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答案(最新版).doc

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答案(最新版).doc

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答案(最新版)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多项选择题中国早期功利主义的法律观导致的直接后果:( )。

A .法律工具论盛行 B .轻视法律 C .重义务,无权利 D .以刑为主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孔子对“仁”有多种解释,其中最能反映“仁”的基本精神的一种解释是“( )”A.爱人 B .忠怒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春秋时期,邓析所著的“竹刑”是我国古代( ).A .第一部成文法 B .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 C .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 D .官方文件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下列主张中不属于沈家本的是( )A .平恕为审断之本 B .变法图强 C .会通中外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D.比附援引本题答案:5、单项选择题变法“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主张。

A.谭嗣同B.梁启超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康有为《大同书》提出致刑措、达大同的最根本方法在于()A.设议院B.开国会C.去九界D.行立宪本题答案:7、单项选择题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A.黄宗羲B.王夫之C.顾炎武D.拓跋宏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朱熹的“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思想体现在刑罚手段上为()。

A.主张恢复肉刑B.主张取消肉刑C.主张扩大赎刑D.主张取消赎刑本题答案:9、填空题春秋时期,()提出为政“宽猛”的主张。

本题答案:10、问答题王夫之“趋时更新”的变法主张表现在哪些方面?本题答案:11、单项选择题()即“隆礼”又重法lC.三国D.南北朝本题答案:16、单项选择题近代中国历史上,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主张的思想家是()A.孙中山B.梁启超C.张之洞D.沈家本本题答案:17、多项选择题金世宗慎刑思想的内容包括()A.断案当以情求之,不以刑讯为然B.提高审判效率,勿使滞留C.确立君主最高权威D.强调宗室与外戚的区别E.根据犯罪具体情节,区别对待本题答案:18、多项选择题下列内容,哪些属于魏源的主张?()A.人君治天下,法也;害天下,亦法也B.师夷长技以制夷C.变古愈尽,便民愈甚D.民主议政,广开言路E.不拘一格降人才本题答案:19、单项选择题“五德终始”说源自哪个先秦思想流派?()A.名家B.阴阳家C.风水家D.道家本题答案:20、单项选择题张斐提出的“以例求其名”指()A.以判例定罪B.实行类推定罪C.实行罪刑法定D.实行罪刑相适应本题答案:21、单项选择题清代后期,认为“管子、荀子、文中子之书,皆以严刑为是”的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张之洞D.左宗棠本题答案:22、单项选择题中国古代的律学原从属于()A.医宗B.律宗C.法学D.儒学本题答案:23、多项选择题在晋代,标志律学已经成为独立学科的两部著作是()A.杜预《律表》B.张斐《律本》C.张斐《律表》D.杜预《律本》E.《泰始律》本题答案:24、多项选择题下列不属于法家代表人物的有()A、韩非B、慎到C、孟子D、庄子本题答案:25、单项选择题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前提是()A.西体中用B.不违反纲常名教C.全盘西化D.冲决一切封建网罗本题答案:26、名词解释“法学盛衰说”本题答案:27、单项选择题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A.自然法B.教会法C.成文法D.习惯法本题答案:28、问答题简述梁启超“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本题答案:29、单项选择题元朝初年,在立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家是()A.耶律大石B.成吉思汗C.耶律楚材D.耶律阿保机本题答案:30、单项选择题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曾国藩提出的政纲是()A.严刑致安B.以礼自治,以礼治人C.国家以法制为先D.整顿中法,采用西法本题答案:31、问答题试述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本题答案:32、单项选择题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以德配天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3、兼相爱,交相利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二、不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A代天行罚B以德配天C亲亲、尊尊D世卿世禄2、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是()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B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提出"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先秦思想家是()A荀况 B贾谊 C管仲 D孟轲4、孔丘将礼视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在()。

A.主张"正名" B.主张"礼乐征自天子出"C.主张"父子相隐" D.反对"铸刑鼎"5、荀子的隆礼重法学说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恶论 D.好利恶害论6、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

