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一、绪论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体弱儿童的管理和发展。
体弱儿童是指因身体素质差、免疫力较低、患有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等原因而身体较弱的儿童。
他们在幼儿园中需要特殊的关爱和照顾,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为此,制定体弱儿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二、体弱儿管理制度的建立1. 体弱儿信息登记制度为了精确掌握幼儿园中的体弱儿童情况,可以建立体弱儿信息登记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体弱儿童基本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家庭联系方式等。
(2)家庭医生联系信息登记:记录每个体弱儿童的家庭医生联系方式,以便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联系到家庭医生。
(3)特殊食物要求登记:对于有特殊食物要求的体弱儿童,记录其需要的特殊食物种类和食用方法。
2. 体弱儿健康监测制度为了及时了解体弱儿童的健康状况,建立体弱儿健康监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体检:每个体弱儿童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了解其身体状况的变化。
(2)日常健康观察:幼儿园教师应经常观察体弱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并及时向家长报告。
(3)体弱儿童卫生周报告:每周对体弱儿童的体检、身体状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向家长报告。
3. 体弱儿教育和康复计划制度为了满足体弱儿童的教育和康复需求,建立体弱儿教育和康复计划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个性化教育计划:根据体弱儿童的身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包括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
(2)康复活动安排:为体弱儿童安排适合他们的康复活动,如按摩、瑜伽等,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3)康复护理记录:对每个体弱儿童的康复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康复活动的内容、效果等。
以方便评估和调整康复计划。
三、体弱儿管理制度的实施1. 加强幼儿园管理团队建设幼儿园管理团队是体弱儿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2篇)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幼儿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加,一些幼儿出现了身体上的体弱情况,给其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管理幼儿园中的体弱儿童,特制定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
二、理念幼儿园是为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服务的特殊教育组织。
体弱儿童在幼儿园中的管理,应以儿童的身心发展为核心,秉持“关注、关爱、关心”的理念,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三、管理目标1. 关注体弱儿童的身体状况与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2. 提供适合体弱儿童的教育和护理方案,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3. 建立起家园合作机制,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体弱儿童提供全面支持。
四、管理方案1. 体检与筛查为了更好了解每位幼儿的健康状况,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全员体检,并对体弱儿童进行更加详细的筛查。
筛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指标,发现体弱儿童并建立健康档案。
2. 个性化护理计划基于体弱儿童的健康档案和筛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可以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安排,以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3. 教育和培养针对体弱儿童,幼儿园应加强相关教育和培养。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习计划,结合体弱儿童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4. 家园合作幼儿园与家长是体弱儿童关爱和支持的重要角色。
建立起家园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体弱儿童的发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五、管理措施1. 增设特殊岗位幼儿园应增设体弱儿童护理、心理辅导等特殊岗位,招聘相关专业人员,为体弱儿童提供专业的关注和支持。
2. 分配特定资源为了更好地关注体弱儿童,幼儿园应合理分配相关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教育资源、护理设施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优化照顾环境幼儿园应优化照顾环境,为体弱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体弱儿童各种管理制度

体弱儿童各种管理制度一、医疗管理制度1. 体弱儿童健康档案管理:每位体弱儿童应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家庭背景、体格检查结果、生长发育情况等内容。
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新儿童健康档案,并根据档案内容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2. 定期健康检查:体弱儿童应定期接受医疗机构的健康检查,包括生长发育评估、身体状况评估、营养评估等项目。
医护人员应根据检查结果为儿童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
3. 身体康复计划:针对身体功能减退或生长发育不良的体弱儿童,医疗机构应制定个性化的身体康复计划,包括康复训练、营养指导、药物治疗等措施。
医护人员应定期跟踪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4. 紧急救护处理:体弱儿童在发生急性疾病或意外伤害时,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紧急救护处理,包括急救护理、输液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
医护人员应在救护过程中保持冷静,高效地完成急救任务。
5. 家庭康复指导:医疗机构应为体弱儿童的家庭提供康复指导,包括生活护理技巧、营养配餐建议、心理支持等方面。
家长应积极参与康复指导,帮助儿童更好地康复。
