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平天国运动的两重性

合集下载

近代史论文 理性看待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史论文 理性看待太平天国运动

被谬赞的历史——理性解读太平天国运动提起太平天国运动,许多人都会赞不绝口,夸赞他的先进性、时代性和进步性,它被认为是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农民革命,被载入史册,所谓“太平天国革命无可非议的是农民战争,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它爆发于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崛起于经济较为发达、中西交通频繁的两广,“此时社会各阶级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等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

”(1)读来让人觉得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一群在新宗教信仰、新思潮影响下崛起的一群农民发动的先进革命,甚至归结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也是简单的归根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诚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除了表面上的指挥失误、丧失斗志,以及再深追一步到主管者的贪污腐败问题等原因外,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可是在我看来,太平天国运动,本质上仍然只是一场在封建社会中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其根本未曾脱离过小农思想中争粮争地,称皇称帝的内核,从运动的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

提到太平天国运动,就不得不提及客家人。

太平天国运动首先反的是清王朝统治,如同历代大大小小王朝一样,打的是受不了清政府重税盘剥的旗号,可是事实上,清王朝从康熙时代开始逐步实施“摊丁入亩”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等利民政策,解决清王朝因人口剧烈增长而带来的人地矛盾。

清王朝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大量的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在人口不断膨胀的条件下,剥夺小农的土地,不仅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完全不可为的。

因此,养活庞大人口,并促进生产发展,就只能是通过减税的方式、以扩大分工剌激交换的方式来鼓励农民经营和开发土地,增加粮食产量。

(2)可是在这样看起来万世太平百姓富足天下安康的社会环境下,以洪秀全为首的客家人却造反了,那么原因就显然不是因为清政府的剥削,而是客家人与当地原住民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矛盾重重升级,最终导致械斗,为起义创造了良好的导火索。

太平天国思想散论(二)

太平天国思想散论(二)

太平天国思想散论(二)作者:李泽厚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更新时间:2008年11月17日三、冲击“四条极大的绳索”毛主席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三四页。

一九二七年湖南农民运动对这四条绳索进行了猛烈冲击,一八五○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如此。

前者有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的领导,后者没有,因之性质、情况和结果都有不同。

但太平天国那次冲击仍以实践形式最集中地表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意识形态。

首要的当然是政权。

太平天国搞的不是一般的“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反贪官不反皇帝,它明确地把打击矛头指向以清朝皇帝为总头子的各级地主阶级的政权机构和官吏人员“贼以官为妖,见朝衣、朝冠、袖褂、翎领之类以为妖服,人家有此服物,则蹂躏益甚。

又称士曰妖士,兵曰妖兵,吏曰妖差”(《苏台麋鹿记》)。

,同时自觉地建立起以贫苦劳动人民为骨干领导的从基层起的各级革命政权。

“木匠居然做大人”(《金陵纪事》)。

“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劫舍小记》)。

太平军对劳动大众极为热情和信任,对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则一般是使用(如做文书)而并不重用,对劳动者与剥削者这样严格区分不同对待,应该说,其自发的阶级觉悟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如“挖煤开矿人、沿江纤夫、船户、码头挑脚、轿夫、铁木匠作,艰苦手艺,皆终岁勤劳,未尝温饱,被掳服役,贼必善遇之,数月后居然老兄弟矣”;“凡掳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贼情汇纂》)等等,材料极多。

可见,政权性质、组成和人员是大有变化的(当然也有未大变化的)。

当这些政权机构从属于和服务于太平军的战斗任务(当时主要是军事斗争的任务)时,它当然是农民的革命政权。

但是,从政权的建立原则、制度、办法和具体发展情况看,它就仍然是在小生产的社会基础上,适应于各种封建形态的土地关系的上层建筑。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自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加重,中国的民族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各阶级都对国家的出路感到迷茫,不断进行着探索,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

先后出现了农民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以及辛亥革命。

这些运动,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但是这一次次的探索与失败确是为国家的出路提供了借鉴,让人们跟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必须走的道路。

而最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851年,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爆发了。

这就是从太平天国运动。

她从1851年金田起义,转战湘、赣、皖、浙等省,最后定都天京。

正是建立于清王朝对峙的南方农民政权。

1864年天京沦陷结束,历时13年。

如果对太平天国运动从总体上进行评价,那么既要看到农民战争自身的弱点,也要看到这场运动为历史为社会所提供的新东西。

太平天国的许多历史功绩是无法否定的,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太平天国运动和历次农民战争所不同的是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自己的纲领。

