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及其应用总结

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及其应用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简史 外加剂的使用已有100年的历史。最早使用的有CaCl2、CaSO4·2H2O、CaO等,都是作为水泥的调凝剂而使用的。再追溯到古代,动物血、糯米汤、豆腐汁也作为石灰、粘土、草木灰等效结材料中的添加剂来改善其粘结性。 近代外加剂的使用是30年代在美国首先开始的。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混凝土路面发生裂纹、酥松等过早破坏的现象相应增多,尤其是在严寒气候地区问题更为严重,在研究对策中,最初发现掺有树脂和油类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性质有了变化。开始注意到引气的作用减水效果,即可以提高拌合物的和易性和混凝土的抗冻性,于是在道路工程中首先使用了引气剂。接着又研究制造成功的以纸浆废液中木质磺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普浊里”减水剂。于1937年美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减水剂的专利。1954年制定了第一批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标准。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外掺料成为配制百年耐用混凝土不可缺少的添加材料,如各类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阻锈剂、防水剂、泵送剂及其各类复合的外加剂等相继诞生,目前总的外加剂品种有500 种左右。正是由于外加剂的作用,引起了各国普遍的重视,尤其是发达国家,要求制造的混凝土工程要美观而经久耐用,更把外加剂作为保证混凝土技术、经济效益的手段。 目前,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最普遍的国家有日本、澳大利亚、挪威、美国。这些国家80%以上的混凝土中应用外加剂,且日本、澳大利亚已达100%。其次是德国、丹麦、瑞典等国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也达50%以上。 我国正式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前苏联专家将松香皂化物引气剂引入国内。在天津塘沽新洪、武汉长江大桥及佛子岭水库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后又使用过以亚硫酸盐法造纸的纸浆废液、制糖工业废蜜为原料的混凝土塑化剂,同时氯化钙、氯化钠、三乙酸胺等也作为早强剂使用。随后由于有些工程使用不当曾出现过工程质量问题,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70年代初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还未得到推广应用。 我国形成使用外加剂的规模,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由于国内生产建设恢复的需要,加之国际上也正是进入混凝土技术因使用减水剂而进入第三次飞跃时期(第一次飞跃是创造了钢筋混凝土技术,第二次飞跃是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第三次飞跃就是高效能外加剂和高性能混凝土的问世)。我国出现了一个大量研究生产外加剂的高潮。各种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泵送剂、抗冻剂及其各类复合剂等一拥而出300多种,几乎国外常用的类型我国也都相继研制成功,虽然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研制的各类外加剂性能不断提高,生产应用水平已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制定的生产应用标准也逐渐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二、各类外加剂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1.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配方大全

