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技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平朔安家岭露天矿东部境界优化

平朔安家岭露天矿东部境界优化

平朔安家岭露天矿东部境界优化武建波;武懋;赵天佑【摘要】根据安家岭露天矿东部境界的现实情况,对东部地表境界进行多方案对比分析,得出最优的东部靠界边界,对安全爆破位置进行合理划分,对靠界边坡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研究保证了安家岭露天矿东部靠界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期刊名称】《露天采矿技术》【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露天矿;境界;控制爆破;弧形凹端帮;优化【作者】武建波;武懋;赵天佑【作者单位】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朔州 036006;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管理中心,山西朔州 036006;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管理中心,山西朔州 036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4.50 概况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位于宁武煤田北端,地跨朔州市平鲁、朔城两区,行政隶属朔州市平鲁区管辖。

该矿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平朔矿区第二座大型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0 Mt/a,核定生产能力20.0 Mt/a。

矿建工程于1997年10月1日开工建设,2001年7月1日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进行联合试运转,2003年7月1日全面进行试生产,2004年达产。

2007年进行改扩建,矿界东西长5.1~7.77 km,南北宽1.39~4.87 km,地表境界面积30.33 km2,东边界最宽,西边界最窄。

安家岭露天煤矿采用单斗-卡车综合开采工艺。

上部黄土层外包剥离,岩石剥离自营采用单斗-卡车开采工艺,采煤采用单斗-卡车-地表半固定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

主要开采4#煤、9#煤、11#煤3个煤层,煤层埋藏深度为170~247 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赋存稳定,煤层平均厚度4#煤10.4 m,9#煤16.3 m,11#煤4.1 m,开采煤层总平均厚度近30.8 m。

现矿坑生产能力10万t/m。

正常采掘带宽度40 m,内排土场最下台阶坡底线与11#煤工作面坡底线最小安全距离50 m,排土工作线跟进采煤工作线。

露天煤矿初步设计 精品

露天煤矿初步设计 精品

露天煤矿初步设计前言魏家峁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是基本国策。

国家正在以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魏家峁露天煤矿是魏家峁煤电一体化项目的两个子项之一,该露天矿田储量丰富,资源可靠,煤质为低硫高热值长焰煤,电煤市场条件明确,开发条件优越,适宜开发大型露天煤矿。

该矿一期规模6Mt/a,二期规模12Mt/a,配套电厂分别为4×600MW和8×600MW。

随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会使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一、设计依据(一)地质报告、矿区总体规划1、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53队1983年12月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准格尔煤田南部详查地质报告》。

2、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53队2005年1月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煤田魏家峁露天勘探地质报告》。

3、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2005年1月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矿区总体规划》。

(二)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有关文件、主要基础资料及有关协议类文件。

详见附录。

二、设计范围我院和华北电力设计院分别承担魏家峁煤电一体化项目的露天煤矿设计和电厂设计,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互相制约、分工合作;设计范围分界点划定在电厂围墙外1m处。

露天煤矿设计范围包括:边坡稳定;开采境界、资源储量和剥离量;拉沟、采区划分、开采程序、基建剥离工程量、生产剥采比及其均衡、进度计划;开采工艺、设备选型、数量确定;采运排工程;煤的破碎加工、地面运输、储煤系统;地下水控制与防排水;总平面布置、地面运输;机电设备维修;供电通信、计算机管理;建筑结构;给排水、供热及通风;职业安全与卫生;环保、水保;企管现代化、技术经济等。

三、设计指导思想(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引进世界上先进开采工艺(吊斗铲倒堆),以低成本提高露天矿生产剥采比,扩大露天矿开采范围,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同时,确保高产高效,建设一个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

