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和结构)

合集下载

土壤质地与结构范文

土壤质地与结构范文

土壤质地与结构范文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的两个重要属性,对于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水分、气体运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对土壤的质地和结构进行详细讨论。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粒径大小及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常用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法是根据颗粒粒径的大小将土壤分为砂壤、壤砾、粉砂、粉状、粘状和黏土六种类型。

其中砂壤颗粒粒径大于0.05mm,壤砾颗粒粒径在0.05-2mm之间,粉砂粒径在0.002-0.05mm之间,粉状粒径在0.002-0.001mm之间,粘状颗粒粒径小于0.001mm,而黏土颗粒粒径小于0.002mm。

土壤质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上。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首先,土壤质地决定了土壤的水分持留能力。

黏土颗粒比表面积大,能吸附并持留较多的水分,因此黏土含量高的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

相反,砂壤含量高的土壤水分持留能力较差。

其次,土壤质地还决定了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砂壤颗粒大,间隙多,通气性好,透水性强;而黏土颗粒小,颗粒间隙少,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

此外,土壤质地还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生长。

黏土颗粒比较细小,负电荷丰富,能吸附并保留更多的养分,因此黏土质地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好。

除了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也是土壤的重要属性。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组合形成的空隙结构。

一般认为,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板状结构和颗粒结构等几种类型。

团粒结构是指土壤颗粒通过粘结剂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团粒,使得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块状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以块状形式存在,具有较大的孔隙,有利于植物的根系穿透和水分的渗透。

柱状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呈立柱状排列,能够形成纵向的水分运动通道。

板状结构则是指土壤颗粒排列成平板状,缺乏通气和透水性。

颗粒结构则是指土壤颗粒未经团结形成独立颗粒状态。

土壤结构对土壤的水分调节和养分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提供适宜的空气和水分含量,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土的物理性质及计算说明

土的物理性质及计算说明

土的物理性质及计算说明土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

本文将介绍土的物理性质及其计算说明。

1.颜色:土的颜色是由其中的有机物、氧化物和矿物质组成决定的。

常见的土壤颜色有黑色、褐色、红色、黄色等。

颜色反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状态、矿物质成分等。

2.质地:土壤的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粒子的相对含量和颗粒大小。

根据国际土壤分类系统,土壤的颗粒大小可分为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细砾石、粗砾石和卵石等七个级别。

质地直接影响土壤的通透性、持水能力和肥力等。

3.密度:土壤的密度是指土壤体积单位质量,也可理解为空气和水以外的土壤物质所占的体积。

计算土壤密度需要先称量一定体积的土样,然后根据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出密度。

4.孔隙度:土壤中颗粒间的空隙被称为孔隙。

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容积与总体积之比。

孔隙度反映了土壤的通气性、水分保持能力等。

常见的孔隙度有总孔隙度、实际体积和饱和孔隙度等。

5.含水量:土壤中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有的水分与土壤质量的比值。

常见的表示方式有体积含水量和重量含水量。

体积含水量是指一定体积土壤中所含水分的体积占比,重量含水量是指一定质量土壤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比。

6.存水量:土壤的存水量是指土壤在一定条件下能储存的水分量。

计算土壤存水量需要考虑土壤的质地、孔隙度等因素。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黏性土法、重测土法和定容法等。

7.渗透性:土壤的渗透性是指水分在土壤中传导的能力。

计算土壤的渗透性可以使用定浸方法,即在一定条件下,测定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土壤层的水分量。

8.多孔介质传热:土壤是典型的多孔介质,能够通过孔隙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热传导。

计算土壤的传热性质需要考虑土壤的热导率、比热容等参数。

9.弹性模量:土壤的弹性模量是指土壤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对形变进行恢复的能力。

计算土壤的弹性模量需要进行应力-应变试验,并通过斯托克斯公式进行计算。

10.力学性质:土壤的力学性质是指土壤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承载力等。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
4

2、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这是一种2级分类法。按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 粒含量,将土壤划分为9级。详见表。
5

3、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针对我国南、北 方土壤质地名称和差异,综合划分为3类12种, 质地名称详见表。
6
沙性土 壤性土 黏性土
7