混凝土外加剂配方大全 预拌自密实混凝土外加剂预拌自密实混凝土外加剂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本发明具体内容为: (1) 、采用聚羧酸系列缩合物作为抗离析组分、三聚磷酸钠作为保塑组份、萘系高效减水剂作 为基料的复合型高效混凝土外加剂;(2)、聚羧酸系列缩合物的掺入量是萘系高效减水剂的4%?7%; ⑶、三聚磷酸钠的掺入量是萘系高效减水剂的0.4 %?0.8 %;⑷、萘系高效减水剂是两种缩合 度有差异且减水率均大于25%的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高效减水剂复配而成,该两种高效减水 剂的比例为1 :1。本发明具有较高减水率、抗离析特征,提高了自密实混凝土钢筋间隙通过 能力,能够防止或减少预拌自密实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抗离析性的下降,使自密实混凝土能较 好适应大生产的工艺条件。 建筑用水下抗分散混凝土外加剂本发明属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水下抗分散 混凝土外加剂。由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十二烷基剂苯磺酸钠、萘系高效减水剂、硬脂 酸、沸石粉组成,本发明具有在水下直接浇注施工而不分散、不离析,能在水下自填充模板 和自密实的性能,是提高混凝土在水下浇注后的结构体性能、简化水下浇注工艺、节省劳力和 避免对附近水域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材料,备受工程界的重视。 水下混凝土外加剂一种用于水中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外加剂,是由聚丙烯酰胺与页岩灰或与硅粉 混合而成。可含有B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掺入该外加剂的水泥、砂浆 或混凝土拌合物从中自由落下进行灌注时不离析、不分散,保持灌注硬化物的性质不变,成本 较低。可用一般施工方法进行水下灌注混凝土、水下浆锚、水下灌浆等快速施工。从天然产物 制备和加工混凝土外加剂的新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糖甘蔗衍生物生产减水塑化剂和缓凝塑 化剂的混凝土外加剂的方法。这种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结构特性,使其塑性和比重都有所 改进,并改变其养护时间。 一种纤维素硫酸酯型混凝土外加剂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外加剂。$为改善水泥混凝土的性能,满 足不同工程对水泥混凝土的特殊要求,通常加入各种外加剂。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纤维素硫酸 酯的新型混凝土外加剂,它对水泥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应用性能,能大幅度地提高水泥混凝土的 流动性,力学强度及其它性能。 喷射混凝土外加剂一种与水泥组合物一起使用的促凝外加剂,特别是喷射混凝土,包含硫酸铝和至少一种链烷醇胺。优选的外加剂也包含一种稳定剂,其优选地选自含水的稳定聚合物分散液和海泡石硅酸镁。 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是一种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为改善水泥和混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转载标签:外加剂种类作用房产分类:外加剂技术按(GB8075—87)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四类: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刘、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外加剂:包括引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按(GB8075—87)外加剂的命名和定义,外加剂可分为16个名称,其各自定义如下: 1.普通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度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2.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外加剂;3.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4.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 5.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物用水量的外加剂; 6.早强减水剂: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的减水剂;7.缓凝减水剂: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减水剂;8.引气减水剂: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9.防水剂:能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的外加剂; 10.阻锈剂:能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或其它预埋金属锈蚀的外加剂; 11.加气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能使混凝土形成大量气孔的外加剂; 12.膨胀剂:能使混凝土体积产生一定膨胀的外加剂; 13.防冻剂: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防冻强度的外加剂; 14.着色剂:能制备具有稳定色彩混凝土的外加剂; 15.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硬化的外加剂;16.泵送剂: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种 类和作用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转载标签:外加剂种类作用房产分类:外加剂技术按(GB8075—87)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四类: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刘、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外加剂:包括引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按(GB8075—87)外加剂的命名和定义,外加剂可分为16个名称,其各自定义如下: 1.普通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度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2.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外加剂; 3.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4.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 5.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物用水量的外加剂; 6.早强减水剂: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的减水剂; 7.缓凝减水剂: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减水剂; 8.引气减水剂: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9.防水剂:能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的外加剂; 10.阻锈剂:能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或其它预埋金属锈蚀的外加剂; 11.加气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能使混凝土形成大量气孔的外加剂; 12.膨胀剂:能使混凝土体积产生一定膨胀的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和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 1.按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1)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和泵送剂等。 (2)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和速凝剂等。 (3)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引气减水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矿物外加剂等。 (4) 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防冻剂、膨胀剂、养护剂、着色剂、水下浇筑混凝土抗分散剂、砂浆外加剂、脱模剂、混凝土表面缓凝剂、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大掺量掺合料专用混凝土外加剂等。 2.混凝土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 (1) 普通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 (2) 高效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减少拌合用水量,或在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提高混凝土流动性的外加剂。 (3) 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 (4) 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 (5) 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且能保留在硬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 (6) 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 (7) 早强减水剂: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 (8) 缓凝减水剂:有缓凝和减水功能。 (9) 缓凝高效减水剂:兼有缓凝和大幅减少的功能。 (10) 引气减水剂: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 (11) 防水剂:能提高水泥砂浆、混凝土抗渗性能,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 (12) 阻锈剂: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或其它预埋金属锈蚀。

