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信息的收集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信息的获取”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内容涉及信息的定义、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获取方法(如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以及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3.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难点:
1.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信息的整理和分类的策略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利用模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
3.提供具体的整理和分类的模板或工具,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评价方式: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考虑增加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作业、实践操作等。
3.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项目作业: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小型研究项目,例如:“信息获取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
-创意展示:鼓励学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获取工具或方法,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3.实践任务: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如图书馆查阅、网络搜索等,完成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搜集任务。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调配自己的颜色》。
(板书)《调配自己的颜色》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的调色板,根据色彩的原理,调配出自己满意的颜色。
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褪俏颐墙萄У亩Γ诖说悖也派杓屏苏庖豢问保康脑谟诮徊饺醚莆栈脊δ艿氖褂茫迸嘌淖晕掖葱履芰Γ狡鹧纳钐逖椋し⑵淝楦校卣姑览龅纳什唤鲇凶匀痪吧褂腥诵缘拿赖拢佣寡艿矫赖慕逃R虼苏饨诳问钦厦朗踅逃⑿畔⒓际踅逃退枷肫返陆逃幕贾督萄岣呖巍这就是我对《调配自己的颜色》一课教材的简要分析。
下面,我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基于这一认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设计:《网上信息的搜集》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设计:《网上信息的搜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网上信息搜集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2.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3. 信息筛选与评估。
4. 网络信息伦理与安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网络信息的筛选与评估。
2. 教学难点: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技巧,网络信息的真实性评估。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搜集的方法与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评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网络信息搜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网络信息检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检索的意义。
3. 实践操作:教授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 高级搜索技巧:讲解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如关键词搭配、短语搜索等。
5. 信息筛选与评估:教授网络信息的筛选方法,引导学生评估信息的可信度。
6. 实践任务: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进行网络信息搜集。
7.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讨论网络信息搜集的过程与方法。
9. 课堂拓展:介绍其他网络信息搜集工具和方法,拓展学生视野。
10.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完成任务时的积极程度。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使用搜索引擎和筛选信息时的技能掌握情况。
3. 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质量和效率。
4.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在分析网络信息案例时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估能力。
5.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现有方法有效学习。
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全国一等奖

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第一部分:概述1.1 背景介绍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的编写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的优质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第二部分:教案编写与设计2.1 教学目标的明确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的编写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教师应深入了解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2.2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3 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价3.1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的设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部分:结语信息技朧公开课教案的编写与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的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获益良多。
要加强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3.3 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除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的设计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包括数字化教材、网络教学评台、多媒体设备等。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呈现更为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享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2)培养学生尊重信息、善于利用信息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3. 信息分享和交流的方式:报告、讨论、展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信息分享和交流的方式。
2. 教学难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取哪些信息,引发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兴趣;2. 基本方法讲解:教师讲解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基本信息获取方法,并结合实例演示;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方法获取信息;5. 信息分享与交流:学生以报告、讨论、展示等形式分享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及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方法获取信息;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积极参与,分享和交流信息,培养合作精神。
六、教学实施与评价1. 教学实施:(1)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2.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2)成果展示评价:评价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以及分享和交流的方式;(3)课后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信息的收集》教案

《信息的收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收集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收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整理和运用收集到的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收集的定义和作用2. 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3. 信息收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 信息整理和运用的方法5. 实践练习:分组进行信息收集和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信息收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信息整理和运用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信息收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信息整理和运用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PPT、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信息收集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收集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信息收集的定义和作用,介绍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教授信息收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演示: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展示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收集和运用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实践练习成果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收集的过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信息收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演示法: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展示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收集和运用实践练习。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信息收集的经验和方法。
