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第5次考核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5次考核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5次考核答案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总分20.00)

1.

韩愈的圣人"制刑"的法律观的依据是()。

(2.00分)

A. 性三品说

B. "阳德阴刑"说

C. "君权神授"说

D. "名教出于自然"说

2.

魏晋玄学门派中,竭力论证"名教"即"自然"的思想家是()。

(2.00分)

A. 阮籍

B. 何晏

C. 王弼

D. 郭象

3.

下列符合西周“尊尊”原则的行为是()。

(2.00分)

A. 弟恭

B. 子孝

C. 父慈

D. 臣忠

4.

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

(2.00分)

A. 政治组织原则

B. 普遍行为准则

C. 宗教祭奠仪式

D. 国家根本大法

5.

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思想本质是()。(2.00分)

A. 君主立宪

B. 君权神授

C. 天下一统

D. 天道循环

6.黄宗羲认为()是造成天下混乱、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2.00分)

A. 君主制度

B. 礼制

C. 分封制

D. 民主共和制

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

(2.00分)

A. 《荀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论语》

8.

下列说法,与“明德慎罚”原则不相吻合的是()。(2.00分)

A.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B.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C. 彼裕我民,无远用戾

D. 奸宄杀人,历人宥

9.

《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

(2.00分)

A. 法

B. 无为

C. 自然

D. 道

10.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是()的观点。

(2.00分)

A. 屈原

B. 韩愈

C. 柳宗元

D. 白居易

1.

子产提出的"国之大节"是指()。

(3.00分)

A. 听其政

B. 事其长

C. 养其亲

D. 尊其贵

E. 畏君之威

2.

下列哪些法律思想是贾谊所主张的()。

(3.00分)

A. 刑无等级

B. 主张削藩,维护中央集权

C. 立经陈纪,刑不上大夫

D. 以秦为鉴,"以民为本"

3.主张按照时代需要立法,反对祖宗之法不可变革的思想家有()。

(3.00分)

A. 王安石

B. 张居正

C. 司马光

D. 苏东坡

4.

荀子提出的人治思想包括()。

(3.00分)

A. 法是人制定的

B. 有治人,无治法

C. 当法律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时,要靠人的灵活运用和当机立断

D.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5.在魏源看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夷之长技"是指()。(3.00分)

A. 战舰

B. 火器

C. 学校教育

D. 养兵、练兵之法

6.

下列各项主张符合王安石法律思想的有()。

(3.00分)

A. "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

B. 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

"

C. "有司议罪,惟当守法

"

D. 主张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天下

7.

法家认为法的作用有()。

(3.00分)

A. 定分止争

B. 禁恶止乱

C. 明使分群

D. 齐之以礼

8.

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3.00分)

A. 尊尊

B. 亲亲

C. 男女有别

D. 长长

9.洪仁玕强调法制制定后,必须严格执行。要"执法严"必须做到()。(3.00分)

A. 奉行天法要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B. 严刑峻罚,轻罪重罚

C. 严明赏罚,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D. 国家官吏以身作则,遵守法纪

10.

商鞅认为使法令保持统一的方法是()。

(3.00分)

A. 统一赏罚

B. 统一教育的内容,取缔一切不合法令,不利农战的思想和言论

C. 统一刑罚的标准

D. 只赏赐那些有功农战和告奸的人

1.

魏源提出"__________"的变法思想。

(2.00分)

答:师夷长技以制夷

2.

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___________"提出了批判。

(2.00分)

答:一家之法

3.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将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实践的第一人是__________。

董仲舒

(2.00分)

答:

4.

金世宗大力整饬吏治,其选录官吏的具体办法有三:一是____,二是令监察官员和各级官吏举荐,三是吏部考核业绩,以决升贬。

(2.00分)

考试

答:

5.

"冲决一切封建网罗"是维新派人物____提出的口号。

谭嗣同

(2.00分)

答:

墨家的"巨子"和"墨者"大多是_____。

(2.00分)

下层的劳动者

答:

7.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____法律思想的核心。

(2.00分)

答:

朱熹

8.

秦朝推行法治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

事皆决于法

(2.00分)

答:

9.

张之洞认为,"_______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

三纲

(2.00分)

答:

10.

在____方针的指导下,李世民统治集团在法律思想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2.00分)

答:安人宁国

4.1曾国藩极力鼓吹维护封建纲常名教的礼治。强调"三纲之道"是"

地维能赖以立,天柱所赖以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把礼治看作是当时的治世良方,曾国藩顽固地维护纲常名教,从法律思想的角度来说,就是坚持固有的封建主义法律的根本原则和思想基础。这是他的法律思想的基础观点。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曾国藩提出了所谓"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反动纲常。所谓"以礼自治",就是用"礼"来呼吁他的反革命同伙,加强统治阶级内部的反革命团结,同心协力地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所谓"以礼治人

