一,因其山峰连绵起伏、云雾缭绕而得名。它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九华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道教文化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
九华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著名。山势陡峭,山峰叠嶂,雄伟壮观。九华山被誉为“仙岳”特的岩石和瀑布,以及迷人的云海景观。尤其是日出和云海景观,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神秘莫测的感觉。
此外,九华山还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圣地。九华山作为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之一,有许多重要的道教寺庙和文化遗迹。九华山的道教文化非常丰富,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道观,如大乘禅寺、玉皇庙、真武殿等,这些寺庙建筑精美,保存完好,对于了解中国道教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地处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部,北枕长江,南靠黄山,东接铜陵,西邻贵池。
诗仙李白赞其九峰秀如莲花,有“灵山开九华”之吟,故得名“九华”。
她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有“莲花佛国”的美誉。
现已开放山前、九华街、闵园、天台、花台五大景区,环行步道30余公里,风景区总面积约120余平方公里,区内现存寺庙94余座,僧尼700余人。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以其风光旖旎而独领风骚,又以“香火甲天下”和“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名扬天下,是善男信女们的朝拜圣地。
九华山风景最著名者,旧记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
此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团锦簇、狮子峰林、清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松等名胜。
有“佛国仙城”之美誉的九华山,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九华山形成于新生代晚期,九华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时期。
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即有僧名伏虎,在九华山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
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5年),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来华,到九华山苦修,居住东崖峰的岩洞中,感动众多善男信女,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为金乔觉建寺。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於该寺。
金乔觉圆寂时,相传山呜谷陨,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众尊为地藏菩萨,建肉身塔供奉。
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
千余年来,九华山佛教历经兴衰,大体有五个时期:唐中期初创;唐后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发展;明清达到鼎盛。
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
自明代起九华山日益兴旺,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九华山详解

九华山详解中国四大佛山,分别乃山西大智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四川大行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浙江大悲观世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和安徽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九华山,其中,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游人最多,香火最盛,自古便有“香火甲天下”和“东南第一山”之称。
自古便是天子帝王、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和善男信女的避暑胜地、礼佛净土。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青阳县南侧,为中国首批5A 级风景名胜区,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临太平湖与黄山连成一脉。
由于其峰如九子,背靠陵阳,故唐代之前称之为九子山、陵阳山。
至唐天宝初年,诗人李白三游九华山,登顶俯视,见山峰相连犹如莲花盛开,作诗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后世便称为九华(古时花通华)山。
九华山方圆120 公里,景区总面积334 平方公里,据国家地理勘测队勘测,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4.4 米,中心位置为九华镇九华街,次中心为九华乡柯村新区。
与其他景区不同的是,九华山除了风景秀丽,还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珍惜野生动植物,更是四大佛山之首。
99坐山峰,99 坐寺庙,体现了佛教“九九圆满”、“九九归一”之大根髓。
九华山的精华主要体现在人文与自然景观、佛教历史文化、文物和地道特产三大方面。
景观:九华山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体,即山中有寺、麓下有村、村中有景,景中有仙。
九华山目前有四大景区,分别是大愿文化园景区、花台景区、九华街景区(前山景区)和天台(后山)景区。
大愿文化园景区位于九华山山麓的九华乡柯村新区,为现代所建的人文景观,内部主要有世界最高地藏菩萨圣像和佛教文化展览馆宏愿堂。
地藏圣象高99米,纯铜所制,威武庄严,2013 年全世界99 位高僧大德来此为圣象开光加持,供世人朝拜。
宏愿堂为现代展览馆,内存多件重要国家级文物,并以科学技术声情并茂的介绍并展示了佛教的起源与发展等相关知识。
宏愿堂内的金镶玉地藏王圣象清新脱俗,来此的善男信女可将心愿写于佛灯之上,供于佛前,玉地藏身边的佛珠、菩萨等法器皆为法师开光之物,可请回家永保平安。
九华山故事

九华山故事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因其地藏菩萨的道场而闻名。
以下是关于九华山的一些故事:
1.开光法会:在九华山的一次开光法会上,突然出现了异象。
当时云集了海内
外的99名大德高僧共同主法,场面盛大。
法会开始后,从地藏王菩萨背后
的群山之中飘来一团云雾,这团云雾缓缓飘来,越变越大,最终变成一个与开光的地藏王菩萨形象十分相似的云雾状地藏王菩萨,被认为地藏王菩萨的分身,直接进入这个法相。
2.九华山的传说:九华山原名九子山,传说李白在登上九子山时,看到一轮红
日正从九子山的两峰之间冉冉升起,万道霞光洒在峰顶的积雪上,如同点燃了一支支巨大的蜡烛一样,照得对面的山阴一片通明。
由于阳光的照耀,山间雾气迷漫,远远望去,九子山上,九座最高的山峰如同九朵盛开的白莲花一般,所以李白将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
3.金乔觉的故事: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到中国,驻锡九华,苦心修行75
载,99岁圆寂。
他被僧众认定为地藏菩萨化身,因此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4.香火鼎盛:自唐以来,九华山寺院数量不断增多,僧众云集,香火之盛甲于
天下。
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有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
5.游客体验:游客来到九华山,可以在祇园寺附近住宿,价格便宜,只需二十
元一晚。
日常有素斋供应,主要是一些大米和素菜。
在景区也有许多农家乐餐馆,当地的山菇等野菜很好吃。
在这里吃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浪费食物,吃过饭后自觉把碗筷送到厨房。
这些故事和传说体现了九华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九华山风景区的介绍

