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诗词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许渊冲经典英译诗词

许渊冲经典英译诗词

许渊冲经典英译诗词许渊冲先生,那可是翻译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啊!他英译的诗词,就像是一扇神奇的窗户,让咱们能透过它看到中华诗词在另一种语言里绽放出的绚烂光彩。

比如说他翻译的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他翻译成“Before my bed lies a pool of moonlight, I could imagine it's frost on the ground. I look up and see the bright shining moon, bowing my head I am thinking of home.” 这翻译,多妙啊!把那种在寂静夜晚思乡的情感,传递得淋漓尽致。

再看他翻译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变成了“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是不是仿佛让你在英语里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淡淡忧愁?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中国诗词和世界。

他让外国人也能领略到咱们诗词的魅力,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了不起的事情吗?他对每一个词,每一个意境的把握,都精准得让人惊叹。

这不就像是一位高明的厨师,能把最普通的食材变成美味佳肴吗?他英译的诗词,是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

让我们在不同的语言里,感受到了相同的美好和感动。

我觉得许渊冲先生的经典英译诗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诗词之美,真的太伟大啦!。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而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古诗词的翻译尤为重要。

而许渊冲作为当代著名诗人和翻译家,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见解。

本文将从“三美原则”下来分析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许渊冲强调诗意的翻译。

他认为翻译古诗词首先要忠于原作的诗意和意境。

他在翻译《静夜思》时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许渊冲将原作的诗意完美地保留了下来,将原作中的对月明的赞美与思乡之情融合在了一起,传达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许渊冲在翻译中注重捕捉原作的情感和意境,保留原作的诗意,并将其移植到目标语言中,使得其翻译作品具有强烈的文化表达力。

许渊冲注重音韵的翻译。

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美感的源泉。

在翻译中,许渊冲努力保留原作的音韵韵律,使得翻译作品在音韵方面与原作保持一致。

他在翻译《登鹳雀楼》时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翻译《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写道:“缀碎春波,秋云蔚蓝,悠悠夜色从前天坠。

”这些翻译作品保留了原作的抑扬顿挫和韵律特点,使得读者在阅读翻译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原作的音韵之美。

许渊冲注重形象的翻译。

古诗词以其形象性的语言和艺术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翻译古诗词时,许渊冲注重表达原作中的形象,使得翻译作品能够通过形象的表达来传达原作的意境。

在翻译《白日依山尽》时,他将原作的形象表达得鲜活生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读者可以在翻译作品中看到山的高耸和日的明亮,感受到原作中所描绘的宏伟壮丽。

许渊冲在翻译中注重将原作的形象传达出来,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翻译作品时,感受到原作的艺术魅力。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具有独特的见解和理解。

他在翻译中注重诗意、音韵和形象的表达,使得翻译作品真实地传达了原作的美感和意境。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翻译水平,还展示了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为推动中国古诗词在国际间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许渊冲中诗英译赏析——以《小雅·采薇》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许渊冲中诗英译赏析——以《小雅·采薇》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引言诗歌是人类几千年来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充满诗性的语言更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历史及文化的完美结晶。

正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eg,1772—1834)所言,“Prose is words in the best order;poetry is the best words in the best order(散文是编织得最好的文字,诗是编织得最好的绝妙好辞)”。

而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华大地上孕育出来的中国诗歌在历史文化传承、文学艺术追求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会世人瞩目。

因而将中国诗歌译介给世界人民,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完满,成为无数文学翻译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应尽责任。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翻译的《诗经》、翟理斯(Herbert A.Giles,1845—1935)的选编韵译作品《中国文学选真:诗歌卷》、韦利(Arthur D.Waley,1889—1966)的素体重读译作《汉诗一百七十首》、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的“寻求自我”与“自我表现”式译创作品《神州集》(吴伏生2012:340),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而现当代翻译家杨宪益(1915—2009)翻译的《汉魏六朝诗选》、翁显良(1924—1983)的《古诗英译》、许渊冲的中国典籍英法韵译、汪榕培(1998)的典籍系列英译、赵彦春翻译的《三字经》等及国内其他学者的诸多译著,更为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开启了一扇门。

其中,许渊冲作为中国译坛中的一颗巨星,议论体系自成一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从翻译实践中来到翻译理论再到翻译实践中去,其中国诗歌英法韵译之多,虽不能说绝后,但堪称空前,故“诗译英法唯一人”“不是院士胜院士”并非浪得虚名。

虽然从1956年起,许渊冲便开始出版译作,但是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的干扰,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内只出版了4本书。

沁园春雪许渊冲英译赏析

沁园春雪许渊冲英译赏析

沁园春雪许渊冲英译赏析《沁园春·雪》这首词,真的是让人一读就心潮澎湃啊,许渊冲的英译更是让这首词的魅力大放异彩。

想想看,李白那种洒脱、豪情万丈的风格,简直就是要让人忍不住想要高歌一曲。

你想啊,词中描绘的雪,白皑皑的一片,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华服,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许渊冲把这种美感用英语表达得恰到好处,仿佛雪花都在他的翻译中翩翩起舞,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跳起来。