安家岭露天煤矿双环内排与迈步搭桥的应用

安家岭露天煤矿双环内排与迈步搭桥的应用
进行 了优化 。南 帮扩 帮后 , 的工作 线形 成 , 输 车 新 运
辆 分 别经 过北 帮 14 、35平 盘端帮 运输 道路 和南 35 17
帮 13 3 0端帮运 输道路 , 排弃 各 内排 土场 。在新 出入
安 家岭 露 天 矿 的矿 坑 随着 工 作线 的向东 推 进 , 在工作 帮上 的移动 坑线 将 同步推进 ,矿 坑 的出入 沟 也 不断 向东移 设 。 目前 , 矿坑 的东 、 外排 土场 都 已 西 排满 , 只能 在 内排土 场 排弃 。矿 坑南 帮 煤 有 矿联
( ) 矿坑 北 帮 煤 、 1在 南帮 4下 一 平 盘 位置 搭 1 平朔 安家 岭露 天煤矿 是我 国 自行设 计 、 自行 施
工建设 的又一 特大 型露 天煤炭 企业 ,设计 年生 产原 煤 10 0万 t 5 。开 采工 艺 为 : 岩石采 用 单 斗一 卡 车 间
桥 ,分 别 通 往 北 部 内 排 X 20内 排 土 场 和 南 部 14 X11 2 0内排 土场 ,使 4下 一 、 一 、 一 平 盘 岩 14下 2 4下 3
效果 。
() 4 在内排土场形成南北贯通的运输道路 , 使北
部 X14 、 20 X10 盘 与南 部 平 盘 通 过 坡 道 2 0X17 、 30平 相对 接 , 决下 部断 桥时 9和 1 的运输 问题 。 解 . 1煤 同 时 内排土 场起坡 排弃 ,科学 合理 的增加 了排 弃 台阶
石 合 理使 用该 桥排 弃 X 20和 X 20排土 场 , 14 11 实现
剥 离运 距最 短 的效果 。
断工艺 ; 采煤 采 用半 连 续 工艺 , 即坑 内单 斗一 卡 车 、
地 面半 固定 破 碎站一 胶带 输送 机 。 用 多出人 沟 、 采 端 帮半 固定式 坑线 与工 作帮 移动坑 线相 结合 的开 拓运

1#井主井井口房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11

1#井主井井口房改造施工组织设计111

安家岭1#井工矿主井驱动站改造工程施工组织措施编制日期:2006年7月23日编制单位:甘肃中煤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平朔项目部编制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机电队:批准:一、工程内容本工程为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1#井工矿主井驱动站改造工程施工,主要有:1#井主井皮带增设驱动装置一台套;变频室墙向东移约3.5米,新增变频柜1台,变频室照明恢复;高压配电室增设变频开关柜1台、移动电容器柜1台,移动直流屏1台套;户外变压器增安1台,户外变压器顶棚拆除,增设一套两间房地房屋,每间设置两台变压器。

二、施工工艺顺序三、施工准备施工准备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在本项施工中,要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施工机具准备施工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要提前准备好,五吨自吊车、50吨吊车、电焊机等要及时到位。

水平仪、百分表、万用表、摇表等各类测试测量仪表在使用前必须测试校验,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消耗性材料如电焊条、油漆等事先准备就绪,以备用。

2、施工材料准备施工使用的所有材料,均应在开工前到位。

12槽钢、驱动装置基础垫铁、各种电缆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出厂合格证,拒绝使用“三无”产品。

3、施工技术准备开工前,要组织1#井工矿机运队、电气队以及机电队相关人员,现场考察,确定施工内容及施工方案,并记录备案,如有问题,及时报告机电队,商讨解决方案。

组织相关人员,尤其是施工技术员、班组长、技术骨干认真考察施工现场,做好技术交底,成文备案。

编制详细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施工措施及工期进度安排计划,报相关部门签字认可后,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应确保措施及计划的贯穿执行。

4、施工现场条件创造施工现场的临时配电设施要设置好,并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布置,确保临时配用电安全。

