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论文

合集下载

海洋科技探索的散文

海洋科技探索的散文

海洋科技探索的散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海洋是地球上广阔而神秘的领域,覆盖了超过70%的地表面积。

由于其深度和压力的限制,海洋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充满了无数未解之谜和未知的奥秘。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人类一直在进行海洋科技的探索与研究。

海洋科技探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航海家们凭借着勇气和好奇心,踏上了征服海洋的征程。

他们发明了航海仪器和导航工具,探索了人类未曾涉足的深海领域。

直到现代,海洋科技才得以迅速发展,给人类揭开了海洋深处的神秘面纱。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潜水器、遥控潜水器、声纳和卫星技术等高科技装备的引入,使得我们能够深入海底,探索海洋的每一个角落。

科学家们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发现了许多新的海洋生物、海底地貌和资源;还解决了污染、气候变化和海啸等海洋问题。

水下考古也是海洋科技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水下考古,我们可以了解远古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古代船只的沉船之谜,还可以挖掘出埋藏在海底的珍贵文物。

这些水下考古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还有助于保护珍贵的历史遗产。

深海探索也是海洋科技的一项重要任务。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包括矿产、生物资源和能源等。

深海环境的极度恶劣和高压使得深海科学家们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他们需要设计出能承受极端环境的深海设备,如潜水器和深海钻探器;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声纳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来实现对深海的探索。

海洋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创新。

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海洋能源可以利用海浪、潮汐和海流产生电能,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可以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海洋生物化学物质的药用和工业价值,为医疗和环保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海洋科技探索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知的一部分,也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academic writing 范文

academic writing 范文

academic writing 范文学术写作是指以严谨的逻辑、精确的用词和详实的论证为特点,用来表达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的一种写作形式。

在学术写作中,人们通常会遵循一定的结构和规范来展开论述。

下面是一个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学术写作范文,详细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其遭受到的威胁。

标题: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保护摘要: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最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观念、特点以及其对人类和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的各种威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一部分:引言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是人类的关键任务之一。

第二部分: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海洋生态系统是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涵盖了各种生态类型和物种;其次,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多样的功能,包括氧气的生成、碳循环等;再次,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生物多样性维持: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维持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至关重要。

2.气候调节:海洋生态系统参与了重要的气候调节过程,包括温度调节、降水循环等,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经济价值:海洋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了众多的经济资源,如渔业、水产养殖、旅游业等,对人类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第四部分: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1.过度捕捞: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2.污染: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着来自陆地和海洋活动的污染,如工业废水、石油泄漏等,对生物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酸化程度加深等环境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威胁。

海洋科学研究如何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科学研究如何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科学研究如何支撑海洋强国建设海洋,那可是个神秘又广阔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海洋既充满了无尽的魅力,又有着巨大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

就拿我上次去海边的经历来说吧,站在沙滩上,望着那波涛汹涌的大海,心中满是敬畏。

海浪一个接着一个地涌来,拍打着我的脚丫,那种力量让我深深感受到海洋的强大。

远处的海面上,一艘艘渔船在风浪中前行,那情景让我不禁想到,海洋对于人类的意义可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

海洋科学研究,这可是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你想啊,要是不了解海洋,我们怎么能好好地利用它、保护它呢?比如说海洋里的各种生物,有些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有些则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

通过海洋科学研究,我们能弄清楚它们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养殖和开发。

再说说海洋里的矿产资源,那可是相当丰富。

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等等,这些都是宝贝。

但要想把它们开采出来,可不容易,这就得靠海洋科学研究啦!研究人员得搞清楚这些资源的分布规律、储存条件,还得想出安全又高效的开采办法。

不然,盲目开采不仅可能浪费资源,还可能破坏海洋环境。

还有海洋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这也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些都和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家们通过监测海洋的温度、盐度、洋流等数据,来预测气候变化的趋势,为我们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海洋科学研究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海洋能源。

像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这些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但要把它们利用起来,就得先了解海洋的能量流动规律,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另外,海洋的生态保护也离不开科学研究。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珊瑚白化、海洋垃圾、赤潮等问题日益严重。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让海洋重新焕发生机。

就像我在海边看到的那片海域,也许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美丽动人,但实际上,它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威胁。

