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子学实验组(16学时)实验指示书(2017春)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6

一、时间分析概述
n 所谓时间分析是指测量的两个相关核事件的时间 间隔概率密度分布。表征一个时间分析系统的主 要特性是时间分辨,它是指系统能分开两个事件 的能力。目前,用电子学方法测量最小时间间隔 约为10-13s。
n 电子学测量时间间隔的范围大概为10-3—10-12s之间。 通常μs量级的定时称为慢定时,ps量级的定时称为 快定时。
触发电路用作定时电路将会存在延迟。
路漫漫其悠远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6
二、定时方法
n 2.1前沿定时
¨ 前沿定时误差分析
将输入信号用方程式表 示如下:
路漫漫其悠远
定时时间: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6
二、定时方法
¨ 前沿定时误差分析
1)输入信号幅度和上升时间变化引起的时间移动
信号幅度变,上升时间不变:
噪声均方根值为vn 噪声引起的过阈时间的标准偏差
路漫漫其悠远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6
二、定时方法
4)输入信号统计涨落引起的时间晃动
对于同一种类、同一能量的入射粒子,即使入射 到探测器同一区域,探测器输出信号的产生时间、 幅度和波形也是涨落的。信号的统计涨落将引起 定时的时间晃动。当然,如果定时电路能够消除 由于幅度和上升时间变化而产生的时间移动,就 能消除由于幅度和上升时间涨落而产生的时间晃 动。但是,探测器输出信号产生时间相对于粒子 入射时刻的涨落和信号波形的涨落,仍将引起定 时电路的时间晃动 。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 16
路漫漫其悠远
2020/11/19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6
第四章关键点
n 脉冲幅度甄别器
工作原理、微分谱、积分谱、一般要求、半计数法
n 单道脉冲幅度甄别器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7

PPT文档演模板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7
符合曲线测量装置及符合曲线
PPT文档演模板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7
三、符合
n 3.2符合电路
¨ 慢符合电路
n 慢符合电路的分辨时间范围 大概为10ns到10μs之间。慢 符合电路单元大多用与非门 作成。
n 实际符合电路都需要一个比 较好的输入成形级,使输入 信号成形为宽度相同且稳定 的脉冲信号。
PPT文档演模板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7
¨ 快信号传输和传输电缆
n 在使用电缆传输信号时,需要区分所传输的脉冲 信号是快脉冲还是慢脉冲。由于所用电缆的传输 速 度 一 般 为 vp=3.3ns/m , 所 以 信 号 在 电 缆 中 的 传 输时间为:t=vp·l。信号的上升时间tr<t为快脉冲; 上升时间tr>t为慢脉冲。
PPT文档演模板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7
三、符合
n 3.1符合方法
•分辨时间:能够产生符合输出 的几个输入端脉冲之间的最大 时间间隔。
符合单元的工作波形
PPT文档演模板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件17
三、符合
n 3.1符合方法
符合电路所能识别的“同时”,不是严格的同时, 只表明两输入脉冲的到达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所 以tW越大,发生偶然符合的概率就越大。但是, tW也不能选得太小。由于探测器输出信号存在时 间涨落和实际的时检电路存在时间移动和晃动, 真符合事件产生的两信号可能不同时到达符合电 路,在tW过小时将有真符合计数损失,所以要根 据实际条件合适选择tW。选择时主要考虑的问题 就是真符合效率和偶然符合计数率。
¨ 起-停型时幅变换
时间间隔变换成脉冲幅度的最简单方法是在起始信号 与停止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内,用恒定电流充电的方 法。
核电子学方法

μs - ms
几百 几千伏
0.1 - 1μs
几百 几千伏
1 - 100ns
几十 一、二千伏
几ns
几百 一、二千伏
28
信号的分析方法
信号的频域和时域分析 坎贝尔定理 信号时域分析
电信号和噪声,都是时间t的实函数 可以在时间域里研究它们的时间函数
也可以在频率域内分析它们的频谱
从能量分辨率来看,半导体探测器为最佳, 气体探测 器次之,闪烁探测器较差
19
基本特性:线性和稳定性
线性:电荷对数平均值与所消耗粒子能量的线性程度
探测器 能量线性指标 对后级电子学电路的线性要求
气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
< 0.01% 0.015%
1 - 5%
固有能量分辨为1%,后级线性0.1% 作高能量分辨测量时,后级线性0.01%
F () F () , () ()
20
基本特性:时间特性
电荷的收集过程
基本原理: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漂移 会受到探测器的介质、结构、机理影响 决定了输出电流波形的时间特性
21
时间特性:电离室输出波形
波形和粒子入射位置有关 含有快慢两种成分,分别在μs和ms量级
快成分:发生在负极板附近的电离,感应电流主要由电子漂 移造成 慢成分:发生在正极板附近的电离,感应电流主要由离子漂 移造成
输出信号的幅度 探测器的固有能量分辨率 探测器的线性和稳定性
输出信号的时间特性
...
