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药用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药用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药用化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中药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药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药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化学实验、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药物制剂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中药生产和经营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核心,构建教学模块,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技能形成规律,序化教学单元。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物质浓度的表示方式、计算方法及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技术。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能运用化合物官能团的性质提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方法。

3.掌握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结果的处理、判断及评价方法。

4.养成热爱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养成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的意识,具备严谨、求实、敬业、诚信的职业素养。

《药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药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药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制药类药剂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人体解剖生理基础》《微生物基础》《生物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药物基础知识提升药学服务相关能力,为后续《常见病用药指导》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药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制药类药剂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药学服务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医药商品购销、医院药品发放调剂等岗位需求,围绕药学服务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药物的作用与应用为主线,结合医药商品购销、医院药品发放调剂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熟悉药物效应动力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2.理解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能说出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相互作用。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患者用药期间的病情变化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针对病症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与咨询,指导服务对象合理用药,确保药品和药事服务质量。

4.具有准确阅读、理解、获取药物信息的能力,能识别医药商品购销、药品处方调配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记录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文件。

高职药学专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说课设计

高职药学专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说课设计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33期/11月(下)—123高职药学专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说课设计张冬梅(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223005)摘要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以我院药学专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为例,从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几方面详细阐述本门课程的设计。

关键词药用基础化学说课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教师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主体。

说课程是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所作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面对同行和专家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本文在深入研究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我院教学实际,系统介绍高职药学专业药用基础化学说课设计。

1课程概述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4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依据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研组成员联合专业教师和相关校企合作专业进修了多次专题研讨、课程调研,制定了药学专业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在制定课程标准之前,首先应明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药学专业主要培养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药学人才。

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要求,为强化药学实践技能的培养,突破传统教学体系,将原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3门课程整合为药用基础化学,为专业基础课,总计8学分,132学时,开设在第一学年,为后续学习《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专业核心课程,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对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解药物化学、药剂学等相关课程的扎实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

一、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药学基础,使其具有以下能力:掌握药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解和掌握药物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应用;能在制剂研究和制备过程中运用化学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药物分析。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基础知识,如药物的分类、理化性质、毒性、医药组成等;药用化学的重要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如酸碱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加合反应等;化学实验技巧,如药物分析方法、药物制剂制备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比较适合的是综合采用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的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

三、课程评估和考核方式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应考虑三个方面:学科素质、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评估和考核方式包括考核成绩、考查、课堂参与度、学术报告等多个方面。

其中,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测试、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内容。

考查主要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药物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课堂参与度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学科素质,包括听课及提问的参与程度。

学术报告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对当前药学领域的了解及研究。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解读药用基础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药物的基本化学性质、结构和作用机制等内容,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药学基础。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课程目标《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强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通过该课程,学生应该掌握药物的基本化学知识,了解药物的结构与作用原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设置《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包括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设置既注重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注重了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机制,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求多样化,强调了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结合实际药物案例进行讲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并能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四、教学手段《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讨论研究等。

强调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注重了实践性教学和问题驱动式教学。

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方式《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作出了规定,强调了综合评价和学生学业水平的全面展示。

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论文写作、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考察。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六、教材选择《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的选择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了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

教材要能够覆盖全面的教学内容,结构合理、图文并茂、注重实际应用。

《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药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教材为全国医药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健康与疾病、药品行业与职业、药品基础知识、药品质量四部分内容。