",就是用"礼"来"辟异端",正纲纪,强迫人民接受礼的统治。

4.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西周“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主要指礼所赋予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平民和奴隶一律不是享受。平民和奴隶毫无权利,却必须承担礼所加给的各种义务。特别是奴隶,只是权利的客体,可以由奴隶主贵族任意宰割。周孝王时的《曶鼎铭》记载,五个奴隶的价格仅值“匹马束丝”。“刑不上大夫”主要指刑罚的锋芒不是针对大夫以上贵族,而是指向广大劳动人民的。这种礼、刑的分野,充分说明西周实行的是一种公开不平等的特权法,即奴隶主享有特权的奴隶制法。西周的“等级划分”首先就表现在剥削者和劳动人民两大贵贱等级的区别上,并被固定下来,绝对不许逾越:贵者恒贵,贱者恒贱,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在贵族内部也因等级不同而待遇各异。所以在西周的“礼治”下,等级非常森严,“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4.3一、建立封建法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耶律楚材对元初封建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定朝仪,明君臣上下之分随着朝仪的建立,耶律楚材还建议制定其他法律制度。统一全国的符印。其次是实行军政分治。再次,“布递传,明驿券”,统一驿站制度。为统一全国的政事,耶律楚材起草了《便宜一十八事》,经朝廷批准,以成文法的形式,“颁行天下”成了当时的临时法典。

(二)开文治,任用汉族儒臣

耶律楚材认为:“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治国不能“偏任武夫”在他的建议下,开始采用汉儒和金朝官员。

耶律楚材不仅主张以儒臣治国,而且还十分重视对文官的培养和选拔。

(三)统一司法,禁止滥杀

“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在耶律楚材看来,国家的统一和司法的统一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他还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

二、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

耶律楚材坚持以封建经济、赋税制度取代落后的剥削方式。为了巩固封建国家的赋税制度,扩大征税范围,耶律楚材主张加强户籍管理。并向贵族课税。耶律楚材为元朝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封建性的赋税制度。

三、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耶律楚材敢于坚持封建司法原则,不顾个人得失。他执法秉公,表现为不私亲属;执法不计私仇;不怕得罪权势之家,“事有不便于民者辄止之”,更不受贿赂,甚至还敢于批评君主独断任情的行为。

5.1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对于宪法的创建,是孙中山的重要思想,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和考试权,各自运作并相互监督制衡的政治体制。

5.2这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荀子提出的思想命题。这不但是对西周礼的修正,也是对孔子礼治思想的发展。隆礼治法就是礼、法并重。在治理国家中,两者都不可缺少。而且荀子将礼的原则法律化,使之有法的性质。隆礼重法对秦汉以后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3是法家提出的口号,并作为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他们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为法,以法作为治国和统一天下的主要方法,即所谓以法治国、垂法而治、或缘法而治,简为“法治”。

5.4这是黄宗羲对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的一种称呼。他认为这是没有“一毫为天下之心”的法律。将天下的利益尽归君主,势必引起天下之乱,违背了立法的本旨,是“非法之法”。黄宗羲的“一家之法”是针对整个封建制度而提出的,是对整个封建法制的批判。

201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卷 (课程代码00264)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左传》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其思想本质是主张 A.君权神授 B.依法治国 C.中央集权 D.皇权专制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思想本质是主张 A.土地王有制 B.土地私有制 C.废分封,行郡县 D.废井田,开阡陌 3.“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思想本质是主张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嫡长继承制 D.立宪制 4.管仲推行的“三选”制度,所突破的宗法原则是 A.亲亲 B.尊尊 C.男女有别 D.长长 5.先秦时期,“克已复礼为仁”的著名观点出自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颜渊 6.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两位代表人物是 A.孟子和庄子 B.管子和孟子 C.孟子和苟子 D.管子和苟子 7.下列曾影响到墨家思想的学术流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8。“以天为法,动作有为”的思想主张如自 A.《墨子》 B.《老予》 C.《孟子》 D.《庄子》 9.先秦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法 B.阴阳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四川大学法律本科自考校考题库答案

好资料学习-----复习资料00264) 课程代码《中国法律思想史》() 分总分:20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 1、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 A.?德治思想 B.?礼治思想 C.法治思想? D.?自然法思想B 标准答案: ) 2、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 孔子?A. 子产B.? 邓析?C. D.?管仲C 标准答案: ) ( 3、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A.民人治国?B. 专家治国C.? D.?法律治国A 标准答案:4、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 )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A.孔子??B.管子?C.孟子 D.?子产C 标准答案: ) 5、“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

A.?《墨子?兼爱中》? B.《荀子?富国》 C.?《孟子?尽心上》 D.?《商君书?定分》A 标准答案: ) 6、“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 庄子?A. 老子?B. 孟子?C.?荀子D.B 标准答案:7、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 ) A.“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B.“皆有法式”? C.“一同天下之义”? D.“不务德而务法”?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A 标准答案: ) ( 8、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 A.仲长统??B.刘颂?C. 白居易?D.朱熹C 标准答案: ) 9、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 A.?魏征? B.韩愈 C.?柳宗元 D.白居易?