A.权威 B.来源C.公正和平等 D.基础7、墨翟认为政治首先要解决的"三患"是()。

A.民饥B.民寒 C.不得息 D.民死8、下面关于道家的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反对礼仪、否定忠孝 B.崇尚兼爱,诅咒战争C.抨击法令,追求自由D.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9、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是()。

A.李悝 B.齐国法家 C.韩非 D.商鞅10、关于"法"的起源,法家认为()。

中国法律思想史参考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参考答案

形考02任务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分钟剩余时间:00小时00分00秒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1.周公制礼的目的,是建立起一种上下有别、等级有次的社会差序格局。

∙√∙×2.“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是秦朝的主张。

∙√∙×形考02任务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分钟剩余时间:00小时00分00秒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3.黄老学派,“黄”指传说中的()。

∙炎帝∙黄帝∙神农∙尧舜4.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亲亲”、“尊尊”∙三纲五常∙“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5.在晋代有三个著名律学家,即杜预、张斐、()。

∙郑玄∙马融∙陈群∙刘颂6.唐代()提出:“凡理狱之情必本所犯之事以为主,不严讯,不旁求,不贵多端”。

∙魏征∙李世民∙房玄龄∙韩愈7.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包括:( )。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文武并用,“德刑相济”∙“罚不患薄”,约法省刑∙“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8.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君权神授,法自君出∙应经合义,礼法融合∙“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德主刑辅,先教后刑9.唐初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是()。

∙以法治国∙安人宁国∙务在宽简∙明正赏罚10.柳宗元的法律思想有()二个突出方面。

∙国家和法的产生于“势”∙批判“天人感应”、主张司法改良∙主张为政宽简∙提振纪纲考试3. 1. 对 2.对 3.B 4.A 5A 6 B 7.CD 8BCD 9ABCD 10ABCD考试4:1错2对3D 4D 5B 6C 7AC 8ABD 9AC 10BCDE。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判断题1.从古代“刑”字的演变,反映了一谈起法律,就先想到刑罚。

( )2.“有夏服天命”的神权法思想的产生,是为了替天行道。

()3. “丕显文武,皇天弘其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

”是对神权的动摇。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说明用道德引导民众就能够遵守正道大礼。

()5. 法家主张执法必信“赏莫如厚而信”,“法莫如刑而必”。

()6. 墨家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并非反对宗法特权。

()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止,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为庄子所说。

8.“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礼刑相悖。

()9.丘濬主张刑罚无弃恶从善之功:“设为国刑,以专纠夫不恭之人,使之愿为上焉”。

()10. 所谓“朝见而免冠,夕见而免冠”是指法律成为了束缚官员能动性的枷锁。

()11. 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接受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五权宪法思想。

()12. 资产阶级民主派别主张的创制权应当是创制、废止法律的权利。

()13.商代统治阶级敬鬼神的神权思想意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护。

()14.西周时“德”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预防犯罪的防线。

()15.荀子:“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意为礼制处于首要地位。

()1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说明用道德引导民众就能够遵守正道大礼。

()17.“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反映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墨子·天志上》“禹之所以征有苗,…汤之所以诛桀,…武王之所以诛纣,…非谓攻也,所谓诛也。

