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 走马灯的奥秘教案 语文S版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马灯的奥秘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马灯的奥秘【教学目标】1. 了解走马灯的历史和基本原理。
2. 学会画出走马灯图案并制作简单的走马灯。
3. 感受古时人们的聚会娱乐方式,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1. 走马灯的制作方法。
2. 走马灯的原理和运作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走马灯的原理和运作过程。
2. 能够制作出复杂的走马灯图案。
【教学准备】1. 走马灯制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手电筒等。
2. 走马灯制作模板和样例。
3. 走马灯历史和原理介绍PPT。
4. 动手制作实验室或手工制作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走马灯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走马灯的魅力。
2. 询问学生对走马灯的了解,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
二、讲授(25分钟)1. 走马灯的历史和原理(10分钟)a. 展示PPT,介绍走马灯的历史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走马灯是怎样制作的。
b. 对动画速度、画面数量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走马灯的原理。
2. 制作走马灯图案(15分钟)a. 学生根据提示画出简单的走马灯图案,在黑板上展示。
b. 学生使用提供的模板和样例制作复杂的走马灯图案。
c.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将手电筒光源用于测试画面效果。
三、实践体验(20分钟)1. 学生自行制作走马灯。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制作与走马灯相关的手工制品。
3. 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欣赏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发言,让人们使用现代科技有了更好的看演出体验,而走马灯曾经是人们的首部娱乐项目;2. 回顾走马灯的历史和制作原理,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走马灯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制作走马灯图案和实践体验中的表现。
【教学拓展】1. 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提供更多的走马灯制作材料及推荐;2. 互联网录制的走马灯展示,让学生拓展对走马灯的认识。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走马灯的奥秘教案 语文S版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重点:工具目标:理解“悬”“挂”“目不转睛”“盯着”“争着”等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文目标:从重点自然段(第2、3、4、5)中找出体现茅以升细观察、爱思考、勤动手等品质的句子,并引导其去体会这些品质。
教学过程: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到课文讲了茅以升小时候的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读课文,一起走进茅以升。
首先我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走马灯是什么样的?奥秘是什么?怎么发现这个奥秘的?谁发现这个奥秘的?……师:不错,看来同学们都养成了爱提问的好习惯。
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现在,我们就一一来解决问题,谁来说说?你想解决哪个问题?生:我知道走马灯是棱柱形的,过元宵的时候用到。
生:我发现走马灯会转……师:究竟是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呢?生:师:好,下面请全班同学默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师:通过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生:我知道了走马灯的形状师:不错,那么,走马灯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从哪里可以知道?生:棱柱形的,读出句子师:请坐,非常好。
哪位同学还想补充一下呢?只见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着红蜡烛轮子,轮子四周插着彩色的小纸人和小纸马。
师:哦,你读得很认真。
同学们现在闭上双眼,想像一下这个走马灯的样子,诶你们一定很想看看这个走马灯吧。
(出示课件)有趣吧!老师认为第一自然段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好,你发现了吗?生:我知道。
是“悬”和“挂”师:对,那你认为好在哪里?“悬”和“挂”意思完全相同吗?生:不完全相同。
挂是借助了一些东西依附在高处的,而悬是垂掉在空中师:说得非常好。
同学们,想想,(联系实际生活)你们在生活中放毛巾的时候,要借助一个~~(钩子),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用“挂”,而没有借助绳子、钩子、钉子等东西的时候就是“悬”。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走马灯的奥秘教案 语文S版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走马灯的奥秘教案语文S版教学重点:工具目标:理解“悬”“挂”“目不转睛”“盯着”“争着”等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文目标:从重点自然段(第2、3、4、5)中找出体现茅以升细观察、爱思考、勤动手等品质的句子,并引导其去体会这些品质。
教学过程: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到课文讲了茅以升小时候的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读课文,一起走进茅以升。
首先我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走马灯是什么样的?奥秘是什么?怎么发现这个奥秘的?谁发现这个奥秘的?……师:不错,看来同学们都养成了爱提问的好习惯。
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现在,我们就一一来解决问题,谁来说说?你想解决哪个问题?生:我知道走马灯是棱柱形的,过元宵的时候用到。
生:我发现走马灯会转……师:究竟是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呢?生:师:好,下面请全班同学默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师:通过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生:我知道了走马灯的形状师:不错,那么,走马灯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从哪里可以知道?生:棱柱形的,读出句子师:请坐,非常好。
哪位同学还想补充一下呢?只见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着红蜡烛轮子,轮子四周插着彩色的小纸人和小纸马。
师:哦,你读得很认真。
同学们现在闭上双眼,想像一下这个走马灯的样子,诶你们一定很想看看这个走马灯吧。
(出示课件)有趣吧!老师认为第一自然段有两个词用得特别好,你发现了吗?生:我知道。
是“悬”和“挂”师:对,那你认为好在哪里?“悬”和“挂”意思完全相同吗?生:不完全相同。
挂是借助了一些东西依附在高处的,而悬是垂掉在空中师:说得非常好。
同学们,想想,(联系实际生活)你们在生活中放毛巾的时候,要借助一个~~(钩子),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用“挂”,而没有借助绳子、钩子、钉子等东西的时候就是“悬”。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马灯的奥秘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马灯的奥秘引言“走马灯”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走马灯来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走马灯的奥秘以及如何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走马灯教学方法。