(13) 加气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而使混凝土中形成大量气孔。 (14) 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一定体积膨胀。 (15) 防冻剂: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防冻、强度。 (16) 着色剂:制备具有稳定色彩混凝土。 (17) 泵送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 (18) 保水剂:能增强混凝土保水能力的外加剂。 (19) 保凝剂:能缩短拌合物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20) 絮凝剂:在水中施工时,能增强混凝土粘稠性,抗水泥和集料分离的外加剂。 (21) 减缩剂:减少混凝土收缩的外加剂。 (22) 保塑剂:在一定时间内,减少混凝土塌落度损失的外加剂。 (23) 增稠剂:能提高混凝土拌合物黏度的外加剂。 3.外加剂的作用 (1)改善混凝土、砂浆、和水泥浆塑性阶段的性能 ①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或在和易性相同时减少用水量; ②降低沁水率; ③增加黏聚性,减少离析; ④增加含气量; ⑤降低坍落度经时损失; ⑥提高可泵性; ⑦改善在水下浇筑时的抗分散性; (2)改善混凝土、砂浆和水泥浆在凝结硬化阶段的性能 ①缩短或延长凝结时间; ②延缓水化或减少水化热,降低水化温升速度和温峰高度; ③加强早期强度增长速度;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表时间:2019-02-25T11:52:27.7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作者:郝如如董予冬 [导读]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水泥混凝土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需要达到可调、高强度、流动性大、耐久性高等特点 山东广信工程试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水泥混凝土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需要达到可调、高强度、流动性大、耐久性高等特点,也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混凝土的添加进行严格的分析。其中,混凝土的掺混类型相当复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混凝土外加剂进行严格的分析,不断研究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和混凝土特性的影响,了解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本身的适应性,充分了解和掌握混凝土本身的性能。为了更好地利用混凝土外加剂,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凝土在施工中的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水泥;适应性问题;解决方法 1 水泥矿物构成对外加剂的影响分析 从结构上来看,水泥矿物主要是由铝酸三钙(C3A)、硅酸二钙(C2S)、硅酸三钙(C3S)、铁铝酸四钙(C4AF)等构成,其中,C3A 的水化速度最快,其次是 C3S,再次是 C2S和 C4AF。以回转窑生产的水泥熟料为例,其矿物构成通常是C3S :45%~65%。C4AF :10%~18%。C2S :15%~32%。C3A :4%~11%。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与外加剂匹配程度上,C3A 水化最快,而且,其对外加剂的吸附也最快,其次是 C3S。可见,C3A 和 C3S 对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产生主要影响。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只要 C3A、C3S 能达到如下两个条件,一般都能满足施工要求:C3A 不大于8% 或 C3A+ C3S 不大于65%,即只要能确保 C3A 不大于8%,C3S 在 50%~55% 范围内,同时使用两种水泥石膏制备。这种水泥强度通常具有良好的掺混适应性。用萘系列高效复合减水剂、一般木质素型减水剂、泵加料剂等制备。混凝土的倒坍损失较小,能较好地满足施工标准要求。但是,如果C3A大于8%,或者C3A+ C3S大于65%,水泥和外加剂的问题就会不适应,混凝土的倒坍损失就会比较大。在水泥的各种矿物中,C3A是影响外加剂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水泥厂会增加C3A的含量,但也给外加剂的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施工实践中,当发生水泥与外加剂不相适应的问题时,通常可采用如下解决对策: 1.1进行试验比对,使用同一种外加剂,将其与几种不同品牌、种类的水泥进行配置,根据砂浆流动度试验结果,来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 1.2以一种常用且适应良好的掺杂物的水泥为试样,通过砂浆流动试验结果配置其他掺杂物以确定掺杂物的质量。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可以看出失调的原因是在水泥或外加剂中。如结果表明是由水泥引起的,则需要进一步分析水泥矿物的组成,并分析水泥石膏的类型、掺入物的类型、高、低碱性含量,以及对外加剂的影响。如结果表明它是由外加剂引起的,有必要立即联系制造商进行调查,看看外加剂的配方是否有变化。 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木质素外加剂的原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针叶林原料短缺,而优质褐煤主要供出口,这引起了许多复杂的木质素外加剂质量有所波动。此外,预混混凝土表面存在高含气量、减水量下降等明显问题,导致大量气泡频繁出现。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降低。在萘系减水剂方面,国内大厂都是采用全自动控制生产,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不过,生产合成萘磺酸钠的不少厂家,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受人为因素影响,在关键生产过程中,磺化、缩合等存在不稳定现象,使得母体聚合度不高,且存在减水率波动较大的情况,如果使用此种母体复合各种萘系减水剂,其质量自然也达不到标准要求。由此看来,尽管外加剂厂家的配方没有发生变化,但却没有重视产品母体质量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此,在试验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原材料质量的调查和检验,只要发现属外加剂导致的问题,应当立即进行退货处理,如果发生第二次退货,就要停止使用此种外加剂,更换更稳定的品牌。现在国内大多数外加剂厂家,采用的都是复配生产,必须要加强对母体质量的控制。 2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改善措施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知道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重大影响,因此也就要求工程施工单位要更加重视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存在的适应性问题,从各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使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1重视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质量检测。混凝土加料和水泥的质量是影响其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对混凝土编制者,要对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每一批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同时进行混凝土试验和试验,掌握原材料的技术特点。尽可能将适应性好的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一起使用,以防止因联合使用不合适的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而发生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或成本增加。 2.2复合选用混凝土外加剂,对掺入方法加以合理调整。对合理选择和复合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可大大提高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并能抑制水泥的崩落损失。这已成为提高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的快速措施,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该措施的具体内容包括使用速效减水剂和延迟缩合试剂的混合物。通过这两种试剂的性能,可以显著降低水泥崩落速度的损失,进而引起大量微泡混合使用还原剂和气体。因此,提高了水泥混合物的实际流动性能,提高了水泥的粘结力,有利于减少水泥的水分分泌和分离分析。减水剂的混合和应用主要依靠叠加效应和协调效果,以提高混凝土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当运用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与掺量的方法还无法解决适应性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将初始坍落度增大,这可以作为解决实际工程施工中遇到的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 2.3重视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问题的宣传。要提高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应向混凝土原料生产商、混凝土混合料制造商和实际施工技术人员宣传混凝土加料和水泥适应性的重要性,并重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只有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问题的重要性,才能正确应对适应性问题带来的各种后果,才能鼓励人们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更大的努力。 2.4混凝土制备方、外加剂厂与水泥厂共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问题不能由一边解决。所有涉及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问题的单位必须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对于水泥厂来说,有必要设法改变过去使用石膏作为凝结剂的做法;当加剂厂遇到与水泥配合使用的水泥时,是混合石膏水泥的问题,需要为工程施工方提供不含糖钙或木钙的外加剂,也可以采取其他措施解

