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48首桃花诗词,桃之夭夭,许你十里桃花

合集下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出自] 春秋《诗经·国风·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夭夭:茂盛的样子。

灼灼:花开鲜艳的样子。

华:花。

之子:指出嫁的姑娘。

归:古时称女子出嫁为“于归”,或单称“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

宜:和顺,和善。

室家:指夫妇。

蕡:果实很多的样子。

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1: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稠稠。

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译文2: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

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译文3:这棵棵的桃树那么茂盛而茁壮,它朵朵的桃花映出满树的红光。

这出嫁的姑娘那样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喜气洋洋。

这棵棵的桃树那么茂盛而茁壮,它累累的满枝象果实一样。

这出嫁的姑娘那样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爱河流长。

这棵棵的桃树那么茂盛而茁壮,它密密的叶子茂盛而茁壮。

这出嫁的姑娘那样窈窕而健康,她婚后的生活应当是幸福无疆。

赏析:《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

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

有关桃花的古诗(十首)

有关桃花的古诗(十首)

有关桃花的古诗(十首)01先秦《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析】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

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02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析】《江畔独步寻花》组诗共七首,此诗系第五首,突出表现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明王右仲说:“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

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杜臆》卷之四)03唐·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析】本诗是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

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04唐·刘禹锡《游玄都观》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析】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

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

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

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十四年后,作者重游玄都观,再做了一首诗。

《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十句桃花古诗词:句句感人,首首情深,哪句触动了你?

十句桃花古诗词:句句感人,首首情深,哪句触动了你?

十句桃花古诗词:句句感人,首首情深,哪句触动了你?古诗词有着让人回味无穷的魅力,它以特殊的格式和独有的韵律留给我们很多的经典之作。

有人物、景色;有抒情、叙事;有边塞、田园;有亲情、友情……而很多诗人对桃花又有着独特的喜好,来欣赏回顾一下!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桃夭》赏析:这一首写新娘的诗,用春天鲜艳盛开的桃花比喻新娘的美貌。

大图模式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初夏四月的各色花朵都已凋谢,来到山上的寺院,居然还有一片桃花才盛开,真是让人充满了意外的惊喜啊!这句可以说是最经典的写桃花的诗句了!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赏析:竹林外的桃花已经有绽放了几枝,其实在水中游泳嬉戏的鸭子比我们看到的桃花更早的感知到春天的到来,因为江水的温度有所变化。

大图模式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花瓣在水面上漂流着,泛舟江上,看到江中鲜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又到了享受美食的季节了,真是让人期盼呀!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赏析:此时此景此地,桃花还依旧,去年在这里遇见的美丽姑娘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真是物是人非啊!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当年我们还在桃李树下,鲜花盛开的时节畅饮美酒,不觉已经十年过去,江湖飘零,对着孤灯诉着满腔愁苦,也想念这故人。

大图模式7、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赏析:这是晏几道写的和一名歌女重逢的场景。

和朋友一起欣赏歌女的舞姿,不知不觉已经明月西沉,夜已深了,歌舞曲终,歌女也已经累了,桃花扇底的风都没有了力气。

形容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

8、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赏析:春天到了,山上的一片片桃花开满了山头,蜀江的江水拍着岸边,一番春的美景映入眼帘。

桃夭比兴手法角度欣赏全诗

桃夭比兴手法角度欣赏全诗

桃夭比兴手法角度欣赏全诗
《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桃花起兴,为新娘与桃花比美,揭示新娘与新家庭的内在联系。

全诗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以下是从比兴手法角度欣赏全诗:
1. 以桃花起兴:诗中以桃花的茂盛和美丽来比喻年轻女子的青春活力和美貌。

桃花作为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生机勃勃和繁荣昌盛,与新娘的形象相呼应。

2. 新娘与桃花的类比:通过将新娘与桃花相比,诗人强调了新娘的美丽和纯洁。

同时,桃花的繁荣也暗示了新娘将会为新家庭带来和谐与幸福。

3. 层层递进的比喻:诗中用“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和“其叶蓁蓁”来形容桃花的不同阶段,从花到果再到叶子,暗示了新娘在家庭中的成长和变化,以及她对家庭的重要贡献。

4. 整体寓意:《桃夭》通过比兴手法,将桃花与新娘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新娘美好品质的赞美,同时也传递了对新婚家庭幸福美满的祝愿。

《桃夭》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以及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经》独特的艺术魅力。

桃花诗赏析

桃花诗赏析

桃花诗赏析桃花诗赏析一历朝吟咏桃花的诗作是绽放于旖旎诗园中的一簇奇葩。

桃花不仅以其活色生香娱人感官,更以其兴谢枯荣撩人情思。

因而诗人每有感触,或悲或喜,则形之吟咏,以寄心曲。

纵观千古诗坛,从《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见《桃花源记并诗》),再到多情少女黛玉自心肺倾溢而出的歌行体诗《桃花行》,咏及桃花的作品真是汗牛充栋,名篇迭出。

桃花是春的娇客,有“占尽春光第一枝”之誉。

如果说兰是气节超迈的君子,菊是放诞自适的隐士,梅是经霜愈坚的斗士,那么,桃则是一位娉娉婷婷,艳丽逼人的美妇人。

它是很俗气的,又是有着郁勃的生命力的。

它的略嫌夸饰的颜色、香气和姿态都能给人一种生命的力感,涌动着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诗人对桃花的吟咏在创作上则表现为“巧构形似”,力求将桃花的外部形态逼真地摹写出,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如吴融《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王安石《移桃花示俞秀老》:“枝柯蔫绵花烂漫,美锦千两敷亭皋”;清欧阳辂《壶山看桃花》:“朱霞连绵千万缕,风前绮浪轩轩举”。