什么是走马灯教学法走马灯教学法是一种循环式教学法,即在教学中循环重复呈现学习内容,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走马灯教学法的优势走马灯教学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增强记忆力通过不断重复呈现学习内容,走马灯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重复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走马灯教学法通过不断循环展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去观察、记忆和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马灯教学法通过循环重复的方式展示学习内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主动参与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走马灯教学法在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走马灯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1. 教授新词汇在教授新词汇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走马灯教学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通过循环展示词汇的拼写和含义,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2. 讲解课文内容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走马灯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
循环重复呈现课文的关键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观察、理解和记忆。
3. 进行语文练习在进行语文练习时,走马灯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循环呈现练习题,引导学生反复思考和解答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注意事项在使用走马灯教学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时间掌握在使用走马灯教学法时,需要合理掌握展示时间,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
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过短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s版三年级上册10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做一做《同步导学》
五、预习安装
预习11《孩子考科学家 》
板设计
善于观察 仰 目不转睛 盯着
走马灯的奥秘 勤于思考 问 又提问 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 取 吹 又拿 点燃
教学反思
感 悟
要让学生把现实和课文作对比,使学生分明要学会观察,并且在观察中大胆思考、探求科学道理。
《10走马灯的奥秘》教案(s版上学期10课)
主备教师
杜文钧
执教教师
杜文钧
教学方针
1、知识与技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过程与方式: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读课文,再次整体感触感染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课文,思考。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触感染到的?默读,分别用分歧符号画出相关语句。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你感触感染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按照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
读课文考哪些地方感触感染到茅以升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画出相关语句。
讨论、报告请示。
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感悟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的语句。
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三、总结回顾
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触感染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感应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看一看、听一听。
10 走马灯的奥秘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三年级上册 课 文:10 走马灯的奥秘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谈话激趣导入、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 碍、初步理解课文、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等环节的设计,力求优化课堂结构、改 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学习第 1 自然段。
1.请一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
意倾听,后点评该生朗读情况。
2.问:茅以升家买的走马灯是什么形状? 具体物体能给学生强烈的
(棱柱形)
视觉刺激,给学生形象直观的
3.师出示棱柱形物体帮助学生理解“棱 感受。
柱形”。
4.(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请学生齐读
课文中的泡泡图:“我知道‘悬’和‘挂’的
(二)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 7 岁时对走 么奥秘,激起学习的兴趣。
马灯可感兴趣了,他还发现了走马灯的不少奥
秘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马灯的奥
秘》。
(三)板题,读题。
(四)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据
2.师生梳理:
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
(1)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通过对“悬”和“挂”的
意思不完全相同”。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展 品味,感受祖国文字的丰富多
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
彩。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充
(1)学生查字典理解“悬”和“挂”的 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
意思。
解,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
(2)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 效率。
和“挂”的不同。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
(4)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 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走马灯的奥秘_语文S版

1走马灯的奥秘(máo)以升七岁那年,过元宵(xiāo)节❶的时候,家里买了两盏(zhǎn)棱(léng)柱形的走马灯。
[①这个开头向读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一盏挂在墙壁上,一盏悬(xuán)在堂屋中央。
2[②这两句向读者交代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茅以升家里买了哪种灯笼,走马灯放在哪里。
马灯像磁(cí)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③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他仰着头,目不转(zhuǎn)睛地盯着走马灯。