健康与疾病部分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介绍疾病常识,力图将生活经验升华为专业知识;行业与职业部分介绍药品行业中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药品基本知识和质量部分则介绍了药品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并设计了相关实验与实训。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药物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绪论(了解)第二节药物的制剂(掌握)第三节药理学知识(掌握)第四节药物分析检验知识(掌握)第五节药物化学知识(掌握)第六节药品说明书(了解)第七节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了解)第八节药品管理知识(了解)(二)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应用第一节概述(了解)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掌握)第三节大环内酯类(掌握)第四节氨基糖苷类及多肽类(掌握)第五节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掌握)第六节其他抗生素(了解)第七节磺胺类(掌握)第八节喹诺酮类(掌握)第九节硝基呋喃类(掌握)第十节抗结核病药(掌握)第十一节抗麻风病药(掌握)第十二节抗真菌药(掌握)第十三节抗病毒药(掌握)(三)抗寄生虫病药物应用第一节抗疟药(掌握)第二节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了解)第三节抗血吸虫病药(了解)第四节驱肠虫药(掌握)第五节抗利什曼原虫病药(了解)(四)抗肿瘤药物应用第一节烷化剂抗肿瘤药(掌握)第二节抗代谢类抗肿瘤药(掌握)第三节抗生素类抗肿瘤药(掌握)第四节天然来源抗肿瘤药(掌握)(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了解)第二节拟肾上腺素药与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了解)第三节拟胆碱药与抗胆碱药(掌握)课堂互动(六)局部麻醉药物应用(了解)(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了解)第二节神经系统药(了解)第三节治疗精神障碍药(了解)(八) 心血管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理解)第二节抗心绞痛药(理解)第三节抗高血压药(理解)第四节抗心律失常药(理解)第五节抗心力衰竭药(理解)第九章抗过敏药物应用(十) 消化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抗消化性溃疡药(掌握)第二节助消化药(掌握)第三节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掌握)第四节泻药及止泻药(掌握)第五节肝胆疾病用药(掌握)第六节其他药物(了解)(十一) 呼吸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祛痰药(掌握)第二节镇咳药(掌握)第三节平喘药(掌握)(十二) 泌尿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利尿药(掌握)第二节脱水药(掌握)第三节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掌握)(十三)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应用第一节抗贫血药(掌握)第二节抗血小板药(掌握)第三节促凝血药(掌握)第四节抗凝血药及溶栓药(掌握)第五节血容量扩充剂(掌握)(十四) 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类药物应用第一节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类似物(掌握)第二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掌握)第三节胰岛素和其他影响血糖药物(掌握)第四节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掌握)第五节雄激素及同化激素(掌握)第六节雌激素及孕激素(掌握)(十五) 维生素类与矿物质类药物应用第一节水溶性维生素(掌握)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掌握)第三节矿物质类药物(掌握)第四节肠外营养药(掌握)(十六) 糖类、盐类与酸碱平衡调节药物应用第一节糖类(掌握)第二节盐类(掌握)第三节酸碱平衡调节药(掌握)第四节其他(了解)(十七) 专科药物应用第一节皮肤科用药(掌握)第二节眼科用药(掌握)第三节五官科用药(掌握)第四节妇产科用药(掌握)第五节计划生育用药(了解)(十八) 解毒药应用第一节氰化物中毒解毒药(掌握)第二节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掌握)第三节亚硝酸盐中毒解毒药(掌握)第四节阿片类中毒解毒药(掌握)第五节鼠药解毒药(掌握)(十九) 生物制品应用一、预防类生物制品(掌握)二、治疗类生物制品(掌握)(二十)特殊管理的药物一、麻醉药品(掌握)二、精神药品(掌握)三、医疗用毒性药品(了解)四、放射性药品(了解)四、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程: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反应(二)教学建议1. 本课程通过具体的药物实例,讲解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体内转化、稳定性、药效等关系,药物品种繁多,新药层出不穷,各类典型药物的选择应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成熟的、久用不衰的代表药。

基础药学教学计划

基础药学教学计划

基础药学教学计划一、引言基础药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药学专业的发展中,基础药学的教学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科学、优质的基础药学教学计划对于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基础药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药物的原理、性质和应用有深入的了解,使他们具备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学生应能掌握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2. 学生应能熟练运用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化学的知识解决药物相关问题;3. 学生应能分析和评估药物的疗效、毒性及不良反应;4. 学生应能理解和正确运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概念。