混凝土外加剂的选用原则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选用原则 由于外加剂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新工艺如泵送、喷射等才能实现;特殊工程需要的如特殊防水混凝土、流态混凝土、速凝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才可能出现;同时为结构轻质高强开辟了途径;为大面积的现浇和结构大型化创造了条件。几乎各种混凝土都可以掺用外加剂,但必须根据工程需要、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等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对一般混凝土主要采用普通减水剂,配早强、高强混凝上时采用高效减水剂;在气温高时,掺用引气性大的减水剂或缓凝减水剂,在气温低时,一般不用单一的引气型减水剂,多用复合早强减水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一般要掺引气减水剂;湿热养护混凝土多用非引气型高效减水剂。北方低温施工的混凝土要采用防冻剂,有防水要求时需采用防水剂、抗渗剂,高层建筑、大体积结构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使用泵送剂等。根据不同混凝土施工及性能要求选用外加剂种类,各种外加剂有各自的特点,不宜互为代用,如将高效减水剂作普通减水剂用,普通减水剂当早强减水剂用都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经济的。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大部分外加剂是复配制成的水剂产品,有些是外加剂生产厂直接生产的水剂产品,有些是较远的厂家提供粉剂产品由搅拌站自行在站内复配。由于搅拌站自行复配受场地、设备、技术力量的限制,专业化及多品种复配往往难以实现,看起来节约成本实际上可能得不偿失。外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价值。因此选择一家或几家生产稳定、在附近有水剂生产厂或复配站的供应商尤为重要。太远的水剂供应不经济,就近选择水剂厂具有便捷性、经济性。如上海泰标建材厂在多个大城市建立了水剂复配站,并派技术人员驻地指导,实时调配,给搅拌站提供优质服务就是很好的模式。满足规模、稳定、就近几个条件的外加剂品牌产品就可以取样(送样)试用。 外加剂还存在与水泥相容性、适应性问题。不同品种的水泥,其矿物组成、调凝剂、混合材及细度等各不相同,若在外加剂和掺量均相同的情况下,则应用结果(减水率、坍落度、泌水离析等)会有差别。在初步选用外加剂品牌后,就要进行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试验。外加剂适应性试验方法及步骤:(见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混凝土的外加剂配方大全修订稿

混凝土的外加剂配方大 全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混凝土外加剂配方大全 预拌自密实混凝土外加剂 预拌自密实混凝土外加剂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本发明具体内容为:(1)、采用聚羧酸系列缩合物作为抗离析组分、三聚磷酸钠作为保塑组份、萘系高效减水剂作为基料的复合型高效混凝土外加剂;(2)、聚羧酸系列缩合物的掺入量是萘系高效减水剂的4%~7%;(3)、三聚磷酸钠的掺入量是萘系高效减水剂的%~%;(4)、萘系高效减水剂是两种缩合度有差异且减水率均大于25%的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高效减水剂复配而成,该两种高效减水剂的比例为1∶1。本发明具有较高减水率、抗离析特征,提高了自密实混凝土钢筋间隙通过能力,能够防止或减少预拌自密实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抗离析性的下降,使自密实混凝土能较好适应大生产的工艺条件。 建筑用水下抗分散混凝土外加剂 本发明属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水下抗分散混凝土外加剂。由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十二烷基剂苯磺酸钠、萘系高效减水剂、硬脂酸、沸石粉组成,本发明具有在水下直接浇注施工而不分散、不离析,能在水下自填充模板和自密实的性能,是提高混凝土在水下浇注后的结构体性能、简化水下浇注工艺、节省劳力和避免对附近水域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材料,备受工程界的重视。 水下混凝土外加剂 一种用于水中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外加剂,是由聚丙烯酰胺与页岩灰或与硅粉混合而成。可含有β—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掺入该外加剂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拌合物从中自由落下进行灌注时不离析、不分散,保持灌注硬化物的性质不变,成本较低。可用一般施工方法进行水下灌注混凝土、水下浆锚、水下灌浆等快速施工。 从天然产物制备和加工混凝土外加剂的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糖甘蔗衍生物生产减水塑化剂和缓凝塑化剂的混凝土外加剂的方