这个纲领基本上没有实行。

但在革命进程中,它却是当作一种理想被提出来的,曾经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并且为历史提供了新的东西,是可贵的。

太平天国的另一个纲领《资政新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如鼓励兴舟辑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兴宝藏;主张让百万富翁兴办银行;鼓励创造发明,允许发明者自专其利等。

其进步意义十分明显。

第二,初步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在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初期。

他们则把予头直指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思想。

给清王朝以深重的打击。

至于反对帝国主义,太平天国的旗帜也是很鲜明的。

1862年有个外国侵略者来到南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

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从正反两方面看太平天国运动

从正反两方面看太平天国运动

从正反两方面看太平天国运动内容提要: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这次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发展,对它的积极评价很多,但由于此次运动的伤亡代价极大,又受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以也有学者认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弊大于利。

本文将从正反两面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尽可能公正的分析。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建对外开放人口锐减男馆女馆城市破坏一.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如果对太平天国运动从总体上进行评价,那么既要看到农民战争自身的弱点,也要看到这场运动为历史为社会所提供的新东西。

太平天国的许多历史功绩是无法否定的,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太平天国运动最早理论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太平天国革命给清封建王朝以繁重的打击。

起义一开端就把推翻清朝作为一个目的,把清朝皇帝、官吏统称为“妖”,口号是“奉天诛妖,斩邪留正”。

起义阅历了14年,范围达18个省,地主阶级及其政权遭到繁重打击。

难能可贵的,是太平天国在反对封建政权斗争的同时,还把锋芒指向外国侵略者,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光明反对黑暗的大无畏肉体,特别是在战争中逐渐认清了侵略者的实质,当“洋兄弟”撕破了“中立”的面纱时,太平天国的英雄们责备他们派本国军队来侵略中国,坚决要把他们驱逐进来。

太平天国的反侵略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新觉悟。

正如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指出的:“中国的南方在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所表现的那种狂热态度自身,固然标明他们已醒悟到古老的中国遇到极大的风险;过不了几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困兽犹斗,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当然,中国的觉悟除了表如今中国人民的对抗斗争之外,还表如今顺应新潮流和认识新潮流上,这一点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同样有着光芒的纪录。

第二,主张对外开放政策。

由于宗教思想来自西方,太平天国的首领们以为他们同西方资本主义是同信天父皇上帝、同信天兄耶火华的。

因而,他们自以为和番国也是“兄弟之辈”,“姊妹之群”。

近代史论文理性看待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定稿)

近代史论文理性看待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定稿)

近代史论文理性看待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定稿)第一篇:近代史论文理性看待太平天国运动被谬赞的历史——理性解读太平天国运动提起太平天国运动,许多人都会赞不绝口,夸赞他的先进性、时代性和进步性,它被认为是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农民革命,被载入史册,所谓“太平天国革命无可非议的是农民战争,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它爆发于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崛起于经济较为发达、中西交通频繁的两广,“此时社会各阶级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等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

”(1)读来让人觉得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一群在新宗教信仰、新思潮影响下崛起的一群农民发动的先进革命,甚至归结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也是简单的归根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诚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除了表面上的指挥失误、丧失斗志,以及再深追一步到主管者的贪污腐败问题等原因外,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可是在我看来,太平天国运动,本质上仍然只是一场在封建社会中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其根本未曾脱离过小农思想中争粮争地,称皇称帝的内核,从运动的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

提到太平天国运动,就不得不提及客家人。

太平天国运动首先反的是清王朝统治,如同历代大大小小王朝一样,打的是受不了清政府重税盘剥的旗号,可是事实上,清王朝从康熙时代开始逐步实施“摊丁入亩”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等利民政策,解决清王朝因人口剧烈增长而带来的人地矛盾。

清王朝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大量的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在人口不断膨胀的条件下,剥夺小农的土地,不仅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完全不可为的。