三、教学内容基础药学教学内容应包括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化学三个方面。

1. 药理学: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等。

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理解上。

2. 药剂学: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制备、保存、检验和配伍等。

教学重点应放在药物配制方法和药物剂型选择上。

3. 药物化学: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结构、合成和质量控制等。

教学重点应放在药物合成方法和质量分析方法上。

四、教学方法基础药学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课堂讲授:通过讲授药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论基础。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药物的性质和反应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药物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病例分析:通过分析病例,让学生将所学的药物知识应用于实际临床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材使用基础药学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应具备权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1. 药理学教材:《药理学》(第八版),作者:曹广泰、杨安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药学专业药学是一门涉及药物研发、药物应用与药物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药学知识与技能,以应对药物的研发与管理工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以及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一、课程标准概述《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药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药物研发、药物生产与药物管理的能力。

课程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学生应该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分析方法,掌握药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药物生物学与药物制剂学:学生应该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的制剂方法和质量控制。

3. 药理学与临床药学:学生应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学效应和不良反应,以及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与管理。

4. 药物信息学与药物统计学:学生应该了解药物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方法,以及药物研发中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5. 药物法规与临床试验:学生应该了解药物监管的法规和临床试验的方法与规范。

二、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药物研发能力:学生应掌握药物化学、药物生物学等基础知识,并具备进行药物研发的能力,包括药物的设计、合成和活性评价等。

2. 药物生产与质量控制能力:学生应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具备生产药物和确保药物质量的能力。

3. 药物管理能力:学生应了解药物的管理法规与政策,并能够进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与评估。

4. 药物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学生应具备查找药物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药物研发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5.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学生应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的跨领域团队中进行合作。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病例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7950 课程类型:B 总课时:70 理论课时:58 实践课时:12
教学场地要求:校内标准教室、校内药理实验室
任课教师要求:(1)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
格证书。

(2)专业实训课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二、课程定位
《药学基础》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药师、药品审方、
药品调剂、药品采购和社会药房的驻店药师、药品购销、药品零售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前提设置教
学内容。

药理学基础及相关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内脏疾病用药、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心
血管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重点应用设置课程单元,以相关职业岗位标准考核学生,旨在使学生
掌握药店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具备问病卖药的能力和分析处方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药品营销、
药房管理、药学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药学基础的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基础等课程,掌握有关药学的基本
理论知识,为药学基础教学奠定了基础。

药学为后面的《药物制剂技术》《药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学习
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实习、药品生产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知药品说明书和处方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处方审核和用药指导的内容。

(3)知道药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知道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5)熟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知道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和用药指导。

(7)知道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宜用药。

(8)知道药品的通用名、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1)具备解读和调配处方的能力。

(2)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3)能说明药物的注意事项。

(4)能正确经营管理药物。

(5)会推售药品。

3.态度目标
(1)树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观念,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

(2)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依法售药,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

(3)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的医药知识。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需求,融合药品购销员国际职业标准和国家执业药师
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个学习单元53个学习项目。

在这53个学习项目中,
又以典型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学习型任务,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项目的学习和各项目标。

2
3
课程单元5
五、课程考核
1、基础知识考核: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占总成绩的50%。

主要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操作中的技能点、关键点等的考核。

2、专业技能考核:重点考核技能操作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30%。

技能考核采取学生随机抽题考核(包括操作和口试)的方式进行。

考核内容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并考核情感态度以及职业素质等,以实训报告为辅。

3、日常考核: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提问占总成绩的20%。

4、课程成绩形成(比例分配)
课程总成绩=日常考核20%+基本知识测试50%+专业技能考评30%
六、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
使用教材:《药学基础》,潘雪主,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年02月
参考书:《药学基础》,李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1 七、编制说明
编制人:解媛媛
编制单位:临沂市高级技工学校轻工化工系制药技术研究室编制日期:2011月1月14日
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审批:
教学单位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