如果没有海洋科学研究,我们可能就无法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更别说解决了。

海洋科学的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的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的研究进展作为地球上占据70%的水域,海洋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点领域。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现象和海洋内部构造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多个方面。

在海洋科学领域,随着科技和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海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介绍海洋科学的研究进展,并谈谈其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

一、海洋物理学海洋物理学是研究海洋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该领域涉及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流体动力学等方面,其中海洋流体动力学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近年来,海洋流体动力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由于海洋中存在着各种温度、盐度、流速等复杂的变化,海洋流体动力学的研究难度很大。

但是,科研人员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与观测等手段,已经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

比如,在海洋环流研究中,由于其复杂性,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计算机模拟。

科研人员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模拟,逐步揭示了海洋中复杂的环流变化和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这对于预测海洋生态、预防海洋灾害、开发海洋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海洋化学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洋中元素、化合物及其反应、交换及分布等问题的学科。

海洋被认为是人类排放物质的“最终汇聚地”,因此海洋污染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海洋化学领域,科研人员主要关注的是海洋中的营养盐、有机物质、有毒物质等含量的变化和排放源。

在这方面,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氮、磷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元素,它们的过量排放会引发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随着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研究海洋环境质量达标的技术手段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比如,在海洋监控领域,人们开发了各种用于海洋环境监测的设施和技术手段,如传感器、卫星遥感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用于监测海水的化学组成、污染物含量等,为保护海洋环境提供了依据。

三、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从单细胞浮游生物到底栖生物,从鲸鱼到细菌,都是海洋生物领域的研究对象。

海洋科技与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海洋科技与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海洋科技与海洋资源开发研究1.引言1.1 概述概述:海洋科技与海洋资源开发研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枯竭,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

同时,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也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本文将从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海洋科技与海洋资源开发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讨海洋科技对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趋势和海洋科技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将首先介绍海洋科技的发展历程,包括从早期的海洋探测技术到现代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演变。

接着将深入探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最后,将详细分析海洋科技与海洋资源开发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海洋科技在推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讨论,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海洋科技与海洋资源开发研究的全面理解,以及对未来相关领域发展趋势和影响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海洋科技与海洋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分析海洋科技的发展对于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趋势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海洋科技对于海洋资源开发的意义和影响,为未来的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更加可行和可持续的方案。

同时,通过对海洋科技与海洋资源开发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1.4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海洋科技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影响。

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探索和利用海洋资源,从而实现更可持续的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科技已经成为推动海洋资源开发的关键力量,而且在未来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未来,海洋资源开发将面临更多挑战,但也有更多机遇。

海洋生态环境论文六篇

海洋生态环境论文六篇

海洋生态环境论文六篇海洋生态环境论文范文1【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海洋生态道德关怀浩瀚的宇宙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同样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对海洋的探究。

海洋生态系统中蕴含着很多的生命,同时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洋中的动植物就是我们这个地球的清洁工。

在整个海洋生态环境食物链中的全部动植物,都在有机地运动着循环着。

它们构成了一个可循环可持续进展的海洋生态食物链。

海洋中海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譬如石油、自然气、煤矿、铁矿、可燃冰等等。

海洋中几乎含有陆地上全部类型资源,甚至于还有一些陆地上没有的资源。

然而始终以来人类过度的捕捞和开采海洋资源,造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严峻破坏。

同时,各种类型的海洋污染也是罪魁祸首。

特殊是近海海疆污染严峻,一些沿海城市基本都是人口密集区,同时也是工业发达地区。

这里每天都会产出大量的工业垃圾,其中含有严峻超标的铅、镉、汞等有害污染物。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上百亿吨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入大海之中,这些污染物使得海洋生态环境变得特别脆弱。

此外由于富含高养分物的污水大量排放入海洋,导致近海水域赤潮频繁发生,给各个国家的近海养殖业造成了严峻的损失。

近海岸的人工挖沙采礁、人工填海造城等活动造成海岸线严峻破坏。

现如今人类已经深切的感受到由于自身的破坏所带来的惨痛代价,如何才能够更好的爱护海洋环境,重建可持续进展的海洋生态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进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自然、人、社会三者的关系是马克思哲学讨论的重要内容,而在其全部讨论分析的范围中,最重要的也是话题最多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它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进展而来的。

马克思把大自然看作是人类自身感性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地解释清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存在物,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