”主张反对所有的战争。

()19.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把天下混乱归于各种法令。

()20.朱熹主张:“号令既明,刑罚亦不可驰。

苟不用刑罚,则号令徒挂墙壁尔”。

此话否定了刑罚的作用。

()21.“不以一己之利为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省考资料法律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省考资料法律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省考资料法律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 )∙ A.德治思想∙ B.礼治思想∙ C.法治思想∙ D.自然法思想2、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 )∙ A.孔子∙ B.子产∙ C.邓析∙ D.管仲3、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 )∙ A.贤人治国∙ B.民人治国∙ C.专家治国∙ D.法律治国4、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 )∙ A.孔子∙ B.管子∙ C.孟子∙ D.子产5、“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 )∙ A.《墨子•兼爱中》∙ B.《荀子•富国》∙ C.《孟子•尽心上》∙ D.《商君书•定分》6、“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 )∙ A.庄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7、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 ) ∙ A.“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B.“皆有法式”∙ C.“一同天下之义”∙ D.“不务德而务法”8、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 )∙ A.仲长统∙ B.刘颂∙ C.白居易∙ D.朱熹9、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 ) ∙ A.魏征∙ B.韩愈∙ C.柳宗元∙ D.白居易10、“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长孙无忌∙ D.刘文静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A.北魏∙ B.辽∙ C.唐∙ D.金12、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 B.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C.完全不同∙ D.完全相同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 A.南宋∙ B.北宋∙ C.元∙ D.明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 B.王夫之∙ C.黄宗羲∙ D.梁启超16、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 A.完颜雍∙ B.朱棣∙ C.朱元璋∙ D.张居正17、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 A.惟齐非齐∙ B.哀矜忽喜∙ C.明刑弼教∙ D.杀无赦18、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 A.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B.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D.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19、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 A.左宗棠∙ B.张之洞∙ C.曾国藩∙ D.曾国荃20、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 A.大一统∙ B.严刑重法∙ C.天下一家∙ D.一秉于礼2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玄学思想∙ D.道家思想22、王弼与嵇康法哲学观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主张“依法治国”∙ B.是否主张反对礼教∙ C.是否认为“名教出于自然”∙ D.是否持玄学的法哲学观23、从理论上提出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思想家是( ) ∙ A.杜预∙ B.张斐∙ C.鲍敬言∙ D.刘颂24、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25、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 A.施仁政∙ B.重刑罚∙ C.教化∙ D.无为26、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 A.董仲舒新儒学∙ B.韩愈道统学说∙ C.佛教学说∙ D.程朱理学27、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 A.王安石∙ B.范仲淹∙ C.富弼∙ D.张方平28、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王安石∙ D.司马光29、金朝重视吏治,提倡“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的统治者为( ) ∙ A.阿骨打∙ B.金章宗∙ C.完颜雍∙ D.忽必烈30、耶律楚材为促进元朝政事统一,起草的法律是( )∙ A.青册文书∙ B.大札撒∙ C.《便宜一十八事》∙ D.《陈时务十策》31、明朝倡导“以公理灭私情”理论学说的是( )∙ A.丘濬∙ B.海瑞∙ C.张居正∙ D.刘伯温32、明清之际论述法律问题最多的,涉及面最广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唐甄33、提出“专以法律为治”的思想家是( )∙ A.孙中山∙ B.章太炎∙ C.梁启超∙ D.沈家本34、谭嗣同《仁学》中所谓“仁”的第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是( ) ∙ A.自由∙ B.平等∙ C.博爱∙ D.民主35、“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 )∙ A.黄宗羲∙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36、阐述“太平之世不立刑”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A.《论语》∙ B.《礼记》∙ C.《大同书》∙ D.《春秋董氏学》37、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左宗棠38、曾国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一秉于礼∙ B.更法改图∙ C.革故鼎新∙ D.趋时更新39、洪仁王千制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建国方略》∙ D.《资政新篇》40、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龚自珍∙ D.魏源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1、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 A.法条∙ B.法义∙ C.法数∙ D.类∙ E.式2、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为( )∙ A.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 B.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C.礼法结合,阳德阴刑∙ D.严刑峻法,深督轻罪∙ 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E.唐甄4、康有为倡导的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 )∙ A.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B.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C.设议院开国会∙ D.制定宪法∙ E.实行三权分立5、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中的“五权”包括( )∙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考试权∙ D.纠察权∙ E.教育权6、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A.老子∙ B.鲍敬言∙ C.庄子∙ D.王弼∙ E.贾谊7、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A.周公∙ B.管仲∙ C.孔子∙ D.孟子∙ E.荀子8、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 A.无法∙ B.郡县不行∙ C.任法和任人背离∙ D.执法宽严不当∙ E.井田被废9、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张之洞∙ E.沈家本10、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B.主张“直接民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 E.强调“主权在民”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1、以德配天2、“三不足”理论3、权能分治4、《仁学》5、民贵君轻6、理直刑正7、法令滋彰,盗贼多有8、春秋决狱9、明分使群第四大题:简答题1、简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单项选择题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 C )。