14
基本特性:信号幅度
输出信号的幅度取决于:
探测器中的介质 粒子沉积的能量
入射粒子在探测器介质中产生电荷对的平均对数:
核电子学实验讲义

《核电子学》实验讲义核技术教研室2015年版实验安排一、分组安排2个班共80人,分5组(A、B、C、D、E),每组16人。
共四个实验(1、2、3、4)。
例如,下面的A1代表第1组学生做第1个实验,B1代表第2组学生做第1个实验。
二、时间安排注意:1、实验按学校规定进行,必须上交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三、实验地点地学楼:A307目录核电子学实验基础 (1)实验注意事项 (7)实验1 闪烁探测器的调试 (9)实验2 线性放大器 (14)实验3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19)实验4 A/D转换电路 (24)核电子学实验基础一、数字示波器的使用1、示波器前面板和用户界面核电子实验室使用的是RIGOLDS5102CA型数字示波器,该示波器的外形见图1。
图1 RIGOL DS5102CA数字示波器(1) 界面认识示波器面板上包括旋钮和功能按键。
旋钮的功能与其他示波器类似。
显示屏右侧的一列5个灰色按键为菜单操作键(自上而下定义为1号至5号)。
通过它们可以设置当前菜单的不同选项。
其它按键(包括彩色按键)为功能键,通过它们可以进入不同的功能菜单或直接获得特定的功能应用。
图2 DS5102CA面板操作操作说明(2) 探头补偿在首次将探头与任一输入通道连接时,需要进行此项调节,使得探头与输入通道相配。
未经补偿或补偿偏差的探头会导致测量误差或错误。
若需调整探头补偿,请按如下步骤:①将探头菜单中的衰减系数和探头上开关设定为一样的值,都为1X或10X,通常都设为10X,并用探头将通道1和探头补偿器相连。
打开通道1,然后按设置;②检查所显示波形的形状;图3 补偿过渡图4 正确补偿图5 补偿不足③如必要,用非金属质地的改锥调整探头上的可变电容,直到屏幕显示的波形如图4所示的“补偿正确”。
2、仪器检查在使用仪器前,通常通过自检信号对仪器做一次快速功能检查,以核实本仪器运行正常。
具体步骤如下:(1) 接通电源,打开示波器开关,仪器执行所有自检项目,并确认自检;(2) 用示波器探头将信号接入通道1(CH1),将探头上的开关设定为10X,并用探头线将通道1与探头补偿器相连;(3) 探头设置与示波器中同比例的衰减系数(默认通常设定10X),从而使得测量结果正确反映被测信号的电平;(4) 按住1kHz,峰峰值约3V)。
核电子学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核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①时间测量。
核信息出现的时间间隔是测定核粒子的寿命或飞行速度的基本参数,目前直接测量核信息出现的时间间隔已达到皮秒级。
②核辐射强度测量。
核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核信息出现的概率,对于低辐射强度的测量,要求测量仪器具有低的噪声本底,否则核信息将淹没于噪声之中而无法测量。
对于高辐射强度的测量,由于核信息十分密集,如果信号在测量仪器中堆积,有可能使一部分信号丢失而测量不到,因此要求仪器具有良好的抗信号堆积性能。
对于待测核信息的辐射强度变化范围很大的情况(如核试验物理诊断中信号强度变化范围可达105倍),如测量仪器的量程设置太小,高辐射强度的信号可能饱和;反之,如量程设置太大,低辐射强度的信号又测不到,因此对于这种场合的测量则要求测量仪器量程可自动变换。
③能谱测量。
辐射能谱上的特征是核能级跃迁及核同位素差异的重要标志,核能谱也是核辐射的基本测量内容。
精确的能谱测量要求仪器工作稳定、能量分辨力达到几个电子伏特,并具有抑制计数速率引起的峰位和能量分辨力变化等性能。
④位置测量。
基本粒子的径迹及空间位置的精确测定是判别基本粒子的种类及其主要参数的重要手段。
目前空间定位的精度可达到微米级。
⑤波形测量。
核信息波形的变化往往反映了某些核反应过程的变化,因此核信息波形的测量是研究核爆炸反应过程的重要手段,而该波形的测量往往是单次且快速(纳秒至皮秒级)的。
⑥图像测量。
核辐射信息的二维空间图像测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辐射图像的测量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利用辐射源进行透视以摄取被测物体的图像;第二种是利用被测目标体的自身辐射(如裂变反应产生的辐射)以反映目标体本身的图像。
图像测量利用计算机对摄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与重建,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实际和提高清晰度。