对海洋科学的认识

对海洋科学的认识

对海洋科学的认识1. 引言海洋是地球上占据了绝大部分表面积的水域,涵盖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

而海洋科学就是研究海洋及其相关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现象的学科。

本文将从海洋科学的意义、研究领域、主要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海洋科学进行全面的认识。

2. 海洋科学的意义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理解海洋的运行规律和生态系统,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减轻海洋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海洋科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气象预报、海洋灾害防治、海洋能源开发等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3. 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3.1 海洋物理学海洋物理学研究海洋的物理运动、温度、盐度等参数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测量海洋的波浪、潮汐、海流等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海洋的变化、探测海底地形,甚至帮助航海和港口建设等。

3.2 海洋化学海洋化学研究海洋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分布、循环和变化规律。

通过采集海洋水样和沉积物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了解海洋的酸碱度、盐度、营养盐含量等指标,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3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中的生物种类、分布、生理特性和生态关系等。

通过对海洋生物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海洋食物链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潜力。

海洋生物学还关注珊瑚礁、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等特定生物群体的保护。

3.4 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底部的岩石、沉积物以及地质构造等。

通过使用声纳、探针和无人潜航器等工具,可以揭示海底地形、地震活动、地质历史等。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海底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地质灾害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3.5 海洋工程学海洋工程学是将工程技术应用于海洋环境中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利用等。

海洋工程学的发展促进了海上石油勘探、海洋风电、深海采矿等领域的发展。

海洋保护论文(最终版)

海洋保护论文(最终版)

海洋保护论文(最终版)第一篇:海洋保护论文(最终版)关于海洋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京城的加快以及石油的开发等,部分海域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这对海洋生物以及海水质量以致人们健康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调查海洋污染的来源,并及早的寻求治理对策,促进海洋经济于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键关字:海洋;污染;可持续发展;防治对策正文:海洋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环境与发展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海洋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及容限调控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其目标是在维护海洋环境良性发展的同时协调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海洋为人类代幸福带来持续的环境和经济利益目前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形势仍很严峻,中国近海由近岸海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陆源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沿海富营养化加重突发性环境灾害将进一步增多资源基础损害加重。

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肩负着极其艰巨的任务海洋污染的原因一.海洋污染的原因1.1海洋石油开发引发的污染因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近海海域成为石油开发重地。

部分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造成认为的海洋污染。

1.2 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世界人口的大幅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使得各种垃圾和废弃物的数量也发生成倍地增长,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向海洋排放的废弃物和废水的数量已经超过初期的20 倍,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多。

1.3 船舶引起的污染船舶污染,主要原因是海上事故、船舶操纵以及过往船只的海上倾倒行为导致各类有害物质进人海洋,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二.海洋污染物的种类2.1 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此物质相对较为繁杂,包括工业排出的油脂、纤维素、糖醛;生活污水的粪便、食物残渣、洗涤剂以及化肥的残液等。

2.2固体废物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严重损害近岸海域水生资源、破坏沿岸景观的船舶废弃物、工业和城市垃圾、工程渣土以及疏浚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溶菌酶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The effect of lysozyme onnon-specific immune factors ofLitopenaeus vannamei学院:海洋学院专业班级:海洋科学海科081学生姓名:史华鑫学号:520811114指导教师:王兴强(副教授)年月目录1 引言 (1)2 材料和方法 (5)2.1 材料来源 (5)2.2 实验设计和管理 (5)2.3 数据统计 (5)3 结果 (6)4 讨论 (8)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图1 (7)图2 (7)1 引言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的学名为凡纳滨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Lito-penaeus亚属,为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

俗称:白肢虾(white-leg shrimp)、白对虾(white shrimp),以前的翻译是万氏对虾,与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外形酷似,平均的寿命一般至少能超过32个月。

成体的长度最长可达24厘米,甲壳比较薄,浅青灰色为正常体色,全身不具有斑纹。

它的步足常呈白垩状,所以有白肢虾之称。

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是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最初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张伟权教授率先从美国引进此虾,并于一九九二年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

目前我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河北、山东等省或自治区已逐步推广养殖,天津市汉沽区杨家泊镇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世界闻名,有“中国鱼虾之乡”的美称,其中属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最为娴熟。

南美白对虾的特点之一是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的范围广,可在18-32℃生长,适盐的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