二、生活管理制度1. 饮食调理:体弱儿童饮食应丰富多样,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类营养素。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生长发育情况和医生建议为其合理搭配饮食,避免偏食和挑食。
2. 作息规律:体弱儿童作息时间应合理安排,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家长应建立孩子的作息规律,制定固定的起居时间和休息时间,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质量。
3. 环境卫生:体弱儿童生活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家长应经常清洁卫生用品、保持室内通风,为孩子提供干净健康的生活环境。
4. 锻炼养生: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体弱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包括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等项目。
5. 心理疏导:体弱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保持和孩子的沟通,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模版

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本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的健康与安全,确保他们在园期间得到适当的照顾和管理。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处于幼儿园阶段的患病儿、体弱儿。
二、相关政策和规定1. 所有患病儿、体弱儿入园前必须提供健康证明,并在健康证明中明确注明病历和医生的建议。
2. 幼儿园将与家长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 幼儿园将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负责患病儿、体弱儿的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
4. 幼儿园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及时与家长交流患病儿、体弱儿的身体状况和医疗建议。
5. 患病儿、体弱儿在幼儿园期间,必须按时服药,并将服药情况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三、入园管理1. 家长在填写入园申请表时,需详细说明患病儿、体弱儿的病情、用药情况、饮食偏好等,以便幼儿园能够提供个性化的照顾服务。
2. 幼儿园将根据患病儿、体弱儿的病情,配备专门的照顾人员,并确保他们能够提供相应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3. 患病儿、体弱儿入园后,家长需将健康证明交给幼儿园,同时将患病儿、体弱儿的健康状况和医疗建议告知园方。
四、日常管理1. 幼儿园将定期检查患病儿、体弱儿的体温、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中。
2. 患病儿、体弱儿在幼儿园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并将服药情况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3. 幼儿园将加强卫生管理,定期开展卫生消毒工作,以确保幼儿园的卫生环境清洁与安全。
4. 幼儿园将为患病儿、体弱儿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和适应性的活动安排,以减轻他们的身体负担。
五、紧急情况处理1. 幼儿园将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确保患病儿、体弱儿在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2. 幼儿园将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并培训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救治。
3. 幼儿园将与家长联系,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通知家长,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处理。
六、沟通和协调1. 幼儿园将与家长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患病儿、体弱儿的身体状况,交流医疗建议。
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一、患病儿管理制度1. 患病儿家长须如实申报幼儿患病情况,并提供医生诊断证明以及治疗方案。
2. 患病儿需在家休息治疗的,家长应提前请假并告知幼儿园。
3. 幼儿园将定期组织体检,如发现幼儿存在患病情况,家长将及时通知幼儿园。
4. 患病儿需请假治疗的,可享受一定的请假补助,补助标准由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5. 患病儿复课需提供医生复课证明,并服用所需药物。
6. 患病儿不宜接种疫苗的,家长应提供充足的理由并签署免责声明。
7. 幼儿园将定期进行疾病防控常识培训,提升教职工及家长对患病儿管理的认识。
8. 患病儿入园后需配备专职保健人员对其进行健康管理,定期登记和记录患病儿的健康状况。
9. 幼儿园将定期与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服务,并免费提供疫苗接种。
10. 患病儿与其他幼儿接触需避免直接接触,保证患病儿的健康安全。
二、体弱儿管理制度1. 体弱儿家长须如实申报幼儿的身体状况,并提供医生诊断证明以及治疗方案。
2. 幼儿园将定期对体弱儿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
3. 体弱儿的膳食需求将得到特殊关注,根据其身体状况提供适宜的膳食。
4. 体弱儿在幼儿园活动时需遵循安全规定,避免过度运动或参与不适宜的活动。
5. 幼儿园将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并根据体弱儿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
6. 体弱儿在季节交替时,应特别注意保暖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7. 幼儿园将定期与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提供定期的体检服务,并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
8. 体弱儿入园后需配备专职保健人员对其进行健康管理,定期登记和记录体弱儿的健康状况。
9. 体弱儿的家长可享受一定的请假补助,以保证体弱儿得到足够的休息与治疗。
10. 幼儿园将组织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和教职工对体弱儿管理的认识。
以上是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供参考使用。
具体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需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4篇)

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的管理。