B 标准答案: ) 10、“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 魏征?A. 房玄龄?B.长孙无忌C.??D.刘文静A 标准答案: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A.北魏? B.辽? C.唐?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金?D.C 标准答案:)12、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 B.?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C.?完全不同 D.?完全相同B 标准答案:) 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 南宋?A. 北宋?B.元C.??明D.B 标准答案:) 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 A.唐高祖??B.唐高宗?唐太宗C.?唐玄宗D.A 标准答案: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反映"礼"最初只是一种 A.部落狩猎活动 B.宗教祭奠仪式 C.家庭饮食活动 D.地方自治活动 2、鉴于殷商的灭亡教训,周公主张 A.重刑辟 B.明德慎罚 C.杀无罪 D.杀无辜 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说法出自 A.《论语》 B.《管子》 C.《孟子》 D.《庄子》 4、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一个重要论据是 A. 国小而逼,族大宠多 B.为善者不改其度 C.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D.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 5、下列符合孔子法律思想的表述是 A.礼乐兴,则刑罚不中 B.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C.刑罚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6、"天子有过,天能罚之",该说法出自 A.《墨子?天志》 B.《墨子?明鬼》 C.《墨子?夭道》 D.《墨子?非命》 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该种思想属于 A.法家 B.道家 C.兵家 D.儒家 8、"刑无等级"作为先秦法家的思想命题,体现了法律的 A.自由性 B.平等性 C.等比性 D.自然性 9、商鞅认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与之相近的是 A.孟子的性善论 B.庄子的自然论 C.孔子的礼治论 D.荀子的性恶论 10、"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的说法出自 A.《汉书?贾谊传》 B.《新语》 C.《新书》 D.《新序》 11、陆贾为汉初统治阶级提供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治国理论,其代表作是 A.《新语》 B.《新书》

全国年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卷和标准答案

全国07年7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卷和答案

————————————————————————————————作者:————————————————————————————————日期: 2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宗法制度完备的表现是( C ) A.亲亲、尊尊 B.男女有别 C.嫡长继承 D.土地国有制 2.先秦法家中,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是( D )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 3.“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 B ) A.东汉 B.西周 C.三国 D.南北朝 4.韩非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是( A ) A.好利恶害 B.性善论 C.仁义 D.兼爱 5.“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反映了孟子主张( C ) A.隆礼重法 B.仁者爱人 C.为民制产 D.宽刑慎杀 6.先秦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B ) A.天命 B.天志 C.天心 D.天罚 7.春秋时期,邓析所著的“竹刑”是我国古代( C ) A.第一部成文法 B.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 C.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 D.官方文件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出自先秦( A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晋代律学家刘颂提出的法“当”和法“善”,皆是要符合( D ) A.心 B.法 C.情 D.理 10.下列属于唐代柳宗元的著作是( D ) A.《天刑》 B.《天志》 C.《天论》 D.《天说》 11.白居易法律思想方面的作品是( C ) A.《时令论》 B.《与孟尚书书》 C.《策林》 D.《驳复仇议》 12.唐代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 A ) A.韩愈 B.李世民 C.白居易 D.柳宗元 13.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 D ) A.儒学 B.道学 C.佛学 D.理学 14.主张“以公理而灭私情”之说的思想家是( B ) A.朱熹 B.丘濬 C.王夫之 D.魏源 l5.提倡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的思想家是( B ) A.范仲淹 B.王安石 C.张居正 D.魏源 16.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B ) A.孙中山 B.张之洞 C.康有为 D.沈家本 17.“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 B ) A.《原君》 B.《原臣》 C.《原法》 D.《议兵》 18.近代被誉为“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的是( C ) A.梁启超 B.谭嗣同 C.沈家本 D.章太炎 19.沈家本认为审断之本在于( A ) A.平恕 B.严刑重法 C.违法必纠 D.用法从宽 20.章太炎曾主张实行“四权分立”,即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再加上( C )A.考试独立 B.监察独立 C.教育独立 D.外交独立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5次考核答案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总分20.00) 1. 韩愈的圣人"制刑"的法律观的依据是()。 (2.00分) A. 性三品说 B. "阳德阴刑"说 C. "君权神授"说 D. "名教出于自然"说 2. 魏晋玄学门派中,竭力论证"名教"即"自然"的思想家是()。 (2.00分) A. 阮籍 B. 何晏 C. 王弼 D. 郭象 3. 下列符合西周“尊尊”原则的行为是()。 (2.00分) A. 弟恭 B. 子孝 C. 父慈 D. 臣忠 4. 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 (2.00分)