(三)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1、砂质土:
教学要求




1、掌握土壤质地概念和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2、掌握土壤孔隙度、比重、容重、土壤黏结性、 黏着性、可塑性和耕性等有关概念。 3、掌握土壤容重在农业中的应用。 4、掌握耕作对土壤的影响。 5、了解改善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的相关措施。 6、了解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所需的条件。 7、熟悉土壤结构的类型及基特性。
大小孔隙的相对比率(以土壤孔隙度为100计)
持水隙度 85~90 70~80 60~70 50~60 40~50 25~40 重壤土 中壤土 轻壤土 砂壤土 砂 土
24

4、孔隙在土壤中的分布

一般土壤耕层(0-15cm)的总孔隙度为50-60%, 其中通气孔隙度为15-20%。底层(15-30cm)分 别为50%(总)和10%(气)为宜。
25
不同质地的土壤孔隙状况%
土壤质地 土壤孔隙度 粘 土 50~60 45~50 45~50 45~50 40~45 30~35

在干燥状态下,以手掌中研磨时的感觉来初步 判断土壤属于那一类质地。

砂土:松散易碎,砂粒可辨,搓揉时发出沙沙声,即 土粒分散不成团。 粗砂土:很粗糙,沙声强,主要是粗砂粒。
15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土壤是各种陆地地形条件下的岩石风化物经过生物、气候诸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发展起来的。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一起来看看吧。

土壤的物理性质(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

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

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

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

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

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

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

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2)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

《土壤质地与结构》课件

《土壤质地与结构》课件
土壤结构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
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和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在选择农业用地时,应考虑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通过添加有机物、使用土壤改良剂等手段,改善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和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改善土壤质地
通过耕作、轮作等措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差异较大,如花岗岩、砂岩等发育的砂质土,页岩、泥岩等发育的粘质土。
母质
降雨量、蒸发量等气候因素对土壤质地也有一定影响,如干旱地区发育的砂质土较多,湿润地区发育的粘质土较多。
气候
植物和微生物对土壤质地也有一定影响,如森林土壤中的枯枝落叶层和微生物活动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
生物作用
《土壤质地与结构》ppt课件
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质地与结构的关系土壤质地与结构的实践应用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土壤质地
01
02
土壤颗粒分为砂粒、粉粒和粘粒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土壤颗粒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量,是描述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结构的形成
土壤肥力
01
02
03
04
根据土壤颗粒的组成,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颗粒大小和孔隙度,从而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持水能力。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结构的形成,如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
土壤质地影响肥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土壤质地和结构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土壤结构可以改变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成,从而影响土壤质地。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10000×0.2×1.3=2600t 有机质储量=2600×0.015=39.0t 全氮储量=2600×0.00075=1.95t
土壤的物理性质
1.2土壤孔隙性
(4)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
设土层厚度1m,土壤含水量25%,容重为1.3 t/m3。
公 式
1hm2的1m土层储水量 =10000m2×1m×1.3 t/m3×25% =3250m3/hm2= 325mm
1.1土壤质地与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
物理性粘粒 (<0.01mm)%
物理性沙粒 (>0.01mm)%
组别
名称
灰化土类
草原土及 红黄壤土
碱土及 强碱化土
灰化土 类
草原土及 红黄壤土
碱土及 强碱化土
砂土
松砂土 紧砂土
壤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0–5 5 – 10
10 – 20 20 – 30 30 – 40 40 – 50
90 – 80 80 – 70 70 – 60 60 – 50
90 – 80 80 – 70 70 – 55 55 – 40
40 –50
50 – 60 >65
50 –35
35 – 20 <20
40 –25
25 – 15 <15
100 – 95 95 – 90
90 – 85 85 – 80 80 – 70 70 – 60
土壤的物理性质
1.3土壤物理机械性质与耕性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
土壤粘结性
土壤粘着性
土壤可塑性
土壤的物理性质
1.3土壤物理机械性质与耕性 土壤黏结性:土粒与土粒之间相互黏结在一起,抵抗机械破碎 的性能

