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一9月月考试题(2014.09)(1)

合集下载

吉林省汪清六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吉林省汪清六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汪清六中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总分:100分时量:120分钟出题人:王强芦艳伟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 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D.桑葚.(shè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 B.②⑥C.③⑧ D.④⑦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度汪清六中9月月考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嬴政。

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

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

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

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

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

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

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杀死秦王。

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

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嬴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削(xuē)除脊(jǐ)梁安步当(dàng)车B、涎(yán)水埋(mái)怨力能扛(gàng)鼎C、渲(xuàn)染间(jiàn)谍疾风劲(jìn)草D、纤(qiān)细聒(guā)噪因噎(yē)废食2、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籍贯奚落流光异彩销脏灭迹B、避免暴躁明辨是非不孚众望C、谴词决窍暗然销魂妄费心机D、贷款蔓延精兵减政忧柔寡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前的某些大型报纸杂志仍然存在着___________成语的不良现象。

②中国政府一再___________,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决不能和台湾进行官方接触。

③在出售小型企业的过程中,要确保企业职工的合法___________不受侵犯。

A、滥用申明权益B、乱用声明权益C、滥用声明权利D、乱用申明权利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水浒》一书中,宋江等人被“招安”,是对封建正统思想的离经叛道。

B、当前下岗人员的增多,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已是急如星火。

C、老师说,写文章时,不一定要把说的话写尽,含蓄一些比文不加点更好。

D、在这颗桃核上,刻着28个罗汉,个个栩栩如生;真是鬼斧神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B.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C.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当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D.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类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精品】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吉林省汪清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总分:100 时量: 120 出题人:班级:姓名: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涨工资与幸福感徐贲①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

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那么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

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

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喃喃自语,怎么什么都涨价啊,前儿吃还7块钱呢。

”②首先,谁涨了工资便意味着他的购买力得到提高,购买力与满足人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

满足欲望正是一般人对“幸福”最本能的理解。

这种推理带给人的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幸福幻觉。

由于公共信息的缺失,一般老百姓很难弄清涨工资和涨物价之间真正的消长关系。

③其次,谁涨了工资都会觉得自己有“运气”,而这种感觉比多买一碗凉面或鸭血粉丝汤更能让人觉得幸福。

心理学家考斯米德斯和托比指出,“幸福来自某种意外的好事”。

涨工资便是这样一种被视为“运气”的意外的好事。

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的人涨,有的人不涨,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

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

“运气好”不只是自己觉得幸运,还会受到别人的羡慕。

心理学家列尔里说,“受到别人羡慕和赞扬特别能让人觉得幸福”。

涨了工资的会觉得非常骄傲、光荣,在别人的羡慕和妒忌中享受到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④但是这种幸福感是极为脆弱的,并不能持久。

那往往不过是一种“比下有余”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因为它随时都在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

就算是大家羡慕的公务员,工资涨在别人前面,但与某些“国企”人士一比(更不要说富豪大款们了),便觉得自己十分寒碜和委屈。

他们仍然属于那些不能不为大蒜、大葱、凉面、豆花和猪肉涨价操心的人群。

⑤涨工资的幸福感是收入带来的幸福感的一个部分。

许多研究都发现,对于幸福感来说,收入是一个相对的因素。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汪清六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总分:150分时量: 120分钟班级: 姓名: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赍.发(jī) 省.得(xǐng) 搠.倒(shuò)玷.辱(zhàn)B.迤.逦(yǐ) 仓廒.(áo)尴尬.(gà) 提.防(tī)C.酒馔.(zhuàn) 庇.祐(bì)差.拨(chāi) 毡.笠(zhān) D.彤.云(tóng)央浼.(měi)恁.地(nèn)模.样(mō)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______下一天大雪来。

②(林冲)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______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______。

③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___________地烧着。

A.撒踩猛刮刮杂杂B.飘踏大劈里啪啦C.卷踏紧刮刮杂杂D.撒踩大劈里啪啦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②带了钥匙,信步投东③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④那雪正下得紧⑤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A、①③⑤②⑥④B、①③⑤②④⑥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③①②⑤⑥4.下列对《林》细节描写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B.林冲要去沽酒,离开草料场时,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一细节描写,说明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汪清六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题1. 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一谈到近日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便会津津乐道....说个不停。