A. 政治组织原则 B. 普遍行为准则 C. 宗教祭奠仪式 D. 国家根本大法 5. 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思想本质是()。(2.00分) A. 君主立宪 B. 君权神授 C. 天下一统 D. 天道循环 6.黄宗羲认为()是造成天下混乱、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2.00分) A. 君主制度 B. 礼制 C. 分封制 D. 民主共和制 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 (2.00分) A. 《荀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论语》 8. 下列说法,与“明德慎罚”原则不相吻合的是()。(2.00分) A.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B.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C. 彼裕我民,无远用戾 D. 奸宄杀人,历人宥 9. 《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 (2.00分) A. 法 B. 无为 C. 自然 D. 道 10.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是()的观点。 (2.00分) A. 屈原 B. 韩愈 C. 柳宗元

中国法律思想史——四川大学法律本科自考校考题库答案

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代码00264)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总分:20分) 1、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 ) ? A.德治思想 ? B.礼治思想 ? C.法治思想 ? D.自然法思想 标准答案:B 2、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 ) ? A.孔子 ? B.子产 ? C.邓析 ? D.管仲 标准答案:C 3、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 ) ? A.贤人治国 ? B.民人治国 ? C.专家治国 ? D.法律治国 标准答案:A 4、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 )

? A.孔子 ? B.管子 ? C.孟子 ? D.子产 标准答案:C 5、“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 ) ? A.《墨子?兼爱中》 ? B.《荀子?富国》 ? C.《孟子?尽心上》 ? D.《商君书?定分》 标准答案:A 6、“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 ) ? A.庄子 ? B.老子 ? C.孟子 ? D.荀子 标准答案:B 7、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 ) ? A.“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 B.“皆有法式” ? C.“一同天下之义” ? D.“不务德而务法”

标准答案:A 8、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 ) ? A.仲长统 ? B.刘颂 ? C.白居易 ? D.朱熹 标准答案:C 9、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 ) ? A.魏征 ? B.韩愈 ? C.柳宗元 ? D.白居易 标准答案:B 10、“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 ) ? A.魏征 ? B.房玄龄 ? C.长孙无忌 ? D.刘文静 标准答案:A 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 A.北魏 ? B.辽 ? C.唐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 C )。 A.德治思想B.人治思想C.礼治思想D.道治思想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B )。 A.男女有别B.亲亲、尊尊C.嫡长继承D.兄友、弟恭3.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A )。 A.兼相爱、交相利B.尚同、尚贤C.天志、明鬼D.远交、近攻4.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B )。 A.严刑峻罚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君尊臣忠5.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C )。 A.孟子B.庄子 C. 苟子D.申不害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 B )。 A.子产B.商鞅C.贾谊D.孟子7.非的变法观点是( C )。 A.祖宗不足法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C.法与时转则治D.礼、刑、道迭相为用 8.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 B )。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重工主义D.工商并重9.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 B )。 A.孟子B.斯C.陆贾D.吕不韦

10.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 B )。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元11.《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思想是( A )。A.道家B.墨家C.农家D.兵家12.颂重法主的主要容是( A )。 A.恢复肉刑B.“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D.“刑九赏一” 1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A )。 A.嵇康B.王弼C.郭象D.杜预14.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B )。 A. 天道B.礼C.经义 D. 人情 15.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 C )。A.《法经》B、《九章律》C.《唐律疏议》D.《大元通制》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C )。 A.理B.利C.势D.力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 A )。A.主恢复肉邢B.主取消肉刑 C.主扩大赎刑D.主取消赎刑 18.提出“三不足”变法论的是( C )。 A.仲淹B.司马光C.王安石D.宋神宗19.元朝耶律楚材主治国用( C )。 A.法术B.权术C.儒术D.道术

中国法律思想史必考论述题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必考论述 题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法家,法治 1为了推行“法治”,法家认为必须使法令成为君主治国、官吏尽职和判断所有人言行是非、行赏施罚的惟一准则,从而提出了明法、任法、壹法、从法的主张。 2明法:要求立法明确和万民遵守。主张以成文形式将新法布之于百姓 3任法:要求远贤智、弃私议、有法必依,执法以信。 4壹法:统一立法权,统一法令的内容,统一人们的思想。 5从法:要求使法令具有绝对权威。任何人都要按法令办事。主要包括君臣共守和刑无等级两个方面。 6. 事断于法 即严格的按照法令规定办事,是治理国家的唯一的正确途径,也是实现君主制的无为而治、事不亲躬的最好方法。这是慎到提出的立公弃私的具体方法之一。 儒家,德治及其现代意义 其一, 传统德治首先强调最高统治者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把君主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看作是实施德治的基础与前提。孔子提出, 君主必须具备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 指出最高统治者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是治国安邦、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基础和前提, 统治者只有经过修身、齐家的伦理实践, 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的。 意义:用道德善恶规约了统治者的思想行为, 弘扬了道德正气,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统治者的无道行为。