因为患病儿、体弱儿如果得不到妥善的照顾和管理,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传播,严重影响幼儿园的工作秩序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幼儿园患病儿、体弱儿管理制度,对于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原则1. 患病儿、体弱儿的管理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即根据医学知识和幼儿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2. 患病儿、体弱儿的管理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即一旦发现有患病儿、体弱儿,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其身体健康。
3. 患病儿、体弱儿的管理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包括日常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全面保障患病儿、体弱儿的身心健康。
4. 患病儿、体弱儿的管理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即针对每个患病儿、体弱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以满足其个体化的需要。
三、管理内容1. 健康检查及建档(1)幼儿园应对所有新入园的患病儿、体弱儿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身体检查、口腔检查等。
对于已有的患病儿、体弱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针对每个患病儿、体弱儿,应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其个体化的健康信息,包括身体状况、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2. 健康监测(1)幼儿园应每天对所有幼儿进行体温监测和身体状况观察,一旦发现患病儿、体弱儿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幼儿园应每学期对所有患病儿、体弱儿进行健康评估,记录其生长发育情况、体质强度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3. 日常护理(1)为患病儿、体弱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其营养饮食,定时提供热水、洗手、消毒等条件。
(2)对于患病儿、体弱儿的床铺、衣物、用具等进行定期清洗消毒,保证良好的卫生环境。
(3)制定个体化的作息时间安排,保证患病儿、体弱儿的充分休息和睡眠。
4. 医疗急救(1)幼儿园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急救服务。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幼儿园体弱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体弱儿在幼儿园得到特殊关怀和充分保护,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幼儿园对体弱儿必须进行单独管理,确保其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关怀。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幼儿园。
第二章体弱儿的定义第四条幼儿园中体弱儿指的是患有某种疾病、心理上或者生理上存在问题的儿童。
第五条体弱儿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体弱:包括身体成长发育缓慢、体质差、患有慢性病等。
2. 心理弱势:指具有较弱的心理素质、自理能力不足、情绪波动大等。
第三章体弱儿的保障第六条幼儿园应当为体弱儿提供以下保障措施:1. 特殊饮食:根据体弱儿的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提供定制饮食,确保合理的营养摄入。
2. 专人照顾:每个体弱儿都应有一名专人负责照顾其起居、饮食、卫生等基本需求。
3. 特殊活动:根据体弱儿的身体状况和能力,安排适合其参与的活动,确保其能够全面发展。
4. 体育锻炼:针对体弱儿特殊的身体情况,设计适合其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其体质。
第七条幼儿园应与体弱儿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体弱儿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并与医生、保健员等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第八条幼儿园应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体弱儿的身体发育情况、检查结果、特殊需求等信息,以便于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照顾。
第四章体弱儿的评估和筛查第九条幼儿园应定期对所有儿童进行体检,发现体弱儿应及时评估其身体和心理问题,制定个别化的管理方案。
第十条体弱儿的评估应综合考虑身体、心理、社交等多个方面,通过专业机构或医生对其进行评估。
第十一条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身体健康和发育的观察,及时发现儿童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体弱儿的管理措施第十二条体弱儿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根据体弱儿的身体和智力特点,为其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确保其能够获得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2. 注意身体卫生:加强体弱儿的身体卫生管理,定期检查体弱儿的身体状况,避免交叉感染。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幼儿园

一、目的为保障幼儿园体弱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体弱儿童定义体弱儿童是指在幼儿园定期体检或生长监测中发现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身体机能较弱、抵抗力较低、易感染疾病的儿童。
三、体弱儿童范围1. 早产儿:出生胎龄小于37周。
2.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
3. 营养不良:身高体重不达标,低于同年龄段儿童标准。
4. 佝偻病: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如汗多、夜啼等。
5. 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6. 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年内患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或患肺炎2次以上。
7. 长期慢性腹泻:连续3个月以上腹泻。
8. 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发育不良等。
四、管理措施1. 保健医生对新入园体弱儿童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等,建立体弱儿童健康档案。
2. 对体弱儿童进行定期随访,动态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重点监测身高、体重、血色素等指标。