施工现场应提前清理出来,不得在现场堆放任何机具、材料或其他杂物,以免影响施工。

与其他施工单位相关联交叉的,应通过甲方及监理与其商量腾出施工现场。

四、主要施工方案1、施工总体方案为在保证施工质量基础上,尽量缩短工期,本施工拟分作三个综合班组同时进行施工。

安家岭露天矿合理开采方案确定

安家岭露天矿合理开采方案确定
4 结 论
(1) 煤质问题成为影响安家岭露天矿生存和发 展的主要问题 。为满足市场对商品煤硫分的要求 , 除采取井工 、端帮配煤措施外 , 进一步优化矿坑开 采方案 , 合理布置高低硫煤产出比例是解决该矿目 前煤质问题的主要途径 。
(2) 采用灵活的陡帮开采技术 , 优化工作线长 度 , 尽可能地减小卡车运距 , 能够有效的降低采矿 成本 , 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6109 5146 6122 5130 5125
9184
294
11154
251
9181
295Leabharlann 121122399146
306
6 087164 5 455164 6 224142 5 300179 5 248148
2 156117 2 150111 2 172103 1 877108 1 982126
1137 1157 1139 1162 1174
表 2 开采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对照
方案 原煤剥采比 开采年限 推进度 年平均剥离量 土岩运距 原煤硫分 低硫煤比例 劣质煤硫分 低硫煤缺口量 直接成本 吨煤平均售价
编号 / m3·t - 1
/a
/ m·a - 1
/ 万 m3
/m
/%
/%
/%
/万t
/ 元·t - 1 / 元·t - 1
方案 Ⅰ 方案 Ⅱ 方案 Ⅲ 方案 Ⅳ 方案 Ⅴ
[ 2 ] 山西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探 148 队. 山西省宁武煤田平朔矿 区安家岭露天煤矿安太堡二号勘探区补钻地质报告 [ R ] . 太原 : 山西省煤田地质局 , 1993.
[ 3 ] 山西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探 115 队. 山西省朔州市平朔矿区 安家岭露天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 R ] . 太原 : 山西省煤田地 质局 , 1991.

平朔安家岭露天矿生产长远规划研究

平朔安家岭露天矿生产长远规划研究

阶 段划 分 示 意 图见 图 1 , 2 0 1 2年 底 至二 采 区转
向过渡完 成期 间煤岩 工程 量见表 1 。
大地 质构 造 的影 响 区。综合考 虑 中煤集 团公 司及平
朔集 团公 司 的发展 需要 ,提前 对安 家岭矿 生产 能力
进行 规划 和考 虑 ,保 持 其生产 能力 的稳定 发挥 具有 重要 意义 。 本 文从 地质条 件 出发 , 结合设 备能力 等进
工程 硕士 , 1 9 9 9年 毕业于辽宁工程技 术大学采矿 工程 系露 天 开采专业 ,曾任矿 副总工程师 。长期从 事露 天矿生产技 术工
作, 现任 中煤平朔集 团安全监察局监察二 室主任 。
面 不断 下降 , 矿坑 水平推 进 时 , 上部 剥离 台阶逐 步 消
露天采矿技术 2 0 1 3 年第1 1 期
分 析原 因 :阶段 l 一 8 位 于逆 断层 和芦子 沟 背斜 综合 影 响 区域 , 受 逆 断层影 响 , 此 期 间 同 时开 采上 、
下 盘 6层 煤 , 煤 层抬 升 、 原 岩石剥 离 台阶演 变 为煤层 台阶 、 剥 离量 减少 ; 受芦 子沟 背 斜影 响 , 地 表 及 基 岩
衡期为 5 a ( 2 0 1 3 — 2 0 1 7 年) ; 按照能力 2 5 0 0万 如 , 生产
阶段 1 阶段 2 阶段 3 阶段 4 阶段 5 阶段 6 阶段 7 阶段 8
行生 产均 衡 , 排 列 出年度 建议 计划 , 为平朔 集 团公 司
煤炭 生产 计划 提供 基础 资料 。
2 工程 量计 算
根据 2 0 1 2年底 I I 煤工作线 位置 ,按照坑 底 I I
煤 推进 2 0 0 m划 分 阶段 ,从 现状 至首采 区东 边界共 划分 为 1 9个 阶段 。以坑底 I I 煤 为基准 , 露煤平盘 宽 度 1 2 0 m、 剥 离 平盘 宽 度 1 0 0 m、 上 推 至 地表 形 成 工

