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阅江楼介绍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阅江楼

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诞生在肇庆阅江楼。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江滨东路西江河畔阅江楼上。
阅江楼始建于明代,历史上曾为鹄奔亭。
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破坏严重。
1959年,根据朱德元帅的指示,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为此,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于1959年和1971年先后重修,现楼面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在两次东征和平定杨刘叛乱等战役中,中共奠定了要建立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思想基础。
当时,周恩来在中共广东区委担任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
在他的努力下,一支由中共直接掌握的正规革命军队——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团部驻阅江楼。
全团2000余人,干部大多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成立之初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1926年1月改称第四军独立团。
由于团长是共产党员叶挺,故通称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驻防肇庆期间,进行了严格的军事政治训练,积极参与了各项社会活动,宣传革命思想,维护社会秩序,打击反动地主和土匪武装,大力支援了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使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出现了全盛时期。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北伐先遣队,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阅江楼锻铸了彪炳千秋的铁军精神。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原叶挺独立团的部队和干部为骨干组成的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此后,原叶挺独立团的部分官兵又参加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叶挺独立团在中共党史、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人民军队的政治、军事和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后来人民军队的建设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使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
朱德元帅说,叶挺独立团是研究军史的“老根”。
“三大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叶挺独立团是人民军队的前驱,它的光辉业绩,已载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册。
游阅江楼有感

游阅江楼有感车轮像逃离地狱般的兴奋,飞速地在铺着沥青的公路上滚动,车子离学校越来越远,越来越逼近阅江楼肇庆阅江楼座落在广东肇庆市端州城区, ,屹然矗立于西江河畔,。
宣德六年(1431年),肇庆知府王莹将石头庵改建为崧台书院。
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
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 为这座古楼平添了异彩,在广东肇庆民间,自古流传着一副粤语上联“阅江楼,阅江流,阅江楼上阅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的粤语谐音绝对。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肇庆成立,古阅江楼成为独立团驻地和活动地点之一。
1959年,该楼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朱德为纪念馆名题了横匾。
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
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
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
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
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这幅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一四?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
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
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 K 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
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 K 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肇庆阅江楼心得体会

肇庆阅江楼心得体会我曾经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但是肇庆阅江楼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其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次见到阅江楼,我就被它的规模震撼了。
高耸入云的楼阁给人一种威武的感觉,仿佛是宏伟的人工景观。
随着进一步的接触,我才发现它的美不仅在于建筑的高耸和精美,更在于里面隐含的丰富文化。
阅江楼建于清代末年,它不仅是一个纪念性的建筑,也是一座文化名胜。
通过走进阅江楼展厅,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建筑中蕴藏的宝贵历史文化。
阅江楼所展示的文物和图片,向我们展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渊源、各种类别的英模事迹等,触动了我的心灵。
资料介绍,当时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负责人均是“德才兼备,忠于民族,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
他们坚守信仰、无私奉献、勇攀高峰,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面貌。
阅江楼不仅要我们了解历史,更强调爱国之情。
阅江楼展示了一些历史事件,也引导游客反思,引导我们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思想。
尤其是当我看到纪念碑上的名字时,深藏在我的心底泛起了一股革命的热情和责任感,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和未来,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阅江楼再次敲响了我们爱国之心,这座美丽的楼阁,不仅仅是一个纪念碑,更是一面镌刻着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瑰宝。
我深深的感悟到,只有深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爱自己,爱家庭,爱他人。
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也需要我们从恪尽职守、严于律己、感同身受等方面起模范作用。
在这个现代化、快节奏、浮躁的社会里,阅江楼让我重新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总之,阅江楼是一座伟大的建筑,它的内涵和形式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阅江楼激发起我对祖国文化的观照,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我心里,它不仅是一座见证历史的建筑,更是一处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宝库,也是我爱国之心的向导。
关于阅江楼的作文

