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06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论文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和记者常用的表达方式,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
更一般地来探讨,经济增长的涵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之扩大(亦即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
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即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
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度量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
度量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
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支持经济增长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且增加就业机会。
经济正增长一般被认为是整体经济景气的表现。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
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持续减少,才被称为经济衰退。
决定经济增长的有:1、市场因素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一是投资量。
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经济学原理是指在经济学范围内,对人类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进行系统分析、阐述经济规律、解释经济现象的一般性原则和基本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指对整个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动的总体分析、研究和预测。
以下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下原理:一、经济增长原理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加的过程。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和资本积累。
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指单位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品数量增加,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实现。
资本积累是指企业和个人通过储蓄和投资来增加生产资本的数量,从而增加生产规模和产出量。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力。
二、货币原理货币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交易媒介、计算单位和价值储存器。
货币在经济中的发挥效用是在于货币的增长速度要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相匹配,因为货币的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的增长速度过慢则会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控制以及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经济原则。
三、失业原理经济稳定增长不仅涉及到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还需要解决人民就业的问题。
失业原理是针对宏观经济中劳动力的失业现象的解释。
它分为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对应的是经济结构变化的改变,原职业岗位的消失、替代或改变,而没有相应的新的工种可以提供让失业的劳动力重新就业的机会;摩擦性失业则是就业空缺和求职工人之间信息沟通的问题,导致就业岗位需要的人员和找到工作的人员的时间、地域等方面上的错配。
减轻失业需要政府有针对性推出减税、扩大公共支出以及资本市场政策等多种措施。
四、通货膨胀原理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的过程。
通货膨胀来源主要是货币过量发行而货币需求不足引起的通货膨胀和供需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GDP与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GDP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学科,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GDP被用作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情况。
GDP的概念和意义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包括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方面。
GDP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和市场活力。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多种因素来推动。
其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资本积累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除此之外,劳动力的素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市场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也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GDP与经济增长的关系GDP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
经济增长主要通过GDP的增长来显示。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时,表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增长,生活水平有可能提高。
然而,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健康。
还需关注GDP的结构、环境问题、社会进步等方面。
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
GDP与经济政策的关系GDP与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常常以促进GDP的增长为目标。
通过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调控经济运行状况,推动GDP的稳定增长。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改革开放、产业政策和创新引领等措施来提高GDP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GDP的局限性尽管GDP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GDP无法准确衡量黑市经济和非市场价值的生产。
其次,GDP无法反映经济发展对环境和社会公平性的影响。
此外,GDP也无法衡量生活质量、人民幸福感和创新力等非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增长。
这些模型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推动因素以及对经济体整体产出和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型。
一、古典增长模型古典增长模型又称为劳动增长模型,是最早的一种增长模型。
该模型假设经济增长主要由人口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增加所驱动。
其核心假设是,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产出也会相应增加。
这一模型最早由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提出,并在其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得到详细阐述。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对古典增长模型的改进和扩展。
该模型引入了资本积累的概念,认为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解释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该模型中,资本积累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由罗伯特·索洛等经济学家提出。
三、内生增长模型与古典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不同,内生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而不是外部因素。
该模型将创新、研发和教育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的考虑范畴。
内生增长模型认为,通过增加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经济体可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这一模型由保罗·罗默和罗默共同开发提出。
四、扩散增长模型扩散增长模型强调技术进步的传播和扩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该模型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技术进步可以通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员流动等途径进行传递和扩散,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
扩散增长模型主要由保罗·罗默等经济学家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五、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拓展。
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传统模型所能解释的范畴。
新增长理论强调创新、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来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_经济增长理论

Yt Yt 1 gt Yt 1
• 如果是人均水平的,也可以把Y折算成 当年的人均平均数。
6、经济增长的源泉
• 以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为例说明技术进步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柯道函数描述了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 下,技术、劳动和资本对于产出的贡献情况。 • Q=ALαKβ (A>0,0<α,β<1) • 对柯道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 lnQ = lnA +αlnL +βlnK • 全微分后 • dQ/Q = dA/A +αdL/L +βdK/K • 产出增长率 = 技术增长率 +α劳动供给的增长率 + β资 本供给的增长率 • 这里, α、 β分别是劳动和资本对于产出的弹性。
gA = g -αgN -βgK
4.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 1)存在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 否存在着一种长期增长的可能性? • 2)稳定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 否存在着一种稳定增长的可能性? • 3)恢复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如 果偏离正常的增长轨道,怎样才能使其 恢复?