以上诗句铺写桃花的艳丽与繁茂,用词讲究,生趣盎然,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

唐太宗的一首《咏桃》(一作董思恭诗),写出了桃花形态的各个方面: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了桃花盛开时的迷人景象,描写细腻生动,语言富丽自然,其中“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一句,拟容取心,巧构神似,颇见功力。

也有翻奇出新之作,如唐李咸用的《绯桃花》:“痴蛾乱扑灯难灭,跃鲤傍惊电不收”,诗人不正面描写桃花的形态,而是用衬托的手法来写,着力写桃花映红溪流的效果——招来了痴蛾,惊动了鱼群!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诗也一样。

故需要更进一步,从停留在对桃花形态的模拟上,转而表现诗人的由感官产生的某种感受,或诗人的某种行为,情感的特殊表达,以获得传神地再现大自然的艺术效果。

赞美桃花的诗歌

赞美桃花的诗歌

赞美桃花的诗歌1.《诗经・桃夭》1.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注释:1.“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2.“灼灼”:花朵鲜艳明亮的样子。

3.“华”:同“花”。

4.“之子”:这位姑娘。

5.“于归”:出嫁。

6.“宜”:适宜,和睦。

7.“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8.“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3.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携手家和睦。

2.《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杜甫)1.原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2.注释:1.“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

2.“懒困”:疲倦困怠。

3.“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3.译文: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微风小憩。

那一簇无人看管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喜爱那深红的还是浅红的呢?3.《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1.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注释:1.“芳菲”:指花草的芳香和艳丽。

2.“山寺”:指大林寺。

3.译文: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可是山寺之中,桃花却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4.《题都城南庄》(唐・崔护)1.原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注释:1.“人面”:指姑娘的脸。

2.“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3.译文:去年的今天,在这户人家的门口,姑娘的脸庞和桃花相互映衬,格外红润。

如今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含笑盛开。

5.《桃花》(唐・元稹)1.原文: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2.注释:1.“匀”:均匀,这里指桃花颜色有深有浅,如同女子化妆时的浓淡。

《桃夭》赏析

《桃夭》赏析

《桃夭》赏析作品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品注释①夭夭:茂盛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艳的样子。

华:花。

③之子:这个姑娘(之:指示代词,这个;子:可泛指人,此处译为姑娘)。

归:古时称女子出嫁为“于归”,或单称“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

④宜:和顺,和善。

室家:指夫妇。

⑤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⑥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作品译文【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灼灼其华。

】花儿开得红灿灿。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宜其室家。

】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有蕡其实。

】丰腴的鲜桃结满枝。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宜其家室。

】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桃之夭夭,】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其叶蓁蓁。

】叶子长得繁密。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宜其家人。

】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作品读解《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

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

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

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

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桃夭》原文及赏析

《桃夭》原文及赏析

《桃夭》原文及赏析桃夭散文篇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在桃花盛开的季节里,女子寻得好人家。

美景,美人,美事。

时过境迁,桃花开而谢,谢而又开。

当我们还沉迷于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的意境之时,不知不觉也迎来属于我们的特殊节日,女生节。

桃花盛开却无一片绿叶衬托,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女性,独立很重要。

记得自己曾经看过一本书,便是有关美国西点军校军人需要养成的二十五种性格。

这些性格却不仅仅是军人才需要的,对于我们来说也一样的重要,我们要做外表的“淑女”,内心坚强的“女汉子”。

在各种挫折中建立一个无比坚强的内心。

如桃花虽绽放得如此艳丽,却无需一片绿叶来衬托,也不如藤般需要依附太多的东西。

人的思绪万千,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完全由得自己选择。

女性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免不了思想独立,经济独立。

通过学习来修养身心,并以此来不断的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月期日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除了要庆祝之外,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特殊节日里,我们应当不断进行思考,认真思考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女性。

三月七日为女生节,三月八日位妇女节,虽才相差二十四小时,但是要跨越幼稚与任性,成为一个成熟,稳重的女性却不是那么的容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不代表柔弱,更代表优秀。

桃夭散文篇二她不知道为什么她名为桃夭。

至少她明白,她不爱桃花,相反,甚至带着些许厌恶。

文人墨客笔下的桃花,似乎是妖艳娇嫩的女子,弱弱地开着,极具风流雅韵。

她似乎只爱《诗经》中的那一句,那温婉迷人的诗句,含在嘴里,咀嚼千百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早春春冬交替之际的阳光总是不太温暖的,晃悠悠地撩着她的眼眸。

她恍惚地往窗外望,一切都带着刚刚出生的嫩绿。

斑驳的树枝交错,她隐约瞥见了几点粉红,在灰绿色的树干上显得醒目而弱小。

"啪嗒,"不经意间笔掉了,发出不轻不重的落地声。

三三两两的眼光往这边望着,她涨红了脸,迅速捡起笔,手下的试卷却迅速被抽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48首桃花诗词,桃之夭夭,许你十里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的点点飞红,艳如少女,活力满满。

古往今来,题咏桃花的传世佳句数不胜数。

48首桃花诗词,与你一起遇见最美的桃花,愿你在这个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里,能如桃花一样,绽放华彩,明艳一整个春天!
《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桃花》
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