关于阅江楼的作文
我去过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七星岩、鼎湖山、阅江楼等等。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阅江楼。
阅江楼是肇庆市的名胜古迹,它历史悠久,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阅江楼坐落在肇庆市西江河畔上,青砖、灰瓦、朱红色的横梁、圆柱,又庄严又美丽。
阅江楼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子,还有两棵高大挺拔的木棉树。
当我踏进高高的石级,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个古老的大厅,古铜色的雕花门窗、陈旧的家具跃然眼前。
我仿佛走进了古代的宫殿里面,成为一名身披盔甲,在战场上英勇驰骋的大将军,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
穿过大厅,我来到了一个被长廊包围着的庭院,庭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和观赏盆景,庭院中央有一座假山和一座喷水池,非常好看。
庭院过后,我来到一个偏厅,那沉着的古典气息让我肃然起敬!偏厅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兵器和军服:有威武的大炮,锋利的红缨枪和士兵们穿过的千疮百孔的衣服,见证了北伐战争时期,叶挺将军曾经带领一个团的士兵英勇作战,当时的团部就进驻在这座庄严肃穆的阅江楼里。
虽然这座阅江楼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枪林弹雨,但他依然华丽壮观,依然坚强挺拔,如红军战士守卫着这座城市。
现在,这座古老的阅江楼已经焕然一新,它不仅成为旅游名胜,还是一个重要的革命教育基地。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通用20篇)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通用2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江楼游记感想作文篇1昨日,我们历史小组的成员一同游览了阅江楼,开展了一次别看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感触良多。
之前一直听闻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南临西江。
其“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
因此,能够有幸来到阅江楼游览,我感到十分兴奋和开心。
我们在阅江楼前的停车场集中,接着穿过停车场,爬上了石阶到达了阅江楼的楼台,并且在那拍了一张我们组员的大合照。
进了阅江楼内,我们就能察觉到浓浓的革命气息。
不出所料,我们上去了二楼的展览馆后发现了许多叶挺独立团的史迹。
在那陈列的文物有很多,包括一些报纸杂志和生活用品。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个的小房间,据说是独立团团员们的。
还有就是团员们的武器,也许没有见过就很难想象到当年前辈们住着这些简陋的房间,就是靠着这些不太先进的武器,赶走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
到此,我不禁感慨万分,他们那种救国救民的精神让我们十分敬佩。
其实,我们之前一直都是从书本上去了解历史,如今有机会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去接触到这些历史的记号。
我想,这些历史的遗迹和文物之所以可以留下来,不被时代的发展所磨灭,不仅仅是它们自身所存在的魅力,更是因为它们还象征着我们的革命前辈乃至所有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我们学习历史这一门科目,不仅仅是因为要去了解以前发生过的事,更是想我们去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靠着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去换来的。
因此学习历史,我们才会进步,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才能更好地热爱国家,热爱党,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物质,珍惜身边的人。
这次游览,我提高了自己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还体会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激发出了自己满满的爱国情怀。
阅江楼心得

游“阅江楼”,读“叶挺”心得体会自从来到肇庆学院求学之后,就慢慢地听说有关于肇庆阅江楼的一些事情了。
原来阅江楼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团部旧址,也称作是“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
而学过一点历史的我对叶挺的认识是不陌生的,当然听得最多的就是铁军“新四军”的英勇事迹了,不过在这里读书之后我才了解到了叶挺早期是在这里工作过的。
因此,怀着对伟大英雄的敬仰,今天我在班级的带领下来到了阅江楼。
印象最深刻的是要数西楼了,西楼上展出了不少的文物,特别是详细地介绍了“叶挺独立团”的历史,包括民国1926年1月,高要岭村农会与地主豪绅组织的“神打团”的流血事件,这是叶挺独立团成立后的首次战绩。
此时,想起那些为共和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先烈,我是肃然起敬,仿佛感受到了他们热烈的爱国血液在我的灵魂深处奔腾。
怀着这种极度的崇拜之情,我寄情于红色读物,渴望了解他们心中曾有的一丝一缕的革命情怀。
在众多的英雄之中,一名军人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他就是叶挺将军——中国革命的早期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杰出的军事家。
高挑的身材,微微上翘的眉毛使他显得虎虎有生气;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放射出睿智而刚毅的光芒;挺秀的鼻梁,下堤岸般坚毅的嘴唇透露出倔强的性格;硕大的耳轮给人以入世不凡的预兆。
叶挺将军的器宇轩昂、刚毅果断、百折不挠无不令人折服。
一八九六年,叶挺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秋长区周田村,出生于农家的叶挺自幼性格坚毅。
在十五岁那年,有一身“反骨”的他因不满封建专制,剪掉长辫响应革命而被捕入狱。
成年后,胸怀强兵富国之志的叶挺参加了革命,先后立下战功。
北伐战争,叶挺率领“铁军”痛击军阀,名声大振;抗日战争,叶挺指挥新四军威赫日寇。
其后,叶挺将军遭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暗算,被囚禁。
但他却没屈服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表现出了革命党人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
四月八日,一个天人共悲的日子,在飞向延安的途中,叶挺遭遇空难,不幸殉难,结束了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12行政六班肇庆阅江楼一游

2013.5.15
3
二、铁军独立团成立过程及北伐
1. 叶挺独立
团组建的背景
1923年实现了 首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的形成,促成了 革命武装力量的 建立。
2013.5.15
4
2.组建经过
2013.5.15
1925年秋,广东区委陈延年、 周恩来等同志经过和国民党中 央委员会,国民政府负责人, 黄埔军校党代表汪精卫,黄埔 军校校长蒋介石,国民革命军 第四军军长兼黄埔军校副校长 李济深等人商议,决定在第四 军第十二师建立三十四团。调 第四军参谋处长叶挺同志为团 长。1925年11月21日,值国民 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扩编为第 十二师时,叶挺独立团在广东 省肇庆正式成立。 叶挺独立团 番号属国民党第四军,其财政 来源、武器装备由国民党军队 配给,但实质却由广东区委直 接领导,是全国最早由中国共 产党建立和直接领导的正规军 5 队。
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 学院12级行政六班 2013.5.15
2013.5.15 1
目 录
一 、介绍阅江楼 二、铁军独立团成立过程及北伐 三、我拍的图片
四、观后感
五、总结
2013.5.15 2
一.阅江楼
座落在广东肇庆市端州城区, ,屹然矗立于西 江河畔,。宣德六年(1431年),肇庆知府王 莹将石头庵改建为崧台书院。崇祯十四年 (1641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 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写下许多想 象雄奇的诗篇, 为这座古楼平添了异彩,在广 东肇庆民间,自古流传着一副粤语上联“阅江 楼,阅江流,阅江楼上阅江流,江流千古,江 楼千古”的粤语谐音绝对。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 第四军独立团在肇庆成立,古阅江楼成为独立 团驻地和活动地点之一。1959年,该楼辟为 “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朱德为纪念馆名
观肇庆阅江楼后感

