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应用指征

合集下载

使用呼吸机的标准和要求

使用呼吸机的标准和要求

使用呼吸机的标准和要求
使用呼吸机的标准和要求如下:
1. 确定机械通气的指征:患者必须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者有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才可以使用呼吸机。

在使用呼吸机时,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确定机械通气方式:无创通气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带上面罩,保持气流畅通即可;有创通气适用于大部分急症的患者,需要切开气管进行插管。

3. 设定参数:呼吸机的参数设定需要根据患者的呼吸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压力等来做决定,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适合患者的参数。

4. 检查设备稳定:机器开启后,要保证机器稳定运行,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5. 考虑血气分析指征和pH值:血气分析在9.33-10.7kPa,也就是70-80mmHg,氧分压在吸入氧浓度40%时仍<50mmHg时。

6. 临床指征:呼吸浅、慢、不规则,或极度呼吸困难、呼吸欲停止或停止、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5次/min时。

7. 注意安全:呼吸机也有可能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呼吸机依赖等副作用。

因此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总的来说,使用呼吸机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患者的病情指征、机械通气方式、设备稳定性、血气分析指征和临床指征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避免造成危害。

呼吸机使用指征[1]

呼吸机使用指征[1]

呼吸机使用指征呼吸机使用指征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呼吸机使用的指征,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呼吸机支持,并能够正确操作呼吸机进行治疗。

二、患者的初步评估在决定是否使用呼吸机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功能评估: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是否存在明显困难,是否呈现低通气状态,如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减弱等。

2-血氧饱和度评估:通过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低于90%为临界指标。

3-动脉血气分析: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患者的氧合指标(PaO2)及二氧化碳排出指标(PaCO2)。

4-意识状态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昏迷、嗜睡等,以判断是否需要呼吸机辅助治疗。

三、呼吸机使用的适应症根据患者的病情,以下情况可作为呼吸机使用的适应症:1-急性呼吸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2-呼吸肌无力:如重症肌无力。

3-昏迷或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枢性呼吸抑制。

4-创伤:如胸部损伤或脊髓损伤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5-严重气道阻塞:如哮喘、呼吸道感染等。

四、呼吸机使用的禁忌症以下情况为呼吸机使用的禁忌症,患者在存在以下情况时不宜使用呼吸机:1-呼吸机相关的禁忌症:如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严重气胸等。

2-心脏功能不稳定: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3-无法配合使用:如急性脑损伤或颅内压增高导致的昏迷。

4-术后患者:如有手术相关的措施能够改善呼吸功能,呼吸机治疗并非首选。

五、呼吸机的选用与设置1-呼吸机类型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类型,如机械通气呼吸机、非侵入式通气呼吸机等。

2-呼吸机参数的设置:根据患者的需要,设置呼吸机的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吸气压力、吸气时间等。

3-通气模式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等。

六、呼吸机使用的注意事项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的各项参数。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一、引言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或代替病人的呼吸功能。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指征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使用指征1·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肺炎等疾病,病情较重且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

2·外科手术后患者:某些手术后需要术后监护及辅助通气的患者,如心脏手术、胸腔手术等。

3·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如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呼吸功能受损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

4·严重创伤患者:骨盆骨折、多发性骨折等严重创伤导致气道受阻或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

三、使用注意事项1·医护人员应熟悉呼吸机的操作原理和各项功能,确保正确使用。

2·严格按照呼吸机的设置参数进行调整,包括气道压力、频率、吸呼比等。

3·遵循严密的呼吸机使用流程,包括患者的连接步骤以及安全性检查。

4·定期检查呼吸机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维修。

5·进行机械通气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

6·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包括氧气供应不足、机械失灵等。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呼吸机操作手册2·呼吸机故障排除手册3·呼吸机使用记录表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指呼吸功能严重减退或完全丧失的患者。

2·机械通气:使用呼吸机辅助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3·气道压力: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输送给患者的气体压力。

4·频率:呼吸机每分钟进行的呼吸次数。

5·吸呼比:呼吸机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的比例,常用1·2或1·3·。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

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1. 引言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室等临床环境中。

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呼吸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 使用指征呼吸机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以下是常见的使用指征:2.1 呼吸困难呼吸机适用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严重气道阻塞,无法自主呼吸;呼吸肌无力或完全丧失;严重肺功能不全,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2.2 生命体征异常低氧血症: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严重的呼吸酸中毒: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范围(>50mmHg);心率异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血压异常:如低血压、高血压等。

2.3 预防性应用预防性应用呼吸机主要是为了避免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常见的预防性应用指征包括:术后患者,特别是进行大手术或有明显高危因素的患者;严重损伤患者,如颅脑损伤、胸部创伤等。