其二, 传统德治主张以三纲之礼、忠孝之德对广大民众实施道德教化, 力主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另外, 德治思想明确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民可载舟, 亦可覆舟的原理, 从巩固封建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出发, 提出了仁政爱民的主张, 要求统治阶级对人民施仁政、除苛政, 轻徭役、薄赋税,利民惠民、体恤百姓。 意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和疾苦, 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从而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三, 传统德治认为各级官吏的道德品行和道德操守是实施德治的重要保证, 主张尚贤弃奸 ,以德选官的人才标准。传统德治十分重视各级官吏的政德、官德, 大力提倡贤人政治,主张尚贤弃奸的选官标准, 要求举纳忠良英才, 惩处贪官污吏; 实施德政德治, 革除暴政流弊。 意义:崇德尚贤、以德行政的为官标准和实践, 给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和好处, 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培育出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政德和官德传统。 黄宗羲思想: (一)立“天下之法”,去‘一家之法” 黄宗羲认为,三代以前的法是天下之法,三代之后的法则是一家之法。 一家之法弊端:法令密集,成为君主满足私欲的工具。 因此要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与儒家有治人,无治法观点不同。要求要从根本上变革法律的私法性,使之成为天下之公法。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及答案(黔2012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40分,每题10分) 1、神权法思想 神权法思想一般指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阶级,为了取得人们的拥护,把他们的权力说成是神所授予的,把体现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的一种法律思想。在由宗教领袖直接掌握政权、实行神权政治的国家或地区,神权法也就是教会法(或称寺院法、宗规法)。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权法思想曾占统治地位,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劳(见西欧中世纪神学法律思想)。 2、明德慎刑思想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3、兼相爱,交相利 是墨家思想。缘自墨子.意思为: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义利的关系也应是对立的统一.墨子讲究“兼爱”、“非攻”。其实墨子的“兼爱”,是“兼相爱交相利”合论的。 4、“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中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二、简答题(60分,每题20分)(可加纸) 1.简述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的核心。

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法家这种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 2.简述先秦儒家礼法观。 儒家重礼,强调“为国以礼”。儒家所强调的礼作为根本的国家制度,主张将礼实施的范围扩大到民间,其否定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为礼赋予了道德的基础。(一)礼治优于法治。认为礼治具有天然合理性,认为以严酷和平等为特征的法治违反了自然规律;(二)以刑弼教。推行礼的最好办法是德教,是统治者以身作则与合理教化,同时指出礼治的推行也离不开法;(三)法需以“仁义”和“孝悌”为原则。仁义既是儒家倡导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又是先秦儒家对统治者进行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的具体尺度。儒家重孝悌,并把孝悌作为判断现实法制优劣的又一价值标准。 3.简评墨家的法律观。 墨家是战国时期有显著影响和地位的重要学派。它曾与势力强大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并称“显学”。墨家法律观具有工具性、实用性、广泛性的特点。其所定义的法是广义的法,从他们所熟悉和使用的规矩、绳墨、度量衡等一般工具,到在整个社会中起调整和规范作用的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统统包括在内,实际上是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亲身体会和认识。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名翟,博学多识,“好学而博”,是一位独具创造精神的伟大思想家。墨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墨家,适应当时公布成文法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他们“兼相爱、交相利”的主体思想构架下,站在“贱者”、“弱者”、“贫者”等下层劳动者的立场上,通过展开对维护“贵者”、“强者”、“富者”利益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制度的批判,提出了兼爱、兼利、以天为法、“劝爱禁恶”、赏当贤、罚当暴等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

2014秋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2

2014秋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次形成性考核2 第一大题单选题(满分) 1.蒙古入主中原后,(D. 耶律楚材)主张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 2.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D. 龚自珍)。 3. (D. 耶律楚材)起草了《便宜一十八事》。 4.太平天国对于那些缴获财物攫为私有的人处以(C. 死刑)。 5.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的实质在于(A. 司法统一)。 6.(D.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 7.启发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从事革命的书籍是(D. 《劝世良言》)。 8.金世宗认为“议贤”过程中,“贤”的最低标准在于(A. 守法)。 9.魏源与龚自珍的一个重要区别是(D. 赞赏西方政治制度)。 10.近代提出“更法改图”命题的思想家是(C. 龚自珍)。 第二大题多选题(满分) 1.洪秀全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部著作中(A. 《原道觉世训》 B. 《原道醒世训》 D. 《原 道救世歌》)。 2.《资政新篇》在经济方面的设想主要有(A. 奖励技术发明,保障专利 B. "兴器皿技艺" C. "兴车马之利" D. 建立银行,建立完善的国家货币)。 3.下列哪些作品是魏源的(A. 《海国图志》 B. 《古微堂集》 D. 《圣武记》)。 4.耶律楚材为建立封建法制所采取的措施有(B. 定朝仪,明君臣上下之分 C. 开文治,任用汉族儒臣 D. 统一司法,禁止滥杀)。 5.金世宗严于"议亲"与"议贤"目的是(A. 削弱外戚贵族势力 C.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秩序 D. 保护扩大宗室势力)。 6.王夫之法律思想的内容包括(C. 任法与任人结合的司法主张 B. 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D. "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 7.下列对黄宗羲及其法律思想表述比较正确的是(B. 具有一定民主性 C. 抨击君主专制 D. 重要的启蒙思想家)。 8.黄宗羲认为"一家之法"的弊端主要在于(A. 造成狱吏残害人民 B. 造成有法不依 C. 使法令繁密 D. 压抑贤才)。 9.下列各项属于王夫之立法思想的有(A. 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 B. 立法"必循天下之公" C. 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 10.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包括(A. 指责封建法律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C. 明确反对封建"家天下"制度)。 第三大题填空题(分数不确定) 1. 为了施行德化,洪仁玕强调对广大群众要" 先教以天条,而后齐以国法"。 2. 耶律楚材认为,"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因此他主张开文治,任用汉族儒臣 3. 金世宗大力整饬吏治,其选录官吏的具体办法有三:一是考试,二是令监察官员和各级官吏举荐,三是吏部考核业绩,以决升贬。 4. 金世宗认为"贤"的最低标准是守法,一旦犯法(私罪),也就失去了"贤"的资格。