南美白对虾抗病能力强,生长快,现在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

我国南宁、北海、广州和厦门等地均有虾苗、虾无节幼体或亲虾供货。

[1]1.1 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7-9/1-2;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约为1:3;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刺;肝刺明显;第1触角有双鞭,内鞭比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都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l-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刺。

南美白对虾最初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于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分布最为集中的是厄瓜多尔沿岸。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营养需求低等优点,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出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高产养殖集约化的优良品种,目前也是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南美白对虾体肥壳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肉率高。

[2]1.2 凡纳滨对虾的生物学特性1.2.1 生态习性(1)种群分布:最初的凡纳滨对虾产于中南美洲,北到墨西哥,南至智利的太平洋沿岸海域,就是介于北纬32度——南纬23度之间,泥质的海底。

河口附近常聚有很多仔虾,变成幼虾后逐步移栖于近岸浅海区,长到8-9厘米,便转移深海,栖息与常年水温在20℃以上的海域。

(2)水温:为热带型种类,人工养殖时可在16-35℃(渐变幅度)水温,但最适的水温为28-32℃,当水温长时间处于18℃以下或34℃以上时,则虾体处于紧迫状态,免疫力下降,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

(3)盐度:凡纳滨对虾对海水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可容忍的盐度范围为0.5-40‰,但最适盐度为10-25‰,在逐渐淡化的情况下可在淡水中生存。

在适宜范围内,盐度越低,则对虾生长越快,但盐度越高则其肌肉组织内的自由氨基酸(Free amino acid)含量越高,而自由氨基酸正是造成对虾口感鲜美的主因。

所以收虾前的1-2周内,渐渐调高盐度,有利于提高对虾的品质。

(4)酸碱度(pH):凡纳滨对虾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7.3-9.0,最适pH为7.8-8.6,当pH低于7.3时,其活动就受到限制。

pH日波动不得大于0.5。

(5)溶解氧:维系水生生物的最重要因子是水体中的溶解氧,此种对虾抗低氧的能力很强,它的最低溶解氧值忍耐度为 1.2mg/l。

一般在养殖过程中要求D0值大于4mg/l。

不同体长的个体对低氧的耐受程度稍有差异,个体愈小,耐低氧能力愈好。

当对虾蜕壳时,对溶解氧的要求非常高,否则便不能顺利蜕皮,直至死亡。

1.2.2 食性在营养需求的方面,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凡纳滨对虾在28-32%左右,相对于斑节对虾的蛋白质需求量为35-39%,而日本囊对虾的为43-52%,低很多。

凡纳滨对虾在国内养殖中,因要求单产高,放苗密度较大,对虾需要的营养基本依赖配合饵料,因此配方中蛋白质含量一般都高于28-32%,多数在40%左右。

在环境为自然状态下,凡纳滨对虾是夜行性动物,白天相对安静,而夜间则活动频繁,在人工养殖状况下,白天凡纳滨对虾仍会摄食投喂的饲料。

研究还表明,投喂方式为一日多餐在生长速度方面远比一日一到两餐的投喂方式要快得多。

夜间投喂量要远远大于白天的投喂量。

栖息方式和底质的对虾,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饵是对虾。

对虾在活动中遇到敌害时会用连续的弹跳,避开敌害;休息的时候,在白天它多会潜入泥沙中,只有触须和眼留于泥沙外,敌害会不易发现它们。

潜居的另外一个生物学意义是减少能量的消耗和休息。

除自身的生理因素外,对虾的潜居还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水温过高、池底污染、溶氧过低对虾多不潜居。

强光、水温低和白天易潜居,但潜居不似日本对虾非要昼伏夜出,在养成期白天也多出穴觅食物。

[3]1.2.3 对虾的非特异免疫甲壳动物缺乏免疫球蛋白,其体液免疫是依靠血淋巴中的一些非特异性的酶或因子来进行的(2001,徐海圣等)。

这些体液免疫因子包括诱导和天生的产生的各种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血淋巴中的各类抗病毒因子、血凝因子、抗菌因子、识别因子、凝集素、细胞激活因子、溶血素及溶菌酶、酚氧化酶等具有免疫活性的酶类。

免疫因子的作用在于识别异物然后通过包囊、沉淀、凝集、溶解等抑制病原体的扩散和繁殖;或者干脆将其杀灭并排出体外;发挥调理作用,促进血细胞吞噬异物;还可能参与凝固、物质吸收、止血与运输及创伤修复等生理功能。