这首词里,李白把雪描绘得生动无比,连绵的山峦、辽阔的河流,都在这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你知道吗,许渊冲翻译的时候,真是让人感觉像是看到了一个精美的画卷,心里那种激动,简直就像喝了几口浓浓的咖啡,脑袋清醒得很。

他的翻译就像是给这幅画加上了说明,简简单单的几个单词,透出了那种深刻的意境。

你听听,他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翻译成“endless ice and snow,”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既简练又让人一目了然。

再说说那种豪情。

李白在词中提到要“壮志凌云”,这可是有点狂傲的意思啊!你可以想象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那种仰天大笑的姿态,真的是让人心里也跟着热血沸腾。

许渊冲把这种豪情传达得恰到好处,仿佛能让每一个读到的人都感受到那份无畏与壮丽,简直让人想要立马奔向大海,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生活中不就是这样吗,有时候我们就是要放下包袱,大胆去追求,那种感觉,真是太爽了。

我们再聊聊那种对于未来的展望。

在这首词中,李白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他说“我欲乘风破浪”,这可是个大气的愿望啊!而许渊冲在翻译时,让这句话变得更具画面感,仿佛能看到他骑着风,扬帆出海,迎接未知的挑战。

生活中,大家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吧?总是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也想要像李白那样,勇敢地面对风浪。

许渊冲的翻译仿佛在提醒我们,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绝对不要怕前路艰险。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首词能流传千古?我觉得,除了内容本身的精彩,还有那种情感的共鸣。

许渊冲的翻译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这份情感,心中产生共鸣。

许渊冲“三美”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两首《凉州词》为例

许渊冲“三美”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两首《凉州词》为例

许渊冲“三美”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两首《凉州词》为例摘要:许渊冲被誉为“中国诗译英法第一人”提出了诗歌翻译“三美”论,分别是强调译出原诗意境和神韵的“意美”、实现旋律优美悦耳的“音美”和保持形式美感的“形美”。

本文通过分析鉴赏两首同名唐诗《凉州词》,着重以诗歌翻译实践鉴赏来介绍许渊冲老先生的“三美”诗歌翻译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三美、诗歌翻译、凉州词、许渊冲一、《凉州词》诗歌背景凉州词又名凉州曲,是盛唐时期流行的一种曲调,很多唐朝诗人都曾为该曲调作词,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王之涣和王翰的《凉州词》。

凉州位于现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时是西北地区的首府,作为六朝古都孕育了雍凉文化。

王之涣版《凉州词》和王翰版《凉州词》都以描写边疆戍卫生活为主题,但又各有侧重,王之涣版《凉州词》以波澜壮阔的大漠风光为切入点,情景交融,抒发了戍边士兵凄凉惆怅的思乡之愁。

而王翰版《凉州词》则以荒凉边塞的酣畅盛宴为出发点,豪放旷达,表现边疆士卒守家卫国,视死如归的悲壮情怀。

王之涣版《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前两句极写空旷寂寥而又波澜壮阔的西北边塞大漠风光,首句写“黄河之水绵延直上白云间”的远景,次句以“孤城”和“万仞山”强烈的点面视觉对比,既勾勒出巍然屹立的孤城形象,也表现出西北边疆人烟稀少的荒凉大漠特点。

两句描写出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和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在大漠中忽然听到用羌笛吹奏的《折杨柳》,勾起了戍边将士的离乡之愁。

尾句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豁达豪迈语调感叹悲壮苍凉之情,羌笛无需总是呼唤杨柳,这里本就是春风吹拂不到的地方。

通篇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

王翰版《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前两句用饱蘸激情的笔触和铿锵激越的音调来刻画五光十色、酒香四溢的边塞筵席。

浅析许渊冲译李白诗词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浅析许渊冲译李白诗词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浅析许渊冲译李白诗词中翻译策略的运用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深受人们喜爱。

而许渊冲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以其独特的翻译风格和翻译策略为人称道。

在许渊冲的翻译作品中,他运用了多种翻译策略来传达李白诗词的内涵和韵味。

首先,许渊冲注重翻译准确性。

他在翻译李白诗词时,力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删或改动。

他对李白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在翻译《静夜思》时,许渊冲保留了原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原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贴合原意。

其次,许渊冲注重翻译的语言美感。

他在翻译中注重音韵、节奏和韵律的保持,使译文具有李白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例如,在翻译《将进酒》时,许渊冲运用了平仄押韵的手法,使译文中的韵律与原文相似,同时保留了原诗的豪放和激情。

此外,许渊冲注重翻译的文化转化。

他在翻译李白诗词时,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化符号,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翻译《月下独酌》时,许渊冲将原文中的“兄弟”改为“朋友”,将原文中的“长亭”改为“咖啡馆”,使译文更贴近当代读者的生活和文化背景。

最后,许渊冲注重翻译的个人风格。

他在翻译李白诗词时,不拘泥于传统的翻译方式,而是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他的译文充满了个人的情感和诗意,使译文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总之,许渊冲在翻译李白诗词时,运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包括准确性、语言美感、文化转化和个人风格等。