3. 使用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3.1 技术要求呼吸机的使用需要经过相应的培训和技术考核,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技术要求:熟悉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能够正确连接呼吸机和患者的气道;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3.2 监测与评估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的参数,并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常见的监测项目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胸腔压(Peak)等。

3.3 安全措施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注意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定期进行呼吸机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需保持适当的姿势,减少气道压力;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需采取适当的镇静和肌松措施,以减少不适和呼吸机的不良影响。

4.呼吸机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手段,正确使用呼吸机对于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掌握呼吸机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

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征⒈引言本文旨在提供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指征,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判断患者是否适合使用无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呼吸支持设备,适用于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正确的使用指征能够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⒉使用指征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严重呼吸困难,动态肺容积<50%预期值。

●预期的通气功能不稳定。

●重度呼吸性酸中毒。

●连续或间歇性部分气道梗阻。

⑵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预期的通气功能不稳定。

●预期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局灶性肌无力。

⑶心力衰竭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反复急性心力衰竭发作。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预期的正呼气末正压需要>5 cmH2O。

⑷低氧血症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氧饱和度<92%,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

●氧饱和度<90%。

⑸其他适应症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术后需要辅助通气。

●大部分时间需要辅助通气的重症患者。

●对有创通气存在禁忌症的患者。

⒊使用禁忌症⑴中度或重度面部骨折⑵多发性创伤⑶无法与呼吸机紧密配合的患者,如严重焦虑、不配合等⑷严重呼吸窘迫,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通气⒋法律名词及注释●无创呼吸机:也称为非侵入性呼吸机,是一种通过面罩或鼻罩等非侵入性方式提供的呼吸支持设备,用于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种以气流受限和进行性气流限制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吸烟引起。

●神经肌肉疾病:指一类由神经或肌肉系统引起的疾病,如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

●心力衰竭:一种由心脏发育异常或心脏病引起的病症,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低氧血症:指人体动脉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异常降低的一种病症。

附件:无创呼吸机说明书,患者评估表格。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适应证】1.严重通气不足: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呼吸肌麻痹等。

2.严重换气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肺部感染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急性肺水肿。

3.减少呼吸功耗:胸部和心脏外科手术后,严重胸部创伤等。

4.心肺复苏。

【应用指征】1.临床指征:呼吸浅、慢、不规则,极度呼吸困难,呼吸欲停或停止,意识障碍,呼吸频数,呼吸频率>35次/戚n。

2.血气分析指征:pH<7.20~7.25。

PaCO2>9.33~10.7kPa(70~80mmHg)。

PaO2在吸人FI O2 0.40、30分钟后仍<6.67kPa(50mmHg)。

【禁忌证】1.未经减压及引流的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

2.中等量以上的咯血。

3.重度肺囊肿或肺大疱。

4.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之前。

5.急性心肌梗死。

(以上均为相对禁忌证)【准备工作】1.检查呼吸机各项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各管道问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各附件是否齐全,送气道或气道内活瓣是否灵敏。

2.检查电源和地线。

3.氧气钢瓶内或中心供氧压力是否足够(氧气压力>10kg /cm2)。

4.湿化器是否清洁。

【操作方法】1.呼吸机与病人的连接方式:(1)面罩:适用于神志清楚合作者,短期或间断应用,一般为1~2小时。

(2)气管插管:用于半昏迷或昏迷的重症者,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如经鼻、低压力套囊插管可延长保留时间。

(3)气管切开:用于长期做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人。

2.呼吸机的调节:(1)通气量:潮气量一般为10~15mL/kg,慢性阻塞肺部疾患常设在8~10mL/k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水肿、肺不张等肺顺应性差者可设在12~15mL/kg。

(2)吸气/呼气时间:阻塞性通气障碍时吸:呼为1:2或1:2.5,并配合慢频率;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吸:呼为1:1.5,并配合较快频率。

应用呼吸机时一般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是指在急诊或重症监护室的临床诊断,以及支持病人的呼吸功能,识别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情况。

一般来说,呼吸机使用指征包括:
1. 呼吸困难:病人感觉气短、喘息、呼吸短促,并伴有体征如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

2. 呼吸抑制:病人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如呼吸深度减少、呼吸频率减慢,而且没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反应。

3. 呼吸潮湿:病人出现呼吸潮湿,也就是病人呼吸时口和鼻部分水汽蒸发而形成的水雾,这种情况表明病人的呼吸功能已经受到极大的损害。

4. 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功能已经完全受损,即使用大量的氧气也无法改善病人的状况,此时需要使用呼吸机来支持病人。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

呼吸机使用指征1、概述:呼吸机,也称为人工呼吸器,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呼吸机使用的指征。

