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与天气教案

合集下载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锋面的类型2.让学生了解不同锋面对天气的影响重点难点冷锋和暖锋的区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等压线图的判读的考题,其中经常涉及锋面与天气的相关内容。

比如:试题经常这样设问:某地在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探究新课】1.锋面特征(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暖气团。

(2)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难点突破——冷锋与暖锋的判断(1)根据锋的符号来判断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根据冷、暖气团运动方向来判断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根据锋面坡度来判断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雨区范围及位置来判断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规律总结:①判断“锋前”“锋后”的方法“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如下图:②确定锋面雨带的位置,关键是理解好“锋前”和“锋后”中的“前”和“后”的含义。

“前”“后”既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

2. 知识拓展——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1)锋面类型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

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

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优秀教学案例
4.结合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2.通过对锋面天气系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增强其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面对挑战,勇于创新。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际锋面天气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锋面天气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锋面天气系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气象学知识对锋面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和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锋面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其实践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锋面的形成、特点及天气变化等基本知识。通过分析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某地区近期出现的锋面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锋面天气系统的变化。
2.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锋面天气现象,你们认为什么是锋面?锋面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设计:锋与天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锋及其类型和形成原因;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和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天气预报和天气预测方法的理解。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天气预报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思考,让学生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示意图和实物等,向学生介绍锋的概念,包括定义、分类和形成原因。

教师可使用简单的示意图,解释冷锋、暖锋、站锋和锋面等概念。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的天气数据和图表,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锋线,并判断其类型(冷锋、暖锋还是站锋)。

学生可以利用气温、气压和天气变化等指标来判断。

4.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利用天气预报或者实际观测的数据,分析该城市的天气情况,并判断其中是否存在锋线。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预测。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教师利用锋的分类图、示意图等让学生回顾前一课时中学习到的内容,强化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锋与天气变化的关系(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锋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包括锋的移动、天气的变化和天气预报的意义。

教师可使用图表或者动画等生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锋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 观察实验(15分钟):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锋的观察表格,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天气变化,并记录下锋线的位置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观测云的形状、风向、气温等指标来判断锋线的位置。

4. 讨论和总结(2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和记录的数据,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分析锋线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预测。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结论。

第三课时:1. 解析天气预报(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一些锋的图例和符号,让学生学会识别判断图表中的锋线,并预测锋线的移动方向和天气的变化。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图分析说明锋的形成。

2、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能听懂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会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各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天气系统的运动状况及天气变化。

【学情分析】通过本章前两节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空气运动的部分原理和气压带的知识,初步具备地理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注意选择教学手段。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锋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

2、难点:我国天气实例。

【教法学法】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2、学法:学案导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天气预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天气预报中通常用哪些词语描述天气?”学生举手回答,总结如何描述天气。

(二)课前预习检测:自主探究一、气团:水平方向上_____、_____ 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_____的大范围空气。

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_______。

自主探究二、锋:①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上面为___气团,下面为___气团;锋面向____气团一侧倾斜。

②锋线:____与____的相交的线。

③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④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____、______ 、______等天气。

⑤分类:按冷暖气团主次地位的不同,分为______ 、______ 和准静止锋。

(二)课中环节:合作探究一:冷锋与天气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___,气压较___、天气___。

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_____、降温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____,气压____,天气转晴。

冷锋天气实例:合作探究二:暖锋与天气过境前:________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__________________或雾。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标题:锋与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锋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2. 掌握锋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3. 能够根据锋的特征预测天气情况。

教学内容:1. 热锋、冷锋、稳定锋的定义和特征。

2. 锋与气压变化、云和降水之间的关系。

3. 不同锋的移动方式及对应的天气变化。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或图片引入天气变化的话题,与学生交流天气变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引起学生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热锋、冷锋和稳定锋的定义,详细解释它们与气压变化、云和降水之间的关系。

2. 结合示意图或实际天气数据,分析不同锋的移动方式及对应的天气变化。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具体的天气数据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锋的位置及对应的天气情况,并与已学知识相结合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锋的过程会导致不同的天气变化。

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针对某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分析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和原因,然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结合全班的讨论,总结不同锋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并强调锋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六、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10分钟)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要求他们回家观察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尝试根据锋的特征进行天气推测。

教学评估:1. 讲解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理解了不同锋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小组展示以及全班讨论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锋与天气的分析能力。

3. 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教学扩展:1. 可以邀请当地气象部门的专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增强学生对天气与锋的了解。

2. 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和收集天气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天气变化分析。

3. 进行实地观察,带领学生近距离观察不同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情况,加深他们对锋与天气的认识。

高中地理_锋与天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锋与天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

(2)学会对比分析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三种锋的形成、特点、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都与大气的运动联系,因此,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出发,分析大气环境中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天气多变是不同天气系统影响所致,是联系实际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1.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新生。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观察、阅读、思维、想象等各项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在本节课学习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因此他们对于天气变化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理性认识较弱。

本节课就要使学生对天气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冷暖锋面图的识读、判别。

2、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中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1、锋面移动时的天气变化分析。

【教学方法】1.引导法2.比较法3、多媒体课件演示法4.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学媒体】自编多媒体课件。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有关气团、锋面、锋线及锋的概念,阐述气团、锋面的分类。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锋的形成及其两侧冷、暖气团的特点,并综合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1、结合Flash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运动变化过程,分组讨论,归纳阅读和简单分析锋面系统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天气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2、体验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养成将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指导生活的习惯。

【教学过程】团和锋4分钟提出问题什么是气团?什么是锋?(提醒注意比较冷暖气团温度、气压、湿度等物理性质)。

优质课教学设计《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优质课教学设计《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优质课教学设计《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一、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