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答案真题剖析

精心整理1、单选题(4分) “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2 A. 答案 得分 3 A. 答案 得分 4 “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 A.神权法 B.自然法 C.制定法 D.习惯法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5、单选题(4分)

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 A.族诛连坐 B.罪止一身 C.尊尊亲亲 D.以德配天 答案:B标准答案:B 得分: 6、单选题(4分) A 答案 得分 7 A 答案 得分 8 A 答案 得分: 9、单选题(4分) 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C标准答案:C

得分: 10、单选题(4分) 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慎到 答案:B标准答案:B 得分 11 A. C. 答案 得分 12 A 答案 得分 13 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 A.男女有别B.礼不下庶人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答案:AC标准答案:AC 得分: 14、多选题(4分)

“明德慎刑”的思想史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提出的,其内容主要包括() A、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B、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C、犯罪“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德刑并用,实行教化 D、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 答案 得分 15 A C 答案 得分 16 A 答案 得分: 17、多选题(4分) 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有() A.荀子B.孟子C.韩非D.商鞅 答案:CD标准答案:CD

【免费下载】全国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专业备考制作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A.世袭制B.终身制 C.嫡长继承制D.诸子均分制 解析:C 2.西周主张对“不孝不友”行为严加惩处、“刑兹无赦”的思想家是 A.周文王B.周武王 C.周厉王D.周公 解析:A 3.管仲以法理政、统军和治民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君主集权B.反对君主集权 C.提倡西周礼制D.建立民主法治 解析:C 4.春秋时期提出“四民分居定业”的思想家是 A.管仲B.女叔齐 C.子产D.邓析 解析:A 5.批评子产没有否定和抛弃周礼的先秦思想家是 A.邓析B.孟子

专业备考制作C.叔向D.商鞅 解析:A 6.先秦时期,宗师孔子、信奉孔子学说的学派被称为 A.儒家B.墨家 C.道家D.法家 解析:A 7.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无善无恶说B.性三品说 C.性恶说D.性善说 解析:D 8.墨家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 A.礼崩乐坏B.暴君的统治 C.人自爱而不爱人D.天命使然 解析:C 9.提出“道法自然”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 C.商鞅D.慎到 解析:B 10.庄子认为治理天下最好的方法是 A.严刑B.无为 C.重礼D.势治 解析:B 11.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李悝B.吴起 C.慎到D.韩非 解析:D 12.战国中期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的法家代表人物是 A.慎到B.韩非 C.荀子D.庄子 解析:A l3.下列人物中,其思想受到“黄老”学说影响的是 A.孔子B.孟子 C.墨子D.韩非 解析:D

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 25 分) 1、以德配天:是西周时期的神权政治学说,是指君主的权力 是“天”授予的,是“天命”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在商代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被西周统治者继承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周公旦等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代、商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上天”只会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 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佑,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宗、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以德配天”的神权政治主张,在当时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明德慎罚”。 2、道法自然:语出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它不反对依据大道的本性去行事,积极地行道修道。《阴符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所谓天之道,是指整个世界的根本规律。观,则指人去考察、体验。了解天道,目的是把握天道,将天道运行的法则运用起来。做到这一点,便能控制外物,改造自身,便叫做执天之行。这是道教各种修仙方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这一观念,道教徒积极地寻找着各种体现大道的理则,试验过各种各样的改造自身(修成仙体,延长寿命)和支配外物乃至鬼神(役使鬼神变化万物)的方法,在中国的科技史、养生史、医药史上,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有的还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同时这种掌握大道后积极地支配外物的思想也奠定了道教的富于道术的特点。 3、性三品:中国古代一种关于人性的学说。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分为三等的理论。性三品之说受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先验论影响。西汉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结合天人感应说,提出人性有上、中、下之别的观点。他认为:“人副天数”,人是天的副本,人的身体和性情都来源于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他认为,人性的根源是阳,表现于外为仁,是善;情的根源是阴,表现于外为贪,是不善。人生下来就有性和情两种质,虽然性是主,情是从,但不能说人性先天就是善的。他比喻说:“善如米,性如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集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集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 A.子产 B.夏桀 C.叔向 D.夏禹 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讲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 A.主权在民 B.君民共主 C.君权神授 D.天命无常 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 A.礼治 B.法治 C.势治 D.民治 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 A.世卿世禄制 B.“三选”制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国五鄙”制 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 A.管仲 B.叔向 C.邓析 D.公孙侨 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讲法最为接近的是() A.为民制产 B.罪人不孥 C.暴君放伐 D.惟仁者宜在高位 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8.作为先秦时期闻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lO.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讲明法律应该具有() A.公平性 B.公布性 C.平等性 D.规范性 1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 A.周公 B.墨子 C.慎到 D.老子 l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截了当导致了() A.实行郡县制 B.陈胜、吴广起义 C.焚书坑儒 D.统一中国 l3.废止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 A.汉文帝 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景帝 1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 A.《新书》 B.《白虎通义》 C.《春秋繁露》 D.《西语》 l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 A.陆贾 B.贾谊 C.董仲舒 D.李斯 l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为臣纲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兄为弟纲