CT技术就是这种处理方法的代表。
2、抗辐射加固主要涉及哪些方面?抗辐射加固的研究重点最初是寻找能减弱核辐射效应的屏蔽材料,后来在电路上采取某些抗辐射加固措施,然后逐渐将研究重点转向对器件的抗辐射加固。
核电子学 Nuclear Electronics

主放大器
计数器
前置放大器
信号处理
数据获取和处理
核电子学系统组成框图
探测器 前置放大器
能量信息 时间信息 位置信息
幅度分析 时间分析
探测器 前置放大器
线性放大 滤波成形
堆积判弃 基线恢复
时间检出
快放大器
幅度甄别
至
数
模数变换
据
获
取
和
处
时幅变换
理
系
时间数字变换
统
时间甄别
实验测量系统的组成
探测器
核电子学系统
• 辐射、电磁辐射、核(电离)辐射
• 该输出电流具有一定的形状,即有一定时间特性, 所以可用于时间分析;
• 如在输出电容上取积分电压信号,电压幅度正比
于E,可做入射粒子更能多量的测知量识。 可在《核辐射探测与测量方法》课中学习
核电子学

目录绪论第一章核电子学系统中的信号与噪声 (1)1核辐射探测器及其输出信号 (1)一、核辐射探测器的要求和特点 (1)二、核辐射探测器的主要类别和输出信号 (2)三、核辐射探测器的基本性能(指标) (5)四、核辐射探测器的输出电路 (8)五、核辐射探测器输出信号的数学模拟 (10)2核电子学中的噪声 (11)一、噪声对核测量的影响 (11)二、噪声的分类和噪声源 (13)3核电子学中的信号与噪声分析基础 (16)一、时域和频域分析 (1)6二、核电子学中常见的基本电路分析基础 (17)三、核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网络 (20)4核电子学测量系统概述 (25)一、系统的基本组成······························································································································2 5二、核电子学常用的信号处理系统 (26)三、核电子学信号处理单元插件标准化 (28)习题与思考题 (29)【附录】常用的几项N I M标准 (30)第二章前置放大器...............................................................................................................34 1概述. (34)一、前置放大器的作用 (34)二、前置放大器的分类 (35)2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 (37)一、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主要特性 (37)二、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和实例分析 (42)三、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噪声分析和抑制措施 (44)四、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进一步改进 (48)五、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噪声的实验测量 (50)3电压(灵敏)前置放大器 (53)4电流灵敏前置放大器 (54)习题与思考题 (56)第三章放大器 (58)1概述 (58)一、放大器在核测量系统中的作用 (58)二、谱仪放大器的框图介绍 (59)三、放大器的基本参量及测量方法 (60)四、其它类型的一些放大器 (66)2谱仪放大器的放大节 (67)一、放大节的结构 (67)二、分立元件构成的放大节电路 (69)三、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放大节电路 (73)3谱仪放大器中的滤波成形 (75)一、滤波成形电路在谱仪放大器中的作用 (75)二、最佳滤波器的讨论 (76)三、滤波成形电路的信息畸变 (79)四、无源滤波成形电路 (84)五、有源滤波成形电路 (95)六、时变滤波成形电路 (99)4通用谱仪放大器 (10)1一、基线恢复器····································································································································10 2二、通用谱仪放大器介绍 (107)5高能量分辨率高计数率谱仪放大器 (111)一、堆积拒绝方法·······························································································································11 1二、单元电路功能介绍 (112)三、堆积拒绝电路·······························································································································11 3四、死时间校正和允许最高计数率 (115)6快放大器 (117)一、概述 (117)二、快放大器的放大节电路 (118)7弱电流放大器 (121)。