第5章 土壤结构和力学性质分析

第5章 土壤结构和力学性质分析
e 冷性土,发老苗而不发小苗。
(3) 壤土类:
这类土壤由于砂粘适中,兼有砂土类、 粘土类的优点,消除了砂土类和粘土类 的缺点,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 土壤。
不同质地类别土壤性质、肥力及其改良
利用比较
性质
砂质土 壤质土 粘质土
手感
粗糙
滑溜
粘重
矿物
以原生矿物为主
粘土矿物
表面积



储水性



有效水
土壤液体
95% 5%
气相
土壤气体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质地
土壤的颗粒组成 土壤颗粒组成:又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
中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的组合比例,一般 以各粒级所占百分比表示。
土壤粒级:土粒大小的等级。一般将土粒 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和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 粘砂性质。
在要求精确计算时,土壤 颗粒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Dp Fr矿物 Dp矿物 Fr有机质 Dp有机质
Fr矿物:矿物体积占土粒总体积的比 Fr有机质:有机质体积占土粒总体积的比
例题:假设有一土壤烘干重量为100g,其 中有机质重20g,矿物重80g,有机质的 Dp=1.4 g cm-3,矿物的Dp=2.65 cm-3 ,求 该土壤的Dp。
(三)各级土粒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1、土粒的矿物组成 2、土粒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3、土粒的物理性质
16
矿物组成
100
其它粘土矿物
硅酸盐原生矿物
层状硅酸盐 50 粘土矿物
石英
0 粘粒
粉粒
砂粒
化学成份

《土壤物理性质》课件

《土壤物理性质》课件
土壤聚集体
由颗粒聚集形成的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通气性 和水分调节。
结论和要点
1 土壤物理性质
2 土壤质地和颗粒组成
土壤物理性质决定了土壤的结构和功能, 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运行起重要作用。
土壤质地和颗粒组成影响土壤的保水性、 通气性和渗透性等特性。
3 土壤水分运动及保持
4 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
合理管理土壤水分可以提高植物生长和土 壤质量。
良好的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有利于植物根 系的生长和土壤中水分的运动。
5 土壤温度调节
6 土壤表面性质和颗粒的聚结
土壤的热容量和热传导性能够调节气温变 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的骨架和颗粒聚结能够影响土壤的结 构和稳定性。
土壤温度适宜性
土壤温度适宜范围对植物生 长、土壤微生物活动等具有 重要影响。
土壤表面性质和颗粒的聚结
土壤骨架
由颗粒聚结而成,对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起重 要作用。
土壤结壳
土壤表面形成的硬壳,降低土壤渗透性,影响 土壤水分的供应和植物根系的生长。
有机质
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提高土 壤的结构稳定性。
2 影响土壤通气性的
因素
土壤湿度、有机质含量 和土壤结构等因素会影 响土壤的通气性。
3 土壤渗透性
土壤渗透性是指水分在 土壤中传导的能力,受 土壤质地和孔隙度等因 素影响。
土壤温度调节
日变温
土壤能吸收并储存日间太阳 能量,晚上释放给周围环境, 起到调节作用。
季节变温
土壤具有较大的热容量,能 缓冲季节变化的温度波动, 保持较稳定的温度环境。
淤泥质土壤
淤泥颗粒较细腻,保水性能和肥力较好。
土壤密度和孔隙度
土壤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翻砂压淤和翻淤压砂
有的土壤耕层质地过砂或过粘,但其底层有淤泥层或砂 土层,可以通过深翻,把下层的砂土或粘土翻上来,与表土 掺混,以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5)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砂土整地时畦可低一些,垄可放宽一些,播种宜深一 些,施肥要少量多次。 粘土整地时要深沟、高畦、窄垄、以利排水、通气、增 温;耕作时要精耕、细耙、勤锄。 粘土水田要尽量冬耕晒田,植稻期间注意放水烤田,播 种、插秧深度宜浅,以利出苗。
卡庆斯制:二级
国际制:
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 (<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 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
查三角图的要点 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 <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 15%-25%者为粘壤组; >25%者为粘土组。 土壤含粉粒>45 --“粉 质” ; 砂粒含量在55%-85%-“砂质”
2、粘质土主要特性:

