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设计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设计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设计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是指将多个光伏发电系统通过电网连接在一起,并与电网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发电模式。

这种系统设计能够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将从硬件设计、控制策略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在硬件设计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通常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电网连接器、配电柜以及监控装置等组成。

光伏组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

逆变器则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与电网进行连接。

电网连接器用于连接逆变器与电网,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配电柜用于进行电能的分配和管理,保证电能的正常供应。

监控装置用于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硬件设计,可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控制策略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采用的常见控制策略有功率控制和电压控制两种。

功率控制策略是指根据电网的负荷需求,调节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使得光伏系统的发电功率和电网负荷需求保持匹配。

电压控制策略是指根据电网的电压变化情况,调节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保持电网的电压稳定。

这两种控制策略可以相互结合,实现光伏系统与电网的协同运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调节,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电能损耗。

在经济效益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能够降低电网运营成本,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实现电能的分散生产和就近消费,减少电能的传输损耗。

同时,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以向电网出售多余的电能,从而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

这样既可以降低居民和企业的用电成本,又可以提供额外的经济收益。

另外,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还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能源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它涉及各个方面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硬件设计、高效的控制策略和科学的经济分析,才能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

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方案导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因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环保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建议。

一、设计目标1. 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能够满足用户日常电力需求,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3. 实现经济效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投资回报能力,以实现经济效益。

二、设计方案1. 太阳能板选择:选择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太阳能板,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同时考虑太阳能板的质量、品牌信誉和售后服务等因素。

2. 逆变器选择:选用高效的逆变器,以确保将太阳能转换为交流电的效率。

逆变器在设计中应考虑适应不同功率和电压要求的设备,以满足各种电器设备的使用需求。

3. 储能系统设计:为了解决光伏发电系统在夜间或天气不好时无法产生电力的问题,应设计合适的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可以采用电池组、超级电容器或其他储能装置,以实现电力的有效储存和调配。

4. 并网连接设计: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以实现光伏发电和电网供电的无缝切换。

并网连接应采用可靠、安全的技术方案,确保系统的运行和供电的稳定性。

5. 监控与管理系统:为了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应配置相应的监控与管理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太阳能板和逆变器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状况,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实施步骤1. 需求评估: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评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需求和规模。

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并考虑系统的成本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3. 设备选择和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太阳能板、逆变器、储能设备和监控与管理系统等设备,并进行采购。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路设计与接入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路设计与接入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路设计与接入方案一、引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将光伏发电设备分布在用户侧,通过并网发电,将电能直接供给用户使用,并将多余的电能送回电网。

本文将围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路设计与接入方案展开讨论,包括光伏组件选择、逆变器设计、线路配电方案、系统接入等。

二、光伏组件选择1.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在光伏组件选择中,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选择高转换效率、低温度系数、抗PID性能好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以实现系统的高效发电。

2. 光伏并联与串联根据实际用电需求和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进行合理的光伏模块的串并联,以提高光伏组件的总额定电压和电流。

在光伏组件选择和设计中,要考虑光伏模块的阻尼电压、最大功率点电压和电流等参数匹配。

三、逆变器设计逆变器是将光伏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的重要设备,其设计和选择对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1. 逆变器效率选择高转换效率的逆变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光伏模块输出的电能,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2. 逆变器功率容量根据实际用电负荷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选择逆变器的功率容量。

要确保逆变器的功率容量不过大,避免功率浪费,同时也要避免容量过小,导致用电需求无法满足。

3. 逆变器保护功能选择具备过压、过流、缺相、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的逆变器,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线路配电方案1. 直流侧线路设计在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侧线路设计中,要考虑电线的材质、导线截面、敷设方式等因素。

选择质量良好、阻燃性能好的电线,并合理计算导线的截面,以降低线路损耗。

2. 交流侧线路设计在光伏发电系统的交流侧线路设计中,要根据系统的容量和用电负荷选择合适的电线和断路器。

合理设计线路路由,减少线路长度和电阻,降低线路电压降,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五、系统接入1. 并网接入光伏发电系统要接入电网,首先需要符合当地的接入政策和技术标准。