5、经济增长的衡量
• Yt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 (t-1) 时期的总产量。增长率为:
• 实际增长率gA = s/kA
• 如果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那么, 实际资本-产出比率 =企业家意愿资本-产出 比率 ,即: kA =kw
6.自然增长方程
• 考虑到就业问题,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 入的增长率应该等于劳动力增长率。
gN= s/ kn = n
式中:gN为充分就业时的均衡收入增长率, n为人口增 长率,kn为充分就业时的资本-产出比。 经济含义:要实现充分就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必须等于该国人口增长率。 • 与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长率叫做自然增 长率。
经济增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增加生产、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等途径实现的经济发展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总价值。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核心问题。
经济增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工业化、城市化和贸易自由化等。
这些因素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除了这些因素外,经济增长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政府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利率、汇率等。
这些因素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从而调节经济的增长速度。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短期的事件。
因此,经济增长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长期规划密切相关。
宏观经济学家通常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发展目标。
除了经济增长外,宏观经济学还研究了其他重要的宏观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率、收入水平、消费和投资等。
宏观经济学家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支持。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核心问题。
宏观经济学家通常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发展目标。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动水平的增加过程。
它代表了一个经济体的繁荣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经济增长模型,用于解释和预测经济增长的原因和趋势。
一、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所提出的。
该模型的基础理论是供给决定需求,通过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来解释经济增长。
古典经济学模型认为,劳动力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来实现的。
二、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是对古典经济学模型的拓展和改进。
该模型由罗默、索洛和卢卡斯等学者提出。
新古典经济学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投资和教育培训等途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还引入了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是由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认为,有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在该模型中,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还受到政府支出和消费等因素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通过调节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经济增长。
四、内外生增长模型内外生增长模型是由罗默和卡萨格兰德等学者提出的。
该模型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强调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了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五、索洛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的。
该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索洛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是否有政策能够让贫穷国家赶超富裕国家? 3.为什么一些国家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后,增长势 头没有持续? 3.什么政策能使得一国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第6章 经济增长
第1节 增长核算:测算经济增长的各种决定因素 的贡献程度; 第2-3节 增长理论:构建模型来描述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等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 动关系;
3、储蓄率上升与产出
结论: 根据索洛模型,储蓄率或投资率是决定一国富裕或 者贫穷的关键因素。
■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有比较高的稳态
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储蓄率或投资率 较低的国家,其稳态资本存量和收入水平较低。
■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验数据与索洛模型的预测相
一致:具有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国家平均要比低 储蓄率和低投资率的国家富裕。
* *
2.稳态及结论
yt (n+δ )kt
D
sf(kt)
O
k*
kt
图 6-7
索洛模型中的人口增长
在 k*点,人均储蓄(投资)sf(k)正好抵消折旧和人口增长 所必需的投资(n+δ )k,经济达到稳态。
2.稳态及结论
②稳态实现时,总产出的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
=劳动人口增长率
K Y N 由于k ,y 固定, 且 n N N N
稳态实现时,k和y保持不变。
Y K N 所以 n Y K N
3、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c y i 则稳态时的人均消费可以表示为 c* f k * ( n ) k * 使得人均消费最大的稳态资本要满足 f ' k* n 即MPK n
第1节 增长核算
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人均产出y Y N y Y N 对上式求全微分,可得 y Y N 人均资本k K / N k K N 对上式求全微分,可得 k K N
一、增长核算方程的推导
• 宏观生产函数 • 两边分别同除以
Y AF( N , K )
• 两边求取全微分:Y MPN N MPK K F ( N , K ) A
1、加入人口增长的索洛增长模型
Kt =syt kt sf (kt ) kt —— Nt
Kt =kt nkt —— Nt
kt sf (kt ) (n )kt
资本深化 人均储蓄 资本广化(平衡投资)
1、加入人口增长的索洛增长模型
■由于经济每年需要投资nkt来为新工人提供资本,并