九华山风景区的介绍
九华山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有莲花佛国的美誉,九华山方圆12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势雄伟,群峰竞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也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
九华山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景区内层峦叠峰,群峰竟秀,大大小小有九十九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九峰最雄伟,所以古人称之为"九子山"。
景区内气候宜人,遍山佛寺古刹,香烟缭绕,现存寺庙94余座,僧尼700余人,是地道的佛国圣地。
九华山(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搜狗百科

九华山(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搜狗百科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
九华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其次为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
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
九华山的山体基岩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山高坡陡,土壤含砂量大,结构力差,极易引起水土流失,造成河道严重淤塞;洪水季节,堤防常被冲溃,形成内涝。
为控制水灾并有效地利用水源,上游峡谷处建有多座小型水库和电站。
地质地貌九华山(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白际山系)之一。
在大地构造上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中部。
九华山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十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
九华山主体是由花岗岩体组成强烈断隆带,它的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部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
九华山的隆起幅度,从核心部位向边缘逐级下降。
核心部位花岗岩体形成陡悬式中心峡谷区,奇峰、怪石也多分布于此。
外围山地由硬度较花岗岩为小的花岗闪长岩和沉积岩组成,易被冲刷蚀低。
故整个九华山体由众多高度参差、错落有致、形态万千、大小悬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
九华山土壤分为五个土类,即:山地草甸土、棕壤土、褐土、潮土、水稻土。
前两类分布于800-1000米以上地带,褐土、潮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
高山土层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1300米左右地形低洼处,气候冷湿,植被为茂密的灌丛草地,覆盖度达95%。
土体浅薄,厚不足50厘米。
土壤质地较强,多为砂粘壤土,砂粒含量达60%,自表层向下递增。
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较高。
棕壤土—分为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梭性棕壤两类。
山地黄棕壤,在九华山海拔600-1100米有分布。
随海拔高度上升,落叶成分增加,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是黄红壤向棕壤过渡的土壤类型。
土壤有着较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淋溶作用,并有弱度富铝化作用。
九华山

