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8(示范文本)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家老舍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3)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评书艺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体验评书艺术的魅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明湖居的环境和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明湖居听书》课文内容。
(2)分析老舍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3)欣赏评书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北京方言和土语的理解。
(2)评书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明湖居听书》。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现的评书艺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评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等活动,体验评书艺术的魅力。
(2)学生谈感受,分享心得体会。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参与度、积极性。
(2)学生朗读、表演等能力的展示。
2. 作业完成情况:(1)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习成果:(1)学生对评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2)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
2. 写一篇关于评书艺术的心得体会文章。
3. 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艺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明湖居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湖居的背景和历史。
2.学习如何使用明湖居听书软件。
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明湖居的背景和历史介绍。
2.明湖居听书软件的使用方法。
3.听书和阅读练习。
三、教学过程1. 明湖居的背景和历史介绍明湖居是一家专注于有声读物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济南市,是中国最大的有声读物平台之一。
明湖居的使命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 明湖居听书软件的使用方法2.1 下载和安装学生可以在应用商店或明湖居官网上下载和安装明湖居听书软件。
2.2 注册和登录学生需要注册一个明湖居账号,并登录到软件中。
2.3 浏览和搜索学生可以浏览和搜索自己喜欢的有声读物,也可以按照分类、作者、出版社等方式进行筛选。
2.4 收听和下载学生可以在线收听有声读物,也可以下载到本地进行离线收听。
3. 听书和阅读练习3.1 听书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声读物进行听书练习。
在听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听力,听清每个字和词的发音。
•注意理解,理解每个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注意记忆,记住每个故事和情节的发展。
3.2 阅读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子书进行阅读练习。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阅读速度,掌握适当的阅读速度。
•注意理解,理解每个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注意记忆,记住每个故事和情节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听书和阅读练习的成绩。
2.学生对明湖居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对听书和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教学进行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教学内容是否合理。
3.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4.学生反馈是否积极。
六、教学总结明湖居听书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明湖居的背景和历史,学习如何使用明湖居听书软件,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听书能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理解听书内容,提高听力技巧和听力水平。
•阅读能力:学生通过听书能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听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文化素养:学生能够通过听书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和人物,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背景介绍明湖居听书是一个在线听书平台,提供各类精彩的有声图书资源。
本课将通过明湖居平台提供的《西游记》有声读物进行听书教学。
2. 教学材料•明湖居平台提供的《西游记》有声读物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声读物的优点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步骤二:阅读指导•提醒学生在听书之前,可以先简要了解书籍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阅读期望。
•引导学生注意听书的技巧,如注意集中注意力、提前预测故事走向、理解语速和语调等。
步骤三:听书过程中的教学•分段播放有声读物,每段结束后进行简短的讨论和理解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物形象、情节走向、主题等。
步骤四:听后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听后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思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五:学习评价•通过听后讨论和总结的质疑和回答,评价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素养。
步骤六:作业布置•布置学生进行听书感想或读后心得的书面作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信息进行思考和表达。
4. 教学方法•导入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分段播放法:将有声读物分段播放,每段结束后进行讨论和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对话互动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5. 评价方式•学生听书讨论记录: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回答和观点表达记录。
•学生书面作业:评价学生的书面作业,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素养。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重要段落。
(2)理解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明湖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3)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2)理解作者对明湖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明湖居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与明湖居相关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2)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5. 课堂小结:(2)强调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文章重要段落。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以“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文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估其在人物分析、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文章中的问题。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
2.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
4.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1.听《明湖居》电台节目。
2.精读节目内容,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
3.讨论文本、生活和故事,表达个人观点。
4.丰富课堂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2.如何通过节目内容来提高自我素质。
3.如何归纳和总结文本,提升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录播制教学。
2.精读课文和生活,讲述背景和故事。
3.分组讨论,激发学生表达热情。
4.课堂辅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介绍《明湖居》节目概述。
2.提问:你喜欢听历史节目吗?你有听过哪些节目?听什么受益最大?第二步、正文教学1.分组听《明湖居》主题节目。
2.听完后,交换意见: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3.课堂辅导:解答学生理解方面的疑问,介绍相关名词和历史事件。
第三步、拓展1.阻止生活和文化,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2.再次分组讨论,结合古代文化和历史谈论宋朝社会。
第四步、总结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实际运用知识。
2.点拨,对学生存在的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加强总结。
六、教学评估1.有效让学生成长知识、提高口语和议论能力。
2.了解并掌握相关历史、文化和人文信息。
3.发掘学生潜力,拓展学习领域,提升文化素质。
七、教学建议1.加强课前知识传授,让学生提前预习。