2、呼吸机使用指征分类:2.1急性呼吸衰竭2.1.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1.2严重支气管哮喘2.1.3严重肺炎或卡他性肺炎2.1.4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5严重肺纤维化2.1.6严重肺栓塞2.1.7外伤性胸腔积气或气胸2.2慢性呼吸衰竭2.2.1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2.2严重间质性肺病2.2.3肺源性心脏病3、具体指征展开:3.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1.1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比值<200mmHg3.1.2呼吸频率>30次/分钟3.1.3严重呼吸道酸中毒(pH<7.25)3.2严重支气管哮喘:3.2.1呼气峰流速<50%预计值3.2.2持续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和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未能改善3.2.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mmHg3.3严重肺炎或卡他性肺炎:3.3.1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比值<300mmHg3.3.2进行中的治疗(例如抗菌药物、液体管理)无效3.3.3呼吸机相关并发症(例如气压伤、肺炎)已发展3.4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4.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3.4.2pH≤7.353.4.3合并呼吸性酸中毒3.4.4未进行过呼吸机治疗4、附件:4.1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呼吸机:医疗器械,用于支持或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

5.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种导致肺功能受损的病情,通常由其他疾病或伤害引起。

5.3严重支气管哮喘: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导致气道反复发作性收缩和扩张。

5.4严重肺炎或卡他性肺炎:肺部感染引起的严重炎症。

5.5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适应症: 1.严重通气不良
2. 严重换气障碍
3. 神经肌肉麻痹
4. 心脏手术后
5. 颅内压增高
6. 新生儿破伤风使用大剂量镇静剂需呼吸支持时
7. 窒息、心肺复苏
8. 任何原因的呼吸停止或将要停止
二、禁忌症:没有绝对禁忌症。

肺大泡、气胸、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肌梗塞等疾病应用时应减少通气压力而增加频率
三、呼吸机的基本类型及性能
1. 定容性呼吸机:吸气转换成呼气是根据预调的潮气量而切换
2. 定压型呼吸机:吸气转换成呼气是根据预调的压力峰值而切换。

(与限压不同,限压是
气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继续送气并不切换)
3. 定时型呼吸机:吸气转换成呼气是通过时间参数(吸气时间)来确定。

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定时、限压、恒流式呼吸机。

这种呼吸机保留了定时型及定容型能在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下降时仍能保证通气量的特点,又具有由于压力峰值受限制而不容易造成气压伤的优点,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呼比、吸气平台的大小、氧浓度大小均可调节,同时还可提供IMV (间歇指令通气)、CPAP(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等通气方式,是目前最适合婴儿、新生儿、早产儿的呼吸机
四.常用的机械通气方式
1. 间歇正压呼吸:(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PPV):最基本的通气方式。

吸气时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内,靠身体自身压力呼出气体。

2. 呼气平台 (plateau ):也叫吸气末正压呼吸 (end ins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 ,EIPPB,吸气末,呼气前,吸气阀继续关闭一段时间,再开放呼气,这段时间一般不超过呼
吸周期的5%,能减少VD/VT (死腔量/潮气量)
3. 呼气末正压通气 ( positive end expiration pressure ,PEEP ) :在间歇正压通气的前提下,使呼气末气道保持一定压力, 在治疗呼气窘迫综合征、非心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时起重要作用
4. 间歇指令通气(intermi1mandatory ventilation , 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IMV ) :属于辅助通气方式, 呼吸机管道中有持续气流, (可
有自主呼吸) 若干次自主呼吸后给一次正压通气, 保证每分钟通气量, IMV 的呼吸频率成人一般小于10 次/分,儿童为正常频率的1/2~1/10
5. 呼气延迟,也叫滞后呼气( expiratory retard ):主要用于气道早期萎陷和慢性阻塞性
肺疾患,如哮喘等,应用时间不宜太久
6. 深呼吸或叹息( sigh)
7. 压力支持( pressure support) :自主呼吸基础上,提供一定压力支持,使每次呼吸时压力均能达到预定峰压值
8. 气道持续正压通气 (continu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 :除了调节CPAP旋钮外,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流量,应使流量加大3—4倍。

CPAP正常值一般4—12cm水柱,特殊情况下可达
15cm 水柱。

(呼气压4cm 水柱)。

五、呼吸机与人体的链接:
情况紧急或者估计插管保留时间不会太长、新生儿、早产儿、一般经口插管。

其他情况可以
选经鼻插管或者是气管切开。

六、呼吸机工作参数的调节:四大参数:潮气量压力流量时间(含呼吸频率吸呼比)
1. 潮气量:潮气输出量一定要大于认得生理潮气量,生理潮气量为6~12 毫升/公斤,而
呼吸机的潮气输出量可达10~15 毫升/公斤,往往是生理潮气量的1~2 倍。