平朔东露天铁路专用线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平朔东露天铁路专用线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4.1. 工程概况..........................................- 1 4.1.1. 工程简介 ......................................- 1 4.1.2. 主要技术标准 ..................................- 1 4.1.3. 自然特征 ......................................- 1 4.1.4. 施工条件 ......................................- 2 4.1.5. 工程特点、重难点 ..............................- 3 -4.2.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 4 4.2.1. 施工总体指导原则 ..............................- 4 4.2.2. 施工总体安排 ..................................- 4 4.2.3. 总体施工顺序 ..................................- 5 4.2.4. 施工组织机构 ..................................- 5 4.2.5. 施工队伍任务划分 ..............................- 8 4.2.6.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 ..............................- 9 -4.3. 施工进度安排(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进度横道图,并明确开竣 工日期,关键线路) ....................................- 17 -4.3.1. 工期目标 .....................................- 17 4.3.2.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 .............................- 17 4.3.3. 各分项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 17 4.3.4. 施工进度计划图 ...............................- 18 4.3.5. 施工关键线路 .................................- 18 4.4.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 19 4.4.1. 路基工程 .....................................- 19 4.4.2. 桥梁工程 .....................................- 46 4.4.3. 框架桥.......................................- 73 4.4.4. 涵洞工程施工 .................................- 75 4.4.5. 隧道工程 .....................................- 78 4.4.6. 房屋、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 ................- 124 4.4.7. 改移道路工程 ................................- 134 4.5.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 145 4.5.1. 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 145 -4.5.2. 确保工期的措施 ..............................- 155 4.6.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 165 -4.6.1. 冬季施工安排 ................................- 165 4.6.2. 雨季施工安排 ................................- 168 4.7. 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及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 171 4.7.1. 质量目标 ....................................- 171 4.7.2. 质量保证体系 ................................- 171 4.7.3. 质量目标保证措施 ............................- 173 4.7.4. 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 ....................- 174 4.8. 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 175 4.8.1. 安全目标 ....................................- 175 4.8.2. 安全保证体系 ................................- 175 4.8.3. 安全保证措施 ................................- 180 4.9.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 189 4.9.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 ......................- 189 4.9.2.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组织机构 ..................- 189 4.9.3.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 ......................- 190 4.9.4. 临时工程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 191 4.9.5. 施工工程中的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 192 4.9.6. 施工接口环保、水保措施 ......................- 195 4.10.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 196 4.10.1. 组织管理措施 ...............................- 196 4.10.2.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 196 4.10.3. 职业病防治措施 .............................- 197 4.11. 劳动力组织措施 .................................- 198 4.11.1. 劳动力投入原则 .............................- 198 4.11.2. 劳动力组成 .................................- 198 4.11.3. 劳动力组织计划 .............................- 198 4.11.4. 劳动力保证措施 .............................- 198 4.1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实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 .......- 200 -4.12.1. 施工机械设备配备原则 .......................- 200 4.12.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 200 4.12.3. 主要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 .................- 200 4.12.4. 施工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 203 4.13. 临时用地计划 ...................................- 204 4.14.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 205 4.14.1. 材料供应原则 ...............................- 205 4.14.2. 材料来源及供应方式 .........................- 205 4.14.3.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 205 4.14.4. 保证材料供应的措施 .........................- 205 4.14.5. 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 207 4.15.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 .............................- 208 4.15.1. 文明施工 ...................................- 208 4.15.2. 文物保护 ...................................- 210 4.16. 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安家岭露天煤矿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安家岭露天煤矿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经济广场★安家岭露天煤矿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刘新德 段胜儒(平朔安家岭煤炭有限公司综合部,山西朔州市,036006) 摘 要 安家岭露天煤矿是平朔矿区开发建设的第二座大型露天煤矿,于1998年4月正式开工。

在建设中,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严把工程质量,保证了工期和基建投资不超概算。

到2000年底,选煤厂、露天矿和铁路专用线三个单项工程基本建成,安家岭露天煤矿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绩。