A.德治思想 B.人治思想 C.礼治思想 D.道治思想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B )。

A.男女有别 B.亲亲、尊尊 C.嫡长继承 D.兄友、弟恭3.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A )。

A.兼相爱、交相利 B.尚同、尚贤 C.天志、明鬼 D.远交、近攻4.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B )。

A.严刑峻罚 B.无为而治 C.小国寡民 D.君尊臣忠5.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C )。

A.孟子B.庄子C. 苟子D.申不害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 B )。

A.子产 B.商鞅 C.贾谊 D.孟子7.韩非的变法观点是( C )。

A.祖宗不足法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C.法与时转则治 D.礼、刑、道迭相为用8.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 B )。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重工主义D.工商并重9.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 B )。

A.孟子 B.李斯 C.陆贾 D.吕不韦10.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 B )。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元11.《淮南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思想是( A )。

A.道家 B.墨家 C.农家 D.兵家12.刘颂重法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A )。

A.恢复肉刑 B.“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 D.“刑九赏一”1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A )。

A.嵇康B.王弼C.郭象D.杜预14.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B )。

A. 天道 B.礼 C.经义 D. 人情15.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 C )。

A.《法经》B、《九章律》C.《唐律疏议》D.《大元通制》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C )。

A.理B.利C.势D.力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 A )。

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卷及答案.doc

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卷及答案.doc

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三纲五常”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重视“礼”在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的是( )A.管仲 B.孔子 C.姜尚 D.周公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康有为所著《( )》,把西汉末年刘歆的著作及《左传》等古文经典视为“佐莽篡汉”的伪经。

A .大同书 B .新学伪经考 本题答案: 5、多项选择题 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l10、单项选择题 商朝的刑法总称是( )A.禹刑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B.吕刑C.汤刑D.五刑本题答案:11、单项选择题晋代杜预所言“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的先秦人物是()A.邓析B.公孙侨C.申不害D.管仲本题答案:12、单项选择题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制度是()。

A.行政B.监察C.考试D.司法本题答案:13、问答题简述孔子的礼治论思想。

本题答案:14、单项选择题提出“悬法学为上科”l本题答案:18、单项选择题“议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若手足,司法者譬若耳目”的说法直接体现的法律顾问思想是()A.君主立宪B.民主政治C.三权分立D.变法维新本题答案:19、多项选择题朱熹以“存天礼、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主张()。

A.因事制宜B.德礼丐刑,相为终始C.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本题答案:20、单项选择题近代中国历史上,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主张的思想家是()A.孙中山B.梁启超C.张之洞D.沈家本本题答案:21、填空题《礼记》记载:“殷人尊神,()”。

中国法律思想史A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A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A答案一、选择题1、(神权观念)是原始社会自然神崇拜的产物。

A、神权观念B、平等观念C、等级观念D、阶级观念2、神权法思想在(商朝)达到了顶峰。

A、夏朝B、商朝C、周朝D、西周3、(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

A、以德配天B、师法王先C、族诛连坐D、刑不上士大夫4、先秦儒家的基本观点是(重德轻刑)。

A、以德配天B、师法王先C、重德轻刑D、刑不上士大夫5、(后期法家)指战国后期的法家,即新型地主阶级通过兼并战争实现全国统一时期的法家。

A、前期法家B、后期法家C、晋法家D、齐法家6、(韩非)认为“重刑”是不以人德治国而以法律治国的必然结果。

A、李悝B、吴起C、商鞅D、韩非7、(墨家)是反映小生产者利益和要求的学术派别。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8、老子认为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无为而治)。