西方法律思想史讲义

西方法律思想史笔记 ——王亚军主讲 第一讲、绪言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1、相关概念的诠释: (1)何谓西方? “西方”至少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地理上的,主要指欧美国家和地区;二是政治上的,主要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区分地域与文化;三是文化上的,即指具有共同的文化源流的欧美地区。 西方法律思想本身属于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主要是在文化层面的含义上使用。它主要是与两个基本的文化渊源分不开的:一是古希腊文化,奠定了西方政治、法律体制的基本框架;二是基督教文化,代表着人们的一种宗教信仰与精神意识。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就把世界文化主要确定为三大类型:中华文化、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 (2)什么是法律思想? 法律思想笼统地说,即有关法律的观念和学说。法律文化可以拆解为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一是法律制度;二是法律技术;三是法律思想。在这三个组成部分当中,法律思想居于中心地位,“因为任何社会的法律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的。正因为如此,法律观念的变更往往能引起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法律制度的实现程序和效益。” 2、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对于西方法律思想史人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界定: (1)地域,主要是指西欧和北美的法律思想; (2)时代,主要是古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社会、中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和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思想以及各种派别,当代的法律思想与法律观念一般放在“当代法律思想或法律观念”中进行阐述; (3)内容,主要是研究剥削阶级社会的法律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法律学说与法律观念另行撰述。从具体内容上而言,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源流主要循着三种基本思路发展,法律思想史的研究也可以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侧重点: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任务三及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任务三 第1 大题填空题 1 . (4分) 战国时期的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是以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 2 . (4分) 儒家伦理法具有以下特征:世俗性、宗教性和广泛强制性 3 . (4分) 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顽固坚持保留传统礼教的“_礼教派”与主张依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原理改造中国法律的“_法理派”之间的争论。 4 . (4分) 沈家本是_法理派_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按照西方法律模式与_法学原理改革中国法律的思想。 5 . (4分) 、墨家的法律思想中,既有朴素的_平等_观念,又有主张君主集权的专制倾向;既反对宗法等级的“_礼治”原则,又主张新的官僚等级制,具有矛盾性。 第 2 大题 判断题 1 . (2分) “竹刑”的作者是邓析。(正确) 正确错误 2 . (2分) 黄老学说的“无为”即宣扬无所不为。(错误) 正确 错误 3 . (2分) 董仲舒利用“天人合一”说来论证宗法等级制的必要。(错误) 正确 错误 4 . (2分)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对法的概念,国家与法的起源等问题论述较多的是章太炎。(正确) 正确 错误 5 . (2分) “法”的观念产生于战国时期。(正确) 正确 错误

6 . (2分) 先秦儒家主张重德轻刑。(正确) 正确 错误 7 . (2分) 明清启蒙思想家中,提出“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说的是王夫之。(正确) 正确 错误 8 . (2分) 黄老学说的“无为”即宣扬无所不为。(错误) 正确 错误 9 . (2分) 儒学是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学术。(错误) 正确 错误 10 . (2分) 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韩非。(错误) 正确 错误 第 3 大题 单选题 1 . (2分) 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C)的法律思想。 A.儒法合一 B.道家 C.黄老学派 D.法家 2 . (2分) 先秦后期的儒学泰斗是(A)。 A.孔子 B.孟子 C.管仲 D.荀子 3 . (2分) 先秦法家思想体系的奠基者之一、以重“法”而著称的思想家是(C )。 A.李俚 B.王安石 C.商鞅 D.龚自珍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本科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隆礼重法 答:“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要发挥“礼义”的教化作用, 2.礼法之争 答: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3.学校议政 答:学校议政思想可以概括为:学校反映民意,参与决策,舆论监督限制皇权、官权。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 答:一、“礼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法律传统 二、“德政”与刑罚相结合的治国方策 三、“人”与“法”相结合的法体理论 2.董仲舒的《春秋》法统说的主要内容。 答:董仲舒认为孔子作《春秋》就是为后王立法,将《春秋》推祟倍至,视其为治国理民的法典,依照《春秋》的理论和精神解决政治法律疑难问题。其春秋法统说有以下内容: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大一统”主要指要求统一,并以君