因此,养活庞大人口,并促进生产发展,就只能是通过减税的方式、以扩大分工剌激交换的方式来鼓励农民经营和开发土地,增加粮食产量。

(2)可是在这样看起来万世太平百姓富足天下安康的社会环境下,以洪秀全为首的客家人却造反了,那么原因就显然不是因为清政府的剥削,而是客家人与当地原住民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矛盾重重升级,最终导致械斗,为起义创造了良好的导火索。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0级英教3xxxxxx07最近恰处于五一放假期间,闲来没事儿,就把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前后后研究了一番。

以下是我对这次运动的一些看法。

太平天国自1851成立起至1864年天京陷落,前后历时有14年之久。

它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

此次农民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人民英雄,也体现出了中国农民阶级在历史进程中,为探索怎样使人民更好的生存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本人十分欣赏太平天国反封建的运动,它体现出了农民阶级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敢于同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叫板,重重的打击了那些自以为是,因循守旧,不断的压榨贫苦劳动人民的统治者们。

最重要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提倡人人平等,男人和女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即使是女人也可以行军打仗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当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战功显著的女将军。

同时,太天国时期,十分注重商业经济的发展,确实的为广大贫苦百姓做出了很多好事儿,因此,该运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可以说太平天国会发展的更加壮大,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该运动发展到后来却逐渐走向衰败,重要的领导人物相继遇害,直至天京的陷落,最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以失败告终。

可以说究其原因,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可归纳为两个要点: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在我看来,太平天国之所以未能推翻清王朝而造成最后失败,其原因无论是客观的、主观的,主要的、次要的,都曾在斗争进程中不断地具体的表现出来。

以下是我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分析。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农民最关心的是什么,一直以来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土地问题。

我们都知道,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高中时历史老师就强调过,这个制度有两重性的特点,一方面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面旗帜、一个纲领,它通过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要实行农民土地的制度,所以,这是它革命斗争性最突出的表现,以及它把历代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要求最具体形象化、直观的展现在额、人们面前,所以它是一个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太平天国妇女史研究综述

太平天国妇女史研究综述

太平天国妇女史研究综述摘要:史学界一直认为太平天国推行的是妇女解放政策,近年来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在这些学者的研究生基础上,进行一个整理和总结。

关键字:太平天国妇女史研究综述太平天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解放妇女的政策,从众多有关妇女解放的资料中,史学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本文对太平天国改善妇女地位的政策进行总结,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太平天国对妇女的解放政策。

一、太平天国改善妇女地位的政策太平天国妇女政策的核心就是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这一理论随着革命实践的逐步深人和发展,渐渐形成为太平天国一系列的妇女政策。

(一)政治首先,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太平天国妇女则同男子一道共同分担政治任务,朝内男官女官一律同等,妇女不仅通过车功入仕,而且可以通过科举当官。

其次,下令解放缠足,“着其放脚,妇女皆去脚带”。

从而废除了中国封建社会自五代以后900多年来严重束缚广大妇女肢体的缠足恶习,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再次,实行男女在教育上平等。

太平天国主张妇女有受教育的权力,头朝子女都有宣讲革命道理和“听演道理”的自由。

在法律方面,男女犯奸一体同罪。

太平天国规定:“凡弧奸红妇女喊冤,定即斩首示众,妇女释放。

”最后,婚姻制度上,妇女地位大大改善。

太平军废除了买卖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主原则。

在其占领的地区,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天下婚姻不论则”的新制度,一旦纪婚,男子不得任意抛弃或买卖妻子。

此外,太平天国还采取了禁娼、禁止买卖妇女、禁止蓄妾,禁止溺婴等措施。

(二)经济太平天国的妇女拥有和男人相同的、自己的田地(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男女均可分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等的土地)、和男人一样去耕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男子并肩而行,尽社会赋予自己的义务,成为和男子一样能够各尽所能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其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三)军事在军事上妇女同男子一样对太平天国负起了巨大的责任。

论太平天国运动

论太平天国运动

中文摘要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阶级矛盾激化,帝国主义侵略,自然灾害严重,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爆发的。

它是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身,具有重大的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整个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握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地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地。

它颁布了《资政新篇》,虽然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并且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但它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也说明了: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论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

鸦片输入年年激增。

由他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为严重。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

这些,都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加以灾荒连年,1846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