A、以法治国B、仁义道德C、无为而治D、礼治义信9、(法自君出)是法家的基本主张,是专制君权在立法上的反应。

A、礼治义信B、以法治国C、礼治义信D、法自君出10、(王弼)是曹魏时期玄学的代表人。

A、阮籍B、郭象C、王弼D、向秀11、法律儒家化始于(西汉)。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12、《四洲志》是(魏源)翻译的。

A、林则徐B、魏源C、龚自珍D、刘光左13、绝对的平等是(洪秀全)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A、洪秀全B、洪仁轩C、石达开D、李秀清二、填空题1、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特征:直观性与单一性、功利主义与义务本位。

2、“礼治”的基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按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一文中先秦诸子大致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4、儒家伦理法具有的特征:世俗性、宗法性、广泛强制性。

5、从理论上法家的流派大致有划分为:法派、势派、术派。

6、法家提出的一系列司法主张有:明法、任法、壹法、从法等。

7、就云梦秦简而言重刑主义表现在:重罚轻罪;重惩罚预备犯与未遂犯;广失连坐;增加酷刑、严密刑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以德配天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3、兼相爱,交相利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二、不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A代天行罚B以德配天C亲亲、尊尊D世卿世禄2、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是()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B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提出"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先秦思想家是()A荀况 B贾谊 C管仲 D孟轲4、孔丘将礼视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在()。

A.主张"正名" B.主张"礼乐征自天子出"C.主张"父子相隐" D.反对"铸刑鼎"5、荀子的隆礼重法学说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恶论 D.好利恶害论6、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

A.权威 B.来源C.公正和平等 D.基础7、墨翟认为政治首先要解决的"三患"是()。

A.民饥B.民寒 C.不得息 D.民死8、下面关于道家的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反对礼仪、否定忠孝 B.崇尚兼爱,诅咒战争C.抨击法令,追求自由 D.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9、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是()。

A.李悝 B.齐国法家 C.韩非 D.商鞅10、关于"法"的起源,法家认为()。

A.人类社会之初并没有法B.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法天造地设的神物D.法权神授11、董仲舒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包括()。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更化论"C."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D."天人感应"与天罚论12、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

A.二者都是"天理"的产物B.二者都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C.二者的目的都是"存天理、灭人欲"D.二者应作为统一体来看待13、王安石的变法理论和变法口号可归结为"三不足",下列不属于"三不足"的范围的是()。

A.天变不足畏 B.祖宗不足法 C.人言不足恤 D.变法不足惧14、黄宗羲认为表达"天下之人"的舆论和代表民意参政的机构是()。

A.政府 B.议会 C.学校 D.参政院15、."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思想的核心。

它表现在法律主张上,就是()。

A.坚持维护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B.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C.要求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D."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简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及特征?2、简述商鞅的变法理论?3、简述道家"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5、简述梁启超的"三权分立"学说?四、论述题(15分)1、试论述儒家"为政以德"的德治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对当前"以德治国"方略的认识?《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以德配天是西周统治者为了使统治合法化提出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命是有的,"惟命是天常",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有德者才能承受天命,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不要效法先王,不承认先王的礼义。

既否定和批判"先王之礼",要打破旧思想、旧制度的羁绊,实行革新。

3、兼相爱,交相利墨家法律观的核心,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交相利指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

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这是杜预提出来的立法原则。

意思是:法律的文字要简明通俗,条例应明白准确、直截了当;法律的形式要单纯,概念要明确,条文要简约,不要烦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B2、ABC3、D4、ABCD5、B6、C7、ABC8、ACD9、D 10、AB 11、ABC 12、ABCD 13、D 14、B 15、ABCD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简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及特征?①礼治的基本原则:"亲亲"和"尊尊"。