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易产生地表径
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 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物质 • 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为冷性 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 肥:养分含量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 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 时,由于肥效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 耕性:粘着难耕
3、壤质土主要特性:

水、气:大小孔隙数量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
• 热: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 • 肥:养分含量多,保肥性能好 • 耕性:耕性良好,宜耕期长
砂粘适中,消除了砂土类和粘土类的缺点, 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
将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基本肥力性状比较如下:
(一)砂质土 农民称白土、白塘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它通
粘粒20% 粉粒40% 砂粒40%
质地三角图:
当砂粒含量>85%--壤砂 土或砂土
先找到该颗粒的定点(100%),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 顶点对应的三角形的3条底边的平行线,3线相交点,即为 所查质地区
粘粒
粉粒 砂粒
表 4-6 质地组 砂土 壤土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基本分类(简制) 不同土壤类型的<0.01 毫米粒级含量(%) 灰化土 0~5 5~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5 65~80 >80 草原土壤、红黄壤 0~5 5~10 10~20 20~30 30~45 45~60 60~75 75~85 >85 碱化土、碱土 0~5 5~10 10~15 15~20 20~30 30~40 40~50 50~65 >65
(三)壤质土 农民称两合土、连合土,砂粒粘粒含量适中,集砂
土粘土优点于一身,适种作物广,肥力较高。(柔、沃、温)
(二)土壤质地剖面 在土壤剖面中土壤质地在垂直方向上因土壤类型不同而 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显示出层次结构。
夹砂层
夹粘层
(三)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1、各种作物对土壤质地的要求
主要作物的适宜土壤质地范围
第一节 土壤质地
2、土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土壤机械组成和质地*** 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划分的土壤物理性状类型 土壤质地分类制: 国际制: 美国制: 中国制: 三级 三级 三级 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 两级含量比 砂、粉、粘三级含量比
常见的土壤粒级制 卡钦斯基制 (1957) 石 砾 粗砂粒 物 理 性 砂 粒 物 理 性 粘 粒 粘 粒 粗粘粒 细粘粒 胶质粘粒 粘 粒 粘 粒 粗粉粒 粉 中粉粒 细粉粒 粒 粉 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细砂粒 中砂粒 美国农部制 (1951) 石 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粗砂粒 国际制 (1930) 石 砾
壤土
≥40 <40
<30
30~35 35~40 40~60 >60
第一节 土壤质 土
沙性土 壤性土 黏性土
***四、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一)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1、砂质土主要特性: • 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 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 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 热:水少气多,升温快,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 播种 • 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且猛,但不持 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 耕性:松散易耕
第一节 土壤质地
土壤颗粒分级:(mm)