2.加强课堂讲解方式,将知识扩散为热点。
3.减少学生记忆量,让他们重视思维训练和探究。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了解古代说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说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了解古代说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明湖居听书》的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说书艺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精彩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2)讨论作者在表达技巧上的运用,以及说书艺术的特点。
4. 分享成果(1)各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全班同学共同总结说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说书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本节课学习的精彩片段。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说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积极性、讨论投入程度等。
2. 理解与应用能力评估: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明湖居听书》内容的理解深度以及对说书艺术特点的掌握情况。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明湖居听书》是一篇描绘清朝末年社会风貌和市井生活的散文,作者王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人物形象以及文化氛围。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使学生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并背诵《明湖居听书》中的精彩片段;(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3)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和市井生活;(4)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课文解读2.1 文章主题《明湖居听书》以明湖居茶馆为背景,通过听书人的讲述,展现了清朝末年天津卫地区的社会风貌。
文章主题为“市井百态”,通过描绘各种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文化氛围以及百姓的生活状态。
2.2 文章结构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介绍明湖居茶馆的概况,中间部分通过听书人的讲述,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
2.3 重点词汇和短语(1)明湖居:天津卫地区著名的茶馆;(2)听书:古代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讲故事、说书人等;(3)市井百态:指民间社会的各种风俗习惯和生活状态。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明湖居听书》的背景、主题、结构等,使学生对文章有全面的认识。
3.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市井生活。
3.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4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体会当时的社会氛围。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明湖居听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4.3 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文章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

语文教案《明湖居听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明湖居听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明湖居听书》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3.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的分析。
3.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明湖居听书》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明湖居及其周围环境。
(2)引导学生对明湖居的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述。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明湖居听书》。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回答问题。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学生朗读并翻译。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并进行例句演示。
(3)学生练习使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明湖居相关的情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生词和短语进行写作。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对明湖居的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语文:《明湖居听书》教
案8(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九年级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8(示范文
本)
一.教学目标:
1.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2.通感
3.中华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文学家的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通感
三.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的
创造,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小说,是
极具创造性的语言艺术。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杰作。
从学习该文中,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成功方法,提高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文意的能力,而且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二)学习《自读提示》,明确学习重点。
1、请同学们读两分钟。
2、同学们自学关于作者刘鹗和《老残游记》的知识,完成一篇短文,简介刘鹗和《老残游记》,400字,独立完成。
3、学习第二段
①请一位学生读②请一位学生概括文段的两个要点:
《明》一文的艺术特色和学习重点
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通感,都是为了表现白妞的精湛技艺。
(三)课文研讨:
一、正面描写:
1、根据提示,找出6-9自然段。
2、听录音,或请学生朗读。
3、分层次。
两层:白妞出场——白妞说书
4、研讨“白妞出场”:
着重写了什么?外貌、动作、眼神——魅力动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她丰富的的内心世界和生动的表现力
5、研讨:“白妞说书”:
过程分成五步,以声音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划分层次
显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二、通感:(成功的奥秘)
1、学习其定义(见自读提示)
作用:赋无形于有形,生动可感激发想像
2、补充钱钟书《谈艺录》中论述:
在日常经验中,视觉、听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
譬如我们说“光亮”,
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转移到声响上面,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无
分彼此。
在视觉里仿佛有听觉的感受,在听觉里仿佛有嗅觉的感受,这就是通感。
味
嗅
触
通感
视
听
4、补充例子:
目光锐利(视——触)耳朵太长(听——视)
笑声很甜(听——味)声音响亮(听——视)
味道很浓(味——视)
联系《荷塘月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品味课文例:
l 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听,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
那里弹似的。
l 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三、侧面描写:
1、学生快速阅读后,归纳层次大意。
①戏园盛况②琴师演奏③黑妞演唱④群众反响
2、讨论侧面描写的作用,联系《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宝玉的侧面描写。
——烘托与铺垫
3、集体品读第七、八自然段。
四、总结:
《明湖居听书》是描写说书艺人精湛技艺的成功片段。
就其描摹音响效果这一点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媲美。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通感的写作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声世界,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我们还要向作者刘鹗先生和白妞式的中国艺人表示敬意。
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为中华民族文库增添了瑰宝。
五、作业:
1、给白妞演出设计一幅广告,可文可画。
2、课外阅读《老残游记》,写一篇读书笔记。
六、板书:
(制高点)
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拎动点)
正面描写
铺垫赋声
侧面描写
通感
烘托以形
1、戏院盛况 1、白妞出场:外貌、动作、(语言训练)
2、琴师演奏眼神(学生搜寻、分析) 1、定义
3、黑妞演唱 2、白妞说书 2、举例
4、观众反响①开端:初不甚大 3、课文具体表现
(学生自读②发展:越唱越高 4、学生自己举例(迁移)逐点归纳)③跌宕:陡然一落
④高潮:忽又扬起
⑤结束:人弦俱寂
(师生朗读、研讨、分析)
上一篇:《明湖居听书》教案7
下一篇:《文学的趣味》《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