【课标解读】要求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锋面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分析锋面可以从两侧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进一步要明确锋面移来前、锋面控制时、锋面移走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锋面系统分析天气状况,并做出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并不陌生,可是对于天气现象的变化原因却充满疑惑和好奇,可以说“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把学生已有的、无序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从身边的天气现象入手作为学习新知的基础,以达到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效果。

而且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具备初步的地理分析、推理能力,通过适当引导,他们能够条理清晰地概括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根据对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1、从图片和简易图中,说出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锋的形成及其两侧冷、暖气团的特点,并综合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冷暖锋的移动过程、研读教材、分组讨论等活动,归纳阅读和简单分析锋面系统图的方法,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乐趣,通过活动学生感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中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的锋前和锋后降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网络资源。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绘制示意图,识记气团和锋的概念及类型。

2.利用锋面示意图,根据冷气团移动方向、锋的符号或降水部位等差异判断锋的类型。

教学重点:迅速接受锋的概念,将知识点转化为常识。

教学难点:利用锋面示意图,根据移动方向和气团实力强弱判断锋的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新课导入:回顾大气的垂直分层,我们生活在对流层底部,我们知道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经常会收听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的阴、晴、风、雨、雪、气温、气压、湿度、云、雾、闪电、霜、雷、雹、霾等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锋、气旋与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我们这节课就研究锋与天气1.气团(1)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气团≠空气,形成锋面的是气团不是空气。

气团的尺度:水平范围几百千米到数千千米,厚度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2)分类:①根据气团热力性质分:暖气团、冷气团冷气团——冷空气密度大、温度低、气压高(冷而重)暖气团——暖空气密度小、温度高、气压低(暖而轻)②根据气团的源地分:大陆气团(干暖/干冷)、海洋气团(暖而湿)注意:冷暖气团只是相对的说法,没有绝对的气温高低。

怎么描述某地的天气特征?阴、晴:冷、暖:风:气压.【思考】单一气团影响下的地区天气状况如何?受单一气团控制的地区,天气现象大致一样。

→多晴朗天气【思考】当冷暖气团相遇,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天气又有什么影响?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个交界面→“锋面”→“天气变化”2.锋锋的结构:锋=锋面+锋线特征:锋面为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带,始终倾向冷气团一侧;暖气团锋面在上,冷气团锋面在下;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

锋的类型①冷气团势力>暖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进攻,形成冷锋。

②暖气团势力>冷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形成暖锋。

③冷气团与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教案
歧坪中学 杨娟
一 、课标、考纲解读
1、考纲下载: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考纲解读:
(1)识记:气团的性质、锋面的类型。

(2)理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3)应用:运用锋面、气旋、反气旋知识解释常见天气现象。

二、命题角度
结合区域图,考察冷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是常用命题方式。

而气旋往往是以台风(或飓风)为背景来考查。

以等压线为背景,从封面位置与等压线弯曲的相关性入手考查冷锋的特征与影响是较好的一种方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比较不同锋面类型及其特点。

3、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意图的分析对比,结合天气变化现象,归纳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树立把握自然规律、趋利避害的科学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列举锋面天气系统对应的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难点:1、运用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描述不同锋面的天气特点和天气过程。

2、不同季节冷锋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五、教学过程
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

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

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锋与天气
自主探究:(学生看书)
❖ 什么叫气团、锋、锋面、锋线?
❖ 什么是冷锋和暖锋?它们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有什么不同? ❖ 什么是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对天气的影响是什么?
1、锋的形成和结构
一般情况下,天气是比较稳定的,这是因为受单一气团控制,什么是气团呢?
气团的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例如:
天气晴朗 天气晴朗
当冷暖两种气团相遇时又会如何呢:
请指出锋面、锋线、暖气团、冷气团的位置
注意:冷空气密度大,在锋面下面;暖空气密度小,在锋面上面
2、锋的类型与天气
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1)冷锋与天气
示意图锋面符号
图中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为冷锋。

那么,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又是如何呢?
过境后过境时过境前
单一冷气团控制,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控制,常出现阴雨、大风、
雨雪、降温等天气
单一暖气团控制,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

我国冷锋影响下的天气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
❖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
一场秋雨一场寒
(2)暖锋与天气
示意图锋面符号
图中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为暖锋。

那么,暖锋影响下的天气又是如何呢?
过境后过境时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
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暖锋控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或雾等天气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
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我国暖锋影响下的天气实例:
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场春雨一场暖
(3)准静止锋与天气
示意图锋面符号
1)概念: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2)天气:多连续性阴雨天气。

3)常见锋面:江淮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

4)天气实例: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特别关注]
冷暖锋的区别:
1、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2、锋面符号
3、锋面坡度(冷锋坡度大,暖锋坡度小)
4、雨区位置:冷气团一侧(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
5、天气特征
六、板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
1、锋的形成和结构
2、锋的类型与天气
(1)冷锋与天气
(2)暖锋与天气
(3)准静止锋与天气
七、课后练习
1. 引起该气象观测点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B.冷锋
C.低气压D.台风
解析:根据图中气温逐渐降低和气压逐渐升高的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出应为冷锋天气系统过境前后。

2.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是()
A.洪涝B.干旱C.泥石流D.寒潮
解析:我国冬季冷锋南下时容易形成寒潮天气。

3.下列地区一般不受该天气系统影响的是()
A.山东半岛B.塔里木盆地
C.长江流域D.海南岛
解析:结合各地的纬度和地形等因素考虑,海南岛由于纬度较低,离冷空气源地较远,受冷锋的影响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