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掺入,占水泥质量5%以下的,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加剂已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外加剂已成为混凝土除4种基本组分以外的第5种重要组分。请大家总结国内外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种类以及各种外加剂的特性、适用范围。 混凝土分为四个种类: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 具体的外加剂的的特性、适用范围: 普通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它的作用是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它的适用范围~特别适用于配制高耐久、高流态、高保坍、高强以及对外观质量要求高的混凝土工程。对于配制高流动性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清水饰面混凝土极为有利。 早强剂:早强剂是指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并且对后期强度无显著影响的外加剂。早强剂的主要作用在于加速水泥水化速度,促进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既具有早强功能,又具有一定减水增强功能。它的适用范围最适宜初冬和早春季节在低温条件下施工。

缓凝剂:是一种降低水泥或石膏水化速度和水化热、延长凝结时间的添加剂,在商品混凝土中掺人缓凝剂的目的是为了延长水泥的水化硬化时间,使新拌混凝土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从而调节新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它的适用范围~缓凝剂可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炎热气候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大面积浇筑的混凝土、避免冷缝产生的混凝土、需较长时间停放或长距离运输的混凝土,及其他需要延缓凝结时间的混凝土。缓凝高效减水剂可制备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引气剂:为改善混凝土坍落度、流动性和可塑性,在混凝土拌合物在拌和过程中引入空气而形成大量微小、封闭而稳定气泡的外加剂。掺引气剂能改善混凝土坍落度、流动性和可塑性。减少混凝土泌水和离析,提高混凝土的均质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当含气量为3%-5%时,抗折强度提高10%-20%。可以让混凝土的热扩散及传导系数降低,提高了混凝了混凝土抗冻性、抗盐渍性、抗渗性、耐硫酸盐侵蚀及抗碱集料反应性能。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泌水要求的混凝土工程。用于水工、港工等有抗冻性、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用于建筑砂浆及轻质发泡混凝土等。 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物用水量的外加剂。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有强烈分散作用,能大大提高水泥拌合物流动性和混凝土坍落度,同时大幅度降低用水量,显著改善混凝土工作性。但有的高效减水剂会加速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掺量过大则泌水。减水剂能大幅度降低用水量从而显著提高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在保持强度恒定时,则能节约水泥10%或更多。。在一个就是减水剂氯离子含量微少,对钢筋不产生锈蚀作用。能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融及耐腐蚀性,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用范围~几乎所有国家重大、重点工程中,尤其在水利、水电、水工、海工、桥梁等工程中,聚梭酸系减水剂得

混凝土外加剂不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简单介绍了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作用, 总结了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相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具体的论述了引起混凝土中外加剂与水泥不 相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由外加剂与混凝土不适应带来危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混凝土外加剂坍落度 1 引言 混凝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组成材料的性能, 还受到材料之间的适应性及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的影响。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的第5 组分, 所占比重很小, 但对混凝土的性能却影响很大, 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调节凝结时间, 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或节约成本。水泥水化反应时形成絮凝结构将水包裹在里面, 为了使水化更完全以及提高混凝土施工性能需加入更多的水, 外加剂的加入能够 在水泥颗粒表面定向吸附, 使水泥颗粒表面带有同性电荷, 因斥力作用而分离开来,释放出水泥絮凝结构包裹的水分, 使更多的水参与水化反应并提高流动性。 但由于各种原因, 外加剂与水泥也极易产生不相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 ( 1) 外加剂对水泥工作性能改善不明显; ( 2)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混凝土过于快凝; ( 3) 造成混凝土结构构件更易出现的裂缝。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水泥混凝土质量, 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严重的甚至出现工程事故,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着重分析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对策, 对 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管理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产生不适应性问题主要因素 外加剂与水泥的不相适应性问题主要的主要因素有: 2.1 外加剂自身的因素 外加剂的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品种不同; ( 2) 结构官能团的不同; ( 3) 聚合度不同; ( 4) 复配组分不同。这些影响回通过不同的方式会影响与水泥的适应性。而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外加剂也会有很多差异, 主要原因有: ( 1) 生产制作工艺; ( 2) 厂家制作过程的技术水平; ( 3)质量管理水平。因此, 不同的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有差异[1]。 2.2 水泥的矿物组成对外加剂的影响 水泥的矿物组成对外加剂的影响很大, 水泥的矿物组成主要有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等, 不同矿物组成主要是由生产水泥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决定的, 水泥的矿物组成中对外加剂影 响因素大小依次为C3A>C4AF>C3S>C2S。C3A 水化反应快, 早期强度提高快, 需水量大, C3A 含量过高(质量分数大于8%), C3A 吸附外加剂量大, 外加剂作 用损失大[2]。水泥矿物组成名称和范围见表1, 矿物与水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见表2。 2.3 水泥熟料中添加调凝石膏品种的影响 水泥生产最后工序需加入石膏调节凝结时间, 水泥厂家使用的调凝石膏对外加剂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硬石膏( 工业无水石膏) >半水石膏>二水石膏, 水泥厂家为节约成本往往使用工业无水石膏, 这样不影响水泥达到质量指标要求, 对普通不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亦没有不良反应, 但对现代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 使