接入前需要进行系统的验收和检测,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随着能源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将光伏电池板分布在城市中的各个建筑物上,通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供给周围的建筑物使用,并将多余的电能通过电网逆向供给电网。

该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

二、系统设计1.光伏组件选择选择高效率的光伏组件是一个关键步骤。

可以选择单晶硅、多晶硅、PERC等高效的光伏组件,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组件的类型和功率。

2.安装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朝向进行安装设计。

首先,在建筑物的南面和屋顶上安装光伏组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同时,还可以考虑在遮挡影响较小的其他方位上进行安装,以增加发电量。

3.逆变器选择逆变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

根据系统的容量和实际需求选择逆变器的类型和功率。

同时需要考虑逆变器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4.电网连接将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是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要一环。

需要选择合适的电网连接设备,并确保系统与电网的安全连接,防止逆变器损坏或电网过载。

5.电能管理系统为了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监控和管理,需要设计电能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情况、功率输出以及电网连接状况等。

并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三、经济效益分析1.发电收益2.节约能源成本通过光伏发电系统自发电,可以减少购买电能的成本,节约能源支出。

3.政府补贴政策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能享受相关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四、环境效益分析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可以减少使用传统能源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节约资源3.增加清洁能源比例五、总结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可以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提高了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一种可利用分散在各种建筑物上的光伏组件进行发电的系统,具有灵活性高、能源利用效率高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连接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概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将一系列光伏组件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再通过与电网的连接将其输出到电网上供应给用户使用的系统。

其基本组成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电网连接等。

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的原则1. 稳定可靠性:并网连接设计必须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2. 安全性:并网连接设计应满足国家安全要求,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用户和电网造成危害。

3. 高效性:并网连接设计应考虑系统的效率,最大程度地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

4. 经济性:并网连接设计不仅要考虑系统的建设成本,还需综合考虑系统的运维成本和回收周期等经济指标。

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的关键技术1. 电网连接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网连接方式,包括并网型逆变器、微逆变器和光伏直流汇流箱等。

2. 并网保护装置的设计:设计适当的并网保护装置,确保光伏发电系统在电网故障时能够迅速脱网并恢复。

3. 功率控制策略的设计:通过合理的功率控制策略,使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电网负荷变化,并提高系统的功率利用率。

4. 电网接口电路的设计:合理设计电网接口电路,满足电网对直流和交流电的要求,确保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交互符合电网规范和标准。

四、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连接设计的实施步骤1. 确定需求和设计目标:根据实际需求和设计目标,明确系统的容量、并网类型以及装机地点等关键参数。

2. 选取合适的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和预算限制,选取合适的光伏组件、逆变器和其他配套设备。

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设计与优化

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设计与优化

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设计与优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光伏发电系统已经成为最受青睐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灵活性、可靠性和环保性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

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设计是实现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

下面将从系统容量规模的确定、阴影效应的影响以及优化策略的选择等方面,对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设计进行探讨。

系统容量规模的确定是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确定容量规模时,需要考虑用户的用电需求、光照条件、系统的经济性以及对电网的影响等因素。

一般来说,容量规模应能够满足用户的最大负荷需求,同时与光照条件相匹配,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发电效益。

在确定容量规模时,还应考虑阴影效应对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的影响。

阴影效应是指建筑物、树木或其它障碍物对光伏板表面的部分遮挡导致光照不均匀,从而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为了降低阴影效应带来的影响,可以选择高效率的光伏组件,并采取适当的布局和方位角设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阴影对发电系统的负面影响。

在容量设计的过程中,合理选择优化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优化策略,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性。