《核电子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1.1 核电子学与一般电子学的不同在哪里?以核探测器输出信号的特点来说明。
在核辐射测量中,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统计特性、非周期性、非等值性,核电子学分析这种信号,经处理得到有用的信息。
1.4 当探测器输出等效电流源/0()t o i t I e τ-=时,求此电流脉冲在探测器输出回路上的输出波形并讨论R 0C 0<<τ的情况。
V 0(s) = I 0(s)·[R 0∥(1/sc)]= I 0[1/(s+1/τ)]·[R 0(1/sc 0)/( R 0+(1/sc 0)) =( I 0/ c 0)·{1/[(s+1/τ) (s+1/ R 0 c 0)]}∴当R 0 c 0<<τ时,τ-R 0 c 0≈τ∴1.5 如图,设,求输出电压V(t)。
1.6 表示系统的噪声性能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意义?输入端的噪声电压是否就是等效噪声电压?为什么?ENV ENC ENN ENE η(FWHM)NE不是1.7 设探测器反向漏电流I D =10-8A ,后级电路频宽为1MHz,计算散粒噪声相应的方根值和相对于I D 的比值。
115.6610A -==⨯=35.6610DI -=⨯=1.8 试计算常温下(设T=300K )5M Ω电阻上相应的均方根噪声电压值(同样设频宽为1MHz ),并与1MHz 能量在20pF 电容上的输出幅值作比较。
52.8810V -===⨯∵212E CV =∴0.126V V ==1.9求单个矩形脉冲f (t )通过低通滤波器,RC=T ,RC=5T ,及RC=T/5,时的波形及频谱。
1.10 电路中,若输入电压信号V i (t )=δ(t ),求输出电压信号V 0(t ),并画出波形图,其中A=1为隔离用。
t1.12 设一系统的噪声功率谱密度为2222()//i S a b c ωωω=++,当此噪声通过下图电路后,求A 点与B 点的噪声功率谱密度与噪声均方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备大都是在一定输入信号作用下运行的。输入信号是否正确常常是能否得到正确实验结果的重要前提。在进行核电子学实验时,尤其是在利用多个单元来组成实验系统时,所有输入到各单元的信号都必须经过预先测定,调到所需参数。
(4)检查测试条件
实验中所用的核电子学仪器,面板上有许多旋扭,少的几个,多的几十个。在正式测取实验数据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所设置的实验条件是否正确。
附:①原理图见下页。
②各芯片管脚图
※NIM(Nuclear Instrument Module)标准认识NIM电源、NIM插件认识实验
对照“常用的几项NIM标准”了解实验中所用的NIM电源、单插宽BH1218线性放大器、FH1013精密脉冲发生器、单插宽FH1001线性放大器……等实物;注意观察其后面板的电源插头及前面板对电源要求的标识。
③使输入信号幅度的大小大于上阈,重复②。
④定量调节电位器W1、W2,定量观察并定量测阈值和道宽的变化。做好记录。将调节范围与预习结果对比。
(2)、开关K转换至“对称”情况:
①观察上、下阈及道宽的变化。
②定量调节电位器W1、W2,定量观察、定量测阈值和道宽的变化,
(选做)自查故障练习。(由实验辅导老师提供故障电路)
在实验里,同学们既要运用已学过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又要从丰富的实验现象中总结提高而扩大理论知识,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学的实验技能和工作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养成尊重事实,耐心探索,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科学作风;养成爱护实验设备,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