商品混凝土基础知识

商品混凝土基础知识 1什么叫商品混凝土? 答:根据需方要求,用水泥、水、砂、石子、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搅拌后出售的并采用搅拌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需方交货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2哪些属通用品? 答:强度等级不大于C60,坍落度不大于180mm,最大石子粒径在20~40mm,无其他要求的商品混凝土。 3哪些为特制品? 答:任一项指标超出通用品规定范围或有特殊要求的商品混凝土。如细石混凝土,桩基混凝土,抗渗混凝土,防冻混凝土等。 4何为交货地点? 答:供需双方在合同中确定的交接混凝土地点,也就是施工工地。 5何为出厂检验? 答:在商品混凝土出厂前对其质量进行的检验。如取样检测坍落度,制作强度试块,目测坍落度、和易性等。 6何为交货检验?

答:在交货地点由供需双方和监理一起对商品混凝土进行的检验。如检测坍落度,制作试块,目测坍落度、和易性等。 7什么叫水泥?常用水泥有几个品种? 答: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合理比例的混合材,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水泥。常用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复合水泥。硅酸盐水泥又分为P·Ⅰ和P·Ⅱ型,强度等级为52.5,6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普通型和早强型,代号为P·O,强度等级为42.5、42.5R,52.5、52.5R。复合水泥代号为P·C,强度等级为32.5、32.5R、42.5、42.5R。 8水泥复检有哪几个项目? 答: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细度(比表面积)。 9什么叫集料?集料有几类 答: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的材料叫集料(也叫骨料)。把石子叫做粗集料,把砂叫做细集料。石子又分为卵石和碎石,按石质分为石灰岩碎石、花岗岩碎石等。砂子又可分为河沙、海砂、山砂、人工机制砂等。 10砂子按其细度模数分几类? 答:砂子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砂(3.1~3.7)、中砂(2.3~3.0)、细砂(1.6~ 2.2)。 11泵送混凝土为什么优先选用中砂?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及其应用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及其应用 混凝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人造产品,是除了水之外的世界上最常使用的物质。大约66%的混凝土用来建立街道、建筑、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其中混凝土的五大原材料包括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骨料。其中矿粉掺合料情况相对稳定些。粉煤灰掺合料品牌虽然少但来源多元化,时常影响混凝土的拌合性能,对粉煤灰进行车检,对细度、需水量比进行检验控制;粗细骨料可以从厂家源头来控制。但原材料任何一项指标的波动,都或多或少带来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问题。因此除了做好原材料的日常检验,往往是不够的。 标签:混凝土外加剂;水泥;相容性 1、什么是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 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加到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所配的混凝土中,若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相容的,反之,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此种外加剂之间存在不相容性。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不相容给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预拌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凝结,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②混凝土泌水、离析、分层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混凝土质量明显降低;③新拌制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④施工时,混凝土硬化以后强度出现明显下降,达不到质量要求,造成经济损失; ⑤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明显降低,收缩性加大,给混凝土的后期使用带来诸多不便;⑥大体积混凝土存在裂缝,致使工程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相容与否至关重要。本文根据GB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附录A进行试验。单种外加剂与三种水泥的相容性试验,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进行初步探讨。预拌混凝土中普遍用到的是减水剂。 2、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因素 2.1 外加剂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混凝土外加剂中,萘系高效减水济的应用是目前占比较多的品种之一。而这种外加剂的主要成份是工业萘。一般来说,工业萘的种类和纯度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减水剂的应用效果。如果工业萘在减水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磺化程度高,则就会产生更多的硫酸基磺化物,水溶性也会越好[1]。因此来说,萘系减水剂的水分子聚合度越高,对混凝土塑性效果越好。另外,减水剂的生成状态对水泥的塑性效果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一般来说,萘系减水剂的聚合度保持在10 个左右是最佳的效果,而硫酸钠含量对外加剂适应性能有较大影响,如果在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中对材料的配比失去平衡,则会直接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分散性能。其次,相对于萘系减水剂来说,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性能会更好一些,与水泥的适应性也更好。在与水泥配比中,不仅渗量低,而且所形成的塑性效果也更明显。一般来说,相同种类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对不同的水泥所产生的相融性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3]。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 一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1 现有的合成方法 根据现在公开报道的文献,可以把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简单地归结为两类:一是先缩合后共聚;二是先共聚后缩合。 1.1 先缩合后共聚 所谓先缩合后聚合就是先将脂肪族羧酸单体,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与聚乙二醇醚进行缩合反应,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缩合成分子量在200至3000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 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 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0.01%—0.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清华大学的李崇智[3]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1h基本无变化。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