3. 制定个体化治疗和护理方案,针对不同病种实施相应的护理、食疗。
4.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取得家长配合。
5. 加强保教人员培训,提高对体弱儿童的关爱和照顾能力。
6. 对体弱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7. 对体弱儿童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其体质和抵抗力。
8. 定期对体弱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责任与要求1. 保健医生负责体弱儿童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随访工作。
2. 教师负责体弱儿童的教育、关爱和照顾工作。
3. 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体弱儿童的保健护理工作。
4. 全体教职工提高对体弱儿童的关爱意识,共同为体弱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幼儿园保健室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本园其他规定相抵触,以本制度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弱儿童对象: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中度:年龄测体重 <P3 身高测体重<P34、生长迟缓:身高于同年龄性别儿相比低于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
(矮小儿:1、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 2、骨龄延迟〈2个标注差 3、身高年长速〉4cm 4、智力正常。
应管理不记个案,身高超过P3以上可不管。
)5、先天性心脏病:无心脏扩大、青紫、昏厥者(有这些情况者不宜入托。
6、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以上小儿一年患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或患肺炎2次以上。
7、哮喘:经常发作者。
二、单纯型肥胖:参与上海地区标准身高测体重>P97。
三、管理要求: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
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每天都应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一、体弱儿童的范围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幼儿列入体弱儿童的管理对象,建立个案。
血红蛋白<110g/L幼儿应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
2、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P10重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P33、生长迟缓: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二相比低于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
4、先天性心脏病:无心脏扩大、青紫、昏厥者。
5、反复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6次/年,肺炎2次/年),哮喘。
二、单纯性肥胖肥胖分度:轻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不记个案应管理)中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重度:体重超过或等于标准体重50%(中重度应记个案)三、措施1、我园全体教工要关心特殊儿童的生活,做好保健、护理、治疗、教养工作。
2、针对不同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3、做好患儿的个案记录,观察记录二周一次,有特殊情况或发生疾病应及时记,做好定期分析(原则上与体格测量体检同步),重度每月一次,轻度2~3月一次,作好生长曲线图记录。
4、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挑食的不良习惯,保证营养素的全面摄入。
5、加强户外活动,以轻松愉快活动为主,不参加剧烈运动,保证一定活动时间,随时注意观察活动量,勤擦汗,增强体质。
生长迟缓多做牵拉运动,机械刺激骨骼生长,有利于身高增长。
6、贫血儿原则上在原来饮食基础上增加优质蛋白和铁丰富的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鱼、瘦肉等,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Vc促进铁的吸收,少食过粗纤维的食物。
血红蛋白≤100g/L,除饮食治疗同上外,再加药物治疗,按医嘱选用铁剂、Vc。
7、营养不良患儿如热量不足以保证进食量为主,如蛋白质不足应增加动物性食物及豆制品等。
8、生长迟缓、先心、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多食含Va及钙丰富的食物,冬春季可服鱼肝油及钙剂,增加呼吸道抵抗力。
9、单纯性肥胖儿以控制饮食为原则,在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逐渐减少体脂,适当控制热能,严格限制高脂高糖饮食,改变进食顺序,先吃汤、蔬菜再吃饭及荤菜。
四、随访及结案1、贫血:轻度治疗12周,复查时血红蛋白≥110g/L一次可以结案,中度每月复查血红蛋白,两次稳定在≥110g/L以上可结案,但需巩固治疗4~8月。
2、营养不良:定期体格检查,重度每月一次,轻度2~3月一次。
结案应根据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P10三次方可结案,不能在发病同一年龄段结案。
3、生长迟缓:每2~3月测身高、体重一次。
结案:身高超过年长速4厘米以上,半年复查骨骼<2个标准差以内。
4、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减少,减轻,冬春季1~2次/季为好转。
5、单纯性肥胖儿:好转:肥胖程度减轻,如从中度到轻度。
结案:达到超重,一次可结案。
一、体弱儿童管理对象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
2、佝偻病活动期: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包括轻度和重度。
4、生长迟缓:身高低于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
5、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年呼吸道感染超过6次或患肺炎2次以上。
6、纯性肥胖:参考上海地区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
二、管理要求1、专册登记。
2、全面关心体弱儿童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
3、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营养知识,取得家长积极配合。
4、针对不同病种,采取不同食疗方法。
5、根据不同体弱儿情况,适当加强护理工作。
三、随访及结案根据不同病种,每1——3月复查一次。
营养不良连续三次可结案;贫血一次(中度两次)正常可结案:生长迟缓身高年长速超过4厘米可结案。
四、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营养不良、生长迟缓、中度贫血、中度以上肥胖应认真作好个案记录,观察记录两周记一次,小结分析与随访同步。