关键词 露天矿建设 质量控制 安家岭露天煤矿 安家岭露天煤矿是平朔矿区开发的第二座大型露天煤矿,是利用日本第三批能源贷款的国家“九五”煤炭重点项目之一,年设计能力1500万t,服务年限97a。

由选煤厂、露天矿和铁路专用线组成。

选煤厂由煤炭部平顶山选煤设计院设计、中太监理公司监理。

露天矿地面工程由煤炭部沈阳设计院设计,中安监理公司监理。

安家岭矿铁路专用线由大新至木寨修下行疏解线、木寨至店坪修复线、店坪至安家岭矿新建铁路专用线组成,全长约21km。

项目自1998年4月正式开工以来,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的共同努力下,到2000年底三个单项工程已基本建成。

露天矿基建剥离已超过初步设计工程量,地面工程已形成;选煤厂主体完成,开始进行带煤试运行;铁路专用线全线开通运营。

基本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绩。

1 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为把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建成一个工期短、投资省、效益好、质量高的现代化露天矿,安家岭矿从项目筹备开始,就立足于安家岭矿和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本着任务和目标一致、精干高效、分工协作、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计委印发的[计建设(1996)673号]《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煤炭工业部印发的[煤基字(1996)第282号]《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试行办法》的通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基本建设改革的要求,进行项目管理和机构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技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技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工程编号:C2642建设规模:25.0Mt/a总经理:周少雷总工程师:邓晓阳项目总工程师:梁兴国大地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二○○八年九月审定人员名单审查人员名单参加设计人员名单前言一、项目背景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隶属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

平朔矿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国铁北同蒲线在矿区南部通过,矿区南侧及西侧有朔州至大同(大运公路)及平鲁至朔州两条国家二级公路,交通运输便利。

安家岭露天煤矿位于平朔矿区的中南部,开采境界为安家岭勘探区和安太堡二号勘探区。

安家岭露天煤矿工业场地位于安太堡车站的东侧,西易村附近,选煤厂工业场地由安太堡车站分成两个部分,主厂区位于安太堡车站的东南侧,七里河河谷,上窑村一带,原煤区位于安太堡车站东侧,紧靠西易村,与安家岭露天煤矿工业场地联成一体。

根据中煤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平朔煤炭工业公司计划2009年原煤产量提前达到一亿吨,安家岭露天矿产量将提升至25.00Mt/a。

安家岭选煤厂是与安家岭露天矿配套建设的选煤厂,2000年投产。

设计3套选煤系统生产出口煤,2套排矸系统生产内销煤。

设计能力15.00Mt/a,实际生产能力20.0Mt/a。

采用块煤重介浅槽、末煤重介旋流器的分选工艺,选煤系统为主再选,排矸系统只有主选。

主要产品为p2、p4、p5煤。

随着安家岭露天矿生产能力扩大到25.00Mt/a,现有选煤厂的分选加工能力明显偏小,为了满足对露天矿25.00Mt/a原煤进行洗选加工的要求,需对安家岭露天矿选煤厂的部分工艺环节和设施进行适度的技术改造。

本次技改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经过对工艺系统及设备的局部改造,将安家岭选煤厂“选煤系统”的生产能力提升到950t/h;“排矸系统”的生产能力提升到1000t/h。

这样在330d/a,16h/d的工作制度下,安家岭选煤厂原煤处理能力提升至25.00Mt/a,并进一步降低系统介耗及生产成本。

2007年9月份我公司完成了《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扩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月份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组织专家对该“可研报告”进行了评审。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见附录一)及安家岭区选煤厂现场管理及生产人员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本次“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技术改造工程初步设计”。

二、设计范围次初步设计的范围包括选煤厂生产系统中需要增加和改造的主要生产环节及辅助生产设施,共分为七部分:(1)粗煤泥TBS分选系统;(2)煤泥转运系统;(3)洗混煤转运系统;(4)改造现有密度控制系统;(5)矸石系统驱动装置备用;(6)增加大屏幕显示系统;(7)改造现有部分电机补偿电容。