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110~C,反应5h,得到大分子单体(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0.8%掺量,时的减水率达25.1%。国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官能团的摩尔比率可任意调节,分子设计多样性。但缺点也是很多的,其一是功能性大分子单体的合成难度大,未形成商品化生产,如何保证双羟基的聚乙二醇只有一个羟基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比较困难,工艺复杂,控制不好则会交联成网状高分子而失去流动性。其二(甲基)丙烯酸活性较大,极易发生聚合,所以在缩合反应时,必然要加入阻聚剂。此时,若阻聚剂含量过小,则聚合在第一步就会发生,使得一部分单体酯化不完全,产物分子量、侧链都会相对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到流动性;若阻聚剂量过大,在第一步中虽然能充分起到阻聚作用,但过量的阻聚会影响之后的聚合,使得产物的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会降低,从而减小流动度。另外,该方法中间产物需经分离提纯后转入第二个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工艺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较高,影响了该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先共聚后缩合 先共聚后缩合是指第一步将一种或几种羧酸类单体在溶液中均聚或共聚成高聚物,分子量由几千至几万不等,第二步由该高聚物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醚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聚醚侧链。 Grace公司用烷氧基胺作反应物与聚羧酸接枝,由于聚羧酸在烷氧基胺中是可溶的,酰亚胺化比较彻底,反应时,胺反应物加量一般为-COOH摩尔数的10%-20%,反应分两步进行,先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到高于150℃,反应1.5~3h,然后降温到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郭岩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郭岩 摘要:随着我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外加剂作为混凝土 拌合物中重要组成材料,对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 了各规范对外加剂匀质性能指标以及几种常用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能;影响 引言 通过各类胶质材料混合沙子以及石质,按照相对的比例进行配置,常见的混 凝土使以水泥作为混合料广泛使用的水泥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借助机械 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同步加入水和有机或者复合的外加剂来强化混凝土结构黏性。混凝土的使用用途较广,包括土木建筑,机械工程,开发工程以及能源建筑工程等。混凝土的制造工艺和材料配比以及竣工密度的规范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凝土 的荷载效应和使用弹性。而外加剂的使用可以释放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同时可 以使混凝土中的沙石颗粒形成规律的网状结构,强化混凝土的硬度。 1外加剂种类 现代土木工程中用到的混凝土,在其搅拌过程中都会加入少量不同功能的外 加剂,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现在国内外混凝土建筑物中最常用的混 凝土外加剂类型有早强剂、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缓凝剂等几种。我国根据 各类建筑物的特性,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建筑物的外加剂的匀质性能标准,见表1。表1 各规范外加剂匀质性能指标 2常用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2.1引气剂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混凝土的综合质量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风蚀造成的影响,包括空气中的氧元素 和水分对混凝土的渗入。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除了混合时掺入水分对其造成的影响,还会受 到混入空气的影响,空气占据相对空间,会影响石料的排列。但在此基础上,石料中混入的 空气值,能够起到绝对的支撑作用,降低因水分流失造成的混凝土干缩反应,加强混凝土体 积的饱满度,从而增强抗裂性能。日常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通常会伴随钢筋结构进行,要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结构的黏连,就必须严格控制相关配料的计量,主要是外加剂,某 些工程为了加强混凝土的硬度和抗收缩能力,加大了引气剂的计量,导致混凝土弹性饱和, 不能很好的与钢筋架构黏连,形成开放式裂口。比如土木建筑工程中常用到的混凝土灌注桩,该工程要求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形成良好的密闭性,使灌注桩达到要求的承重标准,一旦混 凝土与钢筋笼出现分裂开合,就会使整个地基的危险系数增高。根据此现象,我们判断外加 剂的计量需要严格控制,同时外加剂的使用对建筑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 2.2早强剂 现代混凝土建筑物常用的早强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强电解质无机盐类、水溶性有机化合 物类(如三乙醇胺)、其他有机化合物、无机盐复合物等,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好的早强剂是 三乙醇胺。早强剂通过与混凝土拌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使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减少混凝土 孔隙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掺入适量早强剂虽然混凝土表面的早期强度提高了, 但是也导致了混凝土中胶体含量较少从而显得结晶体含量较多,使混凝土弹性模量达不到规 范规定值,在后期混凝土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收缩徐变,严重时可以缩短混凝土建 筑物正常使用寿命。 2.3缓凝剂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在日常的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制造首先要考虑其收缩程度,再就是遇水遇高温天气造