4、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与产出
y
( n 2 + δ )k ( n 1+ δ ) k
sf(k)
考察人口增长率提高 对经济的影响。
O
K 2*
K 1*
K
图 6-8
人口增长率上升对稳态的影响
人口增长率从 n1 上升到 n2,使代表人口增长和折旧的 直线向上移动。新的稳态 k2*的人均资本低于初始稳态 k1*。因此,人口增长率上升降低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
需要一部分投资来补偿损耗的资本折旧δkt,因此,保 持人均资本水平不变所必需的投资是(n+δ)kt,称为平 衡投资,也称为资本的广化。
■这个方程表明,如果储蓄(投资)超过平衡投资,
人均资本增加;如果储蓄(投资)小于平衡投资, 人均资本减少。
2.稳态及结论
①根据索洛模型方程和稳态实现的条件k =0, 可得,稳态时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满足: sf k =(n )k
4、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4、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资本黄金率水平实现的条件:
■使
f(k*)曲线与δk*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大的稳态
资本就是资本的黄金律水平。在黄金律的资本存量 kg*点,f(k*)曲线与δk*线的斜率相同。
■人均生产函数的斜率是资本的边际产量MPK,δk*
线的斜率是折旧率δ。所以,资本的黄金律水平的基 本条件是: MP
4、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 一个社会应当选择使得稳态时消费水平最高的储 蓄率或资本水平。使消费达到最大化的稳态资本 水平被称为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c y i 则稳态时的人均消费可以表示为 c* f k * k *
稳态人均消费是稳态人均产出与稳态折旧的差额, 它们都是稳态资本存量的函数。
1、加入人口增长的索洛增长模型
Kt kt , 式子两边对t求导, Nt dkt 1 dK t 1 dN t 2 Kt dt N t dt N t dt 两边约去dt, K t N t K t K t kt = ,即kt = nkt Nt Nt Nt Nt K t =kt nkt —— Nt
索洛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
索洛于20世纪50年代末构建的,也被称为新古典增 长理论。 索洛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 1.经济体只生产一种产品。 2.经济体是封闭两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购买。 3.储蓄S是国民收入的函数,s为储蓄率在0和1之 间。 S sY N 4.人口和劳动力均以固定速率n增长。 N n 5.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6.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的速率由外生因素决定。
一、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为了研究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
用,
先假设劳动力和技术进步都是固定不变。
1、索洛模型的基本方程
总生产函数为: Yt F N,K t
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意味着,Yt F N,K t
令 1 N
Yt Kt 则上式变为: F (1, ) N N
人均生产函数表示人均产量 y 与人均资本 k 之间的关系。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代表资本的边际产量 MPK。随着 k 的增加, 曲线变得越来越平坦, 说明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
1、索洛模型的基本方程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时满足:I t =St sYt 假设资本折旧率为 ,有折旧为 K t K t I t K t sYt K t 上式两边同除以N K t Yt Kt s N N N 即: kt =syt kt kt =sf kt kt
稳态指一种长期的均衡状态:人均资本达到均衡, 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忽略技术变化,人均产量 也达到均衡的稳定状态。即k和y达到一个持久性的 水平。
索洛模型的基本方程:kt =sf kt kt 实现稳态时,满足k =0, 即稳态时人均资本满足: sf k * = k *
2、经济稳态及其结论
yt
折旧,δ kt 产出,y=f(kt) y* c
●
投资, sf(kt)
i
O
k1
k*
kt
图 6-3
资本积累与稳态
稳态的资本水平 k*是投资等于折旧的水平, 表示资本量不随时 间而变化。资本水平低于 k*,投资超过折旧,资本存量增加。 高于 k*,投资小于折旧,资本存量减少。
3、储蓄率上升与产出
3、储蓄率上升与产出
K
假设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Y
N
表示了资本收益在产出中占的比例,简称资本份额,记为 表示了劳动收益在产出中占的比例,简称劳动份额,记为1-
Y
Y N K A ( 1-) 得到增长核算方程: Y N K A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Y N K A ( 1-) Y N K A
小结:储蓄率的提高不影响稳态增长率,但可以 提高稳态人均收入水平。即:储蓄率上升引起一 段迅速增长的时期。当经济达到新的稳态时,这 一增长时期将会结束。
y y2* yt
y1*
o
t0 图 6-5 人均产出随时间的变化
t
储蓄率上升将导致一段时期的产出正增长,直到产出达到 新的稳态水平为止。 储蓄率上升不会引起永远的更高增长。
长率低的国家更贫穷。这一结论预示着控制人口增
长的确能够提高生活水平。
三、外生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现在把技术进步引入索洛增长模型,考察外生技
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联系。
1、引入技术进步的索洛增长模型方程
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 Y F AN , K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满足
Y F AN , K
k
即在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 旧率。
二、人口增长与经济稳态
■现在把人口增长引入索洛增长模型,考察人口增
长和经济增长的联系。
1、加入人口增长的索洛增长模型
推导过程: K t I t Kt N t 表示第t年的就业量,人均资本存量 K t I t Kt sYt K t = = , 即: Nt Nt Nt Nt Nt K t =syt kt sf (kt ) kt —— Nt
4、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与产出
结论: (1)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会增加总产出的稳态 增长率。
(2)索洛模型表明,人口增长率是决定一国生
活水平的另一个长期因素。人口增长率的提高,降 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和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 (3)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验数据与索洛模型预测 的结论相一致: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往往比人口增
Y AF( N , K )
MPK Y MPN A N K Y Y Y A
MPN N N MPK K K A Y ( ) ( ) Y Y N Y K A
一、增长核算方程的推导
Y Y
MP
N N Y N
N
MP
K K A Y K A
1 令 = AN Y K F 1, AN AN
1、引入技术进步的索洛增长模型方程
Y K F 1, AN AN
y Y / AN 有效劳动的人均产出 ~
~ 有效劳动的人均资本 k K / AN
~ ~ 即有: y f (k )
1、索洛模型的基本方程
Yt Kt F (1, ) N N Yt 为人均产出yt N Kt 为人均资本kt N 上式变为:yt f kt 这说明:人均产出取决于人均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