此外,为了进行以上七部分的改造,还需完成原有压滤车间内设备的拆除、原有给排水及采暖管道修改、部分生产管道修改、场区局部道路修改等工程。

三、编制设计的依据(1)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矿选煤厂扩能改造工程项目《可研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2)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图纸。

四、原料煤基地简况安家岭选煤厂的原煤来自安家岭露天煤矿,煤种以气煤为主。

五、选煤厂的类型、厂型及厂址安家岭选煤厂属特大型动力煤选煤厂,现有3套选煤系统和2套排矸系统。

选煤厂设计能力15.00Mt/a,实际生产能力20.0Mt/a。

扩能改造后,全厂处理能力将达到25.00Mt/a。

六、选后产品的用途、用户要求优质动力煤:Ad≤14%~20%,St,d≤1~1.3%,Mt≤9.0%,Qnet.ar≥24.36~23.10MJ/kg,供国内外电厂。

优质混煤:Ad≤24~27%, Qnet.ar≥21.84~21.00 MJ/kg,供国内电厂。

洗混煤:Ad≤35%, Qnet.ar≥16.80MJ/kg,供国内电厂。

矸石:Ad>67.5%,Mt<11.0%,弃至矿区排土场,复垦造林、造田。

七、选煤方法、工艺灵活性及项目设计主要特点(1)选煤方法安家岭选煤厂扩能改造后,现有5套重介系统的生产工艺保持不变;调整重介系统的分选下限,增加粗煤泥(TBS)分选系统,细煤泥仍采用加压过滤机回收。

具体如下:3套选煤系统生产工艺为:150~13mm采用块煤重介浅槽分选机主、再选;13~1.5mm末煤采用重介旋流器主、再选。

2套排矸系统选煤工艺为:150~13mm采用块煤重介浅槽分选机分选;13~1.5mm末煤采用重介旋流器分选。

全厂1.5~0.2mm粗煤泥采用TBS分选机分选;全厂0.2~0mm细煤泥采用浓缩+加压过滤机回收。

(2)设计特点安家岭选煤厂全套系统具有“设计合理、技术先进、系统可靠、高效低耗、整体配套、管理方便、效益优先”的特点。

具体为:安家岭选煤厂所采用的工艺是目前选煤行业最为先进的工艺,系统简单实用,管理操作方便,系统灵活、转换便捷,工艺调整控制灵活顺畅,数质量控制高效简捷。

将末煤重介系统分选下限由0.20mm提高至1.5mm,这样将1.5mm以下煤泥全部从重介系统分离出来,充分发挥重介系统能力。

1.5-0.2mm粗煤泥采用TBS分选,并将TBS精煤掺入优质动力煤产品(选煤系统精煤),可进一步提高优质动力煤产品的产量及质量。

由于粗煤泥灰分较低(Ad≈22.59%),所以当生产灰分为14%的精煤产品时将TBS尾煤(Ad≈50%)掺入洗混煤中(选煤系统中煤),可提高最终产品回收率。

TBS系统采用集中布置,可完全互相备用。

且TBS系统可不开车,选煤系统及排矸系统仍维持现有工艺。

设备选型具有适应性强、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整体配套、高效低耗、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精确控制调节系统,可实现全工艺过程监测、监控。

充分考虑了新老系统的衔接,新老设备的互为备用,及新老系统的相互补充。

改造期间不影响老系统正常生产;综合考虑了投资、效益、工期、实用性、工程可预见性以及选煤厂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工程投资合理。

八、供水、供电及地面建筑物特征情况(1)供水:本次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技术改造工程是原有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范围的局部改造,水源由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现有生产、生活、消防管网提供。