丹东市体弱儿管理办法(试行)体弱儿筛查及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对体弱儿矫治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儿童身体健康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了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责,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目标,进一步做好体弱儿管理工作,以保证儿童健康,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体弱儿管理对象和范围:(一)对象:丹东市范围内0-6岁儿童中筛查出的所有体弱儿。
(二)范围:1、早产儿。
2、低出生体重儿。
3、活动期佝偻病。
4、中重度营养不良。
5、中重度缺铁性贫血。
6、生长发育监测中的低体重、消瘦、生长发育迟缓。
7、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单纯性肥胖、先天性缺陷、器质性疾病等。
二、收案标准:(一)佝偻病:1、腕骨x线检查有活动性佝偻病征象。
2、X线正常或无条件检查,有血生化检查异常,并有一项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X线检查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或无条件检查时,可根据以下条件收案:(1)3个月以上的婴儿,具有典型的颅骨软化。
(2)1岁内婴儿,有两项佝偻病症状及一项主要体征或两项次要体征。
附:佝偻病的症状及体征:1、佝偻病症状:多见于2-3个月后(1)多汗:头部易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浸湿头发或枕巾,出汗与室温、季节、衣着无关。
(2)、夜惊:无任何刺激或极轻微的刺激就惊醒,醒后常常哭闹。
(3)、非特异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的活泼性。
2、佝偻病体征(1)主要体征:①颅骨软化:多见于0-6个月婴儿,于顶骨和枕骨中央部分,有压乒乓球样感觉。
3个月以上婴儿有诊断意义。
②方颅:多见于7-8个月以后,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严重时呈鞍形或十字形颅。
方颅应与前额宽大的头形区别。
③肋膈沟:多见于1岁以后,因肋骨受膈肌牵拉向胸内凹陷成一横沟,应于仰卧位检查,不能在坐位检查。
④肋骨串珠:多见于1岁左右,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的骨样组织增生所致,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呈串珠状,以两侧第7-10肋最显著。
⑤鸡胸:多见于1岁左右,胸骨与第7-9肋骨相连处软化内陷时,胸骨柄前突,呈鸡胸状,但应除外先天畸形。
⑥漏斗胸:多见于1岁左右,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呈“漏斗”状,但应除外先天畸形。
⑦手、脚镯:多见于7-8个月后,腕踝部骨样组织增大,呈椭圆形隆起。
⑧“O”、“X”形腿:见于会走路的小儿。
下肢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畸形(“X”形)。
须鉴别生理性弯曲。
⑨脊柱后突或侧弯:检查时应注意体位以免误诊。
(2)次要体征:①囟门增大:1岁内小儿前囟门>3cm×3cm,1岁后小儿前囟门>2cm×2cm。
②囟门闭合延迟:1岁半前囟仍未闭合。
③囟门边软:触摸囟门边缘,感觉变软变薄。
④枕秃:头发因汗水刺激,睡时经常摇头致使枕后脱发成环形。
⑤出牙迟缓:1岁后仍未出牙,排除口腔疾病所致。
3、实验室检查:(1)血碱性磷酸酶:正常时<20单位,异常时升高。
(2)血清钙正常值为,异常时降低。
(3)血清磷正常值为,异常时降低。
(4)钙磷乘积正常值>40,异常时降低。
4、腕部X线检查(1)初期: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
(2)激期: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稍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毛刷、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
(3)恢复期: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增宽、增浓。
(二)营养不良:凡中重度营养不良均应收案。
重点是中重度低体重、消瘦和生长发育迟缓。
1、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
(2)评价参考值:卫生部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三项指标的参考值。
2、营养不良的分类和分度:(1)体重低下:小儿的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
低于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去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去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可反映急性和慢性营养不良。
(2)发育迟缓:儿童的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
低于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去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去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儿童的身高别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
低于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去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去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反映急性营养不良。
(4)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极度消瘦):儿童的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并且身高别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去2个标准差,既发育迟缓+消瘦。
3、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1)最早表现是体重不增,随后体重下降。
(2)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肌肉松弛、皮肤毛发干枯(3)久之出现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性水肿、反应迟钝、智力落后等,并易患各种疾病。
(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凡6个月以下婴儿血红蛋白低于100g/L ;6个月以上小儿血红蛋白低于110g/L 均应收案管理。
1、贫血分度:血红蛋白为—90g/L 者属轻度,—60g/L 为中度,—30g/L为重度,<30g/L 克为极重度。
2、症状和体征:(1)长期食欲不振。
(2)精神萎靡、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3)面色、口唇、甲床、睑结膜及手掌呈苍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