主为绝对权威。②从秦弊政中吸取教训,提出“更化论”。用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调整治国策略,进行“更化”,制定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长远利益的政策。③“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总的说来,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对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2、试论述明法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法治理论 3.沈家本“法贵得人”的主张。 答:沈家本认为“善法”和法的执法之人史实行法制的重要条件。他指出。如果执法者选用恰当,即使法令较严也能在执法中体现仁义的精神。反之,如果执法者不善,即使法令宽缓也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为此,他提出了“法贵得人”的主张,具体方法是: (1)所有的国家官史,上至中枢长官,下至百里长吏,皆宜知法 (2)司法官吏应具有专门知识 (3)设置吕学博士教授法学;设置培养法学人才的专门学校 三、论述题(25分) 试述先秦礼法之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异同。 答:(1)二者的阶级本质不同。 先秦礼法之争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代表着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礼治与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之争。先秦儒家代表新老贵族,维护礼治;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法治。 近代礼法之争是在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法治观与资产阶级法治观之间的冲突。礼教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法理派代表资产阶级,礼法之争是封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要求制定什么样的法律的争论。 (2)争论的焦点不同。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宗法制度完备的表现是() A.亲亲、尊尊B.男女有别 C.嫡长继承D.土地国有制 2.先秦法家中,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是() A.商鞅B.慎到 C.申不害D.韩非 3.“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 A.东汉B.西周 C.三国D.南北朝 4.韩非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是() A.好利恶害B.性善论 C.仁义D.兼爱 5.“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反映了孟子主张() A.隆礼重法B.仁者爱人 C.为民制产D.宽刑慎杀 6.先秦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天命B.天志 C.天心D.天罚 7.春秋时期,邓析所著的“竹刑”是我国古代() A.第一部成文法B.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 C.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D.官方文件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出自先秦() A.道家B.法家 C.儒家D.墨家 9.晋代律学家刘颂提出的法“当”和法“善”,皆是要符合() A.心B.法 C.情D.理 10.下列属于唐代柳宗元的著作是()

A.《天刑》B.《天志》 C.《天论》D.《天说》 11.白居易法律思想方面的作品是() A.《时令论》B.《与孟尚书书》 C.《策林》D.《驳复仇议》 12.唐代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 A.韩愈B.李世民 C.白居易D.柳宗元 13.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 A.儒学B.道学 C.佛学D.理学 14.主张“以公理而灭私情”之说的思想家是() A.朱熹B.丘濬 C.王夫之D.魏源 l5.提倡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的思想家是() A.范仲淹B.王安石 C.张居正D.魏源 16.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孙中山B.张之洞 C.康有为D.沈家本 17.“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A.《原君》B.《原臣》 C.《原法》D.《议兵》 18.近代被誉为“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的是() A.梁启超B.谭嗣同 C.沈家本D.章太炎 19.沈家本认为审断之本在于() A.平恕B.严刑重法 C.违法必纠D.用法从宽 20.章太炎曾主张实行“四权分立”,即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再加上() A.考试独立B.监察独立 C.教育独立D.外交独立 21.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男女平等,婚姻自由B.斩邪留正,除妖安良

2018年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判断 1. 我国古代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商。(为 2. 商代,商王专设了卜” 巫” 祝”其主要任务是占卜。(“ 3. 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4. 神权法得到巨大发展是在西周。(为 5. 周公为了使西周的统治合法化,提出了以德配天”学说。(“ 6. 韩非提出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为 7. 韩非的变法观点是法与时转则治。(“ 8. 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商鞅。(为 9. 朱熹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为 10.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 11. 董仲舒“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主张恢复肉刑。(为 12. 商鞅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为变法机构。(为 13. 明朝有位著名“心学”大师,反对程颐、程颢的“知先行后”的理论,奉行“知行合一”的理论,特别重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反对专靠“刑名器数”,他的名字是王守仁(坊 14. 王守仁提出立法必须循天下之公”(为 15. 王夫之的变法观点是“(趋时更新)” (W

16. 提出礼乐刑罚起源于农”观点的是龚自珍。(W 17. 杨秀清受基督教《劝世良言》的启发,创立了拜上帝会。(为 18. 张之洞属于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 19. 资产阶级改良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 20.提倡变法维新”坚持君主立宪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单选 1、XX公制礼的基本原则是(AB)。 A亲亲B尊尊C长长D男女有别 2、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 C)。 AxxBxxCxxD老子 3、墨翟认为法源于(B),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A神B天志C上帝D人性 4、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B)。 A礼B义Cxx D利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王安石建议明法科”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考察司法官吏。B张居正主张严格考核官吏之法以整饬吏治 C范仲淹坚决主张改革官制,以作为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 D 范仲淹要求废除宰相之职,以加强君主专制 6、最早将“法律”二字连用的是(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