混凝土外加剂知识

混凝土外加剂知识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防水技术不尽人意。存在严重渗漏现象,有些建筑每隔三五年就要返修一次,发生高额的维修费用,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建设部曾对1980~1990 年竣工的建设工程进行渗漏状况的随机抽检,调查了2072 栋建筑,其中有3~4 成的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情况非常严重。解决的方案是在其层上铺贴防水卷材,或涂布防水涂料使之形成防水隔离层。这就是所谓的柔性防水技术。这种技术,成本费用较高,防水层一旦损坏或失效,渗漏部位难以寻找,修复困难。是只能“治标”的外防水技术。 采用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防水剂等混凝土外加剂,使浇筑后的混凝土细致密实,水分子难以通过,从而达到防水目的的手段,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刚性防水技术。此种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出现渗漏现象后修复较容易,无需重新铺设防水层或浇筑防水混凝土。被称为“治本”的内防水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各种类型的大坝对坝基的要求不容忽视。要求坝基要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坝体压力;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匀性以满足坝基抗滑稳定和减小不均匀沉陷;有足够的抗渗性以满足大坝抗渗稳定;有足够的耐久性以防止岩体性质在渗水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恶化等等。当坝基岩体中有较大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时,由于它们一般都是由一定厚度的各种破碎,软弱物质组成,其强度和弹性模量较低,抗水性差,与两侧新鲜,坚硬岩体的物理力学特征有明显差异,必须进行专门的处理,以保证大坝的安全。其基本的办法不外乎开挖回填混凝土,进行混凝土塞的置换处理,采用抗剪洞塞或传力洞塞及锚固措施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为解决经开挖后围岩松弛变形及构造面暴露卸荷后的力学指标如弹性模量的降低,必须采取高压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和排水等处理。要做到这一点,除需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及配合比参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外,在水泥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何为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变混凝土性质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其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4 类。 (1)改变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如各种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保水剂、灌浆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和硬化性质的外加剂。如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如引气剂、阻锈剂、防水剂。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质的外加剂。如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碱-集料反应抑制剂。除上述分类方法外,还可以按其主要功能命名为: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技术底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技术底 适用于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技术。 第一节:材料要求 4、水泥、砂、石子及混凝土拌合水的品种、质量与不掺外加 剂的混凝土要求相同。 2、混凝土外加剂按其功能可分为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膨胀剂、抗冻剂等多种,应根据需要选用,所有外加剂均应性能可靠、稳定,对混凝土和钢筋无负作用,人接触时对人体健康无害,加入混凝土中程序应简单、溶解扩散快。 3、混凝土外加剂应具备下列功能: 一、调节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二、调节混凝土的凝结和硬化过程。 三、改变混凝土的结构和矿物相组成。 四、阻止钢筋锈蚀。 4、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应满足附录五的要求。

第二节:主要机具 掺用外加剂的工具、量具应有天平、量杯、量筒、玻璃棒、温度计、加温设备及事业有水位计量器的水箱等。 第三节:作业条件 1、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入外加剂的品种和最佳最已经试验确定,掺入操作方法已经选定。 2、现场工人已经过必要的培训学习,掌握了使用外加剂的操作要领。 第四节:操作工艺 1、常用减水剂的掺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减水剂一般为粉状或液状,使用前应将其配成浓度为 20~30%(或按生产厂使用说明书中推荐的浓度)的 水溶液,灌前30s加入,混凝土总搅拌时间与不掺外 加剂的混凝土相同,混凝土拌合用量应扣除减水剂水 溶液中的含水量。 二、减水剂也可以粉状加入混凝土中,一般作法是在拌合

水加入之前将粉状减水剂投入搅拌机中(搅拌机中已 加入了水泥、砂、石材料),然后加水,此法搅拌时 间应延长30~60s。 三、当使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时,减水剂水溶液宜 在卸料前加入搅拌机内,再搅拌30~60s后出料。 四、普通型减水剂的掺入量应根据其出厂说明书并经过 试验确定,一般掺量为水泥重量的0.15~0.35%,常用 掺量为0.25%随着气温的高低,掺量可适当加大或减 少,但最大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5%。 高效型减水剂的一般掺量为水泥重量的0.3~1.5%,常用掺量为0.5~0.75%。 五、减水剂水溶液可以用水箱水位计计量,也可用量杯按 体积计量,粉状减水剂则用天平按质量计量,其误差 不得超过±2%。 3、引气剂的掺入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引气剂的掺入方法与减水剂基本相同,即将引气剂配 成浓度不大于1%的水溶液,与混凝土拌合水同时掺 入搅拌机内,但引气剂不得以粉状划胶凝状态直接加 入混凝土材料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