四、九华十景—碧桃瀑布
碧桃瀑布是九华山 第一大瀑布,又有 “悬水”、九华第 一景”之称。
四、九华十景—舒潭印月
潭上浓郁古木, 潭水透澈晶莹, 每当天朗气清的 夜晚,一月印水, 三潭皆白,清光 照耀,峰叠倒影, 如诗似画,清幽 迷人。
四、九华十景—莲峰云海
九华山的东北麓, 上、中、下三座 莲花峰,连绵拔 起。这三座山峰 片石峭立,石色 青紫,状如莲花。 每当云涛涌现, 仰首相望,见新 莲亭亭飘浮,蕊 瓣微微舒展,维 妙维肖,令人赞 叹。
一、概况——资源特色
地藏菩萨、高山悬寺、神秘地宫、肉身之谜以及 99米地藏露天大佛等,无不体现出九华山佛教文 化的厚重。 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 尊肉身菩萨,现可供观瞻的有5尊,其中明代无 瑕和尚真身被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 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 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肉身 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更为九华名山增添了 一份庄严神秘的色彩。
九华山下的路灯造型都是九朵莲花
安徽九华山——镇山菩萨
关于有“大愿”的地藏菩萨,最有名的就是“地
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 愿。这是一个执著的菩萨,以普渡众生为终生之 愿,他的坐骑是一头像狮子模样的怪兽。可能他 不能为祈求他的凡人带来直接的好处,所以他在
世俗中的声望并不像观音菩萨那样显赫,而是在
一、概况——资源特色
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早在东晋 年间(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 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 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 四五千人。
到九华山的人都会被九华山佛教文化所吸引,首 先是九华山的起源,有关地藏王菩萨的传奇故事; 其次是九华山现存于肉身宝殿的肉身菩萨等等。 最主要的还是九华山的佛教环境氛围,给人的感 觉是超凡脱俗,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是地藏菩萨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九华山又称九子山,烟云氤氲,巍峨兀立,气吞江河。
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层峦叠翠,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将九子山比作九朵芙蓉,故后人改称之为九华山。
九华山群峰竞秀,景中有景。
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别具一格,并以金地藏王菩萨讲法道场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存放真身(肉体)和尚的名山。
自古以来朝山拜佛的香客不计其数。
唐开元年间,新罗国(今韩国境内)国王近亲金乔觉卓锡九华,潜心修持75年,99岁圆寂,佛门认证他是地藏菩萨化身,九华山由此被辟为地藏道场,明、清鼎盛时期,寺院多达360余座,僧尼四、五千人。
“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现存古寺庙94座,佛像1万余尊,文物2000余件,僧尼700余人。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竞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山前景区甘露寺是游人上山见到的第一座庙宇。
甘露寺建于清康熙年间,位于二圣殿至九华街上山的途中,距“定心石”不远。
前后两殿,建在两个台基上,一暗一明,一高一低,布局新颖有趣。
甘露寺的来历,有一传说:清康熙皇帝的玉林国师受康熙之派遣,曾两次来到九华祭拜地藏菩萨。
第一次来到半山腰的定心石时,见这一带苍松傲穹、幽篁蔽天,东有龙瀑天池之景,西有龟山晓雾之悦,就认为此处很适宜建一座大的寺庙。
第二次来,听说卧虎洞主禅僧洞安愿遵此意建庙。
便亲自去卧虎洞探访洞安,鼓励他建庙。
说来奇巧,就在破土动工的那天清晨,天空普降甘露。
众人大悦。
朝廷闻之,赐名“甘露寺”。
甘露寺现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九华山佛学院”就设在寺内。
泉口从五溪桥出发,经云鹤峰下,再洞溪南行,出峡谷不远便到六泉口。
所谓“六泉”,是一口浅井,井内有六个泉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宗著称,今寺更名“华严禅寺”。但目前其 规模甚小,难与宋代的“广化院”相比,为此, 海诚法师于 2000 年 4 月 4 日发大誓愿,使九子 岩——小莲花佛国,厚今簿古今胜昔。奈工程浩 大,实非独力能成故,敬募十方檀波,海内外大 德信士,咸发菩提之心,培植福田,慷慨乐助,
很多事情想通了其实没有那么纠结,就像当初喜欢了后头又放弃了,不是不够勇敢
九华山名扬天下,九华山后山九子岩却知之 甚少。九子岩景区---4A级风景区,是九华山 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是九华山国家森林 公园主打景区。景区集自然风景和佛教文化于一 体,是整个九华山的灵魂,九华山原名"九子山" 即源于九子岩。
景区山岳风光优美,其雄可敌黄山、其险可 比华山、其秀可望黄山。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九 华山歌》赞曰:"奇峰一见惊魂魄"写尽了天华峰 的一切;被诗圣李白形容为"天河挂绿水"的七布 泉是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很多事情想通了其实没有那么纠结,就像当初喜欢了后头又放弃了,不是不够勇敢
景区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发祥地。 远在唐代金乔觉遍游中国名山大川,最后卓锡九 子岩,参修佛学,终成正果,至今尚留有"金地 藏第一修行处"。„„
这次 5.1 去了一下九子岩,并在华严禅寺做
了 2 场法事,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九子岩华严禅 寺(原名“广化院”。又名“九子寺”)。始建于 唐,中兴宋代。到宋太平天国到大中祥符年间 (976-1008),广化院规模宏大,为九华山被朝 廷赐额的 22 座寺庙之一。寺西有九子峰,寺东 有七布泉。此间,风景优美,灵秀神奇,山光水
很多事情想通了其实没有那么纠结,就像当初喜欢了后头又放弃了,不是不够勇敢
清光绪 15 年(1889)住持僧悟恒募化重建,文 革中又被破坏殆尽。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得到 落实,1983 年,住持海诚,经历 18 年千辛万苦, 从荒草荆棘中开辟成现今规模的寺院。因近代高 僧月霞,虚云于清末至民国初年,数次来九华山, 在九子岩、翠峰先后创建佛学院,以宏阐贤首(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很多事情想通了其实没有那么纠结,就像当初喜欢了后头又放弃了,不是不够勇敢
色,寺院风情,独具特色,享有”东南第一小山 国“的美誉。 公元 719 年,古新罗国(今韩国)王子金乔
觉 24 岁削发出家(法名地藏),并渡海来华夏(即
中国),首先来到九华山九子岩,爱山水之灵秀,
卓锡数年,后迁东岩,创建九华山化城寺。地藏 成道,而九子岩是地藏最早发祥之地。故“九子 岩”又有“小莲花佛国”之称。 历史沧桑巨变,查阅旧《山志》,明代神宗 (万历年间)拨款重建,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
共襄胜举,圆满功德,均能蒙菩萨加被,尽享菩 提之果。
1c05f4ca1 九华山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