②作为军工生产战线的技能带头人,游洪建填补了国内应铝合金薄板淬火矫正工艺的空白,他在这一领域的技能水平,到达了运斤成风....的境界。

③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洋洋洒洒....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

④这里大型百货店、百年老铺、各种小店鳞次栉比....,流行时装、药妆、首饰、箱包、食品等应有尽有,很适合旅游购物。

⑤这个演员所有开车的动作戏与车配合得简直是天衣无缝....,完全到达了人车合一的境界。

⑥古今中外,高举某种远大理想以改造社会的方案可谓不绝如缕....,然而理想常常是越崇高越不容易实现,甚至变成潘多拉魔盒中出来的妖孽。

A. ①②⑤B. ②③⑥C. ②④⑤D. ①④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用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

①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用在句中语意重复。

②运斤成风:挥动斧头,风声呼呼。

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使用正确。

③洋洋洒洒,形容文章和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还形容才思充分,写起文章来很顺畅。

用来修饰雪花不恰当。

张冠李戴。

④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使用正确。

⑤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使用正确。

⑥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望文生义。

应选C,此题可用排除法。

语文卷·2017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一9月月考试题(2014.09)

语文卷·2017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一9月月考试题(2014.09)

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huò)挥斥方遒(qiú)惆怅(chànɡ) 百舸争流(ɡě)B.彳亍(chí chú) 哀怨彷徨(pánɡ)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í)C.青荇(xínɡ) 冰屑悉索(xiè)火钵(bō)凝重隽永(juàn)D.瓦菲(fēi) 浪遏飞舟(è)糯米(nuò) 矫健有力(jiǎo)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C.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盼等着雨水!D.所有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事实,歹徒想抵赖是徒劳的。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②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A.①④②③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017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7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汪清六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班级姓名一、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

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内艰..起复。

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

稍辨,则酷刑榜掠。

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

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

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

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

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

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

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

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1.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huò)挥斥方遒(qiú)惆怅(chànɡ) 百舸争流(ɡě)B.彳亍(chí chú) 哀怨彷徨(pánɡ)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í)C.青荇(xínɡ) 冰屑悉索(xiè)火钵(bō)凝重隽永(juàn)D.瓦菲(fēi) 浪遏飞舟(è)糯米(nuò) 矫健有力(jiǎo)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C.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盼等着雨水!D.所有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事实,歹徒想抵赖是徒劳的。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②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A.①④②③B.④③②①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C.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D.将焉取之焉:哪里6、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夜.缒而出B.越国以鄙.远C.朝.济而夕设版焉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秦“退师”理由的一组是()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⑤夫晋,何厌之有?⑥秦伯说,与郑人盟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三、(17分)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4分)(1).东临碣石,。

,山岛竦峙。

(《观沧海》) (2)国破山河在,。

,恨别鸟惊心。

(春望》)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冬日香山梁衡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

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

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们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

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

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

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

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

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

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

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

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

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

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

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

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

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

山路寂寂,阒然无人。

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

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

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取材于散文集《觅渡》)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分)A.文章第2段写到香山春、夏、秋三季的繁花、浓荫、红叶,表现了对它们因熟见而生的冷漠甚至厌恶,以映衬作者对冬季香山“清净”的强烈喜爱。

B.文章第3段写到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是为了以承天寺“明静如处积水之中”类比冬日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C.文章第5段“天然焦墨山水图”的比喻,主要是为了形象地表现冬日香山如诗如画的美丽。

D.冬日的香山,舍掉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丰腴,秋天的绰约,因为香山需要的只是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从不需要这些热闹与繁华。

E.为突出冬日香山的特点,作者在文中多次把它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景象进行对比,写出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13.联系全文,写出文章第1段“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一句的含义和作用。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6分)(1)文章第3段所讲的“重负”指的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5段作者讲“冬天来时有幸窥见香山的骨气”,请依据文章说明“骨气”的内涵。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4分)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思路点拨:①审清题目。

“跟风”,往往是指盲目地跟在别人的后面,别人做什么,你也跟着做什么,没有主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