首先,可以通过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实现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最大化。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通过对输出电压和电流进行监测和调节,使光伏组件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其次,可以采用能量存储装置,将多余的电力储存起来,在负荷需求高峰期进行释放。

能量存储装置的使用可以平衡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和负荷需求之间的差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同时,还可以采用微逆变器技术,将光伏组件分别与逆变器相连,实现组件级别的最大功率点跟踪。

与传统的集中式逆变器相比,微逆变器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并降低系统因单个组件失效而导致的整体系统性能下降。

此外,还可以考虑利用智能电网技术和远程监测系统,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光伏发电系统在分布式并网中的容错与冗余设计

光伏发电系统在分布式并网中的容错与冗余设计

光伏发电系统在分布式并网中的容错与冗余设计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系统在分布式并网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错与冗余设计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光伏发电系统在分布式并网中的容错与冗余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策略。

首先,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错设计是确保系统在面对故障和不利条件时,能够维持稳定运行的关键。

容错设计主要包括减少单点故障、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实现自动切换。

为了减少单点故障的影响,可以采用多组光伏组件的并联布置。

当其中一组组件出现故障时,其他组组件仍可正常并网发电,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停运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在逆变器和配电设备等关键环节进行冗余设计,确保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到备用设备,保持电网稳定供电。

其次,光伏发电系统的冗余设计是为了应对不同故障场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运行。

冗余设计主要包括备用逆变器、备用配电设备和备用电池组等。

备用逆变器能够在主逆变器发生故障时自动接管并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备用配电设备可以在主配电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切换,保证电能的正常分配。

备用电池组能够为系统提供备用电源,在电网断电或故障时维持系统的运行,避免停电产生的不便和损失。

为了有效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错与冗余设计,还需要考虑合理的系统监控与管理策略。

通过对系统性能、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此,建议采用远程监控系统和SCADA系统等监控工具,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此外,建议定期进行系统状态检查和定期维护,以确保系统设备的良好运行和故障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错与冗余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合适的保护装置和安全设备必不可少。

例如,增加防雷保护装置和接地装置,以减少雷击和地电流对系统的影响。

此外,在并购过程中,还应严格控制合适的并网点和操作条件,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一、引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在能源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展开讨论,涵盖系统概述、电气设计原则、电气组件选择、电气布线等方面。

二、系统概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将光伏电站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发电系统。

系统主要由光伏阵列、逆变器、变压器、电表等组成。

光伏阵列将太阳光转化为直流电能,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变为交流电能输出到电网,变压器用于实现电压匹配和功率传输,电表用于计量和监测发电量。

三、电气设计原则1. 安全性:电气设计必须遵循相关安全标准,保证系统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的可靠稳定。

防火、防雷击和漏电保护等措施需要得到充分考虑。

2. 可靠性:电气设计应具备可靠性,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电气设备的选购和安装要符合国家标准,合理布局避免单点故障,同时建立健全的检修保养制度。

3. 高效性:电气设计应追求系统的高效运行,充分利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潜力。

在设计电路拓扑结构时,应合理规划发电组件的数量、容量和布局,优化功率因数和电能传输效率。

四、电气组件选择1. 光伏阵列:选择合适的光伏阵列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的核心。

在选取光伏阵列时,要考虑太阳辐照度、阵列朝向角度和阵列倾角等因素,以最大化发电效益。

2. 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选用高效率、稳定性好的逆变器能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电能质量。