观肇庆阅江楼后感6月11日早上,怀着欢快的心情,我带领这全班的同学做包车去参观位于西江边的肇庆阅江楼。
肇庆阅江楼乃肇庆八景之一,据说北宋名臣包拯曾在其旁建菘台驿。
清代阅江楼是文人墨客云集吟咏之所。
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
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们的包车不久就到了这个让我们西安王已久的地方。
车子刚停稳,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做好下车的准备。
一下车,雄伟的阅江楼就映入我们的眼帘。
那典型的中式建筑,不禁令人想起《阿房宫赋》里面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的景象,使大家对他充满了好奇,毕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古建筑也湮灭在城市化的浪潮之中。
而阅江楼经过几代人的修葺保护,完整的保存下来,是在好不容易。
其实我们这次参观阅江楼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家的爱国人情。
除了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阅江楼还铭刻着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革命记忆。
剧史料记载:“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
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叶挺独立团,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了,当年北伐战争,叶挺将军就是在这里带领着他的“铁军”打起北伐战争的第一枪。
为中国人推翻军阀混战社会留下不朽的功绩。
走进阅江楼的大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北伐战争的墙雕,威武的叶将军带领着革命先烈人无畏地向敌人冲去,不禁使人觉得当年的烽火岁月场景如今历历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在一楼参观完以后,我们沿着楼梯走上了二楼。
楼上的布局很别致,很有浓郁的中国楼阁“廊腰缦回”的特色。
穿过走廊,我们走进一个八十多平方的展厅里面,那里展示这很多当年也挺独立团使用过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阅江楼简介
阅江楼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 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原为平房,清顺治十四年(1657)改建为两层楼房,高15米,是典型的南方园林庭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院内有假山和鱼池,楼四周宽敞的平台上遍植树木;南楼前面是石阶,拾级而下可到达广场,该广场延伸至西江河畔。
南楼檐下悬挂木匾额,上有楷书“阅江楼”巨字。
阅江楼是肇庆八景之一,名曰“江楼晚眺”,历代有不少文人雅士曾在此吟咏酬唱,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诗文。
该楼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叶挺独立团纪念馆所在地。
宣德六年(1431年),肇庆知府王莹将石头庵改建,名为崧台书院。
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
500年来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写下许多想象雄奇的诗篇,为这座古楼平添了异彩。
阅江楼的建筑布局讲究匀称、均衡,楼房高2层,分东西南北4座,楼与楼间建有回廊小阁,相互衔接,因此,各楼之间可以全部贯通,组成四合院式的整体建筑.中间是典型的岭南庭院,设有水池假山以点缀,四周有前人所载的米兰古树,弯扭虬曲的树身周长粗达80多厘米,为米兰中所罕见,每年两度花开时节,馨香四溢,沁人心脾。
楼前有宽阔的停车场,登数十级石阶便上到楼台,石阶两侧有大石狮一对踞守,神态庄严威武,是肇庆市现存石雕中的珍品.该石狮由整块汉白玉石雕成,是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万寿宫时所雕. 阅江楼后园遍植鸡蛋花树,每值花开之时,树冠上束束鲜花散发出迷人的幽香。
登楼凭窗眺望,西江之水自楼前滔滔东去,江中浮光点点远接天际,对岸青山连绵,文明、巽峰二塔与阅江楼隔江相对,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肇庆成立,闽江楼为独立团驻地和活动地点之一。
1959年,该楼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 朱德为纪念馆名题了
横匾。
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除叶挺独立团团史陈列外,每年还展出各种类型的展览,是游人参观的好地方.
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位于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
石头岗上旧有石头庵,用以纪念"圣僧"石头和尚陈希仙。
北宋名臣包拯曾在其旁建菘台驿。
明宣德六年,将庵址改建为菘台书院,崇祯十四年更名为阅江楼。
清代阅江楼是文人墨客云集吟咏之所,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等均有题咏。
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
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
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
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
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
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部分。
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
列》、《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
阅江楼是典型的岭南四合院式建筑群,四合院中植着3棵300多年历史的米兰古树,相传是在崧台书院读书的秀才所植。
米兰古树每年开花两次,每到花期,满院飘香,令人心旷神怡~刻在崧台书院东侧的“福寿”二字造型独特,在国内罕见,是唐末宋初的陈抟所写。
“寿”字是篆书,“福”字为行书,篆书出现比行书早,意为一老一少,一高一低,福如东海,寿
比南山。
后人喜将陈抟的“寿”字悬挂于自家墙壁,以祈福寿绵长,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