这些策略的运用使他的译文更加贴近原著,同时也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需求。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传达了李白诗词的韵味和内涵,还展现了他独特的翻译才华和创造力。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其次,从形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形式和 结构。例如,在翻译杜甫的《登高》时,他采用了英文中的对仗形式,使得译诗 在视觉上与原诗保持了对等和对称,从而保留了原诗的视觉美感。
最后,从意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意象和 意境。例如,在翻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他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中的意象 和意境,使得译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佳作,被誉为“唐诗之冠冕”。此诗以登 临黄鹤楼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英译本中,许渊冲将这首诗的“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准确传达了原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如“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等。在译文中, 我们能够看到许渊冲对原诗的深入理解和对英语表达的精细打磨。他用词精准, 使得英译本在传达原诗意蕴的同时,又具有了英语诗歌的韵味。
以《登鹳雀楼》为例:
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许渊冲译文:“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s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seldom see so far as a thousand miles; You must climb upstairs higher and higher.”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 诗译作
01 一、音美
03 三、意美
目录
02 二、形美 04 参考内容
许渊冲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生涯长达六十余年,为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魅力。在本次演 示中,我们将从“三美论”的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许渊冲 古诗法译

许渊冲 古诗法译

许渊冲《诗经》中的名篇《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他用法文译成:A mon départ,Le saule en pleurs;Au retour tard,La neige en fleurs.Lents,lents mes pas,Lourd,lourd mon Coeur;J'ai faim; j'ai soif,Quelle douleur!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L’AscensionLes singes hurlent avec le vent rapide ;Les oiseaux tournoient au-dessus de l’eau limpide.Feuilles sur feuilles tombent jusqu’à la lisière;Ondes par ondes roule la grande rivière.Loin des miens en automne, je répands des pleurs;Malade et vieux, je monte seul à la hauteur.Les soucis ont mis du givre sur mes cheveux;Ecrasé, je renonce au vin peu savoureux.古典诗词《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双语,许渊冲译)《钗头凤·红酥手》,南宋词人陆游所作,抒写陆游自己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全首词记述了词人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TARACT ON MOUNT LU 望庐山瀑布 The sunlit Censer perk exhales 李白 a wreath of cloud , (散发出/呼出, 日照香炉生紫烟, 将香炉峰人格化)(wreath,花环, (将静止的香炉峰写得 有缭绕,色彩艳丽的生动意向) 富有灵性)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被倒置, 遥望瀑布挂前川。 形容远望中的瀑布像倒挂的飞流,译 (化动为静,呼应上 出了诗词的弦外之音和意境之美) 文)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His lessening sail is 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尽” 字前移,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Where I see but the endless River rolling by.(目送行舟的 怅惘之情)
总体构思上采用译气不译字的手法,灵活运用词语,改变句式, 使得译作画意深厚,同时准确地表达了原作者的思想感情。
原诗描写失意宫女孤寂的生活,凄凉的心境,译者翻译得忠实传神, 既描写了静态,又展示了动态;既描写了外部活动,又展现了内心感 受;将原文的言内之意,言外之情都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SEEING MENG HAORAN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OFF AT YELLOW CRANE 李白 TOWER My friend has left the west 故人西辞黄鹤楼,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交代友人东行,又道出 地点) 烟花三月下扬州。 For River Town 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句式对称整齐)
许渊冲诗词翻译 赏析
翻 译
Translation
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变为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 体的过程或结果,或者说把用一种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 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
标 准
信等值地再现原ຫໍສະໝຸດ 达译文的语言表 达要做到与原

等值地再现原著的话
语风格,传达原著的 美学信息和风格信息。
著的意义内容,
秋 夕 杜牧 The painted screen is chilled 银烛秋光冷画屏, in silver candlelight,
An Autumn Night
She uses silken fan to catch 轻罗小扇扑流萤。 passing fireflies.
The steps seem steeped in 天阶夜色凉如水, water when cold grows the night,(当夜深天凉时,阶梯仿佛 浸在水里) She lies watching heart坐看牵牛织女星。 broken stars shed tears in the skies.(她悲伤地卧看天空流 泪的星星)
这是翻译的最 基本标准。
文相应的通顺。
许渊冲
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 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 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 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学 教授,翻译家。 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 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 诗选》、《西厢记》、《红与黑》、《 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 外名著。 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 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 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飞流直下三千尺, (描绘出瀑布飞散 而降的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 (作谓语,既合乎主语倒 挂的飞流飞下的走向,又传达出 瀑布凌空而落的气势)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虚拟语气, 把现实瀑布和想象中的银河自然 地联系起来)
自成一派—“三论”
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
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 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 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
分别利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通过意译来努 力达到神似的境界。 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是译诗的目的论。 知之是使人理解,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然后要求 好之,能使人喜欢;最高的境界是乐之,能使人愉 快。
许先生按原诗的节奏,择用aabb尾韵,保留了原作的 形美和音美,译品接近原诗的自然节奏。
无边落木萧萧下,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草字头”用重复sh(sheds,shower)的译法
不尽长江滚滚来。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三点水”用重复r(river,rolls)的译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