3[④“目不转睛”“盯着”写出了茅以升怎样的神态?]只见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zhóu),轴上有一个可以旋(xuán)转的小轮子,轴心插着红蜡烛(làzhú),轮子四周插着彩色的小纸人和小纸马。
4[⑤这句话介绍了什么?]蜡烛点燃以后,轮子就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小纸人和小纸马也跟着转[zhuàn]动。
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十分有趣。
[句导读:描述了走马灯转动时的情景,这也是茅1☜❶元宵节: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
这天夜晚民间有观灯的习俗。
也说灯节、上元节。
2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点明题目。
②交代了走马灯悬挂的位置。
2③精彩句解析:比喻,把“走马灯”比作“磁石”,生动地表现出茅以升对走马灯十分入迷。
3④这两个词说明了茅以升观察走马灯时眼睛一眨不眨,近乎痴迷,体现了他对走马灯的好奇与喜爱。
4⑤这句话写了走马灯的构造,同时也说明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细致。
以升细心观察的结果。
]段导读:这段话写了茅以升认真观察走马灯的情形。
5 越看越入迷。
一连串(chuàn)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❷: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6[⑥这句话是如何写茅以升看了走马灯后产生的疑问的?]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⑦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段导读:这段话写了茅以升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善于动脑。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10]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10]](https://img.taocdn.com/s3/m/528f1ade87c24028915fc3ea.png)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s版(上)教材分析《走马灯的奥秘》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写少年茅以升对走马灯奥秘的探究,表现出茅以升少年时就养成注意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索科学道理的好习惯。
课文首先写茅以升认真观察走马灯的情形,接下来描写走马灯的构造和走马灯转动的情景引发茅以升的思考,并让他产生一连串的疑问。
通过试验,印证了大人告诉他的道理。
最后写通过这件事对茅以升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成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起到重要作用。
这篇课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条理清晰。
课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顺序去体会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学习探究事物的过程与方法。
以及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读促悟,通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他是如何发现走马灯奥秘的。
3.学习茅以升在探究过程中可贵的精神品质,及学会运用“提问题——问大人——动手试——揭奥秘”的探究事物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读中促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及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教学难点: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句,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学会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走马灯相关器具。
教学时间: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播放走马灯视频,围绕“什么是走马灯”教师与学生互动,介绍走马灯相关知识,引入课题。
(课前3分钟)师:孩子们,你们见过走马灯吗?(播放视频)你们知道什么是走马灯吗?一、谈话导入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走马灯的奥秘》这篇课文,知道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今天就让傅老师继续带着你们深入到课文中来了解下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又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二、图片展示,学习第二自然段师:孩子们,图中的这个小男孩是谁呀?他在干什么呀?生:茅以升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教案《走马灯的奥秘》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
教学准备:课件,字词卡片,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在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
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
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
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卡片,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
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5.指导书写:悬
引导观察结构:上长下断;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
撇折在中线上。
6.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感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
(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像;茅以升介绍等。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茅以升善于观察和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资料交流:
1、上节课请大家收集了有关的资料。
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资料(图片、文字、影象等。
)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课件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样子。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
通过他的表现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二、读课文,再次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课文,思考。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三、研读课文。
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安排不同地点.)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
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四、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问、又提问、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
取、吹、又拿、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