对虾的免疫酶主要存在于血淋巴和血细胞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有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酶及碱性磷酸酶(AKP)等(1999,;刘树青等1998,刘恒等)。

普遍认为,虾类体液中含有的溶菌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凝集素、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血细胞释放的Propo激活系统等体液免疫因子,消灭异物能以不同的途径,而且能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1.3 溶菌酶简介溶菌酶是一种碱性球蛋白,分子中芳香族氨基酸、酰胺残基和碱性氨基酸的比例较高,酶的活动中心是谷氨酸与天冬氨酸。

溶菌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称为包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它专门地作用于肽多糖分子中N-乙酰胞壁酸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键,以致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其松驰而失去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终使细菌溶解死亡。

也可以直接破坏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从而达到杀菌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磷酸质和胞壁质构成,其中胞壁质是由多肽和杂多糖组成的糖蛋白,这种多糖正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与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键联结的。

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如伤寒沙门氏菌,埃希氏大肠杆菌,也会受到溶菌酶的破坏。

溶菌酶是母乳中能保护婴儿免遭病毒感染的一种有效成分,它能通过消化道而保持其活性状态,溶菌酶还可以使婴儿肠道中大肠杆菌减少,促进双歧杆菌的增加,还可以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王境岩,2002)。

[4]1.3.1 溶菌酶的应用简介溶菌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又称细胞壁溶解酶。

于本世纪初人们开始对溶菌酶研究,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的前6年(1922年)发现人的眼泪、唾液中含有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因为它具有溶菌作用,所以命名为溶菌酶。

此后人们在人和动物的分泌液、多种组织及某些微生物、植物中也发现了溶菌酶的存在。

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溶菌酶不仅有溶解细菌细胞壁的种类,并有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种类,同时对其作用机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近几年,人们根据溶菌酶的溶菌特性,将其应用于医疗、食品防腐及生物工程中,特别是在食品防腐方面,以代替化学合成的食品防腐剂,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荣晓花等,1999)。

[5]1.3.2 水产动物溶菌酶的分型水产动物溶菌酶按照其来源可分为三类:i型溶菌酶、g型溶菌酶和c型溶菌酶。

大部分溶菌酶属于c型溶菌酶(如罗氏沼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和日本沼虾的溶菌酶),c型溶菌酶约由一百三十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目前发现的g型溶菌酶(如鲤鱼的溶菌酶)由一百八十五和一百九十五个氨基酸残基组成;i型溶菌酶(如海湾扇贝和东方牡蛎的溶菌酶)在进化上是一个独立的分支,存在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双壳类中(吴晓英等,2002)。

[6]1.3.3 水产动物溶菌酶的特性即使在pH值为中性的水溶液中,该酶也可维持数天而不损失活性。

研究发现,溶菌酶有两种晶体形式存在,四边形晶体在温度高于25℃时变得不稳定,在37~40℃时转变成稳定的斜方体状晶体;对于水产动物溶菌酶的活性来说,最理想的条件是pH 6.0~7.0,温度25℃,碱和氧化剂对它起阻遏作用,食盐起活化作用;它的热稳定性强,粉状溶菌酶若采用低温干燥贮存,则几乎永不变质。

1.3.4 溶菌酶在饲料中的应用因为饲料生产中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导致水产动物免疫力下降,并在水产品体内残留而危及人类健康,所以饲料行业急需无害、无毒的添加剂,饲用酶制剂由此应运而生。

这种酶制剂一般情况是直接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水解酶,可使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变,促进饲料的吸收、消化,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但是这类酶易失活,热稳定性差,因而效果不明显。

但溶菌酶具有可补其不足的以下优点:(1)与各种诱发炎症的酸性物质结合,致其失活,能增强抗生素和其它药物的疗效,改善组织基质的粘多糖代谢,从而达到消炎、修复组织的目的;(2)与甘氨酸和聚合磷酸盐等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

在饲料中添加溶菌酶可防止发生霉变,减少不必要的损耗;(3)热稳定性强,耐酸性,能经受饲料制粒的高温;(4)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增加肠道有益菌使肠道内的胺、甲酚等有害物减少,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5)可促进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消化率,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原料的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