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

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3)自然灾害严重(4)西方宗教的影响(创拜上帝教)2.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准备2.1组织准备1843年创立拜上帝2.2理论准备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理论特点:将农民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3月 第26卷第2期合肥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fei Teachers College Mar.2008 Vol.26No.2 [收稿日期]2007-12-25[作者简介]徐修宜(1949-),男,安徽金寨人,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凌卫(1958-),女,安徽和县人,安徽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

论太平天国运动的两重性徐修宜1,凌 卫2(1.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阜阳236041;2.安徽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 要]不能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太平天国运动,应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一分为二地采取阶段论方法,以1856年的天京变乱为标志,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

前期运动代表农民阶级利益,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后期运动抛弃了农民阶级利益,实行洪氏家族的封建统治,必须给予否定。

总体评价,太平天国功大于过。

[关键词]太平天国;评价原则;一分为二;肯定前期;否定后期 [中图分类号]K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273(2008)022*******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民阶级举行的一次伟大的反清革命运动,它坚持斗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其势之猛,席卷了全国,震撼了世界,把中国农民运动推向了高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思想等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所以自辛亥革命那时起,它便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历史话题。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学者们对其研究的热情仍未降低。

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以其不同的思维和不同的研究方法,去见仁见智地对这一段历史进行研究,从而使太平天国运动史的研究成果居于中国近代史其它事件研究成果的首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那些阻碍学术研究的条条框框彻底打破,学术界对太平天国运动历史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对这一历史运动的肯定与否是两种不同观点也就更加旗帜鲜明。

对此,笔者认为,作为中国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受历史条件和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很难以一个简单的是或非的标准去对其进行评价,即那种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学术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必须看到农民阶级的两重性特点在这场农民运动中的充分反映,不应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去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对其分析和评价,这样,我们对其评价的结论才是客观公正的。

根据太平天国运动22年(1843-1864年)历史的特点,我们以1856年9月的天京变乱作为其标志,采取“阶段性”的评价方法,将其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进行评论。

二洪秀全自始至终地领导了太平天国的反清斗争,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对太平天国反清运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这位生活在农村中的农民知识分子,饱受着清朝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因此,他与封建知识分子相比,则是少了一些儒家的忠君思想,多了一些反抗君王的革命思想。

在他1843年第4次参加科考落第以后,仕途被堵,使他失去了跳出低下处境的信心,苦闷中他拿出藏匿7年之久的宣传西方基督教义的小册《劝世良言》进行仔细的阅读。

他终于发现书中关于上帝是唯一真神和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对团结贫困百姓起来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十分有利。

在这种思想原则的指导下,他与冯云山、洪仁∴一起建立起秘密的反清革命团体———拜上帝会。

并规定拜上帝会的宗旨是推翻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建立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农民政权。

可见,洪秀全自产生革命思想的那天起,就将斗争的矛头直指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

为了使农民阶级的反清斗争有一个理论的基础,洪秀全于1847年至1848年间撰写了《原道觉世训》一文,在文中他将世间的社会力量分为两大营垒,一是善、正,他的代表是农民,其领袖是上帝的次53子、耶稣的兄弟洪秀全。

一是恶、邪,总的代表是妖魔,他提出神、鬼是历代皇帝所造出来的,是迷惑百姓的,因此,他号召人们起来打倒这些偶像。

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明确地指出两大营垒,两种势力的对立,实际上是将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幻化为妖与上帝的对立和争斗,这里面包含着反抗的意识,将阶级对立、阶级斗争的现实曲折地在宗教的说教中表现出来”[1]59。

此文成为洪秀全领导农民革命的思想基础。

经过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等人长达8年时间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武装暴动的条件已经具备。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终于发生(关于金田起义时间存在于1850年11月4日之说),金田起义标志着洪秀全由宗教领袖转变成为反清军队的首领,拜上帝会的民间组织转变为农民军队,农民秘密活动由此而进入到公开反清的军事斗争时期。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始终将军事斗争的矛头指向清统治阶级。

“为了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为了获得必要的物资,太平军于起义后两日(即一月十三日)便撤离金田村,沿大湟江而出,顺利地占领了江口。

”[2]37-38这里位于浔江与大湟江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在军事上是必争之地。

太平军的初战告捷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此后,天地会的几位首领率部加入太平军,使太平军的声势更加浩大。