(1)"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尊尊"就是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僭越。

周公倡导"亲亲"、"尊尊",实际上是要维护王权和族权的统治。

(3分)②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所谓"礼不上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2)所谓"刑不上大夫"是指,刑法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

(3分)礼与刑在对象上虽有所不同,但"礼不上庶人,刑不上大夫"是相对的。

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也要处以刑罚。

当然,那使用刑,他们也常常享受各种特殊照顾。

(1分)2、简述商鞅的变法理论?①商鞅驳斥了"法古无过,循礼邪"的传统观念,指出自古以来根本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礼法,法令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而他提出了"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口号。

②商鞅通过对民乱国亡是循守旧礼的必然结果的分析,指出吸有变法更礼才能强国利民。

③商鞅指出必须根据时代要求、社会现实和民情风俗来更礼变法。

④商鞅用历史进化观点来作为其说明变法必然性的理论依据。

3、简述道家"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1)道是宇宙的本体,主宰着天地万物。

(2分〕(2)道充满于天地,普遍且无私。

(2分〕(3)道有内在体系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1分〕(4)与仁义礼法相比是最高原则。

(1分〕(5)道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寡制众,有无往而不胜的力量。

(1分〕--古代最早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董仲舒的出现,反映出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已初步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已经形成。

(1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这是封建王朝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2分〕②应经合义,礼法融合。

(2分〕③"三纲"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制订封建法律的根本原则。

④德主刑辅,先教后刑。

(2分〕5简述梁启超的"三权分立"学说?梁启超借用西方资产阶级倡导的"三权分立"原则,结合我国情况,创造了他自己的三权分立说,即由国会行使立法权,由国务大臣行使行政权,由独立审判厅行使司法权。

(3分)他把统一"三权"的统治权称为"体",这是不可分的。

由国会、国务大臣、审判厅分别行使"三权"称为"用",这是可分的,即所谓"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

这就是说,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体"是完全相同的,君主立宪里的"君主"同君主专制里的"君主"一样,享有最高的权利。

所不同的是"用",即在三权使用上,立宪政体对君主有某些限制罢了。

(4分)四、论述题(15分)1、试论述儒家"为政以德"的德治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对当前"以德治国"方略的认识?1、德,在西周时是一个融道德、政治、信仰、策略为一体的综合概念。

儒家对"德"的继承和改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二是提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指导方针。

表现在法律思想上,儒家进一步发展了"明德慎罚"的思想,主要表现在:(1)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儒家认为德和刑都是主要的统治方法,但应该以德为主、刑罚只是德教的辅助。

孔丘首先提出了这一观点。

孟轲将德治思想发展成为更加完整系统的"仁政"学说。

荀况对于"德治"思想也有新的发展。

他一方面认为道德准则高于一切,应该按照德行的高低来分配权力和财产,主张君主应该严格服从德行。

另一方面认为统治者只有减省刑罚,注意教化,施以恩惠,即以德服人,才能富国强兵,成为霸主。

儒家虽然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但从不否定刑罚的必要性,当教化不起作用时仍主张诉诸暴力,使用刑罚。

孔丘的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同时,仍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提倡"君子"既要"怀德",又要"怀刑",怀即注重之意。

还主张根据形势的需要命名用宽、猛两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2)注重教化,以德去刑儒家所谓的教化,系指向人民灌输宗法伦理和等级观念。

孔孟从性善论出发强调教化的功能。

孔丘认为人生来便具有相似的本性,君子小人的道德区别是后天习染而形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礼义教化使小人弃恶从善,成为君子。

孟轲进而将性善、道德与政治一体化。

荀况虽然主张性恶论,但他强调人性是可以改变的,"涂之人可以为禹"。

为了使人改恶为善,就必须通过礼义教育来"化性起的",防止恶性发作。

在儒家看来,教化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防止和消灭犯罪现象,巩固封建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