对于没有学过《核电子学》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实验学习到一些简单核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弄清由“LM324低功率四运放”组成的为上、下甄别器提供直流偏置电压的电路。(8腿、7腿之输出)。上、下甄别器的直流偏置电压间的组合确定单道的阈值和道宽。阈值和道宽的调节方式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两种;由转换开关K的位置来设定。当K设定在“不对称”式时,上、下甄别阈分别为“VL+H”和VL;K设定在“对称”式时,上、下甄别阈分别为“VL+H”和“VL-H”。电压VL和H分别由电位器W2和W1来调节。问:
③读数时要求读准到合理的有效数字。记录了的数字不要涂涂改改,欲改动时就彻底划掉重写。
④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时,同学们要养成老老实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要避免读数有一定偏向、主观谋求“与理论计算吻合”而不尊重客观实际。
(三)写报告
在做完全部实验内容后,同学们要认真进行一番总结,如果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好、工作方法科学,积累比较全面的(不是残缺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实验资料。经过一番整理分析,就不难获得更深刻更完全的核电子学知识。
实验二谱仪放大器(线性放大器,主放大器)
一、目的:
了解谱仪放大器的主要特性,掌握其增益、成形、过载和噪声等特性的测试方法并付诸实测。
二、BH1218谱仪放大器简介:
1.理论准备:以BH1218谱仪放大器做为实验电路。它的工作原理、简化电路请复习《核电子学》。
2.BH218谱仪放大器插件前面板图见图1。实验前请结合其性能特点大致了解面板上每个控制部件的用法,以便实验进行得较深入。
(2)尤其需确定+12V、-12V、、+5V位置之所在;并记住其在接插件(四芯)上所用导线的颜色。(请查清楚线后填好颜色)
2.调好+12V、-12V、+5V三组电源,按下图方法正确接入线路中。接好后测各芯片有关电源电压,无误后再进入后边实验。
3.调电位器W1、W2,使其滑动端电位分别为“-0.5V”和“-2V”,,分别测定“324”四运放各输出端的直流电平,与估算值应一致。
2.在实验各环节对同学的要求
(一)预习
在预习阶段,同学们要按实验指示书的要求理解实验目的,看懂实验任务,完成必要的计算。预习是实验的理论准备阶段,预习好坏关系整个实验的质量和效率。同学们应耐心地、认真地充分做好实验预习工作。
预习应达到下面几个具体要求:
(1)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预计。
(2)选好各测试项目所需的信号参量。脉冲信号参量一般指:极性、幅度、宽度、周期、上升时间,应按各实验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对实验报告的一般要求是:
(1)书写整齐,纸张大小一律用16开。
(2)预习报告(除非有更改)不必重抄指示书。但必须将用到的数据算出。
(3)数据表格要整理。
(4)实验曲线应画在方格纸上,坐标比例尺要选得合适,数据点要点得精确,并用曲线板画出合理的光滑曲线,以便于得到比较清楚的重要概念和从曲线上求出某些参量。曲线一定要标明曲线名称,测量条件,坐标轴上要标明物理量名称(符号)及单位。
3.按需要进行调节。粗调由多投开关按10、20、50、100、200、500分档调节;细调由十圈电位器线性连续调节,细调调节范围(0.5-1.5)倍,总增益由粗、细调共同决定。实际的增益应以实际测量为准。
4.极性选择开关的作用:BH1218放大器可输入正脉冲或负脉冲。对任一极性的输入脉冲,极性选择开关放于“+”时得到同相输出;放于“-”得到反相输出。正、负输出脉冲的额定值为10V。例当极性选择开关放“+”时,输入的 跳变沿对应的输出脉冲的极性为“+”脉冲。对应 输出为“负”脉冲信号。在实际实验中,因信号发生器输出为连续的矩形波,所以不可避免地有 正沿和 负沿同时存在 。所以不管极性选择开关置于“+”还是“-”,输出均有对应极性选择开关的“+”脉冲和“-”脉冲(置“+”时)或相反(置“-”时)。如下页图:
7.审查数据和波形:实验内容做完后,整理实验数据和波形。检查数据和波形是否齐全?与预习结果比较,判断其工作是否正常?最后注意的问题是:此“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实验板是否起到了选择脉冲幅度范围的作用。……最后将简洁的数据、波形交给老师,质疑认可后实验才算完成。
8.最后,有意见或建议、改进方法等请尽力提供给老师。以更好的充实内容,改进实验,使做过实验的同学有更大的收获。谢谢提意见及建议的同学。(可以任何方式提。)
(3)画好预期波形图。