3月8日,太平军撤离江口向武宣进发,大本营设在东乡莫村。

23日,洪秀全称天王。

5月14日,太平军撤离东乡后向象州挺进,太平军以少击众,将分路包围的清军击溃。

事实说明,太平军起义初期坚持反清斗争的方向始终不变,它充分说明,洪秀全等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彻底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一举占领永安城,这是太平军攻克的第一座州城,此举极大地鼓舞了太平军将士的反清信心。

洪秀全在此进行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建设,确立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官制。

在永安休整了半年的时间后,太平军不断沿着大中城市发动北上攻击,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1853年的3月攻克了南京,并在此作为首都。

这一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是洪秀全、杨秀清正确领导和广大将士浴血奋战、人民群众热情支持的结果。

它也反映出清朝政府的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民意。

1852年,太平军在北上的进军途中,以杨秀清、萧朝贵名义发表《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等纲领性文告,宣传太平军反清的原因和打仗的目的。

文告揭露了清朝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罪行,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一个“同享太平之乐”的新社会。

文告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自尊心、自信心,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快速发展。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布了代表农民群众利益的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它包括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具体政策。

“《天朝田亩制度》坚决地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强烈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以摆脱贫困实现温饱和幸福的要求,不愧为农民战争史上最光辉的文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3]57“《天朝田亩制度》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作了大胆的否定。

农民反对封建制度,渴望获得土地的要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反映。

”[4]327《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把农民运动推向了最高潮。

我们从上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从1843年开始,就将革命斗争的矛头指向腐朽的清朝专制主义统治,这一坚定不移的革命斗争方向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也符合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规律,洪秀全对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此,毛泽东给予洪秀全以极高的评价,他指出:“自从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5]1469可以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自1843年开始到1856年9月天京变乱前这13年时间的革命斗争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其间的政治方针路线代表了广大农民阶级的利益,同样也是正确的。

尽管在推行政策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是错误,但这些都是太平天国运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错误,是支流方面的错误,丝毫不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功绩。

据此,我们对太平天国运动这13年的功绩应给予充分地肯定。

三洪秀全是一位农民阶级的知识分子,农民阶级所固有的特点在他身上必然要反映出来,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实现了青年时代光宗耀祖的夙愿,那种主63宰世界的皇权思想,终于有了实践的条件,他由一个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太平天国反清领袖,随定都南京而一步一步地脱化成为新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皇帝,甚至于他比清朝皇帝在某些方面还有过之而不及。

“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变化。

起义初期那种‘敝衣草履,徙步相从’的朴质的思想作风多被抛弃,代之而起的则是对权利名位和奢侈生活的追求。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力,‘半载方成,穷极壮丽’,旋因大火烧毁。

1854年又在原址复建,周围十余里,宫殿林苑,‘金碧辉煌’,‘侈丽无匹’。

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目’。

至如冠履服饰、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

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宫。

这些情况表明,太平天国领袖们在进入天京后,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已经相当严重。

”[6]89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定都南京以后,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腐败。

历史事实已经告诉了我们,定都南京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而言,弊大于利。

定都南京不仅未有促使太平天国领导人之间更加团结与协调,反而使最高领导人之间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相互残杀,也正是因为定都南京,而使太平天国为保卫首都兵力分散,从而失去主动进攻清军的优势,同样还是因为定都南京,使太平天国内外交困的严重矛盾得不到解决,反而领导人生活上的奢侈腐化,政治上的腐败堕落日益严重。

可以说定都南京也就意味和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此而开始滑向了失败的深渊。

1856年8月,杨秀清终于向洪秀全提出封自己为万岁的要求,洪、杨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尖锐化的程度。

杨秀清的这一做法也为洪秀全诛杨找到了借口。

定都南京,“由于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由原先推翻清王朝的单一斗争目标,变成为一要推翻清王朝,二要为巩固和夺取太平天国最高领导权而进行的双重斗争目标。

其中,对于洪秀全和杨秀清来说,后者斗争更显得重要。

”[7]杨秀清逼封以后,对洪秀全的允诺深信不疑,真可谓守株待兔。

而洪秀全则是暗中调兵遣将,密召当时在江西、湖北前线指挥作战的韦昌辉、石达开回京诛杨。

这一事实告诉了我们,太平天国运动一致对清的矛盾由此而转向了在内部的斗争,革命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

9月2日,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2万余人死在了韦昌辉的屠刀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