还要根据胸部起伏,听诊两肺进气情况,参考压力二表血气分析进一步调节
2. 呼吸频率:接近生理呼吸频率。

新生儿40—50 次/分,婴儿30—40 次/分,年长儿20—30 次/分,成人16—20次/分。

潮气量X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
3. 吸呼比:一般1:1.5~2,阻塞性通气障碍可调至1:3 或更长的呼气时间,限制性通气障
碍可调至1 : 1
4•压力:一般指气道峰压(PIP),当肺部顺应性正常时,吸气压力峰值一般为10—20cm 水柱,肺部病变轻度:20~25cm 水柱;中度:25~30cm 水柱;重度:30cm 水柱以上,RDS、肺出血时可达60cm 水柱以上。

但一般在30cm 水柱一下,新生儿较上述压力低5cm 水柱
5. PEEP使用IPPV的患儿一般给PEEP2~3cm水柱是符合生理状况的,当严重换气障碍时(RDS肺水肿、肺出血)需增加PEEP 一般在4~10cm水柱,病情严重者可达15甚至20cm 水柱以上。

当吸氧浓度超过60%(FiO2大于0.6)时,如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80mmhg,应以增加PEEP 为主,直到动脉血氧分压超过80mmhg。

PEEP每增加或减少1~2mmhg,都会对血氧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数分钟内即可出项,减少PEEP 应逐渐进行,并注意监测血氧变化。

PEEP数值可从压力二表指针呼气末的位置读出(有专门显示的更好)
6. 流速:至少需每分钟通气量的两倍,一般4~10升/分钟
七、根据血气分析进一步调节:首先要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气管导管的位置、两肺进气是
否良好、呼吸机是否正常送气有无漏气
调节方法:
1. PaO2过低时:①提高吸氧浓度
②增加PEEP值
③如通气不足可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延长吸气时间、吸气末停留等
2. PaO2过高时:①降低吸氧浓度
②逐渐降低PEEP值
3. PaCO2过高时:①增加呼吸频率
②增加潮气量:定容型可直接调节,定压型加大预调压力,定时型增加流
量及提高压力限制
4. PaCO2过低时:①减慢呼吸频率可同时延长呼气和吸气时间,但应以延长呼气时
间为主,否则将其相反作用。

必要时可改成IMV方式,
②减小潮气量:定容型可直接调节,定压型可降低预调压力,定时型可减
少流量、降低压力限制
八、湿化问题:
1. 加温湿化:效果最好, 罐中水温50~70摄氏度, 标准管长1.25米, 出口处气体温度
30~35 摄氏度,湿度98~99%。

湿化液只能用蒸馏水。

2. 雾化器:温度低,刺激性大。

病人较难接受。

3. 气管内直接滴注:特别是气道内有痰痂阻塞时,滴注后反复拍背、吸痰,常能解除
通气不良。

具体方法:成年人每20~30分钟滴入0.45~0.9盐水2ml,或以4~6滴/分的速度
滴入,总量大于200ml/d,儿童每20~30分钟滴入3~10滴,以气道分泌物稀薄、能顺利吸引、无痰痂为宜。

4. 人工鼻略
九、吸氧浓度(FiO2): —般机器氧浓度从21~100%可调。

既要纠正低氧血症,又要防止氧中毒。

一般不宜超过0.5~0.6,如超过0.6 时间应小于24小时。

目标:以最低的吸氧浓度使
动脉血PaP2大于60mmhg (8.0Kpa)。

如给氧后紫绀不能缓解可加用PEEP复苏时可用1.0
氧气,不必顾及氧中毒
十、设定报警范围:气道压力上下限报警(一般为设定值上下30%)、气源压力报警、其他报警
十一、意外问题:呼吸机旁应备有复苏器,或者其他简易人工气囊,气囊和气管导管之间的接头也应备好。

注意防止脱管、堵管、呼吸机故障、气源和电源故障十二、常见合并症:压力损伤、循环障碍、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喉、气管损伤
十三、呼吸机的撤离:逐渐减低吸氧浓度,PEEP逐渐降低至3~4cm水柱,将IPPV改为IMV (或SIMV)或压力支持,逐渐减少IMV或支持压力,最后过度到CPAP或完全撤离呼吸机,整个过程需严密观察呼吸、血气分析情况。

拔管指征:自主呼吸与咳嗽有力,吞咽功能良好,血气分析结果基本正常,无喉梗阻,可考虑拔管。

气管插管可一次拔出,气管切开着可经过换细管、半堵管、全堵管顺序,逐渐拔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