每组波形应按比例画在具有同一时间坐标的方格纸上,标明坐标、单位及主要测试条件。
(4)画好数据记录表格,事先考虑好测量条件和应选取的量测点。
(二)实验
(1)了解实验设备
了解所用实验设备的型号、各调节旋扭的功能和调节范围;信号输入输出插座位置等。
(2)熟悉仪器性能
实验仪器主要分三类:供电设备(例如稳压电源)、信号产生设备(函数发生器等)、测量设备(示波器、万用表等)。因为实验现象是线路特性和仪器特性的综合表现,因而要了解仪器指标及使用要求;并在实验后按照指导教师要求,记下有关实验仪器、装置的编号,以便必要时核对数据。
①小于下阈;
②大于上阈;
③在道宽内三种情况下这个单道幅度分析器的工作情况。
三、实验内容:
1.先不加电源,首先对照电路图检查实际电路。
(1)熟悉电路实验板
①找到阈、道宽调节电位器;
②找到设定“对称”、“不对称”方式的开关K;
③熟悉各芯片的位置;
④找到信号输入端;
⑤找到各波形测试点
⑥其它元器件等等。……
6.动态定量测量:
(1)在“不对称”方式时:
①调电位器W1、W2,使其滑动端电位分别为“-0.5V”和“-2V”,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办法,直接定量测定单道的阈值和道宽。
②使输入信号的幅度大小在道宽范围内(大于下阈、小于上阈),测定上述各关键点的动态波形并详细记录之。尤其需仔细记录好各波形间的时间关系,以明确各波形的时序,与预习所画波形对照思考。为记录好波形的时序,则必须使示波器的CH1与CH2通道的波形同步。此时可用“外触发”工作方式(前已介绍)。
(5)实测波形应认真绘制在方格纸上。(输入、输出形时间一定要对应好)
(6)所有实验结果要和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差别原因。讨论分析一定要从实际结果出发,切忌为达某一结论而修改事实。
3.在实验中要注意经济观点,勤俭节约。
实验一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一、实验目的: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是核电子学常用的幅度选择设备。“单道”运用了线性运放、电压比较器及数字逻辑电路等。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同学查线路、调试线路的能力;通过实验,更好地掌握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原理、特性和典型应用;学习测试其性能的方法。完基本内容的同学经教师同意后可做提高内容。
7.实验室内保持安静,不安排统一休息时间。
8.保持环境整洁,书包衣物存放整齐,下课前整理接线,工具,关好仪器(不必拔电源插销),放好凳子。
实验课要求
1.为什么要做核电子学实验?
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是核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大都经过了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同学们应该努力掌握。但是,对于同学们说来,这些知识还是抽象的间接经验的东西。这些东西本身有些也是对客观现象进行简化后的近似描述。要直接地具体地比较全面地认识核电子学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着手解决实验问题,就必须亲身实践。同学们在日常生活经历里,很少看到电子线路中的现象,不熟悉电信号的传递、处理和变换规律。因此,要学习好电子学,必须进行实验。
二、预习要求:
1.预习核电子学讲义中有关部分,了解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功能和技术指标,掌握其简化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处波形时序。
2.阅读实验用的“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电路图(见后)。解答下列问题:
(1)弄清由“双电压比较器LM319”构成的上、下甄别器的工作原理,在给定的B点波形条件下,请分别画出上、下甄别器(7腿、12腿处)输出波形。[注:∵LM319高速双电压比较器为开路集电极输出,∴为了让其正常工作,必须在其输出端接“上拉电阻”(图中二个12KΩ电阻)至+5V处。]
4.参考预习材料中关于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内容。确定你组的关键测试点为哪几个?测试并纪录其关键点的静态工作点。与估算值应一致。
5.动态定性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