(2)供热选煤厂新增建筑物由现有锅炉房统一供热,供热管道接自13号转载点附近已有供热管网主干管,沿栈桥内敷设。

(3)供配电现有两台组变31NB、33NB原设计为供暖专用,由于“选煤厂供热工程改造”完成后两台变压器除负担个别辅助设备外基本不用。

设计考虑利用31NB作为煤泥及洗混煤转运系统变压器;33NB负担TBS分选系统改造新增设备的负荷。

拆除主厂房配电室内现有31NB和33NB低压侧开关柜,在其相应位置安装煤泥、洗混煤转运及TBS系统低压配电柜。

其中现有31NB和33NB低压侧辅助设备仍由相应位置的新增开关柜负担。

在中压柜M41旁新增开关柜M40与之联屏,作为煤泥、洗混煤转运系统新增6kV电机3002C的电源柜。

该电机无功补偿柜设置于中压柜M31附近合适处。

将部分老化的电容补偿装置进行更换。

更换后的相应电机补偿电容仍安装于现有电容器位置。

逐个更换时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

由于现有主厂房配电室空间有限,TBS系统的6kV变频器柜设于TBS车间配电室内。

(4)建构筑物主厂房、TBS车间:为原有结构改造,根据工艺布置,结合原有图纸,依据现行国家规范进行改造、加固补强。

11号转载点至13号转载带点栈桥,钢筋砼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复合彩板围护。

13号转载点至14号转载点栈桥部分为钢筋砼框架结构,部分为钢桁架,桩基,复合彩板围护。

15号转载点至14号转载点栈桥为钢桁架,桩基,复合彩板围护。

栈桥人行道及检修道按角度要求均设人行踏步,并充分考虑冲洗水的排放和收集,所有栈桥的走道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或复合保温楼面。

九、投资概算建设项目总造价为13284.6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1920.02万元,设备购置5942.87万元,安装工程3418.20 万元,其他费用2003.57万元,其中预备费751.96万元。

建设项目总资金为13992.23 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707.56万元。

第一章厂区及原料煤基地概况第一节厂区概况一、厂区位置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是国有特大型企业,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原直属煤炭工业部,现作为中央企业,隶属于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2006年中煤能源集团上市,成立了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平朔分公司,负责平朔矿区的开发、建设、管理,是国家512户重点企业之一。

目前已建成安太堡、安家岭两座特大型露天矿、一号井、二号井、三号井三座大型现代化井工矿、五座配套洗煤厂和两条铁路专用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煤生产和出口基地。

平朔矿区位于山西省宁武煤田北端,地跨朔州市平鲁、朔城两区,属山西省朔州市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0′~113°30′,北纬39°07′~39°37′,矿区面积约380km2。

本区南部有北同蒲铁路通过,最近的车站为朔州、大新、神头3个,距离18~21km,朔州站南距太原226km,北距大同129km。

大(同)~运(城)二级公路由平朔矿区南部通过,朔(州)~平(鲁)二级公路南接大运公路沿七里河北上到平鲁城区,贯穿本区南北。

平朔矿区地理位置图见图1.1-1。

图1.1-1 平朔矿区地理位置图安家岭露天煤矿位于平朔矿区的中南部,开采境界为安家岭勘探区和安太堡二号勘探区。

安家岭露天煤矿工业场地位于安太堡车站的东侧,西易村附近,选煤厂工业场地由安太堡车站分成两个部分,主厂区位于安太堡车站的东南侧,七里河河谷,上窑村一带,原煤区位于安太堡车站东侧,紧靠西易村,与安家岭露天煤矿工业场地联成一体,本次技改工程均在原有厂区及车间内进行。

二、厂区地理概况朔州市平鲁区位于晋西北古长城脚下,北接内蒙,西南与忻州地区的偏关、神池毗邻,南依朔城区,东靠山阴县,东北连右玉,版图呈三角形状。

地理位置适中,素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

全区国土面积2314km2。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备,发展经济潜力巨大。

本区属缓坡黄土丘陵区,黄土广为覆盖,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切割剧烈,相对高差一般20~50m,总体地势北东高南西低。

本区气候分区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域,晋西北轻半干旱地区。

其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季风大。

平均年降水量449mm,最低195.6mm,最高757.4mm,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

年平均气温4.8~7.5℃,极端最低气温-32.4℃,极端最高气温37.9℃。

年平均风速2.3~4.7m/s,最大风速20m/s,一年中除夏季风速相对较小外,其它月份平均风速都在4m/s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