直径 石砾 砂粒 粉粒 粘粒 国际制 >2 2-0.02 0.02-0.002 〈0.002 美国制 >2 2-0.05 0.05-0.002 〈0.002 卡钦斯制 > 1 1-0.05 0.05-0.001 〈0.001 1-0.01 〈0.01 中国制 >1 1-0.05 0.05-0.002 〈0.002
有机物质的胶结作用及复合作用***
Ca2+
土 粒
土 粒 土粒 粉 粒 粉粒
Fe2+
腐 殖 质
土 粒 Al3+
土 粒 土 粒
腐 殖 质
Fe3+
砂粒
粘粒
腐 殖 质
砂粒
生物作用 掘土时,破碎大的团聚体成小土团; 运动时,挤压小土团成大的团聚体; 蚯蚓的粪便本身就具备团粒结构
1、切割造型过程
湿交 替 干
物理性砂粒: 物理性粘粒:
第一节 土壤质地
二、各级土粒的组成和性质 1、土粒的矿物组成
• 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 各种原生矿物组成,其 中石英最多,其次是原 生硅酸盐矿物(正长石、 白云母) • 粘粒中主要是次生矿 物,主要是高岭石、蒙 脱石和水云母以及铁铝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土壤颗粒大小与矿物类型的关系
***良好团粒结构具备的条件: 有一定的结构形态和大小 有多级孔隙 有一定的水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有抵抗微生物分解破碎的能力
(三)团粒结构的形成***
“多级团聚说”—团粒结构的形成是在腐殖质(或 其他有机胶体)参与下发生的多级团聚过程,这 是团粒结构不同于其他结构体,稳定性强且内部 具备多级孔隙的本质所在,同时,团粒结构形成 也存在着与其他结构体相同的切割造型过程。 • • 多级粘结团聚过程 切割造型过程
第一节 土壤质地
一、土粒和粒级 土壤固体物质大小和形态各异,称为矿物质土粒或 矿质土粒,简称土粒 土粒的种类: 矿物质土粒和有机质土粒 单粒和复粒
第一节 土壤质地
土壤粒级---按土粒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级别
1、当量粒径与理想土壤 斯托克斯定 律 2、土粒粒级制 石砾:>1mm 砂粒:1-0.05mm 粉粒:0.05-0.002mm 粘粒:<0.002mm
作 措施 耕
生物作用
胶结作用
团粒结构形成机制
冻融交 替
水膜的粘 结作用
胶体的凝聚作用
(1)生物作用
根系的穿插作用: 根系的挤压作用: 使大土团破碎成小土团 使小土团组合为大土团
频繁反复的穿插和挤压,易形成团粒结构。
(2)土壤干湿交替作用
湿润土块在干燥过程中由于胶体失水而收缩 干燥土块因吸水而膨胀 使土体出现裂缝而碎,促进各种结构体的形成。
气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差,养分含量少,耕性好,春天升温快,是 暖性土。适种抗旱耐瘠作物,保证水源,及时灌溉,多施有机肥,少 施勤施化肥,保证养分、水分供给。(轻、薄、暖)
(二)粘质土 农民称红土、红淤土红泥头等,广泛分布于平原洼
地、山间盆地、湖洼地区,南方分布较广。它的特性与砂土相反,通 气透水性差,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高,土温比较稳定,但春天土 温转暖慢是冷性土,耕性差。由于它肥劲稳、肥效长,因此适种粮食 作物。(重、壮、冷)
1、多级粘结团聚过程 单个土粒
复粒
团聚体 微团粒
生物作用
团粒结构形成机制
无机物质的 粘结作用
有机物质的胶结 作用及复合作用
凝聚作用
凝聚作用
当胶体溶液的性质发生变化时,土壤胶体酵素凝聚在 一起的作用。为胶粒的进一步团聚提供有利条件。
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
主要粘结物 土壤粘粒; 阳离子(Fe2+,Ca2+,Al3+); Fe2O3、Al2O3、CaCO3 ;
流不同季节所携带泥沙的粗细不同,分别将河水引入过砂或 过粘的土壤上,使之沉积下来,对本土进行改良的方法。 (3)多施有机肥 过砂过粘的土壤结构不良,有机肥中含有
大量的腐殖质,腐殖质的粘结力和粘着力比砂土强而比粘土 弱,可以改良砂土或粘土的不良物理性状,使土壤松紧度、 孔隙状况、吸收性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表 4-3 当量粒径 (毫米) 3-2 2-1 1-0.5 0.5-0.25 0.25-0.2 0.2-0.1 0.1-0.05 0.05-0.02 0.02-0.01 0.01-0.005 0.005-0.002 0.002-0.001 0.001-0.0005 0.0005-0.0001 <0.0001 细粘粒 中粉粒 细粉粒 粗粘粒 粗粉粒 细砂粒 粗砂粒 中国制 (1987) 石 砾
第五章
土壤物理性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性 土壤水 土壤空气 土壤热量状况 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性
第一节 土壤质地
主要内容: 1.土粒和粒级 2.各级土粒的组成和性质 3.土壤机械组成和质地 4.不同质地类型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土壤粒级的分级标准 了解不同的质地分类制 掌握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性和利用改良
潴育化
片状: 农民多称其为“卧土”或“平槎土” 片状结构不利于通气、透水。会影响 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还加大土壤水 分蒸 • 耕作历史悠久的水田土壤犁底层 • 表层发生板结的土壤中。 • 灰化土的漂灰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