八、教学步骤:1. 信息收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信息收集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讲解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设计:《网上信息的搜集》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设计:《网上信息的搜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学会筛选、评估和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2.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
3. 信息检索的技巧与策略。
4. 筛选、评估和利用网络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的技巧与策略。
2. 教学难点:信息检索的技巧与策略,筛选、评估和利用网络信息。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会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筛选、评估和利用网络信息。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信息检索的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网络信息检索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如搜索引擎的使用,信息检索的技巧与策略。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检索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筛选、评估和利用网络信息。
5.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信息检索的心得和经验,讨论如何更好地筛选、评估和利用网络信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思考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评估和利用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5.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网络环境:确保教学过程中有稳定的网络环境。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优秀教学案例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增强其终身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3.通过信息获取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信息获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培养学生遵守信息伦理,合法、合规使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景的创设:本节课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信息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问题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结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使他们能够在信息化社会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获取的概念,认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旅游计划——信息的收集和下载
海南省海口一中谢小鸿
授课人:海南省海口一中谢小鸿
学科:信息技术
课题:信息的收集和下载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文字信息的收集;
(2)学会图片信息的收集;
(3)学会保存整个网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拟订一个完整的旅游宣传表,懂得收集所需信息并保存为自己所用。
情感价值观:
通过系统、科学的收集、保存信息,能在学生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信息处理习惯,对其今后日常学习及生活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网页中文字、图片信息的收集方法及技巧;
2、保存整个网页;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佳收集方式。
2、根据实际需求对网页保存类型进行选择。
教学准备:
为切合十·一黄金周海南游的主题,教师将准备旅游相关网站供学生参考,将旅游线路分为东、西两线,提出众多关键词供学生检索以方便快速的完成信息的收集,准备旅游宣传表格供学生完善自己的旅游宣传。
媒体使用:
①多媒体网络教室;② WORD文字处理工具;③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巧设主题,导入新课
(南国都市报在2008年9月19日报上刊登以下一则新闻,日前,国家假日办统计,海南仅次于北京,排在最想去的旅游目的地第二位。
今年“十一”正值北京奥运会结束和汶川大地震灾后旅游市场恢复的重要时期,做好“十一”假日旅游接待工作,对于推动灾后旅游市场恢复、刺激国内居民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请同学们帮忙介绍海南着名的旅游景点,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我们就不能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也不能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旅游计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程就是教我们如何去收集信息。
)
二、自学新知,争当小老师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自学教材P26“收集网页中的文字信息”,另一组则自习教材“保存网页中的图片”,学生争当小老师上台为大家讲授所学知识,同学们也可跟着小老师进行操作,老师在旁辅助讲解(针对同一网页内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操作)。
三、任务布置,巩固新知
让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十·一黄金周海南旅游宣传单”完成任务:
第一,收集网页中的文字信息并将需要的文字信息粘贴到十·一黄金周海南旅游宣传单中;
第二,保存网页中的图片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完成。
第三,将收集文字信息和图片的地址复制,并且粘贴到相应位置。
分层:①针对同一网页内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操作;
②针对不同网页内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操作。
选择已完成十·一黄金周海南旅游宣传单进行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寻找未完成部分,图
片库及网页库,我们逐一完善,首先完善图片库,学生演示运用“右单击图片?图片另存为
?保存”的方法,丰富图片库的内容。
四、提出疑问,提升能力
(大家是否觉得既要复制文字,又要复制图片是否觉得繁琐呢如果在同一网页中的图片是我们喜欢的,文字信息又是需要的,那么我们能否使用一个操作就能完成文字和图片信息的收集呢)这是本节难点,由教师讲授:
打开网页,单击“文件”
→“另存为”。
对保存类型提出疑问:这里保存类型一共有四种方式,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效果
学生操作,寻找答案。
趣味连线解决疑惑:用一道连线题解决本节课第二个难点——根据实际需求对网页保存类型进行选择。
五、展示成果,经验共享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加以评述指点,使学生计划得以完善,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并纠错。
六、小结
教师通过体温形式总结本堂课各知识点,让学生自我审视掌握程度,并呼吁学生将所学积极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附:供学生填充的旅游计划信息表格
十.一黄金周海南旅游计划(东线)
小组分收集着名景点的信息,设计合理路线观光的景点。
网址:
负责人:
信
大致路线(途经景点):①万泉河?②博鳌会址?③东山岭?④兴隆热带花园?⑤天涯海角?⑥南山文化苑?⑦大东海?⑧亚龙湾
注:坐在第几台就做第几个景点,例:坐在第六台就做“南山文化苑”
息情况记录
景
点
特
色
围绕主
题收集
文字资
料展示
图片资料展示:
获取信息的网页地址:
更多精彩尽在:
D盘
“旅游”
“图片库”“网页库”附:供学生填充的旅游计划信息表格十.一黄金周海南旅游计划(西线)
小组分收集着名景点的信息,设计合理路线观光的景点。
网址:
负责人:
信息情况记录
大致路线(途经景点):①东坡书院?②洋浦千年古盐田?③八一石花洞?④海南热带植物园?
⑤松涛水库?⑥尖峰岭
注:坐在第几台就做第几个景点,例:坐在第六台就做“尖峰岭”
景
点
特
色
围绕主题
收集文字
资料展示
图片资料展示:
获取信息的网页地址:
更多精彩尽在:
D盘
“旅游”
“图片库”“网页库”
课题信息的收集学科信息技术授课人谢小鸿
课时一课时年级初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会如何收集网页中自己所需的文字、图片信息并保存下来,尝试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培养自学能力,体验相互
协作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总结得出可行的解决方
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任务形式循序渐进地掌握收集文字信息以及图片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
值观
通过系统、科学的收集、保存信息,能在学生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信息处理习惯,对其今后日常学习及生活有着较为深
远的意义。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内容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重要部分,主旨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会网上信息收集、保存的方法与技巧。
对于之前学习过的“搜索引擎”将会有一个具体应用过程来巩固知识,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接触到对收集信息的整理及加工,所以这部分内容在《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1)网页中文字、图片信息的收集方法及技巧;2)保存整个网页;
教学难点1)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佳收集方式。
2)根据实际需求对网页保存类型进行选择。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开放式(由学生自主探究方案完成任务)。
教学
环境
网络机房、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具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