同时,要考虑逆变器的额定功率、输入电压范围、输出电压波形等参数,确保逆变器与光伏阵列和电网的匹配。

3. 变压器:变压器在系统中起到改变电压的作用,选取合适的变压器可确保电能的传输和匹配。

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和变比要与光伏阵列和电网的要求相符。

4. 电表:电表用于计量和监测发电量,需选用准确可靠的电表,并配备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控软件,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五、电气布线1. 光伏阵列布线:光伏阵列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进行布线,以满足系统的电压和电流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火力发电厂厂内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5041-2012)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2001)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201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DLGJ154-2000)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352-2006)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
1、保护装置配置
10kV联络线:
三段式电流保护
2、自动装置配置
为防止光伏电站发生非计划性孤岛现象,避免孤岛效应危及线路、维护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安全,干扰电网的正常合闸,以及使得孤岛中的频率和电压失去控制。光伏逆变器本身自带防孤岛保护功能,能够满足电站安全运行的要求。
本期工程拟在光伏电站侧配置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和低周低压解列装置,以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地调
地调以1路GPRS网络方式接收本光伏电站的远动信息,运动信息内容需满足国家电网公司Q/GDW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相关规定。
华准6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MWp龙蓬子站
光伏电站本期工程配置计算机监控系统及DTU,对逆变器、直流表、汇流箱、环境采集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进行采集和传输。
2
2.1
本次设计按照接入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查意见给定的条件,本工程通过1回10kV电缆通接入龙蓬装备现有10kV配电室,光伏站内10kV母线为单母线接线,10kV母线1回出线。光伏阵列区域共设有3台容量为1000kVA的变压器,电压比为10kV/0.315kV/0.315kV。
2.2
按稳定计算及有关技术规程要求,贯彻执行国电公司、规划总院、省电力公司有关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和反事故措施精神。
1.
华准6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MWp龙蓬子站位于市华准厂区内,总装机容量为3.1174MWp。整个电站由下列系统构成:光电转换系统、汇流系统、逆变系统、升压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电气保护系统、接入系统、中央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等。本工程通过1回10kV电缆接入龙蓬装备现有10kV配电室。
1.
本期工程采用多支路上网的“积木式”技术方案,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3个光伏并网发电单元,分别经过升压变压器-10KV配电装置,最终实现将整个光伏电站以10KV电压等级接入地区电网。升压站10kV接线方式为单母线接线,1回10kV进线,分别接入光伏发电单元,1回10kV联络线接入地区电力系统。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是一个前途光明且又极具社会效益的项目。本工程光伏发电项目的兴建不仅能减少对电网电力的消耗,减轻当地电网的压力,使用绿色能源,起到节约传统能源的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也可以提高市的城市形象。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带来较好的社会效应,所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和必要的。
华准6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4MWp龙蓬子站
10kV升压站初步设计说明书
项目负责人:
审核:
校对:
设计:
1
1.1
1)南京南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电力工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MWp龙蓬子站接入系统报告
1.2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00-2000)
2.3.3电能量计费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及资产分界原则,本方案暂按在产权分界点和光伏电站并网点侧各设置计量电能表一块,电能量计费表精度要求为0.2s级,电能表采用静止式多功能电能表,至少应具备双向有功和四象限无功计量功能、事件记录功能,配有标准通信接口,具备本地通信和通过电能信息采集终端远程信息的功能,采集信息应接入电网调度机构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本期需在光伏电站内配置计量开关柜1面(内含计量表及终端服务器),安装于光伏电站的开关柜室内。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精度分别达到0.2s、0.2级。
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DL/T5427-2009)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3-2002)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2012)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04)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07)
2.3
2.3.1调度关系及调度管理
华准6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MWp龙蓬子站,所发电量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发电系统性质为分布式光伏系统。光伏电站调度关系为地调调度,站内的远动信息采集处理由计算机监控系统负责实现。
2.3.2配置及要求
根据《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有关文件进行本工程的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主要设计范围为有关调度系统接口、华准6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龙蓬现有10kV配电室、通道要求及附属设备选择等。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2008)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DGJ32/J87-2009)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297-201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1.3
华准6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MWp龙蓬子站位于华准厂区内,总装机容量为3.1174MWp。
光伏发电是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一项高新技术,它具有许多优点,如: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不受地域限制,无需消耗燃料,无机械转动部件,故障率低,维护简便,可以无人值守,建站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无需额外架设输电线路,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这些优点都是常规发电和其他发电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